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体育教学论文

2024-04-08

学体育教学论文(共6篇)

篇1:学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学教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或者掌握并专精一项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一个有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或超水平能力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人们都从小抓起着重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不仅在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文化课教育中了解、学习和发展全面素质;在体育课堂教学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也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里如何全面发展学生良好的素质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有学者将健康分成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这种能力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水平决定的。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情绪情感和一直方面的素质,不是所有的心理品质都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只包括个体情绪情感好意志两个方面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集团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生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投掷类可以锻炼我们的力量、长跑可以锻炼耐力、短跑可以提高速度、乒乓球可以灵训练灵敏、健美操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和协调性等等。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在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及其时期学习或练习不同的体育项目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而在当今注重学习能力的社会更应该让学生好好发展、壮大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保障区学习区拼搏。

体育教学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我们每个 人的心理也是在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中,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不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学中会有各种类型的比赛或者竞争,每一次检测和比赛都是一次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的机会,学生在无形中就多了很多竞争对象,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体育课堂中常见的,如:a、b两个小组进行比赛总是会分出一个输赢,赢的一方免不了会在输的一方面前炫耀,二输的一方会不服气或委屈;又或者x同学因为某项运动不熟练听见同学的嘲笑而自卑,在今后的课堂不在学习等等问题。心理素质是每个人都必须成长和成熟的一项必备素质,解决类似问题在体育课堂上可用以下几点:

(1)善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无数的成功事例证明,正是生活中的磨炼锻造了人的坚强意志,激发出了人的智慧和潜能,使人在面对更为复杂的客观环境和自我时,拥有超常的把握能力,从而取得突出的成绩。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应鼓励、激励学生多尝试、多练习,为他们加油鼓劲。利用每一次“失败”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积极对待挫折,不回避不畏惧,增强受挫能力。

(2)保持积极的心态:拥有积极心态的人能乐观地面对人生,自信地接受挑战,在困境中积极、自觉地改变自己或改变环境,克服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使个体与环境逐步达成协调,顺利地通过这一艰难的阶段。当学生失败了,及时去安慰并激励;讲述一些真实事例唤醒学生重新开始的决心和动力,让学生明白“有竞争就又失败”要使他们懂得战胜自我、战胜对手,让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谛。

体育教学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道德品质的一些基本要求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更为重要的品质,因为体育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最能体现的就是

(1)信任互助、团结协作: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安全感,可增进友谊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能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

(2)集体荣誉感是最重要的一点之一,如果都没有集体荣誉感那么无论多么壮大的班级都将会是一盘散沙,在微风面前也将溃不成军。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及时个人能力在强大也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是短期、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项长期、多元化的培养过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中为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出一份力。

篇2:学体育教学论文

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11-5班

学号:1411538

1姓名:陈长根

浅谈急救包扎

论文摘要:

急救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包扎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打结的地方应该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包扎一般用绷带和三角巾,绷带包扎应从伤处的远心端到近心端,尽可能使四肢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本论文将从止血、包扎、抽筋的预防和处理、骨折固定,四个方面介绍急救包扎。

一、止血:

1、出血的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危险性大。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2、失血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二、包扎: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1、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头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包扎时把绷带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肢体后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地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2~1/3

3、转折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时从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个拇指压住绷带,将其上缘反折,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没圈的转折线应互相平行。

4、“8”字形包扎法

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包扎方法有两种:(1)从关节开始,先做环形包扎法,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绕关节的上方,一圈绕下方,两圈再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没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

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包扎,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来回做“8”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法结束。(2)

(二)三角巾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

2、头部包扎法

3、足部包扎法

4、大悬臂带

5、小悬臂带 消毒伤面周围的皮肤要由内往外,即由伤口边缘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消毒区,这样越靠近伤口处越清洁。如用碘酒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必须再用酒精擦去,这种“脱碘”方法,是为了避免碘酒灼伤皮肤。应注意,这些消毒剂刺激性较强,不可直接涂抹在伤口上。

三、抽筋的预防和处理:

肌肉痉挛是肌肉不自主的强制性收缩,俗称抽筋。运动过程中痉挛最容易发生在小腿腓肠肌,其次为足底部的屈趾肌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低温刺激

在低温环境中运动,训练、肌肉可因低温寒冷的刺激而兴奋增高。

(二)电解质的过多丢失

维持肌肉的应激性是电解质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电解质(Ca+、Na+、Cl-)随汗液大量流失,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发生肌肉痉挛。

(三)肌肉的收缩频率过快

(四)肌肉损伤

运动所致肌肉损伤的结果,是Ca+进入细胞,使细胞内Ca+增多,从而造成肌肉纤维收缩失控,引起了局部肌肉痉挛。同时,损伤性疼痛也会放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

预防抽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长时间运动之前、中、后,皆须有足够的水份和电解质的补充。

2、在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如钙、镁)和电解质(如钾、钠)。矿物质的摄取可从牛奶、优格、绿色叶类蔬菜等食物中摄取,电解质可从香蕉、柳橙、芹菜、天然食物等或一些低糖的饮料中获得。

3、不穿太紧或太厚重的衣服从事运动或工作。

4、运动前检查保护性的贴扎、护套、鞋袜是否太紧。

5、运动前做充足的准备运动和伸展操。

6、冷天运动后须做适当的保温,如游泳后应立即将泳衣换起,穿上保暖的衣物。

7、以放松的心情从事运动或工作。

8、晚上睡觉时易抽筋者,在睡觉前需做一些伸展操,由其是易抽筋的部位的伸展。

9、不做过度的练习。

10、运动前对易抽筋的肌肉做适当的按摩。抽筋处理方法:

在抽筋的处理方法上,可分为两部份,一为急性期的临时处理,一为治本的处理。在急性期,也就是抽筋发生时的处理,患者需即刻休息,对抽筋的部位轻轻按摩,并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拉长,因当你将肌肉拉长时,会使肌腱的张力增加,当张力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会将冲动传至大脑,大脑为了避免肌腱受伤会释放讯息放松抽筋的肌肉。拉长肌肉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拉伤肌肉造成二次伤。短时间的肌肉抽筋经过处理后即可回到比赛场,但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仍很高。

若肌肉抽筋的时间很长,则可使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的喷洒或擦一些松筋止痛的药水或药膏也很有效。万一很容易再次发生抽筋,则需考虑肌肉是否过度疲劳、或脱水,前者则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后者则需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四、骨折固定:

1、骨折的种类: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开放性骨折:外伤伤口深及骨折处或骨折断端刺破皮肤露出体表外。

复合性骨折: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或其它脏器,或伴有关节脱节等。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未完全中断。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完全中断。

2、骨折的症状: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

3、骨折的固定材料:夹板

4、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端断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3)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篇3:《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思考

1.前言

《体育保健学》在很多师范类院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 其内容繁多, 概念抽象, 理论与实践并重, 既有形态学的知识如《运动解剖学》, 又包含了《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急救医学》及《中医学》等医学的初步知识, 与运动医学实践联系紧密, 学科跨度较大。从性质上来看, 它属于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1]。为保证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在深化《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性工作, 以适应高校教学改革和新世纪培养高等体育人才的需要。

2.优化教学内容

2.1选用优秀权威教材

教材选用是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教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也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主要反映[2]。在很多院校中大都是采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由首都体育学院姚鸿恩教授主编的教材作为蓝本进行讲授的。为了保证我系的教学质量, 我们紧跟权威出版社, 选择优秀教科书, 现在我们仍然是使用的姚版教材。

2.2精心设计授课内容

教材选定之后, 针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目前我院的实际教学条件, 要坚持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原则, 在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 对教材做适当的取舍。以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就简单一带而过, 而其他一些知识与保健学联系紧密的知识点, 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浓缩, 对每章教学内容来说, 可分为重点讲授、非重点讲授和自学三部分, 每一堂课中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从而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3.紧抓课堂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受束缚, 忽视能力的培养, 课堂气氛呆板。特别是体育院校的学生, 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生性较活泼, 平时的运动量又较大, 因此课堂上很难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 特别是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尽量地、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教师的教学、授课方法就要不断完善。针对不同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授课特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式教学、预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完善考试制度、完善实践教学手段等多种措施, 有效的保证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高度膨胀期, 他们精力充沛, 对任何事都抱着一种敢于尝试的态度, 以及敢于实践的精神。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细致, 示范中动作标准, 让学生看到效果, 并亲身体会到体育保健的乐趣。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担任这门课的主讲教师, 首先必须是研究生毕业。还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要广, 对于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要熟悉, 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些保健学的理论和技能, 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有极大的作用。

3.2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大学生自学的精神, 提高学生自学的成效, 是应对学习化社会到来的必要准备, 也是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课题之一[3]。为了培养预习与自学的能力, 我们对体育系的学生, 要求每天都要上晚自习, 而且专门安排专业教师辅导答疑。我们经讨论后认为, 高等教育与初、中等教育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选择一些难度较低、非重点的章节交给学生自学。在自学前由教师提出几个重要的、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寻求解答,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更加珍惜, 记忆也更深刻。

3.3提问式教学

提问式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则, 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他们生动的学习, 使他们独立的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由学生自己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4]。我们在课堂上一共设计了三种提问方式, 一种是课前提问, 一种是课间随意提问, 最后是布置作业前提问。课前提问, 针对上次课中讲的一些重点概念;课间提问, 针对本次课中的某些疑点;布置作业提问, 让学生重点记住这次课堂中所讲的一些重点, 有助于他们复习备考。

3.4课堂中精彩的讲解

多年来学生普遍反映《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难学的一门课。这门课内容繁多、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 因而要求任课教师自身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我们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 对此次课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把握住重点, 用通俗的语言, 表达出教材内容。认真备课, 严格按照大纲要求, 进行上课。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特别是有些医学临床上的一些技能, 要求教师必须要自己先学会, 通过规范的动作示范给学生。比如按摩, 就必须通过教师的亲自操作让学生来体会按摩对肌肉的放松作用。

3.5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应用多媒体教学和联网学习的普及, 计算机辅助教学 (简称CAI) 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在推动着各门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现代化[5]。这种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具有信息含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 能够将文、图、声、像各种教学信息组合起来, 直观、形象生动地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表述出来, 是一种多维立体信息传播, 增强了信息真实感和表现力, 因此非常适合《体育保健学》这样的应用理论科学。

借鉴了兄弟院校和其他医科院校现有的课件, 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了《体育保健学》电子教案, 应用于教学中,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 电子教案通过投影仪清晰地展示到大屏幕上, 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详细地讲解以及更多地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也缓解了由于课时缩减而带来的授课压力。其次, 我们在制作电子教案时, 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收集并绘制了大量的彩图、表格和动画。许多精美图片源于国外原版教材,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根据教学需要, 我们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实际保健技能资源, 这些资源, 当堂播放, 效果非常突出。

3.6补充新知识, 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体育保健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应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经常查阅相关的期刊杂志,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并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浏览一些较好的期刊杂志, 如《体育科学》、《运动医学杂志》等。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还积极做好实践教学, 把校医院当成教学实习基地, 设立了保健学实验室;一些必要的保健技能和器材, 比如按摩、针灸、拔罐这些中医的实际操作技术, 让学生能看得到, 掌握住, 用得上。积极鼓励求学生走进实践教学, 从而对巩固理论学习, 提高保健实际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7更新考试内容

考试是教学成果的检查手段, 是评价和改革教学, 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主要手段;考试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6]。目前,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 我系原有的试题库已经存在了许多不适之处, 急需更新。以此为契机, 我们在抓好教学的同时, 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 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和标准, 重新建立了《体育保健学》试题库。在新的题库中, 分成客观性题和主观性题两个部分,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客观性。考试内容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反映了一些了基本的理论和技能, 每套试卷出来之后, 都要经过任课教师与教研室主任的认真核查、检验后方可使用。

3.8针对学生的学习设计问卷组织调查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在每个学期中期时, 都要组织正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参加一次实名的教学质量调查, 以期发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以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以前, 我们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 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实习医院, 有自己的实验室, 在实践性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小结

《体育保健学》应用领域极广, 涉及医学、体育科学的知识交叉, 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刚刚开始形成, 教学手段不够完善, 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 学生学习目的不甚明确, 这些都是我们《体育保健学》所面临的一些困扰。有理由相信, 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肯定会让我们的《体育保健学》教学质量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6.1~5.

[2]赵海波, 何野.高校教材选用之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 (教科版) , 2007, 21 (7) :17~29.

篇4: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关键词: 体育保健学 实验教学改革 进行效果

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高校体育院系实验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专业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在体育运动与人体保健实践中有重要指导作用,要想提高体育院系学生综合素质,承担实践任务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安排科学合理的体育保健学实验不仅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利,而且对学生把理论向实践转化更有利,并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运动保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轻视实验

当前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普遍存在对实验课不重视的观念,产生这种不正确观念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与体育院系自身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有关,在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上,长期处于欠账状态,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仪器更新率低,有些实验室十年内没有现代化新仪器设备采购计划。有些体育院系为了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采购了一些比较先进和昂贵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些仪器设备并未对本科生开放。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新的仪器设备未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只能以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对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很大打击。二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包括体育院系领导在内,认为专业课才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对理论课,包括实验课比较轻视,认为学好专业术课就行了,对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更别提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课。

1.2课时安排不合理

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学计划,体育保健学实验课一般为12-14学时,且在总课表上并未做出具体安排,只在实验教学分课表上有所安排,对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不利。一方面不利于集中开展实验教学。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普遍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提倡学生选课以修满学分,管理模式虽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灵活性,但学生流动性很大,出现学生不能到齐实验课堂的情况,使教师很难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二是当前单班实验教学的学生人数不合理。当前很多体育院系的单班人数达60人以上,而实验教师在2个学时内要完成对60位学生的保健实验指导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1.3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运动保健实验内容安排中,演示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实验为演示性,如按摩的基本手法、包扎和止血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占的比例太低,而创新性实验接近于无,对我国提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不利。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与创新性实验不同,不但实验主要内容陈旧单调,而且实验方法较呆板。学生每次做实验时,不管实验内容有多少,实验时间都为2课时,进行实验时学生和老师基本按部就班地获取实验数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是主动的,基本按教师的布置进行,能应付已经不错,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首先,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向学校争取实验教学专项资金投入,每年或每隔三五年应采购新的仪器设备,淘汰旧的仪器设备,使实验教学跟上时代步伐。其次,各体育高校的实践教学主管部门应考虑将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设为独立授课的可行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陪衬,自然降低重要性,但事实上理论和实验课不能作为依附关系存在,因为二者皆为培养合格全面体育人才服务,都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点。最后,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选修课程时间安排集中上课,并以小班授课为主,以避免因学生选课较多带来的人数不齐现象,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应增加三性实验(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实验中不能只是演示性实验一统天下,不能简单重复前人实验成果,应体现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响应国家提倡的创新性教育,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使实验类型的比例达到比较合理的结构,将理论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安排在验证性实验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密切注意国内外体育保健学实验发展的走向,吸收国外最新实验教学成果,并将其融入日常实验教学中,对新兴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介绍和学习,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和现代化,提高学生对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兴趣,进而增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新力。

2.3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首先应选好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应由高学历和高水平人担任,最好是实验教学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比较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次应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人事实验教学工作,制订有关人才引进政策,引入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以更新实验教学队伍,使实验教学队伍更具活力,使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得到及时更新,同时培养新的实验教师队伍,为其今后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最后是努力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很有必要,实验教师除自学外,还应积极到先进兄弟院系观摩学习或进修。

体育保健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牵涉面很广,不但实践教学主管部门要引起重视,还需教师转化教学观念,需学生积极配合,更需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帮扶,只有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落实,各种关系理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红岩.体育保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63-165.

[2]郭玉凤,肖明冬.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1):79-81.

篇5:学体育教学论文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当教育教学活动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上的时候,这种教学活动是非常不成熟的,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深层次的精神侧面,对人的意识、行为、心理、人格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教学活动基本上走向了成熟的、科学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都被各个教育家重视,体育教学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别的学科达不到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呢?具体来说,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伏案立案习惯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精神就是在体育运动中,那些对人的发展、思想、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的意识与思想形态,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的挖掘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人格,不可以给与忽视。体育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学生的人格与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愉悦的心情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拼搏精神。体育运动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不同的体育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内容、运动的方法手段上都各不相同,但是各个运动的内涵与精神是基本上相同,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变得更加通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运用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例如我们国家的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她自身的条件非常不足,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拼搏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特别是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与她高度的评价,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体育精神中的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在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中,有一个母亲感动了全世界,那就是丘索维金娜,七朝元老降临里约,全世界都为之动容,这位41的母亲为了孩子第七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舞台上,对于一名体操运动员来讲这是传奇,当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她第六次站在舞台上,全场观众为之欢呼、为之鼓励,给她传奇的体育生涯送上最高的敬意。虽然体育赛场,瞬息万变,但是对于丘索维金娜来讲,当她款款出场的时候,就是一种丰谷,他站在那里,全市的就是奥运会坚持不懈的精神,她是最纯粹的奥林匹克人,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他的骨血之中。同样是在里约奥运会上,开朗乐观的“洪荒少女”傅园慧,让我们感受到了乐观、大气、享受、自由的体育精神,女排夺冠的消息感动全国,举国欢腾,在本届奥运会上从不被看好到一路逆袭,从历经波折到世界之巅,女排姑娘在万分紧张的赛场上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这其中蕴含着女排的拼搏向上、不为困难、相互合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公正的看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二、以体育精神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跑多快,跳多远,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将人的情感、态度、意识、行动统一到一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完善人的各种品质,发展人格教育。笔者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探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精神,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都是需要不同学生之间进行团结合作,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因此在体育团体项目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或者是因公忘私的良好习惯,体育比赛不仅仅在于是否要取得胜利,或者是赢得比赛,而在于是否各自是否发挥自身的职能,使本团队的合作精神得到充分发展。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胜固然好,败也无悔,体育活动是一个整体上的比赛,运动员是比赛的活动者与参与者,大家不仅仅要尊重自己的队友,还要尊重其队的队员人格,要不然比赛就没有办法科学合理的进行下去。从国足的角度来讲,国足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大赛中屡战屡败,主要与运动员的运动理念有关,缺少对运动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本质,引导学生协会竞争、学会合作,拼搏进取,在比赛中互相尊重、逐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培养学生自强不自的精神与自主精神。在体育锻炼与体育学习中,要求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要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态度,采取全神贯注的精神全面的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应对吮吸万变的体育赛场。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他们的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例如身材爱笑的学生比较灵活、身材高大的学生敢于拼搏,性格沉稳的学生稳扎稳打,聪慧的学生善于变化,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僧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三)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世界上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有一个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谁破坏了游戏规则谁就要受到惩罚。体育运动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的文明活动%我们要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水平,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摒弃,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比赛氛围中,学会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高尚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四)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看法。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是对抗性的游戏,在身体素质、意识、心理特点、指挥上对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靠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学去取胜对手,追求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念。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的思想、能力、情绪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跳高的时候,是否能跳高,是否能够战胜一定的高度,一试便知。但是运动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上的问题却是值得关注的。在运动结果是成功的时候,他们开心、高兴、喜悦,种种情绪溢于言表,当他们失败的时候,气馁、沮丧、急躁、紧张、自卑、焦虑等种种情绪都会随之而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情绪与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的看待挫折,正视自身的短处,激发学生勇于战胜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让学生保持稳定与乐观的心态。

(六)利用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创设轻松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展示体育动作蕴含的内部的情感与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生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完善的人格,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中学体育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梁融雪,曹洋.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J].运动,,(10).

[2]谷辉.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J].新课程,,(11).

[3]金光辉.从体育教科书和专著的立论基础看体育思想的演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09).

[4]余建国.论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江西教育,2012,(12).

篇6:体育室97学体育教学观摩会大全

子題演講四

運動與肌力

運動與肌力

一、前言

肌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我們日常生活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如走路、跑步、提重物、撿拾物品等,都跟肌力有關。就健康的觀點而言,增加肌力可以增加或維持肌肉量以及增加休息代謝率、減少傷害的危險性、減低慢性下背痛、減輕關節疼痛、協助孕婦分娩、改善膽固醇濃度,也可以降低血壓和控制血糖濃度(方進隆,2004)。很多人平常可能有下背痛的困擾,據研究指出,藉著適當的運動來增強腹部及軀幹部位的肌力可以避免或減輕下背痛的症狀。不少研究報告證實背痛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脊柱附近的肌力過於衰弱,而無法適當的承擔身體的重量所引起的(卓俊辰,1986)。

提昇肌力並不是只有年輕時才做,在任何階段都需注意肌肉適能的保持,有相當多的研究顯示,老年人經過肌力訓練之後,到處走動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享受生命的樂趣也都同樣獲得改善(方進隆,2004)。另外,必須注意肌力的「平衡發展」,不能前(後)強後(前)弱或右(左)強左(右)弱,否則,將很容易以起傷害。因此,若要長期保有健康的肌肉適能,任何年齡層適度的提昇肌力是必須的。

二、肌力與代謝的關係

肌力與我們身體的休息代謝能力息息相關。肌肉組織在日常生活中縱使不活動,也會持續消耗能量,相反地,脂肪組織則消耗較少。因此,若肌肉的質量不增加,代謝率也就不會增加,即使增加不多,仍舊可以改善休息代謝率。所謂休息代謝率就是一個人在休息狀態下為了維持適當的身體功能所需消耗的能量(以每分鐘消耗多少毫升的氧氣)或每天消耗多少卡的能量來表示(方進隆,2004)。

肌肉質量要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昇肌力,因為肌力訓練就是可以提昇肌肉質量和大小,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肌肉肥大(方進隆,2004)。肌肉每增加一磅,每天的休息代謝率約增加35卡。假設有兩個人體重相等,但肌肉質量不一樣,肌肉質量高的擁有較高的休息代謝率,因此,在飲食的攝取上,肌肉質量高的相對可以攝取較多的食物。此觀念的重點在於,年輕人都怕飲食過多而增加體重,若能進一步更正觀念,多運用運動的方式提昇肌力,便能夠更放心的攝取喜歡吃的食物。

三、增強肌力的訓練原則及安全觀念

首先,我們必須先能夠分別肌力與肌耐力的不同,卓俊辰(2001)指出,肌力表示肌肉一次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而肌耐力則是肌肉承受某種適當的負荷時肌肉運動反覆次數的多寡或持續運動時間的長短為代表。肌力訓練的形式主要分成等張收縮及等長收縮。等張收縮又稱為動態收縮,這種收縮方式最主要是會使肌肉產生位移,亦即肌肉會有向心及離心收縮。所謂向心收縮為肌肉長度變短,離心收縮則變長。肌肉在縮短、變長的過程中就能產生力量舉起重物或推、拉某物體,進而達到肌力訓練的目的;等長收縮為肌肉施力時,肌肉長度不變,如推牆、高舉重物等。另外,還有一種肌肉收縮方式為等速收縮,這是一種結合等長與等張收縮的收縮方式,但他必須藉助「等速收縮訓練器」才得以訓練,他最主要的作用在施作者可以發揮最大肌力(等長收縮),又可以有向心、離心收縮。

在進行肌力訓練時,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些名詞。1RM為單次最大努力下所能舉起的最大阻力;阻力(Resistance)為舉起多少的重量;組(Set)為固定的反覆次數(方進隆,2004)。若要達到肌力訓練的目的,一般建議所要用的阻力要大於1RM的80%,也就是說假如最大肌力為100公斤,要達到肌力訓練的目的就必須使用80公斤以上的阻力。另外,從健康體適能的觀點而言,一般是建議8至12次的最大反覆,就足以發展肌力(方進隆,2004),亦即如果能做到12次以上的最大反覆。就必須再增加阻力,才能有效提昇肌力。

我們在做肌力訓練時,有一些安全觀念是必須先確立的: 1.需先熱身,將全身筋骨身展開。

2.舉起地面上之槓鈴時,要先蹲下,不可直接彎腰舉起。3.檢查槓鈴鎖環是否拴緊。4.要穿止滑膠底鞋子。5.由輕而重慢慢加重。6.較危險之動作需有旁人協助。

四、改善肌力的方法

為使各位同學能充分利用身邊資源提昇肌肉適能,特介紹以下介紹幾項在學校重量訓練室常見的器材項目供同學參考,在操作技巧上要先從輕重量慢慢加重,最後以1RM的80%以上的重量訓練,如前所述,從健康體適能的觀點而言,反覆次數約8-12次,組數約2-3組,即可達成肌力訓練的目的

(一)臥舉:在施行臥舉時,一定需有同學從旁協助,以避免肌力不足而無法順利將槓鈴舉起(見圖一)。操作要領為將槓鈴舉起,緩緩下放至胸前,配合吸氣,接著用力將槓鈴撐起,並配合吐氣。

(二)手臂彎舉:可訓練上臂前側肌群,操作要領為雙手各舉一支啞鈴,雙手上下交互動作,身體不隨之擺動(見圖二)。

(三)蹲舉:蹲舉最主要訓練大腿前側肌肉,在訓練前一定要充分讓膝蓋暖身足夠,以避免受傷(見圖三)。操作要領為將滑車推起後,緩緩下降至大腿與小腿約成90度即可再往上推。

(四)舉踵:主要訓練小腿肌群,在訓練時可於腳底加高,讓小腿肌肉有足夠的伸展空間,操作要領為腿部伸直,膝蓋不可彎曲,將腳尖踩在墊高片上,小推伸展至最低處,小腿瞬間用力撐起至最高點(見圖四)。

圖一 臥舉 圖二 手臂彎舉

圖三 蹲舉 圖四 舉踵

五、結語

肌肉適能是體適能的重要要素之一,本文主要在闡述肌力的重要性,透過肌力與代謝關係、訓練原則、安全觀念以及改善肌力方法來跟同學作一簡單介紹,期能在課後同學能對肌力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但也別忘了,體適能要素當中,肌力只佔一部份,其他適能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才是。

參考文獻

方進隆(2004)。體適能與全人健康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藝軒圖書出版社。卓俊辰(1986)。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上一篇:家长学校教学下一篇:政治期末默写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