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调查,探究和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扰的各方面因素,从而得出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关键词:高一数学;心理障碍;原因;对策一、心理问题的提出高考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学心理障碍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篇1:

浅谈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在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都发现学生到了初三,数学成绩出现了一个大的滑坡,一些学生因此也出现了种种消极心理。老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学法指导,教他们正确地估价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在及时端正自己的态度,及时改正自己缺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奇迹是可以在那些坚持努力的学生身上发生的。

关键词:畏难心理;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学科兴趣

我结合多年的九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经验,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的误区和消极心理及其成因做了一些分析,在找到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谈一些浅见,欠妥之处,敬请斧正,不胜感激。

一、心理障碍的症候

九年级的学生所面对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抽象、综合性强,多数要通过抽象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對已经适应了初一初二的他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节奏快,题量多,学习时间长,加上父母和老师迫切的关注,升学的临近,这使青春期学生感到的是压力无处不在,体能和心理双重砝码往往造成大部分学生的为难心理,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家长不能宽容乐观理解,一味的给学生施加压力,这样内外夹击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在大题量综合型的考试中的成绩落差,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数学课,怕碰数学题,对能否学好数学存在忧虑。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学生座谈了解,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自己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此外,还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初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有效性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心理障碍的成因

教师为了赶进度,特别是专项训练课和练习讲评课,教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按事前准备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讲解,逢到专项训练课,便讲几道例题;逢到练习讲评课,便报报答案,讲完报完就算完成任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初三数学比初中一二年级的知识内容在数量上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部分初三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下了功夫数学成绩提高不明显,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正确、教学方法不恰当有关。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数学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三、应对措施

学好数学应当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常会令学生困惑、疑惧甚至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尽快适应学科本身的要求。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即狠抓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方法。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四、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平时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做好基本题,还要做好打硬仗,打大仗的思想准备,切莫大意失荆州。目标定位要高远一点是正确的,但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千万不能动摇自己的自信心。

作者:王印生

数学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篇2: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调查,探究和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扰的各方面因素,从而得出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一数学;心理障碍;原因;对策

一、心理问题的提出

高考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随着难度的日益增加,学生也对数学有了抵制心理,导致好多学生在初中时学习优异,升入高中后由于不适应,影响了数学成绩,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接受不了初高中成绩的两极分化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于学生存在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造成的。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对他们出现的这种情况进一步地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要求教师对数学教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规划,要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二是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调动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依赖心理

初中数学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钻研的主动性。而高中数学更多的是需要自己钻研。这些现象也表现在学生期望教师课堂上可以详细地举例讲解问题,有一定的规律示范,不主动制订学习计划,遇到难题不尽力钻研,消极等待教师讲解。

2.急躁心理

由于学习方式方法不对,一些学生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贪多图快,囫囵吞枣,急功近急,在解题的过程中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3.定势心理

对于刚进入高中生活的学生来说,他们感觉高一比初三轻松,从而放松了自己,总想着现在少学点也无所谓,等到高二高三学也不迟。这种思想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和努力程度。

4.重结论心理

从学生方面来讲,学习交流对于数学问题的深层讨论、研究很少有帮助。数学注重的是思维方式,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教师来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忽视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方法;对于家长来说,大多数家长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的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从而不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另外,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受到自身心理的影响。有些学生有自卑心理,有些学生遇到一点难题就会产生受挫心理,自己不会调整情绪,还有一些学生厌学情绪比较明显,这些问题都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

三、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学校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应试教育下,学校将重点放在升学率上,对学生施加的压力较大;二是从初中到高中的教材梯度上升较大,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也更高;三是刚升入高中,很多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还没有适应;四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现阶段所学内容不适应,等等。

四、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引导高一学生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增强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要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介绍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与变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的突变。初中数学教材大多比较形象,通俗易懂,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面,如三角函数、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初中教材坡度也相对于比较缓,直观性较强,对于每道题都配备了足够详细的例题和练习题。而高一数学就是集合式,教材概念多,定义较为严格,一下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理性地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循序渐进,慢慢地引导学生的悟性。

(2)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进。初中阶段很多教师为学生建立了统一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去做一些笔记,思维方式也缺乏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中习惯于便于操作的定势方法。而高中数学对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需要学生自主预习,上课思维活跃,做好笔记,课后进行复习、整理。这使得好多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不能一下子转换过来。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知识内容数量的增加。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来说,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辅助练习和消化知识的课时减少,这使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许多学生普遍反映,上课教师讲的题都可以听懂,但是课后自己做习题时就遇到了许多困难;不少学生自认为平常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考试成绩却不是很满意,出现了情绪低落,对自己不认可。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小心理压力。

2.優化教学策略,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

(1)狠抓基础。狠抓教学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初高中数学知识的不同之处。教师要采用多问、多看、多想、多练的教学模式,要多加钻研教材,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简洁的教学提纲。

(2)注重过程。要揭示教学问题的产生过程,揭示新旧知识的链接和转换,揭示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启发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对于高一新生难度要降低,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可以把初中和高中知识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3)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师应根据学习效果,主动探究更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动脑。要和学生讨论学习方法是否可以接受,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参考。对于学生的教学材料进行总结,在每单元学完后,做到及时总结,与过去所学的知识点相结合,把知识学透彻。在每次考试后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督促学生定期自我检查和评定。

(4)端正态度。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引导学生自我预习和定期复习。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结合起来,摸清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把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学习榜样,给予鼓励和认可。

3.改进教学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1)情感引导。对于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当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主动帮助他们;或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兴趣引导。问题具有难度,但是并不是不能克服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辅导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克服困难,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目标指引。教师要有一个详细的教学目标体系,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动力和目标。要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比如作业要单独完成,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作业字体要规范等。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学会持之以恒,对于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正。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心理。

总之,导致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在学习中完整自己,提高素养,学习相应的心理知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綦桂杰.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及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

[2]李海玲.浅谈如何引导高一学生学好数学[J].教学与管理,2001(14).

[3]陈华.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作者:姜海涛

数学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篇3:

小学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分析

摘 要:本文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为基础,对小学常见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及对策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与研究。指出小学常见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五大类:心理轻视,粗心大意;心理畏惧,丧失信心;心理习惯,思维定势;转化障碍,思路中断;思维受阻,方向错误。同时对产生障碍的因素做了一定分析,最后,提出了消除学生审题心理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审题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学审题时,如果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心理准备,则其解题的效率将会高出被动接收效率的一至两倍.而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效果则相反。因此,研究学生的数学审题心理,努力消除其身体心理障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对小学学生数学解题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常见的小学数学审题心理障碍表现

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心理上,对促成自身身心发展正常因素的接收进行堵截,阻塞并产生的排他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数学审题上存在以下心理障碍。

1.心理轻视,粗心大意 ,导致结果错误

这在小学生中是比较容易存在的。如这样一道填空题:“把一条长120厘米的铁丝,平均分成若干份,剪了4次,每段长多少?”近70%的学生填写为“每段长30厘米”。当试卷发下去时,做错的学生却能立即找到错的原因。原来他们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想一想“剪了4次”的含义,都想当然地以为“剪了4次”就是把铁丝分成了四段,所以用4去除120得30。之所以出现以上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忽视了至关重要的词句造成的。

2.畏惧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

小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3.心理定势, 导致思维焦点错位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4.转化障碍,造成思路中断

在完成“解决问题”这一类题目中,必须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與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出现了知识类化上的障碍,那么,就会在审题中,认为条件不够,导致思路中断,解题无法继续进行。

5.思维受阻,造成解题方向错误

数学问题中的很多已知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耐心读题,细心审题,题意就会理解,问题也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明显,而是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目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阻碍,解题的思路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

二、影响小学生数学审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1、生理因素

又称生物学基础,主要是指遗传、体质、?生理等对心理障碍产生与发展起作用的因素。近期研究发现,当人脑右半球受到损伤人就表现出情绪高涨、多话、兴奋多于抑制;相反,如果大脑左半球受到伤害,就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自责自罪等不正常心理现象。现代科学技术证明,心理异常,心理障碍表现有许多与人的生物因素有关。小学生心理生理还很不成熟,在困难面前往往容易丧失信心,也容易粗心大意,不求甚解,一般意志力薄弱,易情绪化,紧张浮躁,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时容易出错,特别在紧张的考试中这种问题更为突出。

2、环境因素。

影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的客观因素(又称环境因素)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从目前存在的依赖、懒散、自控能力差、焦虑、厌学等心理障碍来看,其原因与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有直接关系。另外,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学校的校风、班风、教学内容、课外教育活动等,特别是老师本人的性格和作风对小学生数学审题心理健康的形成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3、主体因素

意志力薄弱是小学生数学审题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由于自身对客观事物是非分辨能力有限,有时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行动中因无法控制自己而使预定目标的实现受到干扰和阻碍,于是就产生了相反的行为结果,使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心理受到挫伤。

三、消除小学生数学审题心理障碍的对策思考

1.抓好课堂内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是抓好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小学生最难把握和也是最容易遗忘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以概念为主的题型中学生失分率很高。通过观察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最持久。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有必要在教学概念时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二是抓好计算题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看”、“想”、“定”这三部曲。三是抓好文字题教学。文字题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加强文字题的教学,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打好基础。四是抓好解决问题教学。

2.重视作业提示性批改,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评价符号要打在合适的位置,尤其是错号要打在试题的错误之处,以“击中要害”,这将有利于学生在订正时迅速找到错处,及时订正。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的主要存在问题写出简短评语,用引导性、提示性词句(符号)帮助学生分析错因、订正错题;用亲和性、激励性短语(符号)激发学生订正作业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审题障碍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当我初次看到罗斯福那句名言:“我们无所畏惧,唯一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身心无不为之一震。的确,身边有许多令我们畏惧的事物,都不如畏惧本身那么有力、那么容易击倒自己。因此,较强的自信心对消除数学审题心理障碍有正面的作用。

4.关注个别差异,坚持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因此,关注学生数学审题心理障碍的个别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在教育活动中要做的不是漠视、扼杀这种差异,也不是抹平这种差异,而是要针对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在关注学生数学审题心理障碍的个别差异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全面认识学生的个别特征的前提下,注重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找寻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发挥其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找到他自身潜藏的能使他在为社会謀福利的劳动中给他带来创造和欢乐的那条“含金的矿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得到的最卓越成绩”,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来消除数学审题心理障碍

5.激发学习兴趣,渗透对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引起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或方法会产生惊讶和欣喜;对单调重复的内容或作业,则会感到厌烦和乏味。这些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就是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对学生的数学审题来说,有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控制与调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与教师论理,敢于自己动手寻求知识,敢于向一般性的解题方法提出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正洪、徐学俊主编:《中小学生偏常心理与行为辅导》,武汉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2] 郑雪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 岳晓东、祝新华主编《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4] 宋宁编著:《小学生心理素质误码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5] 郭成主编:《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作者:张跃

上一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论文下一篇:高校年鉴高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