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教育论文

2022-04-16

体育舞蹈教育论文 篇1: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现状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舞蹈俱乐部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会员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体育休闲与健身需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的热潮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舞蹈作为日常体育休闲与锻炼方式与手段,以获得身心的愉悦。舞蹈是世界艺术文化史上一杆鲜艳的旗帜,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与宗教祭祀同源,后逐渐演变为载体多样化、意义多元化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刚与柔,力与美,节奏与韵律的结合。体育舞蹈身为舞蹈的一员,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集体育竞技性、观赏性与健身性于一身,既强身健体又兼具观赏性,又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本文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对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其制约因素,探寻发展路径,旨在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舞蹈俱乐部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区5所典型的体育舞蹈俱乐部18岁以上的中青年会员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等外文文献数据库。以体育舞蹈、拉丁舞、国际标准交谊舞、摩登舞、健康等作为检索关键词,通过广泛涉猎、深入挖掘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熟悉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性质特征、项目分类等基础知识,从而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构建扎实的研究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共向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8份,有效份数156份,回收率89.0%,有效率为87.6%。同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测。

1.2.3专家访谈法

通过e-mail访谈3位广州市资深体育舞蹈专家,进一步了解广州市区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并对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建议进行讨论。

1.2.4 实地访谈法

通过走访广州市区的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并与会员进行交流,以深刻了解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现状,为提出相应结论提供坚实的依据。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现状

2.1.1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性别差异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会员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在研究对象的156人中,女性会员119人,占76.3%;男性会员37人,占23.7%。女性会员多于男性会员,多出52.6%,说明女性成员对于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及积极性高于男性成员。

2.1.2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年龄差异

调查表明,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随年龄的增大而人数逐渐减少,在研究对象中,18-30岁的有75人,占48.1%;30-40岁的有53人,占34.0%;40-60岁的有28人,占17.9%。18-30岁为广州市区体育舞蹈参与人群的主干力量,显现出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西方体育文化,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其次,中年人参与体育舞蹈习练的人数也已过半,彰显出体育舞蹈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

2.1.3 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文化程度分析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的会员居多,共有88人,占比56.4%;其次是高中学历的会员32人,占比为20.5%,研究生学历的会员24人,占比15.5%,最少的是初中及以下的会员12人,占比7.6%。这说明,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休闲与健身的舶来品,更容易被高学历人群所接受。

2.1.4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参与动机差异

调查可知,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会员参与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以身體健康为目的的人群占比近五成,为46.2%;其次是以“喜欢”与“消磨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分别占比23.7%与14.7%,以“结交朋友”与“其他”为动机的人数占比分别是9.0%与6.4%,均较少。囿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会员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水平长期局限于强身健体这一层面,体育舞蹈被人们广泛所认知仍具较大的局限性。

2.1.5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状况

预防运动损伤是每一个身体锻炼者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如表1所示,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程度差异明显,会员达到无损伤的占比较低,大多数会员表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身体损伤的情况。这和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动作不规范有着较大的关联度。

2.1.6 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现状

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的情况呈倒“U”形特征,“经常参与”管理的人数最少为12人,而“较少参与”和“不参与”的人数分别为39人与23人,合计超越了1/3,“较多参与”的人数32人,“一般的”人数最多为50人。表明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归属感较低。

2.1.7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对会员费的满意度

由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会员中有13人与47人分别对现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费呈满意与比较满意状态,有52人呈一般状态,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的人数分别有18人与26人,也就是说共有44人对现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费呈不满意状态,占比28.2%,显示出广州市区多数体育舞蹈收费趋于理性化,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2.1.8会员习练体育舞蹈前后身体素质对比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在习练体育舞蹈锻炼后,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提升。如图1所示,一方面,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的表现形态,其防病祛害之作用无需赘言。另一方面,限于体育舞蹈参与女性人数较多,因此,形体改善之效高于强壮有力之功。诚然,体育舞蹈身为表现难美类的项目,其增强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的功效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认为三者皆有进步的人群占到总数的50.4%。

2.2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的制约因素

2.2.1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对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

虽然体育舞蹈是一项舶来的体育项目,但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会员由于较晚接受专业体育舞蹈方面的培训,对于体育舞蹈内涵尚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会员虽然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与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方面还缺乏经验,导致在体育舞蹈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效果甚微,因此阻碍了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还有部分会员由于自身跳舞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偏差,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伤,打乱了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进而影响了会员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意愿,某种程度上堵塞了体育舞蹈会员发展路径。

2.2.2体育舞蹈俱乐部经济来源单一,会员培训费用偏高

调查表明,会员对体育舞蹈俱乐部培训费用的不满意程度达28.2%,认为体育舞蹈技能培训的价格偏高。由于缺乏国家财政支持,体育舞蹈俱乐部作为盈利性组织,其逐利性跃然纸上,高价培训费便成为实然之路径。高昂的培训费用,筑成了一道道体育舞蹈爱好者迈入体育舞蹈俱乐部的鸿沟,严重桎梏着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规模的发展,造成了“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在体育舞蹈领域实施的掣肘。

2.2.3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活动组织体系不完善

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活动的组织具有商业性的特点,基本依靠俱乐部工作人员组织和安排,缺乏会员有效的参与和管理机制,俱乐部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首先,由于会员自发组织缺乏经费,在宣传和组织人员方面无法做到惠及到每一位有需要的潜在会员。其次,会员自发组织没有具备专业性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而且,由于会员自发组织不具备管理职能,不能够满足会员参与体育舞蹈锻炼活动“结交朋友”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自身发展。

2.2.4体育舞蹈俱乐部文化底蕴不强,缺乏制度保障

体育舞蹈俱乐部作为西方文化之一,与中华民族传承上千年的文化底蕴有着较大的冲突。其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讲究“静坐”与体育舞蹈火辣、激情的表现形式有着较远的背离。其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求“养生”,即身体强壮、防病祛害是靠食用营养物来缓解,而诸如体育舞蹈等西方体育是靠更强壮的身体,更优美的线条,更大量的活动来保障身体健康,以佑生命延长。此外,体育舞蹈在现今体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会员缺乏制度依靠,阻碍着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规模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经过调查,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虽有所发展,并呈现出会员性别结构女多于男、会员年龄结构年轻态、会员文化程度高水平化、体育舞蹈大幅提高身体素质等现状,但专业知识不足的弊病也不容忽视。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必须提高警惕,挖掘并诊治此类沉疴与顽疾,方可促使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快速发展。

3.1.2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受限于会员培训费用偏高,会员发展速度缓慢,造成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数量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本次调查的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是广州市区内发展相对较好的一部分。显而易见,相对优秀的俱乐部发展都不甚乐观,其余的俱乐部发展亦不胜唏嘘。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必须从自身出发,推陈出新,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1.3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组织系统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发挥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诚然,此漏洞也是影响体育舞蹈俱乐部及其会员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转变组织方式,给予会员更多的自主权限,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2建议

3.2.1强化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针对于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问题,首先,应在体育舞蹈俱乐部初级会员当中开设体育舞蹈理论课程,用于介绍体育舞蹈的起源、特征、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以及防护与治疗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加大宣传力度,搭建体育舞蹈宣传点,广泛宣传,促使体育舞蹈之慧音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增强大众群体对体育舞蹈的了解,升华其意识。最后,在培训中对不同训练水平的会员给予指导、因材施教,培养会员积极的生活态度,加快推动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

3.2.2巧借“全民健身”之东风,加大对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财政支持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为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开花之硕根,结果之沃土。应然的理路是,将体育舞蹈俱乐部视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力抓手之一,“全民健身”活动视为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有力推手,利用类似于广场舞的体育舞蹈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突破点,加大财政支持,将其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系统,巧妙地将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有机结合,将经济投入于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舞蹈当中,真正做到为民、惠民,开拓创新、互利共赢,既能实现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快速发展,又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积极目的。

3.2.3俱乐部会员体育组织独立化

在政府“放管服”时代背景下,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参照范例,结合俱乐部的实情,逐渐实现办、管分离,将管理会员组织的权力逐步过渡到会员的手里,构建属于会员自己的,能够发挥自身创造性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会员自身的积极性和执行力,让整个俱乐部的会员均参与到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管理中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体育舞蹈俱乐部不仅是一个学习舞蹈的地方,同时还是一个表现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平台,由此来激发会员的集体荣誉感,拓宽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将体育舞蹈这一优质项目真正地推到千千万万的广州市民身边。

参考文献:

[1] 杨彬.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2] 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03).

[3] 章巧珍,吴龙,张健伟.试论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 曾轶,王艳,彭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5] 马鸿韬.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肌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02).

[6] 刘军华.浅析体育舞蹈的特点与锻炼价值[D].鄂州大学体育系,2007.

[7] 韋佳.国际体育舞蹈的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6.

[8] 向新建. 论体育舞蹈选项课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06, 25(8).

[9] 刘景裕.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体育科学,2002,22(3).

作者:张谦谦

体育舞蹈教育论文 篇2:

基于CiteSpace V的民族体育舞蹈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1)目的:对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探析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趋势,为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2)方法:运用CiteSpace V软件,对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分析;(3)结果:民族体育舞蹈相关文献中中心性排名前五的关键词为“体育舞蹈”、“民族体育舞蹈”、“民族舞蹈”、“民族体育”和“发展”,作者共现图与研究机构共献图均节点间的连线不密切,节点分布孤立。当前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队伍单薄,研究机构相对分散,研究格局碎片化;(4)结论:目前我国在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研究较为分散,热点不集中,发文质量有待提高。

关键词:民族体育舞蹈  知识图谱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民族体育舞蹈,是指在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体育元素而形成的舞蹈形式,是体育舞蹈的重要类型之一。民族体育舞蹈作为群众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我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所体现的民族性、地方性和人文性也是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当前如何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政策的指引下,将具有文化特性的民族体育舞蹈发扬光大,不断挖掘民族体育舞蹈在体育及艺术领域的价值,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总结和回顾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的相关研究,揭示与探讨其研究现状与热点,为更好地把握研究动态、分析研究趋势,促进我国的民族体育舞蹈的开展和科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深入挖掘民族体育舞蹈运动价值,总结民族体育舞蹈发展中的经验与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总库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不设选择,检索日期为2020年10月22日。结合本文研究目的,以“民族体育舞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取91条文献记录,再对获取文献进行人工筛选和整理,最终确定90篇论文作为本研究的有效文献数据(见表1)。

1.2、研究方法

将最终获得的90篇文献进行下载和导出,将导出的文献资料导入运用JAVA平台的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中,绘制出民族体育舞蹈相关的科学知识图谱,并对所得图谱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民族体育舞蹈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对民族体育舞蹈的相关文献进行词频分析,提取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频率分布,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的共词网络,能够显示出数据集中的学科结构与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每个节点代表若干篇论文,节点越大,则表示关键词的词频越大,与本文主題的相关性越强。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间的共线关系,连线的粗细表示共线关系的强弱。

在民族体育舞蹈的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经常使用的15个关键词如表2所示。中心性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分别是“体育舞蹈”、“民族体育舞蹈”、“民族舞蹈”、“民族体育”和“发展”,说明了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这五个领域开展。这五个领域在图1的整体结构中较密集,研究的主题较集中。“体育舞蹈”是最常见的关键字,是因为民族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关键词的频次上可以看出,与体育舞蹈和发展相关的关键词都有着较高的被引频次。

如图1所示,连接节点间的线代表不同关键词间的共现链接。基于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的关键词分析,在1997-2020年期间持续进行,随着民族体育舞蹈的发展,关键词从“发展”和“可行性”,到“现状”、“文化”、“价值”和“传承”,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的发展日趋完善。

2.2、民族体育舞蹈领域演进趋势

如图2所示,本研究通过对数似然比(LLR)算法确定了民族体育舞蹈的7个共引聚类。每个群集的生成的标签代表着这个群集的焦点,聚类标签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关键词术语集的多样性,以及其广度和深度。

图3是在考虑时间对民族体育舞蹈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后,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的另一种形式,它可以清晰而直观的表示出每个聚类的发展。看图3可知,文献首先集中在#0、#1、#2和#3四个主要类别中,然后发展到#4、#6、#7。图3还能说明每个群集中出现重要结果的时间节点,例如顶部群集1代表的域,范围从2001年到2019年,在2011年和2012年之间有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1)初级阶段(#0、#1、#2、#3)。

如图3所示,民族体育舞蹈演进趋势研究的初级阶段(#0、#1、#2、#3)主要发表了五种主题的文献:“可行性”、“民族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民族舞蹈”和“民族体育”。体育舞蹈自1997年被认可为体育运动项目后,其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强,学者们对体育舞蹈的探索涉及教学方法、健康干预、文化审美等各个方面,这些探索为体育舞蹈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民族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了体育元素的舞蹈形式。这五类主题文献对应了民族体育舞蹈研究起步阶段的文献标签。

初级阶段,学者们针对民族体育舞蹈的可行性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献,强调了民族体育舞蹈具有健身性、观赏性、民族性、地方性和人文性。例如,罗群认为将中国元素融入体育舞蹈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阶段,随着民族体育舞蹈的发展,学者们大多把重点放在民族体育舞蹈可行性上面,并对开设民族体育舞蹈课程进行初探。张丰豪认为在高校开设民族体育舞蹈课程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意义的,开设该种课程是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意义重大。胡悦认为将民族体育舞蹈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中,是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明确了民族体育舞蹈具有健身性、观赏性、参与性、自由性、社交性以及开展的可能性。

(2)二阶段(#4、#6、#7)。

如图3所示,民族体育舞蹈演进趋势研究的二阶段(#4、#6、#7)主要发表了三种主题的文献:“舞蹈艺术”、“现状”和“价值”。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体育舞蹈的可行性等基础研究取得积极成果。同时随着“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等战略的实施,民族体育舞蹈的应用研究出现了大量增长。此时民族体育舞蹈的开发应用开始从可行性研究走向价值性研究,民族体育舞蹈开始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开始了民族体育舞蹈的创编研究,田应娟等人认为民族体育舞蹈创编是新时期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必然举措与根本要求,明确了将民族舞蹈与体育舞蹈融合创编所需遵循的方法与手段。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发与创编上,民族體育舞蹈课程逐步在高校开展,更多的民族体育舞蹈被创编,其应用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

2.3、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利用CiteSpace,通过使用爆破检测算法,检测和呈现出在学术界被普遍关注的关键词,以及在一定时期内被引用的频率。关键字的指数值越高,表示在所考虑的时间间隔内对其的关注越高,代表了主题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1)初级阶段(2001-2004)。

在此阶段,研究前沿集中于民族体育舞蹈的基础性研究,意味着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可行性、民族院校、现状等。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为民族体育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段玉虎等认为民族院校开设民族体育舞蹈是可行的,民族体育舞蹈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经济适用性。除此之外,部分的专家学者也开始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少数名族体育舞蹈的开发研究,但比例较少。例如张有平认为民族体育舞蹈有浓厚的地域性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并开始研究土家族体育舞蹈——“莲湘”。

(2)二阶段(2011-2015年)。

以文化为基础的民族体育舞蹈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少数民族文化、民俗节日、民族运动会、阿细跳月等传统民族文化开始被发掘。例如,刑菊认为“阿细跳月”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的代表作,在新一代舞蹈家的诠释和现代体育舞蹈理念的改造下,表现出了全新的艺术特。夏思勇提出了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为保护客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模式。但民族体育舞蹈在此阶段的研究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对民族体育舞蹈的创编和教学研究较少。

(3)现阶段(2015至今)。

民族体育舞蹈进一步完善,现阶段的应用研究大多都是针对民族体育舞蹈的创新、创编、全球化、一体化教育展开。此时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已经不是简单满足民族传统文化在国内的传承,而是开始将民族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高质量的教学中,并对民族体育舞蹈进行创新,逐步使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全球化。黄清林和陈娟对新时代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进行构建,为民族体育舞蹈融入美育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党笛阳等人对民族体育舞蹈中的傣族舞与华尔兹舞进行了整合与创编,并在云南省进行了推广。尽管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开始出现全球化,但实际上对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仍然较少,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及行业的推动。

2.4、民族体育舞蹈研究作者分析

目前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队伍单薄,未能形成庞大队伍;节点间的连线不密切,说明了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研究领域的作者联系不密切,缺少交流与合作。

如表3所示,在民族体育舞蹈研究领域中集中性、深入性研究的学者较少。从发文量看,朱玉萍发文6篇,田应娟发文5篇,胡悦发文4篇。这三位作者发文量相对较多,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只有1篇。从发文年代上看,发文量较多的3名作者,发文时间都集中在近7年间,说明其是民族体育舞蹈领域新兴的中坚力量。

与其它项目相比,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的作者发文量较少,应建立科研团队,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应鼓励该领域研究生提高科研素养,努力成为该领域的后备力量,促使民族体育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2.5、民族体育舞蹈研究机构分析

根据实践调查可知,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机构分散,研究机构间合作少,研究格局碎片化,未形成合作研究网络。其中广西民族师范大学,昆明学院体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结点相对较大,发文量相对较高,说明了民族体育舞蹈在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的研究较多,发展较好。通过对民族体育舞蹈研究机构的分析,我们应重视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民族体育舞蹈研究更加丰富与多元化。

3、思考与建议

随着民族体育舞蹈在发展和推广,学者们民族体育舞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民族体育舞蹈在经历了2011-2014年间的研究繁荣期后,研究进入缓慢期,2016年至今民族体育舞蹈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复苏。虽然民族体育舞蹈的发文量在不断增加,但有影响力的核心文献占比少,且缺少定量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缺乏说服力,民族体育舞蹈科研论文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队伍单薄,作者间联系不密切,缺少交流与合作,尚未形成庞大的科研队伍。与其它项目相比,民族体育舞蹈领域的作者发文量较少,应建立科研团队,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应鼓励该领域研究生提高科研素养,努力成为该领域的后备力量,促使民族体育舞蹈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民族体育舞蹈的研究机构相对分散,机构间的合作少,研究格局碎片化,未形成合作研究网络,应重视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民族体育舞蹈研究更加丰富与多元化。

参考文献:

[1]Liu Z,Yin Y,Liu W,et al.Visualizing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systems research:a bibliometric analysis[J].Scientometrics,2015,103(1).

[2]Chen C,Ibekwe-Sanjuan F,Hou J.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7).

[3]罗群.体育舞蹈“中国化”的可行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张丰豪.在高校开设民族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才智,2014(06).

[5]胡悦.民族体育舞蹈的特征及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4(24).

[6]田应娟.刍议民族体育舞蹈创编方法[J].才智,2017(35).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2020097);教育部国家级高原训练试验示范中心(2015)。

作者简介:朱宣金(1997-),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促进;

通讯作者:王航平(197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促进;

包莉(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作者:朱宣金 王航平 包莉

体育舞蹈教育论文 篇3: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有效运用探讨

摘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十分重要,其既可以帮助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更好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情绪进行释放,使体育舞蹈的感情更加到位,提高体育舞蹈的感染力.本文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有效运用进行具体分析,从加强体育舞蹈的节奏教学、学生乐理知识的培养、加强和体育舞蹈音乐配合的基础动作组合练习等角度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音乐;运用

体育舞蹈属于综合性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种,其不仅具有竞技性特点,同时还具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体育舞蹈和音乐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为了将体育舞蹈的艺术魅力更好的展现出来,需要对适宜的音乐进行应用,通过动人的旋律、适宜的音乐风格和鲜明的节奏使体育舞蹈焕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下面对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有效运用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对音乐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促进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1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音乐的必要性

1.1 应用音乐营造适宜的体育舞蹈教学氛围

体育舞蹈教学中,通过播放音乐可以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影响,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在音乐的辅助下,学生结合音乐的轻重缓急、节拍变化产生了一系列联想,在脑海中形成某种恰当的氛围和意境,进而能够对体育舞蹈动作进行更好的组织,使体育舞蹈更具观赏价值.此外,经常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练习后,学生便会将体育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进行更好的融合,久而久之能够随着音乐展示自己了解的舞蹈动作,甚至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创作,最终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的目的.

1.2 引导学生情绪的释放

音乐的应用对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学生在表演和学习体育舞蹈时,其自身的协调性有所提升,同时能够产生更多的兴奋感,将自身的积极情绪释放出来.学生可以随着音乐节奏的不同对体育舞蹈节奏、频率等进行调整,对更多风格的舞蹈表演进行展示;部分体育舞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此时在相应的音乐下,学生的肾上腺激素、血压以及呼吸等产生一定变化,甚至出现了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可见音乐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舞蹈的热情,促进形和神、身和心的交融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体育舞蹈的意境,能够将内在情感、外在动作进行协调统一,进而促进学生体育舞蹈表现能力的提升.

1.3 领悟体育舞蹈精神,加强对体育舞蹈动作的记忆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属于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种,其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竞赛项目,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则主要以双人或集体成套动作的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到好处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舞蹈动作,对身体移动位置、体育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形式等进行把握,在音乐的辅助下对节拍、节奏等进行更好的把握,使体育舞蹈动作形象和音乐之间建立起一定联系,学生能够在音乐响起时做出下意识的舞蹈动作和反应,即形成了动力定型.此后,学生可不必做过多思考便能够按照音乐旋律、节奏做出完整的体育舞蹈动作,进而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率、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有效运用

2.1 强调体育舞蹈音乐节奏,运用音乐帮助学生感知舞蹈节奏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突出体育舞蹈的音乐节奏,使学生对舞蹈节奏进行更好的把握,促进其体育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对音乐进行选择和运用时,教师需要对体育舞蹈的类型进行考虑,对音乐特点、节拍、速度等进行考量,进而使体育舞蹈和音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为体育舞蹈教学工作提供更多辅助.当然,体育舞蹈教师对音乐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师需要有重点的进行讲解,将各类舞蹈基本舞步的音乐节奏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舞蹈的音乐节奏进行把握,通过多次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各种音乐之间的联系,举一反三,进而对体育舞蹈舞步的音乐节奏规律进行把握,例如,华尔兹舞的节奏多为3/4的中慢板,1min内有28到30小节左右,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也有一小节跳两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应用拍手的形式使学生对音乐节拍进行掌握和熟悉,之后按照节拍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练习,为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1].

2.2 加强对学生乐理知识的培养,帮助学生记忆体育舞蹈动作

乐理知识方面的教学工作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而言具有较多帮助,为了使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需围绕舞蹈音乐专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体育舞蹈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对音乐速度、节拍、旋律等进行更好的把握,同时能够在体育舞蹈和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对音乐速度、节拍以及旋律在体育舞蹈中的表现功能进行了解,在做出具体的体育舞蹈动作时,学生便可以结合自己掌握的乐理知识对音乐结构、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对音乐节奏特点进行明确,对体育舞蹈动作进行教学时,通过教师的简单引导便能够使学生在听到音乐节奏时回想起相应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在音乐节奏变化和体育舞蹈动作之间形成“条件反射”.此外,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体育舞蹈中音乐旋律、节奏变化的作用产生更多理解,能够准确判断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在做出相应的动作时可以对体育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情绪进行掌握,促進体育舞蹈观赏性、抒情性等方面的提升[2-3].

2.3 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练习,对体育舞蹈基础性动作组合进行掌握

体育舞蹈可以被细分成2个项群和10个舞种,每个舞种均有各自的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乐曲和动作方面的要求,组编出各种成套的动作,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需要强化学生利用舞蹈基本动作展现音乐风格的意识,使学生在体育舞蹈音乐的配合下进行更多基本动作组合练习,最终使学生能够做出更高质量的体育舞蹈动作.例如,对体育舞蹈中的滚动步、足尖步等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土耳其进行曲、卡门序曲一类的音乐进行播放,使学生在欢快活泼、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中做出上述体育舞蹈动作;对伸展性体育舞蹈动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对抒情、缓慢和优美的音乐进行运用,使学生对这些动作进行更好的把握,为体育舞蹈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支持[4-5].

2.4 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原则

为了提高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应用的有效性,需要秉承三方面原则进行运用:

首先,对音乐进行选择和运用时,对体育舞蹈风格方面进行考虑,提高体育舞蹈风格和音乐风格的一致性.播放音乐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进行调动,让学生展开各类丰富的联想,产生更多舞蹈表演的灵感,进而做出更加丰富、优美的体育舞蹈动作,因此教师对音乐进行运用时,需要确保其风格和体育舞蹈风格相同,使体育舞蹈动作和音乐更好的融合,提高体育舞蹈的协调性.例如,对体育舞蹈中的桑巴舞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对该种舞蹈狂放不羁、动作幅度较大、节奏强烈、热情似火的风格特点进行掌握,选择华丽、激昂、明亮、节奏超快风格的音乐,使学生可以将音乐和体育舞蹈动作进行更好的协调,使舞蹈的表达更加完整[6].

其次,对音乐、体育舞蹈动作节奏之间的匹配性进行考虑.对音乐进行选择和运用时,需要将舞种动作节奏当作参考,选择和体育舞蹈节奏相协调、匹配的音乐,其中音乐的节拍极为关键,例如,教师对狐步舞进行教学时,需要对舞步流动感强、动作轻盈、舒展流畅、平稳大方和悠闲从容的风格特点和慢—快—快的基本节奏进行掌握,对优雅、恬静、婉柔流利的4/4拍音乐进行运用,使体育舞蹈和音乐之间更加相得益彰,让学生对舞步进行更好的学习.再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对探戈舞进行教学时,可以对其中的两种类型进行细致讲解,如舞姿优雅洒脱的墨西哥探戈和舞姿挺拔、舞步豪放健美的阿根廷探戈,根据其舞蹈节奏对2/4拍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音乐进行应用,其中每个四分音符化为2个八分音符,每1小节有4个八分音符,进而使舞蹈和音乐能够更好的融合.

最后,确保音乐能够将体育舞蹈的魅力更好的展示出来.人们常说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可见音乐的运用与体育舞蹈表演效果直接相关,教师对音乐进行选择和运用时,若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共鸣,对体育舞蹈进行更好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和观赏者带来更多美的感受,而为了使音乐的运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需要对音乐和体育舞蹈动作配合度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确保体育舞蹈动作之间的衔接性,使音乐节奏、旋律能够更好的衬托舞蹈动作,提高体育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效性的提升[7].例如,教师对较为飘逸的体育舞蹈动作、姿态等进行教学时,需要对舒缓、轻柔的音乐进行应用,使音乐节奏的变化和动作速度的起伏更加匹配;对摆荡、倾斜、反身一类的技巧性体育舞蹈动作进行教学时,则可以对节奏较强的音乐进行运用,一方面学生可以对体育舞蹈内涵、情感产生更多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将体育舞蹈的意境美更好的传达出来,实现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审美能力、想象力等进行更好的锻炼和提升,需要将音乐和体育舞蹈教学进行融合,根据体育舞蹈风格对音乐进行恰当的选择,为体育舞蹈魅力、感染力的增加提供更多支持,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让体育舞蹈动作的情感表达更加到位,最终促进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阳.刘树峰.如何有效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音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6):109-110.

〔2〕音乐表象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3(1):99-101.

〔3〕周勇.论音乐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3,302(7):228-229.

〔4〕李金嬋,耿建华.音乐表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5):81-84.

〔5〕邸洁.音乐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运动,2015(11):94-95.

〔6〕吉丽慧.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5):84-86.

〔7〕刘晓敏.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用研究[J].体育时空,2014(23):22-23.

作者:武玲玲

上一篇:科学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