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对学生上课的状态的观察,以大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为案列,从激发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课件的制作两个方面来来研究大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 篇1:

试析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高校人文素质课,大学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学语文课堂多是延续文本分析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应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语文;应用

作者简介:秦俊嫄,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9)

作为高校人文素质类基础课,大学语文主要是通过阅读、鉴赏古今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欣赏、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然而,目前实际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学校数量有限,即使有的高校开设了这门课,也并未覆盖所有非中文专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语文是公共基础课,课时安排较少,且教学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没有太大区别,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仍以文本分析为主,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意识淡薄,缺乏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探究、品味和应用,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吸引学生加入大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中。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翻转课堂始于美国Wood-landpark学校,该校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录制了一些在线视频课程,为那些耽误了课程学习的学生重新创设了校外听课的环境,进而创造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录制的短视频为载体,将课上传授知识和课下内化知识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颠倒安排,彻底改变了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自己决定学习过程的学习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作为一种将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重新规划与分配的新型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手中,其实质是将日常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化为更加积极、更有效率的自我学习时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围绕教师给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与探究,解决由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衍生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得对教学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学生可以在课下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内容,完成课程要求的知识点学习,并采取自测练习或在线评估方式检验已学到的内容,针对还未掌握的内容进行补充强化学习,弥补知识缺漏,从而掌握知识点并做到实际应用。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个性化教学的有益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协作研讨发现问题、寻求解答、获得结论,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教师设计安排,囫囵吞枣似地全盘接受,然后在课下进行吸收内化。而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分发的视频材料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完成知识接收的过程,原本需要在课下进行的知识点吸收内化被转移到课堂上通过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活动完成。就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内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具体而言,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重構教学流程。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翻转”,即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完成知识的传递;而课下的练习或拓展活动转移到了课堂上,通过生生及师生间的协作探究和深度交流,共同完成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流程。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仍多以优秀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为主,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全面统筹设计,将其分成不同板块,按照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让学生提前观看相关的教学微视频或阅读材料,并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概述学习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或进行单项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着重总结学生观点,发现问题并改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课后教师仍要布置相关的拓展任务,可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和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度学习。这种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的优势,强化了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2.发掘新的教学资源。大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作品都是各个时代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但很多作品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现在的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包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更不用说体会文中的语言文字之美。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有共鸣,也要想方设法拓展知识点,提供新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所得。

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新概念,通常是教师准备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学习材料或练习题,以短视频为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使用暂停和回放功能,边做笔记边思考,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进行巩固复习。教师应发掘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借助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和相关大学语文网络资源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视频材料;同时还要设计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视频学习内容。在翻转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享用校内资源,各种云端资源也为学生的课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多个资源库供学生参考,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观看视频后,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文本。

3.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通识课,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而它不是单纯的文学欣赏课,也不是专门的写作训练课。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将人文知识融入各自的专业学习中,并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从而达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探究活动供学生选择、参与,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和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提出的疑问总结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确定可用于课堂探究的共同话题。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兴趣选择适合的探究项目,然后教师根据所选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先进行独立研究,再进行协作探究;完成小组选择的项目讨论后,可以交流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汇报,和同学一起分享问题解决的成功和喜悦。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转变师生角色。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互动交流的伙伴,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变成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探索者,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就大学语文教学而言,通过课下学习探究活动,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了充分的准备,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大大增加,教师针对学生个体问题的指正次数也大大增加,对文本的阅读分析更加深入、广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逐渐增多,而教师的讲解分析逐渐减少,通常只作为导师进行适时点拨和方法指引,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者,这也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内化知识的教学目的。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多采用调查报告、小论文、学生档案袋等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测试方式。课程评价最终由教师、同学和学习者本人共同完成。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独立学习过程以及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对学习结果评价,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中的活动表现以及个人活躍度对他人进行评价,并对自己的表现加以说明和总结。这样通过多个角度的综合评定,教师能够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了解课堂讨论和课后学习活动的效果、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有效参照。

三、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预期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这一模式面临信息技术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挑战。比如,教师制作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以及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的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落实,都需要相关技术和人员的支持。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结合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参与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另外,学校方面也应给予一定支持,以促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已有很多高等院校自主开发大学语文校本教材,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交互性教学模式,并采用“课堂+线下”等多种测试形式,促使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古今中外作家的经典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应用和写作能力,掌握阅读分析的技巧,真正做到“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和日常行为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

[1] 山笑珂.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影响与创新[J].语文建设,2016,(29):5-6.

责任编辑 程 华

作者:秦俊嫄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 篇2:

注重兴趣激发 促进知识传递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对学生上课的状态的观察,以大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为案列,从激发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课件的制作两个方面来来研究大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激发兴趣;作品节选;教学课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央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该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在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传递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学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程的氛围中,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成了当今高职院校里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二、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

我们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学校教师编写的一本大学语文教材。教材节选的作品量特别多,而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课时是每周两节课程,这就意味着教材上的作品并非都能进行讲解完毕,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挑选的讲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挑选一些便于学生接受的,也便于教师驾驭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我挑选的作者有庄子、屈原、李斯、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实甫等,我逃选的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诗经中《氓》、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庄子的《秋水》、《谏逐客书》、《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节选等。这些内容从学生的现场反映来看,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节选出适合学生且有意义的文学作品是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第一步。

三、精心制作课件,满足视觉需求

学生对满屏文字的课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大大下降。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文字的出现。现在是信息化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对教学课件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做出优美精致的教学课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每周我都要利用一天的时间来制作下周上课的教学课件。我制作教学课件的原则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同时穿插教学视频”。

在课程导入时,我会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比如在讲解陶渊明时,我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当中的一道题进行导入。问题是:下列哪位诗人在当时不受关注,到后世“粉丝”众多?A选项是白居易,B选项是李白,C选项是陶渊明。这道题我对大赛的视频进行截图,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权威性,从而激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之后在明确答案的环节,我把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的回答截图下来,从而导入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讲解作者时,首先要利用各种浏览器找到清晰度较高,视觉舒服的照片插入教学课件当中。除了清晰度高的照片的插图,还要思考怎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把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在讲解文学作品的作者时,对于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者,例如:孔子、屈原、陶渊明、王维等作者。我會把作者简介做成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来进行填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欲。

在讲解接下来的内容时,我以和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讲解。我会分别提出以下问题:1.您了解陶渊明吗?能否用词语进行概括?2.我们学过陶渊明的那些诗文?《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3.陶诗的题材有哪些?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师生要进行充分互动,教师不做过多讲解以引导为主,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是主要教学环节。按照课堂的学生表现,学生会积极主动去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从而引入对教材节选田园诗《和郭主簿二首 其一》讲解。学生在大课堂上手机的使用情况很频繁,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时间结束后,我来用问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对于难点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探讨,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任课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各不相同,对课件的使用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制作出适合自己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要求的课件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第二步。

四、穿插教学视频,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师可以适当在讲述的过程中加入影视作品的节选视频,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在讲述《长恨歌》时,可以截取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中杨玉环被唐玄宗赐死的片段,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来充分理解李杨的爱情故事;在讲述《西厢记》时可以把电视剧中崔莺莺和张生佛殿偶遇的过程以及红娘被打的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来赏析,以此来分析红娘的性格特点;在讲述诗人王维时,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来让学生对诗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讲解屈原的《山鬼》时,因为文章不易理解加上生词较多,可以把山鬼的歌曲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音乐来弄懂字词,结合画面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增加知识储备量

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对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要求很大,尤其是历史知识的了解。例如在讲述屈原的一生时,我需要结合史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的内容进行讲解,需要了解秦国侵略楚国,楚王狼狈不堪地逃难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在讲解李斯的一生时,我需要了解“始皇帝在东巡至沙丘时突然驾崩,临终前他命赵高拟下遗诏,宣长子扶苏回咸阳登基。赵高找来丞相李斯和胡亥,并拿出遗诏,在赵高的巧言利诱下,三人终达成协定。三人决定秘不发丧,而是先对付扶苏,然后再拥皇子胡亥登基为帝。次日赵高再次找来李斯,他让李斯造假,写下命扶苏自尽以及解除蒙恬兵权的诏书。”的电视剧情来进行讲解;在讲解王维的一生转折点时,需要老师来了解安史之乱对其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按照朝代顺序进行排列的,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会对文学作品有所影响,所以好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老师讲好大学语文课程来说尤为重要。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学校的大学语文课大都是大课堂,在我校每节课人数都是250个人左右,大课堂不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加上学生的不重视,目前大学语文课堂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方面学生不爱学,另一方面教师难教学,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上大课的新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了解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准备。

《大学语文》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职业性等特征,是人文教育落实的最合适载体,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制作好课件,文学作品和历史相接轨,那么接下来教师的讲课过程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兴趣的激发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玲.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

[2]郭艺丁.浅谈如何激发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J].管理学家,2011.

[3]丁少杰.激发学习兴趣开辟审美空间——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108-110.

[4]张在中.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79-81.

作者:陈花芳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 篇3: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策略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学的补充形成之一,不仅能够向社会输送人才,还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队伍,为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做贡献。语文课程是高职教学的基础学科,也是有关母语的教学,它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传承中华文化。但是目前我国大学语文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目标也有偏差。针对这样的现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不断改革,走出教学的局限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课程改革 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社会各界对职业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原本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课程的新理念,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特别是在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缺乏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导致传统文化传播力度不够,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当前,素质教学思想深入推进,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必须要合理的设置课程,转变固有理念,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语文学习找到新的出口。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管理方式的改革

管理方式是教师课堂管理的一种方式,以往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改革促发展,就必须转变固有思想,落实好“民主化”、“人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基础,树立服务教学的新理念,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基础教学设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日常教学管理,让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其次,要健全管理体系,细化教学的细节工作,突出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将教学资金得到高效运用。作为高职教学的公共课程,语文的教学自然要合理分配资源,做好统筹兼顾。另外,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开展人文性活动。

最后,要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推进民主化管理,落实好“服务”与“参与”工作。当然,在教学管理方法的确定中还要适当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开展理性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要达成的目的,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语文是文化性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它要体现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明确语文的多样化特征,以文化的传承为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兼具多样化特征,逐步挖掘语文的“审美性”,探索挖掘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方法,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还包括语文课程沟通价值的体现,在教学中不仅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績,还必须注重它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让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出语文课程应有之效。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参考,课本内容都是教育专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组织编写的教材,与他们的能力相契合,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然而以往的教材内容过于单一,课程层次感不强,且存在多种版本的教材。对此,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之举就是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注重内容传达的同时还要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本,并将地方特色融入教学,选用与高职地理环境、位置、人口、社会特点保持一致的教材,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定就是他们最重视的一点,客观的评判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认清自我,甚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态度与热情。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要建立合理化、动态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的评价机制,除了要以成绩为依据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健康状况、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实践活动、心路感想、读后感等方面内容进行评定。对于教师的考核,可以从“自我考核、机构考核、学生考核”三个方面来进行,内容包括:个人简介、思想觉悟上的认识、教学的基本情况、科研上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等等。

结束语: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的人文性特点,直接关系到人的终身发展。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必须落实改革,从教材、目标、管理和评价上加以转变,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洪波.信息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06):70-73.

[2]刘邦凡,张松竹.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2):17-19.

[3]于晓楠,杨冬,范晰,孙小越.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13(32):82-84.

[4]朱云.从“大学语文”到“大语文”——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为例探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59-61.

[5]邝春明.高职院校应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兼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出路[J].教育与职业.2006(12).

作者:辛丽丽

上一篇: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实践社群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