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状况论文

2022-04-30

摘要: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都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率,提高校园廉政建设等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推动高校廉政管理的新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在高校管理中的互补性,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本文简单介绍了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并分析了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在高校管理中的互补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状况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状况论文 篇1: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探析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理论政策依据、现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选择外包的形式及控制内部审计外包的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探析

近年来,在高校审计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内部审计外包委托完成审计项目。高校的内部审计外包通常是指高校将本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或任务全部或部分委托给第三方实施。通常第三方一般选择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咨询公司等。

1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依据

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中没有强调实施审计的审计主体,即只要能为组织实现改善管理、增加价值的目标,内部审计服务也可以由第三方提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九条也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批准,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计。”上述理论和政策为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提供了依据。

2 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外包的现实需求

(1)有限的审计资源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审计需求。学校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需要跟进到哪里,需要监督的范围增加,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却没有实现同步的增长。统计资料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补助收入从2005年的320.51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715.59亿元;江西省高等教育经费的总额由2005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8亿元,5年内已经增长了一倍多;王青逯(2007)指出,2005年末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属46所普通高校,设有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24所,有内部审计职能的有22所;李学岚 等(2011)调查的辽宁省20所高校中,有8所高校是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处级建制;有12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纪委等机构合署办公。可见审计部门在高校中属于较为精简的部门,审计人员较少。仅仅依靠有限的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完成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即使完成也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审计人员的单一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需求。高校审计原来主要是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随着高校资金规模的不断增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上述传统审计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防范发展中的风险。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初期基本都是财会专业出身,专业单一,后期因高校建设的需要,增加了工程审计人员,但基本都属于单一专业的人才,而缺乏适应上述新的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员,短时间内高校难以培养出上述人员,由于编制等因素的限制也不可能通过全面引进上述人员来满足需求。

3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选择

一是主要考虑高校自身规模、审计机构的情况:在单位规模较小、未设立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很少或是兼职人员的情况下,宜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审职能;在设立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配备较为齐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以提高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二是考虑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对于常规性的、开展较为成熟的项目,如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可以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对于涉及单位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项目,比如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可以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发挥内审与外包的协同效应。

4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

一要把好社会中介机构的“入门关”。社会中介机构称职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外包的质量。在选择社会中介机构时,尽量采用招标的方式,邀请更多的机构前来投标,扩大选择面。在考察中介机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别要避免在选择时一味注重事务所的规模,认为规模越大越好。要重点关注相关的行业审计经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于中介机构对企业审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体系,目前对于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审计理论和操作体系还不完善,未做过此类业务的中介机构往往套用、借鉴企业审计经验,不能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还要特别关注审计项目经理及团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审计项目经理和团队完成审计项目现场实施,是审计质量的第一保障。在实践中建议高校根据所要实施的审计项目规模分类招标不同的中介机构,形成中介机构库。

二要把好项目实施中的“过程关”。确定实施审计项目的社会中介机构后,要及时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审计目的、范围、质量要求等关键指标,对于合作内审的项目,要明确内审、外审各自的任务、职责。在审计准备阶段要搞好审前调查,共同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合同签订后实施项目过程中,即使是全部委托内部审计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关注项目的进展,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客观性;及时进行社会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对象、管理层的沟通、协调,把握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三要把好项目的结果——“报告关”。审计报告是审计实施的最终成果,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在审计外包中出具的审计报告,内审人员更应注重复核是否抓住主要问题,发现的问题是否事实清楚、证据可靠;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另外,对于审计报告撰写的格式、语言也要严把质量关,中介机构往往按照标准格式出具报告,但内部审计报告往往需要向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报告,要使审计报告既让领导、专家看懂,又便于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按照报告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

[2]吴海华.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8).

[3]孙燕东.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2007(7).

[4]于筠,林宏信,等.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的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1(6).

作者:李丹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状况论文 篇2:

浅谈内部审计与岗位风险防控在高校管理的互补性

摘要: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都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率,提高校园廉政建设等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推动高校廉政管理的新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在高校管理中的互补性,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本文简单介绍了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并分析了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在高校管理中的互补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岗位风险;防控;高校管理;互补性

引言:自律和他律是保证廉政的两种主要途径。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作为高等院校内部管理的主要方式,两者互补形成了手段灵活、覆盖范围大的高校管理体系,在预防高等院校经济风险、保证高校合法权利、提高经济管理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内部审计与岗位风险防控的定义

1.1内部审计概述

我国高等院校在国务院及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下,大胆探索对廉政风险防控活动及措施工作的开展,不仅获得很大程度的进步,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内部审计是确保廉政的重要监督方法,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是高校职能部门,就要对学校实际情况和经济活动等业务十分熟悉。与上级部门采取的监督措施相比,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及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其次,内部审计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这样就使审计工作具有广泛性、及时性、内向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也具有标准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有点,上述特点及优势都对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同时不断约束管理体制,推动学校发展以更快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1.2岗位风险防控概述

岗位风险是指高校各级领导、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所有职位的相关工作所面对可能引诱职工腐败而导致的风险。岗位风险防控是指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所有岗位和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查找,根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所有工作都在监督和控制下有序进行,避免腐败等现象发生。高校管理工作要想保证岗位风险防控相关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就要从具体岗位出发,全方面排除风险,真正落实岗位风险防控措施,加强预警方案的制定及制度的健全,逐步形成具有长效性的风险防控体制。

2.内部审计与岗位风险防控在高校管理中的互补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行为。它的目的在于为组织提高价值和运营收益。内部审计是利用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方式,对组织管理、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进行评定和改善,促进其目标的实现。这一内容是将内部审计对岗位风险管理的一种补充,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在评定和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风险逐渐增大,高校内部审计亟需适当调整位置,促进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进行有机结合,为高校管理提供保障。

2.1坚持管理和服务的统一性

内部审计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保障制度,由于其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独立评价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在高校经营行为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为了能够提升高校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高校内部审计应该脱离过去单纯的经济监督职责,应该和岗位风险防控进行有机结合,坚持管理和服务的统一性,共同控制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2.2内部审计三重身份的作用

高校风险管理审计是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所采用的规范化、系统化的手段,主要对高校风险管理信息及业务流程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评价等审核操作。高校内部审计要围绕风险参与到高校风险管理工作中去,对高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同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不断改善风险管理。对高校风险管理的漏洞总结。即内部审计要做好监督、防范和智囊这三个作用。

2.2.1内部审计之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的高校风险防控机制还没有完善,因此内部审计就要执行监督这一重要职能,也就是做好“警察”这个角色的作用,对风险管理所涉及的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进行监督,并对存在的管理缺陷或违纪行为及时披露,保证高效管理工作有秩序进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审计监督方式和传统监督方式不同,最大的区分就是审计关口前移。也就是这种监督方式是以预警为重点,审计方式也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并且控制方式将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对高校管理干部的责任履行的实际情况执行制度化的监督审计,同时对高校管理中可能存在或引发的风险因素提出预警。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循环型的控制和管理,对各部门、单位出现的堵塞教学、资产、科研及高校建设方面的管理漏洞等及时发现,不断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2.2.2防范作用

为了提高高校管理的防范功能,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其熟悉高校背景和运营管理情况的特点,充当好其防护角色,在建立健全高校管理体系、完善岗位风险防范和解决对策、畅通信息交流渠道等方面充分发挥其防范作用。首先应该推进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高其限制能力。

其次是对风险评估及措施不断完善。高效管理工作需要内部审计的协助,主要对经营管理所要面对的财务风险进行解决,在有效的辅助高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逐渐推进风险评估的完善及相应措施的构建和改善。协助高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重点是解决高负债的财务风险问题,发挥其评估和鉴定职能,保证清晰掌握总债务及偿还债务的渠道的前提下,加快对外筹资程序及体制的建立,同时对筹资项目的决策、评估及实践环节进行监督,保证负债总量在控制范围之内。还要与日常审计工作中风险管理存在的漏洞和薄弱处结合,加强完善管理体制及有效控制高校管理风险。

第三,积极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其联动力。内部审计应该依据其对高校细致而深入的了解,充当岗位风险防控的沟通者,推进各个阶段运营和管理的改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与被审计部门进行良性沟通,有效防范部门之间业务程序之间接触的风险,防范因为信息的准确性不足、实时性不够、完整性不足所导致的决策失误和决策缓慢等情况出现,通过有效交流,降低岗位风险,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2.3智囊作用

为了提升高校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防范决策风险,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起到领导决策作用,和岗位风险防控形成互补。在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条件下,首先应该紧紧围绕核心工作,进口领导关注的重要话题、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和高校管理中的疑难点,将经济行为作为前提条件,进行有效的审计调研活动,复原经济行为,用数据和事实为管理者提供重要凭证;其次,充分发挥协作、统筹作用,对相关机构的管理数字再次整理,并结合外部专家的指导建议,为管理决策提供方案;第三,随时掌握政策动向,及时为领导层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法律法规咨询服务。

3.结束语:

总之,高校科学运用内部审计和岗位风险防控的互补性,能够有效防范、规避和控制风险,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应该确定自身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明确和岗位风险防控的互补作用,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优势,科学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促进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连医科大学课题组;李学岚;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的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6期

[2]唐美荣;;高校内部审计能力建设研究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7期

[3]司艳萍;朱守真;李延召;高校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COSO框架下的分析[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作者简介:陆军伟 (1971年4月——)广西田阳县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室,高级审计师,研究方向:纪检、监察、审计、会计

作者:陆军伟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状况论文 篇3: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近年来,高校经济案件多发,这对高校的公众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才能推进高校不断健康发展。在高校内控体系构建过程中,内控环境、制度、风险管理与内部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校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建设;策略

一、高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在内部管理控制方面面临新环境的挑战:在资金来源方面,从以前单纯财政拨款,到以政府拨款为主,再向兼具多元化的筹资方向发展。学费、科研经费、产学研转化等成为当前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这对高校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6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该文件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却缺乏对具体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指导。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必须积极转换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方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境日益复杂,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都可能给高校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比如,贪腐问题会对高校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目前,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一方面,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顺利;另一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各级领导的经济、法律责任规定不够明确。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组织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授权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产安全控制制度等制度没有及时完善和更新,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的风险控制。

(三)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人才培养与科研,对自身面临的风险缺乏全面认识和风险管理意识,进而导致风险识别、分析、预警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内部监督不到位

高校的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科学,监督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具体的监督工作经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无法发挥真正的监督控制作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开展的良好保障,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高校应该建立经济责任体系,明确高校校长的法人地位,由校长全面负责高校财务工作的法律责任。高校在明确总体责任人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对各级负责人的责任进行细化规定,使各级领导之间互相牵制,各负其责。只有明确了相关责任,各级领导才会重视起内部控制工作,才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管,确保内部控制活动有效落实。另一方面,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除了人才培养之外,还有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从这些主要工作内容出发,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管控,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将制度建设与高校的具体经济业务深入融合在一起,根据具体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第一,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控制制度,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权利与责任,以及各岗位的权限与工作内容,使工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尤其是要针对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建立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考核,对科研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加强管理。第二,高校应该通过对自身的运行管理进行充分分析,将实际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划分,从互相牵制、互相联系的原则出发,对组织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划分,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减少贪腐等问题的发生。比如,资产管理部门依据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原则,将设备采购与验收、空白支票与印鉴等具体工作内容,由不同工作人员负责,以此使员工之间互相监管,可以减少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发生。第三,高校还应该不断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对财、物等的支出必须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签字授权才可以领用。第四,高校还应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监督等工作进行详细规定,使预算管理科学有效地进行,促使高校的资金利用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高校日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是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在风险识别、评估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全面纳入信息系统中,使风险管理更加全面地包含到高校发展中的各项具体的业务与财务工作内容中,使高校从具体财务与业务活动中及时发现并防范风险。同时,高校应利用该系统对具体工作环节的风险进行持续性的识别,将横向与纵向识别结合在一起,使静态监控与流动性的监控有效结合,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都纳入监控体系,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高校应该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当财务风险发生时,预警机制可以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预警,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四)强化内部监督控制

内部审计是高校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于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与依存性,因此,不断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可以发挥积极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在内部审计方面,高校应该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地位,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审计的干扰,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出其对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作用。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管理机构,制定规范的内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监督工作正常进行。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当前高校的多元化薪酬激励制度发展还不完善,激励方式还比较简单,这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高校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继续丰富多元化的激励制度,构建更加健全的多元的薪酬激励体系。高校要把薪酬激励与教职员工的业绩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薪酬激励。高校还应该把长期激励机制与短期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高校的内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更能有效促进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外,高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到监管工作中,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对举报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使企业的内部监管工作更加全面。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高校必须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促使高校综合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露.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8,No.51(03):52-53.

[2]廖春玲.廉政建设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8(22):256.

[3]张玉晗,张林涛.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v.34;No.121(2):62-64.

作者简介:

林楠,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廣东深圳。

作者:林楠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