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转向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发展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因此,应对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学实践转向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实践转向管理论文 篇1:

分析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创新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相继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于是大学教学实践与管理模式在不断创新变革。为了进一步建设学习型高校与创新性高校,当前我国的很多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号召,将“工学结合”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体制逐渐在向现代化以及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学生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不断适应发展变革的社会形势,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从而促进了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其中《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体制改革逐渐开始步入了现代化的行列,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实践的重大变革,同样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概述

1.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通过半工半读或边工作边学习以及工学交替的形式,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其职业技能与知识理论素养不断协调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过程,同样也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的题中应有之意和应时之策。工学结合的模式是主要以锻炼技能和注重实践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由高校直接通向社会企业,最终走上生产岗位。因此,从这一模式的实践应用过程来看,它强调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强化。

2.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特点

通过上述概念界定,其实不难看出,我国现代化的教学体制创新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规,让学生在社会与校园这一良好的实践平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死板的局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得以融合到实际的社会工作中。实践证明,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能力,因此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具体的特点。

(1)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开放性。开放性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和重要的发展方向,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直接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转型到开放的社会教学模式,由此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关门办学模式,让学生不断走出校园,从理论知识中获取间接的实践经验,但是不囿于基本的理论,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从而构建起一套企业、学校与行业为主导的多元办学标准体系。

(2)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当前工学办学模式的重要思想,这一应用模式要求学生从传统的书本理论学习转向社会实践学习,除了突出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之外,更加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协调提高,它要求现代化的教育要以职业技能为教学本位,突出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将学、教、做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性。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宗旨是要体现教学的职业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实际的社会生产岗位,重点突出了学生身份的转换与教学思维模式的变化,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与职业人员之间进行不同身份的转化,从而由社会、企业为其营造正式的专业实践平台,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认清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从而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积极的基础。

二、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创新

1.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学生工作理念

首先,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动态服务”的理念。动态服务的理念主要是指按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向以及现代化开放大学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促进教学者传统管理职能与现代化教学模式下的服务职能相转变。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现实需求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出发,从而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现场指导,心理咨询以及思想指导综合服务,在此实践过程中,更要对学生进行动态化管理,不断深入学生的宿舍以及教室和企业,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社会实践情况,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将服务工作落实到学生工学结合模式的每一个环节。

其次,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开放协同”的理念。开放协同理念主张学生在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活动空间要逐渐由原来的课堂和宿舍逐渐过渡到企业和社会,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性、封闭性、墙院式的管理模式。

此外,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以及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创新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管理理念,并将这种管理理念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以及全方位,使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与培养学生,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创新能力,通过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自我发展,充分凸显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强化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具体特征,要求我们结合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内容。

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格。开放大学背景下工学结合模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劳动品质以及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及职业追求、职业目标。这些良好的品格是学生进一步走向社会的重要专业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工学结合模式下,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其次,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一同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要按照工学结合的学生管理内在要求,坚持教学为中心、学生能力为本位、就业为核心、学生基本学制为准则的办学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严格遵循“树立职业目标、校园素质拓展、专业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求职”这一“工学结合”的层层递进模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更要使教学培养目标具有专业性,有重点、分侧重、实践与理论并重,从而对不同学制以及不同知识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和教育,充分使学生深入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创新化人才。

再者,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特别是大学工科类院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人文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三者融合的背景下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专业化人才。

除此之外,应该在学生企业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的发展文化,并将专业技能与书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多元性的素质拓展活动,使学生融入到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社会实践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创新基于工学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

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高校院系为主力及以校企合作为重要依托的学生服务体系,进一步铺设工学结合合作企业为中心、链接工学结合相关部门的多层学生服务网络,实行由高校教师、学生辅导员和企业实训老师组成的三导师制,并通过学生骨干以及专题报告和网上咨询、现场座谈指导等形式,积极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从而从多角度、多层次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与此同时,还应该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预防与矫正机制,通过对学生实训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演练模拟,从而为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使其在今后真正步入社会时能够不断克服困难。

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构建一套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与创新考核机制,在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同时也要通过专业的职业技能指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学生更好地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依托于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行业以及学校,还有企业之间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模式有机融合,将职业作为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导向,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理论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协调发展。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重点对开放大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此不断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良,唐志红.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23-25.

[2]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3:145-147.

[3]钟银贞,高维春.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01-103.

作者:陈永梅

教学实践转向管理论文 篇2:

浅谈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发展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因此,应对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中职;汽修教育;汽车转向系统;专业教学

汽车转向系统检修是汽车维修工在汽修企业需要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汽修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汽车转向系统教学成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转向系统的元件检测以及转向系统的维修作业等项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按照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完成待修车辆转向系统的故障检修,具备独立完成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理论知识涉及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非常广,同时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增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

针对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为适应时代与行业需求,促进该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特点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特点,设置符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方向的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加强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推广,通过增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实现培养汽修实用人才的目标。

笔者拟结合多年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教学经验,针对该门课程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紧随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设置教学内容

汽车转向系统与汽车制动系统、驱动系统一样是汽车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行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操纵稳定性、驾乘舒适性等。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继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和悬架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已部分取代了传统液压动力转向(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采用电动助力转向能够节约燃料,提高主动安全性,且有利于环保,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所以一经产生就受到了高度重视。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应转变教学观念,紧随专业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开展,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与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加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知识的比重。随着汽车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转向加力装置,兼顾了驾驶员的体力和发动机动力。在正常的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力大部分由发动机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提供,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在动力转向失效时,驾驶员仍能通过机械转向系统实现汽车的转向操纵。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转向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目标。因此,应及时地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知识引入课堂,尽可能全面地介绍给学生,以满足其未来工作中对主流知识与技术的需求。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采用项目课题导入的形式。为更好地满足对口企业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课题应来自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安排完美结合,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突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

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教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研究教学手段。如果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话,在教学中既能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手段要通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发挥其功效,并通过有效的反馈逐步总结和提高。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述、挂图配合与零件拆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类单一、刻板的教学手段在讲授原有汽车转向系统时还可以,但是当讲授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就只能使学生对EPS的构造、工作原理有简单的了解,而对于研究整个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则没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因此,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顺利地引进前沿科技知识。有些知识点需要配有图片和动作演示过程,才能够比较生动立体地讲清楚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结构特点。要想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实现资料信息的快速添加和修改。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以展示图片和图表,可以直观地介绍各个系统的部件结构,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通过演示系统动作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對系统的内部工作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可以通过教师的控制随时暂停,配以详解,反复观看。例如对于电控系统的传动路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等教学项目,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板书加挂图教学,则无法达到清晰明了的效果。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大量的知识要点结合图片、图表、文字、动作、语言叙述集中灌输给学生,节约教师在黑板上画部件结构图和板书的时间,极大地提高教学准确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灌输更大量的知识要点。而且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也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结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习。通过与实车的接触,学生在原有知识印象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职业感受体验。

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三段式的,即先上基础文化课,再上专业基础课,最后上专业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则一般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训课,或采用理论与实训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与实训课在不同的地点分开上,由此导致教学内容衔接不好,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使现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中应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增强学生检修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宗旨。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中,应侧重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安排好实训实践环节,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指引的作用,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边教、边练、边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汽车转向系统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多开展下厂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车维修,完善校企合作的建设,围绕着行业发展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可从汽车转向系统功能分析入手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教学。在教学中根据该系统在汽车中的作用及汽车对它的要求抽象出其功能,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出发,先不讲授转向系统总成的具体结构,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拓宽思路,摆脱传统构造的旧框框,根据已学过或见过的结构,提出各种可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介绍现有构造,对总成构造的发展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按一定的原则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分类排列,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在于单纯的知识讲解,而在于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方案,从而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并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对汽车转向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述应深入浅出,以建立学生的知识理论框架为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应紧随科技的发展,尽可能多地介绍涉及转向系统的典型实例和国内外的相关前沿知识,应围绕转向系统的各个主要部件及重要的知识点,结合维修行业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部件与技术开展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对转向系统进行维修操作的实践技能,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或科目总结,在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经验的交流,提高共同进步的速度,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共同发展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日常中职汽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中,应时刻秉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原则,结合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进程,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真正实现汽修实用人才培养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胡爱军,吕宝占.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趋势[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2(1).

[2]陈家瑞.汽车构造(第5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余国联.汽车底盘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1).

[4]王前新,孙泽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M].汕头:汕頭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建华,许宏.教育产业化问题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6).

(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邢文静 张伯俊

教学实践转向管理论文 篇3:

基于solidwork软件转向架仿真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转向架检修是铁道车辆检修的重要内容,转向架结构及检修教学是铁道车辆机械装置检修教学重点项目之一,现场教学、图片示例、企业参观等传统教学方法受到操作危险高、企业管理繁复等方面因素制约,尤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泛在学习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仿真模型能够为学生提供传统教学中无法进行的针对实训工位少、操作危险高等方面的教学实训条件,让学生实现学—做—学结合,有助于提升转向架检修职业技能。

[关键词]  转向架教学;仿真模型;教学实施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

一、货车转向架教学现状

铁道货车车辆检修中转向架检修是其中重要的项目,转向架结构及检修的教学是铁道车辆机械装置检修课程教学中最复杂的教学项目之一,该教学项目对应货车检修工作中转向架分解检修、落成检查及货车单车检查中转向架检查部分。

依据铁道车辆机械装置检修课程教学大纲,在转向架教学中我们有以下几个学习任务:(1)转向架在车辆中的作用、结构名称认识。(2)转向架分解及组装。(3)转向架落成检查。(4)车辆运用维修中单车检查转向架的要求。在项目中,需要学生掌握转向架各部分名称、结构组成、功能及在转向架中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转向架分解工艺及组装工艺,每个工序的注意事项;转向架落成检查标准;车辆运用维修中单车检查转向架的步骤和要求。

传统教学中教师选用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训教学在铁道车辆综合实训基地展开。但是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学习知识不能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学校虽然建有实训设备,但转向架价格昂贵,不能涵盖所有转向架型号,并且受场地、转向架检修地沟台位、检修工位等限制,学生实训条件缺乏。铁路车辆检修企业重视安全管理,使得参观学习受多种条件制约。

二、日常转向架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困难:

1.认识转向架零件名称,但是不熟悉结构,在单车检查项目中,不能准确找到相应检查内容,不知道检查标准,容易出现漏检现象。

2.由于在车辆综合实训现场没有地沟,学生实训时无法观察部分转向架配件部位和组装结构。

3.转向架实训学习受到场地、台位制约,单次最多4位学生同时实训,课内时间利用率不高。

4.转向架拆、装实训需要天车辅助,安全隐患大,实训时以转向架外观检查为主,学生无法在我校综合实训现场完成转向架组装,不能直观感受转向架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

例如:货车单车检查中转向架侧架滑槽磨耗板检修。目视检查八位滑槽磨耗板安装正位、入槽,滑槽内不得涂抹油脂,滑块安装有磨耗套,无破损;该步检查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滑槽在那里有什么用?(2)滑槽磨耗板是什么?(3)滑槽磨耗板与滑槽怎么安装?

实践教学中转向架是一个整体,侧架不能单独拆开观察,只能通过图片示例学习,学生在学习侧架内容时,由于观察不仔细,容易一带而过,初级任务知道什么是侧架,侧架细节不能拆开观察,基础制动结构在侧架中如何定位、如何移动等机械部件知识学习不深入,导致在学习高阶任务转向架落成检查时找不到滑槽、不知道什么是磨耗板,更谈不了高阶要求转向架落成检查对应的检修技能要求了。转向架教学另一个难度在于转向架拆、装工艺操作难度高,侧架、摇枕、弹簧减震装置等结构在拆、装过程中需要天车及专用工具辅助,学生操作危险度高,在实践教学中几乎不会涉及。铁路车辆检修企业在青工培训中不会让青工独立完成。

三、解决转向架实践教学问题思路

本课题中所有内容通过solidwork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铁路的企业共同研讨,确定对转K系列货车转向架进行建模合作,转K6型转向架[1]是目前铁路货运中应用最多的一款转向架,在继承传统三大件转向架优点的基础上做技术改进与提高,与我校现有的转向架实物之间关联度非常高。通过软件建立转K6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转向架各部件的结构组成、检修部位及检修方法。仿真图形可以有效解决侧架不能单独拆开观察的问题[2],通过solidwork软件制作了转向架三大件结构如侧架、摇枕,也制作了三小件如弹簧减震装置、斜楔、承载鞍等,还可以仿形轮对、侧架下交叉支撑装置、基础制动结构等[3]。并且仿真模型具有不受场地、工位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反复、多角度独立观察,同时也容易实现技术迭代[4][5]。

四、新形态虚拟仿真教学需要

新形态教学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学习,针对实物操作安全性差、难实现、成本高昂、时空限制等因素,模拟仿真模型可以极大地填补这个空缺,并且实现线上教学,本项目学习目的以转向架仿真模型为主线,通过多角度观察学习转向架结构,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五、solidwork软件建立转向架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soliwork建模在轉向架检修教学中的应用是基于实际转向架建立的仿真模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三大件式转向架的结构,主要零部件的形状、作用以及转向架组装工艺过程,辅助完成货车单车技术检查中转向架检查部分内容。

1.实训课时比例增大,任务驱动教学得以实施。由于模型不受场地制约,学生可以24小时随时学习,教学安排上可以大大提高转向架实训课时比例;转向架模型在不需要行车等外部设备的辅助下能完成拆、装过程,危险性降低的同时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进行的转向架组装,可以设计更高更复杂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上更容易实现转变理实一体教学为任务驱动教学。

2.促进教学实施过程改革。转变传统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为任务驱动型教学。教师设计循环递进学习任务,课前发布学习任务,课中注重对教学重难点的讨论,课后通过对仿真模型的反复操作完成任务输出成果。

以工作任务二转向架检修为例:

课前,教师通过职教云发布学习任务:侧架摇枕检修,确定学习重点,明确任务学习三维目标,设置侧架摇枕预习课前测试。学生登陆职教云领取学习任务,完成课前预习侧架与摇枕结构认识与课前测试,测试结果通过职教云直接反馈给老师,教师调整学习难点,依据课前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目的是组内学习扬长补短。

课中依据本节教材和教学目标,设置以下教学环节。问题导入环节,教师将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布出来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学习小组在课中解决问题并完成相应学习进度。目的在于利用学生自己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同时提出要求增强学生“任务感”。

引导学习环节,教师利用仿真模型提出问题:侧架是什么样的?从外侧面、内侧面观察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一样的吗?从下面看能看到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目的在于传统教学中侧架无法全方位观察,现有的教学实训环节中,只能看到侧架外侧面,而侧架内侧面、方形孔四周因为被挡住了不能仔细观察,仿真模型有效解决了侧架观察问题。

小组探究环节,学生通过软件拖拽、移动仿真侧架完成多角度观察,同时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互相补充因观察不仔细带来的漏项问题,实现教学基础目标零部件认知正确度达到80%以上,进一步讨论侧架正确的检修方法和工艺。

交流学习环节,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侧架检修工艺及方法,查缺补漏,然后小组汇报输出学习成果。教师虽然不参与学生交流过程,但是作为观察者记录课堂交流细节。

知识拓展环节,学生根据教师在职教云提供的货车单车检查网络资源,甄选侧架检查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讨论,目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强调小组合作组间交流,发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先进生带动后进生,达到学生共同提高。仿真模型给每位学生提供了操作的机会,由于学习中需要通过软件对模型拖拽、移动观察,学生操作电脑熟练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后,学生利用可以24小时随时使用的仿真软件结合课本内容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3.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在转向架结构认识教学中引入转向架结构变迁技术,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目前货车转向架装车量,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发现我国货运能力提高,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小组探究、组间交流环节,学生通过互相帮助查缺补漏,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最后solidwork软件是一个开放性高、容易上手操作的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绘制转向架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科技素养。

在对铁道车辆2018级、2019级学生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比没有仿真模型的客车转向架教学内容,学生对转向架部件掌握情况更好,认识完整性更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清武.车辆构造与检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6.

[2]高波,刘志明,霍凯,等.基于虚拟仿真的高速动车组检修工艺实验教学系统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39-142.

[3]王艳秋,郑宇飞,王雷,等.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模块化配置设计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4):9-14.

[4]王倩,郭璇,王建,等.基于CATIACAA软件平台的高速列车转向架三维骨架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8):77-81.

[5]张楠.铁路货车车辆转向架虚拟仿真平台研究与开发[J].新技术应用与实践,2018(11):117-118.

作者:曹毅 周帆

上一篇:脑血管病护理研究论文下一篇: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