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样本对比以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课教学进行实验论证。实验证明:体验式拓展训练与专业结合是可行的,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教学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实验教学技术管理论文 篇1:

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与基于网络技术管理模式的比较

摘 要 本文对基于传统管理模式和基于网络技术管理模式的实验室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内容和管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列举了在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室安全防范和实验教学评价等方面两种管理模式的不同。

关键词 管理模式 网络技术 实验教学 档案管理 教学资源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基地,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其中,实验室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机制反映了一个学院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综合实力。将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全面地应用在实验教学与管理领域,是提升和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

一、我院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与提升

近年来,我院在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中逐步地引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目前,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和实验室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方式到网络化管理的转型。建立了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机制,建立了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个性化学习的平台。管理模式变更后,正在建立基于网络化技术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和实验教学资源开放运行机制及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化。随着我院实验中心规模的扩大、实验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和服务领域的拓展,基于传统模式和手段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弊端突显,实验课从排课、实验过程考核到学生成绩管理都处于离散状态。不但增加了实验中心管理工作量,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处于分散、独立、不协调状态,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限制了实验中心开放服务的有效展开。

在传统的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实验中心的实验室档案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学生实验资料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室运行记录管理、设备维护和运行监控、实验教学队伍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等主要采用手工记录。这种管理方法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信息不全,记录欠缺情况严重,“漏记”的现象较多,其中原因之一是这种管理方法依赖于管理者和记录人的“主动”与“自觉”,没有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引入网络化技术管理前,教学软件和硬件资源共享程度很低,各功能室实验设备利用率差别明显。在仅限于单一机房局域网管理模式下,不但限制了软件功能的使用,也对实验课程的安排、多班级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的进行以及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等造成极大的不便。

在实验室的安全防范措施方面,传统管理模式是人工方式和责任人制度。这种安全防范措施不可能实现全天候,防范有死角,特别是节假日、公休日和晚间的安全防范工作疏漏点较多。

二、基于网络技术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势分析

目前,我们建立了实验中心网络控制室,将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包括学院各教研室进行网络互联,并通过校园网与互联网接通。以此作为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日常管理的平台。管理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管理模式的变革。

基于网络技术的管理平台,对实验课教学信息实现了即时采集与汇总。在实验课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采集的信息有:该实验项目信息、实验教师信息、实验时间信息、实验进程信息、实验班级信息、学生实验结果信息等,还包括设备运行状况和学生整体实验情况等信息。同样,采用网络技术后这些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管理极为便捷。通过系统设置的“提示”对话窗口,还可“迫使”记录人必须履行相关的记录职责。所有信息的记录均为电子文档形式,并自动存储在“实验教学管理服务器”中。

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进行实验教学信息和实验课程资源的发布。我们正在建设的实验教学视频公开课程,可为学生自主学习、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前的预习和实验复习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学生若在校外还可通过互联网与校园网相联,查看或下载这些教学资源。基于网络技术的管理平台和教学资源也是我院开展远程教育的必要条件。

采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档案实现了无纸化和信息化。实验室主任日志、实验室工作人员日志、实验室运行记录等文档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状况,所有的记录本均为电子文档形式并自动存储在“实验室档案管理服务器”中,可供查询、统计和汇总。有效地避免了档案信息不全的现象,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无纸化和信息化。

基于网络技术的管理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实验中心网络控制室,可对实验教学软件和各实验室中的硬件进行统一的调度使用,实验教学软件的使用将不再受单一机房和单一服务器的限制。

基于网络技术的管理平台,在实验教学的评价、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方面也产生了变革。《学生实验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方案》和《教师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方案》即将投入使用,每次课后教师都可以利用实验课程管理系统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同样,每次实验后,学生也将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对本次实验课的教学 “即时”进行评价,包括对实验教师教学的评价、实验内容的评价、实验项目改进建议等。

三、结束语

总之,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必将产生管理思想的变革和管理功能的提升,以获取更多的管理效益和更全的管理方位。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是集成网络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而实现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水平和远程操控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徐保华 尹利勇 郭建

化学实验教学技术管理论文 篇2:

体验式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摘要: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样本对比以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课教学进行实验论证。实验证明:体验式拓展训练与专业结合是可行的,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专业特色;拓展训练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s; effect; outward bound

普通高校传统体育课的教学虽然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目标,在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方面还不够理想,体育教学部门通过什么办法来弥补其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拓展训练在国外定义为“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在国外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由外展训练演变而来的学校拓展训练(PA教育模式)在欧美的部分学校课程中受到学校各界人士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的关注和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时间

研究对象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随机抽查4个班60名学生(安全技术管理1501班、1502班、1503班、1504班)进行研究,其中安全技术管理1501班、1502班为实验班,1503班、1504班为对照班。每班抽出15人为教学人次。教学实验时间从2015年9月27日至2016年1月10日,每周进行一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正常学习期间),教学时间90分钟每次,共进行16次教学。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拓展训练论文及拓展训练教材、学术专著、相关论文,掌握拓展训练研究现状、当前研究发展最新动态,经过文献资料的对比和分析,找出与高校体育教学有关的拓展训练文章进行细化研究。

1.2.2访谈法

湖南省安全技术管理专家2人,教育学者3人,体育教学研究的教授6人,高校拓展培训教师3人,心理学咨询师2人。结合当前拓展训练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相结合的有关问题,就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征求相关教育学、拓展训练方面专家的意见;学生访谈主要是访谈学院2015级、2014级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参加拓展训练课的学生。

1.2.3实验法

实验班教学采用“体验式拓展训练课”进行干预教学,对照班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按照学院体育课教学大纲进行正常的有关体育课常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身体基本素质练习、田径基本运动项目、排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篮球和健美操基本技术动作、“24式简化”太极拳。

2实验教学指导

实验教学期间所有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均由主持人授课,对照班的教学按照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实施授课计划,进行田径常规技术动作、篮球基本技战术、排球基本技术、24式简化太极拳、健美操和身体素质等教学内容,两个实验教学班和两个对照教学均按照之前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所有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大致相同,男女生人数每班一样。

2.1教学内容设计

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管理專业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共安排16次课,每次课为90分钟,16次课包括了不同层次的项目活动内容,每项活动表现出不同教学重点,每节课针对学生的锻炼价值侧重点不同。每次项目的设置,将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要体现出团队建设、安全文化意识、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心理适应度、学生个人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心灵的撞击。在对每一项活动的相关性系数分析时,本文采用5级划分的方法,通过相对精细的划分活动的相关性差别,活动在不同项目安排中会有差异,我们通过下面5个等级进行划分(见表1)。

2.2教学内容实施形式

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课的内容,计划每次课安排一项拓展训练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活动项目持续的时间以及学生身体机能情况,适当额外附加准备两个拓展训练小游戏,以便机动。拓展训练项目操作时与体育课教学组织基本相同,具体内容见表2。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体验式拓展训练影响学生团队建设的效果与分析

团队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围绕团队的生存和发展而开展的各项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建立团队的整体目标、建立团队领导核心、建立与形成团队精神、建立团队自身的文化。采用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实验组的学生和教学对照组的学生,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学生的团队意识上发生变化。教学实验组的同学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其实验数据结果为P(0.038)<0.05,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对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生团队建设效果有明显作用,部分的学生在团队活动的动作行为也相应发生改变。经过一个学期的拓展训练教学实验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验结果几乎接近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这种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方法的干预对学生的学生团队建设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P<0.05),学生团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传统教学组的同学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变,但是经过t检验其结果P>0.05,表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团队建设没有实质性突破,效果的优越性没有体现出(见表3)。

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能够帮助学生良好地掌握到团队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学生亲身认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并且亲身感受到团队中的力量,近距离意识到团队精神对完成团队任务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团队的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能够强化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三是能够明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团队文化不断形成。

3.2拓展训练影响学生安全文化意识的效果与分析

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识,并且获得不断的实体性发展,一定要注意做到的是不能只满足于仅仅对学生宣教一些狭隘的、过于空洞的安全文化概念,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表面上的功夫,应意识到形成安全文化意识是一个系统的高度概念。“安全一直是我们永恒的旋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以拓展训练部分项目为载体(天梯、空中单杠、灾后重生),旨在提高安全文化意识。经过为期16周的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实验,教学实验组的学生安全文化意识有了显著性变化,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实验组其结果为P<0.05,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说明拓展训练对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文化意识效果明显;对照组的学生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经过t检验其结果P>0.05,表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安全文化意识培育改变不是很明显(见表4)。

3.3拓展训练对提高学生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意识的效果与分析

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行业的安全作业标准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进行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机制构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精神,在拓展训练课中有意布置与该内容相关的项目进行干预和训练。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实验组其结果为P<0.05,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表明开展拓展训练教学,设计有关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训练项目对提高学生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意识有积极性效果(见表5)。

3.4拓展訓练影响学生个人价值观的效果与分析

学生个人价值观是主体在创造价值对象中、享用价值对象的历史交往过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心理、行为模式。大学生“个体价值观”教育现在是学术领域研究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有关高等教育的实践问题,它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包含了心理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价值观是反映人的认识和需求状况,是人对客观世界行为结果的评价标准,它从某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个人对主观世界的认识。

经过一个学期的拓展训练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确实存在较大变化,我们为了验证它的效果,设计一些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和数据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同学配对t检验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P<0.05),表明开展拓展训练教学,设计有关个人价值观拓展训练项目,对学生价值观方面干预教学有积极性效果(见表6)。

3.5拓展训练影响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效果与分析

体验式拓展训练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商业培训界已经取得广泛的认同,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尤其是合资企业及跨国公司在新员工就职时,拓展训练就作为最初培训。大学生缺乏社交技能,在应对职场问题时也会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而体验式拓展训练课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处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怎样去处理与面对集体与个人、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竞争和失败竞争与荣誉等矛盾。经过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同学配对t检验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P<0.05),表明运用体验式拓展训练教学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教学进行干预,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表现良好(见表7)。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拓展训练对学生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教师设计项目中,在团队核心、团队目标、团队文化方面可以迅速融入进去,充分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拓展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学生对体育教学方式有了理性的思考,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偏激的看法,对体育学习兴趣积极性提高了。

3)拓展训练对高职专业有服务性,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与专业相结合是可行的。

4.2建议

1)拓展训练对提高学生团队建设、社会适应能力、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建议高职院校引入并开展拓展训练教学。

2)拓展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商业拓展培训和拓展教学有效区分。

3)学校对拓展训练教学要有必要的经费支持。

4)拓展训练教师要不断培训和学习,对学校专业建设要有全面的了解,拓展训练教学要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专业并为其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David Hopkins and Roger Putnam.Personal Growth Through Adventure[M].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1993.

[3]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3.

[4] 钱俊伟.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作者:谷茂恒 林德华

化学实验教学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

摘 要:我国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教育改革举措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有效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卓越工程师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本文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境分析研究中,以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内容及创新特点进行阐述,完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设置,最大程度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

一、 前言

现阶段,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上,教育质量较为低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培养高水准工程师,满足社会对人才类别的需求,已经成为工科类院校发展的主要内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按照现阶段工科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教育方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是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让学生获取工程师方面有关证书。按照发达国家教育质量,形成中国特色的工科类院校教育模式,增加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以工程实际情况作为背景条件,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工程观念,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大量创新型工程师。

二、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培养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求,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了解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与社会相适应,拓宽学生视野。按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特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一) 培养学生水工程系统的思维模式

在对给水排水专业学生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有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了解,进入到企业内进行实践锻炼,有效对排水管道系统与水质工程学等给水排水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合理配置资源,构建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对水工程经济与有关法律制度知识进行了解,对城市水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提高城市水系统施工创新性。对水工程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保证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适应自身工作岗位要求。

(二) 强化企業现场实践的实习与毕业设计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应该与相关企业紧密结合,增加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课程名称及授课内容完善。通过融合式教学模式,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教学,对课程及毕业进行设计,对有关课题进行深入性分析研究,制定工程设计及问题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三、 培养方案

(一) 培养方案特点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添加实验课程及施工实习等等实践内容。按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对卓越工程师能力要求进行明确,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有关企业进行合作,作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教学开展提供场所及硬件设置。与此同时,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还可以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学校进行授课或讲座,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实践教学大约为40周,同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与论文,有效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及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需要对学生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重点培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可以设置第二课程,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一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作为媒介,对项目落实深入分析研究。

(二)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给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三方面,分别为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环节。

在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内,主要从四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分别为计算机技术教学、测量实习教学、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金工实习教学;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内,主要包括施工学习教学、专业软件应用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教学三方面内容;在其他实践环节内,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分别为工科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拓展教学。

四、 培养模式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环节内,需要采取3+1模式,也就是学生学习3年理论知识,实践学习1年,其中需要在企业内实践超过半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需要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紧密合作,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需要以学生理论学习作为前提条件,对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深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般教育时间为4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完成认知学习与生产实习,全面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灵活应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给水排水工程理论框架,全面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充分挖掘具有工程师潜质人才,为我国地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

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可知,企业学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对最先进科学技术及机械设备进行了解,了解企业文化,开展针对性工程师培训。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与企业的配合,努力为学生的企业学习提供条件。

五、 企业学习实践环节

(一) 专业软件应用与实践

企业学习主要目的就是对给水排水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经常应用的软件进行了解,例如天正给排水、鸿业给排水等等。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软件功能及运行环境了解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软件时,最好能在企业内部进行,通过现场参观、集中讲解、实际动手等方式落实。

(二) 认识实习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之前,可以由学校组织带领学生到工业企业或者施工工地等领域内进行认识实习,主要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知能力,构建给水排水体系框架,增加对给水排水系统及运行特征的了解能力。在进行认识实习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水系统内容及施工工艺上面,增加对给水排水系统设备了解程度。认识实习需要在企业内落实,采取集中讲解或者是操作方式。正常情况下,认识实习课程安排在第3学期内,教学时间大约为2周。

(三) 施工实习

施工实习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效了解给水排水工程施工,例如砖石工程、基础加固工程、施工排水工程等,增加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施工方法及标准的了解。施工实习教学重点为市政施工工程及金属管道安装。施工实习需要在企业内落实,采取集中讲解及简单操作等方式落实。一般情况下,施工实习设置在第7学期内,实习时间大约为1周。

(四) 生产实习

正常情况下,生产实习主要安排在专业课程教学之后,通过分组形式,让学生进入到给水排水工程有关企业内,采取跟班生产实习模式,加强对给水排水企业技术管理及运行情况的了解。学生在进行生产实习过程中,需要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指导。同时,还应安排校内指导老师,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生产实习需要在有关企业内落实,通过简单操作及现场调查方式完成。

六、 结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高水准工程师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全面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内的竞争力。实践教学环节在落实过程中,主要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大程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更多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路阳,程敢,张传祥,马娇,邢宝林,张乾,陈俊涛.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53-155.

[2]赵永任,周云川,陆志炳,罗祥,刘艳慧.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5,23:150-152.

[3]张建鋒,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93-96.

[4]黄健.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水质工程学》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J].榆林学院学报,2013,02:23-26.

[5]齐晗兵,于忠臣,李芳,崔红梅,林红岩.“卓越计划”体系下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39-140.

[6]信昆仑,李树平,陶涛,邓慧萍.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03:36-38.

作者:潘婵

上一篇:配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论文下一篇:建筑玻璃幕墙节能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