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章以北京农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论述了在审核评估背景下,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方式、评估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和策略,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篇1:

地方本科院校“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 本文在借鉴其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本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即从实验、实训、实习的角度,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最终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重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接着从实践教学方式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等角度探讨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最后提出了构建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三维立体化” 实践教学体系 经济学专业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一开始就应思考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二级指标,不仅要求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要科学合理,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新,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许多高校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但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还未能真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结合不够紧密、实验室开放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组织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笔者在借鉴其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我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实际,遵循“系统性、创新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本科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一、“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目前的实践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实验—理论验证、实训—技能训练、实习—综合能力训练”的层面上,不能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笔者提出“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克服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和简化实验、实训、实习三种形式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三维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相对于简单分层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言的。实践教学从实验、实训、实习的角度,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最终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重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立体化”是指实践教学不是由单一的项目实验组成的,从时间和内容上看,是由既独立又相互交叉的不同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形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充分体现了人文社科类各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特点。

“全方位”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方位的实现多种实践模式。其具体包括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践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课程学习实践与课外竞技比赛实践相结合;全体学生实践与个性化学生实践相结合。

“多角度”是指实践手段和方式体现多角性。既有课程强制实验,又有沙盘专业技能实验;既有模拟实验,又有校外实习基地的角色体验。

“重实效”是指注重实践效果。坚持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体系的设置。

实践教学方式体系是指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层次依次为实验、实训、实习。但三个层次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

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或对假设的检验。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局部性等特点。实验教学一般是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分步进行的,属实践教学的第一个层次。

实训,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训包括课程设计、实务模拟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综合应用能力。实训教学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综合性特点,属实践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是阶段性的实践。

实习,是在真实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进行的,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实习包括专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岗位实践等。其目的是通过校内模拟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教学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是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实习属实践教学的第三个层次,是对综合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1]

虽然实验、实训、实习在实践教学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但它们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阶段。它们的作用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因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感性——理性”逐渐升华的过程,其能力养成也是一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在每一个接触新知识的阶段都存在着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安排应该考虑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

学校开展的实验、实训、实习的教学活动,从时间上也可以交叉进行。比如,实习阶段,通过推行短学期制改革,在大学二年级时就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会对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有更多的思考和学习动力,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发展,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在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认知实习对后面阶段学习的实验、实训课有所帮助。

(二)“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指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层次依次为专业基础实践课、专业实践课、专业综合实践课。

专业基础实践课立足于打好坚实的专业实践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技能。在课程结构上,考虑设置本专业必备、够用的基础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课立足于应用方向多而灵活的特点,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分流培养的趋势,使学生在高年级就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选择专业发展方向。

专业综合实践课,可以采用专业领域实际的应用项目或题目,采取项目设计、应用模拟、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立足于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业意识。

下面以我校经济学专业为例,列举全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我校经济学专业在大三时分流了两个方向模块课:贸易经济方向和公司经济方向。我校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是按照如下思路设计的:将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普通基础课,整合到各个专业能力相对应的专业课程模块中,用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调整专业课模块,拓宽专业方向,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专业课实践模块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专业方向为导向,整合专业模块和专业基础课模块,优化经济学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表1 经济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从经济学多门课程的相互联系来看,应采取“双结合”的方式加强整个课程体系的应用性。一是经济理论与经济方法课的结合,以突出定性经济学与定量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既理解相关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的定性表述,又能把这些理论化解为具体的假设,并运用统计资料和方法,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定量检验;二是理论方法经济学课程与专题或政策经济学课程的结合,它强调通过理论和方法经济学的综合应用,以分析某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形成和提出对这个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看法和主要解决对策。

(三)“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的设置。

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指实践教学有三个平台组成,三个平台又分别有基础性、综合性和提高性三级平台组成。学校以学科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构建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内设置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或综合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研究室等。部分实验室也可以引入企业资金进行合作共建,如实训类的实验室和一些投入大的实验室。同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以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实验教学基地为载体,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

实训平台,可通过建立基础性实训、综合实训和提高性实训三级平台[2],具体见下表:

表2 实训教学平台项目和内容

实验平台,可通过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实验和提高性实验三级平台,具体见下表:

表3 实验教学平台地点和内容

创新平台,可通过建立基础创新、综合创新和提高创新三级平台,具体见下表:

表4 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项目和内容

三、“三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一)科学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必须首先摆脱理论体系对实践内容的束缚,将实践教学摆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按照实践教学本身的规律和内在联系,重组实践教学课程。按照不同的模块,以不同的项目(课程),按不同的层次安排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形成由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研究创新性实践组成的由基本概念理解、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再到开发研究能力训练的模块化、项目化、系列化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结合各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新特点,着重研究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革新,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纵向连贯性和系统性。

(二)重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现在很多高校除了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外,一般都尽力开拓多方位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在实践教学开展中,经常碰到的难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这个实训、实习基地的见习活动如何能与学生所学的实训课程相对接;另外,当学生经济学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如何能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相关部门实习。建议可尝试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经济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等共同建立经济学专业建设委员会,签署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协议,协议规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专业建设委员会分议题定期举办一些研讨活动。这样就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进行参观、见习等实习活动,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还可以在课程理论教学中随时聘请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答疑、研讨或其他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从而保持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交流,随时掌握行业动态。

(三)以调动学生主动实践为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应引导和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实践教学要起到真正的作用,除教师自身的努力外,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钻研的学习热情,使其渴望通过实践掌握各种技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教师要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与将来的毕业求职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课程的认识程度;聘请已经毕业、目前正在实际业务部门工作的学生回校介绍情况,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的介绍使在校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学习实践操作的迫切愿望;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对于涉及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应充分强调实践操作对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认真对待实践教学。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进行实践创新。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3];此外,还可适当地制定一些激励学生参与教研活动的措施,使得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而毕业论文则尽可能结合学生实习的单位或教师主持的课题,做到“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大实践教学管理力度。

当具备了实践教学硬件基本条件后,如果在教学上没有好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实践教学照样不能有效开展,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具体措施为:

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力求做到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尽量制订量化管理指标。尤其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大都需要进行多次实践体验。所以,必须对学生实践教学次数有量化的考评要求,否则难以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于实践教学在课程安排、组织、教学指导等多个方面同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存在显著的区别,因此,实践教学管理内容更为宽泛、庞大。所以,应当在日常的教务管理部门外设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从事专门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8,(03):28-30.

[2]周文富.地方高校实验-实训-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04):16-19.

[3]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09):58-60.

项目来源:2008年度嘉兴学院校级教改重点《经济学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85150808);

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yb09062);

2009年度嘉兴学院校级教改重点《经济学国家特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顾骅珊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审核评估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章以北京农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论述了在审核评估背景下,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方式、评估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和策略,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审核评估;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引言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要从大国向强国迈进,高等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强化教育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院校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以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1]。

2008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倡“分类评估”,即根据学校的层次、类型、发展水平的不同特点有差异、有区别地进行评估。但是在分类评估的实践过程中,很多缺陷逐渐暴露,遭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因此在实践中还未能得到广泛采用。2013年,《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正式出台,审核评估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推进,审核评估主张学校内部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具有激励和诊断特性的质量保障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审查、自我提升。在审核评估的背景下,如何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值得高等院校不断探索[2]。

北京农学院本科教育一贯重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动物科学、植物科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绩,对于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经管类专业,也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3]。

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具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注重实践”的优良传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

(一)实践教学资源现状

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根据各专业需求,我校设有物流与市场营销、外贸实训与金融模拟、农村规划与三农分析、会计实训与ERP实训、企业管理咨询等9个专业的实验室。

(二)实践基地现状

校外实践基地具有专业化、广泛化的特点。我校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零点调查公司、中国闵龙陶瓷总部基地等单位密切协作,不断强化学生的实习与实践环节,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科研实践现状

北京农学院现有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和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服务中心两个省级研究基地(中心),有都市农业研究所和国家(北京)现代种业创新试验示范区智库(筹)两个校级研究基地(中心),专业科研实践平台有较好的保障。

三、审核评估视角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一)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满足专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实习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有助于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获取真实准确的经验和能力,并通过审核评估,创新改革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专业学科建设需要

经管类专业应用性较强,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和就业导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着力培养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等,从事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卓越农林人才。因此,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很有必要[4]。

四、审核评估视角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合理化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体现学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办学特点,培养符合首都经济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各专业每4—5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目前已形成院长负责制,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形成各系具体承担方案的修订工作的长效机制,并且明确了人才培養规格和要求,绘制了实践能力实现路线图,明确了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稳定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增加实验教学比重,专业实验教学占总学时比例超过30%,进一步精简了演示、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比例。大幅度增设专业综合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专业实践培养平台

经管学院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大赛和毕业论文等多级培养平台。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优化了学生知识结构,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适应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基本经济管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目的。实习实践的目的是增强本科生对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综合、撰写论文等能力。

1.建设“六位一体”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经管学院构建了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的“六位一体”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①以“企业认知与经营决策摸拟”、暑期社会实践为主的专业认知平台。②以软件训练为主的30多门课程级的实验教学平台。③以“外贸业务综合实训”“会计岗前实训”等专业级的综合实训平台。④以“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等为主题的创业竞赛教育平台。⑤以“现代服务业综合实训平台”为主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⑥以首农集团、用友软件、天安农业、华夏证券等30多家校外优秀教学实习基地为载体的社会实践就业平台。学生在实验与实践过程中的深度参与,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2.建设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培养平台。毕业论文设计和撰写前后约需要一年的时间,师生们高度重视,论文质量逐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围绕工商企业尤其涉农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及其职能展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围绕都市特色农业经济管理展开。经济系毕业论文设计围绕农产品国际贸易展开,如“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会计学专业围绕企业会计相关工作展开,如“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计发展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围绕消费者行为展开,如网络生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毕业论文各具专业特色,且紧密贴合时代发展热点与方向。经管学院学生实培计划以大学生毕业设计(科研类)项目展开。2017—2018学年经管学院共有5个实培计划项目,分别为:“农村精准扶贫机制中的脱贫可持续性问题研究”“环境管制与产业升级”“劳动力素质升级与创新发展”“化工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研究”和“低碳经济下金砖国家增长模式研究”。

五、小结

专业实践教学对于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性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在审核评估的背景下,不断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自我建设、自我审查、自我改进,不断改革创新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优化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与体系,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为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4]。

参考文献:

[1]刘华东,李贞刚,陈强.审核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63-67.

[2]邹海燕.从分类评估到审核评估:院校评估改革的探索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8):29-33.

[3]秦腾,吴怀平,李玲.审核评估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103-104.

[4]张英奎,陈明,郑庆华,尹晨坤.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05):74-77.

作者:刘笑冰 李宇佳 刘芳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篇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刻不容缓

摘 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监控与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同等重要。但与相对完善的理论教学质量监控相比,实践教学的监控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研究和探讨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显得尤为必要及迫切。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用型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纲”。2018年1月底,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化实践,强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常态监测和定期评估。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断完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实践性质的课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势在必行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监控,与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同等重要。但与相对完善的理论教学质量监控相比,实践教学的监控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第一,实践教学本身存在着教学类型丰富多样如实验实训、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考核方式缺乏标准等问题,导致监控难度高、监控盲区多。第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不够精準,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尚未形成像理论教学一样规范的检查程序,过程监控缺乏制度保障,教师“凭良心”做事,无论是“质”还是“量”的可控程度都较低。第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缺乏顶层监控体系设计和构建,导致监控内容不明确。第四,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教学经费投入有限,造成实践场地和实践教学活动缺乏,而且实践教师和实验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第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很多实习基地只是流于形式,基地的管理体制较乱,缺乏科学评价标准。第六,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存在监管和评估手段单一、监管与评估主体缺失、监管和评估范围小、反馈问题不及时和反馈问题落实不到位,校内监管和校外实践基地监管均存在某种程度的真空等诸多问题。

2017年12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指出,玉林师范学院实践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不够全面。按照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教育部将对各高校的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适时公布“成绩单”。为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对学校提出的整改任务、获取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以及深入落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改革任务,研究和探讨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显得尤为必要及迫切。经管类专业具有应用型强,操作性多的特点,其实践性课程占比较大,探讨和实践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在提高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在学校审核评估整改阶段,可以将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监控经验推行至其他专业,从而提高学校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同类型的地方院校也可以借鉴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监控经验,获取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大有可为

美国是最早开展教育质量监控研究的国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点不再只是规模和数量,更看重的是质量和效益。1970~1990年,美国学者科尼斯基、鲍斯丁尔等开始将质量管理大师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的质量管理思想引入教育领域。随后,《运用戴明以提高大学和学院的质量》(Robert A. Cornesky)、《优质学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导论》(鲍斯丁尔)等专著面世。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在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在内的220多所高等院校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英国一直以来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都尤为重视,分别于1992年和1997年先后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来负责对高等教育的统一审查。

模拟教学作为践行理论的重要环节,许多发达国家在早期就已经将模拟教学纳入教学环节,通过模拟教学以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为了监控模拟教学的成果质量,得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和监控方案,如英国Wales-Bangor University 和Oley Liber共同制定的《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教育评估框架》、《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雷德的《标准、基础和国际评级》、利文斯顿的《教育质量标准的国家控制》等。

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源自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价与监督制度”,“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对高教质量评价的开端。许多高等院校也开始探索对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的措施和办法,其中,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航海类院校创新地将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引入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行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效果。李蔚编制了《课堂教学评议标准量表》,该评价方法分别对包括目标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材因素、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因素等课堂教学五因素进行指标测量,从而达到评价教学质量的目的。相关专著成果还有顾伟勤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朱松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夏明忠、任迎虹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西昌学院的实践》等。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转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问题在高校内外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学研究者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闫慧、余显显[1]指出构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工作是明确监控主体、监控目标和监控方式,即由谁监控、监控什么和如何监控的问题。杨芳[2]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控机制需充分发挥当地旅游企业的指导作用,建立“五维一体”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明确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确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和设立实践教学激励约束体系,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真正与旅游市场接轨,实践教学效果深度契合当地旅游企业需求。王成、崔跃[3]分析了当前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管理类专业教学目标为导向,遵循全程、全面、全员、动态性原则,探索建立内部监控、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式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型,以提高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满足社会需求。郑谦、汪伟忠等[4]以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为评价目标,从实践教学过程、师资、环境以及质量监控四个方面,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袁小勇[5]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构建由学校办公会、学校教学委员会双驱动,教务处、院(系、部)、教研室(实验室)三级管理,督导组独立的“2-3-1”组合,构成行政管理与专家管理的双系统模式,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网状组织体系,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徐英俊、曲艺[6]以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素、结构及功能,构建了一个包括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内容体系及反馈体系在内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吴国英[8]认为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提出构建以“现代营销理念”为指导思想的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设置评价反馈体系作为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监控措施。刘导波[9]针对财经类专业模拟教学的质量监控问题,提出要构建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以监控政策机制为保证,以监控要素体系、要素评价体系、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监控保障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促进模拟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模拟教学的广泛应用。俞继凤[7]将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教学质量监控中,设计四阶段八步骤实践方案,通过将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建立一种呈螺旋上升态势的监控机制,旨在促使教学质量得到周期性的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是多角度、全方位、综合性的,专门针对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的成果不多。学者们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问题大多从不同层次的高校类型、不同学科等入手展开研究,而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某一特定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研究较少。现有的少数几篇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方面的论文成果还停留在比较分散和笼统的构想层面,大多尚未达到具体落实操作的实践层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明确的、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体系与方案,继续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可以在参考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玉林师范学院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深入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探索和实践,找出切实可行的监控体系与方案,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路径探索

(一)玉林师范学院經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分析

通过采用问卷设计对实践类教学活动展开全面调查,对实施教学的管理者、教师、督导员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等进行深度访谈,分析玉林师范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准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1. 玉林师范学院建立了一个以教学质量为保证和监控对象,既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又包括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的、完整的、闭环的系统——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教学过程监督系统、评价系统、反馈系统和教学激励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目前正在不断深入实践和修订完善中。

2. 玉林师范学院商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学校经济与管理学专业群,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打造“专业建设-创新创业-玉商文化研究中心-‘创+’文化节-社会实践”为“五位一体”的教学服务、协同育人模式,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改革为重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玉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农林经济管理等7个专业,在软硬件教学设备方面已有丰富的前期积累,具备了较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在师资方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拥有50多名专任教师及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拥有高级职称教师10名,博士学位教师10名,其余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内培和外聘有理论与实践“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18名,有“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8名。2012年学校成立了桂东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随后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先后与玉林市大智农业有限公司、广西宽华电子商务公司(容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人民银行玉林市中心支行、交通银行玉林分行、中国银行玉林分行、桂林银行玉林分行、上海国鑫安盈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五彩田园-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神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和玉林市中淘电商有限公司等30多家单位合作共建校企实践教学基地。2015年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管理学专业群项目300万元资助资金,全部用于学校管理学实训室建设。2015年自治区级强基计划项目(80万元)和学校资助建设商学类实践基地项目(30万元)也全部用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2015年与两家电商企业合作培养服务桂东南农村电商的“创业俱乐部”,为广西农林企业提供农产品电商及其平台建设服务,深受企业好评。2016年玉林师范学院与容县县委共建“党旗领航 电商扶贫”孵化中心,玉林师范学院全面实施“电子商务专业淘宝创业精英工程”。

4. 主动与校外相关企业、行业对接还不深入;经管类专业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逐年加大,但“双师双能型”师资依旧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缓慢,传统的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急需转变。

5. 缺少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地方应用型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能够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这一目标,我们高校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因此,专业实验实训实践条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多元化立体式以及可量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1. 通过在玉林师范学院深入开展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探索与实践,构建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求的可操作可量化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并根据实践效果,不断反馈和修订完善。

2. 完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标准,开展切实可行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实践教学,培养“双师型”师资,提升教师水平,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3. 构建“多元主体立体式”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元主体包括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及学生评价,立体式主要包括教学前监控、教学中监控、教学后监控,日常监控和集中监控、校内监控和校外实习基地监控相结合等,制定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管体系标准,强化学生评教力度,改革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升“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切实开展实践,并不断收集反馈意见和修订监控体系。

我们将经管类实践教学课程分为三类,一类是实习类,如毕业实习、社会见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第二类是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类,第三类是强调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实训类课程。不同的实践类型,其实践课程的质量标准是不同的。针对实习类实践课程过程监管的不足,首先执行“双导师”制度,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相结合,其次考核方式多元化,第三实习效果评估标准可量化,第四实习反馈及时落实化。针对毕业论文类,这一类已有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质量标准,并已经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交流互动式”的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师与督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督导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定期的访谈、交流并及时反馈,加以落实。针对实训类实践课程,在已有培养方案质量监控的基础上,如教学大纲、实验计划等,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赛促学”,通过不断完善各种比赛,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提高实训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进行监控。

(三)探讨和研究经管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效果评估

1. 通过走访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全面了解经管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状态和效果,构建符合地方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评估体系。根据评估效果,持续改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反馈到课程体系中。

2. 充分利用玉商文化研究中心平台,广泛动用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协会、商会、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等多方合作力量,集结社会各界资源,打通校地、校企、校行合作共赢渠道,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1)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满足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教学需要。主动走出去,与校外企业对接,继续增加合作共建单位,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合作。

(2)进一步完善经管类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和培育“双师双能型”师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综上所述,坚持以培养经济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实施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整体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全面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多元化立体式以及可量化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培育“双师双能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教学和实践条件及环境。探讨和研究经管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效果评估,培育经管类实践教学平台运作指导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通过在玉林师范学院相关专业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为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智力支持与示范指导。

参考文献:

[1]閆慧,余显显.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83-84.

[2]杨芳.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7(18):317-318+324.

[3]王成,崔跃.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南方论刊,2016(05):104-106.

[4]郑谦,汪伟忠,赵伟峰,等.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6(12):36-40.

[5]袁小勇.创新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0):55-56.

[6]徐英俊,曲艺.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01):104-106.

[7]俞继凤.高校教学质量监控PDCA模式的实践探索——兼论教学质量监控的质量问题[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01):92-95.

[8]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

[9]刘导波.财经类专业模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作者:段艳 陆吉康

上一篇:分类讨论高中物理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环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