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演讲管理论文

2022-04-21

谈永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首席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教学研究分会理事。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小学阅读教学展示评比一等奖。以“教学做讲合一,做幸福教师”为人生梦想,以“语文,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奠基”为教育追求,践行教学民主,帮助学生发展,追求教育无痕,逐步形成“不花不累亦不虚”的教学风格。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课堂演讲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课堂演讲管理论文 篇1:

巧用课前五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工

【摘 要】当代高中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广,可思考关注的问题也比较多,又正值自尊心、表现欲望强烈的青少年阶段,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无疑很适合。让学生广纳博采,突破授课内容的局限,开阔视野,能激起阅读的兴趣,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门扉,实现了课内外衔接;有利于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他们的情趣,同时能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巧用课前五分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演讲;材料收集;整理;合作

语文课堂我们先让课前五分钟活起来,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同时把它作为一种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窍门或者叫切入点,解决的途径是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张扬学生个性,开放学生的心灵,让课前五分钟成为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视野的大舞台。课题研究为我们的教学实际服务,课前五分钟活动的有效开展,将会推进语文高校课堂的构建,巩固学生必需的基础语文知识,激发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高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更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当代高中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广,思考关注的问题也比较多,又正值自尊心、表现欲望强烈的青少年阶段,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无疑很适合。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只有几次,所以站在演讲台前,每个学生都希望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课前五分钟”或命题,或自主,按演讲方法做适当的要求,给学生一次机会,由于讲演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有限的内容上,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突破授课内容的局限,开阔视野,能激起阅读的兴趣,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门扉,实现了课内外衔接;有利于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他们的情趣,同时能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

课前五分钟演讲一般采取即兴演讲和非即兴演讲两种方式。首先进行非即兴演讲,演讲的话题提前定下来,由学生准备,定时来演讲。(这类演讲的话题一般和课堂讲课内容相关,提前预习,提前准备,在讲课前演讲,这类演讲可以有效配合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即兴演讲的内容由所有学生学期开始时讨论确定话题,然后形成话题库,演讲前由学生抽签决定演讲话题。演讲内容根据学段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安排如下:

A.高一上学期第一轮:自我介绍。高一新生刚入校,彼此间需要了解,所以我的第一轮演讲是自我介绍。这一轮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内容充实,主题突出。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很多学生比较紧张,声音有点小。在我的适时鼓励下,后面的演讲好了很多,有个别学生表现突出。

B.高一上学期第二轮,分组演讲。在演讲前,我提前给学生们分组确定演讲的内容,分别为:

第一组:我推荐的一本书;

第二组:最令人感动的故事;

第三组:我生命中最值得感谢的一个人;

第四组:关注时事,评论时事。

分组准备,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和材料,话题的不同也是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这样全班的同学统一起来,就可以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在自我学习和互相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C.高一下学期第一轮:半自由式演讲。这一学期的演讲主要和课本内容相关,我们通过讨论决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了解的作家(课本上的),然后收集作家的相关事迹资料,整理成文,然后进行演讲。在作家分配上,还是采取分组分配的方式,各组成员行动起来,广泛的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爱的名人的生平事迹,撰写演讲稿,如朱自清、郁达夫、屈原、曹操、苏轼、王安石等。演讲完毕,还可以安排“答记者问”活动,来考验同学对名人的了解程度。

D.高一学期第二轮:半自由式演讲。考虑到学生经过了高一一学期的训练之后,他们的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稍微加大一点难度。鉴于必修三和必修四中诗词和戏剧较多,所以我确立的演讲主题是“介绍你最欣赏的一首诗词”和课本剧表演。

a诗词鉴赏。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学生们查阅资料,全面了解作品生平,写作背景,诗作鉴赏,相关作品及一些重要的解释等。学生在上课前,将作品抄写在黑板上,然后上课时结合作品进行解读。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功底。

b课本剧表演。必修四有《窦娥冤》、《雷雨》、《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戏剧,学生学习这些课文时,几人合作演绎课文内容,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展示了他们的课本剧表演,课文片段表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特有的表演形式,特别的装扮,都很有特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改版,自己理解,自己表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巧用课前五分钟,我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举措,大收获。

教学不能只做表面文章,看似热闹的课堂未必能让学生收获到什么。五分钟演讲在热闹的同时更能让同学收获到不少东西。学生为演讲查资料,找论据,写稿子,忙个不停,这就说明了语文“五分钟演讲”能让学生动手动脑,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在演讲的过程中更是能锻炼一个的口才和心理素质;在台下听的同学也能在听讲的过程中,收获到不同的思想,感受到不同的风格,还能增进对演讲同学的了解。

小讲台,大锻炼。

普通高中的学生,因为环境的影响,学生很少有机会来锻炼自己,许多学生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第一次上讲台时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一位男学生,第一次演讲时慌乱异常,声音小得几乎无人能听得清。当同学评价他的演讲不知所云时,他说:“不好意思,我太紧张了。”虽然第一次不行,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之后,他的演讲越来越精彩,同学们都说,他的进步很大。他却说,他很感谢老师给他锻炼的机会。同时,很多同学都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有了较大的进步。

小知识,大视野。

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有个学生为了做关于苏轼的演讲,光摘抄的文字材料就有十几页,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几个循环下来,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一首美妙的乐曲少不了引人入境的前奏;一场扣人心弦的晚会少不了妙语连珠的主持语;同样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前五分钟。在五分钟的训练里,有叙事,有说明,有归纳,有概括,有分析,有评論等能力训练。每个学生都有多次锻炼的机会。虽然每次练习时间短,可是机会多,内容丰富,所以收效比较明显。因此,我们把五分钟的口语表达训练看作“滴水穿石”的训练,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训练。正所谓,巧用课前五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工。

参考文献:

[1]张廷凯.几个国家普通高中阶段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

[2]周永蔚.高二学生如何做好作文积淀.中国教育报

[3]段崇华.三分钟演讲激活力.云南教育.2012年第12期

[4]吴民益.让课前演讲更精彩.教学与管理

[5]张仲祥.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提高演说表达能力.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6]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8]刘树明.利用课前三分钟优化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作者:水小燕

语文课堂演讲管理论文 篇2:

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谈永康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首席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教学研究分会理事。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小学阅读教学展示评比一等奖。以“教学做讲合一,做幸福教师”为人生梦想,以“语文,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奠基”为教育追求,践行教学民主,帮助学生发展,追求教育无痕,逐步形成“不花不累亦不虚”的教学风格。近年来着力建设语文课程,推进“真作文”教改,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在《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发表教育文章300余篇,出版有《节气里的读写——小学生24节气语文课程》《讲述身边的故事——谈永康老师语文课堂演讲选粹》等。

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推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广义的理解,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融合,使之成为语文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达成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立足点是语文课程,关注的焦点也是语文课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至少具有如下功用:

一、从教育目的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984年2月16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问上海科技成果展,看到13岁的李劲能操作电脑,对周围的陪同人员说了一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0多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四大课程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标目标和内容”共有10条,第10条就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可以说,语文学科引入信息技术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发展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一句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2015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认为中国现行教育存在四大问题,其中之一是当前教育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已初见端倪,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谐的环境,并渗入到语文学科各领域。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一文中这样写道:“‘三个面向’,第一个是面向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简单点说就是高效率。”信息技术不但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等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与便利的条件。为此,课标在相关“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从学习对象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生态

对于工具、手段的改进,战国时期荀子就已提出“善假于物”的见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是强调改进工具和手段的重要性。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改进,必须考虑对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刚传到中国来,鲁迅就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的确,从信息论角度看,采用视听手段,有利于信息的吸收。国外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形象性,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如展示画面与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再如提供各类情境,促进学生形象感知和理解教材——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一般取决于感性材料的多寡。被感知的事物越多,知觉就越完整等。

除了显而易见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我们能够发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除了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外,还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特别是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生态。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比传统课堂更能吸引学生,尤其能激发男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男生具有三大学习特征:自主、多维和深度。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习往往给他们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与环境,不仅能有效改善和优化男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有效激发男生自我管理潜能。

一句话,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语文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过程、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着裂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语文教学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融合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多媒体、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当前语文课程整合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语文特级教师臧慧芬老师就配合三年级语文教学使用了19部电影(故事片、科教片、风光片等)配合16篇课文的教学。比如教《赵州桥》时观看科教片《中国石拱桥》,学《颐和园》时观看风光片《颐和园》,教《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让学生看故事片《白求恩大夫》。学生观看电影的时间也不同:有的放在课前,有的放在课中,还有的放在教学后。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就随课观看风光片《长白山珍奇》,而《沙漠里的船》则是在教课前观看科教片《沙漠》和风光片《沙州纪行》,学完《蝙蝠和雷达》后观看科教片《仿生学》。臧老师的探索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改进活动。

近年来,各地探索出了不少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如“主题探索式阅读教学模式”“支架法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大多依托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游弋在丰富的知识海洋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主动获取信息,发展语文能力。倪文锦、谢锡金教授总结了这些教学模式,认为它们基本都包括如下教学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等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其次是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独立学习,这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然后是建构应用,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所学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最后是效果测评,及时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回来,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做到有效把握,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虽然“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学习创造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的共振。但是也要避免为用而用,乃至乱用的弊病,对此,王荣生教授等主编的《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出多媒体资源使用中需要警惕的几个误区:景物或可再现的某个过程,用动画演示,失真、背离自然;用影视剧人物表演欣赏代替文本人物性格分析;悠远、开阔的意境局限于静态、有限的照片;用音乐渲染文本所体现的情绪,但干扰课堂表达的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交际性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作为训练学生书面语言的习作教学,同样关注实用性和交际性。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用武之地,使得作文教学更具针对性和交际性。

1.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借助特定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将既有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立体地展示和动态地演示出来。

我曾在四年级状物作文课《祥和花苑的橘树》上运用PPT软件制作纲要信息图,引导学生在三年级写清楚的基础上学习写具体,这里涉及如何观察的知识,主要是运用“六感”(观察感受层面,即眼看、鼻嗅、手摸、口尝、心想、肤觉),写好事物的“三态”(习作内容层面,即形、色、味)。如此,学生一目了然,好学易记。

PowerPoint中的结构图可以立体展示知识,概念间的关系,PowerPoint和白板中的动画效果和即时书写功能可以用来动态展示。当涉及概念较多、关系比较复杂时,Inspiration、Freemind等都是很好用的工具,并且这些工具都简单易学。

2.帮助学生交流发表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典型表象到内部言语,再转化到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求几十名学生“齐步走”,统一要求、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既增加了习作难度,又压抑了创造性。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习作教学,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事先将作文训练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学习软件,学生就可以据此开展自我学习与训练。倘若在习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老师请教,可以就某一问题跟同学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写完后可以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点评;也可以调阅其他同学的习作,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里需要注意:一是鼓励采用电脑写作,这样便于修改,学生可以减少大量的誊抄时间,电子文档也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发表,及时跟别人交流。二是鼓励采用在线交流工具。交流工具大致可以分为同步交流工具和异步交流工具两种。前者如QQ、MSN,好处是可以使作者及时发表,并及时获得反馈。异步交流工具有Blog、BBS、邮件等。三是鼓励及时修改,借助平台展开讨论,吸取老师、同学、博友等读者的意见后再修改草稿,展示作文。

3.构建写作网络平台

目前小学写作基本无写作教材,无过程指导,无习作评价等。因此,构建写作教学的网络平台十分必要。倪文锦教授等介绍的《这样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这样作文》基于网络构建,选用了包括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摄影、动画、影视等在内的各种文学样式,提供了鲜活的练习及学生习作。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自由组合,自成系统,实现教与学的多样化。整个平台框架有教学系统的建构、资料库系统的建构以及网络互动系统的建构等。

三、立足课程标准,研制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等有机融合,必须有明晰的阶梯。语文课标这方面有要求,但较为笼统、模糊。每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点上有哪些要求,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程度,不能做到“清清楚楚一条线”,因此需要我们研读课标,发挥创造才能,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适切的具有层级性的学习目标。这一点可以向新加坡借鉴。新加坡2000年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十分醒目地列出了资讯科技方面的教学目标。总目标是“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掌握思维和资讯科技等相关技能,并用以提高华文的交际、认知与思维方面的能力”,后面又分三个阶段详细列出了奠基第一阶段(1、2年级)、奠基第二阶段(3、4年级)和定向阶段(5、6年级)的听说读写以及思维、资讯科技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如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能初步使用资讯科技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益,做到:能使用校内的华文软件;能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并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华文的学习;能初步通过资讯科技与他人用华文作有限度的交际沟通;能通过资讯科技工具与他人用华文作适合程度的交际沟通,并发表简短的意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媒体获取所需要的华文资料”。

如怎样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学生作文发表与交流,中年级学习目标可以定为“学习用电脑打印习作,尝试建立博客或者微信,及时将自己的习作发到校园网等;能阅读他人习作,进行交流”,高年级则在这个基础上增加“收集读者建议,学习利用电脑修改自己的习作;对他人习作提出感想与建议,尝试投稿”等。

作者:谈永康

语文课堂演讲管理论文 篇3:

技工院校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探讨

【摘 要】语文课程是技工院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语文教师展现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的主要舞台。教师的艺术语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课堂 信息化技术 课堂教学

技工院校的语文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通用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的基础课程。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可以熟练地利用语文进行的思想交流,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因此,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语文知识,积累文学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语文修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将语文课定义为“说教”课,忽略了语文课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将语文实用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不断完善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

在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语文课堂设定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只注重自己的讲,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过于活泼,课堂的教学秩序就很难控制,也会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思维受限,只是忙于抄写笔记,背诵古诗词。这样只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而逃课。

(三)语文教师力量薄弱

技工院校课程设置,专业课是學生学习的重点课程,而语文课、数学课等基础性课都属于辅助性课程,辅助课教师的薪酬和津贴都低于专业课教师,语文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因此,很多语文教师都选择转行,或者是进入学校的管理岗位,有的语文教师也会去参加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去中小学任教。所以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队伍不断缩小,加剧了教师队伍人才的流失,不利于技工院校的长足发展。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信息化尝试

(一)利用各种音频播放设备进行信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将课程导入环节设计得更新颖,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获得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音乐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在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播放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将学生引入到语文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音频播放器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可选择《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或者其中的插曲,那浑厚低沉的歌声,将学生带入战争不断、烽火连绵的三国时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年赤壁之战的惨烈和雄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入音乐意境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的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进行信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明了的优势,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组织语文素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中的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利用逼真的富有动感的画面,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教师再及时进行解说、引导和总结,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信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不断涌现出来。在技工院校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助微信软件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走近母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增强学生与母亲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微信与母亲进行亲情沟通,增强母子之间感情。同时彼此还可以相互了解情况,儿女可以了解母亲工作情况,母亲也可以了解儿女课堂情况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增强学生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交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技工院校语文信息化教学效果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技工院校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和音频播放设备,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可以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感悟文章人物形象的内在含义,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优化了语文学习的过程

技工院校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微小细节的洞察力,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化的语文教学,实现了作者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与古人的灵魂进行对话,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接近”苏轼,也可以与鲁迅进行对话,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技工院校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采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睛、耳朵的感官能力,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所创设的语言环境,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

四、由此延伸的其他教学方式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切合生活实际的情景,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去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对文章内容作历史剧式的表演。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将文章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真正体现文章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也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远程教学,“微课教学”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由电教所延伸出来的教学方式。

五、总结

实现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现代新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现代信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不断增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养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宏伟.提高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J].职业,2015(21):143.

[2]艾春红.浅析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方法[J].职业,2016(9):127.

[3]唐毓林.激活技工院校语文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职业,2016(09):131.

[4]刘晨.如何提升技工类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学园,2013(29):183.

作者:黄少坚

上一篇:地勘单位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