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完善康养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康养行业输入优质人才资源,是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发力点。当前高等院校在为康养行业培养合格优质人才方面,已经做了诸多探索和努力,但整体而言,我国康养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明确康养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提升康养行业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层次。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护理本科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护理工作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步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促进护理专业理念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上海健康医学院针对本科护生的特点,将本科护生的专业特点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尝试。对本科护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现状和课程设置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建议,以期为本科护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护理专业;本科生; 创新创业课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020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JG20-01-B3-03);2020年度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决策仿真大赛”(JG20-01-B3-07)

[作者简介] 徐 婷(1979—),女,贵州贵阳人,医院管理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护理创新及医院管理研究;刘 睿(1981—),男,湖南长沙人,硕士,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主任,实验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护理创新研究。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1]。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本科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的黄金阶段,学习能力、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等都处于旺盛时期,因此在本科学生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是高校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2]。

与此同时,随着护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护理工作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步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本科护生”)的教育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3],预防疾病、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等创造性内容的比重逐渐增加。护理学本科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具有应用性强的特征,护理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为核心技能进行培养[4]。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促进护理专业理念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护理实践能力[5]。上海健康医学院针对本科护生的特點,将其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尝试。本文对本科护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的现状和课程设置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建议,以期为本科护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本科护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存在误解

大部分本科护生就业定位较为清晰(即成为“护士”),认为自己没有创新创业的职业规划和需求,因而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意义不大。与此同时,部分专业课教师也对本科护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上,觉得创新创业课程“可有可无”,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小声聊天、做其他作业、睡觉、看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普遍存在。通常来说,个体创新创业的动因主要是想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满足包括增加收入、自我实现、改变世界等需求,而这些需求同样存在于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当中,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激发。这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设计吸引学生的课程内容,还要逐渐转变学生、教师对待创新创业课程的态度和看法[6]。

(二)缺乏专业课教师

本科护生目前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设置为整个本科教育阶段总32学时(每周2学时),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具有教学与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存在一定的缺口,护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根据其他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经验,分段式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主要模式,即将创新创业课程分四个阶段:(1)大学一年级主要是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2)大学二年级通过模拟创新创业实验、实践和实训课程,掌握基本创业技能;(3)大学三年级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进行实践;(4)大学四年级根据学生创新创业兴趣选择性地进行毕业实习、顶岗工作等。这贯穿本科生教育的全过程,总学时数达到96个以上[7]。在目前专业教师缺乏的条件下,很难实现学生的分段式教学,对本科护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和实践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缺乏创新创业教学设施

本科护生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比较灵活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专业实训场地和设备,让学生有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8]。“做中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通过在专业实训场地设计循序渐进的创新教学活动,利用创新创业设备设施(如创业仿真系统等),和教师一起探索性地讨论学习,建立与传统师生关系完全不同的新型师生关系。目前,本科护生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大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实训课的内容以学生观看和讨论相关创新创业教学视频为主。调查显示,我校92.3%的学生希望在创新创业实训课时有更多的模拟设备设施、开展实际操作的实训教室等,用于开展实践训练。这有利于各班开展创新创业小组活动,也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情况

(一)教学方案设计

我校本科护生创新创业课程为“护理本科创新能力培养”,其教学目标包括:(1)使学生具备针对护理专业领域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问题进行创新方案设计与实施、创新创业相关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与讨论的能力;(2)培养学生将临床护理问题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主动性,能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3)改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知,使护生认识到通过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学与训练,自己也能具备创新能力,并意识到为适应未来护理学发展需要,提高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4)以激发护理学生创业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凝练、设计适应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实验、实训、实践课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有利于发现学生的个体潜能,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激发整体创新创业氛围。

(二)课程内容设置

我校“护理本科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内容设置以实践教学为主,临床护理、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将护理科学研究与创新教学相融合,实现护理科研、护理临床实践与创新教学的协同发展。课程主要包括护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法与创新能力培养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相关内容的教学,学生能全面了解护理创新知识和创业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理解创新机会和进行实业转化的技巧,并将护理创新和创业内容融合在一起,为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具体来说,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1)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创新知识、创业知识;护理创新机会进行实业转化知识;护理专业创新创业学习与未来工作的关系。(2)护理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培养,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结合护理临床实践需求提高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3)创新实践实训,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市场分析;构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创新创业大赛的路演与技巧、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企业决策仿真大赛等)的解读和模拟。

三、总结

从我校本科护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和效果来看,还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改善。

(一)丰富教学模式和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兴趣

利用企业决策仿真平台,采用情境教学方式激发护生对创业知识和企业运营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与医护行业相关的多样化职业角色扮演案例和决策分析案例,角色扮演持续进行,形成良性心理暗示效应;结合护理创新案例教学法进行本科护生创新创业教学,针对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真实创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患者护理需求和护理管理需求等,推进小组团队讨论与合作,通过协作过程相互激发创新潜能。在实训教学方面,通过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各种级别和规格的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为学生提供早期参与创新创业研究和训练的机会,既加深对课堂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又增强学生的临床护理医学技能,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以此提升学生和教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构建护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护理创新创业教师在具备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与能力。加强与其他医学类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医疗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教师除了到医院及医学类院校进修外,还应广泛开拓包括企业、综合性大学在内的学习途径,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累积实践经验[8]。积极与护理相关专业进行联合创新创业教学,使各专业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助的关系,实现多个专业间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让不同专业的教师了解并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还可以广泛向社会招聘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人才加入现有教学团队,充实现有创新创业教学队伍。同时,还可以制定教师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创新创业教学和竞赛中来。

(三)增加创新创业实验教学设施

为保障创新创业课程实训内容的顺利开展,学校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辟专业实训场地,引进实训模拟设备设施,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創新思维能力。结合医护行业特点,通过仿真平台模拟与实际创业环境近似的场景,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目标市场的运作情境,让学生借助仿真练习获得真实的创新创业感受。创新创业实验教学设施将现代经济活动和竞争环境相对系统地融入创新创业教学中,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创业环境的实际状况,特别是营造了真实的商业竞争氛围,体现了创新产品在商业环境中实现价值转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多个商业竞争周期的实战演练,获得了与真实商业竞争活动相似的实战效果,从心理上得到真切的创业竞争体验,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素质训练效果,达成创新创业知识运用、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潜能挖掘等教育目标。

本科护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基于国家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以护理专业技能为依托,通过构建本科护生创新创业教学理论与实践平台,积极探索本科护生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与途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实现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21-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孙珊珊,王阳.新时代企业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84-84-85.

[3]孙文婧,刘玉锦.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应用与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4):200.

[4]王焕,王岚.护理应届本科毕业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0):36-39.

[5]张志刚,侯宇颖,张珺,陈可欣,王波,田金徽.7种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60-966.

[6]张玉秀,刘艳红,孙新.培养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0):1107-1108.

[7]陈歆,黄磊,黎敬章.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300-301.

[8]鄒弯.双创时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9):182-183.

Teaching Practic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XU Ting, LIU Rui

(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chool of Nursing and Health Management, Shanghai Health Medical College, Shanghai 201318,China)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作者:徐婷 刘睿

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当前高校为康养行业培养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完善康养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康养行业输入优质人才资源,是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发力点。当前高等院校在为康养行业培养合格优质人才方面,已经做了诸多探索和努力,但整体而言,我国康养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明确康养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提升康养行业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层次。

关键词 康养行业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自“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提出以来,康养行业存在的人才短缺、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广受关注。高等院校和大学教育作为康养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主体和重要一环,为市场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康养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基于当前、着眼未来,以健康意识、预防意识、生命周期纵贯为导向的,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病情诊疗和健康规划的新型制造和服务专业的知识体系。但长期以来,相关人才培养集中于传统医药医疗方面,而对健康管理及养护结合等积极健康、主动干预领域关注不足。本文广泛调研了国内五十余所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典型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知识技能要求等文本资料,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文化运动康体、医药医疗及其制造技术等四个康养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域,分析当前康养行业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现状、总结其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合理化对策。

1 关于健康管理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匮乏

如果按照1000个人需要配置1个健康管理师的要求,全国13亿人口就需要130万专业的健康管理师。[1]而据卫生部职业鉴定培训中心报告,截至2010年,仅仅培训通过了2 000余名健康管理师。由此可见,我国健康管理人才缺口巨大,人才供给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原因有两点:(1)截至目前,国内仅有5所院校 (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成都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杭州师范大学) 成立此专业。[2] (2) 国家缺少对健康管理康体产业宣传。[3]健康管理的宗旨是倡导国民拥有“未病预防”的理念并积极实施“管理健康”行为。目前国民健康意识薄弱,对预防观念和生命周期理念認知不清。

1.2 高校培养健康管理人才质量良莠不齐

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程设置缺乏统一化标准。本报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整得理得出:在健康管理相关学科中,专业特色健康管理类课程不相同。这表明高校开设课程差别较大。[4](2)健康产业复合程度高,但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单一、经费投入不足。培养健康管理师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国内高校对从师资队伍、专业院系、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投入很低。

2 关于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

首先,人才供给与当前社会老龄化需求不匹配,高端人口极为紧缺。其次,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与行业发展不匹配。[5]原因有几点:(1)在养老服务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层次单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本报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发现书中并没有有关养老服务相关课程设置,也就意味着在养老服务领域,养老人才培养属于空白阶段。(2)师资力量队伍建设薄弱,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名师数量不足、日常工作繁琐等原因使得很难培养打造一支名师引领、专兼结合、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最后,校企之间互动流于形式,人才流失严重。实际对接过程中由于高校制度,企业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标准话语权不足等原因使这种工学结合只存在由高校向企业提供人才的单向方式。校企之间关系淡化,导致养老服务人才处于被动地位。

3 关于文化运动康体的主要问题

首先,人才储备量不足。目前开设体育相关课程高校屈指可数,其中仅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的成绩较为突出。其次,高校的文化运动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需求。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高校对于实践教学不完善, 导致大多数高校体育人才社会适应性差,人才就业及其狭窄,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体育培训、健身俱乐部教练这三个板块。(2)传统观念来说,我国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才和招生中所树立的思想“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基于这一思想,使得更多的学生在体育竞技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这与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理念背道而驰。

4 关于医药医疗及其制造技术的主要问题

高校培養人才质量不平衡,[6]原因有以下方面:(1)高校未建立健康产业人才培养方向战略规划,当前医学类高等院校教学体系设置中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课程与其他急性病课程体系界限模糊,地方性医院仅有6.2%设立了专门防止老年病科,在预防、药学、护理、康复等多方面,老年病治疗、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人才培养仍存在着巨大缺口。(2)是培训体系尚未完善。全行业未形成规范性培训模式和监督体系,加之中医药医药教育具有专业知识要求高,教学培养时间长,实践水平要求高等特点,无法实现高等中医药健康类人才的全面培养。面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提升康养行业的人才规格与层次上做文章,打造一个全新的系统性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4.1 拓展人才培养的内涵

要界定清楚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产业结构和产业范围,针对各个领域的人才对口培养。目前,康养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断层错位现象。因此,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将康养行业各个发展领域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相互配合,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最终形成康养行业各个领域人得其才、人适其才、人尽其才。二是要解决核心问题需要将目前现有的专业设置实现质变,把健康意识、全生命周期意识、保健意识、预防意识融合到专业设置当中。

4.2 注重人才培养的横向整合

新型康养人才在高校中培养应基于以下宗旨:一是宽口径,即高校培养康养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胜任康养行业工作,又能适应当今老龄化背景下的时代发展要求。[7]二是厚基础,高校培养康养人才应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石,以康养专业为基础纵深发展。三是强技能,即康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专业,应在相关学科设置中增加技能的学习。实现以上宗旨的关键是进行高校康养专业人才培养横向整合。

首先,进行人力资源整合。一是整合康养专业理论,进行基础型、实践型、复合型的培养模式。[8]单一型康养从业人员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校为康养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应以当今康养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在知识整合基础上培养康养综合人才。二是整合康养管理理论,普通管理类人才已不能满足康养行业规模发展需求,四川文理学院康养产业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主要依托,在培养管理类同学的过程中,整合康养专业知识,培养一批“懂康养、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其次,进行体制机制整合。一是高校注重专业倾斜。高校在专业设置中应基于“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丰富康养专业课程,多方面培养康养人才。在科学性方面,高校应加强在康养专业科研投入,借鉴国外先进康养专业整合经验。在针对性方面,高校应设立独立的康养专业,并作为潜力学科进行培养发展。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紧紧围绕“促进健康、科学养老”办院理念,在校生人数达1800人,充分体现了高校针对性培养康养人才。二是社会注重支持倾斜。从政府方面而言,增加对于高校康养专业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与开展康养专业的高校对接“政府购买服务”。从高校层面而言,增加康养专业招生人数,宣传鼓励学生选择康养专业进行学习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教交流融合,培养实践性人才。

4.3 强调人才培养的纵向提升

这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技术深度、领域深度、人才层次。一是技术深度。提升康养行业的科技水平是进行康养行业人才培养技术基础;将3D打印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前沿知识引入康养行业,对行业本身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改进。二是领域深度。提升康养行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性,实现在一个纵贯的子产业下精细化人才培养。三是人才层次;康养人才分级培养,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优质人才。鼓励高校从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聘请高等产业人才担任产业教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投入人才市场。

5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康养行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内涵拓展、横向整合、纵向提升”的系统人才发展体系。要着力发挥高校资源的比较优势,建设涉及康养行业跨学科交叉学科专业。要推动国内外健康产业交流平台建设,高校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及企业在战略布局、人才交流、产品特质、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展多维多层次网络合作,引进并培养一流专家团队。要增进国际交流,通过联合培养及海外见习的形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烨,秦博文,董振花.健康管理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构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12-113.

[2] 王丽丹,秦侠,汤质如,卢曼曼,徐文华.我国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3):252-254.

[3] 张子豪.传统康体休闲业发展现状分析[J].内江科技,2009.30(2):3-4.

[4] 陈秋英.台湾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借鉴[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6):100-103.

[5] 王长林.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教师职业能力的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5):75-78.

[6] 胡博.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的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84.

[7] 程杨阳.浅析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新闻摄影专业人才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10):218-219.

[8] 李延喜,刘井建.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创新实践互动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2.1(10):13-15.

作者:杨一帆 巩奕辰 张容嘉

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论文 篇3:

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大健康”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贯穿人们的一生,涉及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其不仅包含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还包含对心理和精神健康的重视,涵盖了从家庭到社会各方面的健康问题,其意义之深远以及发展潜力之大显而易见。当“大健康”撞上了“互联网+”,火花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了健康产业不断更新的时代特性,两者相撞容易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互联网+大健康”的模式势必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放异彩。本文主要阐述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旨在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推进我国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创新创业人才;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培养模式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9.30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下,互联网技术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互联网与大健康的融合,促进了医疗健康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可以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同时也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人们利用互联网开发了许多与健康有关的平台,这些健康平台的出现,可以记录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长期地保存这些健康数据,同时多个健康平台可以共享这些数据,有利于定期分析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把这些数据发送给用户,让用户对身体健康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状况下,医疗健康行业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时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相结合,在这次疫情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扩大互联网的普及率,同时让互联网与大健康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中国的医疗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全能型人才的培养,最终成为全球医疗服务领先的国家。

1 “互联网+大健康”关注的内容

1.1 建立完善的健康大数据平台

建立关于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大数据库,形成体育运动和医学治疗结合的健康模式,根据大数据健康平台记录的内容,可以帮助全民科学健身,促进身体健康。对健康监测体系进行完善,开发更多的大数据健康监测软件,有助于对运动风险进行评估。

1.2 增强对慢性疾病管理的防控要求

提高医学技术,完善慢性疾病的监测系统,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对一些具有生命周期的慢性疾病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疾病特征和疾病的发病地区进行分析,可以更早地监测到慢性疾病的出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1.3 注重中医药对健康发展的作用

通过大数据的记录可以对健康进行更好的管理,将中医药与大健康管理相结合,寻找更多的健康保障服务,建立更多的中医保健机构。根据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制更多治疗疾病的药物,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构,为医院时刻提供各种药材的市场动态,发挥中医药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1.4 完善医疗健康和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将医保的付费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跨地区的网络付费方式,对医保实现智能监控,让医保健康服务高效率的进行。通过互联网规范医药电子监测系统,让各个医院对各种药品的数量和所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形成高效的医药电子流通网络,通过互联网公开医药的价格和信息,制定完善的药品支付政策。

1.5 发展更多的健康服务新产业

大健康产业是与健康有关的产业集合体,具有两大分类:一种是以健康产品为主,另一种是以与健康有关的服务为主,这两种分类的根本都是为了健康。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近几年都在不断地稳步上升,当下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服务是体检,体检中心不断增加,体检覆盖率不断扩大。国内和国际大健康产业都在不断发展和壮大,涌现了一批新的与大健康有关的产业,大健康不仅要注重发展医疗服务产业,同时也要注重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要努力发展创新型的生物制药产业,同时要采取措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了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国家要努力建设更多的医学中心,为大健康服务提供强大的医疗支持。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一些健康咨询等在线服务咨询业务不断产生。通过健康管理软件,帮助用户记录生理指标,并为用户提供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健身活动指导,最终科学有效地管理用户的健康;聘请专家为用户解决在线咨询的问题;网站也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各种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引导用户去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多种产业的结合,有利于增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 “互联网+大健康”的现状

下一个超过互联网产业的一定是大健康产业,健康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了促进健康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就要努力提高医疗水平,为健康中国的诞生奠定基础。当“大健康”与“互联网”融合时,将会同时促进大健康与互联网的发展,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将会不断崛起。但是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速度,我国没有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投入大量的资金,健康服务项目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1 国家政策对互联网与大健康融合的支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互联网医疗政策。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医疗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但是互联网与大健康的属性完全不同,仅仅靠出台政策来促进互联网与大健康的融合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2 资源分配对互联网与大健康的影响

目前,国家医疗资源发展不均,同时医疗资源也没有做到平均分配。在这次全国疫情的危机下,疫情重灾区没有足够的医疗救援人员,只能从不同地区调动医疗人员来援助重灾区的救援机构。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使得一部分的医疗活动可以通过线上完成,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效率。在这次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院校需要培養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3 国家对互联网与大健康的投资占比

目前国家对互联网与大健康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同时医疗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互联网平台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云计算。互联网与大健康的融合,促进我国的医疗技术不断地迈向世界顶尖水平。

3 以“互联网+大健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以互联网与大健康的融合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目前的医学状况与互联网的发展,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策略,来促进互联网与大健康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家庭、个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学校则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学习知识的平台。

3.1 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贡献

3.1.1 将“互联网+大健康”理念与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

创新创业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让“互联网+大健康”与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更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两者的结合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也促进了教学思想的改变。种种的改变,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医学学院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努力去探索和摸索新的知识,形成“医学+X”的专业建设架构。同时老师也要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指导,为学生不断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帮助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

3.1.2 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目前,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发展型人才。为了让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就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高校的管理者也要高度重视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针对院校、专业特色,教职工特长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规划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并通过产学研结合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保障制度。

3.1.3 专业交叉与技术融合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动力

为了培养“互联网+大健康”的人才,很多院校采取专业交叉与技术融合的做法,将医学专业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医学技能的基础上,又掌握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思想和技术保障。有的院校也将在课程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升级改造,使之与时俱进甚至引领行业。上述做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3.2 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贡献

3.2.1 企业要进行观念的转变

医药健康企业或从事医药健康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要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扩大自主创新中企业的主体地位。要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让创新型人才不断地带动企业的发展。企业要积极营造基于“互联网+大健康”的营商环境,尤其是企业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要注重选拔出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让每一位优秀的员工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2.2 不断激发创新能力

时代在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也要不断改进,只有不断进步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互联网+大健康”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不断地对企业员工提出学习的要求,将新技术、新发展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给员工,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带领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3 “互联网+大健康”思想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互联网+大健康”的育人思维培养出来的创业人才,不仅拥有互联网的知识,而且还拥有对大健康产业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能力,促进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网络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要想充分地发展网络经济就离不开互联网。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以“互联网+大健康”为指导思想,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创业人才。

4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特点

4.1 准确了解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在线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一个健全的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有利于健康数据库的建立。目前我国的大健康医疗产业市场,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创业机会。“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可以从互联网技术拓展到大健康领域,也可以从大健康领域延伸至互联网技术,但其核心还是对于关键技术和核心服务的重组与改造。

4.2 努力解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目前,国家不断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且给大学生提供了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和帮助,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了创业当中,但是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对创业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盲目地进行创业,就会导致创业失败,造成创业资源的浪费。有的学生在创业过程当中,没有能力去解决出现的复杂问题,导致创业在进行到一半时就难以进行下去。多数大学生创业没有系统的创业知识,缺乏有经验人员的指导,对项目的管理过程不到位,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创业的失败。随着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更加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导师来带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

4.3 学校要抓住“大健康”与互联网结合的优势,不断推进创新实践的发展

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地发挥学校的优势,引进更多的人才和先进的设备,通过校企合作、技术合作等合作方式,最终形成多样化的创新模式。医学类院校可以结合本校医护类专业优势,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非医学类院校也可以从技术出发,寻求医疗资源与服务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通过进行校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形成。

5 结语

总之,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出类拔萃的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尊重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最终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医学院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型的专业人才。把互联网与大健康相融合来指导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断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社会大健康行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医疗和其他健康事业的稳步发展。互联网与大健康的有机融合,对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王乐燕.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9):83-85.

刘京丽,祝恩智.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5):149-151.

吴金萍,张翠.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教育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2):26-28.

陈之秀.若泓科技铸就互联网+大健康生态品牌创新带动跨越式发展——若泓科技·众商互联零消费模式助力大众创业[J].食品界,2016(09):86-89.

大连医科大學中山学院  宋毅

作者:宋毅

上一篇:城乡均等化发展义务教育论文下一篇:有效课堂组织下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