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7-03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应强化企业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其追求的目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一、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舒尔茨在1968年的《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的经济价值相对于物质资本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因而产生了保护人力资本產权的制度变迁的需求。我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安排是典型的“资本雇佣劳动”逻辑,企业主拥有企业全部剩余索取权,而被雇佣者只得到固定的工资收入。这样的产权安排方式某种意义上适应了物质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更重要、更稀缺的情况。剩余索取权归企业主所有,可以使企业承包主有更大的积极性监督被雇佣者合理、有效地使用稀缺的物质资本。

要素和产品的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企业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之所以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会产生企业制度变迁的需求,是因为当某种要素或产品,因某种原因变得稀缺因而相对价格(或价值)上升时,其所有者从对产品或要素的专有权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保护这种专有权而支付的成本时,产品制度的变迁就会成为迫切需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物质资本的规模,而是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人力资本相对作用增强、相应的相对价格的提高产生了变革原来的制度安排的要求,以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2.企业规模。私营企业在经过初创时期后,随着其规模的扩大,产权高度集中,将导致企业的资金来源局限在家族范围内,这样极大地限制了企业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数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因而,诺思提出:规模经济……反映的一个事实是最有效的产出可能需要企业的规模很大,以至于要求比单个所有者或合伙制形式能够负担的更大、组织更为复杂的企业。也就是说,家族企业这种企业制度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需要其他制度安排形式。

3.国家支持私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引起私营企业界定与外部产权不清的变迁需求。林毅夫在其1989年发表的《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一文中提出:由于某个制度结构制度安排的实施是彼此依存的,某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会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私营企业与外界产权不清需要进行产权界定,但产权界定本身是要付出交易费用,当界定产权所付出的交易费用大于产权界定后所节省的交易费用时,一定程度的产权模糊也有其存在的必然,只有当重新安排引起的产值增加超过交易费用时这种安排才能进行。当随着国家以私营企业的政策放开,私营企业摘“红帽子”也将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其界定产权费用大大下降,许多私营企业纷纷脱离原挂靠单位。

当家族成员间因产权不清所造成的交易费用随着成员间利益矛盾、意见不合急剧上升时,产权在自然人之间做出界定的要求就会提出来了,也因此导致私营企业的分家现象。

二、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

1.私营企业制度变迁主体制约。私营企业的制度变迁主体是以业主为核心的家族这一“经济人”。其进行企业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则应该遵循“经济人”原则,即只有当企业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或等于企业制度变迁的成本时,企业制度变迁主体才会供给或者说推动某一项企业制度变迁。正如戴维斯和诺思所说:“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只有当这一条件得到满足时,我们才可能发现在一个社会内改变现有制度和产权结构的企图。”同时,企业制度变迁一般要改变家族集团及其成员在企业的权利分配,当一项企业制度符合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却有可能损害家族成员在企业的既得利益,家族集团及其业主并不一定会采取该项企业制度安排,从而形成企业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

2.家族式的企业文化的制约。私营企业文化中的“家”的概念极深,“家”的概念从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其中,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企业主为核心,由近及远而形成的“差序格局”,更是我国私营企业中家族制生长的土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就自觉不自觉地把家族运行模式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成为私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支撑构件。宁愿高负责,也不愿转让股权;宁愿管理水平低,也不愿聘请外人;宁愿放弃市场选择人才的良机,也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子女接班等等,以维护其高度集中的产权结构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产权制度。这些传统文化的观念都会对企业的企业制度变迁产生不确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企业制度变迁的供给。

3.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制约。我国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私有财产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有效的法律保护,私营企业的其他权益也得不到公平、公正的法律保障,而使业主难以通过企业制度变迁将企业转交给“外人”管理,或把独资变成股份,融入资本社会化进程。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组织形式,如股份合作制等,对这些新的企业形态,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上没有明确做出规定和说明,这时私营企业的发展和向现代企业制度变迁十分不利。

4.市场发育不成熟、不规范的制约。在我国,企业制度变迁必备的统一、竞争、有序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在短期内还很难形成,因而,高素质、能敬业的职业经理人的供给是十分缺乏的。私营企业要想通过市场寻找合适的“管家”,尚缺乏有效的选择机制,从而使企业制度变迁的搜寻与委托代理成本偏高。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不规范同时也导致经理人市场供求双方互不信任。一方面,为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和提升管理层次需要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但又对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品质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产生疑虑,既想重用又不敢贸然放权;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也会把自己看成在为他人做“嫁衣裳”,担心受内部人控制,而难以将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其结果是,双方都遭遇“一见钟情——互相猜疑——不欢而散”的尴尬境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袁 达 黄明元

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性探讨

摘 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应强化企业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其追求的目标。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企业界的关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孕育、萌生了一种有别于公有制经济的新的经济形式——私营经济。通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一大批私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私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区,私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中国私营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私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两种现象。其一是规模难以扩大:私营企业发展到亿元规模时,就难以再长大。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华人中虽有不少亿万富翁,但却很少有能力构建起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也难以寻觅华人企业的身影。其二是“寿命”不长:中国私营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十分普遍。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相比较,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短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不到10年。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各类企业“寿命”在5年内的高达50%以上。

以上两种现象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即一个私营企业如何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持续地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即私营企业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时刻都面临着严峻的经营风险。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击败竞争对手,稳立潮头,顺应市场规律,求得长久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从两者的内涵及本质特征上去认识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在文中以及后来出版的《竞争大未来》中,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的集合”。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1. 价值性。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能为企业创造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 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如同一个“技能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可以扩展到广泛的经营领域中,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伸展,将能量不断拓展到最终产品。

3. 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轨道逐步培育和积累形成的,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可以说,深深印有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难以被其他企业轻易占有、模仿或替代。

4. 整合性。核心竞争力是多个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不足以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必须要企业内其他技能、技术的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能力体,并在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集中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指:企业生命活力的持续性、成长性和创新性。企业生命活力的持续性是从时间尺度上刻画企业生命活力的状态,即企业生命活力的“长生不老”;而成长性则是指企业生命的质量,即企业生命活力的“青春永驻”;最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落实在企业的创新性上,知识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持续性、成长性和创新性三者之间密不可分,成长性是企业在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成长,持续性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持续,创新性则对企业持续性和成长性都有重要贡献。

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来看,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就是一种创新能力,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就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只有创新才会发展,才会有突破,固守旧模式只会被社会淘汰。这种创新是伴随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系列的创新而逐步形成的。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运用动态的观点来看问题,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赶上时代的潮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创新市场,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二)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的一致性来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即核心竞争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都是相对的。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要始终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就必须具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形成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占领企业所在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是形成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手段。由于企业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只有管理不断创新企业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企业文化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特征,是企业生存、发展及竞争力之本;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四大因素,同样也影响和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或者说,这些因素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成长性以及创新性,进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见图1)。

(三)从系统论角度来思考两者的关系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在方法论上,笔者认为,应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企业可持续发展视为一个系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在阐述系统自组织时的观点,子系统的合作形成序参量,而序参量又支配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的行动,从而主宰着系统演化的进展与结局。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等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子系统的几个重要的“序参量”,它们在系统内独立发挥作用的同时,又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系统的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是处在技术(或制度、管理、文化)—经济接口处,求得技术、制度、管理、文化长久发挥其经济增长系统的内生力的过程;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处在经济—社会接口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具有一致性效应。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创新企业文化,提升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一种文化力。众多成功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拥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使得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活力和凝聚力,使得企业能够渡过重重难关,从而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经济学家们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出来的,是任何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一种开放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新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一股强大潮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是海尔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时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以创新文化来规范企业文化整合。在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创新,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性思考私营企业制度选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私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社会众多媒体对于私营企业采用家族企业制度及其治理结构予以全盘否定,有人甚至把许多私营企业的失败归结于家族企业制度。这种不加分析的片面的否定是十分错误的。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理性思考。

1. 家族企业制度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选择,它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劣应当由市场决定,通过市场竞争去选择。企业制度的选择是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制度要视行业、规模、社会化程度以及企业发展阶段来选择。如有些技术简单、社会化程度低的行业选择家族企业制度就要比选择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成本低。私营企业在初创时期大多都采用家族企业制度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2. 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私营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家族式管理,是与其生存的市场环境息息相关,是企业面对无序市场的一种自我保护。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商业游戏规则尚未建立,企业仍然面临巨大的社会道德风险。国家法律法规对规范他们的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法律法规提供安全保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投资者将要付出高昂的道德成本,只有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才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家族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次优企业制度。私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以一个理论上“优越”的现代企业制度替代现实中有效的家族企业制度,更不能固守家族企业制度,应该因地制宜地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私营企业建设问题应当遵循所有者决策原则,应当尊重所有者选择企业体制的权利,应当相信所有者具有优化制度的动力,避免拔苗助长现象的发生。

(三)提升私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私营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优势。技术创新是提升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私营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两种战略,即产品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而这两种战略的实施归根到底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另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而取得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费,增加私营企业收入,提高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私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第二,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将科研、培训和开发等关键环节整合成“技术创新链”;第三,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在采取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的同时,集中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有选择地加强自主技术创新。

(四)创新管理制度,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

1. 创新企业的管理机构。目前,私营企业传统的单一“职能型”机构设置已远不能适应管理发展的需要。私营企业组织机构应体现多样性,要引进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分权型的组织结构形式,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到各个事业部或战略经营单位,从而极大地激发组织机构的活力。私营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之中,企业战略在不断调整,管理结构也应随着战略调整而变化。

2. 创新企业管理运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私营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是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目前,私营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员工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考核奖惩的规则不统一、对员工“炒”得随意,中高层人才因无股份,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真正发挥等等。私营企业应实行人本管理,破除家族式统治和家长式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3. 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制度建设,用严明的规范约束人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私营企业要规范各项管理事务,加强制度建设,使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协调、和谐的关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管理将向弹性化、网络化、资本化、虚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私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人事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及产品销售方式等都应通过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实现,这有助于缩短管理周期,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云.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4,(4).

[2]黄明元.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经济与管理,2006,(4).

[3]黄明元,金永忠.对民营企业采用家族企业制度的理性思考[J].经济论坛,2005,(11).

[4]郑永康.技术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经济师,2007,(5).

[5]毛明芳,彭成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互动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4).

责任编辑:武玲玲

责任校对:学 诗

作者:杨李荣 黄明元

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的变革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给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注重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私营企业财务职能的变革。根据新形势下私营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财务管理方法不够现代化,财务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给私营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阻碍。本文就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变革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的变革策略,以推动私营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私营企业;财务职能;变革

在私营企业各种制度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其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高度重视财务职能的变革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快适应的

社会发展。因此,对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的变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加大投入力度和创新力度等,对于促进私营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变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结构中,私营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职能变革,并为私营企业长远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才能更好的提升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的变革有着极大必要性,需要私营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其中,并将其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资料的情况下,推动私营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私营企业资金分配的最合理性、协调性和有序性等,对于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对当前我国各种规模的私营企业进行全面分析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受到了计划经济的一定影响,其中,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等大部分都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完成,从而无法全面发挥私营企业财务的职能,甚至出现会计核算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挤掉的现象,最终导致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紊乱、不规范等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不够强

通常情况下,私营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有着效率较高的特点,但是决策程序不够细化,在收集和整理各种决策需要的信息时,其主要来自于市场人员的片面信息,因而决策信息存在不够全面、不够完整和不够规范的问题。与此同时,财务人员收集的信息准确性不高,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由此可见,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决策过于独断,总是凭靠经验制定决策,并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给私营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

目前,私营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所有权、经营权相统一的方式,企业的经营者也是投资者,因此,董事长、总经理都是由私营企业的经营者来承担,给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和财务职能变革等带来了极大影响。所以,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效率低下、任人唯亲、考核制度不严格实施等多种问题,致使企业员工得不到最合理配置,给企业员工职能发展和长远发展等造成严重阻碍。随着私营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获得利润越来越多,在财务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的情况下,私营企业有可能出现产权不清、利益分配不均和内部关系非常复杂等问题。同时,私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建设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断丰富造成极大影响。

(三)财务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根据私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激励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和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等,根本无法有效约束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致使员工出现工作热情不高、懒散、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大降低私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私营企业面临的生存隐患较多,如果企业各部门不协调开展工作,则有可能出现日常管理脱节、无序等问题,给私营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实践过程中,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员工不按时上班、不执行相关标准、不重视财务工作等问题,如仓库中各种物资的入库记录不够详细,没有可靠的验货凭证,各种财务报表内容过于简单,大大降低私营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督效用。与此同时,私营企业的财务软件不够先进,财务分析不够科学,明细账簿不够完整,造成企业大量资金流失,严重还威胁企业长远发展,是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变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企业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

对当前各种性质的私营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规模不够大、资金来源范围小等,给企业融资带来极大影响,其中,有7%左右的私营企业出现破产问题,都是因为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在相关数据中显示,私营企业的贷款比重还不到1%,在信贷制度全面实施的情况下,私营企业存在严重资金短缺问题。所以,私营企业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的问题,大大提高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度,给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五)企业资金配置不够科学化

一般情况下,私营企业的资金都是来自投资人,因此,其发展规模不大,并且,投资人大部分是亲戚、朋友,因而出现家族企业的模式,大大降低私营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在实践过程中,私营企业经营者不会太过相信外来员工,主要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带头意识,从而无法为员工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最终造成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由此可见,私营企业存在资金配置严重不科学的问题,需要拓展更多融资渠道,才能更好的促进私营企业长远发展。

(六)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化

由于私营企业有着家族企业这个通病,因此,财务管理存在不够规范化的问题,并且,私营企业的用工形式主要是地域关系、血缘关系等多种方式,内部核心职位都是被这些人员占据,给外来人员充分发挥各种能力造成极大影响。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形成的“家天下”财务管理模式,让企业员工找不到归属感,外来人员也很难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最终无法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大大降低私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能的变革策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针对上述内容中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其财务职能应采取的变更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财务管理观念创新,严禁独断决策

由于大部分私营企业都存在财务信息不够完整、真实的问题,致使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账目不清、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并且,部分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行贿徇私扥,导致企业出现严重亏空和账目造价等情况,给私营企业财务职能变革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注重私营企业财务基础的加强,加强财务管理观念创新,加大财务职责变革投入力度,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严禁独断决策情况出现,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提升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才能真正提升财务人员的监督意识,最终促进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例如:在投入资金进行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经理、主管人员等,需要将产品的构成、市场范围、销售手段等确定好,才能真正正式开始研发,对于促进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创新有极大作用。

(二)高度重视财务工作,严格执行落实

在实践过程中,增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注重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学习,必须让财务管理人员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信息理财观念和动态分析理念等,才能为私营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有序开展提供重要基础。随着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工作,将企业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由于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统筹安排的,因此,注重企业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性,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私营企业积极面对市场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私营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终为企业资金最有效利用提供重要保障。

(三)有效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确保稳定发展

在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财务职责的变革需要有效监控企业各个部门、分公司的财务活动,并注重财务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才能在有效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基础上,减少各种财务漏洞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安全性,最终确保私营企业能够稳定发展。在实施高度集权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私营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注重统筹规划,将资金运用到大项目、新产品的开发上,才能有效提高私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企业资产的最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到私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企业决策、运行情况等进行动态管理,才能在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例如:在采购新材料的时候,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方式,采用限额预算的方式,安排专门的负责人监督,并通过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方式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才能真正促进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四)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一般情况下,私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大,银行在贷款时,通常是针对中型或者大型企业,因此,私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出现私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新形势下私营企业财务职责的变革,必须创新企业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全面提高私营企业的整体实力。在实践过程中,私营企业需要注重自身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等的科学分析,并不断优化自己的资本结构、财务管理结构等,才能在严格按照融资规则执行的基础上,促进私营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与此同时,资金使用情况与私营企业内部各个方面有着极大联系,需要迅速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等,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责,最终促进私营企业经营模式不断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科学配置企业资金,培养优秀财务人才

在私营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资金的科学配置,需要有效创新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培养优秀的财务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在家族色彩逐渐淡化的情况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需要注重法律机制完善,为企业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才能促进私营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注重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才能更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由此可见,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财务人员,才能更有效的发挥财务人员的职责,最终推动私营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私营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全面分析当前的新形势,注重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的促进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增强私营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有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全面提升私营企业的综合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骅.关于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6,03:70.

[2]丁娜.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01:71.

[3]张卉.中小型私营企业会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 02:217.

[4]朱娟.试论私营企业会计舞弊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6,05:97- 98+103.

[5]吴刚妹.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探究[J].才智,2016, 06:232.

[6]郜三宝.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6,02:98- 99.

[7]王金浪.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163- 165.

[8]陈定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智富时代,2016,01:69.

[9]朱磊.浅析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A公司为例[J].智富时代,2016,02:88.

作者简介:

黄启清,男,广东信宜,出生于(1979-12),硕士研究生。

作者:黄启清

上一篇: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