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体育课体育舞蹈教学

2022-10-17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它是一项集形体美 (体态线条、容貌美) 、健康美 (风度气质、服饰修饰) 、节奏韵律美 (音乐美、舞蹈韵律) 、构图美 (舞蹈动作、队形变化) 以及诗性内涵 (思想性和表现力) 等为一体, 是培养气质和文化修养的运动。体育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产物, 以独特的思想和浓郁的艺术情趣, 在高校的体育课和文化生活中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 有的学生由一定的音乐舞蹈基础, 有的学生则从未接受过这类教育, 水平参差不齐。而专项课又是一学期制, 课时少, 内容多, 给体育课体育舞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 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效果

首先, 重视形体训练。肩、胸部的练习, 可以通过扶把, 蹋腰压肩、俯地拉肩、以弹腰、下腰、甩肩等来解决;胯、膝、踝三部位的训练, 主要通过腿功练习的压、扳、踢、控四大环节来解决, 尤其是进行那些带有强制性甚至残酷的扳腿环节时, 要鼓励学生忍受一时的酸、胀、痛, 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拉长腿部韧带。腰部的练习, 我们可以通过拧腰、涮腰、姿态斜腰、两腿重心的前后腰, 单腿重心的前后腰;胸腰、中、拍腰的训练来加强同学们腰部的灵活性和力量。此外还应加强头部等其他部位的联系。

其次, 培养乐感。音乐——舞蹈的灵魂。说舞蹈的全部情节, 所有动作、画面都是编导根据音乐编织出来的。没有音乐也无从着手编舞。如果舞者对音乐没有感觉, 那就无法完成舞蹈音乐作曲家的意图, 也无法完成舞蹈编导的意图。只能算是做普通的体操, 没有做到音乐为舞蹈服务。同时,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

再次, 培养发展学生的文化内涵。缺乏厚实文化内涵的舞者, 是难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 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非常厚实, 但缺乏舞蹈方面的知识, 因此, 我们应强调加重他们的舞蹈文化课程的学习, 以此来促进提高舞蹈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能力。使学习舞蹈的学生们培养出更好的创造力、想象力, 并通过全面展开的素质教育, 使其获得较厚实的文化基础, 那他们的舞蹈表演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2 把握好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

2.1 节奏

节奏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体育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通过自身的旋律不但增强了舞蹈情感的表达, 也和舞蹈的自身节奏融合一体, 启发大学生做动作时的表现力, 对增加学习兴趣, 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体育舞蹈要借助的是音乐的节奏, 去表现人体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节奏起着一种起承转合、承上启下、抑扬顿挫的作用, 使舞蹈动作之间既有了联系, 又有了“呼吸”。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不能照般音乐课中基本乐科那一套。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 将音乐教学贯穿到专项课教学之中。

2.2 力效

力效就是人体在进行舞蹈这程中, 所具有的柔韧性、灵敏度、协调性、自控能力、弹跳力、爆发力、延续性、耐力、呼吸、重心变化、血流循环和人体各关节、肌肉的极限生理运动变化。人体运动是一种人的自然生理本能, 而舞蹈运动则是在人体自然本能的基础上, 经过老师的编排组合形成的一种有节奏变化、风格特色、感情表现的韵律美的形象化、典型化动作。让学生最大极限的利用本身的肢体变化完成动作。这种由力度、幅度和节奏变化所需的那股“轻儿”称之为“内发力”。力效在体育舞蹈项目中, 是做好一切动作的基础, 适宜的内发力可以更好地控制重心, 以抵抗地心引力和更快地操纵身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还表现在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 完成单个动作频率的快慢, 体位移动一定距离的速度, 以及保持肌肉快速工作能力时间的长短, 其主要表现在站、走、跑、跳、踢、转、停止。肌肉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最初的正确姿式练习开始, 要进行一系列扶把离把练习。可通过擦地、下蹲、大踢、小踢、弹腿、划弧等腿部练习, 训练腿部肌肉的柔韧性、控制力、收缩力量以及增强关节的灵活性。通过杠脚、下后腰、弹腰、甩腰、涮腰、吊腰等腰部训练, 把增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2.3 配合

体育舞蹈是两人共同的舞蹈, 配合得好能够化平庸为神奇, 在两人结构性的排列组合中, 给我们留下极大的创造与表现余地。它是以合手, 舞步和舞姿为三大支柱的形式出现, 在练习中, 男女舞伴要借助多大的肌肉力, 多大的推地力, 手和脚应循怎样的路线, 视线应朝着哪一方, 要以多大的迈步距离, 怎样的抬腿速度, 多大的后背力量以及多大的幅度和力臂力量, 才能使女伴与男伴的动作在时间和力量上都协调一致, 才能使重心准确到位, 使动作轻松流畅, 只有默契的配合, 才能将体育舞蹈跳得有如行云流水, 如影相随。体育舞蹈是两人同跳的舞蹈不只是自然平衡意识, 而是双方挺胸、收腹, 使脊柱尽力得到拉直和伸展, 来确定重力柱的位置, 并要随着姿式的变化及时变动重力柱的位置, 若掌握不好重心感觉的基本形态, 整个舞蹈过程就会东倒西歪。

3 体育课体育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急于求成

初学的学生容易只求数量与进度, 而不注意动作质量, 若在短时间内学完很多动作, 这些不规范的动作无疑如同“废品”, 习以为常之后, 要想改正, 十分困难。因此在学习动作时, 应精雕细刻, 循序渐进。

3.2 忽视姿态

学生在学习现代舞或拉丁舞都应注意姿态美。舒展挺拔、优雅大方的姿态使舞者精神倍增, 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在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的姿态。

3.3 频换舞伴

体育舞蹈要求两人节奏同步和谐, 共舞默契配合。倘能在年龄、身高、形体、容貌、气质、风度、乐感、舞感、表现力以及相互配合能力等方面协调一臻, 当是最佳搭档。但开始学时常有“舞伴不适”的困扰, 便采取频繁换人的战术, 置自己于适应各个舞伴的状态之中, 容易造成学习停滞不前, 进度放慢的状况。因此应全面客观, 谨慎准确地选择适于自己的舞伴, 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适应。

3.4 忽视音乐和“行”

学生在开始学时, 往往只重视技术动作的学习, 缺乏对音乐作用的认识, 学习中常常出现动作与伴奏音乐脱节。因此在学体育舞蹈时, 要加强音乐修养, 深刻体会音乐风格与舞种风格、表现音境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在学习舞蹈时, 如果只满足于花步, 组合, 而忽略各舞种的神韵、风格及其表现的竟境, 这样学来的体育舞蹈必然毫无生气, 缺乏灵性。

摘要: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的发展水平还普遍偏低, 因此如何提高体育课体育舞蹈教学是当前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 黄宝柔, 姜桂萍.舞蹈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伏宇军, 张良祥, 张玲波.体育院系应增设体育舞蹈课[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8, 01.

[3] 丁红.国际体育舞蹈应在高校推广[J].体操, 1993, 02.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下一篇:缠绕在善与恶之间的蛇——《圣经》中“蛇”的原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