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25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更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为实践服务。医学高职院校主要是为村镇、基层、社区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医药卫生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实践考核则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1:

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探索

摘  要:实践教学是医学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更是重中之重。实践教学开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操作的掌握水平,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医院的临床工作。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科学、高效地学习,需要实践指导老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面对目前我国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文章就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从管理和激励制度、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能力和素养等多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设性观点和策略。

关键词:康复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患病后人们不再满足于保住生命,而是更加注重身体功能的恢复,对于健康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现代四大医学模块之一的康复医学正是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功能的重要学科,社会对于康复治疗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优质的康复治疗人才来源于优质的教育,优质的教育来源于优质的师资,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对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一个专业,所以康复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

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塑造和培养,从而影响未来临床医疗质量[1]。本文从如何培养康复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出发点,研究探讨了多种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策略和技巧,旨在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质量,从而为我国康复医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后备力量。

一、培养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意义

(一)教师实践能力增强同步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大学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校内实践课和校外实践课,校内实践课即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课,校外实践课是通常所指的实习。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实践,都是一个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低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提升

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序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素养贯穿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最终技能培养目标,它是教师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完美结合与统一[3]。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科学、高效地学习,需要实践指导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了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康复医学专业知识,以及积累大量的临床病例和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的保障,所以在此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康复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医院临床一线康复治疗师的摇篮,康复治疗师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动手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从康复评定到康复治疗计划的指定与实施,每一个医疗环节都少不了动手实践操作,该项能力贯穿在整个康复诊疗服务的始终,在临床工作中康复治疗师是通过训练有素的技术操作,来训练患者各方面的功能活动。实践教学要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日后的职业需求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4]。所以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医学生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从业后的医疗水平,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推动国家未来康复医疗的深远发展提供动力来源。

二、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与分析

(一)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够丰富

近年来很多高校引进教师时更多的是注重学历。往往青年教师多是具有较高的学历,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虽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但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没有真正面对过病人,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稍显逊色,尤其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来说,所培养的学生以后要在临床康复科从事康复实际操作工作,所以大学期间实践操作课程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教师自身实践经验匮乏必将影响教学效果[5]。

(二)康复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组织能力欠佳

这里我们所指的实践教学是校内实践教学,而非临床实习的实践教学。目前很多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都较为单一,多为教师先进性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分组相互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教学组织形式较为传统,课堂安排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积极性不高,掌握的技术操作也相对较为有限,在联系病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有欠缺。

(三)学校康复训练实验室场地和设备投入不足

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求设置大量的实验和实训教学课时。实践教学场地通常在康复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完善程度与实践教学的开展有非常大的相关性[6]。此外,完善的实验室设备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有很多高校康复实验室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实验室的分区规划还不明晰,导致各科目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归类不清。实验设备不齐全也是目前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受限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一些理疗仪器,价格比较昂贵,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力度不大,所以制约了一些康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办学经费投入不足也是直接影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应完善和具体,包括培养内容、培养标准、培养过程、质量考评、管理制度等,其中培养内容和培养标准是核心要素[7]。例如:定期派遣教师去医院进行临床进修学习,或者定期组织青年教师的教学沙龙分享会,安排青年教师到各高校互访学习等。通常在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很难得到长期持续有效地培养,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对于实践教学,大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在自我摸索中成长,这其中得失自知,如能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那么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培养体系不完善是制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五)教师实践教学考评制度不健全

目前,医学院校的专职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大多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缺少系统完善的临床实践教学培养。这不仅有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临床岗位要求的衔接,且各校均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评办法和具体要求,对于教师的实践课程比例,以及实践课程的授课效果没有一定的评判指标,更没有与教师的未来发展和职称晋升挂钩,所以建立完善的教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三、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见图1)

(一)从教师自身层面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1. 思想意识上重视康复实践教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是康复治疗师,这是一个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周而复始地在病人身上进行各种康复疗法的操作,所以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实践教学课程,并且认真地对待实践教学课程。在每一门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中都必须安排实践教学课时,这样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实践。在实践教学课中,教师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认真学习的楷模,才能对学生起到督促和带动的作用。对于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问题,或提出的各种疑问,我们都要进行仔细对照、认真分析,再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践指导。

2. 教师自身提升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教师能力提升的前提是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强的本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师来说,一定的临床康复治疗经验是非常必要的,自身的实践经验丰富了,授课的素材与技能也会同步提高,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去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参与疾病诊断、病人管理等,或者积极参加一些康复技能强化型的学习班,或技能交流分享沙龙等,将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行业内人员分享,同行之间进行合作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将他人的特色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实践教学活动之中,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难题[8]。此外,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学习,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从而使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长期稳步的提升,同时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使更多青年教师成为拥有“双证”的“双师型”人才,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

3. 精心策划实践课程设计和课堂组织形式

学校应将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自主权下放给专业教师,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康复实践教学课程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标准和指导书的要求来设计策划。首先,必须明确本单元实践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要点;其次,根据本节实践教学课内容,事先准备操作用物;最后,结合实践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操作演示法、师生互动法、案例讨论法、抽查展示等方法融合到一起,綜合运用到康复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线上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操作要精准、规范,才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实践教学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执行,这也是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4. 重视学生课后反馈与教师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要从实验教学用具、教学安排、教学思路、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反思,逐步对各个环节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反馈。课后学生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是老师不断提升的阶梯,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认真思考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不足之处要仔细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下一步的改进。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和评价进行教学反思,学生肯定的意见也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和评价进行教学反思,将经验和不足都记录下来,以便于下次更高质量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二)从外环境层面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1. 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高校应立足于学校发展情况,根据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将实践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实践能力。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培训、试讲、考核等环节,获得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颁发的证书,才可以主讲课程。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教研室可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的建设,形成“传帮带”的人才培养大环境。

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标准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临床一线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校期间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标准是学生走向临床的技术和信心的保障。首先,根据康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范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科学规范地构建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同步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通过暑假举办全国康复师资培训班进行交流互动,就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形式和相应的考核标准与要求等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易操作的康复实践教学标准。

3. 规范实践教学指导书

开展实践课程首先需要有一个完善合理的教学标准作为教学开展的蓝本,如何根据康复专业的岗位需求,以及该门课程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合理的教学标准,教师授课才能按照正确的航向行驶。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所用的实践指导书的编写也非常重要,实践指导书让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方法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实践指导书编写需贴合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目标统一才能更好地指导行动。梳理知识、编写教学标准和指导书的同时,也是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察和体现,所以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编写教学标准和指导书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

4. 加强实践教学场地及设施建设

校内康复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在培养应用型康复技术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内康复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需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按功能设置实验室,例如PT、OT、ST康复技能实验室等,从而建立规划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门类齐全的高标准实践基地。完善的康复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 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师实践教学考评标准

目前各高校尚无明确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标准。首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评标准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要制定激励奖励制度,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其自身未来发展和实际利益联系起来,例如在职称评审中增加教师临床实践锻炼时间的要求,将实践经历列入职称晋升条例,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其次,在科研申报方面要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的立项指标和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最后,高校应设立实践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要涵盖整个教学各个环节,建立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课程体系[9]。

6. 以竞赛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本着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10]。学生参与康复技能大赛,不但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更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检验。备赛的过程教师要仔细研读大赛章程及操作评分标准,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更好地给学生进行辅导。此外,鼓励教师参加精品视频制作大赛,通过录制相关实验课程精品视频,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教师认真完成高质量的实验操作视频的同时,鼓励实验课教师建设操作视频资源课,可供学生预习以及提升实验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康复医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医学学科,通过各项康复操作技术可以帮助病伤残者站立、行走、恢复语言、认知等各项身体功能。康复治疗师过硬的操作技术是医疗质量的保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能为未来的康复医疗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深入分析,本文对如何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坡,肖智勇,谭涛,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9-10.

[2]方志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23-24.

[3]吴汉东,于洋,郭雪松,等.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7,31(2):23-24.

[4]李玉珍,肖怀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西化工,2017(1):81-83.

[5]朱亚平,王化修,李金成,等.医学专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11-13.

[6]李爱增.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141-142.

[7]肖智勇,谭涛,邓雪松,等.农村医学教育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3,42(29):3579-3581.

[8]车红连.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基于四所高校的調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34-35.

[9]范玉红,商冉,敬佩.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3):171-175.

[10]于小磊,于洋,郭雪松,等.应用型医科大学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4):1-2.

作者:郝曼,刘春龙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2:

医学高职院校以实践考核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更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为实践服务。医学高职院校主要是为村镇、基层、社区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医药卫生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实践考核则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实践考核评价的现状入手,根据前期的教学改革进一步细化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医学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保证高素质专科层次基层卫生服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医学行业对人才的评价与需求。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

Promoting Teaching Quality by Practice Assessment in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Xin, FAN Zhen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Henan 473000)

医学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是医学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1]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实践考核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动态的教学考核监管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品质、评价人才质量重要的手段,是学校系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键联结点。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造成了考核的功能不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全面施展,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受限。

1目前医学高职院校实践考核现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由来已久,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医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前,实践教学始终贯穿始终。一直以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毕业前以传统记忆型题型笔试为主,以实践技能测试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具有滞后性,不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动态观察学生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考核评价,容易形成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的盲区。

1.1考核評价形式单一

高职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重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但从现有文献资料检索来看,大多数院校的实践考核大多采用终结性考核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3]导致医学生在日常实践教学以及实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大体上分为日常教学、临床实习和毕业前训练三种模式。日常实验实训课程是最传统、最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不仅考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扎实,而且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综合分析和反应能力。而大部分院校日常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仍是传统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学生期中或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才进行考试,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形成评价,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终结性考核、单纯性理论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正是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的表现。

1.2考核评价结果滞后

在终结性评价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过分关注期末的实训考核成绩,学生不了解自己学习的达标情况,不明白技能掌握情况的薄弱点,不明确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无法看到有价值的反馈和教学中需改进的地方,考核评价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实时监控,不能起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的效果。因而,不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获取信息途径少、批判性思维不强。

1.3考核评价标准未量化

现今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制订的实践教学大纲只是对学生需掌握的知识进行笼统的概括,只是列明该了解、掌握、熟练操作什么内容,并未制定出详细的量化指标列出学生在实践教学日常训练、临床实习、毕业训练等各个阶段掌握的标准,而且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比如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医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远离学校,而实习结束后大多数院校以简单的实习医院评价报告填写实习手册来评价学生,大多侧重于考勤或分数,并不能对学生医学技能掌握及运用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4]这就造成了临床实习这一实践教学评价依旧是定性而非定量,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点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2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考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更应训练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医学素养和职业精神,这一教学活动始终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因此,建立动态、量化、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使实践考核深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技能掌握水平,更好的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學生动手能力。[5]

2.1日常实验实训考核

日常实验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最基础、最普遍的实践教学模式。日常实验实训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为总结性理论考试,不能更好的反映学生学习程度与薄弱点。日常实验实训考核改变传统单一的项目,根据临床需求设置成综合性项目,制定出标准化项目名单,细化每一个专业的基础、临床实验实训项目操作流程,规范各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建立分析的长期跟踪机制。教师在带领进行学生实验实训的过程中,根据量化的操作标准、考核标准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动态建模,最后课程结束时再进行考核评价,将过程评价和最后考核评价综合后即为日常实验实训教学的总评价。

2.2实习前两周综合实训考核

学生进入实习前两周进行综合实训考核,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是对前期大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检验。学生在实习前,各专业根据临床实践要求,结合实习大纲设置和要求,邀请实习医院、行业专家紧贴临床一线,确定临床上常用的操作项目8-10项,依据临床上的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用两周时间分小组进行强化训练,达到人人熟练掌握的程度。考核结果当场公布,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参加临床实习,要再进行实践训练,直至通过考核,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实习前两周综合实训考核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为实习单位输送了更高质量的适应人才需求的实习生。

2.3实习中期考核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的重要过程,是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6]学校定期通过微信、QQ,学习通等不同途径给学生发送实践教学的相关项目和试题,督促学生结合各自的轮转实习科室进行学习。实习半年以后,开展实习中期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理论考核题目从实习管理系统题库中随机抽取。技能考核项目由各个专业提前确定,在考核前发给实习教学医院,由实习医院组织实习的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实践技能考试,考核过程由学校选派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全程参与技能考核。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成绩,结合学生考核过程中的表现,考核小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实习医院。

2.4毕业考核

毕业考核是对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等的最全面的综合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验收,也是对学生三年来过程性评价的最终总结。毕业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由各专业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组建毕业考核试题库,包括理论试题和实践操作综合试题,组建的试题库参照执业考试的要求组建。理论考核从综合试题库中抽取试题,学生用时1小时作答。实践技能考核采用执业医师三站式考试方式进行考试。

3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意义

3.1落实高职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以岗位需要、实践操作为目的,使受教育者和培训的对象熟练地掌握特定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7]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为实践服务,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织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考核监管体系,涵盖了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考核状态,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2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不同的过程进行考核,始终贯穿于学生实践学习,考核结果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更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测。实践考核体系量化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全面,学生课堂实践、实习前培训考核、实习考核、毕业综合考核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规范的要求和量化的考核指标,全面评价实践教学工作,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薄弱知识点,可以马上进行纠正或侧重,保证了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3提升学生素质,满足行业的需要

实践考核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动态中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学生根据评价反馈信息,自觉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素养。实践教学考核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医药卫生人才。

作为医学职业院校,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标准人才是实践教学、实践评价的最终目标。教师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最终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反省,改进学习策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8]科学、合理、动态、量化的实践考核体系的构建,激发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和教学质量,为国家、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实践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作者:范真

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9SJGLX665

参考文献

[1]回键欣.提升医学职业院校考核模式创新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1):33-34.

[2]赵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科技视界,2018,(28):232-233.

[3]何苗.高职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260-261.

[4]潘建萍,钟禹霖,凌志杰.校企合作背景下卫生类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双向培养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2):60-62.

[5]曾光辉,陈志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考核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9):136-137.

[6]刘明伟,魏晓婷.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考试周刊,2018,(68):36.

[7]李辉,毛韵琴,陈磊,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现状与改革探究[J].学周刊,2019,(32):9-10.

[8]何颖娜,马小顺,赵冬,等.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在中药药理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教育论坛,2018,(50):106-107.

作者:刘鑫 范真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3:

培养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教改探索

[摘           要]  微生物学检验作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最核心的课程之一,它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且对于我们培养专业性的医学检验人才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在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临床检验工作对实践的要求,并且培养一批更加专业化、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实用性人才,主要将微生物学检验这门医学检验课程作为教学的试点,并通过不断地对“模拟临床检验过程”的探索性实验来对医学检验实训课进行教改的探索,以促进我国医学检验人才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实用性;人才教改

检验医学又被称为实验室医学,它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随着当今时代的迅速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并且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其办校的基本理念。然而对于传统的医学检验来说其在医学检验中的专科教学课程大部分都是本科压缩型的教学模式,很多专业知识的内容都在不断地强调“知识技能储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怎么重视以工作任务为方向的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非常多的技术人才的实际培养目标与当前临床医学所需要的一线检测人才的标准有非常大的差别,而这也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结果,让培养的人才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医学检验的要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总而言之,本文主要是针对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向,就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开展的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进行教改,并进一步尝试和探索对“模拟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教改方式。

一、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各市级县级的医院,他们对微生物检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且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整改。此外,由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在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和专业化的素养方面都非常缺乏,所以就会造成在对微生物检验实验所开展的实训教学时的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年年如此,没有创新性,并且这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对微生物一些检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一些理论化的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所以常常会忽视学生将来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实践性的培养,因此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深究微生物检测工作的检验过程和内容的认知。由于学生在前期学习中没有得到职业启蒙教育,所以后期就会出现学生进行盲目的学习,严重缺乏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对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排版都是强调知识讲授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所以就没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出微生物检验试验的真正的操作流程,因此也就淡化了医学检测工作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这些内容都是现如今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医学检验人才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医学一线工作岗位的根本原因。

二、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医学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对于从事一线医学检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与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式比起来,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的匹配度更高。因此,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是实现高校开展高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另外,高校教育反映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开展医学检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并对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一线临床检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微生物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一些毕业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参与过太多的临床实践工作,再加上高职高专医学所使用的医学检验教材大多数是本科教材的缩印版,因此,不能客观地反映出高校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高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就不可能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校和培养学生的理念。此外,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生物专业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不断地提高自动化程度,从而将检测的方向朝着集约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到临床试验工作中去,并逐步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有效地开展模拟临床检验,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实用型人才。

三、以核心知识和技能为切入点进行教改的选题与实施

目前,我国高校的临床微生物实验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细菌的鉴定以及相对应的药敏试验,并且整个微生物实验过程涵盖了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实验的基础操作技能,其中就涵盖了对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标本的处理过程、细菌的分离培养过程、油镜的使用操作流程、革兰氏染色过程以及相关的临床实验常见的细菌生化实验以及相关细菌的药敏测试试验等过程。高校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充分地认识到临床实验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是以“模拟临床检验过程”作为切入点,进而有效对原有的医学检验课程的授课思路进行重新的编排和整改,让学生能够对实践课程进行充分的掌握,进而检验医学临床实验的具体过程。医学检验课程内容的编排和合理的设计是为了保障高职院校的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临床实验工作中,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考虑高校的教学环境与实践临床工作环境的差别,以及临床标本存在的潜在性危险,所以我们需要对高校的实验环境进行改进,让高校的工作环境能够更好地与临床实际工作环境相适应,让学生提高模拟实验方式,更好地开展实验工作,从而熟练医学检验的技术操作流程。此外,微生物检验实验中的各种理论,要严格以检验的实际工作为工作导向,把医学专业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实践工作实验中去讲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根据理论性的知识学习,并通过以标本为实验的主要内容,将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去,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探索学习的模式,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学习风气,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合作单位进行医学检验实验流程的讨论和设计,教师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医学檢验,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的操作。本文所讨论的微生物模拟实验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实际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对工作岗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

高职高专的教育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不断地培养一些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它的整个教学体系与其他高等教育的类型既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它的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是对一些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结构、活动形式进行结合,从而主宰整个教学体系,并且能够更好地开展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对于现代的医学检测主要是以化学病理学、分子病理学以及细胞病理学为学科建设实践基础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它的建设发展还融入了现代化的树苗学科从而迅速地融入一些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免疫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自动化的程序,并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信息数据系统地进行试验的分析和处理,并支持医学检测行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在医学检验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层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改革和发展,使得医学检验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性质也得到了非常深刻的变革。虽然未来的医学检验专业的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和检验项目试验朝着更加集约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发展。但是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试验操作手法,對自动化试验仪器的使用才能够增加学生对微生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加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否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的重要前提。高职高专的医学检验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一线职业岗位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培养高校学生的专业化实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对工作岗位的职业态度。因此,本文就需要明确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理念,要坚决秉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不断地对高校的微生物检验课程进修教改。在我国高校教改的实际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地考虑医学检验的发展方向,进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医学检验教育的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无论从未来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还是对从事医学检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用性的发展目标而言,高职高专院校都必须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未来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对于我国的专业化的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主要的培养基地,只有不断地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推进高校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教改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全面地提升医学检验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丽丽,李振江,靳静.培养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教改探索[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2009.

[2]钱丽丽,李振江,靳静.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教改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6):655-656.

[3]鞠晓红,郭素红,李强,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3):233-234.

[4]袁学杰.高职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7):156-157.

[5]廖晓林.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5.

编辑 曾彦慧

作者:王纯伦 胡凤婵 沈锋

上一篇: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研究论文下一篇:口腔修复学与口腔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