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育理念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音乐欣赏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活动,不断培养自己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使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欣赏教育理念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欣赏教育理念分析论文 篇1: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对具体音樂作品的聆听去感悟和体会音乐的内在魅力。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音乐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意义非凡。本文从音乐欣赏的相关概述入手,对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更好发挥音乐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 欣赏 培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诚然,作为听觉艺术,“听”是音乐最为本质的特征,音乐内在魅力的散发和对人类情感的触控都建立在音乐欣赏能力基础之上的听音辨音。感悟音乐,离不开一双耳朵,更离不开良好的欣赏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欣赏教学逐步成为了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以及帮助学生感知和体会音乐的深层魅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意义颇深。

一、音乐欣赏概述

对于音乐而言,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非只是五线谱之上音符连缀而成的乐章,更是表达人类情绪,抒发人类情感的一种载体和寄托。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获得精神与情感上的愉悦感受,达到丰盈内心,深化思想的目的。但音乐的情感极其难以准确把握,其深层次内涵和独有的魅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悟得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充分挖掘和体会音乐之美。

而音乐欣赏即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历经感官与情感的欣赏,逐步升华至理智的欣赏,从而使听众全面体会和把握音乐,获取愉悦的艺术感受与艺术享受。

对音乐欣赏能力良好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的引入,将音乐作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逐步体会音乐的内涵与魅力,把握音乐的情感与实质,形成对音乐的审美。

因而,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即是指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继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契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

二、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欣赏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美育素质的发展,实现全面进步。

(一)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常识

将音乐欣赏引入音乐教学中,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一目的的实现除了需要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听音辨音方法,掌握一定的欣赏技巧外,还需要向学生讲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既包括一些乐理知识,譬如五线谱的识别记忆等,还包括相关拓展知识,例如作者的生平简历、作品创作的背景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教授,使得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总体印象,对乐曲有一个充分直观的把握,为正确有效地欣赏音乐奠定基础。

这就在无形之中拓展了学生的乐理知识,在帮助学生积累音乐词汇的同时扩大了音乐视域,强化了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以及感知,使其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音乐学习。与此同时,一些作者的介绍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介绍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常识,使得学生得以了解国内外的音乐家以及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音乐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欣赏中,通过对音乐的听、唱以及音乐知识等的了解,学生各相互联系环节的音乐技能都将得到极大提升,其对音乐的感知将更为准确和深刻,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也会随之提升。这就有利于建立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将音乐欣赏从课上延伸到课后,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与此同时,学生拥有了正确的音乐欣赏能力,其对于音乐的体会和感悟将会更加深入,也更能体味音乐的深层次内涵和魅力,音乐素养将会得到较大提升。通过对音乐美感的体会和感知,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其对于美的认识和定位更加贴合实际,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古今中外众多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在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需要由浅入深,从听到辨再到感知和把握。当到达一定的水平和层次时,学生便需要对众多音乐进行综合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从而做到对各个类型的音乐作品的准确定位,真正欣赏其实质和内涵。

因而,学生除了获得了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外,其综合分析和深入理解音乐能力也将会得到提升。在音乐的模糊和粗线条表现形式中,一些具体的情境无法展现,此时,学生便会自觉构建相关场景,引入具体的人物、景物等,使得音乐更加充实和饱满。譬如在对贝多芬的《月光曲》进行欣赏时,如果单纯欣赏旋律很难充分把握乐曲的真正美感,这就需要发货想象力和思维力。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景物,想象皎洁的月光透过层层云雾,轻盈地洒在湖上,伴随着湖面的粼粼波光一起闪动。此时再结合音乐欣赏,将会更好地体味到音乐的变化,从温暖柔情到激荡癫狂,再到沉寂静穆,犹如月光随着湖水的波澜变幻莫测。形与音结合,欣赏也将更加透彻。

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场景的构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摆脱了枯燥无味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兴趣”这个最好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和水平都会提高。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也将带动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拓展。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

鉴于欣赏能力在学生乐理知识拓展、审美观提升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通过适宜的对策和方法,促使学生欣赏能力的普遍提升。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环境对于音乐欣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适宜的环境往往更能促使学生融入音乐环境,用心体会音乐内在,激发其对音乐的想象,使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因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音乐欣赏氛围的营造,通过环境与音乐作品的结合,创造出与作品最为匹配的环境氛围,给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欣赏音乐提供铺垫。一方面,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氛围,开设专门的音乐教室,配备齐全的音响、幕布、钢琴、古筝等音乐教学中需要的器材和设备,以艺术化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充分融入艺术氛围之中;另一方面,还要努力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作为身体和心理放松的一部分,通过得体的言语举止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调动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热情,对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行大力挖掘。

以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事先对环境进行布置,准备好古筝、音响、视频图片等设备器材和资料。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轻柔舒缓的话语引导学生放松心理,继而对筝曲的创作环境和背景进行介绍,通过亲身的古筝演奏示范带领学生遐想步入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想象渔船逐次归航,在古筝乐曲的聲调变化中体会渔船归来时刻的喧嚣热闹以及江面的歌声四起。在良好的物质环境氛围和心理氛围中对音乐进行深入透彻的欣赏。

(二)注重情感与言语的沟通交流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形式,“听”是其本质特征。但要欣赏到音乐的内在魅力,实现对音乐内涵和实质的理解,就必须在“听”的基础上融入思考与感悟,全面分析音乐的各方面要素,从而掌握正确的欣赏技巧。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提升的过程,只有到达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才能形成对音乐的个人思考与间接。在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必不可少。教师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介绍与欣赏方法的讲解逐步带领学生向音乐欣赏的更高层次迈进。

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首先要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充分酝酿适宜作品演奏和讲解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自身的言语举止以及范唱等向学生传递这种情感,以情引人,以感促学,通过情感的交流传递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言语交流,在讲解、范唱以及欣赏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以及体会,逐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以及力度等,为学生自行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譬如在贝多芬著名的《暴风雨奏鸣曲》中,教师要实现了解和掌握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向学生讲述《暴风雨奏鸣曲》是在贝多芬耳疾加重,生活的困苦和挫折一同袭来的背景下创作的,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欣赏中大胆构建各种音乐意象,真实回放暴风雨来临的情景。教师要通过影音播放和钢琴演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传递音乐情感。在欣赏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作品背景各抒己见,具体阐明自己对于每一乐章的感受,并适当予以指点。在语言交流之后,再次进行乐曲的回放和弹奏,让学生重新去欣赏和感知,从而实现深入透彻欣赏音乐作品的目的。

(三)灵活授课,博引古今中外经典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性格特征灵活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其对于音乐作品和音乐欣赏的兴趣,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欣赏教学的目的。

与此同时,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授课内容逐步深入的基础上要博引古今中外的经典,在与教学曲目互相映衬的同时,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使其对于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能广泛涉猎,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人文历史,并在对众多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实现精神的舒缓,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有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良好方式。

譬如在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小河淌水》中畅想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在优美的旋律与柔婉的歌声中体会作品所寄托的深厚情谊;在莫扎特的《摇篮曲》中感受乐曲的舒缓柔美,充分放松身心;在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中体味乐曲忧郁深沉的格调,想象船夫的敦实质朴……通过众多音乐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和美感,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使其更加深刻地欣赏音乐。

结语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传递的桥梁与纽带,为人类带来了众多的愉悦感受以及语言所不能抒发的情感。良好、充分地欣赏音乐,对人而言是情操的陶冶和精神的净化。素质教育中的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意义重大。因而,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良好音乐氛围的营造、情感与言语的沟通交流以及灵活多元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感悟力与理解力,实现学生欣赏能力不断攀升的目的。

作者:胡霓

音乐欣赏教育理念分析论文 篇2:

谈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摘要:音乐欣赏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活动,不断培养自己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使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效率 感受能力 审美能力

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種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教学更应该努力去遵循以“听”为教学中心的音乐教学原则。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对于音乐的聆听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特别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心理发展感性多于理性,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内在的感受与体验是学生提高音乐知识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把自己的音乐知识与技巧的讲解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避免自己的知识讲解枯燥而乏味,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的知识讲解应该尽量做到简练、明了,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去欣赏音乐,教师在学生音乐欣赏的过程之中再具体讲解相关的知识与技巧,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音乐实例来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音乐教学中的欣赏不是简单的听,而是对音乐创作的一种理解与感知,学生应该能够真正听懂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要达到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效果,要求教师与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共同努力,要求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之中应该有意识地去倾听音乐,使学生能够不断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听的成就与喜悦。在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音乐欣赏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听音乐,听音乐的过程中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欣赏音乐,只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在不知不觉的知识学习中使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二、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形成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想要非常深入地去理解音乐,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基本技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广大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极其有限,因此,在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只凭借自己对音乐的一点点感悟来欣赏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的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缺少必要的音乐知识储备,同时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常识也十分匮乏,这样的音乐知识基础无法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获得美的感悟。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音乐知识匮乏的实际,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为学生耐心地讲解,并在音乐欣赏的教学实际之中帮助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对音乐技能中和声、调式等基本的音乐要素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去理解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与欣赏的实践之中塑造音乐形象,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真正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所表达的情感。改变过去音乐课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真正找到音乐的快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音乐知识的双基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学习音乐语言,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学习与生活之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三、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不断激发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化地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投影与音像教学材料等开展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来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通过这种视听结合的音乐教学手段,学生能够调动积极的学习热情,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快乐的小熊猫》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乐曲的播放,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这首曲目节奏的欢快,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之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跟着曲目自己打拍,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把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场景绘画出来,还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音乐用舞蹈把这种欢快表现出来,经过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音乐欣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等客观因素来全面把握,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在于教学方法要得当。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去感受音乐与理解音乐,使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加热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

作者:魏佳

音乐欣赏教育理念分析论文 篇3: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聆听”实践与策略研究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方式走向成熟的阶段,相较于小学,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鉴赏能力,理性认知更具体,感性思维更丰富,这个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做到“有效聆听”,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果学生能养成有效聆听的习惯,相信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聆听”;习惯养成;实践与策略

引言

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通过音乐本身的艺术性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热情与兴趣,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出良好的音乐赏析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对于思维方式趋于成熟的初中学生来说,正好是打好音乐基础、养成音乐有效聆听习惯的阶段。

一、“有效聆听”的必要性以及优势所在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聆听”的必要性[1]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音乐素养在不断提升,各类音乐节目层出不穷,可以说,社会环境就是如此。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紧抓“有效聆听”,帮助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合理策略。要加强“有效聆听”教学,最后,如果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那没有什么比“有效聆听”,让音乐的本质来吸引更有效的了,学生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情感变得越来越充沛,并因此真正热爱上音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可发展性”,学生的品格培养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有效聆听”的优势所在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算是音乐教学,如果内容不够新颖、不够深入,学生迟迟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也有可能产生对音乐的认知偏差,逐渐丧失兴趣。[2]

(2)培养学生节奏感和欣赏能力。通过对音乐音节、音阶的讲授,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節奏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体会音乐中的乐句、乐段、和声、曲式,音乐的发展动机和音乐的表达方式,就好像英语学习中的音标,学生如果有了较强的欣赏能力,就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独立鉴赏音乐,逐步扩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音乐素养。[3]

(3)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用音乐的本质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会喜欢上音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学会对某一音乐进行赏析,提升美感,进而借助音乐的力量能做到更多,比如抒发情感、增强抗压能力等。

二、当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的引导不够细致

大部分初中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但对于音乐赏析的能力却相对匮乏,不知道如何正确聆听,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但现存的问题在于,教师的引导太过肤浅或太过深入。(1)部分教师的引导较为浅显:对音乐的音准、节奏、旋律、调式调性以及创作背景描述不足,而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又不够,难以形成对音乐的有效理解,聆听效果较差。(2)教师的引导太过深入。试图将某一音乐的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忘记了学生只是初中阶段学习而已,思维方式还不牢固,造成太多学习压力,改变了学习音乐的初衷,反而得不偿失。[4]

(二)太过关注技巧而忽略了情感的欣赏

笔者认为,学生对于音乐的“有效聆听”,首先需要明确音乐的技巧,明白音乐的音准、节奏、旋律等;其次,还要听取音乐的“思想”,聆听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究竟是什么,相比于前者,后者要更重要一些,现存的问题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太过关注教导学生音乐技巧方面的欣赏,而忽略了音乐情感欣赏,这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音乐是传达人们情感的方法和工具,在优秀音乐艺术家眼中,情感表达到位,音乐的技巧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三)赏析之后缺乏总结

一段音乐欣赏过后,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对这一段音乐的认知,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不错的认知但却无法说出来,过一段时间存放在脑海中的印象又会很快忘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理念是不适用的。在一段音乐赏析过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这一段音乐的理解和认知说出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生聆听的有效性才会进一步加强,与音乐建立的联系更紧密。

(四)太过关注课本

首先要说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正在变得越来越早熟,初中生有时候就像个小大人,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准则,对课本内容兴趣缺乏,反而对新鲜事物兴趣颇深;其次,笔者认为,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教材稍显不足,教学内容较为“年幼”,和当代初中学生有了一定隔阂。究其原因,是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所导致,当代初中学生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平时听歌都是流行音乐,再抱着教材不放,会让学生兴趣不佳,且作用不明显。因此,在课本欣赏的同时,有必要延伸到课外音乐,挑选学生喜欢的高质量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从学生兴趣出发,必定能提高音乐聆听的有效性。

三、“有效聆听”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按照教学进程来说,“有效聆听”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前期引导——有效聆听——后期总结——培养习惯”四个方面。

(一)前期引导

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它包含了两点:第一点为教师给学生讲解初步的有关音乐欣赏的技巧,包含有音乐的音准、节奏、旋律、强弱、调式调性等,让学生具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欣赏能力,学生才能准确且独立地去欣赏某一段音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尽管这种见解可能有偏差或错误;第二点为课程导入,通过一定话术和优秀的课程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欣赏情境中来。

(二)有效聆听

有效聆听分为对音乐节奏的聆听,以及对音乐情感的聆听。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赏析能力之后,就能够听出一段音乐中的节奏、旋律、调式关系以及写作手法等,这时候去聆听一段音乐,学生会很自然地对这段音乐形态有简单认知,又或者对于欣赏能力困难的学生,教师放置乐谱来帮助感知,在学生的感知中,音乐是“流动的”、是“多变的”,或许不清楚这种流动的意义,但已经有了“有效聆听”的先决条件。[5]

之后阶段则是对音乐情感的聆听,听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和弦、每一个乐句和乐段的意义,音乐背后蕴含的情感必定是丰富的,学生放松身心,仔细聆听,就一定能和音乐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说欣赏“川江船夫号子”,里面独特的吆喝声和咳声,内容鲜明,与耕牛负重前行所发出的音色相似,透露着韧性与力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体会到音乐中的力量感。再比如说欣赏“思乡曲”,小提琴拉弦如诉如泣的音色特点,就像有人将满腔的思想在人耳边娓娓道来,全曲较为舒缓,音调变化不强,很容易将学生带入音乐旋律所要表达的思念情感之中。《荀子·乐论》中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讲明音乐和情感是相通的,人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共鸣。

(三)欣赏总结

对某一首歌曲或一段音乐欣赏过后,学生必然会产生对音乐的良好认知,这也就是所谓的“有效聆听”成果,但有效聆听的成果入场长时间存放在大脑之中,也会慢慢忘却,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把聆听成果归纳总结出来,不一定非要记录成笔记,但要让学生的有效聆听成果清晰化,学生聆听的有效性才会进一步加强,与音乐建立的联系更紧密。[6]

(四)培养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一段音乐欣赏教学是终点,但对于学生在音乐世界中翱翔,只是起点而已,有了良好的欣赏习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对周遭音乐会有更强的兴趣,积极探索音乐世界的奥秘。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音乐欣赏行为,把学生的音乐欣赏成果在课堂上作展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四、让“有效聆听”更有效的策略与建议

(一)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创造多元化聆听条件

学校和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聆听条件,简单来说,即学校多为学生准备一些音乐器材,学生通过聆听课件上的歌曲或音乐,却不明白乐器是如何发出不同音色的,因此,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聆听条件,让学生能亲手摸到各类音乐器材,明白弦乐是什么音色,管乐什么音色,一一对应起来,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欣赏力。对于教师来说,即在教材之外选好适合学生賞析的、难易度适中的歌曲,上文提到不能紧抱着课本不放,结合实际为学生的欣赏教学准备更新颖、更流行的音乐,无疑会让学生的身心投入更彻底。[7]

(二)尊重学生的体态律动和歌唱表达

尽管本文是在分析“有效聆听”,但“听”与“唱”向来是不分家的,在欣赏一段音乐的时候,学生受到音乐吸引,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双手摆动、点头、弹指等动作,尤其是舞曲类赏析,全身都会跟着扭动起来,这是学生根据感知自发的表现形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体态表达,其实,从另外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学生“有效聆听”的成果。[8]

(三)加强兴趣引导,培养聆听习惯

良好的聆听习惯才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聆听音乐是感性的认知,而且学生对于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较为轻松地培养好学生的聆听习惯。事实上,“有效聆听”就是为了培养聆听习惯做铺垫,“有效聆听”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能激发学生欣赏潜能,让学生与音乐的联系更紧密,黏度更高,聆听习惯的养成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聆听行为和聆听成果做出表扬,这样也会激励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是长远之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不断关注才行。[9]

(四)加入现代化因素,让师生联系更紧密,实时沟通

现代社会互联网运用非常频繁,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教师与学生更密切,具体而言有以下三方面:

1.欣赏音乐现代化

上文提到,学生更乐意欣赏流行音乐,在结合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入流行音乐欣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欣赏教学的聆听更有效。

2.现代化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让内容呈现更直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更强,同时,配合背景影像,学生不仅在聆听,更是在看,让聆听更有画面感,聆听的效果也会更加出色。

3.师生沟通现代化

抛开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教师和学生通过即时类的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学生的聆听成果第一时间报告给教师,教师也能立刻给出反馈,两者就像朋友般交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会有所帮助。

五、结语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聆听”,建立起对音乐的有效认知,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用音乐来吸引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良好欣赏习惯,对于思维方式趋于成熟的初中学生来说,正好是打好音乐基础、养成音乐有效聆听习惯的阶段,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良好聆听习惯的养成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参考文献

[1]熊媛慧,郭彩玲,叶瑜文,吴薇,黄慈连.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C].2018.

[2]邹晓春.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88.

[3]倪永乐.新课标引导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探讨[J].关爱明天,2015(10):319-319,320.

[4]苗青.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邓素矜.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的意义[J].亚太教育,2015(25):37,48.

[6]巫丽萍.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2-73.

[7]赵杰.聆听——论中学音乐的欣赏教学[J].北方音乐,2015(5):119.

[8]王艳华.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288.

[9]周楷博.有效欣赏,提高能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4:25.

作者简介:鲍杰(1987—),男,汉族,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本科,研究方向:音乐。

作者:鲍杰

上一篇:证券投资风险形成分析论文下一篇:完善银行监管制度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