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工作整体呈现向好的趋势,并逐渐注入了更多的新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学带学”教学模式下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中考复习时期,我们初三历史备课组在 “以学带学”模式下“采用问题教学法”,把我校“以学带学”教育教学模式在历史科深入发展,力争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融入到课堂互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回归本位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问题教学法要遵守的操作原则

“问题教学法”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教师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材料展示、现实模拟、以遵从中考命题思路的角度来启迪思维,引发申问和论述,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碰撞思维,从而实现在成果交流中呈现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教学进程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来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同时,课堂上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从简单到深入,持续不断,学生从 “问题” 学习开始,最终形成更多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遵循以下原则来展开问题设计:

1.遵守科学原则

在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要把握历史学科所要求的的学科理念和学科性质,在此基础上设计每一个问题,一定要遵守新课标的主题精神和要求。

2.遵守层次性原则

每位学生的知识储备、基础是存在差别的,如同多层的金字塔,部分基础扎实,视野宽阔,部分则存在认知误区或根基较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就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引导学生尽量自己去解决多个问题。不过也要动态把握问题的难度,过浅或过难的问题都会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受阻,甚至是误导,同时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例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为孔子的 “仁” 论设计了如下问题:(1)孔子认为要实现 “仁”,一个统治者应该怎么做?(2)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孔子为什么提出 “仁” 论?(然后出示第一份材料:孔子说:“我一直遵循忠恕原则。”材料二: 孔子说:“为仁,自。”)(3)孔子认为个人应该做什么来实践“仁”?通过这样的阶梯进型,有针对性的提问,很好地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问题,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3.遵守启发式原则

注重启发式教学,是問题教学法内在逻辑要求。老师不应该直接抛出现成的预设问题,而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线索为钥匙,以探寻源头的方式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跟着老师走,顺着问题的思路走,顺理成章地进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4.遵守全面性原则。问题教学法的开展,要在宏观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中心点,或者是教学重点,围绕这个点全面展开,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由点到面,形成覆盖课室全部的知识要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过程。

二、“以学带学”教学模式下采用问题教学法

“以学带学”是我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它的教学分为三大步。第一步: 先自学、自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为什么学生要先自学?因为自学和自我实践很容易发现错误,而 “试错” 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进行过一项名为 “饿猫开笼子” 的经典实验,一只小猫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学会了开笼子的门。就是所谓的 “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学生通过自学练习发现错误,产生问题,激发探究欲望。这比老师的 “填鸭式” 更能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而练习本身的梯度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动力。第二步:带,“以学带学教学法“的第二步是带。带,我们请助教进行带领互相学习。助教互带实际上就是同伴互评,同伴互助,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是有条件的,他需要老师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无疑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同学们之间还会用多种方法对小伙伴进行勉励,对平时成绩不好但在某一次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哪怕他们只是在某一类型题取得一些进步都给与及时表扬,力争发挥他们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同时也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第三步:学讲会评。学生通过先“自学自练”,再“带学互评”,最后形成自己个人的讲述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向老师发出 “呼吁” 的信号,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向学生 “倾诉”,为学生提供帮助。当老师说话时,他们也谈论他们在引用什么,怎么引、怎么讲?它是整个教学中教师智慧体现,是彰显师生“对话者”“合作者” 教学环节,也是体现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能力的最重要阵地。

在“以学带学”教育教学模式下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结构是“寻境激趣→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创新应用”,具体概括如下:

1.寻境激趣——学生助教围绕课本或教师创设适当的历史情景或历史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先学先练,学生通过看书或动手探究问题,然后小组自主讨论,分析、解释问题。

3.互动交流——互助小组之间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和评价。

4.创新应用——互助小组调整学习进行再更新创造,或者在教师的指点下补救学习缺陷,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问题,自觉形成思维创造的意识。

三、问题教学法实施的策略

1.深入课标,钻研教材、钻研学生,设计好每一课的导学案和问题,配一些符号标志,打印出来在课前发给学生去思考;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织作答。

2.虚拟适当的历史情景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互动学习的兴趣,引发要解决的问题,主动参与历史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习惯,联系社会生活和利用图文史料,关注史学文明进展,鼓励学生解决历史问题,提出新问题。

3.既以个别学生为关注样本,又以全级同学成绩的分析和调查问卷统计等作为问题教学法的反馈依据,进行调整和发展。

1)每周反思总结,就教学实践研究,探讨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通过反思,发扬优点,改进其中的不足。

2)每次单元测验、大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班级之间教学成绩的差异,教师进行教学调整,促进各班级的课堂科学合理互动,缩小各班级成绩的差异;通过对学生的成绩分析,找到问题教学法所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3)把班级同学划分为几个竞争小组,以小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尤其是发挥“兵教兵、兵带兵”的战术优势,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4.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充分表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知识,学会分析、判断和选择问题,实行解决问题的互动式学习方法。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教师授课、被动学习的状况,增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民主、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对于成绩不佳,和同学相处不是太融洽的学生,为其消除了心理障碍,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主动学习的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多给一些鼓励和支持。师生共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用情感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问题教学法课堂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教师本身就是一位学习的探究者,关注问题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教师既要有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又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从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作者:王东

课堂教学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举措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工作整体呈现向好的趋势,并逐渐注入了更多的新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其应当切实掌控当前科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工作产生更为实质性、高效性的变化,并为学生制定出更多高效的学习任务,切实将抽象化的历史知识为学生转化为具象性的内容,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全面增强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教学体制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方法策略

随着当前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同样也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展现出极大地学习热情。初中教师应当切实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历史知识尽管内容丰富有趣,但倘若缺乏正确的学习方式,学生便会认为课程十分无趣。而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历史知识枯燥的问题,使历史知识变的更为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乐意于参与其中。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探究

在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同时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会更为顺利,学生自身学习热情也得以增强。对于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而言,其能够与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较为高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以接触更多的知识内容,以便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巨大价值,指导学生对历史知识展开思考和探究。为此,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入手,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态展现出来,切实使学生感受历史知识学习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信息搜集、信息整合的能力。利用这种方式构建趣味性合作学习情景,通过学生欣赏相应的信息化课件,并共同探究历史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历史知识中的难点问题,实现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早已步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其得以全面展现课堂教学的优越性,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使学生抱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情景,能够促使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切实把握学习方向,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凝聚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知识,促使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得到增强,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事实上,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时间和时空两大因素是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重难点,历史主要展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距离学生现代生活十分遥远,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点常常会感到模糊,并容易混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自身年龄较小,同时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而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场地学生也并没有亲自去过,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将抽象的历史知识为学生转化为具象性的内容,将历史事件为学生还原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感受。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只有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切实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而言,通过科学有效地方式,全面开展分层式教学模式,并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并找到历史学习的方向,而只有这样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课堂整体教学工作才能更加顺应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进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这样学生便能够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能力挑选合适的学习方式,并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为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其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最大化呈现。

简要而言,初中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仅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学生历史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其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历史教学,更能强化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历史知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赵胜男.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神州,2018(33):85.

[2]王紹燕.信息化条件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8(11):121.

作者:陈燕凤

课堂教学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路径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对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从学情出发,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科学规范地设计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基于课标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当前,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应当认真研读该课程标准,充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编写思路,并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和遵循学生学科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设计教学目标,且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解读和重构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合理设计课堂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平衡发展。教学目标应使用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行为动词,能准确地描述学生在什么条件下学什么、如何学,通过学习能达到什么程度,同时能体现教学评价的要求。

以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美国的独立》一课为例,对于该课,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本课属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内容。该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本课主要包括华盛顿、《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三个部分。教材内容按照独立战争的序幕、爆发、进程的顺序展开,符合学生学习的时空逻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来看,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通过直观的地图、丰富的图片、多元的史料等历史素材,形成对历史的认知和解释,能够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笔者在研读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能知道美国的开国元勋和国父华盛顿,了解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做出的重大贡献;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能概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知道《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和小组合作交流,能概述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知道美国政治体制的显著特征是三权分立,了解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的不同;学生能论述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历史教学的趋势。教师应在教学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历史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其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和学科理解能力,创设多样化的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整合、细化,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如在《美國的独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围绕核心素养进行了如下设计:

1.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释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空观念:要求学生画出时间轴,并标出美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

3.史料实证: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独立宣言》中选取一段材料,并设计1~2个问题。

问题:《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

4.家国情怀: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感悟华盛顿的爱国情怀。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爱国心,组织军队,整顿军纪,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出了卓越的组织才能。

——摘编自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问题:材料中体现了华盛顿的哪些优秀品质?

小组交流之后回答。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评价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重视教,忽视学和评。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成效的信息,了解和反馈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帮助教师调整、改善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常用的课堂提问和纸笔测试等方式,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采用访谈、辩论会、表演历史剧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应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目标导向”为基础,形成“教、学、评”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的历史课堂教学,避免“教、学、评”三个环节脱节。在设计辨析题和论述题时,要保证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如在《美国的独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依据4个教学目标设计了3道选择题和1道材料論述题,并对每个教学目标进行了检测。

题目1.1796年,身为国父的他拒绝第三次连任总统,返回自己在弗吉尼亚州的种植园,他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爱迪生        D.福特

题目2.下框中横线处的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宅地法》

题目3.1803年,美国总统杰斐逊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越了总统的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批准后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     )

A.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B.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C.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D.美国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题目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89年根据这一宪法成立的联邦政府,……一个长期稳定的强有力却不专制的中央政府取代了以前松散的软弱无力的邦联政府。在这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除南北战争以外,宪法和联邦政府保证了美国始终处于一种政治和社会高度稳定的状态,这就为美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社会环境……并成为美国迈向现代化的起点。在宪法制定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摘编自张进铭《论〈美国宪法〉和建立联邦政府对美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1)请写出材料中“宪法”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教学评价是为了验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价要融入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科学规范地制订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能有效评价学习过程,形成“教(基于课标和核心素养)、学(提升核心素养)、评(基于课标和核心素养评价)”一体化,才能不断优化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欧旭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目标导向,学会标准,单元过关”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77-78.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张惠英

上一篇:基于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