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PBL教学法是国际医学教育界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可分为经典PBL和非经典PBL。为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笔者在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对非经典PBL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篇1: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 在医学领域中,预防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工作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预防医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次学科的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上下工夫,并突出其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学;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道讨论。

一、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应高度重视第1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1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Grippex)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在教学中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防疫站,其他像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徑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比方说,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便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点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三、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到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1]。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就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之,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作者:王建强 李云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篇2: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非经典PBL教学法尝试效果分析

[摘要]PBL教学法是国际医学教育界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可分为经典PBL和非经典PBL。为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笔者在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对非经典PBL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非经典PBL 尝试 效果分析

[作者简介]韦成全(1953-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广西柳州 545006)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病人的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分为经典PBL和非经典PBL,非经典PBL是一种以班级为形式,以学科为界编制教学开展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目前PBL在临床类各门学科的教学上都做了许多尝试,并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较好教学方法。但在预防医学类学科教学中,PBL、特别是非经典PBL教学方法的尝试报道尚不多见。为了探索其在预防医学学科中的教学效果,笔者继2005年参加《非经典PBL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尝试效果研究》后,又于2006年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非经典PBL教学法的尝试,现将尝试效果及分析报告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选择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共176名学生为“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对象。

“预防医学”课程共72学时,“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时,理论课的前24学时用传统教学法,后24学时“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实践课前12学时按传统实习设计进行实习,后12学时“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实施实习。教学活动结束后采用问卷方法,测定教学效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非经典PBL教学法的实施

1.分组学习。将“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班级的学生自由组合,分成20个组,每组8~9人;每组的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负责组织本组开展学习,并对组内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组长除了上课时自己要认真听课,完成自己的学业外,还要积极发现组员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课余时间除了预习或复习所学内容外,还要根据老师的指导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数据库、生物医学及其他有关期刊,如中华流行病学、中华预防医学、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妇幼保健等杂志。

2.预防医学实习带教。预防医学实习由各社区保健中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及职业技能的高年级大专以上学历的保健医师担任带教,同时由本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总的实习指导。

3.预防医学理论教学及实习。按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习大纲的要求,学生首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预防保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分组自学及查找资料,然后由教师组织讨论答疑并进行补充归纳总结,教师要注意结合预防保健工作开展有效的理论教学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到社区中开展社区保健实践活动,验证理论问题的结论。主讲教师与预防医学实习带教教师除了共同批阅学生的实习报告,一起举办有关预防医学实习座谈,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做细致的个别谈心和辅导,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还要在课堂上做与预防保健有关问题的分析,并对预防保健工作的要点进行归纳,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与预防保健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使用的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高专高职各专业用)《预防医学》,由左月燃主编。

三、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与效果测试

1.评价指标。(1)学习喜欢程度;(2)活跃课堂气氛程度;(3)对教学内容记忆理解力;(4)自学能力;(5)掌握知识系统性程度;(6)学习花费时间的长短;(7)社区活动能力;(8)师生交流能力;(9)社区保健实践能力;(10)文献检索及查阅能力;(11)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能力;(12)语言表达能力;(13)同学间协作能力:(14)希望采纳此教学法的程度。

2.效果测试。开展非经典PBL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测试以上指标,间接评价教学效果。在“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的班级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76张,回收176张,其中合格的调查表174张,问卷调查表合格率98.86%。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得出,93.67%的学生比较喜欢这门课程,89.6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82.76%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理解力较强,85.06%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82.18%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好,95.98%的学生认为花费学习时间缩短,87.93%的学生社区活动能力较强,96.55%的学生认为师生交流能力较强,81.61%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强,81.61%的学生文献检索与查阅能力较强,72.99%的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较强,86.78%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89.08%的学生同学间协作能力较强,88.51%的学生希望采纳此教学法;而相应的传统教学法的结果是:5.17%、6.90%、8.05%、10.34%、10.92%、14.94%、2.87%、9.77%、2.30%、11.49%、21.84%、8.05%、4.60%、7.47%。结果表明,非经典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将本次“预防医学”课程“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与2005年“护理学基础”实践课“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比较,效果差异不大。(见表1)

五、讨论

“预防医学”课程采用非经典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主要有以下优点:

第一,非经典PBL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有机地应用于卫生保健领域,有助于解决社区保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预测社区保健工作中涉及的问题,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自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然后把自学到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恰当地应用于预防保健工作中去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分析推理基础知识、临床知识与卫生保健知识的关系,正确解决卫生保健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有关知识。

第二,非经典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它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但获得了成就感,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对这些学科重视起来。

第三,非经典PBL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学和讨论为主,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技能得以发挥,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动机,真正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法为“群言堂”的全新教学模式。

第四,通过小组成员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将有助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思想、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对于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五,非经典PBL教学法更重视解疑和总结的过程,既能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遗留的疑点,又能围绕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理顺整个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新的进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达到了深度、广度及系统性的掌握。

第六,非经典PBL教学法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矫正偏科思想,使学生对那些非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七,“预防医学”课程“试行”非经典PBL教学法与“护理学基础”实践课非经典PBL教学法尝试结果比较,教学效果无明显差别(统计学X2检验,均P>0.05)。这表明,非经典PBL教学法不但适用于临床和护理类学科的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在预防医学学科,能全面运用非经典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童艳青.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88-89.

[2]陈幼华,黄淑华.PBL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1-502.

[3]朱大乔,周兰妹,等.PBL教学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77-79.

[4]巫相宏.PBL教学法在内科循环系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9(21):102-103.

[5]陶耘.PBL在眼科教学中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9(21):136-137.

[6]朱丹,黄文霞,等.护理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61-463.

[7]沈传华.浅谈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80-81.

[8]尹时华.PBL病案分析法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探索[J].南方医学教育,2007(1):28-29.

[9]齐桓.PBL教学方法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的体会[J].南方医学教育,2007,130-131.

[10]郭颖,边专,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及其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4,12(1):46-47.

[11]曾海金,刘珍莲,韦成全,等.非经典PBL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尝试效果的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54-55.

作者:韦成全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篇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①

[摘 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全面实施对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培养适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能力要求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和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形成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四组课程体系模块。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特別契合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部等三部委在《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中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出重大战略部署。这些政策的出台对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培养适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能力要求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目前,国内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建设都是以本科预防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本科预防医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此课程设置以传统五大卫生和流行病、卫生统计为主导。这种课程设置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提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12项内容。因此,培养出适应社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科预防医学人才是高职高专课程设置的重点。

二、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为导向

一个专业开设的课程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能力要求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应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培养目标是构建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教育课程结构。

(二)以提升知识、素质、能力整体优化为目标

传统预防医学课程设置门数多,面面俱到。但是调查发现,课堂上很多实际应用的知识又未曾学习。因此,课程设置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提升整体素质。

(三)加强人际沟通与现场应急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为辖区居民,需要公共卫生医师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应将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很好的融合。

三、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主要措施

经过多次专家访谈,结合用人单位对预防医学专科人才能力的要求,以及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通过重新合理地取舍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预防医学课程结构,形成了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四组课程体系模块。

(一)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模块

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主要以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能力。主要开设课程见表1。

(二)专业课程模块

根据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结合预防医学专业特点,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传统的五大卫生及其他预防医学类课程。主要开设课程见表2。

(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服务,同时也紧密联系岗位,对接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主要开设的课程见表3。

(四)能力拓展课程模块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在健康知识的传播、人际沟通与交流,因此本次课程体系研究将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设置为能力拓展课程,主要开设的课程见表4。

四、评价

本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设置的四个课程体系模块,既突出了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内容的预防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又兼顾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为毕业生职称考取打下基础。同时,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课程需要不断实践和发展,通过改革使其保持价值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焕发人才培养的活力。后期我们将会通过对实习基地及用人单位的走访,及时做出修订。

参考文献:

余日安,杨翌,邹宇华,等.预防医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 10(16):815-818.

作者:张学艳 顾娟 周文君 卢小敏

上一篇:教学方法探究艺术设计论文下一篇:教师服务意识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