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探讨

2022-09-11

经文献查阅, 目前有关校园体育文化隐蔽课程的研究仅限于对隐蔽课程内容的一般性理论研究, 以及对课余体育活动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文章。从校园体育文化隐蔽课程的认识角度看, 还有大量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1]本文就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进行探索, 旨在对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重新认识与反思, 确立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体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观念上的转变。

1 校园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内涵

1.1 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中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 具有高度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息。校园体育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传播文化等多元功能于一体, 成为学生闲暇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2]

1.2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

体育课程的最一般感性认识是指有组织的教育内容, 它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蓝图”, 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 是学校全部活动的预定“程序”。[3]如果把教育环境看成是一个系统, 有教育内环境和外环境, 而在学校内环境中,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而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情景中为实现教育目的, 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划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

2 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 是需要从学校为其提供的校园体育教育环境的感受中得到熏陶和培养。如:对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深入体会和理解;运动能力与情感的个性化总结与自我发现;体育锻炼和学习生活关系的创造性结合等。营造校园体育教育环境就是通过教育的倡导与设计不断地把和学习、生活与发展相关的各种体育活动、信息、知识和方法加以提炼、宣传, 使受教育者在置身其中氛围中, 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

2.1 各种体育竞赛

学校体育竞赛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 其直接鲜明的特点使校内体育竞赛形成精彩纷呈的局面直接作用于学生, 它以递进方式产生三个层面的效果:一是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注意;二是学生对适合自己参加的体育项目做出选择。三是在强化体育意识的同时, 也将吸引新的学生参加进来。

2.2 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是体育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因此, 应该注意学生体育社团在体育活动开展尤其是体育比赛组织中的作用。发展得力的学生体育社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让他们体会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2.3 体育实物

所谓体育实物指的是体育场地器材、服装、雕塑等实在的物体。体育实物是营造体育教育氛围和环境的物质基础。人们从体育实物能联想到体育方面的内容。体育实物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物质形式, 而且它更是一种文化财富, 高质量的体育实物更显示了一种高品位的体育文化, 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它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中不可或缺的。

2.4 课余体育

课余体育包括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都是一种体育隐蔽课程, 它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意义是隐蔽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虽各不相同, 但其总的目的是能够在其中通过参与和感受而得到发展,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及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等。

综上所述, 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以师生为主体, 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气候与氛围, 正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校园文化, 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

3 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当今学校体育课程授受过程中的隐蔽课程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课程授受过程中, 学生不仅从课程知识中获得经验, 而且还从接受活动本身受到意外的影响, 体育隐蔽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周期性、潜在性、多样性和不易觉察性。

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道德教育专家柯尔伯格 (L.Kohlberg) 认为, 隐蔽课程可以作为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手段, 精神病学家斯奈德认为, 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师生不受隐蔽课程的影响, 隐蔽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和自尊感, 这是正式课程所不及的[4]。因此,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 为现代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学习空间。

3.1 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全方位功能的需要。

现代社会越来越依靠智力, 而身体素质随着体力劳动的减退却越来越发生异化, 迫切需要一种手段来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行, 而这种手段则非体育莫属, 体育所承担的教育功能也因之而变得丰富多彩。

3.2 教育过程形式特征的需要。

即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求让学生主动发展。[5]隐蔽课程是摆脱了来自别的系统的指令约束的自主过程。学生在体育隐蔽课程的学习中, 能够自觉地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检测、评价, 及时地协调自己的行为, 可见体育隐蔽课程在实现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具的独特效果。

3.3 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就我国学校教育情况来说, 是重视共同性有余而重视差别性不足, 现代教育注重发展人的个性, 而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过程, 能够实现每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体育隐蔽课程较好地修补了重视共同性有余、重视差别性不足的问题, 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在现代教育思想方面体现了独特作用。

4 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仅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 而且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 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校园体育文化应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中心, 既重视显露课程, 又重视隐蔽课程。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和自尊感。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隐蔽课程中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全方位功能的需要。体育是“三育”之一, 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性, 而隐蔽课程又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折射出重要地位和独特效果。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是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能够实现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因此, 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课程在现代教育思想方面体现了其核心地位。

摘要:本文对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结论认为要改变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现状, 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这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隐蔽课程,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 庞元宁.体育课程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6.

[2] 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 2004, 6.

[3] 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5] 钟志贤, 等.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地面新工艺技术在塔里木油田库车超高压井的应用下一篇:CFB锅炉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