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社会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直接关系着获取信息的质量。文章对高考实用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进行探究,以提升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高考成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社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社会论文 篇1:

新高考背景下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

【摘要】实用类文本作為“三大文本”之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改、新高考下的必然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面对这一现状,关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实用类文本;高中语文;新高考;阅读教学

在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独立学习任务群,将实用类文本阅读置于了突出的地位;同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针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考查要求越来越高、考查实用类文本的种类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立足于当前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案,彻底摆脱当前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教师不爱讲、学生不爱学”的现状,不断提升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一、 新高考与实用类文本内涵解析

(一)新高考背景下对实用类文本的要求

在最新的高考大纲中,针对实用类文本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即:对中外实用类的文本展开阅读和评价,且针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难度确定在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中。可以说,在新高考中,考查的实用类文本主要涉及四种类型,分别为新闻、报告、科普文章、传记等,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能够理解实用文,还应关注其分析、鉴赏和探究。

同时,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在诸多的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旨在引领学生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同时,促使学生在实用性文本阅读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最终促使其逐渐形成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内涵

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共同组成了现代文本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实用文本使用最多,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本、面对大众的演讲词、日常传播的各项新闻、网络上各种新文体等,都属于实用类文本的范畴。虽然实用类文本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一直到2003年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才将“实用类文本”这一概念确定下来。具体来说,实用类文本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极强的使用性,主要包括了新闻类、应用类文本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最为常见、常用的文本形式。

与其他的文本类型相比,实用类文本存在三个显著的共性,即:(1)真实性。真实性是实用类文本的首要特点,实用类文本最为看重的就是文字是否能够将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出来,一丝一毫都不允许出现错误,必须要将真实、正确的科学知识传递给读者;(2)实用性。实用性是实用类文本最为重要的特点,尤其是与文学类文本相比,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实用类文本更加看重文章的实用性,作者在对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拥有明确、现实的写作目的,更加关注其是否具备教育价值和功能,是否能够对现实生活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通俗性。语言通俗性是实用类文本最为明显的特点,实用类文本中主要采用了“言—义”两层结构,作者写作中所采用的语言主要是借助社会化、规范化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实用类文本在文字表达上就具备了极强的通俗性,其语言清晰明了,作者直接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一一列举出来。

二、新高考背景下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浅显化、功利化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始终悬置在教学的前方,规定着教学的方向。尤其是在新课程、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实用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时,应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保证实用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时,设计的阅读教学目标存在浅显化、功利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时,常常存在“求多不求深、求会不求懂”的现状,以知识技能目标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唯一目标,旨在引领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进行信息筛选、素材整合,并未对实用类文本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严重制约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模糊化、知识化

教学内容是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科学与否、质量如何,直接决定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中教师在选择实用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内容模糊化、知识化现象。一方面,从教学内容模糊化的层面上来说,教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认识不够全面、清晰,常常将其与其他文本的内容混同。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内容出现了模糊不清的现象;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知识化的层面上来说,主要是教师在确定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的过程中,常常集中在考试上,唯马首是瞻,结合高考的需求选择阅读文本。在这种情况下,致使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呈现出极强的知识化特点,呈现出“考试考什么,课堂上就讲什么”的现状。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模糊化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教学手段单一化、模式化现象,致使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不佳,与新课程和新高考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要求相去甚远。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时,常常忽视文本的种类,基本上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致使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同时,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时,常常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致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常常面临难以理解的现象。

三、新高考背景下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分析

(一)做好课前准备,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为了避免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的文本阅读出现混乱的现象,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明确实用类文本的特征。高中语文教师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唯有具备清晰的文体意识,对实用类文本内涵进行全面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只有明确各种类型的实用类文本特征,才能结合具体文本的内容,实施针对性的讲解。

其次,认真钻研阅读文本内容。阅读文本是教师开展阅读的重要载体,教师在优化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之前,必须要对阅读的文本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教学内容,了解实用类文本中存在的重难点,才能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有效的阅读中,获得三观的发展,实现知识的收获、能力的发展等。

最后,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关键,也是增强学生阅读文本效果的关键。基于此,面对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下的应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语文学科素养”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努力挖掘实用类文本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随之设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为学生高效地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学习指明方向。

(二)丰富实用文选文类型

在具体的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要着眼于实用文的选文内容。具体来说,实用类文本的种类非常多,在美国的相关研究中,实用类文本主要涵盖了报刊文章、专著、游戏规则、保险单等;而针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实用类文本则与美国选择有所不同,更加偏重科普类的文章、新闻类、人物传记类、演讲稿等。尤其是在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中,对高中实用类文本考查范围越来越广泛。面对这一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实用类文本教学时,还应对实用类文本的种类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对实用文的类型进行拓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包括书评、网络新文体、5G技术、国家相关政策等。如此,不仅丰富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范围,也促使学生在广阔的阅读中,拓展了自身的视野,循序渐进提升了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围绕高考能力强化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虽然高考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最终目标,但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新高考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优化阅读文本教学时,应紧紧围绕高考能力开展阅读教学。

第一,依据高考试题寻觅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方向。“教”与“考”是相对统一的,考试一方面要从课堂教学中要能力,反过来又会给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新高考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实用类文本考查的内容和方向”,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开展针对性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

第二,结合新高考要求,理清逻辑层次。结合新高考的要求,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速度和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这一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时,还应结合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文本、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本中的逻辑层次。

第三,通过即时练习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学情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起点,只有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才能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起点。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不仅仅要在应用性文本阅读教学之前,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即时练习,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使其更加契合学生学习需求。

第四,借助梯度教学,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实用文本阅读能力。结合新高考下面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于学生本身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现状,针对其“先天不足”的现状,精心设计出层次化的问题,引领学生在具有梯度性的阅读问题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

(四)结合实用类文本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

面对新高考、新课程改革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要求,为了增强阅读文本的有效性,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必須要结合实用类文本的特点,选择与其相契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开展理解性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对实用类文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以文本中的关键句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进行理解。如此,可显著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有效性。其次,引导学生结合应用类文本的内容,开展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针对实用类文本中描写的操作方法进行形象的感知,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操作方法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最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最后,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应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文本教学时,可结合应用类文本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方式,引领学生在图片、视频的动态展示中,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景泰蓝的制作”阅读教学中,为了强化应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就借助了信息技术手段,将整个制作过程进行了直观的展示,使得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对其制作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手段上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面对这一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丰富实用文选文类型、实施针对性教学、围绕高考能力强化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不断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焦文林.聚焦信息性阅读,考查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总评[J].教学考试,2021(1).

[2]曾令华.高考实用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35).

[3]孟晓东.2021年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导[J].作文与考试,2020(36).

[4]姜有荣.精准施策练实功——2021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导[J].教学考试,2020(46).

[5]任想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J].课外语文,2020(21).

[6]李培育.高中生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高考,2020(27).

作者简介:王雪娟,女,1982年生,江苏江都人,本科,中学一级,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作者:王雪娟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社会论文 篇2:

高考实用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刍探

摘 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直接关系着获取信息的质量。文章对高考实用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进行探究,以提升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高考成绩。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实用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阅读能力;高考成绩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用类文本是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多省份高考必考内容。在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中,文本选择的视野越来越广泛,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学生能力考查的综合性越来越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首次将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还要立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现状,优化和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实用类文本内涵解析

实用类文本是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文本之一。从内容上看,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人物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本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实用性。实用类文本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对现实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语言通俗。实用类文本语言通俗易懂,目的是进行信息传递,语言表达具有社会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很少使用一些隐语、口头语等。(3)思维缜密。实用类文本更加倾向于借助理性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并且这一理性思维基本上都是抽象思维、 线性思维。无论是新闻、调查报告,还是科普文章,都是把显而易见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借助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激发读者兴趣,并在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对复杂的知识进行转化,使其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偏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以至于在具体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不重视的现象,甚至在教学的时候还会直接跳过,导致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缺乏应有的认识,学习效果比较差。(2)不能学以致用。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极其广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占用的课时却非常少,很难发挥实用类文本的应有价值。(3)教学方法陈旧。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在不明确实用类文本的前提下,不仅学习效果比较差,还会对实用类文本产生厌烦情绪。(4)文本选材范围狭窄。受教材内容、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选择实用类文本的时候,选材范围比较狭窄。

三、高考实用类文本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1.拓展实用类文本的选文类型

实用类文本包含的种类非常多,高中语文教学所选择的实用类文本主要倾向于科普类的文章、新闻、传记、演讲稿等。传统的实用类文本教学内容略显狭窄,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范围进行拓展,可将新时代下的策划书、述评、网络新文体、5G技术、国家大政方针、区块链发展趋势等内容纳入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

2.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融入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时,要对其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紧紧围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中心,设计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3.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具体而言,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准备。(1)明确文本特征。教师在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之前,必须要明确文本的特征,明确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性,进而开展差异化教学。(2)钻研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明确实用类文本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在进行准备的时候,教师还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三观”等,真正凸显文本的阅读价值。(3)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4)做好教学反思。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对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质量。

4.依据文本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

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的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保障实用类文本教学的高效开展。第一,针对关键句进行理解,实现理解性阅读。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关键句进行理解,这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此外,实用类文本体裁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不同。第二,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实践操作方法。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有一部分实用类文本是指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了解具体操作方法,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三,借助多媒体开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以《景泰蓝的制作》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景泰蓝的美,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5.拓展文本阅读材料,强化阅读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实用类文本教学要求,教师要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用类文本,在不断练习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信息进行提取,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如果涉及某项实际操作,教师就要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拓展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把拓展和延伸与时代信息联系起来,紧跟时代步伐。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搜集与当下相关的阅读材料,将其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在拓展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内容时,还要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地理、历史以及和当地民俗文化相关的资料纳入到阅读中,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常见的题型,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丰富实用类文本的选文类型,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依据实用类文本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拓展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姜有荣.以变制变练实功——2020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閱读备考指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31).

[2]陈紫珺.新课标指引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3]梁倩.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吴晔.新课标视域下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卫丹丹.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何晓丹.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曾令华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社会论文 篇3:

实用文本价值探寻与教学突破

摘要

实用文本作为一种生活化文本,在教学实际中并没有引足够重视,原因在于对实用文本价值缺乏认识。实用文本特点在于“真”“实”,决定其教学价值在于丰富表达范式,适应社会生活,促进生活读用。而实现实用文本教学突破在于通过扩大选文,合理编制选文,解决选文问题;解读选文重在把握个性,聚集其表达的得体性;并通过优化其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实用文读用能力。

关键词

实用文本;教学价值;教学突破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实用性与文学性运用。实用性运用是指向日常生活运用,即在社会生活、日常交往、学习活动中的运用,这是生活化实用性运用。学习实用性运用重要凭借——生活化的实用文本,这些文本如书信、计划书、表扬稿、演讲稿、请假条、申请书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在第二、三学段分别提出实用性运用表达目标与要求:“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但实际教学现状如何呢?

一、分析:实用文本教学现状

1.现行教材实用文本的缺乏及编制缺陷

《课标》对语言文字实用性运用提出目标与要求,但现教材中实用文本普遍缺乏。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第二学段编补了1则条约、1个便条、2封书信共4个实用文本;第三学段编补了1则读书笔记、1篇读写感、1封书信、2篇演讲稿、1则建议书、2份研究报告8个实用文本。但与文学性文本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明显不足,不足于支撑实用性运用教学的序列化展开。这些实用文本几乎都以阅读资料而非课文形式出现在综合性学习或展示平台里,用以引发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再看,教材在第二学段,仅安排1次学写书信,第三学段则安排了2次学写演讲稿和1次读后感写作,安排了1次倡议书、建议书、计划书“三选一”表达性运用。实用性运用作为一种表达能力,能力需要反复训练方能提高,文本少,训练少,无法满足提高学生实用性表达能力的需要。

2.实用性运用目标内容的模糊

《课标》在第二、三学段对实用性运用表达提出目标与要求,第二学段——“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但目标与要求缺乏连续性和具体性。如在第二学段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进行交流”,到了第三学段没有了下文。运用书信进行交流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其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学段目标要求缺乏延续性,直接影响了第三学段书信写作的教学,原因在于教师无法对其作出合宜的判断与选择。另外,“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学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哪些应用文是才是常见的,学写哪些常用应用文才有价值,课标没有做出具体明确说明与界定。这种情况,一方面给有经验、教学素养高的教师带来教学自主空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教学的随意性。《课标》对实用文的运用表达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就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要求模糊,内容不清,使实用性运用表达在教学中被边缘化。

3.教学过程中目的与效果的背离

实用文本教学目标在于学以致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家习惯性地把实用文本当作文学文本来教,以读懂思想内容为主,忽视其实用价值,表现为重读轻写。如,书信教学,将目标锁定在体会书信内容,外加一个掌握书信格式。事实上,除了教格式以外,还能教什么呢?课程标准、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与思路,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文体特点和文体价值的把握,没能从文体特点中离析出可教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手段简单化,将读或讲作为实用文本教学的主要手段,忽略写与用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造成了教学过程中目的与效果的背离。

二、探寻:实用文本教学价值

实用文本作为独立存在的一类文本,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成为学习写法的凭借,其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三 方面。

1.均衡文体,丰富表达范式

只有文学性文体,是不够的。生活除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外,还需要实用文本的阅读与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即生活,生活决定了文体存在的实有价值。当大量的文学文本充斥于教材时,适量地引入实用文本,可均衡文体。叶圣陶是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引入实用文本的第一人。他说:“其实国文所包括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他编撰的《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开明新编国语言读本》等教材,选编了不少实用文本。与文学文本相比,二者在表达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实用文本的表达,力求语言合乎规范;表达方式力求简明、实用;表达效果力求通俗明了。因此,实用文本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方式的学习,将丰富学生所学的语言表达范式,也为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实用文本打下基础。

2.重在运用,适应社会生活

实用文本是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是直接运用于生活的一类文本。因此,生活实用性是其主要运用特性。在生活中,阅读实用文本,是为了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运用实用文本,是为了传达信息。面对生活需要进行阅读与表达而选择实用文本,是生活需要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学以致用是其核心目标。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体会写法,显然忽视了其生活实用价值;若只满足于借鉴仿写,实为屏蔽实用文本与生活的联系通道,弱化了其更为深广的使用价值。为此,运用才是其必须寻绎的价值目标与向度。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运用既包括阅读方法的运用,也包括表达性运用。实用文本的教学,既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实用文本的策略,更要重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表达。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实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实现其生活实用性。为生活而教,是实用文本价值所在。

3.习得策略,促进生活阅读

实用文本的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适应生活。但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文阅读教学”,其意思是说,我国的实用文阅读教学未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阅读实用文本,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能读懂内容,悟明写法,甚至彻底放弃引导学生进行实用文本的读用训练。事实上,未能针对实用文本的特点与价值进行阅读指导,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读懂内容,体会写法上,不仅会贻误学生实用文本的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其生活阅读能力的提升。以阅读研究报告为例,读懂一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却不懂得如何读懂的,遇到下一个研究报告,学生要么读不懂,要么读得费力,原因在于阅读不得法,更谈不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研究报告,会主动地去阅读。实用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自主阅读。遇到书信如何读,碰到研究报告怎样读,申请报告如何读。如何读是阅读策略问题,是阅读能力问题,而能力的内核是策略,策略运用与能力的形成在于阅读实践。生活为实用文本的阅读,提供了广宽的平台,在课堂上阅读,在生活中运用,熟练地运用策略阅读实用文本,旨在提高阅读能力,这是一种训练,更是一种运用。

三、寻绎:实用文本教学突破

1.教材:扩大选文,合理编制

教材是教与学展开的重要凭借,现行教材宜增加实用文本,包括其数量、类型、品质。生活中,实用文本的数量、类型是庞大的,但不是所有的实用文本都具有教学价值。具有教学价值的实用文本,其价值体现在代表性、示范性这两方面。代表性,是指在众多的实用文本中,具备并体现此类文本共性的“类特征”;示范性,则指向在教学上能起范例作用,并能学以致用这一特性上。因此,选文既要观照选文的生活实用价值,也要考虑其教学价值,把生活实用价值与教学价值统一的文本选作教材,是选好文本的关键。

在选文的编制上,可采取单元专题集中编制的方式,或采用分散式编制,即在单元组内安排一两篇选文,或在文学选文中插入实用文本,如在故事中插入“留言条”,在小说中链接“书信”等。但这种编制必须是有意识的,并以体现实用文本的读写价值为重,宜将写作为核心目标,读作为手段,读为写服务,读以致用,将选文定位为学习实用性表达的范例。能力是在反复训练中形成的,因此,实用文本编制宜遵循“循环往复”原则,特别是那些在学生今后走出校门,走向生活经常接触、使用的实用文本,其结构复杂,写作能力要求高,因此,要参照学生的认知力、学习规律,分阶段、有重点地反复安排读写训练。

2.解读:把握个性,聚集得体

文本的表达个性往往彰显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而实用文本的表达个性是与生活、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中表达的需要,决定实用文本的表达个性。因此,实用文本的教学解读,不能简单地指向理解内容、掌握格式,而在于看它是如何准确地表达信息,得体地实现交流。

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张国强同学因遇烦恼,带着敬重,也带着期待,给柯岩老师去的信。柯岩设身处地为国强同学着想,设法在帮他摆脱烦恼,回了信。张国强同学的信,重在说明事情,叙说心境,期待摆脱苦恼;柯岩的回信,针对问题,帮助国强同学分析原因,找到症结,并以身说法,劝解国强摆脱烦恼。前者以提出问题为主,先叙事再写心境,层次分明,言语中流露出无奈、寂寞、苦恼却又充满急切的期待;后者以化解心结、解决问题为重心,先分析原因,再叙事说理,最后再给出建议,层层递进,结构清晰,恳切的言辞中充满关爱,用关爱引导国强同学正确看清问题,摆脱苦恼,更好地平复心境。同样是书信,内容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得体”地表达,“真实”地交流,却是二者共同的表达特点。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与重点内容应落在——体会写信者的心情和如何真实、得体通过书信传达信息、表达真情。其实,“真实”“得体”地表达与交流,是实用文本的共同特点,就算是广告,特别是商业广告,言语可以生动些,充满煽动性,但也不可夸大其词,事实基础上的生动表达,才是好广告。因此,文体解读时应聚焦文本是“如何真实而得体地表达”。

3.教学:优化策略,指向目标

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相契合的。与文学文本不同的是,实用文本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落在学会运用上。因此,教学策略上应坚守运用实践为主,尽量减少讲读,给学生留足思考与表达时间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中的两封书信教学为例,可以这样教。

(1)学习张国强同学给柯岩的信:①理解国强同学遇到了什么烦恼?②体会国强同学带着怎样心情写烦 恼的?

(2)学习柯岩给张国强同学写的回信:①柯岩是怎样帮张国强同学解除烦恼的?②议一议该怎样写好书信格式?

这是“导读”为主的教学,读懂内容,体会心情并不是实用文本教学的全部,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特点并学会运用表达,才是实用文本教学价值所在,因此,“导用”——引导学生学会真实、得体地表达交流,才是书信教学的核心目标。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中的两封书信分别是去信、回信这一特点,将两封书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运用“比读”这一阅读策略,把握书信表达特点,学会运用书信表情达意。

引导学生比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和发现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容的。对于书信,写信的目的、写信者的心情、信的内容,是所要理解把握的重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中的两封书信,教师便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导比导读,教学时,可以用表1引导学生自读比较。

导比写法,体会书信的表达。课文中的两封书信各是如何表达的,通过导比发现同是书信,因交流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表达的层次结构、表达的方式、用语口气也不同,可以用表2来加以导比。

把握不同的写法并不是目的,为加深对书信写法的理解与把握,抽绎出写好书信的方法,才是关键之所在。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启思:如果你是柯岩,你愿意给张国强同学回信吗?如果你是张国强同学,收到柯岩老师的信,你愿意接受他在信中所表达的吗?为什么?旨在引导得出这样的结论:写好书信,一看对象,根据对象确定写信的口气、用语;二看目的,依据目的确定写信时的交流方式;三看内容,结合内容确定写信时表达结构与层次。在此基础上,抽绎出写好信的基本要求:真实、得体地表达交流。

运用是目的,比读是手段,对于实用文本教学而言,有效的比读都是为了运用,运用是实用文本共同教学价值取向,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但运用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因此,可以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两封书信特点,学写去信还是回信呢?回信的针对性更强,不仅要关照对象、目的,还应回应问题,表达思想。从学会真实、得体地表达交流这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来看,回信的教学价值更高,运用的针对性更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引导运用,学写回信:如果你是张国强同学,收到了柯岩老师的信,读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给柯岩老师回封信,你想怎么写、会怎么写?实用文本,是一种生活化的文本,实用是其存在价值,指向生活运用,文本实用价值决定了教学价值,决定了“读”并不是目的,“用”才是核心目标。

(责任编辑:左小文)

作者:李清华

上一篇:地质环境下的地质灾害论文下一篇: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改革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