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

2022-04-21

摘要: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BIM技术的应用,可使参与方在不同阶段在共同的模型中实现协同作业,更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本文基于课程特点及执业特点,在工程造价教学中植入BIM技术,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正确方法,以能力为本位,提高技能,增强社会竞争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 篇1: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初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建筑领域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力的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地建立健全,尤其是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教学的兴起,为我国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下文将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安装 工程造价 课程教学 改革路径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领域,如何进一步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建筑行业的需求,因此进一步推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则显得迫不及待。

一、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等工程造价、建筑类价等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简称建安工程造价,其实践性强,目标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为主。建安工程造价教学内容广泛且抽象,主要包括:工艺流程、施工规范、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及体系、施工工艺、安装工程造价软件以及预算编制等等。并且其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时代性很强。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虽然我国提出了进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的建安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并没有与时俱进,无论是教学内容、方式、手段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下文将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我国很多高校不重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有部分高校甚至不涉及此类课程;部分高校即使设置建安工程造价这门课程,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可见,在专业创新方面高校的课程依然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2.教学内容滞后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时代性很强,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因此每当国家有关的建设规范和造价文件颁布时,建安工程造价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调整与新文件相适应。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依然是十几年前的,有的即使给学生定制最新教材,但是教师上课时总是依照原有教材上课,理由是“老教材用的熟悉,新知识会在课堂中补入”。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与当今时代已经不相适应了,如何能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呢?

3.教学形式单一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教学的实践性高,目的性强,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却过于偏重知识理论的传授,严重的忽视的实践环节。而且据部分学生反应:课堂中教师每每以实例进行讲解,但是情景教学终归是理想教学的一种,当学生就业后面对具体的安装工程造价实例时往往束手无策。

三、如何推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进程

1.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成果,并结合我国特殊的教育环境,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创新水平,重视建安工程造价教学。其次,要进一步规范我国高校教学,高校教学代表了我国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专业科目,进一步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体系。

2.完善教学内容

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建安工程造价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处理现实问题的水平。

3.丰富教学形式

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丰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形式,首先应该改变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杜绝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同时改变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编制具体的案例,在激发其创新思维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其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

4.创新改革路径

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进一步创新改革路径,制定一条完整的教学计划。首先要学生熟悉掌握计价、读图、算量的技能,同时结合教学活动,提高其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与此同时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设计课程教学步骤,制定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其课程教学改革中问题依然严重,如何更好地创新改革路径,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林秀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11期

[2]段姣姣.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价值工程》.2014年22期

作者:凌钰霞

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 篇2: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BIM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BIM技术的应用,可使参与方在不同阶段在共同的模型中实现协同作业,更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本文基于课程特点及执业特点,在工程造价教学中植入BIM技术,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正确方法,以能力为本位,提高技能,增强社会竞争能力。

关键词:工程造价;课程教学;BIM技术;信息化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简称BIM),实质上是通过创建三维建筑模型,利用和共享模型中的信息,保障建设项目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无缝对接和项目干系人的信息畅通,实现项目周期全过程在手段和方法上的信息化[1]。《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2]。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一个大趋势。“工程造价”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工程管理中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造价确定是否准确,造价控制是否合理,涉及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对造价执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中基于BIM技术,把握本课程的特点及执业特点,使学生掌握建筑信息化技术,建立现代科学工程造价管理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实现“知识+技能+执业能力”的融合,提高工作技能,从而实现知识、技术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工程造价课程特点及执业特点

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依据大纲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定额原理,懂得建筑工程投资的构成及建筑安装工程各分项的工程成本计算及控制,掌握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方法,全面领会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理论,掌握建设项目各阶段造价控制方法。课程教学包括建筑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实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由各分过程和子过程造价构成,而这些分过程或子过程造价由许多具体活动的造价构成。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诸多干系人,角度不同,形成的造价文件及造价管理的重点不同。以现行的清单计价模式看,同样的施工图,招标人招标文件给出的清单量和投标人的组价量是有区别的,形成的标底或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也是不同的。

三、对比BIM,传统教学手段的劣势

1.二维图识读不完整。施工图是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的重要依据。一份造价文件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识读施工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通过先修的《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掌握了一定的设计及识图能力。但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生对单个构件的讲解理解容易,而根据二维图纸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物的整体认识相对困难。比如坡屋顶梁,随屋顶坡度、屋脊高度而形成转折,其工程量的计算并不一目了然。

2.专业联系不紧密。单项工程的施工图通常包括土建和安装(给水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暖通工程等)两大部分。二维CAD图各专业协作设计缺少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使得图纸审查和细节检查复杂抽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完整而准确地识读建筑图已属不易,再在建筑工程图中加入管线、设备信息,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不太可能解决施工图中的错、漏、碰、缺,反而会因识读中的各种困惑失去学习兴趣。

3.专业知识融合不贯通。全面市场化,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分析由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所决定的资源消耗水平、资源供应渠道和费用消耗情况,来测算工程成本,分析不确定因素,研究投标策略,确定利润目标和风险费用,以增强竞争实力。现代建筑的规模化、集成化,技术的复杂性,以及项目采购模式的多样性,在分析涉及的清单量、工序量、消耗量、签证量及相应价格方面需要多方面考虑。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不能很直观地反映量与价的变化,导致学生理论学习的片面性、狭隘性,在处理工程问题时往往考虑不周全,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4.执业角色定位不准确。项目全过程中涉及的造价文件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在投标报价、项目开发策划、项目实施策划的实践训练中,学生对执业的阶段、角色定位不准确,使得分析的角度把握不到位,形成的造价文件质量不高。

四、BIM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利用BIM的可视化,提高识图的准确性。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设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在造价课程讲授时,通过应用BIM技术,利用3D的可视化,既能让学生熟悉掌握二维图纸的表达,也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提高工程计量的精确度。

2.利用BIM的协调性,實现多维度的扩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实现了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并以BIM模型为载体,实现进度、预算(成本)、采购、合同、质量、安全等业务信息关联。教学中通过BIM植入,利用BIM的协调性,点对点、点对面,多方分析,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维度扩展。增加多专业集成设计训练,专业间横向打通,增强学生的工程整体意识和专业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执业能力。

3.基于BIM技术的实践技能综合训练。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巩固和深化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根本途径。因为BIM提供项目参与方三维的信息共享平台,可实现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构建。通过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工程相关参与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并为项目在不同阶段协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可以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在共同的模型中实现协同作业。基于此,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设置综合化、模块化的体系,把职业标准纳入教学管理,把相关专业的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系统领会,掌握课程精髓。具体做法是:按部就班地把BIM技术融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估价综合实践、项目开发策划、实施策划、投标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训练学生设计、技术、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及项目管理的执行力;培养其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其综合、全面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結语

201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工作要点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服务于社会。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的飞速发展,BIM技术将建筑业信息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培养行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与建筑行业紧密联系,依托工程造价课程特点,结合工程造价行业领域工作方式的转变,发挥资源优势,培养出适应BIM技术发展潮流、满足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4):156-1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Z].2011.05.

[3]郝丽.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的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8):108-111.

[4]杨荣华.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15,(6):19-22.

Key words:construction cost;teaching;BIM technology;informatization

作者:李文芳

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 篇3: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

摘要:通过剖析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工程造价课程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造价工程师职业素养的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工程造价;教学实践;探索

一、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

该课程是土木工程所有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又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具体如下:

1.地域性

编制工程造价不可或缺的专业书籍是定额,但是全国各地的建筑工程定额并不相同。各省的编制方法、取费标准和计算规则都不同,因此不同地域的作者编制的教材就不同,这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惑。

2.专业性

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有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地下岩土工程等。不同的专业方向编制工程造价的方法不同,且同一专业的道桥工程因使用不同定额也不同。

3.职业性

从课程设置来看,工程造价作为一门专业课,一般为16~24学时。但是它又是一门职业,是学生毕业后可能终身从事的事业,教师仅仅按一门专业课程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二、工程造价课程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的课堂上仍以传授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该课程而言有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专业课一般在大教室授课,学生少则几十人,多则二百多人。由于教室大、学生多,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由于每门课程均以专业教学为主,学生对课程之间的联系没有整体化的概念,专业的知识呈现碎片化,学生不会综合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

三是不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工程造价职业化的特点,有相当多的学生毕业后会专门从事工程造价工作,这部分学生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在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如何进行实践的训练是对教师的一个不小的考验。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内容的探讨

首先我们结合工程造价课程学时少和职业化的特点,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下面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1)首先讲授工程造价的定义,并站在建设市场甲乙双方不同的角度来分别讲解工程造价的意义。这样讲述的目的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了解持有角色不同工程造价究竟有何不同。

(2)讲授工程造价的编制基础——定额的原理。主要介绍基础定额人、才、机等各种要素测定的方法、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消耗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预算定额各要素单价的确定方法等。

(3)讲述工程量清单和定额编制方法的计价规则以及取费标准和计算程序,重点陈述专业图纸不同、定额不同时,工程造价编制的异同点。

2.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1)变大班授课为小班授课。以前的授课规模大,最多时有六个班几乎200人同时上课。由于教室大、学生多,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所以我们把大班拆分,变成小班授课。

(2)互动式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会结合自己在工程造价管理上作为甲方和乙方的不同体验来加深学生对工程造价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理解。有时教师会结合案例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去推测对方会有哪些行为和后果。这样既丰富了所学的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增加实践环节。为了弥补缺少实践的不足,我们增加了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采用分组的办法进行。每个组由四人组成,每人计算不同部分的工程量,然后汇总套定额取费。学生的成绩由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定两部分组成。

(4)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读图会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但是学生不会读图。为了让学生读懂图纸,我们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在实习时指导学生将图集与实物对照,可以加深印象,也对读图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由于工程造价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职业性的要求,迫使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由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步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在探索和改革中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每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工程造价方向的毕业设计可以看出,虽然工程造价课程的学时不多,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这也给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伴隨着轻快的音乐由远及近向大家缓缓驶来,来到大家面前进行自我介绍,随后他的兄弟姐妹马车、货车、救护车、大吊车等也轮番登场,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这种生动活泼的开场白设计使学生不仅对各类车的基本外形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更增强了学习兴趣,为后面设计个性化的流动旅馆作铺垫。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尤其注重感受。笔者通过展示生动活泼的动画,设计参与体验和互动游戏等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活泼互动的学习环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破重难点。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情况,运用丰富多样的媒体手段,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以一年级下册第17课“会摇的玩具”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玩具会晃动、摇摆的道理,并能利用这一道理制作出会摇动的玩具;难点是让学生注意摇动物体的重心处理、平衡及各部分的粘连。结合这节课的重难点,笔者在学生开始制作玩具之前加入了一个“大家来找茬”的互动游戏。大屏幕上出现四个看似一模一样的会摇的玩具,但仔细看会发现细微的不同:有的半圆面比较方,有的重心偏离,有的左右不对称。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哪个玩具是真正会摇动的。找到对的那个玩具会摇起来,发出称赞的音效;找错了不但不会摇,还会用音效告诉大家不能摇起来的原因。三轮游戏下来,学生明白了在接下来制作会摇的玩具中应该避免哪些问题,教学重难点也轻松突破。

(3)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教学素材,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技术局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三年级上册第14课“美丽的雪花”为例,本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雪花”的六等分折法和剪“雪花”的技法。如果仅仅凭借教师的口述和现场的制作演示,有的学生无法彻底领会制作的方法,甚至根本看不清演示。即使事先制作示范视频,还是会受到光线和手部动作遮挡的影响。为了让制作过程一目了然,笔者用Flash制作好雪花的折叠步骤,通过大屏幕一步步演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随意地快进和后退,避免了手部遮挡的干扰,还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反复播放同一个步骤,方便了教师的授课。Flash动画演示在“染色游戏”“对称剪纸”等手工课上非常实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一定要从美术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需要等因素恰当、适度地运用。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郗华.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173.

[2]郭梁玉.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6.二、图书上

作者:赵燕青

上一篇: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论文下一篇:道路桥梁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