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2024-05-08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通用11篇)

篇1: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不替代。不要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虽然学生的创作“成品”是粗糙的、幼稚的,但它强化了学生创造的精神和能力,这就是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中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教师在长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研究的永恒课题。教师应该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争当创新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看了沙德胜老师的书稿,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在作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又开出二朵艳丽的新花。作文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此基础上,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谐施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

第二,要营养学生——扩大学生的“内存”,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第三,要武装学生——使学生学会思辨,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

第四,要训练学生——使他们把握作文规律,有效地进行表达;

第五,要激励学生——使他们学有兴趣,乐此不疲。作文教学如能实现以上五点,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综观沙德胜老师的作文教学以及体现他作文教学观点的一系列著作,上述的几个要点体现得非常充分。

篇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把广告学中的“微创新”理念运用在语文公开课的课堂目标设置、教材选择、教法设置和教师语言设计上,这不是石破天惊的技术,不是颠覆教学格局的新思路,而是课程设计者在课堂环节中设置一个点,直接打入学生内心达到课程目标的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单点突破概念。它没有脱离教学内容的本身,可以说,它是创新理念对传统设计方式的一种温和调试和变革,这样的设计更能因为教学内容的饱满和形式的突破而为学生接受。

一、利用“微创新”导入在五分钟内把课堂氛围营造起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了解课堂内容,为课堂预热。

本课是语言文字运用选修教程。在对这堂课的导入处理上我放弃了课本的“上海方言笑话”以及侯宝林的相声选段,而是结合江西赣方言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情,设计了一个“请学生猜各地方言”的导入形式,分别运用了北京话、天津话、长沙话、南昌话等等共八种方言中的一句较具有本土气息的语言念出来让学生猜,这种导入形式优势在其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比单纯放个相声小品有价值,有指向性。在说了一句不是很正宗的宜丰话(比赛在江西宜丰举行)后,凝重严肃的课堂开始有了热度。

二、利用“微创新”设计课堂环节,把课程从过于拘泥教学参考书和课本知识点的教学泥潭中拔出

有很多人认为,公开课不像传统课一样中规中矩,必须个性突出。但我认为语文公开课仅仅强调“个性”是不够的,课堂设计不必剑走偏锋、大刀阔斧改造教材。往往,我们在对教学文本纵深研究挖掘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教学灵感,对其进行“微创新”改造就能得到异常好的效果。

在进行普通话与方言重要性的探讨环节中,我本来准备利用“课后思考”中的“普通话和方言应保留哪一个”的辩论形式进行,但在具体试验过程中,因为不能设置预习环节,学生课前毫无准备,信息量不够,导致这个多向性的探讨环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重要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经过多方面考虑,我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对这个部分进行局部改造,把辩论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探讨:(1)语委会工作人员为了解决方言给我们带来的交流障碍的问题,决定取缔方言。请同学分组探讨这个提案的可行性。(2) 语委会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方言意义重大,他们又设想了另一种方案:取缔普通话,独尊方言。这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这种“引君入瓮”式的引导多层次、单向性地把学生引入到了对方言以及普通话的重要性的思考与探讨中,最大程度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微创新”理念对教学文本进行纵深挖掘

我们在上公开课时,都会有这样一种矛盾的思想: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学生,掌控课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要有趣味性,这样学生思维能够活跃起来,但课堂内容容易流于浅显;反之,如果内容太深了,课堂氛围容易凝重,学生不易接受。协调它的办法很简单——深入浅出。当然,在掌握足够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好具体的切入点,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方能做到深入浅出。

例如,在提到方言地位时,教材很笼统地概括了其作用与意义。我把所搜集的零散材料进行信息整合,从“说方言学入声字”“事物的性状描绘传神”“情感用语表达层次丰富”“地方戏曲小品文化深受欢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选取的例子或是源于同学身边,或是出自经典文本,或是取于通俗戏剧,使课程趣味深度兼备,课堂精彩纷呈。

四、利用“微创新”理念整合自身优势保持语文课的“语文性”

这是一堂语言课,如果没有优美的语言陪衬,它不足以感染人。而多媒体课件播放的视频语音是相对平面的,不足为奇的。怎样才能让这堂课闪耀出我的独特见解个性,不做陈腔滥调又不显得表演性质过重呢?

在第一个探讨环节中,当学生提到地方戏曲小品的特色时,我适时唱了两句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段,学说了大兵的双簧中的湖南方言,让学生感知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往往比普通话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第二个探讨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个现代诗歌的普通话方言对比朗读,用26秒时间展现了自己普通话朗读的功力,其他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用各自的方言朗读林徽因的《笑》选段,然后饶有兴味地探讨了普通话的重要性。

这堂课每个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搭建了合理的平台。教学流程中的起、承、转、合,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各环节间的过渡设计,或来于身边,或出自经典,或源于戏剧,自然而巧妙,诙谐而不失庄重。学生大面积的参与,争先恐后的表现,使课堂激情充沛,跌宕起伏。全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程序及细节之中。

篇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音乐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音乐知识水平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那么小学音乐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呢。

1、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

教学环境是影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环境的优良与否,相关教学设备齐全与否,师生互动的轻松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能否切实的提高。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其本身固有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就应当教出与众不同的感觉。保持小学音乐教学的新鲜感,以便时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就需要教师努力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情绪,以自身情绪来感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当善待每个学生,以赞扬的态度去肯定学生的每个正确态度和行为,带给学生轻松、和蔼、热情的感觉,让学生培养起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2、以表演为主线,贯穿音乐教学活动

表演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只有与表演相互紧密联系,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也是学生能够热爱音乐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每学一首歌曲,都进行自主的随乐表演。教师根据歌曲旋律和内容,进行表演示范,然后鼓励学生勇敢地上台表演。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学生表演的态度,应持宽容的态度,多用鼓励少用批评,把敢于表现当成一种值得赞扬的事情。通过气氛的烘托、教师的示范、教师的鼓励以及宽容的态度,学生会逐渐抛开羞涩,纷纷上台表演,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会被烘托上来。通过表演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也加深了学生自己对歌曲的独特的见解。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兴趣的诱发作用

音乐不仅需要去聆听、去想象、更需要用生活去体验,这是一个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过程。小学音乐教学只有把无限创造性思维融入到现实生活感受中,才能更深刻理解音乐的真谛,并在真谛的基础上产生更好的创作灵感。小学生存在固有的人生经历匮乏的不足的特点,使他们在音乐学习时会遇到种种问题,往往只能学习音乐表面,而无法深刻理解音乐意图。通过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把别人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展现给他们看,通过生动形象的印象表现方式,增加他们对人生经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历不足等缺陷,加深对音乐真谛的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增加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4、培养创造能力

音乐课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想象的内容也存在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性格特点,再加上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基于学生的经历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对教学具有绝对控制权,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极具缺乏的,教师的教学内容依照大纲要求进行教材施教,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新课标要求师生共同体验音乐教学的魅力,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因材施教。新课堂上,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为学生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实践机会,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5、采取积极性评价

篇5:《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解析入手,给出30个教学设计案例的详细分析,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新课程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与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我有以下体会:

一、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写作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从头至尾都把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三、教给学生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又一大亮点,在学一些典型文体的文章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远远重于教给学生文本知识。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环节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五、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篇6: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连 陈(辅导教师)发布时间: 2010-05-21 08:16:24 作业要求: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例举一个英语词汇的教学设计谈谈你对新课程创新教学的认识。

提交者:

陈牵娥(学员)[提交时间: 2010-07-18 13:52:42 ] 答题内容:

词汇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如果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那么他们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产生厌倦感,以致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这样,教师教,学生读;学生一起认读;分组认读;学生自读;读熟后,学生单个认读;再自读自记;再默写;没有默写正确的又要求学生读、记,直到他们全部会默写为止。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教得唾沫四溅,学生读得口干舌燥。片面注重学生的机械记忆,一味强调死读死记,忽略了利用学生的随意记忆,学生只能是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便荡然无存。我们有的教师到至今还在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这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如何抓好词汇教学呢?

一、物图导入,强化词汇教学的直观性

由于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常规教学,它不可能像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那样,必须有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等来辅助教学。我们大多数都是农村学校,多功能教室又只有一间,要求我们每节课都在多功能上课显然不现实,况且,我们也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去准备每一节课。但是,尽管是常规课,我们还是要备课,这是肯定的。我们不能准备课件,不能利用下载的资源,但尽可能的准备一些实物、图片和单词卡片是做得到的。小学英语中,抽象的单词不多,大部分都表示具体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进行直观教学,这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单词变成具体的形象,加深他们对词汇的感知和记忆,增强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感,容易调动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上说: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多。一节课所要掌握的单词不多,我们可以采用实物呈现法、图片呈现法、列举呈现法和肢体语言呈现法等将所要学的单词分个呈现、分个教读、分个训练。呈现单词后,教师进行教读,最好是利用磁带进行教读,毕竟我们的口语不够标准,如果语音教得不规范,不正确,后面难以纠正。教的次数不宜过多,最好采用升调和降调两种语调教。然后通过one by one开火车进行训练。如果班上学生太多,可以分组或分期分批进行训练。也可以采用you, please.指点式训练。一批有10多个学生,每人读一遍,其他学生就听了10多遍,增加了单词的复现率。在每一节课中,教师应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建立激励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学生进行词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体评价,当纠正的要坚决纠正,同时,该表扬的、该鼓励的也不能吝啬,“Wonderful!You are great!Super!Very good!Cool!Clever!”等要随堂可见。小学生在学习了一些新词汇后,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与其相关联的词,这给词汇的扩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学生学习了一些词汇之后,就可以将新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以旧引新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同音词、形近词、字母组合的相同发音、同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如教授fruit一词时,可引导学生联想与之有关的单词,如apple,pear,banana,peach,orange, watermelon,strawberry,grapes等。称为联想词群。又如教授动词read时,可将它与look,look at,see,watch等词或词组进行相关联的比较。再如,利用联想规律由 new 联想到 old,old 到 young, close 到 open,sit 到 stand,tall 到 short, short 到 long, on 到 under 等进行对比联想教学。由 forest 联想到flower, grass, path, river, stream, mountain, lake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关联的词汇群,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同学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联想能促进人的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通过联想使学生达到学习、复习、记忆词汇的目的。英语构词法分为合成、派生、转化。英语单词中,有许多是由两个都有意义的单词合在一起生成的新词,这叫合成法。如,classroom、schoolbag,学生以前早就学过 class 和 room,school 和 bag,在教授这类单词时,应该指导他们找出这些单词是由那两个较简单的词合成的,而不用当作一个生词来教。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 read 与 room 的基础上,就很自然推测出reading-room, waiting-room,的含义来;学生学了 board 一词, 在学习diving 时可引出 diving-board, 在学习play chess 后可介绍 chess-board, blackboard,学生完全能推测出以上合成词的意思。因而,利用构词法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二、谋篇部局,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

(一)在单个训练的同时,要考虑整体性。词汇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要与本节课或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因此,要联系词组、联系句型进行训练。如教读car,就可联系教读yellow car,blue car 或 Drive the car.This is a car.Look at the car.等。教读了math book,就可联系教读my math book, Zhang Shan`s math book,或Show me your math book.Pass me your math book.Put your math book on your head.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后面教“Let`s do.Let`s talk.”作铺垫,又可以为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单词只有组成句子和话语之后,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如果我们只是孤零零地教单词,学生很容易厌倦,学习兴趣也受影响。

(二)创设情景

教师教词汇时,应尽量避免单调地直接板书单词到黑板上教学生认读,要努力地创造情景,用创造情景法进行词汇教学,把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掌握单词。如学习color 时,呈现一幅图画,问学生:“What color is the tree?””What color is the house?” 或说:“The house is yellow.”“The bike is blue.”通过谈论图片,学生必然用到颜色的单词,激起学生学习新词的愿望。

三、寓教于乐,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我们将每一个单词单个训练完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可通过一起认读、分组认读、单个认读等方式进行。方法应多样,但遍数不宜太多。等大多数学生都会认读了,再结合游戏进行综合训练。“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这是启发学生随意记忆的较好方法,这既可以让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气氛中巩固新学词汇。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很多,我们根据需要选择用之。常见的有“单词(词组)传音、转盘猜单词、声音渐大式找实物、图片猜词、摸实物猜词、说单词指实物、举实物说单词、将卡片贴在实物上”等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词汇进行综合训练。密切单词和实物的联系,而不是和汉语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见到实物就能脱口而说出其英语单词。我们有的老师喜欢密切单词和汉语的联系,呈现一个新单词后非要写出其汉语意思,何怕学生不理解。单词训练时也要与汉语夹在一起。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听到单词或句子后首先要在大脑里将其译成汉语,然后才转换成英语,反应能力滞后。我们有的老师会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允许讲汉语吗?”答案是“允许。”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学生的基础语言是汉语,所以,我们也不可能纯粹离开汉语而教好英语。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单词、一些英语语法、一些游戏规则等,用英语难以表述清楚的,我们可以用汉语表述。但是,力所能及的我们尽量用英语表述,有的可以借助肢体语言、简笔画等加上简单的英语进行表述。

(一)设置游戏和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强、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游戏搬进课堂,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整个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找朋友”,“猜测游戏”、“单词接龙”等;竞赛的形式也有多种,如“看谁举例多”、“看谁最快完成”等等。游戏、竞赛可用于词汇教学的各个环节,前面所介绍的几种教法中也可将游戏或竞赛渗透其中,但教师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我在词汇教学巩固阶段,设置了“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我准备的水果、蔬菜放入口袋中,分别请几位学生上前蒙住眼睛摸,并猜一猜这是什么。给他三次机会,当他猜错时,全班同学说No;当他猜对时,全班同学说Yes并一齐说出该单词。这一教学环节既可以创造生动有趣的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巩固了本课新学词汇。

(二)教给记忆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英语单词其实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可是小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较差。教师应当教给他们记忆单词的方法,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轻松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一定会让学习变得跟轻松。学会了这些方法,学生将终身受益。例如:

(1)儿歌记忆法 根据学习的单词分类编儿歌来记单词 小猫cat喵喵喵 小狗dog汪汪汪 小鸭duck嘎嘎嘎 公鸡 rooster喔喔啼 小兔rabbit蹦蹦跳 小鸟bird飞呀飞 小鱼fish水中游; in在里面on在上,under under在下面,near/beside在旁边,between between在中间,behind behind在后面

(2)举一反三法 由单词room 引出classroom reading-room bathroom bedroom sitting-room ;由单词引出ball football volleyball baseball basketball 等。

(3)联想记忆法 由单词bad和room联想到有床的房间是卧室;由water(水)melon(甜瓜)联想到水分多的甜瓜就是西瓜watermelon ;由pine(松树)可联想到长在松树上的苹果就是像松果一样的菠萝pineapple.(4)拆字记忆法 象一些合成词较长,我们可以把它们拆开来分两步背记:grand+fa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grandmother同样的单词有:playground supermarket minibus bookcase policeman policewoman noticeboard football classroom等等。

(5)归类记忆法.我们可以把单词分为生活用品、动物、植物、水果、食物、家庭成员、人体各部位、学习用具、交通工具、等等进行记忆。象mango lemon sofa coffee jeep chocolate sandwich pizza hamburger motorcrcle 等由发音翻译而来称为音译外来词,学习时只要注意发音正确就行了。

(6)全身心记忆法 根据测试,参与记忆单词的器官和身体部位越多,单词在大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边读边写边记,除读记所使用的发音器官和身体的其它部位外,大脑中枢还要指挥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掌,手掌带动手指,从而正确地书写单词。

然而,小学生遗忘较快,主动复习的积极性较差。即使他们学习了许多词汇,如果不及时巩固,学习效果还是不能长期保持。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措施,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和检查所学词汇,以期达到长期的记忆效果,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一节英语课是否上得成功,一是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二是看学生是否有所获;三是看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只停留在向学生不断输入新词汇和巩固已有词汇上,教师还要为学习者创造机会应用记忆库里的词汇,也就是让学生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已认识的词汇,那么,这些词汇只能是接受性词汇,而不是输出性词汇。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所学句型搭建一个好的平台,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达到扩大输出词汇量的目的。

篇7: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笔记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一)课程功能的转变 1.突出儿童个性发展(1)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①语文教育正在转向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②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③加强语文教育中道德价值和理想主义教育,强化人文修养的形成。④注重综合化、个性化学习,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和个性化,以克服应试教育的缺陷。⑤加强学生个体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⑥重视课程的立体化和层次感,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⑦强调语文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⑧注重语文学习的现代特征,正视网络的影响。

(2)学生个性的养成

①确立语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性教育观。②语文教育应重视人的主体性激发。③加强语文教育内容的整合。④转变教学设计方式。⑤强化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

2.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1)语文素养的内涵(2)影响语文素养形成的要素

①不断提升人生境界。②不断完善思维品质。⑧不断内化心灵感悟。④不断拓展生活世界。⑤不断更新教育资源。

(二)课程内容的拓展 1.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2.课程走向综合化 3.课程走向生活和现代社会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1.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性学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1)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可增加学生个别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当小老师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2)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 “工具”,即教会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探究精神,即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2.发挥协同效应,合作性学

合作性学习主要模式有:(1)共同学习模式。(2)团体探究模式。(3)结构方法模式。(4)互为指导模式。

3.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性学 4.贴近社会和生活,体验性学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

5.发挥自身特长,个性化学

(四)教学评价的革新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强调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4.强调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5.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实施新课程,小学语文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一)小学语文姓 “语”,更姓 “人”

(二)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主导贵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 “场”

(三)从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积累,减少头绪,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的现象,切实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

(一)新课程的建构着眼于人的发展

纵观新课程语文学习的四项目标,我们不难看出,它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它强化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即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识字、写字,要积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发展思维和语言。

2.它强化了民族情感的熏陶。3.它强化了现代意识的培养。

4.它强化了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兴趣、爱好、习惯、意志、态度等。

(二)新课程的建构遵循了母语学习规律

语文学习是母语教育。母语的习得从出生开始,母语思维与生俱来。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它具有整体性、灵动性、形象性、表意的丰富性及模糊性和音韵美等特征。

1.因为汉语以字为单位,汉字是音形义统一体的方块字,所以,识字是母语学习的任务,并应继承和发展以韵语识字为主的传统做法。

2.因为汉字有四声平仄,汉语有抑扬顿挫,因此,应该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中属对、炼字的训练,并重视朗读、诵读的经验。

3.因为汉语表意的丰富性、模糊性、灵活性,因此,应重视多读多写的经验,继承和发展在阅读中 “悟”的传统经验。

4.因为汉字与汉语文章具有十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因此,要重视整体积累和整体表达的读写经验。

针对以上母语学习的基本特征,新课程对儿童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重新界定。一是识字。关于识字,小学阶段要让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一类字能认,能写,会用,二类字则只要求会认,会用。教学中要从识字特点出发,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识字。

二是积累。关于积累,应该包括篇章(含写作样式、语言)、生活、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积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篇章积累。而古诗词在汉语文中是篇章精华的浓缩,是汉语文思想美、艺术美、语言美的集中体现。积累应该是反刍式的,而不是硬灌式。因此,教古诗时一定要废止字句章讲解、思想艺术分析的教学模式,只要让学生多读、背诵下来即可,有些地方不懂没关系,重要的是学生今后不断地感悟。三是灵性。关于灵性的培养,是当前教学中相当薄弱的。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看法,不要否定孩子的意见与答案,确定错误时要巧妙引导,切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思维的积极性;要充分地鼓励、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教学中提倡幽默感;要把课上得自然,生动,有趣,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根据课堂上学生随时出现的各种疑惑或兴趣改变事先的教学设计。

(三)新课程的建构关注了儿童的学习特点 1.趣为先导。2.思维形象。3.长于背诵。4.痴于想象。

四、识字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一)以大字为载体——感受汉字之韵 1.课本中有大字(1)有比较,才有鉴别。(2)大字符合儿童认知心理。2.课件中品大字 3.虚宫格写大字

(二)创活动式模型——尽享识字之乐 1.看图识字(1)由字理图识字。

(2)结合简笔画识字。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2.演示识字(1)借助手势识字。(2)借助表演识字。(3)借助实验识字。3.游戏识字

(三)以规律促效率——体验识字之妙 1.口诀识字 2.字谜识字 3.关注串字 4.生活识字

五、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一)阅读教学的弊端

1.只重课内,不重课外,阅读教学艰难前行 2.只重共性,不重个性,阅读教学面目可憎 3.只重大概,不重目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二)新阅读新理念 1.大阅读的理念。2.对话式阅读理念。3.实践性阅读理念。4.发展性阅读理念。

(三)建构立体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型 1.基本模式:对话式阅读(1)遵循的理念(2)对话的核心(3)对话的方式

2.几种变式(1)积累式阅读 内涵

积累式阅读,重在积累。积累,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渠道。积累,包括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三个方面,积累式阅读以语言积累为基础,并兼顾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积累式阅读的基本模型为 “课内+课外”。

(2)能力性阅读 内涵

能力性阅读重在训练。能力训练有三条线索:一是突出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略读的单项训练;二是紧紧围绕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进行综合训练;三是突现阅读规律和方法提升的训练。这三种训练虽有所侧重,但彼此关联,采用哪种方式要因文而异,但是同一篇课文也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能力性阅读的基本模型为“训练+规律”。

(3)创造性阅读 内涵

创造性阅读重在创造。让儿童学会创造,贵在引起创造动机,并能积极进行阅读实践。创造性阅读为儿童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这创造也更凝结着教者的心血。创造性阅读从儿童学习背景上,更倡导情境式的;从学习方式上,更倡导合作式的;从表现形式上,更倡导活动式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模型为 “创意+语文实践活动”。

(四)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1.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1)强化课内外结合。(2)强化小组合作学习。2.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阅读问题的设计要有训练性。5.阅读训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1)强化主角意识。(2)提供表现机会。

(五)低年级阅读教学新解

低段的阅读必须让位于识字、写字,它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1.低段的阅读,是教儿童读书,重在 “开始”。2.低段的阅读,是了解性阅读,重在 “感受”。

3.低段的阅读,是模糊性的,重在 “综合”。

正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低段阅读的基本特点,在低段阅读中应着力实施以下几个策略:

1.让儿童在形象直观中启蒙读书。2.让儿童在书声朗朗中训练语感。3.让儿童在识字、识词、识句中获得能力。4.让儿童在多种智能操练中自主发展。

六、教学设计的创新

(一)教学设计创新的几种类型

教学设计的创新大致分为三种方式:1.简单组合型设计。2.分解后重新组合型设计。3.开发型设计。

(二)如何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 1.突破思维束缚和传统观念 2.拓展创新思维视角 3.激发创新的潜能。

(三)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创新课 1.“返璞归真”。2.“野”。

3.“鱼”—— “渔”。

七、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反思

(一)实践新课程,必须更新观念 1.关注情感态度。2.关注语文实践。3.关注学习方式。4.关注课程开放。

(二)实践新课程,必须坚定不移

旧有模式常常会使我们在实践新教材时,一只脚走在改革的路上,而另一只脚却早已回到了老路上去。因此,从操作层面上看,我们要特别防止 “走路顺拐”。

1.于不习惯处钻研。

2.善于活化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3.从学生实际出发。

篇8: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创新教育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语文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以人为本,自主创造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班队自主管理、自主实践活动序列,课外活动发展个性特长序列。根据知识发展型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素质的要求,本课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确立育人目标,即情真、眼明、心灵、手巧、体健,通过学习方法的传授、教育环境的创设,使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成为富有独立、自主、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二、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的批判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人格力量。

1.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谈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1. 冲破写作樊篱,让学生放胆作文。

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应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如一些学生大胆评说中国足球,写出了思想犀利的评论文章:《霍顿,何罪之有?》、《中国足球不能拒绝雅凯》、《长传冲吊,是利剑还是钝器》;一些学生尖锐评说学校教育:《语文课,让我欢喜让我忧》、《标准化试题,下岗吧!》、《学习,什么时候轻松起来?》,等等。

2. 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一是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二是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四是创办学生文学社。学生自己结社,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版,闹得不亦乐乎。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

3. 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并举办征文比赛。三是考察名胜古迹。带领学生寻古揽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使学生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篇9: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一闻乐起舞,激发音乐天赋

当代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育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天才音乐家,他们能听懂每首乐曲,能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作品,用童稚的心灵创作音乐。例如,我在歌唱课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各种生物,演唱时用肢体语言和声音表现各种动植物。在演唱歌曲的间奏处,请学生编上自己喜爱的动作,愉快地表演,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便开始迸发,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在演唱歌曲时用形象的动作边唱边跳。这样的歌唱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歌曲。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有利于使歌曲教学充满生命力。

二积极实践,展现创作才华

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各种颜色或粗或细轻或重等各种线条来创作图画。用各种肢体语言或柔或刚或快或慢等动作来表现乐曲。用优美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各种乐器采用不同的节奏为乐曲配乐,丰富乐曲的内容。这些创作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精神。

例如,在教唱《我有一只小羊羔》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学生将歌名改为《我有一只小黄狗》:我有一只小黄狗,小黄狗,小黄狗,看见坏人汪汪叫呀,本呀本领大!有的学生创作的却是《我有一只小花猫》《我有一个好朋友》,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学生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音乐课在学生的喜悦中画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了学生的成功和快乐。

三大胆续编,延伸故事情节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小学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他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故事。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丰富想象,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和管弦乐队的丰富知识。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如《龟兔赛跑》《井底的小青蛙》等。在欣赏完歌曲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不少学生通过欣赏课后的创作,创编了《龟兔再赛跑》《跳出井底的小青蛙》等全新的欣赏曲和音乐剧,这样的音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愉快、轻松、平等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四自制乐器,体验创造乐趣

器乐学习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器乐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音乐教学的面貌。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丰富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每位学生都能动手探索、亲身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手中的各种学具、打击乐器、筷子、饮料瓶、黄豆、沙子、塑料袋、钥匙串、纸等可以发出声响的物品,引导学生制作乐器。如学生带来的自制的打击乐器有:沙锤(饮料易拉罐装小石子)、三角铁(废钢棒制)、碰铃(废车铃制)、双响筒、大小板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等基本特性,将旋律、节奏、力度、音色、调式调性等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形式加以变化发展,以此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和客观世界,让音乐创造有效地贯穿于课堂的每一教学环节。

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创造活动,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开放音乐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创造性,强化他们的音乐创造个性。让每个孩子通过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学会感受美、发现美继、创造美。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少年宫)

篇10: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学习心得

巴中市南江县东榆小学 何英

在不断反思,困惑,再实践的同时,有幸学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

这次学习我深刻领会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的,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 2 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5、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篇11: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沾化县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 李九燕

地理教学中,进行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新的时代,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理念下的创新地理教学的思想。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创新 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首先要学会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其作用作为学习的主体基础,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的迅速而牢固,因此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开拓思维、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地理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核心因素,在教学中意义重大。

2、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创新氛围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

3、鼓励大胆质疑,避免因循守旧。

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用尊重知识、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围绕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营造竟争的气氛,集思广益,沿着疑虑深入研究,从而获得新发现。

二、展开想象,突破常规,培养创新能力。

1、发挥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钥匙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地理想象,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精神。鼓励学生的预见想象、超前思维。即通过对既有地理环境推理想象未知地理环境。

2、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突破思维定势。

地理形象思维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的步骤和规则,但有一个类比、联想、想象的思维过程。因此,它可以摆脱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常

规的限制,想象出超常的结果。它往往不被学生已有知识所局限,从而得出超常的结论。比如魏格纳由于想象南美洲与非洲的轮廓的吻合,进而得出大陆漂移的学说。这种思维具有的结果往往带有模糊、猜测的特点,因而往往带有主观或偶然的特点,所以这种思维才能使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其思维结果才具有创造性。

三、探究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该不断的地发现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去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探究性学习”。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地理教学中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上一篇:北京版五年级健康教育教案下一篇:社区双语学习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