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2023-02-01

“道路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与隧道方向一门专业课, 主要阐述道路的线形选线, 定线, 路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 道路交叉设计, 以及道路的组成部分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道路防护与道路排水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道路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在授课过程中, 应该根据我国目前对道路、桥梁、隧道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考核体系上有所突破。

一、“道路工程”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内容滞后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20-2017) 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 均已陆续出版发行, 但是教材还是继续沿用原有教材, 导致书中内容跟不上规范要求。这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防止学生跟不上老师思路, 还要想办法让学生把笔记记好, 所以无疑又浪费很多时间, 导致课时严重不足。

(二) 教学内容与工程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灵魂。目前, 国家发布文件旨在引导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 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断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地方院校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办学经费不足,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受限, 学生人数多, 试验仪器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等等。所以, 大部分学生经历的都是“学科型”的培养模式, 理论学习多、实践训练少, 导致了他们理论知识较为扎实, 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先天不足”, 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阻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三) 课程缺乏配套的实验

由于资金缺乏、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 导致实验室设备不够齐全, 无法为学生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 导致学生缺少基本的感性认识, 动手能力无法提高, 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刻。同时, 老师在上课讲课过程中也会发现学生在有些知识的理解上比较吃力。

(四)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闭卷考试局限于简单的背诵和记忆, 采用典型的试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大部分专业课课程实践性较强, 传统考试模式不利于考查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 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合适的考核方式值得探讨。

二、“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社会和科技都在不断进步, 要求道路工程教学内容信息要不断更新。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和结构, 尽可能地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生产实际中与道路相关的常见问题融入课堂;并采用大量的照片、图表和动画、视频等来阐释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 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我们广泛收集了生产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并把这些内容充实到相应的理论课教学中, 以形成具有鲜明的、突出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用新规范和新标准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替换教材中的老方法, 尽可能让学生接受新理论, 与时俱进。

(二) 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到学科相关教师科研项目中, 在实践过程中领悟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设置和本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认知性实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为后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可以组织土木专业新生在入学阶段参观道路工程实验室, 并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 增加学生对道路工程实验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提供帮助, 带着问号去学习专业课程。同时, 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目前道路工程课时48+16, 即理论课48学时, 实验课16学时。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内容和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依托学科优势。针对原来实验操作较少的问题, 适当调整增加了实验内容。

(三) 考核体系改革

考虑到该课程的实际情况, 注重中间过程考核, 并将传统的卷面考试和试验操作相结合, 中间过程考核主要有日常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所占比例为10%, 期中考试占20%, 期末测试采取卷面考试的形式进行, 比例为50%。期末考试区别于以往的以典型题目计算为主的题型, 增加对定性分析内容的考核, 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最后加入实验测试方法、数据处理的考核, 比例为20%, 针对实践教学中所有的能由单人完成的试验项目, 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考查了基本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结语

适应我们目前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应该顺应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 突出专业的实践性要求,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 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加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 与时俱进, 才能提高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真正实现新形势下结构力学课程“厚实基础、服务专业、强化应用”的培养目标。

摘要:基于目前在“道路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道路工程,教学改革,土木工程,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彩利, 李宁利, 马士宾.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 2016 (2) :90-91.

[2] 李丽民, 陆仁强, 刘卫东等.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10) :60-62.

上一篇:基于信息文化的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策略探究下一篇: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