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记忆障碍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精神障碍5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中,伴有1~3种精神障碍表现16例,伴有4~6种精神障碍表现18例,伴有7种以上精神障碍表现20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年记忆障碍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年记忆障碍分析论文 篇1:

上海某社区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辖区内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服务决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在上海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0岁以上老年人5 687人,其中男性2 337人,平均年龄(76.9±7.61)岁,女性3 350人,平均年龄(76.4±7.58)岁。使用记忆功能障碍自评表(AD8)筛查老年人的记忆功能障碍。结果:5 687例老年人中,记忆功能障碍阳性1 561人,阳性率为27.4%;阳性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与婚姻情况和痴呆家族史也相关,P均<0.001。慢性病患者的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脑卒中49.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3.5%,糖尿病31.1%,高血压27.3%。结论:老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提示在社区日常健康管理中应早期开展评估工作,在做好慢性病患者管理的同时,重点关注高龄、独居及低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以降低发生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关键词 记忆功能障碍;筛查;危险因素;老年人

Analysis of memory dysfunction and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people in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ZHOU Yunqing, XU Yu, ZHANG Yue(Gener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Quyang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emory dysfunction in the elderly people in the jurisdic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of service decisions and interventions.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7, 5 687 elderly people aged 60 and over in Quyang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Shanghai were selected, of whom 2 337 were male, with the average age(76.9±7.61) years, and 3 350 female, with the average age(76.4±7.58) years. The memory dysfunction self-rating scale(AD8) was used to screen memory dysfunction in the elderly people. Results: Among 5 687 elderly people, 1 561 had positive memory dysfunction,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27.4%; positive ra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growth,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ducation level, and correlated with marital status and family history of dementia, P<0.001. The positive rat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from high to low were 49.5% for stroke, 33.5% for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31.1% for diabetes, and 27.3% for hypertension. Conclusion: There are varying degrees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early assess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mmunity daily health management, while doing wel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he focus should be on the elderly people who are the senior age, live alone and have low educa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KEY WORDS memory dysfunction; screening; risk factor; elderly people

根據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32%[1]。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2],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5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新增阿尔茨海默病(AD)病例990万例,平均每3秒即新发1例;全球大约有4 680万例AD患者,到2030年AD患者可达7 470万例,2050年前后突破1亿例[3]。通过对老年人进行记忆情况的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记忆问题、认知损害状况和存在的危险因素[4],评估存在的痴呆风险,对痴呆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情况,以早期发现具有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的老年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在上海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门诊就诊的6 045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调查5 687人,有效率为94.08%。其中男2 337人,平均年龄(76.9±7.61)岁,女3 350人,平均年龄(76.4±7.58)岁。60~69岁2 468人,70~79岁2 252人,80岁及以上967人。

1.2 评估工具

认知功能评估筛查工具采用信度和效度得到认可的记忆功能障碍(AD8)问卷[5],共8个条目:(1)判断力出现问题,如决策出现问题,管理财务能力下降,或者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降;(2)对以前的爱好或者活动感到越来越没有兴趣;(3)重复的讲一件事情,如重复地问问题、讲一个事或者要求;(4)使用某种工具时出现困难,如使用电视、电脑、微波炉或遥控器等出现困难;(5)忘记或者记错了年、月、日;(6)处理复杂的财务出现困难,比如还银行借款、交税、或者交水电煤等费用;(7)记住跟朋友见面的时间出现困难;(8)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思考或者记忆力出现困难。通过询问记忆、定向、判断、功能水平来评估调查对象过去几年中因认知功能问题导致的改变[6]。回答选项分别是“是,有变化”,“没有变化”和“不知道”。

1.3 调查和评价方法

参加筛查工作的家庭医生均通过集体培训,内容包括AD8问卷的调查方法、意义及信息的采集和录入。由家庭医生为在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老人填写电子化AD8问卷表,由系统自动打分。对AD8问卷中问题回答“是,有变化”计1分,总分大于2分者被评定为阳性[6]。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 687例老年人中,记忆功能障碍评估阳性人数为1 561人,阳性率为27.4%,男性和女性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功能障碍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明显上升(P<0.001),随文化程度增高而下降(P<0.001)。未婚老年人阳性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痴呆家族病史老年人中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各类慢性病患者的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脑卒中49.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3.5%,糖尿病31.1%,高血压27.3%。而没有这三类慢性病病史的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为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李文秀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記忆功能障碍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发病率与年龄、低文化水平、独居等个人因素及各类慢性病患病情况有关。本次调查结果发现,记忆功能障碍患病情况随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升高,而文盲老年人的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为高中以上学历老人的1.5倍以上;有痴呆家族史的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为无痴呆家族史老年人的2倍,提示高龄、低文化程度和有痴呆家族史是记忆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类似[8]。同时调查也发现已婚老人的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低于未婚、离婚及丧偶老人,也说明了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会对记忆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社区家庭医生的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应特别关注社区高龄、独居及低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早期开展评估工作,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效果,减少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患有脑卒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其中患有脑卒中的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阳性率达到了49.5%。相关调查结果也显示,脑卒中后有50%~70%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是未发生脑卒中者的6~9倍[9]。因此在做好对社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以外,还应特别关注脑卒中的预防工作,减少社区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发病风险。

参考文献

[1] 林闽钢, 梁誉, 刘璐婵. 中国老年人口养老状况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4, 16(2): 204-208

[2] 陶雪琴, 廖雄, 李梦倩, 等. 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13): 3283-3286.

[3]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5: the global impact of dementia[EB/OL].(2015-08-25)[2016-07-08]. http//www.alz.co.uk/research/worldreport-2015.

[4] 李明秋, 黄海华, 牟鑫, 等. 江汉油田70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现况及影响因素[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9(11): 1137-1141.

[5] 李涛, 王华丽, 杨渊韩, 等. 中文版《AD8》信度与效度的初步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10): 777-780.

[6] Galvin JE, Sadowsky CH.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diagnosis of dementia[J]. J Am Board Fam Med, 2012, 25(3): 367-382.

[7] 李文秀, 刘学, 史战明, 等.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3): 430-433.

[8] 诸亚萍, 陈梅芳, 申变红. 浙江省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5): 475-477.

[9] 王艳, 唐强, 李娟.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8, 5(1): 66-68.

作者:周云庆 徐昱 张玉娥

老年记忆障碍分析论文 篇2:

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与治疗探析

【摘要】 目的:进一步研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精神障碍5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中,伴有1~3种精神障碍表现16例,伴有4~6种精神障碍表现18例,伴有7种以上精神障碍表现20例。发病原因:感染12例,水电解质紊乱11例,酸碱失衡3例,肺性脑病2例,肝性脑病1例,心衰9例,脑血管意外7例,内分泌异常7例,药物中毒2例。治疗之后,全部患者的障碍症状都得到了有效控制,预后良好。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以妄想、兴奋、幻听、幻视、淡漠、睡眠障碍、懒散、记忆力减退、无目的性、无动机性行等为主要临床特点,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所患精神类疾病增多。对于老年精神障碍的有效预防和积极干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应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精神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10%以上的老年人,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已经成为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多种身体疾病高发,再加上养老问题、社会归属等,老年精神障碍问题成为了身体疾病的首发症状[1]。为了进一步研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笔者收集了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精神障碍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精神障碍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患者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8.5±3.6)岁。年龄65~75岁的患者有11例,76~85岁患者有18例,86岁以上的患者有25例。男38例,女16例。31例患者独居,5例患者有配偶,18例患者与子女一起居住。5例患者小学文化,21例初中文化,24例高中、中专文化,4例患者大学以上文化。平均病程(8.0±3.3)年,15例患者首次住院,39例患者多次住院。上述患者的年龄都超过了60岁,符合国家颁布的精神障碍标准。

1.2 方法 详细分析5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且记录完整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家庭情况等资料,同时,记录患者的病程时间,精神障碍的类型,临床表现,患病种类以及原因。除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加强皮肤、口腔护理等一般措施外,还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氧疗,及时的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医生要详细掌握和理解患者的病史,精神症状,刺激来源以及发生的问题,从而更容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疏导患者的心理。与此同时,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暴饮暴食、拒食、抢食、吞食异物、厌食等异常的现象。急性发作或者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护理。药物治疗:谵妄、兴奋者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咪唑安定10 mg静注,防止患者躁动;疼痛甚者加盐酸哌替啶、芬太尼等药物镇痛。严密观察镇静镇痛的效果。19例患者喹硫平,12.5~400 mg/d,9例患者利培酮,0.5~4 mg/d,10例患者奋乃静,4~18 mg/d,6例患者奥兰扎平,2.5~15 mg/d,4例患者泰尔登,100~150 mg/d,3例患者舒必利,50~150 mg/d,1例患者帕罗西汀,25~50 mg/d,1例患者氟西汀,10 mg/d,1例患者五氟利多,20 mg/周。

2 结果

5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有17例老年性妄想,5例脑器质性障碍,15例焦虑症,9例情感障碍,2例偏执性精神病,3例应激障碍,3例其他。将这54例患者分成三个阶段,65~75岁,76~85岁,86岁以上,然后比较这三个年龄阶段的患者的具体情况。其中,伴有1~3种精神障碍表现16例,占29.6%;伴有4~6种精神障碍表现18例,占33.30%;伴有7种以上精神障碍表现20例,占37%。见表1。

治疗后5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躁动、谵妄的表现。其中,41例伴有丰富的幻听,39例幻视,28例妄想,15例逻辑障碍,45例兴奋,25例紧张,37例睡眠障碍,31例懒散,27例淡漠。本文研究的5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主要发病原因分析如下:12例患者感染,占22.20%,11例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占20.40%。3例患者酸碱失衡,占5.60%,2例患者肺性脑病,占3.70%,1例患者肝性脑病,占1.90%,9例患者心衰,占16.70%,7例患者脑血管意外,占13.0%,7例患者内分泌异常,占13.0%,2例患者药物中毒,占3.70%。在上述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全部患者的障碍症状都得到了有效控制,预后良好。

3 讨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以妄想、兴奋、幻听、幻视、淡漠、睡眠障碍、懒散、记忆力减退、无目的性、无动机性行等为主要临床特点[2-4]。还有的研究表明,老人的年龄越大,其所患的精神类疾病就越多,在这很大程度上与老年人的抵抗力和身体素质下降有很大关系。对上述的5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研究分析也得出,患者有1~3种精神障碍的有16例,占29.6%。患者有4~6种精神障碍的有18例,占33.30%。患者有7~9种精神障碍的有20例,占37%。65~75岁患者中,患者1~3种疾病最多(63.6%),76~85岁患者中,4~6种疾病最多(44.4%),86岁以上的患者中,7~9种疾病最多(56.0%)。感染,内分泌异常,水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意外,心衰等原因是引发老年精神障碍的非常重要的原因[5-6]。通过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和积极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精神障碍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7]。

本文研究还发现,随着新型的精神病治疗药物的增加,这些药物用于治疗老年精神患者的几率也大增。比如说,利培酮,喹硫平,奥兰扎平等药物的使用,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药物的使用。这充分的说明了人们对于老年精神病障碍治疗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于非典型的抗病药物的使用和认识加强了。本文对于54例患者的精神障碍治疗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总体的有效率已经达到了93.6%,而且大部分患者病情都有明显的下降[8-9]。治疗老年精神病障碍患者,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本文的患者中虽然都不成程度的存在着身体疾病,但是在整体的治疗中,没有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也很好的说明了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的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10]。对于老年精神障碍的有效预防和积极干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要积极的改善其心、肺、肝脏功能,维持血糖和血压,就是的控制酸碱失调,并且要积极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有效的交流沟通。同时,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应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静,周苏明,张华.老年人手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9,20(1):46-48.

[2] 张洁.老年精神障碍特点及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55-156.

[3] 陈秋香.12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210-211.

[4] 于普林.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1-222.

[5] 王晓焕,保建强,史红丽.老年病患者急性精神障碍128例分析[J].淮海医药,2010,28(2):135-136.

[6] 张许来,张晓莉,席春华,等.老年期精神障碍62例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1(2):146-147.

[7] 何建华,郝瑛.63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现状调查[J].中国康复,2008,18(6):392-393.

[8] 张少觐,高之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9,17(3):184-186.

[9] 陈建萍,叶锋,曾为群.电针合并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会强迫症状3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6):561-562.

[10] 唐茂芹,胡蕾,王松波,等.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关系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9(2):85-87.

(收稿日期:2013-02-05) (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瞿艳荣

老年记忆障碍分析论文 篇3: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摘要] 目的 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12周后分别对两种方法护理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治疗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效果明显,观察组患者总体恢复情况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P<0.05)。 结论 对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采取综合护理的干预措施最为有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及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Clinical nursing explor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HUANG Caiming

The Psychosi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vil Administration Bureau, Guangzhou 510430, China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问题更是关注的热点,成为现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群由于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常会合并其他慢性躯体疾病,故增加治疗与护理的难度[1-2]。由于精神疾病性质较为特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对于护理要求更为严格,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必须采取最为恰当的方式。本研究旨在研究适合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式,通过对其实施综合护理,以达到减少意外发生、稳定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目的。现对本次研究资料整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的选择为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0±3.8)岁,精神分裂症患者12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9例,血管性痴呆患者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0±2.9)岁,精神分裂患者12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疾病类型、用药种类以及文化等级等方面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几种护理措施,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2.1 情绪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情影响,造成其思维、感知、情绪、行为等一系列的不协调,而且这年龄阶段的患者对疾病与死亡都有更深的恐惧,这无疑对其造成精神及躯体上的双重打击;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性格大多孤僻离群,不愿意与人交流,长此以往会累积很多不良情绪。这不仅打击患者的自信心,使其对未来生活失去希望,同时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治疗难度,无疑对患者是雪上加霜。因此,所有护理工作中首先便是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性子急加上其精神疾病带来的恐惧感及病耻感,难以沟通甚至是蛮不讲理在所难免,因此护理人员要正视这一情况,首先提升自身素质。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凭着自己的爱心,同情心,以更加耐心、温和的态度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多与其沟通,言简意赅地为患者讲解有关该疾病的起因、主要治疗方法以及自身需要注意的问题;平时称呼患者时使用其所喜爱的尊称,也像关心自己家人一样,天气变化时对患者嘘寒问暖,平时多给予一些关心,节日多给予一声问候,以温暖、乐观的态度去影响患者,帮助其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积极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其更加坚强地面对未来生活。

1.2.2 饮食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需要更加细致,应当根据患者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躯体疾病,各项身体功能都在退化,尤其是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平常饮食中应尽量清淡,避免油腻,食物选择多以新鲜的蔬菜、水果为主,肉类以富含优质蛋白的白肉为主,例如鸡、鱼等,谷类摄取适当,可增加粗粮摄入量,帮助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还应多吃豆制品及奶类,以及适量的海产品等补充微量元素。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有抽烟、喝酒习惯的患者要尽量劝阻,避免烟酒刺激对治疗效果的影响[3-4]。

1.2.3 生活习惯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尽量帮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避免嘈杂给患者带来不良情绪。室内要保持通风、干洁,每天应定时打扫,室内布置上尽量以温馨为主,可适当排放一些温馨的小摆件,也可在室内为患者播放轻音乐,以起到转移患者注意力的作用[5-6]。合理安排患者作息时间,定时提醒患者休息或起床,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观察并录入档案中,假如患者睡眠欠佳要及时报告主管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勤为患者洗澡、换衣,保持身体清洁,减少由于细菌感染而引发皮肤疾病的可能性。同时鼓励患者适当增加锻炼,增强体质,对于精神疾病的康复也有一定帮助。

1.2.4 安全护理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不断退化、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极大地增加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做好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至关重要。通常老年精神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受刺激的状态或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因此其极为敏感,容易产生偏激、绝望的情绪,极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会让患者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举动,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保持警觉,避免相关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其做好相关心理疏导工作[6-7]。无论是病症表现还是治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常会使患者感到精神恍惚,行动缓慢,极易跌倒等造成伤害,因此平时清洁房间时要注意切忌地面过于湿滑,同时室内陈设应尽量简单,尤其减少阻挡患者行动的物品摆放,患者常用物品要放在随手可得的范围内,护理人员应当尽量让患者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活动,便于危险情况发生时可以及时发现及妥善解决[3]。另外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变差,极易引起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护理时要多加注意。患者起床时不要急着立即起身,可在床上多坐几分钟,对其上下肢进行搓揉以促进血液循环。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思维内容贫乏,表达能力差,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平常表现上多加留心,严密观察患者意识、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体位性低血压要立即向医师汇报并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如将患者平躺,加强心理护理,抬高双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等。

1.3 观察指标

对接受两种护理措施的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将两种护理措施的结果进行相关评价,本次疗效共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若患者经两种护理措施后精神状况良好,较治疗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并且未合并严重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并能主动参与简单的康复训练表示此次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精神状况较前好转,自理能力较前有进步表示治疗有效;患者精神症状依旧明显,无明显好转迹象,生活自理能力差,需医护料理,或出现意外事件则表示此次护理无效[8]。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由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由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x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2周的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生活质量也同样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距甚远,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远超出对照组,经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x2=4.14,P<0.05)。详细资料见表1。

3 讨论

老年精神疾病大多由于慢性器质性脑萎缩引起,是一种脑部广泛退行性病变,在临床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进行性记忆减退、思维贫乏及行为紊乱等,通常家人难以接受及难以理解。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老年精神疾病进行了详细研究,但至今仍没有研究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只是一些对症支持治疗,对疾病的进展减缓速度;一些相关报道称老年精神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群死亡的第四大因素[9-12]。有研究发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记忆减退、思维障碍,行为紊乱使得其自身行动受到限制,自理能力下降,常年卧床休息使患者肌肉萎缩、身体各项机能迅速减退,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并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压疮,增加坠积性肺炎等躯体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通过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这一不利情况[13-15]。

本研究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中特别加入情绪护理、饮食护理、生活习惯护理及安全护理,与常规护理手段比较,效果更加确切,更能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延缓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甚至可以促进其病情康复。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后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P<0.05)。故该综合护理方法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普林,王建业.老年医学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4):244-246.

[2] 张代江.231例住院老年精神患者躯体疾病共病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626-628.

[3] 宋新勤,余学,贾金鼎,等.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30-31.

[4] 张秋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53-155.

[5] 周国秀,蔡玉琴,李素琴.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需求的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09-111.

[6] 刘影.老年精神障碍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4):89-91.

[7] 蒋惠娟.预防跌倒管理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7(3):49-50.

[8] 施仲芬,徐晶宇,徐乐平,等.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调查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6):37-38.

[9] 戴付敏.澳大利亚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67-68.

[10] 姜海涛,冀秀英.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125-126.

[11] 傅荷莲.优质护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24-125.

[12] 郑红云,蔡叶佩.老年精神障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560-561.

[13] 孙素珍,李栓荣,张红云.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8):94-95.

[14] 顾巧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73-75.

[15] 宋洁.3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4,9(18):47-48.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黄彩明

上一篇:工程项目索赔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学质量途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