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2022-04-21

摘要:调查显示少数民族体育在本民族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中并没有表现出优势,传统体育课程仍然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主流课程。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少数民族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数民族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1:

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研究

摘 要:为了探明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以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具有普遍性,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具有多元性,并且关注目的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了解相关信息、观看比赛和交流交友;2)国内外赛事是大学生关注的资讯重点;体育新闻和明星轶事是关注度最高的资讯类别;篮球和足球是体育资讯中备受关注的体育项目;3)电脑网络和手机是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重要方式,当面交流和短信传播是学生之间体育资讯共享的主要途径;4)超过2/3的学生对体育赛事持积极态度,但绝大多数学生每天获取体育资讯投入的时间不足30min;5)大部分学生获取体育资讯后愿意交流、共享,但转化为参与行为的相对较少。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体育资讯;关注度;参与行为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 Concern and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Sports Information

—Tak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ENG Yi-ming, SHU Jing-dan, WANG Yong-sheng, YIN Y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campus sports information; concern; participation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和信息支持的资讯时代。在海量的资讯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发现、获得、使用和消费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体育资讯是指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体育团体及运动员最新动态、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相关的信息[1]。体育资讯包括但不仅限于体育新闻,还包括通过网站、广播等其他体育媒介,以及专家讲座、宣传张贴画等发布的信息,涉及体育领域的新闻、供求、动态、技术、政策、评论、观点和学术等范畴。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通过媒体手段获取包括体育资讯在内的各类资讯,在资讯中学习和实践,资讯平台已经成为不受时空制约的伴随大学生的一个特殊隐形的无处不在的课堂。

国际体育资讯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s Information/IASI, http://sportinfo.ning.com/)和美国大学体育资讯主任网络(College Sports Information Directors of America/CoSIDA, http://www.cosida.com)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和体育资讯平台;我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大学重视信息技术和体育资讯、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相关的研究[2-4]。近年来,我国在大学校园媒体和网络建设方面发展得很快,围绕传媒和资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管理和校园体育的影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过度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5]、大学生接触电视奥运资讯的动机[6]、网络体育资讯传播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7]、高校中的体育新闻[8]、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功能[9],以及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体育锻炼调适[10]、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1]等。体育资讯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校园体育、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参与行为则鲜有研究,缺少典型案例分析。本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开展了相关调研,旨在解析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参与行为特征,发挥体育资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和校园体育资讯实际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等途径,分别以“校园媒体”、“体育资讯”为关键词检索到文献7 991篇和1 702篇;分别以“体育资讯+大学生”和“校园媒体+体育资讯”为关键词检索到文献167篇和4篇;以“大学生+校园体育资讯+关注度+参与行为”未检索到相关文献,说明关于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应答行为尚无相关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掌握了我国在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确定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提供了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大学,学校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12 085名和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 545名;学校建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摔跤馆,是国家橄榄球项目基地和该项目参加亚运会的主要队员和主教练所在高校,也是2008年奥运会在珠穆朗玛峰点燃和传递火炬的多名大学生火炬手所在高校,拥有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抢花炮”等优势品牌项目;学校在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在与校园体育资讯相关的网络新闻、广播、纸媒等基本设施、主题内容、传播渠道以及学生关注、参与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利用体育课程教学和校园群体活动时间段发放问卷,采取无记名调查方式实施调研,共发放问卷840份,回收问卷820份,问卷回收率为97.62%。其中,有效问卷791份,有效问卷率为96.46%。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统计调研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未填写选择项的问卷对应的选项题数值统计设定为“空”。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均满足问卷调查方法要求及本研究的需要。

2 结果与分析

2.1 受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涉及的学生来源于学校的6个学院,占全校学院总数的50%;覆盖2个校区,校区覆盖率为100%;学生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受调查学生的教育层次、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健康状况、性格类型以及高中就读学校所在地等信息与全校学生的总体样本吻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见表1)。

2.2 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

2.2.1 大学生掌握体育资讯的目的和愿望

2.2.1.1 掌握体育资讯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适时掌握体育资讯的目的包括了解信息、观看赛事、交流交友和获得运动技能等,其中选择“了解信息”、“观看赛事”和“交流交友”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51.45%、27.05%和11.63%(表2),表现出大学生掌握体育资讯目的的多元倾向性。当前,高校应加强体育资讯系统建设,关注信息采集和适时发布,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信息资源服务;应创造更多为学生获得体育资讯和观看体育赛事的机会,例如,设立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转播场所和时间段,使大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有条件和机会掌握体育资讯,并获得快乐、放松身心。

2.2.1.2 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 调查结果显示,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为“很强烈”、“较强烈”和“有愿望”的学生人数共计占到总人数的82.55%,选择“很淡”或者“无所谓”的学生人数共计占到总人数的17.20%(表3),这说明受调查学生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具有普遍性。体育是人的权益,体育对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调适作用;大学体育是人的一生中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大学生是我国大众体育加速发展的传播者。因此,尊重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愿望,发挥其自身参与和传播体育理念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要采取鼓励和引导措施,打造校园体育品牌活动,营造大学校园体育资讯的良好氛围,激发对体育资讯少关注或不关注的大学生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对体育资讯保持浓厚的兴趣,形成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的强烈意识。

2.2.2 大学生所关注体育资讯的特征

2.2.2.1 关注的体育资讯层级 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国际赛事、国内赛事、校内赛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8.52%、16.69%和7.59%(表4),其中,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受调查者合计达85.21%,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资讯具有选择性和层级需求,对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水准和影响有自己的判断和定位。大学生关注的体育资讯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国际体育”、“国内赛事”和“校内赛事”,提示学校应该加强校园体育资讯与国际接轨、与校外接轨,加强校园网络系统的便捷性、无线覆盖等支持服务;要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洲际运动会、单项锦标赛等重大的国际赛事提供资讯资源、收看通道和场地等服务;同时,要关注大学生对国内和校内体育赛事资讯的需求,尤其要注意在季节性运动会、单项体育联赛等校内体育活动过程中培育大学生对校内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2.2.2 关注的体育资讯类别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资讯中大学生最关注的是体育新闻,选择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6.38%;占第2位和第3位的分别为“体育明星”和“体育故事”,选择人数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5.16%和10.24%;也有少数学生关注体育广告和体育彩票等资讯(见表5)。体育新闻类资讯包括大学生感兴趣的国内外和校内外体育赛事相关内容,体育明星趣闻是大学生对偶像崇拜和关注的体现,国际、国内重大体育项目和赛事的纪实故事为大学生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信息库”提供了机会,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参与体育相关的交流提供了知识源,因此,要针对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类别特征,做好分类引导和提供支持服务,满足不同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倾向与需求。

2.2.2.3 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取向 调查结果显示,年轻大学生所关注的体育赛事、运动和锻炼项目具有一定的共性,受调查学生中选择篮球和足球作为所关注的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9.32%和19.34%;随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大众化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球、排球、水上运动、极限运动和赛车等项目赛事也有所关注(表6)。同样,就校内体育赛事来讲,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也是篮球和足球,选择人数占到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0.46%和12.90%;同时,对于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橄榄球以及排球、乒乓球和体育协会俱乐部活动也有一定的关注度(表7)。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关注体育赛事的因素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的取向、外部氛围的影响、支撑条件水平、品牌活动宣传等诸多方面,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源结构,结合学校体育特色和硬件、软件设施,针对大学生的体育赛事资讯取向做好支持和服务具有实际意义。

2.3 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应答和参与行为

2.3.1 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和途径

2.3.1.1 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从外界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以电脑网络、手机为主,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49.68%和35.53%;通过师生、学生间、朋友间的交流也可以获得需要的体育资讯;此外,校园广播和报纸、墙报或张贴画等纸媒也是获取体育资讯途径的有益补充(表8)。网络时代为各类资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快捷和便利的途径,随着电脑、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大学校园、社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网络信息平台在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中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有线和无限网络建设,发挥其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服务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重要作用。

2.3.1.2 交流体育资讯的途径 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大学生是一个乐于共享与交流的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资讯交流方面,见面交流分享体育资讯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4.09%;短信和邮件也是重要的补充途径,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6.44%和7.21%;通过电话以及其他方式交流体育资讯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近10%(表9)。分析认为,在课堂学习之余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和分享体育资讯,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推动了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包括激发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围绕重大体育赛事、体育新闻等在大学教学楼、餐厅、宿舍楼等地方的告示牌上张贴设计新颖的体育资讯海报等,都会有利于打造校园体育资讯的有“形”氛围,也直接实现了体育资讯在学生群体中的零距离共享。

2.3.2 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应答态度和时间

2.3.2.1 对学校网页中体育资讯的应答意识 校园网络是学校各项活动发布信息以及学生查询信息的重要平台。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学生中对学校网页上体育新闻的应答意识表现为“高度关注”和“一般性关注”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5%和33.12%;选择“较少关注”、“偶尔关注”和“不关注”的学生比例共计达到60.18%(表10)。分析认为,这一结果和校园网络覆盖使得学生可以使用手机适时上网获得体育资讯有一定关系,因此,学校网页中体育资讯的发布要有鲜明特色并富有时效性,应该着力打造特色版块和提升吸引力;同时,也应该通过加强网络资源升级和优质服务,间接地为学生体育资讯应答提供“无限”空间。

2.3.2.2 对学校体育赛事的应答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的体育赛事的态度为“选择观看”、“选择参与”和“关注新闻”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9.58%、18.96%和18.21%,这表明共计有多达66.75%的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赛事持积极态度;同时,较少关注和不关注学校体育赛事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3.26%和7.97%(表11),对此,可以考虑通过拓展校园体育资讯发布的覆盖面、强化校园体育资讯的影响力,以及提高学生之间体育资讯的共享度等举措,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校园体育的实践中。

2.3.2.3 应答体育资讯每天投入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4的大学生没有应答体育资讯的时间投入;每天投入1~30min的学生占到大多数,所占比例达到62.58%;近10%的学生每天用于应答体育资讯的时间为31~60min,极少数学生投入时间为61~90min或者更长(表12)。学生以学业为主,体育资讯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补充,每天利用课余零散时间投入约30min应答各类体育资讯是合理的,不提倡占用白天学习时间段沉迷于体育等资讯,由此,需要大学生加强自我约束,同时学校应辅以引导和教育教学管理等。

2.3.3 对校园体育资讯的交流和响应行为

2.3.3.1 学生之间体育资讯的交流 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后,对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有鲜明的行为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表现为“偶尔交流”、“一般交流”、“乐于交流”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7.43%、25.92%和21.62%。总体来看,获取体育资讯后有响应行为而且乐意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学生比例达到74.97%(表13)。体育资讯共享,是大学生体育资讯交流和响应的主要行为,这一行为特征体现了大学生对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共享和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作用,应予以关注和鼓励、引导。

2.3.3.2 学校公告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在大学校园的体育实践中,大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较强烈意识;同时,因为教育层次的不同及不同学期的学习、研究任务与负荷不同,以及参与校园体育的自主性原则,通常在获取学校季节运动会、各类专项体育活动联赛的体育资讯后,不同学生的表现不一,一般表现为低年级本科生参与积极性较高,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程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知学校体育活动公告后报名参与和不参与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42%和71.43%(表14)。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本项调查中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所致。因此,鼓励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坚持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参与校园体育建设,在大学体育管理中值得关注;组织符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工作实际和校园体育需求的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同样值得重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和内容具有多样性

1)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相关信息、观看比赛、交流交友和获得运动技能,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只是了解相关信息;82.55%的受调查大学生有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就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内容来讲,国内外赛事是大学生关注的资讯重点,选择这项的学生比例高达85.21%;体育新闻和明星轶事是关注度最高的资讯类别,选择这2项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6.38%和25.16%;就国内外、校园体育赛事中学生关注的种类来讲,排在前2位的均为篮球和足球,这说明篮球和足球是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资讯中备受关注的体育项目。

3.1.2 大学生应答体育资讯的参与行为呈现多元化

1)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主要有电脑网络、手机、广播、纸媒、相互交流等,其中,通过电脑网络和手机获取体育资讯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9.68%和35.53%,在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中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2位,是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主要渠道。

2)大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体育资讯的途径主要有短信、邮件、当面告知、电话等,其中,分别有64.09%和16.44%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当面交流和短信的方式传播体育资讯,说明这2种方式是大学生交流共享体育资讯的主要途径。

3)84.20%的大学生对学校网页上的体育资讯有过关注行为,但是,仅有4.55%的大学生表示高度关注;超过2/3的大学生对体育赛事表现出积极的应答态度,但是,近90%的大学生每天获取体育资讯投入的时间不足30min。

4)在获得体育资讯后,大部分大学生有与他人交流、共享资讯的意愿和行为;但是,超过2/3的大学生选择不参与所获知的活动,并没有将积极的应答态度转化为有效的参与行为。

3.2 建议 大学校园体育资讯是全社会体育资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活跃、最具活力的构成板块。基于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特征,深入开展如下3个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2.1 加速体育资讯平台建设 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在目的和愿望、资讯重点和类别、参与态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特征,高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特色,在与体育资讯相关的领域加速网络平台、网络联盟建设以及硬件和软件改造,实现支持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包括常规和新兴体育项目在内的相关资讯、指导培训和支持服务,对推动校园体育资讯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2.2 提升体育资讯的应答行为 大学生以其富有活力和关注新事物的强烈意识,成为体育资讯受众中分布最广泛、关注和参与特征最具鲜明个性的群体。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行为值得肯定,通过体育教育教学、群体活动等实践,帮助大学生提高采集、加工和处理体育资讯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应答体育资讯的行为能力,发挥体育资讯交流共享的效果,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正能量。

3.2.3 发挥体育资讯的育人功能 体育资讯伴随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并且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大学生树立个人自尊、大学声誉、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刻苦积极、团队精神、承受意识等优秀品格。发挥体育资讯的育人功能是大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和育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体育资讯助推大学生健康身心调适等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向东.面对奥运让电视体育资讯节目更娱乐[J].东南传播,2007(8):6.

[2] Can H., Lu M., Gan L. Y..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orts stadiums[J].Physics Procedia,2011(22):604-609.

[3] Ozer M., An application of fuzzy information granulation in the emerging area of online spor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 4514-4521.

[4] Jones D. F., Brooks D. D., Mak J. Y.. Examining sport manage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08,11(1):77-91.

[5] 王辉.过度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D].苏州:苏州大学,2009.

[6] 王慧琳,闫伟.北京大学生接触电视奥运资讯的动机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4):38-39.

[7] 杨娜.网络体育资讯传播对天津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J].体育时空,2013(15):48-49

[8] 陈璟.试论高校中的体育新闻[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6):180-181.

[9] 周平.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功能思考[J].前沿,2012(2):27-28.

[10] 白莉,曹士云,虞恩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体育锻炼调适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32-134.

[11] 邱远.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513-514.

作者:邓毅明 束景丹 王永生 银耀

少数民族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2:

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

摘 要: 调查显示少数民族体育在本民族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中并没有表现出优势,传统 体育课程仍然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主流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文化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演 变三个影响学校民族体育继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探索研究,提出引入与创新并举的“嫁接 ”法,将符合教学条件的少数民族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程,并顺利溶入主流课程,为实现少 数民族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经。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继承;发展;学校体育

A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Mi nority Spor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dern School Sports

MA Mingzhu1,XU Jinlan2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 rsity, Urumchi 830052, China; 2. Qinghai Architectural Vocational & Tec hnique College, Qinghai 810012, Gansu China)

Key words: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inheritance;development; schoo l sports

当前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问题属于民间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探索少 数民族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能较好的解决这一脱节问题,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1 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在学校体育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一些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应运而生(民族体育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如民族健身操(民族舞蹈改编)、且里希(民族式摔跤)、押加(背向拔河)等 ,它们与传统民族体育课程中的武术项目及健美操、跆拳道、轮滑和网球等时尚运动一起成 为选项课程之后,多数少数大学生仍然选择了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及时尚运动课程,只有部 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民族的体育课程。表1为对西北地区部分高校中1 11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选 择的体育项目调查表。 我们看到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如三大球、田径等)仍然是学校体育的主流课程。虽然几年 来经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中一些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体育内容正逐渐 被充实到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中,但是仅仅是在形式上进入课堂,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体育 中来。与传统的学校体育相比,少数民族体育教学无论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 等方面军均存在不足,因此选择少数民族体育课程 的学生并不多。另外,西部高校中的民族 班为多民族学生聚集,多民族文化会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化较大,显示 出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单一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在多元化的现代学校体育面前无法充 分显现出其明显的优势。而学生在中学时期接触到的主要是常规的学校体育项目,对自己民 族的体育文化了解的程度有限,因此学生在选修体育课程时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且具备一定 基础的运动项目。

2 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化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决定学生选择体育课项目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方式、文化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 的变迁三个方面,以下从这三方面着手分析研究。

2.1 学校体育课程对少数民族体育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选择科学价值取向与人文价值取向的对立是民间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 的关键在于两种价值取向的统一。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是通过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 教学大纲》来完成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强调科学价值取向,忽略人文价值取向,从 而形成了两种价值取向的对立,导致做为民间教育的少数民族體育被人为地关在学校体育门 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更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而设,在课 程设置方面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更加注重课程的科学与人文价值取向的统一,因此少 数民族体育开始逐渐走进学校,走进体育课程。而当前新开发的少数民族体育课程进入学校 体育的过程却是自下而上的,由教师或学生发起、学校支持,完成课程设置。即使是一些自 上而下设置的民族体育课程,如武术,教学大纲里设置了武术课程,体育师范院校也在培养 武术师资力量,但当武术课与其他课程一起进入选项课后,并没有表现出其应有的优势,其 受欢迎程度与三大球项目相去甚远。处于国家的政策扶持的项目尚且如此,少数民族体育课 程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其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学校中的体育课程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主,运动技术、比赛规则等都是与国际接轨的 ,具有统一的标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丰富便捷的资源,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学 校体育的主流教学体系。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体育都能进入学校体育这个 成熟的体系中。从学校体育的形式、功能和教育目标上来讲,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体 系是有条件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即有利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有利于教学管理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使青少年身体素质获得充分的发展。根据上述原则,可将少数民族体育 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健身性强、适合做为课程传授的,如民族健身操,民族式摔跤;第 二类是未经整理没有上升到教学理论上,但可以作为学生课余活动进入学校体育的,如棋类 、押加;第三类是受操作性和安全性等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进入学校体育的,如赛马、达瓦 孜、叼羊。

由于受到课程自身独立规律的限制,诸如理论上的完整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知识传 播的高效性、文化交流的兼容性等,少数民族体育进入现代学校体育并不是孤立的、一成不 变的,而是有创新地“嫁接”到学校体育课程上。如某高校由民族舞蹈改编而来的民族健身 操,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作为课程传授,还可以作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课间操 、健身娱乐和发展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素材,又具有民族舞蹈的韵味和美感,受到全体学生 的欢迎,选择民族健身操课的学生不断增多。而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会跳民族舞蹈,也促 进了民族舞蹈在社会上的传播。这种“嫁接”表面看变化较大(健身操与民族舞有很大区别 ),实际上对原生态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展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会跳健身操就会跳民 族舞)。相反,民族式摔跤(且里希)的教学效果就不能与民族健身操相提并论,将其整理 成教学内容直接进入选项课后,选择的学生寥寥无几。其原因主要是没能与学校体育很好地 整合。如果将其与武术课编排到一起进行授课,或将其动作编入体育课活动的练习中,或许 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2.2 少数民族体育融入校园主流文化使其在学校体育中的继承成为可能学校体育文化的全球性是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校 体育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学校体育是接受先进体育文化的前沿领域,各种体育文化都会在学 校汇集,包括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学生 通过各种媒体(平媒和网络)和活动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信息,关心自己 喜欢的体育明星和比赛,不少学生对运动技能和比赛规则也如指掌,他们不愿受到保守思想 的束缚,渴望接受先进的文化和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作为代表现代体育主流文化的奥林匹克 文化,也在学校体育中成为主流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要成为学校体育组成部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整理 和发掘工作,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甄别和筛选,找到适合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并且有利于 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中形成民族体育文化的氛围,具备融入学校体育主流文化 的条件后,水到渠成地引入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并且与学校体育中的现代体育项 目进行合理有效的对接,从而实现对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如在锡伯族的居住地新疆伊犁 地区查布察尔县,射箭作为锡伯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非常普及,该运动的 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射箭同时也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因此成为少数民族体育在学校 中传承发展的成功典范。这样,学校体育不仅成为少数民族体育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 有利于也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射箭人材。

2.3 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要求学校体育担负起少数民族体育继承和发展的重任少数民族体育与劳动生产实际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民族体育起源于日常生活,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很强的实用性。它以知识和技能为媒介建构了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結构,形成了 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为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民间教 育资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范围和程度。当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 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时,而长期建构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社会背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少 数民族体育的继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人们对保留民族体育文化的担忧,因此学校体育 成为继承、传递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改变少数民族体育以生产和生活方式继承和传递的单一形式,必须发挥学校体育在少数 民族体育方面的继承和传递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课外活动 的形式将少数民族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育中。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少数民族体育中固有的不适应性也随之凸显,不能很快地融 入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也很难在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少数民族体育要进入学 校体育必须面对少数民族体育与学生未来生活相伴的问题(生活方式、人格完善、社会适应 能力),这也是未来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3 结论与建议

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教 学,要求教师能够精通较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 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从而弘扬民族主义精神。

2) 将少数民族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可以使其在项目化的过程中增加竞 争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还可以起到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作用,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 同时,对民族文化产生心理认同感,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少数民族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其广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使其成为有效推动 并进一步开展社会体育的手段。作为体育课程资源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可以推动学校体育教 学的有效开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文明的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虽然当前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流的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但少数民族体育 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交融会在学校体育中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的教学管理者和体育教师 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关注扶持、探索创新,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民 族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提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实用性与奥林匹克文化 的高效性的并举,在认同奥林匹克文化的同时展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体育要成 为学校体育的主导课程还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民族体育课程 的开发需要许多条件,我们仍在探索中前进,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 体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4 .

[2] 饶伟芳.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先进文化建设[J].体育科学研究,2008,7(3):35-37 .

[3] 冯胜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特征调查与近30年内逐步现代 化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62-1464.

[4] 白晋湘,等.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J].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 2008,31(9):1153-1157.

[5] 袁致远,等.文化的“综合创新”发展观与我国民族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9):16-23.

[6] 班班多杰,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 7(6):108-207.

[7] 石伟,何强.川西北地区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7,30(5):605-609.

[8]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作者:马明珠 徐金兰

少数民族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3:

立足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摘要: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呈现出外显区域性和内显差异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内容、手段、方法、发展规律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有着复杂微妙的关系。共同的文化特点使得校园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使两种文化交融、互补成为可能。

关键词: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文献识别码:A

一、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与体育实践结合,传承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的文化内质。通过高校体育教育,有计划地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互为补充.对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咒族体育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走出校园后,以其良好的、丰富的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可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骨干和指导者.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彰显出任何其他活动都无法替代的价值。

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疏离,其民族文化素养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新《纲要》提出这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理念,正是充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大,在体育课程学习内容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以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使课程更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文化遗存颇多.影响并熏染陕西的地域文化,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异彩纷呈。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中.由于气候、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民族传统体育依托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为开展基础.长期以来逐步发展,形成了稳定的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及独特的地域文化。此外。陕西高校云集,高校资源优势同时增加了陕西的文化氛围和底蕴。因此,对陕西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这对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贯彻《纲要》,引导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组据此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大量查阅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著作,宽分借鉴国内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样本的确定——分层抽样:根据自然环境、经济、民俗习惯等因素,分成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并结合三大区域分布的公办、民办高校数量抽取其中15所(其中公办高校13所:延安大学、榆林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等;民办高校2所:西安欧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以高校中主管体育的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设计《主管领导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三套问卷。对有关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相关体育研究领域的专家、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为研究提供客观、详实的论据。

二、陕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开展状况

民族传统体育包括武术、民间民俗体育、传统养生体育三个方面的内容。从我省民族传统体育课开展的项目调查来看,武术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的主干内容,与生活较为贴近的民间民俗和养生保健体育内容的设置偏少,如:放风筝、踩高跷、腰鼓、秧歌、划龙舟等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因多种原因,还没能引进课堂为教学所用。又如健身功法与保健按摩等传统简易的养生功法内容也还不能成为学生选项课内容。有些武术项目专业技术性强、内容也较为陈旧.开设成选项课后因报名参加的学生较少而不能组成授课班级。

在对陕西高校体育主管领导的调查中显示。64%的领导不熟悉陕西民族传统体育,80%的领导表示其所在高校没有专人对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管理和举行活动.88%的高校没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60%的主管领导认为陕西教育机构对高校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在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力度小。认为其学校不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比例达32%,重视的比例仅达28%。在对学生关于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调查显示,60.9%的学生所在学校偶尔开展.28.9%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只有10.2%的学生所在学校经常开展。52.5%的学生表示学校非常有必要把陕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本校体育教学内容。只有3.6%的学生明确表示根本没有必要。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有的学校都开设武术课,92%的学校开设了竞技武术。如(散打、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初级拳第三路、初级剑等),但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木兰拳、木兰扇、木兰剑、滑雪、舞龙、舞狮、秧歌、射弩、跳花绳、五禽戏、八段锦等)开展的并不理想,只有24%的学校开展。教师调查结果显示,90.7%的学校开设武术课.90.7%的学校开设了竞技武术.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有16.3%的学校开展。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只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武术比较重视,特别只对竞技武术感兴趣,对其他项目和活动不重视.这和其开设的武术课有直接关系:对陕西三大自然区域的代表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少开展,如陕北的腰鼓、秧歌、关中的红拳和智力活动、陕南的赛龙舟等。近几年国家、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将会对一些项目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但是仅凭传承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些民俗活动中开展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需要高校的教育教学来培养高素质、懂理论、懂专业、注重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并且能对陕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理论、体系、技术风格进行继承、发展和研究,将会使我省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三、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文化特征

1、内容的文化性。研究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是把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来加以分析;研究的着眼点即在于陕西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文化根由及陕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及变化的文化制约性.陕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规则以及其鲜明的文化特征。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随着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课程结构体系的出台,意味着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有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将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等学校体育。不仅是对高校

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而且会极大地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2、地域的文化性。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三大区域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各自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

陕北: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尚武强悍之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个性——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于一体,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关中:以红拳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禀赋了关中人厚重质直、强毅果敢的地域特性.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陕南:龙舟活动自然地将地域、龙舟、竞渡、端午、屈原这五个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使赛龙舟加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种真正的民族文化,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和集体主义的重要手段。龙舟竞渡充分体现了陕南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现象。

3、发展的文化性。从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上来看.它主要受约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原则。随着社会的文明化程度越高,体育的教育功能、情感渲染功能、身心健康功能就显得愈为重要。因此.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形式之一,特别在全面贯彻《纲要》的背景下,陕西不同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只有在陕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这个特定范围内.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使陕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性、目的性更强。

四、陕西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联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本研究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高校教学等一切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陕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陕西高校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二者在地域范围方面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然而二者作为体育社会活动的内容方面.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活动中既包括现代体育又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从这个角度来说,后者又包含着前者。因此说,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陕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相互交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陕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区别主要在前者具有地域性,独特性、民俗性,大众性.而后者具有校园性。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地域划分.表现形式主要以民间风俗的方式,老百姓参与的程度较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陕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校园性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所在。它广泛地散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一个人当中,形成一种特有的体育文化现象。

五、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功能和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潜在课程蕴含着独特的德育功能.影响是深远、润物无声的。首先,体育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其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培养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意识。再则,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体育作为一种竞技活动.常常是多人群体参加,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唤起人们的归属感,提高群体的凝聚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将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陕西省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介入校园是密不可分的,以武术为首的陕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龙舟、智力活动、跳花绳、顶膝盖、摔跤、比腕力、蹴球、射弩、腰鼓、秧歌等)进入到陕西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所特有的奋发向上、勇敢坚毅等特征,在陕西这块厚重的人文环境熏陶中。对培养陕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参与陕西民族体育项目及活动.受到陕西民族体育文化的陶冶,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具有新时期高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2、对高校大学生心智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对心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神经的发育,为智力的开发奠定了生物基础。第二,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等多个感官均要参加工作.各种感觉信息不断传人大脑皮层的各个中枢.从而活化、刺激了大脑细胞并改善大脑的供氧量.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第三,校园体育活动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内容.对培养观察能力、广泛训练记忆能力、启迪诱导想象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陕西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智力活动如象棋、围棋等智力游戏,丢方、狼吃娃、跑马城、六子冲、打砖牌等脑力结合体力的游戏,充分体现了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聪明才智。而陕西武术作为三大自然区域普遍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更是表现出了陕西人的“悟”性和创造力.拳种和器械数不胜数,红拳就是其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乡间、田野随处可见陕西特色炮锤、大小连枷、钩镰枪、春秋大刀、鞭杆的习练者,而劈挂拳、翻子拳、通背拳、六合枪、十大盘功、大小疯魔棍更是声名远扬。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使陕西高校体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充分显示了高校体育文化对陕西高校大学生心智培养的重要意义。

3、对大学生有着独特的美育教育功能。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更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作用是独特的、具体的,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这是一般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其美育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的健康身体美:二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艺术性的示范和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动作的技能技巧,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三是塑造学生心灵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陕西高校体育文化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入.在教化和育人方面的功能愈发完善,在培养现代大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如腰鼓、秧歌、舞狮、舞龙、踩高跷、跑早船、舞龙灯等项目逐渐进入到陕西高校校园,这些带有陕西鲜明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从内容、形式、组织、编排、训练、竞赛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陕西地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自身的和谐之美.特别是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浓郁的服饰、色彩、秦声、秦韵、器械等形成的意境,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所谓意境,是一种韵味,一种联想,一种在情、理、形、神的相互渗透中形成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美。陕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意境,就是借助于服装、色彩、秦声、秦韵、器械的构成形象,体现以神写形、神形兼备,依靠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动作节奏的变化,形成完美和谐的整体,再现出陕西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达到臻善和谐的意境。体现习练之人的思想感情与所提示的自然和生活景象相融合而产生的境界,从而唤起观者无穷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使之深入其境.领悟其情,并使意境升腾。更使参加活动的陕西高校学生从内部的心灵美、外部的形体美以及感受意境美、色彩美、声韵美、器械美和环境美,深切体会陕西民族传统体育的节奏美、劲力美、神韵美和结构美等等,从各方面得到其他活动所无法给予的满足,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独特美育教育的目的。

结论

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对其开发有着重大的文化学意义,这对紧密结合地域特点.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贯彻《纲要》引导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非常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有着复杂但微妙的关系,共同的文化特点使得校园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高校开展陕西民族传统体育,使两种文化交融互补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陈合营]

作者:姜 霞 马 玥

上一篇:中俄地缘石油贸易分析论文下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