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20

近几年来,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专家、教育行政者都有各自的看法,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能力培养的做法。本文结合当前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从价值链理论视角,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实验教学培养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教学培养管理论文 篇1:

培养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究

[摘要] 实验教学是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前经济环境的大背景更加需要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出更多的管理类创新型人才。但是现有的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在管理体制、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2009年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探究有利于培养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 管理类实验教学 创新型人才 教学体系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其重要性已经逐渐为多数高校所认知。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各高校在实验教学的体系与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管理类专业亦如此。但是由于传统的“只有理工类专业才有实验教学”的观念根深蒂固,管理类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步伐远远落后于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培养出来的管理类毕业生往往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将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此无法适应风云多变的工作和社会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显得比较吃力。为此,本文拟通过对管理类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建立一套由浅入深、具有前瞻性的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进行探究,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面广、转换能力强的复合型管理类人才。

二、当前高校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建制和管理体制不合理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在教学中占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是相比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不仅管理体制缺乏独立性,组织结构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很大程度上由于观念和认识不足所导致,另外,由于管理学科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现有的管理类实验室一般按照专业学科或者课程的分类来进行设置的,而实验教学的开展一般也由某一教研室或者课程组分别进行规划和实施,内容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仅起到服务于理论教学的作用。

建制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为创新型实验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方面,专业学科随着研究发展的深入所导致的分支的增加使得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单一实验室数量也逐步增加,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使得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在所难免,无法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共享,同时对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引入以及综合性、创新型实验的开设也制造了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各单一实验室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实验人员往往分别听从各研究室领导的安排,各实验室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互动,造成实验教师知识面狭窄、技术不精,既阻碍了学生整体实验技能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各学科技术队伍的建设。

2.实验内容缺乏系统相关性和种类多样性

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方法和技术等诸多要素,一般院校很难达到要求。而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相关性,一般仅仅服务于各门独立的课程,再加上教师在调整相应课程内容方面无法与时俱进,致使不同专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学生通过某一门实验课学到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应用面较窄,通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不高,同时也造成了课程存在的重复内容不能被有效剔除和加以利用,浪费了资源。

除此之外,实验教学内容的类型也比较单一。首先,相对于理工科而言管理类实验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劣势,起步较晚,实验教学体系不成熟,都使得管理类实验内容至今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此外,由于观念认识的不足以及实验设备和应用软件的陈旧落后,致使实验教师无法获取前沿实验方法和工具,严重打击了其研究和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其更多的开展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而忽略了综合性、研究型实验。

3.实验教学方法呆板

虽然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加强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力度,但是教学方法十分呆板。首先,由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教师大部分由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兼任,采取的方法主要以灌输法、演示法和参观法等常规方法为主,并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实验过程中,实验内容、操作过程、方法、结论往往被事先告知,教师首次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所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操作,并按照操作结果与正确结果的吻合程度来给定成绩,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灵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当前高校普遍秉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实验教学应当处于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而忽略了科学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工具在实验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呆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4.实验教学资源紧张

实验教学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硬件环境,软件指的是从事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和管理类各专业相关软件系统。

由于经费不足以及受重视程度不够等多种原因,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往往存在短缺、陈旧、落后、保养和维修不能及时到位等现象。虽然随着各高校对实验教学建设投入的加大,实验教学硬件资源能够逐渐满足现有的需求程度,但仍旧是建设的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软件资源存在更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管理类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各种专业软件系统普遍价格昂贵、更新速度很快,要进行持续的投入必须要求学校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一般高校都无法满足这一条件。

另一方面,从事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十分有限,专业素质能力普遍偏低。管理类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管理类专业知识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验教学仅仅被当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相应的,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的地位、薪酬待遇、深造机会、晋升空间也远不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据统计,目前国内高校文科类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考评与理论教学的工作量相比,多数仍用2∶1或3∶1的模式,显然不符合同工同酬、薪酬与绩效挂钩的原则。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管理类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理论教学教师。例如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不单熟谙理论还要精通实验:在对众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精髓部分设计成实验内容,并且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解决书本上很难找到的难题。工作的复杂性、高难度、高工作量和低报酬严重影响了从事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其不愿花费更多的精力学习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内容设计等专业知识,而许多具备高水平实验教学能力的教师则因为薪酬等人事问题而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从而拉低了实验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培养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的构建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当代社会需要毕业生掌握的基本能力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足以见得创新的重要性。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以上对管理类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本校管理类实验教学改革建设的经验,建议通过如下措施构建合理的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

1.更新观念,完善实验室建制和管理体制

目前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之所以会远远落后于理论教学,很大原因是领导和师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里,无法认识到实验教学已经越来越具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平等对待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只有确立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依托教学和科研优势,推进实验室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近年来,本校管理学院已经逐步认识到原有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无法应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和金融危机的压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通过改革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增加创新精神和创新手段的内容,丰富管理的各个实验环节,开设新的创新管理的实验课程,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技能,以期提高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创新型人才。

自2009年开始建设的管理学院创新实验室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理念的基础实验平台。实验室设置了由主任负责领导副主任和实验员的明确组织架构,岗位划分明确、职责十分明晰。其中实验室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同时实施与修订实验大纲;实验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实验室网络、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管理学院办公楼宇多媒体教室、会议室、讨论室的管理;实验员负责实验室机时的安排、账目及备品管理、日常设备维护、实验教学系统的升级及维护、设备、电话线路的维修。

2.探求学科交叉点,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实验教学的指挥棒,为了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必须探求现有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充分利用专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知识的通用性,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考核制度,改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以强化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编制的实验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主要对教学目的、学时分配和考核办法等做出规定。实验教学大纲必须与时俱进,按照理论研究的前沿知识做出适时的修正和调整,与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考核制度应围绕应用于创新能力测量,从实验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敦促学生提高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及时修正实验过程中的误操作,并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考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反馈至理论教学当中,以便作进一步的改进。考核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实验层次,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经过调整,管理学院在此次教改过程中针对零起点、双学位、辅修等不同培养模式设置了有差别的实验课程体系,并重新编写了实验教学大纲,在学分设置和学时设置上均有所调整,并且在原有基础上修正了实验考核制度。此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实验室下设了物流管理仿真实验室、心理与行为科学实验室、金融工程与管理实验室、人才测评实验室、网络原理与设计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室,这些都为加强实验教学的开展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完善实验内容和类型,建立起有机联系

在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下,应该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步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的种类,将目标层层分解、分步实现。具体而言,即需要在加强基础性实验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综合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课程,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综合能力培养逐级提高的实验课程新体系。

基础性实验课程需要整合梳理,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实验模块,以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更高级的实验奠定基础。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需要加强,应鼓励学生利用多门课程或多个原理及概念,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起点,通过一种或多种实验方法实现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为创新做准备。创新型实验应大力开展,利用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手段的创新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研究创新能力,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新设立的管理创新实验室就新增开了物流自动化系统仿真、认知与心理反映等20个实验课程,包含14个实验项目,涵盖目前管理学院的三个零起点专业、2个辅修专业以及拟开设的项目管理辅修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和类型有了科学合理的扩充,大大提高了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进一步规范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模拟对抗大赛

采用金蝶ERP软件进行企业经营模拟对抗大赛,对传统实践教学进行了开拓性创新,将学生置身于分组对抗的环境中,启发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和企业经营管理,最大限度挖掘其创新能力。

(2)证券仿真系统

自主研发了证券仿真系统,从系统开发、证券交易、金融资产定价等多个角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教具

计划开发的“实验教学教具”是根据自身教学环境做出的实践创新,围绕战略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开发教具,将国际上主流的管理思想融入教具中,以教学游戏的方式体现,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对管理类核心课程的兴趣。

(4)建立科研小组

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为背景,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设定训练目标,组织建立科研小组并定期举办创新竞赛,分析科研小组成果、创新大赛成绩与卷面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上述科研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路径,评价教学改革的阶段成效,为教学方法的持续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4.完善软硬件资源,培养高素质实验队伍

硬件资源方面,教改项目中实验室已经构建了一个高效的网络系统,重新购置了一批高配置的计算机,其他教学辅助及演示设备等也做了适当的更新,实验硬件整体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软件资源方面,各专业和实验课程基本上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软件,其中财务管理还利用互联网实现了视频系统的远程化和虚拟化,通过与全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的联结,达到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和更加坚实的基础。

师资力量方面,现管理学院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队伍培养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学院通过不断开展培训、观摩、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现有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并通过积极招聘基础扎实、技术精干的实验教师,逐步充实实验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院制订了严格的行为规范、管理细则、安全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及赔偿制度等,以保证实验室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同时通过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将现有的实验教学人员纳入教学队伍,与理论课程教师一同参加全面的教学考核,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秀的师资力量。

四、结语

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具有较高复杂性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与研究。各高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要求,构建更加科学、规范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江彦,王金圣.基于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38-143.

[2]董德民,冯根尧.经管类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44-246.

[3]林云华,袁正明,曾先茂,万文君.论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2):143-145.

[4]张延斌.试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科学,2006,(3):30-32.

[5]周红刚,曾五一.研究型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2008, 7(28):13-15.

[6]董德民.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113-115.

[7]丁鸣.改革物理实验教学[J].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3-75.

[8]杨晓燕,钱伟兴,陈宁.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56-158.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改革基金项目“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李延喜 刁丽莎

实验教学培养管理论文 篇2:

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培养

近几年来,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专家、教育行政者都有各自的看法,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能力培养的做法。本文结合当前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从价值链理论视角,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管理学科价值链实验教学一、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相继成立,把各院系的实验教学与设备集中起来,为各院系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达29个。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改变了以往各学院分设实验室,教学软件重复购置和实验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的弊端;通过整合完善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了协作学习实验教学平台并开放实验室。

但是,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及其研究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还普遍存在如下比较突出问题。一是实验师资问题: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二是实验条件问题: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实践基地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三是实验内容与方法问题:实验性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社会实践缺乏严格的规划和指导;四是实验性教学管理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评价不科学等。在此背景下,探索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管理学科应该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近几年来,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专家、教育行政者都有各自的看法,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能力培养的做法。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就业、创业做充足的准备,同时也是加强索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信念。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注重品质能力、软技能、硬技能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1.品质能力

品质能力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从社会企业要求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敬业精神、诚信、职业素养与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

2.软技能

软技能其实是“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的社会学术语,它由一系列反应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软技能包括:语言、文化、管理协作和沟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3.硬技能

硬技能是指实践能力,既指专业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又指实际解决问题、社会实践的能力。前者是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在专业领域内继续深造、继续发展的必然前提;后者则是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专业内与专业外相结合的过程,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的能力短板,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注重行业领域背景、实践项目的训练等。

三、实验教学中价值链理论的借鉴

1.价值链理论概述

价值链概念是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较偏重于以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企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价值链涵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

后来Peter Hines重新定义价值链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这是另一种有关价值链的定义。Hines所定義的价值链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Hines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这意味着任何产品价值链的每一个成员在不同的阶段包含不同的公司,这不同于波特的分析。

随着因特网的出现,价值链理论被再次时代化。电子商业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竞争也可能来自价值链之外。除了在价值链中获取利益外,公司也可能通过因特网建立新的产品与服务流,因特网不只是一个直接连接顾客或价值链参与者的渠道,也是一个改革的平台。为此,一些学者又进行了一些新型价值链的探讨,提出构建企业价值网。新价值链不是由增加价值的成员构成的链条,而是虚拟企业构成的网络,它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加、减少、变换和变形。价值网是那些可用价值网络模型描述的企业缩写。依赖于媒体技术,价值网把相互独立的客户,或是时空中的顾客相互联系起来,企业本身不是网络,而是提供网络服务,如电话公司、零售银行、保险公司和邮政服务公司都属这种网络中的成员。

2.价值链理论与培养大学生能力的结合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与大学生称号相适应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认为,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单从实验教学的角度,应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来培养能力。

管理学科主要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表述社会发展规律,是关于人的科学或者关于人际关系的学科。它的典型特征是应用性、边缘性、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往往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设置的课程独立性很强。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是一个创新性的探索。具体思路是:构建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络状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运作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嘉仪.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2]陈军,劳本信.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1,(8).

[3]李维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发展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

[4]姜爱民,李明弟,李轶,李大勇,孙一民,王少华.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几个重要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5).

[5]乔德吉,晁光,次仁加措.浅析大学生能力培养[J].西藏科技,2012,(1).

作者:陶虎 毕继东

实验教学培养管理论文 篇3:

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放实验教学探索

摘要: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办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开放性实验教学培养模式的建设理念、特色、设想和工作重点及方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备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中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冶金科技研究与管理发展潜能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放性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鲁路(1972-),男,四川成都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工程师;王超(1969-),男,陕西韩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021219)的研究成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是从1958年建立的炼铁、炼钢、有色冶金等专业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和省级、校级名牌专业,作为西北地区办学最早的专业,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其中冶金物理化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现开设与“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冶金学”、“钢铁冶金原料处理与工艺”、“特种冶金和冶金实验技术”等课程配套的本科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12项。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学校从培养多层次的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战略角度出发,积极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讨会,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領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组,结合学校与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与企业共同制订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及专业培养标准,同时大力整合校内资源和实验设施,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以及实践探索。

一、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与模式

冶金工程专业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批获准开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冶金背景和冶金工程专业知识,满足冶金工程领域的需要,并且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能够掌握冶金工程基础理论、生产设备原理、生产工艺及冶金工程设计方面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分析、解决冶金生产中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冶金科技研究与管理发展潜能和国家竞争力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科阶段作为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和工程师培养共同的基础层次,按照“3+1”的模式组织教学,即学校培养阶段累计约3年,企业培养阶段累计约1年。学校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每年从新生中按照自愿、择优、考核的原则选拔学生入试点班。试点班的课程体系、进度安排总体上与现行体系并行、互通。对于试点班中不适应的学生,允许转出试点班,到现有的本专业继续学习,保留已取得的学分。根据冶金工程领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冶金工程领域需要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冶金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养的教育阶段,完成对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二、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类课程建设与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多样,总体分为实践教学和实践训练两部分,且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25%。

(1)实践教学分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大类。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有课程设计、专业基础、专业技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环节与实习环节;独立的实践教学有开放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充分利用校内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完成;企业实践要达到35周。

(2)实践训练包括书面写作训练、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网络模拟炼钢竞赛、社会实践等。

实践类课程训练加强了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及仪器装备,通过实验、分析研究、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体系的结构组成如表1所示。

三、开放性实验的定位及规划

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是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参与的学生具有冶金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可运用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独立且优化完成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等环节,为产品开发和质量提升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持。

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分基础部分和综合提高部分,并突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部分实验的考核成绩是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报告撰写情况综合给出。部分实验课题的内容结合科技工程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编制冶金生产工艺、制定冶金企业标准、调查分析冶金企业实际生产、优化实际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冶金实验室和生产实践环节常用检测仪器与设备的名称型号、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等,以及掌握在冶金实验研究和生产工艺过程中常用的分析研究方法的原理与操作等。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技术的讲解和归纳,实验课题除安排基本部分外,还应有不同深度的选做内容,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所有实验均要求学生独立操作,选做内容和带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探索式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能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为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已经开设的“冶金专业实验”(12个综合性、设计性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实验,共计48学时)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8个全新的综合性开放专业实验(32学时),实验学时增加到80学时。

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利用基础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加强和巩固了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的实验基础与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利用开放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开发的综合性开放专业实验项目有:

(1)铁矿粉造球与球团矿抗压实验。球团矿是除烧结矿外另一种为高炉提供“精料”的造塊方法。球团法是将细磨精矿制成能满足冶炼要求的块状物料的一个加工过程。通过实验掌握铁矿粉造球的原理,研究影响造球过程的诸因素,确定最适宜的因素;成球机理与固结机理的研究;掌握球团矿抗压强度机理。

(2)精密火花直读光谱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METAL-LAB75/80J型精密火花直读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试样的制备、维护保养知识等。

(3)红外测温仪和红外热像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3i-2MSC型红外测温仪与VST-H型便携式工业红外热像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等。

(4)煤粉爆炸性测定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高炉喷吹煤粉长管式煤粉爆炸性测定仪测定机理。

(5)煤的着火温度测定。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高炉用喷吹煤粉的着火温度测定机理及试样制备等。

(6)氧氮氢分析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G8GALILEO氧氮氢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试样的制备等知识。

(7)同步热分析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STA449F3综合热分析仪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试样的制备等知识。

(8)岩相显微镜观察与耐火材料荷重软熔点测定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岩相显微镜的矿物观察方法,以及耐火材料荷重软熔点测定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课程为实践性环节,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冶金原料处理与工艺”、“冶金实验技术”等课程后,巩固了所学的冶金理论知识和冶金工艺流程等知识,掌握了冶金工程技术的基本实验研究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工程意识,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制定冶金生产工艺、制定冶金工程相关标准、调查分析冶金企业实际生产、优化实际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软件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等的能力。例如铁矿粉造球与球团矿抗压实验教学环节从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到实验操作过程都是生产工艺的模拟,可以使完成实验的学生掌握铁矿粉造球的原理,针对物料特性研究制取生球团的方法和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研究影响造球过程的诸因素,确定最适宜的因素;成球机理与固结机理的研究;掌握球团矿抗压强度机理等。以提高学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

2.实验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操作、研讨与分析和实验分析报告四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课程,学时分配见表2。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冶金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等,掌握在冶金实验研究与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实验研究技术。

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任务、要求、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学生根据各个实验的任务,10人一个实验小组,在规定时间内依据课前预习相关实验指导书的情况独立完成实验测定、数据处理与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中的各参数、实验方法、仪器操作规程、条件控制以及安全问题等。这些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勤于动手、细心操作、敏锐观察、全面的思考分析钻研问题,准确记录原始数据。教师要对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提高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与理论课程、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校内进行的实验要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完成,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又可以节约大量的实践教学经费,同时还可以面向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其他年级的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多元化开放实验室的作用。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课的内容以紧跟时代、紧跟现代化的生产实践为目标,更多地开发出现代实验、设计性、开发性实验和综合性研究实验。

四、结束语

冶金生产工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是把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在实践教学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卓越工程师”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还可吸收部分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参与,给学生一个开展科学探索、增强创新意识的实验空间,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新引进的各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可以提高设备使用率、为学校节约大量资金、降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成本。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放性实验教学注重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技术实验并重的举措,增加了学生接触生产实践检测仪器设备的机会,加强了应用实践的操作能力,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放性实验的开设在校内实践环节的培养模式上实现了突破,也必将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大纲[Z].2012.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Z].2010.

[3]鲁路,杜忠泽,等.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5).

[4]吕俊杰,杨治立,朱光俊.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5).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鲁路?王超?杨双平

上一篇:企业人才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王维诗的美学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