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实验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以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宁波G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介绍了以人文本的育人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想象实验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想象实验教学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管理是高等职业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文章着手于这些问题的表现,落脚于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环节教学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刘畅(1962- ),女,重庆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重庆400050)邓成超(1971- ),男,四川达县人,重庆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高教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高教研究与教学管理。(重庆400054)

实践性教学,是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使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专业实践的基本技能,完成正式上岗前实战模拟的基本训练过程。

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使高校教学活动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有其独立的目标和任务,占有重要的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管理是高等职业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实践性环节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实践效率的有力保证。但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还相对落后,这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桎梏,反映在教学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上亦非常滞后。没有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观念指导教学管理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是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局面。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思想,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二)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薄弱

多年以来,由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大型研究一般都集中于对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虽然实践性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更加重要,但也没逃脱这一命运。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而没有理论研究的指导,实践环节探索也不是很丰富,就更谈不上成功了。

(三)实践性教学管理死板,缺乏效率,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历来高校实践性教学管理,特别是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都是让学校头疼的问题,因为高职院校学习的社会性、校外实习环境的复杂性、学生实习地的分散性等都给学校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麻烦,致使学校实践性教学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显著。

实践性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和数据是分析、评价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教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而现在一般高职院校处理和加工这些信息与数据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导致了实践性教学管理的效率低下。

实践性教学管理比较死板,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高职院校要培养社会各领域职业技术人员、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跟普通高校不一样的是,实践性比普通高校要强得多。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环节都很薄弱,所以一些高职院校被动地采取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与方法。而这种方式方法,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行为,学生只能做一个规矩的人,不允许异想天开,这很可能会压制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四)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多是实行所谓的二级管理,即学校不建实习中心,由系或专业建立实验室、实训室。这种管理制度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的责、权、利不明确。

不少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都不算完善,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而某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将教师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定为教辅人员,这部分人员在职称评定、经济待遇、培训、进修等方面与理论教师相差很多,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工作环境差、时间长,致使从事实践性教学工作的教师严重缺乏。

二、解决实践性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的管理也应加强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否则,“重建轻管”必然导致实践教学徒有虚名,使人才培养目标落空。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实践性教学规范化、日常化、制度化的保证。为此,文章提出了以下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先导

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树立开放的管理观念,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树立民主的管理观念,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效能;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在努力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中形成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积极吸收、大胆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观念;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观念指导教学管理实践;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二)规范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要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就要建立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管理组织、规范实践性教学管理环节、规范实践性教学管理质量、完善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实践性教学管理灵活、高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1.建立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管理组织。要建立大到学校、院系,小到教师个人,层层递进的规范的管理组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应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系作为学院的二级管理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系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从而形成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一定要做到事事有人管,责任到人。另外,系教学负责人要切实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组织工作。例如,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做出实习计划安排,确定实习地点,负责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和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及实习成绩的考核。

2.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要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实践教学就应设专门负责人,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组织工作。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建立指导小组,根据实习大纲,合理安排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地点,负责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和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及实习成绩的考核。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应做到六个落实,即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即实习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工作开展环节和结束阶段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特别要加强对毕业实习工作的管理,在毕业实习的选题上要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生产实际,在时间安排上要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使毕业实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

3.规范实践性教学质量管理。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是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各系要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办法,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教学质量管理要根据预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和调控,确保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学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机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不断地监测学生成长情况;二是不断地监测教学过程是否规范化,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4.完善实践性教学制度管理。高职院校在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方面,要制定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各系要按照这些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的共性和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制定各系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各级各部门也要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到关系学院发展的高度认识,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使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有一个突破性进展。

(三)掌握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掌握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证。前文已说过,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和加工这些信息与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教学管理工作现代化。教学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统计学原理、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与技术实施等方面。现代化教学管理科学、准确、快捷,可以排除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因素,管理结果客观准确。例如,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籍、教材、教室、师资、教学质量评价等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教学管理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没有现代化管理手段是难以想象的。只有掌握了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建立高效、高质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定量化,提高教学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综合性,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全员全过程参与的互动性教学管理

在实践性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发挥学校每个人的作用,实行全员、全过程参与的互动性管理。从实践性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听取不同意见,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策略,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水平。

三、结语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工作是大量的,任务是艰巨的,这需要高职院校的每位教师更新观念、共同参与,踏实地去做一些实际工作,才能有所成效。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管理的完善与优化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它需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教学思考,不仅要站在解决实践性教学管理若干具体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从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全面深化实践性教学管理的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都本伟.高职教育创新与实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周鸿.论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4).

[3]柯佑祥.高等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3(8)

[5]刘尚林.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9)

[6]蒋小伟.围绕职业技能考证强化高职实践性教学[J].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刊,2000(12).

[7]余少英.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方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8]张立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32).

[9]郑虹.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10).

作者:刘 畅 邓成超

想象实验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实践

[摘           要]  以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宁波G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介绍了以人文本的育人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育德;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国内学者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较为广泛,从内涵、特征、管理模式以及构建方法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学生个人世界观尚处于塑型期,学习过程中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到所接触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影响,进而影响以后对世界观的形成,

最终产生多元化影响。教学管理单位一般会对教学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言行规范,但是在执行中,很多结果是由教学管理人员本人素质所决定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执行不到位时有发生。闵杰(2020)认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是主因,教学教辅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对其工作积极性将产生消极影响,而民主氛围缺失将进一步导致功利化、行政化倾向。韩国军(2020)主要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剖析,指出适当的引导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尊重程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换位思考,善待学生,深度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教学管理服务,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动力。葛宏伟(2020)从职业怠倦角度分析教学管理人员情绪缓解的方法和制度设计要件。具体教学管理实践中,除了与教学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外,还与工作人员的个人家庭背景、职业素养、知识能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以及中层管理者行为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现状与原因

G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涵盖基本教学、实验教学、基地教学、学生信息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牵扯到不同院系和归口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信息系统对教学活动给出的管理意见。比如,学生转专业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判断学生转专业后,能否适应本专业的学习,表现在主观判断而非对学生个体学习潜能的判断,而人的意志力恰恰是能否成功的前提。系主任和教学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根据学生学习潜力给出合理的判断。不可否认通过历史成绩的方法有其便利、直观优势,但是对于那些对新专业带有强烈期盼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错失一次选择人生的机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较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个人家庭背景

教学管理者的家庭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和睦、经济条件优良的教学管理者必然以轻松、饱满、积极的心态面对顾虑重重的学生,而家庭不和、经济条件欠佳的教学管理者在心态和态度上很难让学生解除顾虑,甚至还会加深师生误解程度。教学管理岗位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功能,其服务效果如何,目前主要还是以领导考核打分为主,个别工作人员出于各种投机心理导致学生投诉,在年终考核评价时,即便服务态度欠佳,学生抱怨较多,仍然不会影响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绩效。个别人凭借家庭背景等优势有恃无恐,最终损害学校声誉,伤害师生关系。

(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教学管理中表现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换位思考能力。例如,某个学生對挂科的课程分数有疑问,教学管理人员通常是让学生直接与任课教师沟通,或者直接调出系统分数,告知学生分数属实,有疑问去找任课教师等。但是,如果这个学生是老师自己或者某熟人的亲属,这种态度就会发生迅速改变,根本原因就是教学管理者缺乏换位思考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三)知识能力水平

教学管理每天面对海量的数据和处理海量数据,中间还可能要与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不停地交涉、对接,这个岗位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对业务流程熟悉和教学管理工作内容操作熟练,同时也要注意工作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在考验着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处世技巧,这种能力需要大量的社会经验积累和基本工作能力的训练才能获得,普通教学管理人员因平时家庭事务、工作繁忙等原因,学习提升的机会并不多,业务能力止步不前,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

(四)受教育程度

通常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接受教学管理中的制度约束,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服从制度约束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对高等教育和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同理心,相对也更容易对教学管理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的态度更为和蔼,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受教育程度高,只是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前置条件,不是必需的要件。笔者认识的一位西南某高校一生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老师,学历并不高,但是这位教学秘书一直以来对学生和蔼可亲、笑脸相迎、态度豁达,乃至她退休多年后,仍有毕业生在打听她的现状甚至前去探望。

(五)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包括学校大环境、学院中环境、办公室小环境。工作环境其实是整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在微观的反映,学院中环境是办公室小环境的缔造者,因为教学办公室的氛围更容易受到来自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和同事关系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效能,甚至是工作氛围。显然,团结向上、和谐融洽的办公室小环境更容易对教学管理者的工作情绪产生积极影响。主管领导的为人处世态度会对基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遗憾的是,这种影响绝大多数是负面的。领导暧昧的态度又会助长某些人的负面能量,对办公室内部工作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一般来说,一线教师可能会对某位领导不满选择离开岗位或者离开学校,但是教辅人员几乎没有这种选择权,只能选择向学生或者同事宣泄不满的情绪,后果可想而知。

(六)中层管理者行为

中层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千差万别,优秀的中层管理者能够有效组织团队力量,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办公室的气氛和工作效能极易受到来自中层的干扰,而中层干扰通常不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导致,更多是因为个人私交或者利益交换,从管理角度来说,这种利益交换行为极易滋生腐败等问题。因此,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首先植根于自己的心中,全心全意为学生考虑问题,然后才能将育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学院管理中,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中层管理者行为的动因较为复杂,这里不做展开。

二、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层面

要深入贯彻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设计,更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用人环境,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转变观念需要学校从育人理念、人事安排、薪酬待遇、考核机制、社会评价等方面着手,这些改革内容必须是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校内各职能部门之间高度配合,素质教育、德育贯穿高等教育育人过程的始终,教育管理职能部门更要遵循以德为先的服务宗旨,学会换位思考,最终形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合力。

(二)学院层面

学院层面要把“人为本、德为上、学为先”的育人理念贯彻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思想中,在业务流程、业绩考核、学生评价等方面设立综合性指标,适当降低领导个人评价的权重影响。结合学生对教学管理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学管理进行综合性、全面性评估。学院主管领导要身先士卒,树立榜样,要在教学管理中建章立制,树立按章办事、按规矩办事的良好工作作风,彻底扭转个别人工作拈轻怕重、推诿搪塞、看人办事甚至不办事的本位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学院更应在选人用人上注重用人唯贤、用人为公。

(三)教务管理层面

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知识能力和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加强管理知识和工作技能学习。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名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树立敬岗爱业、学无止境的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如著名作家雨果所言,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以人为本不仅是国家教育系统的基本育人理念,也是每个教学管理者应秉持的基本工作态度。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必然在心中充满对学生的博爱、关怀,其行为方能遵循崇高师德的道德标尺,从而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当然教学管理不能仅凭良心、凭自觉,相应的制度规范约束仍然是必须的。

三、对教学管理的启示

日、韩等国家在教学管理中普遍盛行儒学,相对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产业化规模日趋扩大,入学和就业数量年年攀升,教学管理压力与日俱增,更需要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渗透到教育管理改革的各个方面。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面对的群体将是“00后”为主体,这个群体实际上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積极、乐观,充满正能量,他们对中国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并不次于父辈。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更应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坚持通识性教育、个性化培养,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务管理人员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提升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些措施将对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院在引进相关教务人员时更要注重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个人资历的考查力度,也需要学院加大相应的教育培训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汪玲.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科技教育,2020(14):91.

[2]王英娜.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37):159-161.

[3]李志红,李育红.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J].现代交际,2019(15):178-179.

[4]闵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95):90-92.

[5]韩国军,杨燕平.探析“以人为本”理念下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就业于保障,2020(14):148-149.

[6]葛宏伟,杨新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怠倦问题探究[J].黑河学刊,2020(6):17-20.

[7]包筱玲.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2020(11):13-14.

[8]李红.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44-45.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刘铁莉

想象实验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摘 要: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干部、教与学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教学工作;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从着重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逐步过渡到重视对教育对象素质的全面培养,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在教育界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成为各类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素质是人的蕴于内而见于外的一种品格,它基于知识积累,显于能力的发挥,并孕育某种个体精神。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品格或风范,既是具体的、外显的,也是抽象的、内隐的。外在的素质,比如知识容量、操作水平、工作能力等,可以通过传授、灌输和效仿而获得;而内在的素质,比如不懈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胆识、严谨求实的作风等,则需要依靠熏陶、领悟、认同等方式来养成。当今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理解素质的内涵,注意在教学工作中树立起“内外兼修”的教育理念,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实践环节以及日常管理、校园氛围等方面磨砺学员的内外素质,努力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二、要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是实行教学工作的保障。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主体,它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及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全校共同遵守的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整个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首先,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其精神实质是整个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上要体现尊重教员,关爱学员。要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注意学员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在调动教与学积极性的同时,要注意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但也要注意“灵活”二字的运用。其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备。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括必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员和教学管理干部岗位职责制度、实验室与教学辅助人员的管理制度等。整个制度应形成一个体系,不能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并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以及检查制度,以便认真组织贯彻执行。第三,必须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要做到令行禁止。在执行中若需要修改的应按程序修改,若不完善的,应先行议定执行,再按程序补充完善。

三、要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

教学管理现代化的主旨是一切有利于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教学运行机制。教学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一)管理思想现代化

管理思想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的几个转变:第一,人才培养模式由“狭窄性和单一性”变为“宽口径和多样化”。第二,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第三,授课方式中,教员由“僵硬呆板地教”变为“灵活多样地教”,学员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第四,实践教学由“注重学员们的实践经验”变为“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第五,考试目的由“单纯检验掌握的知识”变为“检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管理方法现代化

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系统科学揭示了管理过程很多新的属性,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充分揭示了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的系统性、信息性和控制性。同时系统科学为管理提供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教学管理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但又是具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着的整体。这些系统结构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教学管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三大功能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现代管理重要的特征和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多样、综合化。信息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迫切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此,院校必须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全校教学管理信息的共享,并实现传输电子化、办公自动化、决策科学化,从而达到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加强教学管理之目的。

四、要提高教学管理干部的素质

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学管理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管理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它包括政治思想和管理思想两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指教学管理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重视科技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管理思想是指教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学管理干部的管理思想要由过去的管束转变为引导,引导教员、学员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成长为合格人才;由指挥变为服务,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其次,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一是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二是具有处理管理业务的素质和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能够书写一般的应用文,如工作计划、总结、会议纪要、调查报告、教学情况分析、通报、表扬、处分决定等,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三是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深入教学、深入教员和学员开展调查研究,独立处理一般教学事故及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能够策划和具体开展某项教学活动。

再次,要有丰富的人文素质。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修养。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教学管理干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才能适应这个变化,进而引导各种思潮向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学管理干部不但要有中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继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国的民族精神,也要认真学习吸收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融入教学管理干部的思想体系。

另外,还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学管理干部担负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学管理干部首先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够担负起来自多方面的工作任务,随时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和工作压力。同时,教学管理干部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心胸开阔,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出现的种种问题,善于处理各种矛盾,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头脑冷静,处事不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等院校中“教”与“学”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是不同的。“教”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教”的意义淡化了,而“学”的作用却凸显了出来。在高等教育阶段,“学”变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教员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员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悟性思维能力都得到良好发展。要重视改革授课方式和模式,加大对教材、教法的研讨力度,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组织教学,以引起学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员的想象力、洞察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的思维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名师之所以能够出高徒,就在于他教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努力使教员的“教什么”、“怎么教”与学员的“学什么”、“如何学”协调起来,真正做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六、要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途径

高等院校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根本,以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和任务,就必须开拓进取,求变创新。

一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实际本领和工作能力,更是一种意志品质和思想状态。巴顿曾经说过:“战场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情况是教案上和演习中所见过的”。所以说那种僵化的、教条的理念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在院校教学工作中,应树立求变创新的意识,努力培养学员的探索意识和首创精神,实现教育创新。

二是要改善教学体系。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利于学员拓展思维,形成良好的智力结构,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要有合理的编配比例;在教学内容上,要形成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常识知识相协调的知识结构,拓展学员的知识面,使基础知识、前沿知识和交叉知识统一起来;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举、情感与理性交融等特征。

三是要重视个性发展。当前,忽视培养个性和轻视全面发展的两种倾向都存在,但主要还是对学员个性发展重视不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不仅仅是教育理念,也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既要力求学员的全面进步,也要注意培养与发展学员的“个性”。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为每个学员设定完全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但可以为学员提供因人而异的、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各类学术讲座内容,为学员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引导。

四是要加强实践环节。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深化,更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要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积极为学员提供较为开放的实验活动场所。要让学员参与教员的课题研究,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要让学员参加那些与培养目标直接相关、带有高技术特征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玉金.军校教学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国防大学学报,2003,(2).

[2]张翎.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3,(2).

[3]朱法顺,李维法.论新时期军校教学管理干部的个人素养[J].邓 小平理论研究,2004,(2).

[4]李树魁.对高校教学管理干部特质的思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3,(1).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美]G.S.巴顿.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作者:朱应永

上一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论文下一篇:中专声乐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