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体育舞蹈传入中国后已经走过8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逐渐融入中国传统舞蹈风格和民族舞元素,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本土特色的中国交谊舞体系。文章研究了体育课实践教学、公共选修课理论教学、舞蹈社团活动、校园舞会活动以及舞蹈业余培训班等途径在建设校园舞蹈文化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及其作用,并分析比较了相应的有效性差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浅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因素

摘 要:体育舞蹈具有健身性、艺术性、运动性、竞技性等多重特征,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与认同,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探讨行之有效的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方法,旨在提高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量,为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因素

1体育舞蹈内容

体育舞蹈是目前一项国际较为流行的、健与美密切结合的、并融入了体育与艺术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近年来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它为广大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技能的同时提供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新鲜血液。从通常意义上来讲,体育舞蹈是指现代国际社会流行的一种国际性竞技舞蹈,又称为国际标准舞。它分为摩登舞、拉丁舞两大系列共10个舞种。摩登舞包括华尔兹舞、探戈舞、维也纳华尔兹舞、快步舞和狐步舞5个舞种。拉丁舞包括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斗牛舞5个舞种。作为一门新的体育项目,体育舞蹈又包含了有着广泛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交谊舞、集体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它是在全国健身和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中、高等体育教学中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群众体育中有着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价值。

2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2.1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制定应该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能一味地追求华丽、好看而制定不适合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比如一些难度较大的舞种,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减少比重或作为了解内容,体育舞蹈课应以教授交谊舞为主。交谊舞由于动作比较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大学生学习,属于大众体育舞蹈的范畴,另一方面,学好交谊舞也能为学习国际标准舞打下良好的基础;国际标准舞对技术动作的要求比较严格,难度也比较大,属于竞技体育舞蹈的范畴。因此,我们在制定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时学习的先后顺序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先教交谊舞,再教国标舞,这样既有利于初学者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国标舞的学习效果,从而使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制定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2.2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键纽带,教学方法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学时,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进度,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目前大多数体育舞蹈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相比其他课程而言尚处于探索时期,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段少、教学方法不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情有所减弱,严重影响了体育舞蹈的推广与发展。

2.3体育舞蹈的师资力量

体育舞蹈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教师在舞蹈、音乐、身体素质以及训练比赛经验方面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开展得相对较晚,现任体育舞蹈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理论知识也比较欠缺,有的教师是从体操、健美操等专业改项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所以目前体育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舞蹈在各大高校的发展。

2.4学生的学习时间

体育舞蹈的学习比较系统也比较复杂,知识更新也比较快,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时间有限,所以要掌握好体育舞蹈的动作要领比较困难,更不能很好地掌握体育舞蹈的技术风格和音乐节奏;体育舞蹈的动作难度比较高,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复习与巩固,就会对新学技术动作产生遗忘,更加难以掌握。所以,要想让学生掌握好体育舞蹈的技术就必须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适当增加课时,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里开设一些体育舞蹈社团、俱乐部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交流、加强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进而促进体育舞蹈的学习与推广。

2.5体育舞蹈在高校的推广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舞蹈就是普通的交誼舞,缺少对体育舞蹈本质上的认识,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推广措施,只是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反应,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把普通交谊舞当作体育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本质意义存在很大的错觉与误解,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学校和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体育舞蹈的教学,也直接影响到了体育舞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学校应该积极提高认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如举办表演、校园体育舞蹈比赛和各种形式的体育舞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充分了解体育舞蹈、喜爱体育舞蹈。只有这样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舞蹈的热情,才有利于体育舞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结语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计划不科学、场地器材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体育舞蹈事业在我国的顺利发展。体育舞蹈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欠缺科学性、合理性,在教学手段的开发上也缺少创新。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只有从多角度出发,不断更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实施因材施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从而促进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刘宾.自我效能理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8.39(8):150-151.

[2]王爱博,魏晓芸.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的创新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6):146.

[3]张丽蓉.“以人为本”视阈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模式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110-112.

作者:蔡臣

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上海工科院校建设体育舞蹈文化的有效性途径探讨

摘要: 体育舞蹈传入中国后已经走过8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逐渐融入中国传统舞蹈风格和民族舞元素,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本土特色的中国交谊舞体系。文章研究了体育课实践教学、公共选修课理论教学、舞蹈社团活动、校园舞会活动以及舞蹈业余培训班等途径在建设校园舞蹈文化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及其作用,并分析比较了相应的有效性差异。结论是体育课实践教学对于教会学生掌握体育舞蹈技术的演练和运用最有效,公选课理论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最有效,舞蹈社团活动、校园舞会活动以及舞蹈业余培训班等途径则是对以上两种主要教学途径的必要补充,对于活学活用体育舞蹈大有裨益。普及推广体育舞蹈教育,对于推动我国体育舞蹈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和建设广泛的体育人才后备力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海工科高校; 校园文化;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亦称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是一种集娱乐性、表演性、竞技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起源于西方的宫廷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十四世纪,宫廷舞最初出现于欧洲国家的贵族城堡舞会上,工整庄严的男女对舞用以彰显贵族们的尊贵典雅、端庄礼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对舞蹈文化的冲荡以及后来工业革命对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体育舞蹈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鼎盛时期。

一、研究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1930年前后,交谊舞首先传入我国上海,成为当时上层社会争相追逐的潮流文化,曾经风靡一时。因此,上海是中国交谊舞文化底蕴最坚实的城市。建国以来,交谊舞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了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50年代出现一段时间的辉煌,“文革”期间又陷入窘迫;改革开放后,压抑已久的交谊舞呈现爆发式发展,成为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全民运动。然而,90年代后期随着街舞、摇滚音乐等潮流文化的兴起,交谊舞再度遭受的冷落,步入了进展缓慢的平台期。如今,“80后”、“90后”青年以及年幼的“00后”对交谊舞认知和运用能力严重匮乏,很多年轻人不清楚“交谊舞”、“交际舞”、“国标”的概念范畴,只有中老年人在公园、广场等角落里孤芳自赏般的享受着交谊舞的尊贵典雅和摇摆飘荡,我国交谊舞人才力量出现了严重的 “断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体育舞蹈正式成为表演项目;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上,体育舞蹈首次被国际赛事纳为比赛项目。因此,体育舞蹈又出现了崭新的发展前景,进而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推广、普及交谊舞,对于推动我国体育舞蹈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和建设广泛的体育舞蹈人才后备力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 上海工科院校由于专业设置、生源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男生多、女生少”的性别比例不平衡现象,而且缺乏舞蹈艺术相关的课程专业和教学部门,体育舞蹈师资力量更是严重匮乏。因此,在这种基础上发展体育舞蹈运动、构建校园交谊舞文化可谓困难重重,需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二、建设体育舞蹈文化的主要途径及实施方案

(一)体育课实践教学的引领作用

高校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必修课,而且在学生综合素质分数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是大学生非常重视、投入时间精力较多的课程之一。开设体育舞蹈实践教学课,是保持长时间兴趣、保证学员数量、提高交谊舞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学校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根据培养计划以及学生数量配备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师的组织下,指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选定教学内容,这是建设交谊舞文化阵地的首要基本条件。然后,学校提供环境优雅、情景适宜的教学场地,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练习使用。再者,根据学校培养计划制定授课学时、课程学分以及能控制学生性别比例的选课办法。最后,由体育舞蹈教研室对教学质量、学生考核等进行把关,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然措施。

(二 )公共选修课理论教学的开展及作用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高校授课方式相对灵活、授课内容多样化的课程,也是多方面、多角度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手段,是学业压力相对轻松、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公选课的首要优点就是可以采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教学可以使学生欣赏国内外舞蹈名家的教学录像以及世界舞坛大赛的精彩画面和华丽表演。其次,公选课作为理论课便于详细讲授舞蹈基础理论、舞蹈的分类、不同种的风格特点以及舞会礼仪等难学易忘的抽象知识。再者,公选课如果使用大教室上课,普及面广,容纳学生数量远远多于体育实践课。调查表明,体育实践课在拥有30-40位学生时教学效果最佳,当超过60位学生时,教学质量随着学生数量增加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公选课课堂上50-100位学生教学效果相差不大,即便学生数量增至160人左右时,教学质量仍然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三)舞蹈社团活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接受共青团组织指导和帮助的自发性组织,目前,在上海高校中舞蹈类社团是颇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教学阵地,在发展校园文化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舞蹈社团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最关键是能把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但是却有共同的舞蹈爱好的同学召集在一起,切磋舞蹈、交流感受、发展友谊。

(四)校园舞会活动以及舞蹈业余培训班

体育舞蹈教学的效果与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同时与学校的整体氛围也有一定关系。在艺体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医学类院校中,女生所占比列比较大,形成良好舞蹈氛围的基础好。体育舞蹈是非常需要身体协调、手脚配合和思维敏捷的运动,即便是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如果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就抛之脑后,舞蹈步法和花样套路就会很快被遗忘的一干二净。但是,如果高校在场地适宜的固定场所定期举办校园舞会,并配备专业舞蹈教师现场指导,对于带动气氛向健康良好方向发展,拓宽体育舞蹈的德育功能,不断提高学生体育舞蹈训练水平、促成浓厚舞蹈氛围有重要意义。

三、各种建设体育舞蹈文化途径有效性的分析与比较

体育课实践教学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保证舞蹈搭档之间训练步法和套路,对于演练掌握体育舞蹈的技术是最有成效的。但是,实践课的不足之处是缺乏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资料,此外,对于舞蹈的基础理论、舞蹈的分类、标记方法等抽象知识的教学效果欠佳。公选课授课信息量大,课堂气氛活跃,对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平大有裨益。但是主要缺点是“华而不实”,学生容易出现纸上谈兵,实际运用、掌握舞蹈能力没有明显提升。

舞蹈社团活动、校园舞会活动和舞蹈业余培训班使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于打破陈规、给学生提供锻炼空间很有好处。这些活动方案往往是促成学生推陈出新、进一步培养兴趣的催化剂。但是社团活动的缺点是有很大的盲目性,松散性,缺乏系统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往往出现社团成员不懂舞会礼仪、不清楚舞种分类、听不出舞曲的音乐节奏等问题。如果社团管理不到位,还会出现学生之间乱收培训费现象,甚至在训练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还会出现突发性的意外受伤等负面影响。此外,校园舞会活动以及舞蹈业余培训班都需要学校在正常教学安排以外投入师资力量,组织管理难度大。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总结多年舞蹈教学和学生文化活动的经验和结论,细致探讨了体育舞蹈在上海工科学院的发展境遇,分析比较了体育课实践教学、公共选修课理论教学、舞蹈社团活动、校园舞会活动以及舞蹈业余培训班等途径在建设高校体育舞蹈文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优劣形势。建议上海工科院校重视大学生体育舞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共青团组织宜联合打造体育舞蹈的教学管理平台,灵活把握体育舞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联纽带,在主次分清、条理清晰的教育理念下重视大学生体育舞蹈人才培养,为我国的体育舞蹈文化事业的蒸蒸日上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绰奄等.体育舞蹈教程[M].学苑出版社,2007.

[2]柯杨宁,杨宾,冯奇荣.论体育舞蹈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王贵生.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德育功能与发展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

[4]蔡东山.体育舞蹈的实用价值与德育功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作者简介:李宗杰(1982-),男,山东临沂人,讲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舞蹈文化研究;刘 颖(1983-),女,山东临沂人,初级,山东省临沂经贸学校,主要从事礼仪文化。)

作者:李宗杰 刘颖

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由对待学习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行为意识因素三方面构成。为促进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均衡学习、知行合一,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意识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现状调查,剖析学习态度形成的多重原因,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及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为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的就业前景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体育舞蹈;大学生;学习态度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体育舞蹈事业蓬勃发展,众多学生通过艺术类考试升入大学,从事体育舞蹈专项的专修学习。站在国家人才培养的角度,培养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意义重大,可源源不断为我国体育舞蹈事业提供专业性优秀人才[1]。但实际上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教育发展进程着实困难,其中最大问题在于学生缺乏端正严谨的学习态度。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畸形的发展趋势:一部分升入大学的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且“重艺轻文”,在专业训练中挥洒汗水不留余力,课后努力练习毫不懈怠,对待文化学习毫不在意,旷课不及格等现象频频发生。一部分学生秉着考入大学万事大吉的想法,既不提升专业技能又不重视文化培养,以散漫的学习态度得过且过[2],导致该学科学生缺乏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因挂科而难以毕业,阻碍了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专业水平地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培养相比较于其他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特殊性,需兼顾学科学习与术科学习两条截然不同的培养路线。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困难性。因此,培养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不仅需要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提高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为培养文化专业兼修的双优学生而努力。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及文化课程双向学习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该部分学生的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剖析形成其学习现状的多种影响因素,使学校教育能够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为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的就业前景提供有益帮助。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

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指出,学习态度是对学生成长、发展造成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及行为意识因素三方面组成[3]。学生最早形成的是认知因素,通常指学生对学习目的及学习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是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结果带有强烈主观意识及评价含义的观念。情感因素是指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情感情绪。行为意识因素则是学生对于学习对象、活动的反映倾向,通常体现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欲望与诉求。学生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识这三项因素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为前提、协调统一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4]。

1、学生的认知现状

通过问卷,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上大学的发展目的进行调查。37.14%的学生升入大学的发展目的是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实现人生理想;48.57%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就业打为基础;10%的学生则无长远目标与抱负,认为在不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下能够平稳度过大学就好;4.29%则单纯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而上大学。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有明确的目标与追求,且不局限于当选手参加比赛这一发展方向;而确实存在少数对自身“零要求、零目标”的学生,但好在自我要求低且没有目标的学生占极少数,这在改善学生学习态度上相对减少了难度。

大学生区别于中小学生,是一个身心逐渐成熟,在学习选择上具有强烈价值判断的群体。对于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大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明确的想法与概念。比起37.14%有明确目标希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实现人生理想的学生,48.57%目标是为就业打基础的学生在入学初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良性引导。因此,大学生入学初期是关键,这是能够让学生远离根深蒂固的机械化学习习惯,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首要时期。

2、学生的情感态度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及部分学生不参加专业比赛的原因。51.34%学生极其热爱本专业,45.71%一般热爱,只有2.86%学生对本专业保持消极情绪。但71.43%的学生已经不再参加专业类比赛,这是困扰大学专业教师、影响我国体育舞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剖其原因,影响学生不参加体育舞蹈专项类比赛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学生的个人层面及家庭层面。排在前三位的是:未来有其他规划、比赛难度与压力大和家庭条件不允许。54.29%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了新的目标与规划,且不局限于本专业,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着手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45.71%的学生放弃比赛的原因是因为比赛前期在金钱、精力、时间上的投入较高,但随着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选手提高成绩越来越难,因此迫于压力放弃;由于体育舞蹈赛事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选手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对选手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赛次数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比赛开销也逐渐成为学生不得不放弃比赛的一大理由,其中37.14%因家庭条件不允许无奈放弃。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并不能成为其坚持训练、比赛的唯一理由;而外在因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方向的一大重要指标。

艺术生的文化学习状态一直是阻碍其全面发展、另老师家长十分头疼的重要问题。经调查,60%学生表示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不感兴趣。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中有六成认为学校所开设的多项文化课缺乏实际意义,难以运用到实践之中,而已开设课程中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兴趣且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课程少之又少,所学知识很难与体育舞蹈专项融会贯通;24.29%学生表示单纯不喜欢文化学习,对于艺术生来说,这是通病也是限制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15.71%不喜欢文化课程是因为学校的文化课枯燥乏味。在大部分学生都厌学文化的环境下,很难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大学生极大程度上区别于中小学生,很难因为对文化学习中的某一学科极其感兴趣而热爱学习。大学生具有更多的价值判断与主观意识,对于学习、知識的渴望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其有用程度。60%学生认为学校所开设的多项文化课难以运用到实践之中,而已开设的课程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兴趣且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课程少之又少。由此可见,令学生对文化课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价值判断中发现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于自身而言无足轻重,而正是这样的想法一点一滴侵蚀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与自制能力。

3、学生的行为意识现状

调查发现,训练、比赛不再是学生的唯一梦想。通过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流,学生意识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毕业后谋出路是一项越来越艰巨的任务;他们认为坚持比赛并不能直接有效地帮助自己,已经开始为毕业后的发展做铺垫。学生表示,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学习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文化知识,积极考取相关证书,例如大学生英语四级证书、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等,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与考试上暂无拓展的想法。另外,学生都是目的性极强的进行筛选性学习,注重学习结果,对类似计算机一二级证书这种难度较大且对目前没有直接意义的知识拓展毫无学习兴趣。

4、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现状

学生在认知及行动上,转变了原有态度,对文化学习日益重视。大学生因自身选择、外在因素而无奈放弃比赛,并非消极所致。即使学生对今后发展路线有明确规划,但精进的专业技能并不会阻碍其发展,绝不能以专业无用、另有打算、学习枯燥为借口来消极对待。如果不能均衡学习,把自身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在年轻优秀选手如雨后春笋出现的时代中不断提高自身硬实力,空有实践经验盲目追求成长,无异于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即使學生逐渐重视文化学习,通常仅限于认知程度,缺乏行动力难以高效率付诸行动,形成专业文化双不学现象。调查显示,学生最不满意自己的前四类学习状态为懒散、光想不做、缺乏自制力、没有时间观念。且不说现阶段“重文轻艺”的现象需要警惕,光对于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重艺轻文”现象有所改善的背后,应抛开观念看行动,了解学生空有认知却依然“双不学”的根本原因。想办法使学生在接受文化学习的观念上,加强自我管理,而不是光说不做。从艺术生轻视文化学习到认可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经历了漫长又艰难的过程,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功劳。但在今后的学生培养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意识到行动,为成为全面发展的艺术类人才而努力。

(二)促进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的对策分析

1、学校方面

(1)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的入学初期更需要学校的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的自主化学习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2)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注重课程教学管理。如果缺乏优秀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仅用刻板方法传授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要对体育舞蹈专项大学生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相应的调节与重视。

(3)提高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度,注重职业规划和因材施教。在传统教学方法中,保持学生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要加强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动向,在认可学生差异性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优的发展方向与科学的就业指导[6]。

2、学生方面

(1)提高认知能力,注重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关键在于让其认识到“两条腿走路”是今后发展的一大优势,不可盲目从“重艺轻文”的观念转变为“重文轻艺”,任何一种偏科都将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学生不仅要重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课学习,还要学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优势提升实践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学校给予的引导与约束都只是外在力量,关键还在于学生的主动与配合。因此学生应该定期自省,督促自己主动提高约束能力,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基于外在因素、就业趋势及个人发展方向,对专业学习的重视程度日渐下降,学生热爱本专业,但认为专注于专业学习对日后的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学生逐渐正视文化培养的重要性。

(2)现阶段学生“重艺轻文”有所改善,但如何避免学生形成“重文轻艺”的偏科现象也成为当下另一棘手问题。由于学生普遍急于求成功利性强,易形成忽视过程只看结果的学习心态,在片面了解当下社会现状与就业因素后独断形成“一边倒”的学习习惯,以专业无用、另有打算为借口来消极对待专业学习。

(3)即使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通常仅限于认知上的改变,难以高效率付诸行动,这是导致学生“双不学”的主要原因。

(二)建议

(1)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学生的就业观、学习观,为其树立优化的就业观、发展观。

(2)学校要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

(3)学校应加强对不同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度,注重“对症下药”和因材施教,认可差异性发展,尽早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7]。

(4)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树立正确学习观,明确发展目标激发学习动力,通过交流与实践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闫立亮.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差的原因及其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2(09):31-32.

[2]佟立纯,李万隆,孙海峰,赵萍,王宝山. 首都体育学院竞技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动机及管理对策的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5):77-79.

[3]李颖. 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8.

[4]包乌力吉仓,白晓丽,姜永志.新时期大学生学习态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教育导刊,2017(04):82-86.

[5]李小兰.转变高职大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5):212-214.

[6]吴锦城,李淑惠.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89-90.

[7] 李娟. 高职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作者简介:熊姿淇(1997- ),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北京体育大学。

作者:熊姿淇 段擎云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幼儿学前教学中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