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法管理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电机与拖动实验课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推动式”教学法,而采用“拉动式”实验教学法,以大幅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减少无效劳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验教学法管理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实验教学法管理学论文 篇1:

模拟实验在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教学中运用模拟实验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际技能。本文首先阐述了有关模拟实验教学法的简介,然后探讨了模拟实验在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教学的具体实施思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模拟实验;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教学

1 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简介

所谓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与实际工作接近的真实场景,学生来扮演场景中的不同角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最后进行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体验真实感受,把理论和实际高度结合,操作性和实效性非常强,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它把学生的自身管理经验与模拟情景融合成一体。另外,它涉及面较广,并且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因此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去引导学生去了解、思考以及解决模拟实验中案例涉及的特定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探索复杂案例所隐含的各种因素以及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纯粹地灌输理论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大大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而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更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2 模拟实验在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教学中的实施思路

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设置真实的模拟场景,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节来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感受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真实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任何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这样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像平时一样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和困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及经济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和处理一些紧急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课本上学习不到的。而模拟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一个在现实中常遇到的情景,学生根据老师的角色分配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设计:如前所述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根据平时收集的角色扮演中的原始资料加上自己的经验进行恰当的修改,这样既接近真实情况又能让学生受到有目的训练。

角色分配:这步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协调。因为可能受训者由于自身的特点不乐意接受某个角色,被迫参与而表现出刻板的模仿行为和模式化行为,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训练效果。如果人数多可以分成若干小组。

情景分析:学生分配到角色后,老师布置情景中可能会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并针对不同的角色大致交代模拟的步骤,以及要求学生考虑和预测一下在情景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

模拟演练:这步学生是主角,老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最好的方式是将整个场景拍摄下来,以便学生在模拟演练完后老师逐一对学生进行点评。

点评总结:老师客观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行为,对其行为进行归纳点评,可从学生的角色把握、角色的行为表现、角色的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入手。可以对学生进行打分并指出不足之处。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写总结报告。

总而言之,模拟实验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显得更加具体和直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相比,它显得更加灵活,更具有针对性。模拟实验教学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既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能克服社会实践的局限性。但是,任何教学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因此,我们应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充分把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把情景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等体验式教学运用实际教学中去。这样,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管理人才。

作者:罗丹娜

实验教学法管理学论文 篇2:

电机与拖动实验课中“拉动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电机与拖动实验课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推动式”教学法,而采用“拉动式”实验教学法,以大幅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减少无效劳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电动与拖动实验课 “拉动式”实验教学法 应用

一、电机与拖动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电机与拖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属于专业主干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70学时,其中实验6个,共12学时;实训1周,共28学时,实践性环节占总课时的比例达到57.14%。可以说,这种理实结构比例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的实验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实验的设备或仪表,还是实验课堂时间的利用,都存在较大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有“三多”,即抄袭他人实验成果的现象多、做与实验课无关的事情的人多、满足于一知半解的人多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既有学生不想学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实验课程教学机制自身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按照生产过程控制理论,如果将一次实验课视为一个完整的作业项目,那么可以将这个实验分解为若干个作业工序,每个作业工序都有规定的工作任务及完成的时限,下面以电机与拖动课程之实验四“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电路接线与制动实验”为例,解析实验课具体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这是一种较典型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推动作业流程的源头是教学进度计划,实验课教学中每个作业工序,都必须在计划的推动下逐个作业工序往后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属于“推动式”实验教学系统,教学计划始终是系统的中心工作,无论是教学主体的讲授与示范,还是教学的客体的技能练习,都是围绕着完成教学计划这个中心工作而展开。在图中还可以看出,作业工序3和作业工序4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两个环节的可控度恰恰是最低的,既无考核验收措施,而且实验报告是课后才上交的,无疑为相互抄袭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老师最关心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最关心的则是如何按时上交实验报告,获取合格的实验成绩,因而实验课传授与学习技能的主体功能却大大被弱化。学生掌握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学习自觉性。

综上所述,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实验教学的运行,只重完成计划,而轻技能学习,使实验教学容易走过场。第二,实验成绩的考评,只看实验报告,而不看实验过程,导致实验报告抄袭之风盛行。

二、“拉动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如何在教学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近年来,笔者利用负责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机会,进行不断的探索,创立了“拉动式”实验教学法,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效果。所谓“拉动式”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学的客体习得某种实验技能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组织与实施实验作业的教学活动。“拉动式”实验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如下:从改革实验课教学的运行机制入手,以提高教学客体的实验认知与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变革实验作业成绩的考评方法为突破口,通过提高对教学客体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强度,从而形成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全面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拉动式”实验课教学控制图如图2所示。

与传统的“推动式”教学相比,“拉动式”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验教学运行的驱动力更强。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一种单驱动的运行系统,它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实验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及完成的时限,它的着重点在于完成计划,至于教学效果容易被忽视。而“拉动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具有双驱动源的运行系统,所谓双驱动源,其一指因学习技能需求而产生的内在动力;其二是因现场成绩考评的压力而激发的学习欲望。“拉动式”实验教学法,不仅驱动源的数量增多,而且就驱动源本身而言,其品质也有了质的提高,与“推动式”实验教学法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现场成绩考评其激励效果更强。传统的实验课的成绩考评是在课后进行的,考评的基本依据是实验报告,这种成绩考评方法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为实验过程与填写实验报告不是同步进行的,对于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即使实验一点都不会做,但实验报告却可以拿别人的来抄。“拉动式”实验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改变了成绩考评的方法,由过去课后考评,改为课中现场考评。为确保现场考评的可行性,一方面,对实验报告的格式与填写的内容进行简化,方法是将原来16开4页的版式改为16开1页新的版式,如图3所示。修改后的实验报告格式简洁,内容设计合理,既提高了可操作性,又可以真实记录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实验电路接线图与测试的数据等。另一方面,填写实验报告与实验同步进行,实验结果验收与成绩考评同步进行,具体的操作方法:分组验收,每小组以2~3人为宜,按完成实验任务的先后顺序,从电路连接、操作方法、实现的功能、实验报告的填写等四方面综合进行考评,权重系数分别为0.2、0.1、0.3、0.4。在验收的过程中,合格者,即刻在其实验报告上打分并签署姓名和日期,对于未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则责成其利用课余时间再行训练,直至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并通过验收。

再次,逆向控制实验教学法的效果更好。“拉动式”实验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逆向性。实验教学从学生原始的技能需求与现场成绩考评的要求出发,由后道作业工序向紧前作业工序提出要求,前道作业工序则按照后道作业工序的要求组织实验作业,如此不断往前推,最终完成教学计划。逆向控制的优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道作业工序都是根据前道作业工序的要求而展开作业,因此针对性更强,时效性更高,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法相比可以减少更多的无效劳动;其二是学习技能与考核验收位于逆向控制链中的首端,其他作业工序均要接受其控制,因此无论在实验教学哪个环节,学生始终保持较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个体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的释放。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拉动式”实验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但是对教师的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运行管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奉献精神。对于实验课的教学,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行为主导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的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内容应该达到熟练的程度,即能在离开教案的情况下做熟练的讲解与示范。对待学生的提问,不仅要有问必答,而且在态度上要保持有热心、有耐心。遇到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除了进行耐心辅导外,必要时要手把手教,尤其注意不能使用带贬义的词语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

其次,要合理安排实验过程中每个作业工序的时间,确保能按时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精讲多练、分散示范的原则,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动手练习的时间。验收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坚持现场验收现场打分的原则,对于在课内不能完成实验作业的小组,一方面要责成其利用课余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对未完成的实验内容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每周或每两周统一安排一次实验补考。

【参考文献】

[1]刘小春.电机与拖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旋礼明.生产与作业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杨文士.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曾礼光(1958- ),男,广西玉林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

(责编 何田田)

作者:曾礼光

实验教学法管理学论文 篇3:

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初探

【摘要】本文对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作了分析,对适用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案例实验教学进行了设计,旨在抛砖引玉,提高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效果。

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后各国的高等学府也运用了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现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也尝试利用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来加强实验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方法。

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可以从总体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直接与实际相联系。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了网络、幻灯、录像、实物投影、VCD等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了会计实验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立体感等,其最大的优越性是加大了会计实验的信息容量,提高了会计实验的效率。

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与学的主次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由老师讲解、老师主导、学生模仿,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在认真听课、分录练习或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其他任务,以学和巩固为主;而在案例实验教学中是由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要完成会计核算模仿和体验,还要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参与,以掌握知识和创造方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枯燥乏味的会计核算变化为具有创造性的探索过程。会计案例实验教学与开展素质教育、挖掘人才潜力、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相比存在优势互补的关系。

一、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优势

(一)方法的前卫性

案例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中主要用于管理学和营销学专业的教学,在会计学专业中运用较少。然而,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展示各类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时将经济活动中比较典型的业务通过案例教学方法传输给学生,可使学生体会到不同会计环境下的会计处理,感受到经济发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学会通过财务指标传达的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及经营风险所在;通过不同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选择合理合法的税收政策和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了解企业在会计核算和投资、融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可以对抽象的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前卫,信息容量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师生的互动性

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来寻找最佳的会计核算方法,克服了以往的单纯的老师讲解模式带来的沉闷,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探索和讨论,气氛活跃。通过学生提出方案、选择方案达到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思维的发散性

由于采取案例教学,选取的案例来源于不同的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规模、经营业务相差比较大,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不同,数据齐全,案例多样化,知识面广,知识涵盖会计、审计、金融、贸易、税收、管理、经济学及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会计处理的对比性

传统的会计教育是将某一企业的经济业务全过程列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会计处理,学生只能了解这一企业或相似企业的业务,对不同企业的类似业务没有感性认识,不能区别会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在案例教学中,可以不断地调出资料,提示学生在什么会计环境下使用何种会计处理方法,对比性强,能够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会分辨各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劣势

(一)内容具有分散性

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主要是课程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系统、具体,但会计案例选择一般范围较大,所选用的案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牵涉到《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会计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内容相对分散。如果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则将花费较长的时间,不能有效地将知识系统化。

(二)教学效果难以评价

在使用案例教学时,由于内容分散,知识面广,学生在参与时,往往要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但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难以观察到所有学生的表现,只有内心积极的人才真正参与讨论,有些学生则流于形式,没有认真思考,也没有表达意见,最后只有少数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参与,老师难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状况,不能客观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难以区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学效果难以评价。

(三)教学过程难以控制

实施案例教学时,老师要先将做好的案例通过多媒体传送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在要求学生思考时,如果案例内容有难度,容易出现学生自由讨论的情况,老师难以控制课堂纪律;如果内容过于容易则学生容易满足并对案例教学失去兴趣。而在分组讨论时,老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能力,也不能发现学生的知识欠缺点,不能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不足。从传送信息到教学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容易处于被动的局面,难以控制教学过程。

(四)投入与产出不匹配

案例教学要求老师的财经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要在纷繁复杂的财经信息中寻找合适的案例,对现有的财会信息要经过提取、加工、制作,在准备案例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学生通过多次讨论或查找资料才能形成比较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占用的课时较多,学生花费的时间也较长,而教学效果难以衡量,甚至于可能没有效果,老师和学生投入的精力均过多,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对老师而言,在案例制作过程中对其知识层次要求较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其控制能力要求高;对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对其自觉性、参与性要求较高,还需要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老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一定层次,才能使案例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使用

(一)与传统会计教育相结合

案例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广,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实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财务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以发挥其效果。这样一来,传统的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模拟实验,尤其是课程性实验是不能缺少的,先通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验之后再实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学生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对财会知识进行积累。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方法的使用比较适用于《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税法》、《证券投资》和《会计制度》课程的综合性实验,可以加深、加大会计教育的信息量,提示会计处理过程和财务分析中的难点、重点及要注意的方法,深刻理解会计制度和会计理论,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二)建立案例库

在实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时,每一门会计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解答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这样要求的案例会比较多。为了将会计知识更加系统和具体地传输给学生,有必要和有针对性地建立案例库。建立案例库时,最好先根据课程设置,了解每一门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需要通过案例解答和传送什么会计信息和会计知识,然后将若干门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大型的综合性案例,使知识连贯、系统。这样,在讲授每一门课时,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时,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案例库时,需要实验老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有针对性地搜寻,还需要多个老师通力合作,将大量需要通过案例传达的财会知识、财会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形成案例库,在需要使用时再调出来进行实验教学。

四、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设计

根据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有选择地制作案例。在制作时,可以根据课程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整个会计理论来选择,但选择的案例都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案例的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具有行业特点,需要进行的会计处理方法要具有适用性。案例的选择可以通过有关调研整理,也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形成。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制的发展趋势,案例容易获取,其业务相对较多和典型,会计处理相对规范,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选择案例时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料。

(二)内容的充实性

内容的充实性是指案例涉及的公司要具有真实性,数据资料要齐全。同时,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要明确,知识性要强,总体上涉及到会计原则、会计制度、会计六要素、记账方法、报表、投资方法及各种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分析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有:应收账款的管理、报表的填写和分析、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应付股利、应付债券、融资租赁、预提费用、留存收益、银行利息收入的确认、期间费用、利润、投资收益、提取盈余公积、投资活动、会计调整和关联交易。

(三)案例之间的关联性

案例之间所涉及到的会计知识可以交叉,也可以自成一体。其关联度可以是一门课,也可以是几门课,还可以是整个学科。在案例教学中可传达的信息较多,关联性比较强,学生容易接受。

但是案例之间的知识点要从简单到复杂,先进行会计核算,依次进行财务分析和投资、融资,做到循序渐进。

(四)案例教学的系统性

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要系统地设计案例所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和会计知识点,明确一个案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前后案例相结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整个案例可以解决多少个财务问题。通过精心设计使选择的案例具有系统性,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准确、系统地结合学生传授财经知识和会计理论。选择的案例所要涉及的会计知识、会计理论最好遵循以下路径:会计六要素→会计准则→会计调整→报表分析→关联交易→投资价值分析。

(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会计案例涉及到许多数据,信息量大,如果单纯地利用WORD文档,学生难以把握案例的内在逻辑,难以发现问题,花费的时间过长,容易疲劳。因此,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要使用彩色照片、彩色标识和图表,结合动画制作、利用声音图像来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幻灯、录像、实物投影、VCD等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融入到解决问题和学习财务知识的氛围中去。

作者:李飞星

上一篇:5G网络通信技术论文下一篇: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