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文章结合幼儿园教学实践,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音乐自主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幼儿的音乐自主表现力,培养幼儿的音乐核心素养。在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音乐教育的内容,从幼儿角度提出问题,并联系园本实际设计活动、研讨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于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论文 篇1: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它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启蒙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美,并得以健康成长,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意义;特点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和手段,掌握一些必要的演奏技巧,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外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把握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音乐潜能的培养和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也要以全面法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2)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的学习,并记忆来巩固,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3)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还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音乐融入学前儿童生活。音乐来自生活,是对生活在各种生活的现象和事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反映。我们应挖掘学前早期儿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因素,将音乐教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和行为中。如可在入睡前轻唱催眠曲:睡醒时播放轻柔乐曲:玩时可听不同风格表达各种情绪的音乐。结合学前早期儿童学说话。可采用有说有唱的方式,如唱完歌后,读一遍歌词。讲故事时根据故事内容可唱相关的歌曲,如讲到《狼和小兔》里的大灰狼要小兔开门时就唱《狼和小兔》的歌。动作训练时可随着音乐用肢体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快慢等或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摆手、转手腕等来发展动作。吃饭时可用手铃打出固定节奏或用筷子在桌子上敲出好听的节奏提示。总之,音乐融入学前早期儿童生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生活处处有音乐是形成学前早期儿童热爱音乐的基础。

(二)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三)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参加无数次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四)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既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首歌时拿出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五)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相结合,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习,进行大胆改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使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应该把握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体现出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建立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体系。

总之,学前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是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一重要阶段,采用各种有益手段来保证孩子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韩姼姼

基于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论文 篇2:

幼儿音乐自主表现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文章结合幼儿园教学实践,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音乐自主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幼儿的音乐自主表现力,培养幼儿的音乐核心素养。在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音乐教育的内容,从幼儿角度提出问题,并联系园本实际设计活动、研讨问题。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自主表现力;幼儿

幼儿艺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以往的学前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开展的艺术教育往往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把一定的技能与方法强加给幼儿,而不是让幼儿运用智慧和经验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取艺术认知和技能,致使很多幼儿对艺术活动兴致不高,艺术教育成效不显著。这种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本文作者所在幼儿园从2014年开始尝试“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音乐自主表现力培养”的研究,“提高幼儿音乐自主表现力的教学策略探究”是在“音乐核心素养教学”基础上的深入和拓展,并逐渐成为园本特色。

一、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教师主要应用情境游戏体验法让幼儿进行韵律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游戏、歌唱、日常生活中发展幼儿的节奏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幼儿从“开门”“打招呼”“自我介绍”等动作中发现节奏。还可以在“卷炮仗”音乐活动中,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如让幼儿一起玩放炮仗游戏,熟悉歌曲旋律并探索各种卷炮仗的动作,借助图谱复习舞步,随音乐进行集体韵律活动。

二、歌唱活动

歌唱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教师主要应用优化合作法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唱歌技能,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表达情感的方法。有个孩子叫小Y,她平时不爱说话,不爱与别人交流。在“小手拍拍”歌唱活动中,幼儿们跟着老师做动作,并轻轻哼唱。教师发现,小Y也不例外,眼睛睁得大大的,嘴角微微翘起,开心地跟随音乐节奏边唱边拍手,原来小Y喜欢唱歌。既然小Y喜欢唱歌,那就从唱歌入手为她构建与同伴交往的平台。《小手爬》这首歌曲不仅充满趣味,歌词易于理解,而且节奏轻快,便于师生互动,所以教师选择这首歌曲作为提高小Y交往互动能力的契机。活动开始后,随着音乐旋律,教师请小朋友找找自己的脚和头,让他们跟着音乐边唱边用小手在自己身上做“爬”的动作,小手时而爬到脚上,时而爬到头上,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小Y也兴致勃勃地做着动作,教师趁机表扬她做得很棒,然后请她在大家面前边唱边做动作。小Y表演完后,小朋友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小Y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为了让小Y进一步与小朋友互动,教师设计让幼儿互相用小手在对方身上爬一爬的环节,小Y便有滋有味地在身旁小朋友身上“爬”了起来。小Y由于之前受到小朋友的认可,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增强了自信,在互动中玩得很开心,不再怕生。

三、节奏活动

1. 语言节奏

语言节奏是根据儿歌特点结合一些基本节奏进行表演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教学形式。

(1)游戏性的语言节奏。幼儿对游戏性活动更有兴趣,所以选择语言节奏的时候,教师选用的一般都是简单、押韵的儿歌,或趣味性比较强的对话等,有时还会选用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并将其配上快慢有致的节奏,让幼儿跟随节奏进行表演。

(2)鼓励性的语言节奏。即教师运用简单的节奏表扬或鼓励幼儿的一种语言。比如,早上點名时,老师说:徐乐乐(XXX),徐乐乐就说:我在这(XXX)。教师每天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点名,还可以以节奏练习呼唤没有入座的幼儿,|XXX|XXX|某某某,加加油!幼儿在自由、愉快的环境下练习着这一节奏。

(3)单一性的语言节奏。即幼儿对一首儿歌熟悉后,边念儿歌边用手拍出节奏(也就是按儿歌的自然韵律,每念一个字就拍一下手)。如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说我真乖。这是一首节奏分明、韵律整齐的儿歌,很适合幼儿边念边拍节奏。节奏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4)合作性的语言节奏。这是在打击乐活动后生成的一种节奏,即教师对幼儿所熟悉的儿歌进行节奏创编,然后让幼儿进行轮说、齐说。教学《粉刷匠》这首儿歌时,教师根据歌词对其进行节奏创编,然后,让幼儿分组合作进行轮说、齐说。这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2. 打击乐活动

打击乐活动是在音乐声中有节奏地敲打某些打击乐器的一种活动。有些幼儿的入园焦虑问题比较严重,教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吸引他们的注意。小X入园时4岁,他的入园焦虑比较典型,不断吵着要回家,不要玩具、不上课、不吃饭、不睡觉……好像所有事情都是他不愿意做的。在一次餐后活动中,教师拿出乐器让幼儿玩,感受乐器的音质。小X坐得很远,很不合群,但当他看到大家把玩乐器时,有点儿动心了,脸上的“乌云”渐渐消散。渐渐地,小X的椅子开始向乐器靠近。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这个进步就是音乐带给他的力量。

四、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让他们专注地随着音乐而舞蹈。通常,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歌唱活动,往往忽视了音乐其他方面的教育。幼儿园教研组老师集体讨论后,认为自主活动应该是幼儿更为喜欢并乐于参加的活动,幼儿的自主表现尤其要体现在自主活动中。因此,幼儿园设置音乐区,将自主活动分为两种,即区域活动和精灵小舞台。

1. 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通过自主活动找到乐趣,特别是对于音乐区,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其中。但教师投放材料难、提高幼儿能力难是音乐区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在音乐区活动中提升自我表现能力呢?

(1)教师和幼儿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在音乐区,教师投放了很多打击乐器,让幼儿在玩中激发潜能,在玩中获得惊喜。但乐器毕竟有限,如何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如何才能让幼儿在玩中获得情感体验呢?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一起制作打击乐器:废旧奶粉罐变成了鼓,保龄球瓶玩具变成了沙锤,装了豆豆的易拉罐变成响筒,等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在老师和幼儿的手中变成了有趣的“乐器宝宝”。幼儿在熟悉“自制打击乐器”后,开始尝试自己选择合适的乐器对乐曲进行编配。慢慢地,出现了小指挥,出现了自主交换乐器現象。可见,教师只要给予幼儿时间、空间和信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幼儿自主参与音乐区域活动。在音乐区,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投入合适的音乐材料,创设相应的音乐活动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一直是活动主体,他们的探索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只是在幼儿碰到困难时才介入活动。音乐区可以使幼儿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幼儿不仅在敲敲打打中获得快乐,还能把简单的节奏和乐器结合起来,让音乐区活动更加灵动。另外,音乐区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区,幼儿在活动中会和其他幼儿充分交流,使社会性、合作性得到提高。

2. 精灵小舞台

精灵小舞台活动主要是幼儿的“时装秀”表演,还包括服装的制作环节。有些比较内向的幼儿,会在同伴的帮助下穿上漂亮的自制服装,自己学着搭配衣服,自己学着加上漂亮的配饰,拿上道具,浅浅地一笑,跟着音乐扭一扭,走一走。他们的表演欲虽不是很强,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自由摆弄自己的服装,一个微笑,一个转身,都自信满满,这也是音乐的力量。而观众的赞美和掌声,可以让幼儿更加自信。

五、结束语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音乐自主表现力培养”园本课程是一种渗透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音乐教学如何以幼儿为本,把握切入点,设计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的研究主题。这一课题研究可以让教育者收获更多宝贵的财富,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群利.尊重需要,给幼儿搭建快乐成长的基石[J].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2]李微玉.让孩子在表演区中自主学习与发展——谈幼儿园表演区的价值与教师支持[J].江苏教育研究,2013(10).

作者:金燕萍

基于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法

【摘要】基于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特征,有必要以教学活动为主导形式,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赏析能力。文章阐述了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并对提升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意义;方法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关于小学音乐教育的整改标准,相关政策已经明确指出要结合音乐学科的特色、遵从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教学框架打造新式音乐课堂。可以看出,学生处于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由教师为其指导、纠正,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认知的教育空间,是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亟需解决的一道问题。

一、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人类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导自己的意识,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启蒙教育的关键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赏析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我思考能力不足,這样的音乐教育未免有些僵化呆板,甚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我们音乐老师不仅是知识的引导者、传递者,更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急先锋,一定要看到当前音乐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职能,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开设多元化、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了解音乐、认知音乐,最终认同音乐。我们需要将改革落到实处,丰富课堂的表演方式与形式,比如歌曲演唱、音乐游戏、跳舞比赛以及有关乐器的作品表演等等,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加强对音乐艺术的喜爱程度。

二、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法

(一)开展“以生为本”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有关素质教育的体系、模式、理论势必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建设,因此我们要秉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来上好每一节音乐课,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要素,考虑到小学阶段孩子特有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出发,打造一个真正有益于学生学习音乐、深入音乐、感悟音乐的教育课堂,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具体教学中,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励每一个孩子主动去探索知识、寻求知识,提升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实现音乐艺术的层次性突破,最终保证良好的身心发展。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活动设定,比如以《玩具兵进行曲》一课为例,节奏和体验本次教学的知识重点。为了摆脱传统枯燥的教育模式,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体验音乐的游戏活动。通过对学生分组,教师首先模仿玩具兵的步伐与神态,学生紧随其后模仿教师的动作。当音乐作品开始第一时段的播放时,让一个小组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正常行走或是欢快的跳跃,其余小组学生仔细倾听音乐旋律;当音乐作品开始其它时段时,让其它小组轮流进行相关体验;等到最后一部分音乐响起,所有学生共同做出玩具兵的样子。

(二)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长效的学习机制,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资质标准所制定的学习方案。小学生虽然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一定的认感知能力,但是通过教师不断宣扬合作学习精神,并且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予以体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产生对合作学习的认同与肯定,进而逐渐培养个人合作意识,这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将合作学习概念引入音乐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创新音乐教学工作的一种尝试与手段。

就以《动物说话》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准备相应的歌曲题材,如《小花猫和小老鼠》、《小兔子乖乖》、《小猪小猪肥嘟嘟》等比较流行或是脍炙人口的儿歌,引导孩子对每种动物的声音进行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传授学生一些比较简单的动物“说话”方式,比如小鸡“叽叽叽”,学生跟随教师演唱。与此同时,教师可加入一些手势动作,让每两个学生进行学习合作,一名学生拍几下手,另一名学生发出相应的声音数量,当完成一次配合后学生可互换角色。此外,要以鼓励、激励的手段让学生们敢于歌唱,比如教师说某位同学的歌声非常柔美,她是在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个人发声的不足能够有效纠正。

(三)利用探究学习法,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基础音乐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养成独立探究知识的习惯,让孩子摆脱传统教育的枷锁,从而做到乐于学习、享受学习。基于此,在探究学习法的帮助下,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功能进行完善补充,确保音乐学习的“民主性”。

比如《其多列》一课,首先需要明确本次教学的方向、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对哈尼族风俗民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探索这一民族的歌曲舞蹈在风格、韵律、节奏上与大众音乐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同时组织各个小组进行舞蹈歌曲的编排活动,将作品中的歌唱部分、跳舞部分以及乐器部分落实到各小组之中,通过不断的探究与协作完成教学活动。最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如组组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综评等推陈出新的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各项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喜爱,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洁.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83-183.

[2]王惠来.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J].学周刊,2016(25):161-162.

[3]付玉虹.浅谈小学音乐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培训,2015(18):235-235.

[4]唐丽娜.在乐趣中探索音乐的奥秘——小学音乐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7,37(2):118-118.

作者:顾会菊

上一篇:初中物理探究性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