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6

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不可能形成健康人格,从而降低社会化的效能。因此,发挥各学科和各学科教师的优势,特别是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师的优势,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现代教育中仍有一些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教育过程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目标,那就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们应该重视起来。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素质。数学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科目,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繁重学业造成的压力,很多小学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即使教师们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但是学生们就是“不领情”。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要改善这样的状况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形成乐观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一、教师如何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把控好课堂情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情绪是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的。可想而知,一个无精打采,授课枯燥无味的教师给学生们无形之中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学生也容易心不在焉,走神开小差。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声音要铿锵有力,表情和动作要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适当地开开玩笑调节课堂的气氛,把我好授课的节奏,让学生能够适应并跟上教师的步伐,这种授课模式下的学生才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要始终保持学生课堂学习情绪的高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学生竞猜环节

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竞猜环节,竞猜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持好课堂纪律,保持学生的竞猜环节有秩序地进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有限,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面前就退缩了。当学生遇到实在不会解的题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路,共同探索解题过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合作解题的过程中实现双向进步。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的了解自己,总结自身所犯的错误,不断地赶紧自己,实现突破。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折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釆用以下几种方式。

1.学生的发问后自评

数学学科需要学生不停地产生疑问,疑问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还应让学生分析比较,及时反思。这种学生发问自评的方式不仅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方法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避免了不良情绪的干扰。

2.学生的创造后自评

创新是所有课堂教学的精髓,数学也不例外。教师不仅要主要创新性教学,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往往都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全面地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力求找到最佳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创造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

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生们能够享受顺境的同时,也应当拥有强大的心理适应逆境。很多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都会表现出一种挫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因此教師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如此,在遇到困难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可以从一下几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1.设计学习障碍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故意设计一些障碍来“为难”学生,使学生陷入困境。这样做是为了有效抑制学生过于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体会到失败的滋味,并告诉他们并不是每个人在学习上都是成功的,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也经历过无数次科研的失败,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才能成就更优秀的自我。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困境中成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迎战挫败

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迷茫挫败的感觉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使他们产生郁闷急躁、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厌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时候就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表现出对他们的信赖,并激励他们敢于挑战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直面困难、敢于挑战的积极情绪。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当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积极的响应。我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全面的剖析,也正是因为如此,更需要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道路。

作者:吴芳

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不可能形成健康人格,从而降低社会化的效能。因此,发挥各学科和各学科教师的优势,特别是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师的优势,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我在实践新课程的同时,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偶有收获,现撷取点滴,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几方面谈点初浅体会。

一、创造体验成功的学习机会

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获得成功。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体验,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作业设计的难易要具有一定的坡度,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课堂上尤其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现自己,让他们把自己拼的图案展示给同学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时他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种情感强大而有力,以至从这次体验以后产生了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这些成功的体验,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那么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能够满意地解决。《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实验教材就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需要数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我要学习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和畏惧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合适。要注意的是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要让思维敏锐的孩子独霸课堂,要避免思维不敏锐的孩子被遗忘,“关注灰色儿童”,要给他们足够时间和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伊始,以生活中常见的方格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对于学生发现的规律,教师予以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动态展示。模仿拼摆方格布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内心中初步建立规律的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1的规律与主题图一致,区别是不再按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做一做”的基本规律与例1一致,只是每组图形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我采取先扶后放、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规律正确表述出来。

通过参与前两项数学活动,学生已经具备创编规律的能力。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展示作品是本节课的高潮,各小组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说自己设计的是彩色的花手绢,有的说自己设计的是水果图案的瓷砖,还有的说自己设计的是彩带,是花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找规律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

孩子们笑了,他们为图案的颜色而争执,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设计师,充满了自信,体验了成功,这正是教学成功之处。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这样的数学课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在教学中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缺少同伴,缺少群体生活,有些学生会养成自私、孤僻的性格,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在《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我设计了两道互为矛盾的讨论题:11÷5=1……6,12÷4=2……4是对还是错的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余数比除数大”和“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学,这样,充分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各抒己见,在讨论、探究中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进一步来突破难点。

平时,家庭作业的检查也常让3人或4人为一小组进行互查,在互查中订正错误。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以前后4人为一组,或同桌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可以促使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协作,同时教师要创设条件给学生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以开拓思路,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让学生能够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整他们的心态。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黄金婵

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国家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即学生个人的身心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全面发展。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在进行知识的讲解环节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进行关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相关政策,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文化知识进行综合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就基于此,对中国北师大版本的小学数学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适当的分析,以提升学生的身心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

一、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该学龄阶段的儿童是处于个人身体发展以及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关键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一定的引导以及教育工作。基于此,教师应当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进行适当的教育改革工作,除了将课本中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外,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是否得以健康的发展。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以及学习生活中的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环节以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实现学生的个人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工作。

二、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以及学习心理学的相关教育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不同阶段的学生、学生个人间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新课改提出后,中国相关学者将素质教育落实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明确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课程的核心落实在“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落脚点上,并且能够切实地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对于素质教育工作而言,其核心组成元素即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应当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这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培养人才所必需的重要的教学手段。

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该学科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并且课本中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环节中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对课本中相关内容不理解、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学习困难时,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严重者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当这种困难出现的时候,就会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健康疾病,甚至会对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开展以及课后的反思环节时,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并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在保障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时刻精神飽满地面对课堂环境以及课堂氛围,最终实现学生小学数学学科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学生个人的全面综合发展水平。相关任课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过程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并且充分了解本班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个人心理发展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保障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入手,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良工作,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适当的培养以及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严格根据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要求,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完全地、有效地还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进行的整个环节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以及交流工作,从而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感逐渐缩小,以此推动小学数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的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真知,在讨论中增长知识,在鼓励中实现个人学习积极性的不断增加,从而为国家培养各类优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一)教师自身应当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在日常的学习中主要接触的人物就是教师,该学龄阶段的儿童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的特点,即喜欢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并喜欢学习老师的一举一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环节进行中以及与学生的课下交往环节中,应当保障自己时刻拥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此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

形成健康以及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一个班集体中,倘若小学数学任课教师脾气暴躁,当其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用言语呵责学生,甚至辱骂学生,这些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教学现象,都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产生厌恶感,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喜爱程度。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能够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保障自己具有较强的心理特性以及特征。当教师个人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之时,可以保障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颗平等、真诚以及宽容的心去对待以及接待每一位学生,能够将学生的热情也在学习环境中得到感染以及熏陶,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古语所言“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时刻以热情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自己是最棒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二)教师应当保障教学环境轻松愉悦

多年来,经过许多心理学专家的研究,可以明显发现,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一致性,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保障教学效率最为高涨的重要条件之一,当课堂氛围过于紧张或者过于松散,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基于此,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在进行授课环节的讲解工作时,应当首先保障课堂教学环境轻松且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意识,在课堂中的轻松氛围可以保障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质量。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四年级上册“垂直于平行”这一课时的讲解工作时,面对课本上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难以理解时,书本上给出的具体的理解是——在某点,在该点与已知直线做垂线段,则该垂线段的距离就是点与直线的距离。但是面对部分学生对该概念难以理解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实际生活情境来理解该定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当我们去操场的时候,为什么喜欢直接从门口的小楼梯下去,而不走大樓梯下去呢?”然后引导学生对点与直线的距离进行更深的理解,并且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构建民主数学课堂,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具有坚定的学习信心是取得学习成功的良好基础条件。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环节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坚定信心,从而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数学的能力,实现个人学习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教学课堂进行适当的改革工作,把课堂改革为民主课堂,从而在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且可以严格保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时刻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例如,在进行“8和9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八个圆片以及九个圆片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拼,看看八个圆片和九个圆片分别可以构成什么图形,以此加深对8和9的更深一步认识。这种民主数学课堂的构建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在积极动手的过程中,养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掌握相关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最终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 结语

经过文章的讨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及民主的数学课堂,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学习内容的前提下,获得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健康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陈芳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管窥[J].教书育人,2017(13):34.

[2]刘亚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4(4):84.

[3]李秀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1(2):41-49.

作者简介:刘娟,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华富光彩小学。

作者:刘娟

上一篇:组合盆栽城市园林绿化论文下一篇: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