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应用文本细读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教师及文本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来说,局部分析及整体感知是文本细读法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诵读、比较、评点及改写等策略是文本细读的课堂操作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应用探析

摘要: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因此,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来说,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多种题材的阅读材料,有古诗文、文言文、近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教师都要格外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决定着学生的未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文本细读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举措

文本细读,不仅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一字一句的斟酌,同时,更加需要学生掌握文本实质内涵,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投入到阅读文本中去,用眼看作者所看到的事物,用耳听作者所听到的声音,用心感受作者所感受的内容。通过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出发,让学生从语言中解放出来,然后再回到语言当中去。所谓的“解放”,就是根据作者的语言表达,学生尽情地感受更多的文章意境,但同时,也不能脱离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切情感,所以,还要回到语言当中去。

一、高中语文阅读的现状。

在现今这个网络的时代中,高中生深受其影响。他们花更多的精力在个人的电子设备上,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减少。而且,高中的课程作业也十分繁重,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去管阅读的事儿。即使学生参与阅读,大部分选择的也都是一些十分直白易懂的网络小说,从中难以吸收很好的知识养分。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大大下降,对于语文阅读甚至会产生消极情绪。

二、文本细读的教学举措。

1、透过文本语言,看清本质;

在新的语文课程的改革制度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技术都随之而来。而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逐渐地进入到文本当中去。对于新时代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或方法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技巧性的东西会给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帮助。但是,真正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应该抓住实质来解决问题。语文阅读的核心是文本语言,作者所表达的一切观点和情感都是借助语言而生发出来的。我们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朱自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就道出了自己最近几天心里不宁静的心理状态。那究竟是所谓何事让朱自清先生心里不宁静呢?再到之后描述自己在小煤屑路上一个人背着手踱步,又点明了作者爱热闹又爱清净的矛盾心理,为什么会这么矛盾呢?通过文本细读,结合文本语言分析,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去摸索作者作文时的心境,自然会初步体会到作者想要超凡脱俗但又无法实现的矛盾心理。

2、进入文本境界,理解内涵;

我们经常说要带着学生体验文章的真实情景,那么如何体验呢?单单靠着个人的想象吗?其实不是的。要想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进入作者当时的心境,就要学会认真理解作者的文本语言,这就是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所犯的通病,仅仅帮助学生体验情景,但是,无法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情景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文本细读正是加强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作者的意境结合在一起,真正进入文本境界。比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在第二部分反复提到,“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是“又无话可说”。这种鲜明强烈的对比,学生虽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但并不一定可以理解。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真正要说的,这就需要与实际的阅读文本结合起来,真正进入文本境界。

3、分析文本内容,掌握结构;

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不能单单仅停留在个别字词句的强化理解,而是应该带领学生学会通观全文,把握文章的总体框架结构。要想弄清楚文章的总体结构,学生就必须对文章的细节有所把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文本细读的教学优势。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时候,文章一开始,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心情很不平静,并且一个人走夜路在徘徊思考,那么 ,在文章最后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在这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没有起伏跌宕呢?这些都有助于文章总体结构的搭建,而这些又需要学生仔细深究文本细节,通过作者所刻画的景物、人物以及天气等多种环境的变化,揣摩出作者的心境。

4、通过多种文体,体悟细读。

高中语文阅读的题材数不胜数,不同的文本都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比如高考中的语文考试热点,关于诗歌的赏析,大部分都是关于从古诗中某个字或词所表达出的具体内涵出发,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對古诗中的亮点字词有所把握。比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拍”“卷”等字词,就生动的展示出江水的汹涌,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心中的豪迈;散文和小说的阅读,对学生来讲,都是很难掌握和理解的。在其中的阅读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表现有更加细致的把握,更需要学生细读精读。

文本细读,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而且会历久弥新。通过文本细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脉络以及部分关键字词有较为宏观的把握和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语言文本出发,深入挖掘语文阅读文本表达的内涵,从而克服对语言阅读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真真正正的爱上语文阅读,让学生不断地在语文阅读中吸取营养知识。

参考文献:

[1]文本细读视角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探析李甜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文本细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基张成忠语文天地 2018

作者:王铁新

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论文 篇2: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应用探析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应用文本细读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教师及文本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来说,局部分析及整体感知是文本细读法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诵读、比较、评点及改写等策略是文本细读的课堂操作策略。此外,还需要注意与其他方法的结合使用及考虑到作品的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重中之重,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很多语文教师将各种各样的文学批判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然而由于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方面分成流于形式派及理念陈旧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阻碍了文本细读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最近几年,随着文本细读在激发学生的动机与潜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本细读的价值开始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然而系统性地研究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基本途径还比较少,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途径、操作策略及注意的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

意义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播文明的一种重要的载体,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需要使学生有一种审美的感受,这种感受应当是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然而一线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分成流于形式派与理念陈旧派,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的对话流于形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维禁锢,兴趣抑制等现象;教师教学的理念陈旧,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机与潜能。

(二)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般来说,文本细读是指学生借助文本的阅读,细致精确分析语义,进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透彻解读。换句话来说,文本细读极为重视文本的内部结构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细节发掘文本意蕴,使学生体验到审美感受,进而实现情感教育;文本细读法是实现学生、教师及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文本细读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途径及策略

(一)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包括从局部分析及整体感知两部分。其中从局部分析包括从语音切入、从词语切入、从句子切入及从空白点切入等。从语音切入是指借助语音的修辞功能来展示音乐美,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优美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感受这种音乐美;从词语切入是指借助词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真实的审美情感,譬如《再别康桥》中的“夕阳中的新娘”;从句子切入是指从句式或者句意入手,让学生体验文本的美;从空白点入手是指借助读者的想象与理解,来填充文本中未说的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主动性。通过空白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文本细读法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直觉审美能力,这种直觉审美能力就是整体感知能力,对于文本自身整体感知指透过纷繁复杂的情节,使读者直达文本的核心内涵,比如《鸿门宴》中采用精神分析来分析项羽失败的根源。

(二)文本细读的课堂操作策略

文本细读要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的操作中需要一定的策略,譬如诵读策略、评点策略及改写策略等。其中诵读是指让学生在作品理解的基础上大声读出来,通过反复的品读与咀嚼来达到鉴赏的目的,诵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比如学生表演朗读及教师示范读等;评点是读者对文本材料将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评点式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有直接评点文本语言及通过前人得评点语言两种方式,譬如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由于语言的意外之像与言外之意,如果进行改写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文本中的复杂意境与情感,比如“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改写,进行合理的想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文本细读应用阅读教学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一)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文本细读法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文本细读要结合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及文本细读要考虑到作品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文本细读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要从阅读教学实际出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文本细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有效性。

(二)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包括从局部分析及整体感知两部分,本研究重点探讨整体感知的案例分析。《再别康桥》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就主题来说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从整体上来讲,《再别康桥》非常符合绘画美、音乐美及建筑美,表达了一种含蓄婉转的情感,而《大堰河——我的保姆》所表达的美是很粗犷,正因为如此“粗犷美”成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真实情感的元素,而“婉转细腻美”成为《再别康桥》成功的因素。

五、结语

总之,文本细读是指学生借助文本的阅读,细致精确分析语

义,进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透彻解读。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包括从局部分析及整体感知两部分。其中从局部分析包括从语音切入、从词语切入、从句子切入及从空白点切入等。诵读、比较、评点及改写等策略是文本细读的课堂操作策略。此外,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意与其他方法的结合使用及考虑到作品的整体性。

作者:廖玉荣

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之时要注意将这两种特性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要引导中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文出于心,心藏于文”,让其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与“心”的契合,这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达到了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学生的情感发展、人格完善等,对其未来发展有益。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文本细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每次阅读都是一个发现之旅,但很多中学生在阅读学习之时并未体会到这一点。他们懂了文本中的修辞,却感受不到其文辞之优美;读了文本中的文字,却看不懂其中的故事;能复述文本中的故事,却无法进入故事中的世界;会分析文本的篇章结构,却不理解作者选择此种篇章结构的原因。他们确实学习和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但是在阅读文本时却始终觉得隔着一层朦胧的雾,看不清潜藏在文本深处的东西,这对其能力和素质发展是不利的。而究其原因在于,中学生未曾深入的细读文本,这也是笔者开展本次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教学应以文本为载体,而从当前现状来看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被边缘化,部分教师忽略了文本本身,将关注点放在带领中学生学习其中的知识、分析其中的思想、研究其中的对象等处,看似深入的教学却在无意中割裂了文本与教学之间的联系。比如,部分教师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紧抓爱自然和护自然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分析,他们带领中学生认真探讨目前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从国内举到国外,最后得出一个“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结论。这样的教学看似紧紧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但是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中学生并未有足够的时间去细读文本,揣摩其中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去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文本的作用被极度弱化。

其次,文本解读较为粗糙。部分教师在引导中学生解读文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堆砌套话行为,诸如流露赞美之情、批判社会黑暗面、展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这样的解读看似深入,其实放在很多文本中都适用。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中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不必进行细致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就能选出一些看似合适的套话来充作自己对文本的体悟,这种情况使得文本本身的独特性被遮蔽,其人文性功能难以获得有效的发挥。此外,文本解读过程呈现出固定化的特点,基本上各个类型的文体都有其固定的教学流程,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固然易于掌控,但是却不易让中学生发现文本深处隐藏的东西。

最后,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较肤浅。文本阅读停留在对表层知识的探讨上,也就是教师通常引导中学生对一些“一读即知”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探讨。比如,在《背影》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抓住“父爱”这一主题,让中学生去文本中找都有哪些部分描写或者是体现了父爱,找完之后让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讨,这样阅读教学也就到了尾声。这样的教学未能让中学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深入的体验父爱为自己带来的感受。此外,部分中学生在文本阅读时存在虚假阅读的情况,他们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或者是阅读期待来理解文本,因此理解到的并不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样也会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文本细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文本细读,让阅读回归文本

文本细读更为关注文本自身,需要教师引导中学生从文本出发,仔细研读其中的文字、结构等,认真体会原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解决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被边缘化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生更加细致的解读文本。文本从来都是一个整体,知识、思想等均蕴含其中,它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言理、叙事、传情等于一体的精妙文本,而在文本细读时不应将其割裂开,而是要找到它们的交融之处,这样才能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和神韵。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清留学生”时有这样一段话“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就是集叙事、传情等为一体,既记叙了“清留学生”的一些行为举止,又利用反讽手法表现了其空虚麻木而又庸俗的本质,使得作者对其厌恶之情尽显,而这样的体会只有让中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同时也是细致解读文本的一种体现。

阅读时有所“悟”也是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悟”有深浅之分,引导中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感悟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而想要达到此目标,引导中学生对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获得透彻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分析之时要紧抓文本中的关键点、特别点、矛盾点等,这樣才能让中学生看到以前忽视或者是未感受到的内容,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以《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文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了桃花源之美,但是在文章的最后陶渊明却把“桃花源”写“没”了,多人遍寻而不可得,“桃花源”真正成为了一个“世外之所”,亦或其只是渔人的一个梦境?教师通过引导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打分析,就可以让其深层感悟到作者向往桃源生活,但是又无法从现实生活的泥沼中脱身的无奈之情。

(二)通过文本细读,深入理解文本

文本细读有助于中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每个文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它们也是丰富而又深邃的,想要突破表层的限制,深入领会文本的独特魅力,教师就要指导中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文本细读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发掘文本的个性,也就是要看到每个文本的独特之处。特别是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通常以单元主题的方式编排,这就很容易让中学生看到这些文本的共性而忽略其个性,这样的阅读是笼统的、粗糙的,难以让中学生寻找到文本的独特之处,感受其因何被奉为经典。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以多重比较或者其它科学合理的方式找到文本的独特之处,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以《恐龙无处不有》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重点在于理清作者如何在说明的过程中向读者传递知识,这也是细读本文时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以多重比较的方式来分析该文本,让其将文本精简为二百字、二十字,看看能够剩下什么内容?然后再让中学生思考一下仅以如此少的字数也能说明“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内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字呢?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中学生就能较为清晰的看到该文本的思路和语言特点,从而帮助其更加深入的理解该文本。

(三)文本细读与广泛阅读相结合

文本细读通常要求中学生要紧扣文本,也就是要从文本入手,在真实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而且在阅读之时务必要忠于文本,从文本内部着手分析其所要传达的内容、探寻其隐藏于深处的奥秘。文本细读除了要紧扣文本之外,还应当将其与广泛阅读相结合,这样有助于作者在比较阅读、补充阅读等的过程中,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以《白杨礼赞》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散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文本细读,教师可以带领中学生一段一段的读,并且要读出激情、读出豪气,同时还要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进去,这样有助于中学生更好的感受散文的意象美、节奏美、音韵美。教师还要引导中学生在朗读之时品位散文之中的动人之处,以及凝聚作者浓烈情感之处,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与中学生探讨一些疑惑之处,比如“作者为什么先说白杨树是西北极为普通的一种树,然后又说它是不平凡的呢?”。这些都是紧扣文本的细读,教师还可以结合广泛阅读来帮助中学生对相关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如在《白杨礼赞》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袁鹰的《白杨》引入课堂上,让中学生对比阅读两个文本,理解同样以白杨为写作对象,但是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导中学生对借物喻人和象征这两种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中学生对《白杨礼赞》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辨識细节与立足整体相结合

文本细读应当以辨识细节为始。阅读之时,当先所见即为文字,而文字不仅具备其客观意义,同时也承载了作者所赋予的一些主观意义,这就使其在不同语境当中具有极为丰富的比喻义、联想义等。如果读者不能理解所见文字的意思,自然也就难以读懂整篇文本的意思,有时甚至由于一字之误而误解全篇,因此在文本细读时务必要辨识细节,甚至于要做到“咬文嚼字”,对文中的一字一句甚至是一个标点都要仔细琢磨,这样才能揭示出文本深处隐藏的内涵。当然,对细节的辨识应当建立在整体之上,这是由于文本的本质是一个系统性的文字组织,通常由多个部分构成,而且各部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只有弄懂其联系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对这句话的细节之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虽未提一个“月”字,但是却借比喻之法写尽了月色的澄澈。结合整个文本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将其与后文中的“闲人”二字相照,中学生很容易生出这样一种感受,承天寺中澄澈的又何止是月色,更是词人此时的心境。由此可见,在辨识细节时也不能忘记整体,必须从整体入手对细节之处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文本中所隐藏的内涵。

总之,文本细读对于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提升极为有益。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之时要注意借助文本细读让中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够回归文本,同时还要注意将文本细读与广泛阅读相结合,将辨识细节与立足整体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文本细读的效果。当然,中学语文教师还应当继续探寻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借此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其学会阅读并且能够爱上阅读,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梦华.文本细读,浅教深悟: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20,9(31):75-77+97.

[2]赵从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28-29.

[3]纪春玲.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14):55-56.

[4]王丽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02):33-34.

[5]陆豪.于细微处见功夫——运用文本细读法创造高效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3):10-12.

作者:拉毛加

上一篇:边境农村地区初中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透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