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与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传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国际化与旅游业融合日益紧密的今天制约着旅游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现代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是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为平台,以国际化指导思想为灵魂,在综合性教学计划统摄下各种实践教学内容为路径的多层次、全方面、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践教学与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实践教学与旅游管理论文 篇1:

谈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对策

我国教育事业虽然蓬勃,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满意率却不理想,因此必须加强中职旅游学生的专业教育,特别是旅游专业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习惯,在通过课堂常规教学、角色模拟扮演、专业技能展示、社会实践服务和榜样评比示范等途径来培養。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根据自身专业培养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一线人才为主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实践教学,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一些中职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实践性教学的架构体系没有形成;中职旅管专业大部分课程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模式理论灌输为主;旅游职业教育思想仍然落后;部分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缺少教学与市场相结合的意识;实践教学配套教材中的实践内容与传统教材大同小异,没有突出自身技能特色等。

2.课堂实训时间不足,效果不佳

中职旅游教育以培养一线服务管理人才为主,旅游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系统性强。但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比如,目前的实践教学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学生对旅游管理还是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同时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实训时间严重不足,而且分散,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往往是在某项专业技能还未掌握或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实训就结束了。学生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学了,但往往学得不深不精,实训结束后就抛到脑后去了,这就大大降低了中职旅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毕业实习内容单一,技能要求不高,侧重酒店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部分技能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中职旅管专业的毕业实习都放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以找工作为由往往对学校的实习安排熟视无睹,而是自己找单位实习。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不固定,致使正常的实习计划无法贯彻落实,毕业实习目的要求难于达到,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即使学校安排了到酒店集中实习,而酒店服务实习内容过于低层次,以低技能的简单劳动为主。在酒店实习环节中,学生的整体满意程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酒店实习在执行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所学与所做不相一致,四个月的实习期间里,总是重复的从事类似低技能的工作,同时实习期间正值旅游旺季,劳动强度过大,影响了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发挥。

4.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众多学校在师资、实训设施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办旅游管理专业,使此专业的教师捉襟见肘。众多旅游专业的教师要么是改行过来的,要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工作的实践经验,很难胜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师资力量的这种状况,使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实践教教学的对策

1.建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旅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实践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一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培养学生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2.调整教学环节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立,应符由“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论的教学规律,切不可将教学秩序打乱。而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因此,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应根据旅游管理不同的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和学校四个方面,且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各方面的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学生的兴趣是实践教学过程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市场、人才需求和社会有要求是实践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投入资金的力度是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的关键。

(3)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一方面,是学校应建立教师实践教学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升级使旅游行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应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建立梯次完整的实验、实训基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面向市场,增加投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与能力培养相辅相成,进一步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陈晓佳

实践教学与旅游管理论文 篇2:

国际化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与驱动因子分析

[摘要]传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国际化与旅游业融合日益紧密的今天制约着旅游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现代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是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为平台,以国际化指导思想为灵魂,在综合性教学计划统摄下各种实践教学内容为路径的多层次、全方面、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驱动因子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驱动因子;旅游管理

1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战略选择。

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资源分散、师资短缺、手段落后等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国际化趋势无法对接、实践教学体系滞后是制约本土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根据当前国际化人才需求现状,引导学生从实践过程中提炼专业知识,从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在亲历亲为的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从业态度和从业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2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本土化与国际化衔接原则。旅游业是国际化程序非常高的产业,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必然会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学生在熟悉本土国情的同时,还需要养成国际化意识,熟悉国际化规则,掌握国际化技能,以适应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2)统筹规划与强化实践原则。应该设立稳定的专门机构并制订统筹性教学计划,在校内设立综合性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由专业教师、实验人员及外聘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该基地负责规划统筹旅游管理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方式,根据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状况,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负责协调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

(3)凸显互动和校企渗透原则。教师和学生在所有实践教学项目中的交流与互动应当得到体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间的顺畅交流与有效互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依托系统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校企渗透合作,增进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4)统一标准和突出特色原则。实践教学首先要遵循统一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养成其岗位责任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在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应当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个性,在专业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优势,形成品牌专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3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

(1)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拓宽国际化就业实习基地。以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平台,以实训室管理机构为主体,以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为两翼,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动力,以国际化校外实习基地为后盾,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地展开并优化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过程建设。为实践教学实验室制定总体的管理方案和详细的运作方案,并据此开设相关的课程,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运作方案完结之后,及时总结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效果,并制作详细的分析报告。在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结束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反馈,修整和完善运作方案。

(3)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不应过于硬化,而是把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和要求告知学生,由学生自己把握。同时,应当加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考试评价,以学生为主导的互评与自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竞赛式评估,顶岗实习时应重视来自一线行业的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导师组和完善专业导师制,实行学生指导包干,实行专业导师组统一指导和专业导师分别指导相结合。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策略,请有国际化工作背景,有国际化从业经验的一线资深人士进校园传道、解惑,同时专业教师也应走出去,到企业兼职,多积累国际化工作经验。

(5)实践教学的管理。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后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进行绩效评估,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督导,包括实践教学前准备、实践教学中运作、实践教学后信息反馈和实践教学计划完善。根据ISO 9001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分类建立完整而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档案,以期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因子

首先应当明确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有三个:其一培养满足行业需要的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国际化的旅游产业需要有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旅游强国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旅游人力资源作支撑。其二是明确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改善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为协调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三是理顺实践教学内在机制和冲突。要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转化关系,协调好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就业之间的递进渗透与有效衔接,促使实践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用。

围绕这三个目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因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外延与培养途径研究。具体包括:旅游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国际化、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国际化、实践教学交流合作国际化、实践教学教育品牌国际化;第二,实践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与行业需要零距离接轨;实践教学过程安全的保障和预防;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深度研究;实践教学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求等;第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具体包括:不同教学方式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途径;国际化经验与本土实际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工与衔接等;第四,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关系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总体规模及内容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机构如何发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功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人员的组织规则、聘用程序和协调机制;实践教学体系中实用性和国际性;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等;第五,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环节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如何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如何在不同实践教学模式中开展师生互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协调等。

5结论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到了结构性调整和体系性构建的关键时期。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构建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需求的国际化应用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剑生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周兰完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路[J].科技资讯,2007(23)

[3]崔剑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22)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研课题“国际化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的途径研究”(课题负责人:崔剑生)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及教学资源包建设”(课题负责人:崔剑生)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崔剑生

实践教学与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特征,需要从理论上研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与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本文以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五位一体”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及其建设对策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人才;“五位一体”; 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对策

随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旅游行业也取得了惊人的飞跃。但是,我国旅游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极度缺乏。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给我国旅游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会展经济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崛起,也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特别是在酒店业消费旺季,很多酒店都会出现人手不够用,临时招工困难等问题。而在酒店业消费的淡季,又会因为积蓄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臃余而大伤脑筋。因此目前我国的旅游中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的引进和对人才的培训。高速发展的酒店业,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紧缺。而在消费的淡季,又会产生很多员工无偿休假的现象。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但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的是既有较高人文素养又有过硬职业技能的人才,需要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因此,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问题已经成类旅游管理教育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我院积极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五合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作了有益尝试。

一、“五合一体”模式的内涵

“五合一体”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制度。通俗地讲,“五合一体”就是知行合一、素质知识合一、教学做合一、产教合一和产学研合一,其中心内容是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学生,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 2005年,国务院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此,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以政府法规的方式确定下来,并开始具体实施。2007年5月,《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旅游院校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把职能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论的著名观点就是“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去创造。为此,湖南工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如在“餐巾折花基本技法”的教学中,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条餐巾、一只水杯、一双筷子等。教师介绍每一种技法的操作要领时,先让学生同步模仿训练,然后要求学生对照图谱自行模仿折叠,最后能自主创意出新的花型。这样,学生由实践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从而掌握基本技能,再运用基本技能去创造生活,显然,“五合一体”的最大好处就是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能很快上手,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二、“五合一”模式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2006年开始,与湖南衡阳的神龙大酒店合作进行了“五合一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社会服务学分制,强化知行合一

旅游管理教育与一般管理学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其中职业性是基础,社会性是条件,实践性是途径。其社会性,要求与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与市场和具体的工作岗位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来制定教育教学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旅游管理教育社会性特征。实施社会服务学分制,强化知行合一,使职业技术与职业社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行动为导向的面向工作过程的项目或任务课程的设计,使学生既掌握做事能力(职业专门技术),又学会做人本领(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既有迅速上岗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社会大背景变化,国家建设中心转移,特别是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必然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行列,但在转轨过程中,部分学生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评价还没有实现真正大众化转型。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很多旅游院校毕业生对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观念陈旧。一些毕业生单纯以就业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工资待遇作为择业标准,在就业上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和高工资、高待遇,就业期望值太高,出现了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局面。

2.确立岗位目标、强化课程对接,优化管理体系,强化素质知识合一

实施以就业导向,确立岗位目标,构筑旅游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给予学生比较厚实的专业与人文基础,又特别强调专业(岗位)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确立岗位目标,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分流和选择的机会,实现因材施教。旅游管理专业涉及旅游行业的职业岗位是相当庞杂的,大体上可以分为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两大类。近年来,湖南工学院在构建特色班级、特色课程体系及强化课程对接以及创建特色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将旅游文化学进行了创新与对接,将旅游文化划分为隐性与显性课程两大部分,编著出版《旅游文化学原理》教材,配套进行相关内容的野外实习和考察。配合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设《旅游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课程,配套开辟生态旅游实习基地,强化生态意识培养和旅游生态技术普及。二是在特色班级组建方面,2006年以来与广东珠海昌安酒店集团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实施订单培养。实践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充分听取企业和学生的意见,一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实训。昌安酒店集团设立奖学、奖教金,学生统一着装,企业参与教学,将培养优秀学生和优秀员工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素质知识一体化的“昌安模式”。三是湖南工学院还与神龙大酒店合作,联办“高星级酒店总台服务员培训班”,校企共同设计课程,密切结合高星级酒店总台服务员岗位特点和要求,在在校生中择优选拔学员。神龙大酒店提供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外语和形象设计培训。

3.切合企业需要,融入职业技术,开展应岗实训,强化教学做合一

在教学中,逐步实施和不断优化“服务平台+功能模块+技能演练”系统化教学培养方案。“服务平台”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功能模块”即专业课和职业技能课;“技能演练”是指全真实习与实训。技能演练中,特别强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中心和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直接对客服务”为标准和着力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努力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使教学方式逐步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整个教学过程,学院紧紧围绕职业目标,让每个学生努力拥有一技之长。由于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使得旅游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时段性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性相矛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认为“切合企业需要,融人职业技术,开展应岗实训”是有效解决时间矛盾的一种新途径。在实践中,以当地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为切入点,积极主动谋求互利合作。衡阳是湖南省中南部中心城市,拥有蔡伦文化节、南岳寿文化旅游节、中国土菜旅游节等重大旅游节会,而且是周期性节会。节会期间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适用人才。按照“淡季培训、旺季上岗”的运作思路,学院主动与节会举办方联系,利用旅游淡季提前对管理与服务人员(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企业对这种针对性培训有较高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够获得参加重大会展的机会得到实际锻炼,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合作培养人才,强化产教合一

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职业技术人才的基地,是旅游企业的信息传播中心,也是旅游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型旅游企业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从实践方面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旅游院校应积极探索联结校企无形资产的方式和途径。如湖南工学院已经开展了班级有偿命名活动,如“华天酒店班”、“雁城宾馆班”,正在着手教室和实验室的企业命名,试图通过无形资产联结,使产教合一。除了明显的广告效应外,切实利用旅游企业提供的经费设置奖学金和困难学生补助金,使旅游企业有形投入实现人才培养的无形产出。通过无形资产联结,密切校企关系,深化产教合一,使学生、学校和企业产生广泛的认同感。为此,湖南工学院组织专业教师亲临企业一线调研,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了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开发能适应本地企业实际需求和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教材和讲义,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做法。一是编写酒店服务实训手册,把酒店服务工作必备的技能分解成一系列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拟订出具体的训练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分别对学生展开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模拟酒店环境,引入情景教学。如在餐饮技能训练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模拟引领客人、点菜、结账等服务场景,不同的顾客会有不同的需求,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味“顾客”的心理;同时“顾客”也观察“服务员”的语言、操作,体味服务个性化的要求。三是组织教师收集编写了大量的教学案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旁敲侧击,启发引导,师生互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综合素质。四是酒店参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后,就直接安排去实习基地或定单酒店顶岗实习。除了能亲身感受真实的工作情境,学校还协同酒店方在工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培训。真实的酒店实训能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强化其对职业规范的认识,是对学校技能培训的必要补充。

5.强化职业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扩大辐射效应,强化产学研合一

为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湖南工学院积极构筑坚实而广泛的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平台。如成立旅游专业学术社团(旅游生态学会、旅游心理学会、宾馆学会、导游学会等),在《旅游论坛》开辟专栏发表旅游专业学生的文章。成立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所、衡阳地球村文化咨询公司等,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勤工俭学提供广泛的空间。“衡阳人游衡阳”项目是在衡阳好神州之神旅行社大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由企业负责组织客源,由湖南工学院负责导游服务。旅游学院的学生参与了此项目的导游服务工作。学生在演练与实际带团过程中,不仅从语言、仪态、导游词讲解等方面训练了导游技能,而且加强了心理承受、应变、决策能力,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衡阳人游衡阳”项目将有关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实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时俱进、相得益彰的功效。湖南工学院坚持务实、高效的全新理念,牢固树立“家园就是景点、对象就是游客、技能就是目标、教学就是演练、满意就是质量”的标准,努力强化学生的导游服务规范和礼仪,特别强调系统化训练和学生的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舒卫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科技资讯,2008 .3

[2]王俐隽,王素文.半工半读制度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模式初探.科技信息,2009.14

[3]白翠兰,冯喜忠.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此文系陈国生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湘教通[2009]321号)部分研究成果。

(作何通讯地址:1.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湖南 衡阳 421008;2.中南大学行政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作者:赵晓军 陈国生 刘伟辉

上一篇:信息技术下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国内研究生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