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2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读者服务;跨文化比较摘要:文章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德国高校图书馆在外借周期、借阅权限、资源共享等三个方面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服务带来的启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分析论文 篇1: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

摘要: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主要是通过生物病毒的机理分析,以实现其网络营销的发展战略。“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有效结合互联网信息来源广泛、网络渠道便利和网络营销快捷的特点,进而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病毒營销管理工作中,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捷和高效的特点,同时结合病毒营销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从而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战略的进行和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革新,为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网络营销平台,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方案的顺利进行。

1.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

1.1概念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也称作高校病毒式营销或者高校病毒性营销,是高校图书馆常用的网络营销手段,主要用来推销高校图书馆的新产品或者新软件。高校图书馆实行病毒营销方法,主要结合高校图书馆新作品和软件在研发初期不被重视的客观影响,利用网络平台,更有利于推动新作品和新软件并能被大众熟知,以达到宣传的目的,进而推动新作品和新软件的使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推动,网络营销已经成为病毒营销主要的途径。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利用互联网信息来源广的特点,进行新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结合,进而形成吸引大众眼球的新形式,并呈病毒扩散般速度实现扩大影响的效果,实现信息影响率以几何叠加式扩大信息传播面积和影响范围。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核心是吸引大众眼球进而推动其自主传递信息,从而实现扩大信息传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不是依靠传播图书馆软件捆绑病毒达到推广和营销的目的,而是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达到提升软件知名度或者提高销售影响的效果。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主要以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网站论坛或者聊天群等达到推销的目的。

1.2主要特征

随着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运用,其特征越来越鲜明突出,主要包括病毒式的营销内容、病毒式的营销手段、病毒式的营销目的和病毒式的营销速度。病毒式的营销内容,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主要借助大众化的电影和视频等形式展示营销内容。病毒式的营销手段,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营销方式独特和中心内容鲜明,针对用户具有病毒般的吸引力。病毒式的营销目的,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针对性鲜明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用户中反应强烈。病毒式的营销速度,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借助互联网聊天工具等众多平台,实现营销手段和营销范围,传播速度较快。

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意义

“互联网+”是互联网网络平台和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互联网+”是对互联网网络平台和传统产业的补充和完善,对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互联网网络平台的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是实现高校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推广和运用,借助“互联网+”这个新平台,更有利于扩大营销范围,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价值。“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有利于实现互联网网络技术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战略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以实现吸引大众和扩大影响的效果。在“互联网+”环境影响下,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结合时代发展要素和时代需要,更新观点并抛弃传统思想束缚,综合制定发展战略和传播规划,利用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从而扩大其影响。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根据“互联网+”的影响,综合掌握信息资源,及时补充和整理信息资源,以促进信息资源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利于大众接受和熟知。“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研成果推广到大众视野中,进而被大众接受,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并实现病毒营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运行

为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得以顺利运行,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应结合“互联网+”环境下时代需要和互联网技术,综合制定合理布局、确定创造主体、进一步深加工、确定针对性人群和利用有利传播工具等,以满足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需要。

3.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制定合理布局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制定合理布局,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应结合“互联网+”环境的影响,科学制定病毒营销战略设计总体思路和创作途径,进而根据市场运行特点制定营销策划方案。为确保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方案有序运行,首先,应针对方案完善方案预期和收尾工作的部署,针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进行全过程指导,有序推动高校图书馆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规范化运行。其次,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制定总体布局,应结合营销目的和营销手段,制定完善的影响体系,主要包括营销团队的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和营销管理制度等方面,以满足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处理问题及时应变的能力。

3.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确定创造主体

针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确定创造主体,进而制定完善的病毒营销策略。例如:某大学图书馆病毒营销利用建立聊天群的方式,确定病毒营销主体,从而实现日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月访问量突破50,000人次,从而带动该校图书馆访问量的日益提高。因此,确定创造主体有利于带动病毒营销的发展和推广,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运用。同时,针对创造主体,应以结合用户需求和现实需要为出发点,进而制定有较强吸引力的创造主体,实现创造主体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策略,应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提取有效信息和相关软件系统的更新技术,综合运用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策略中,以完善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策略,从而促进其发展。

3.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进行深加工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为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应进行病毒营销的深加工处理。针对病毒营销扩散快的特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运用,应结合病毒营销扩散特点,针对病毒营销相关信息和技术进行深加工处理,有利于丰富并完善病毒营销策略,从而更易于被用户接受,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例如:针对病毒营销过于专业的营销方案进行深加工处理,以促进营销方案实现朴实、大众化的语言叙述,从而提高用户对营销方案的理解水平,客观上有利于推动用户对病毒营销的理解和接受,也有利于推动病毒营销的应用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结合学生需要,针对学生和图书馆的联系,制定相应的促进措施。图书馆通过系列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从而推动病毒营销的应用。在学生的影响下,更有利于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实现加工处理,感染周围环境,提高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应用水平和营销范围。

3.4“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确定针对性人群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制定针对性使用范围,进而根据针对性范围的广大特点,综合制定营销措施和发展战略,以促进针对性人群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认识,从而扩大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影响范围。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和生物病毒传播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生物病毒传播在各类人群中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传播速度极快,但是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拥有针对性使用范围,并且在针对性范围内才能取得新进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能否成功,取决于针对性人群的使用水平。为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发展,针对性人群范围应区分明确,进而制定发展措施,更有利于用户对其了解,提高用户的使用水平。例如:某高校图书馆为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利用历史名人诞辰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利用用户对历史名人的熟悉和爱好,进行加深处理,进而推动学术研究在用户中的影响,有效推动学术研究在用户中产生的意义。因此,确定针对性人群是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发展的首要前提。

3.5利用有利传播工具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借助相关传播工具,实行多渠道的推销,以扩大其影响范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和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因此,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可以借助微信和微博等网络渠道,实现在网络平台上全方位的发展。例如:高校图书馆建立图书馆学习专用网络,以满足用户在图书馆对网络的需要,从而借助微信、微博和QQ等形式,实现图书馆和用户的联系,根据用户反映及时更新图书馆相关建设,促进用户对高校圖书馆病毒营销的应用水平。

4.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盲区

由于高校图书馆对互联网的片面认识,造成病毒营销宣传效果不佳、表现手段不鲜明、营销手段不当和营销范围不明确等现象,进而影响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4.1过度宣传,忽视本质建设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会出现过度宣传而忽视本质建设的现象,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制定相关策略的目的在于吸引用户,而对病毒营销实质核心缺少关注,造成内容与形式不符或者“表里不一”的现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制定病毒营销策略时,应注意对营销核心内容的填充和渲染,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共同烘托主旨,避免造成病毒营销创造过程中产生众多主体或者主旨不鲜明的现象。例如:某大学拍摄纪录片《无位风云》,由于图书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受欢迎程度,缺少对电影中心思想的建设指导,造成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产生过于搞笑讽刺但主题不突出的现象,导致该纪录片在播出过程中收视率不高。

4.2过于庸俗,缺少艺术手段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结合时代发展因素和主体创作思路,注意现代化元素的适量引入和相关艺术手段的协调运用,共同烘托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或者主旨,进而推动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认识水平,以促进其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元素的冲击,造成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创作过程中,过于重视用户心理而过多地引用现代化元素,忽视艺术手段的表现力和烘托效果,从而导致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出现中心内容庸俗、使用水平受限和反应效果欠佳的现象。例如:高校图书馆为促进用户对图书馆的了解,局限于在学生范围内扩大病毒营销手段和管理措施,针对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缺少相关重视措施,造成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利用不彻底的现象。同时,高校图书馆片面发展报纸刊物或者板报介绍,也容易造成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方案和中心思想的不了解,从而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4.3手段低俗,影响营销效果

病毒营销不同于生物病毒传播,病毒营销主要借助影响范围和影响的反应产生扩大作用。因此,针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注意传统营销手段的运用,避免因运用低俗手段产生消极影响。例如:某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为扩大病毒营销范围和影响,利用捆绑软件的形式,造成用户出现软件中毒或者程序出错等现象,导致用户反应极为强烈,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最终效果和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应利用传统的营销手段扩大影响,严禁采用低俗手段制约病毒营销的发展。

4.4目标不明,使用范围过大

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实行病毒营销方案,目的在于通过病毒营销的影响扩大其使用范围。但是,高校图书馆在制定病毒营销方案时应注意明确用户的使用范围,严禁盲目进行开发,造成与用户实际需要不相符的现象。病毒营销是在针对性范围中产生影响,并不适用于所有用户,因此使用范围必须鲜明突出。例如:某高校图书馆针对科研成果制定病毒营销,得到广大用户欢迎,但对于使用范围缺少实际考察,也未进行明确划分,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进而制约了其科研成果的面世和深度推广。

5.结语

高校图书馆利用病毒营销,有利于推动其科研成果和教学手段的发展和运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环境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取得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应结合互联网技术和时代因素,综合制定病毒营销发展措施,并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向针对性用户推广,以实现病毒营销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结合“互联网+”环境的发展需要,借助病毒营销打造出高校图书馆的品牌价值,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作者:孙琦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分析论文 篇2:

中德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服务政策比较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读者服务;跨文化比较

摘 要:文章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德国高校图书馆在外借周期、借阅权限、资源共享等三个方面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服务带来的启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背景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图书的贮藏地,也是教学和科研的支撑,除完成书刊文献资料的供给任务外,还承担育人使命。一般来说,高校的职能定位是图书馆建设的依据,图书馆建设反作用于高校职能,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一所高校的发展特点影响图书馆的发展侧重点,而图书馆的特色也代表高校的发展状况。因此,不同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受国家体制、发展方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德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步较早,14世纪便创建了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海德堡大学[2],而高校图书馆也伴随大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以历史悠久、藏书丰厚而闻名,同时,纸质馆藏呈现出丰富化、立体化的趋势[3]。馆藏量越巨大,在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方面难度越大,而德国高校图书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对成熟的纸质馆藏服务政策,在纸质资源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今天,这些经验仍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与学习。

2 德国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刊服务政策的普遍性特点

由于德国从来不是中央集权的国家[4],因此运营图书馆是政府自愿承担的责任,而非法律要求的义务[5],德国政府也从来没有制定过统一的《图书馆法》[3]。受政府政策及高校发展方向的影响,德国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服务政策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其政策建立都是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同时倡导以用为主的文献信息服务理念[6]。因此,德国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服务政策方面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笔者以9所德国高校(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蒂宾根大学、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为代表,探究德国高校图书馆在纸质馆藏服务政策方面的普遍性特点。

2.1 图书单个外借周期短但续借次数多

从图书首借周期(第一个外借周期)上来看,大部分德国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首借周期较短,为28~30天,详见下页表1。

在调研的高校图书馆中,所有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首借周期都不超过30天。除柏林市两所高校外,其他7所高校图书馆的单个续借周期也未超过30天,最少仅为17天,然而续借次数都超过一次,最多可达6次。同时,所有被调研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总外借期限都很长,最短的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也达60个工作日,其余图書馆均超过84天,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图书外借可以超过一年。首借周期短能减少读者预约排队时间,多次续借能使读者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图书续借次数,加速图书流通。两种政策同时施行可以督促读者养成经常查看借阅纪录的习惯,避免因遗忘而延迟归还图书。同时,图书总外借期限长也能保证读者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图书。

2.2 纸质期刊文献可外借

许多德国高校图书馆开放了纸质期刊文献外借服务,如慕尼黑工业大学图书馆与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但相较于图书,纸质期刊文献由于无复本、读者阅读时间短等特点,外借周期较短。以亚琛工业大学图书馆与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的单个外借周期为20个工作日,而期刊的总外借期限仅为10个工作日。同时,针对期刊无复本的特点,一些德国高校图书馆采取预约外借的方式登记借阅纸质期刊。纸质期刊文献可外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虽然电子文献下载携带更方便,但纸质文献具有无须使用电子设备、方便记录笔记等优势,受到部分读者尤其是年长读者的喜爱。

2.3 大规模开放资源共享

与我国相比,德国城市规模较小,居民前往市内任何地点都较为方便,而且一个城市的高校建筑坐落分散,不同高校建筑互相穿插,融合性更好。对于德国高校而言,每所高校的图书典藏实力都在伯仲之间,会更加注重合作[7]。德国许多地区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就算体系不同,也能相互合作[8]。以慕尼黑为例,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师生能在慕尼黑大学图书馆享受与本校读者同等的借阅权利,同时,市内所有图书馆均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服务居民方面,由于德国有许多依托于高校发展起来的城市,因此高校就是整座城市的命脉,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也需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以柏林自由大学为例,任何柏林市及勃兰登堡州的居民都可以通过身份证或护照办理图书证。对于许多依托于居民税收而发展的德国高校图书馆而言,面向公众全开放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全民阅读。

3 我国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刊服务政策与德国高校图书馆的对比

与德国高校各自独立的图书馆服务政策不同,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遵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制定相应的服务政策。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政策普遍性特点更多。笔者以“C9联盟”(九校联盟)高校图书馆为例,结合德国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服务政策的三个特点,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这三个方面的馆藏服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图书单个外借周期长但续借次数少

相较于德国高校图书馆,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首借周期较长,所有“C9联盟”高校图书馆图书首借周期都超过了30天,见下页表2。

在“C9联盟”高校图书馆中,有3所高校图书馆首借周期已达60天,其余也均在30天及以上。单个续借周期也都等同或高于其首借周期,最长单个续借周期达90天,但超过半数的“C9联盟”高校图书馆续借次数仅为一次。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总借期并不比德国高校图书馆短,但单个外借周期较长,不利于图书的流通,对于热门图书而言容易出现读者预约排队时间长的情况,不能保证每位读者都能及时借到想要的图书。

3.2 纸质期刊仅供阅览

考虑到纸质期刊文献的无复本性,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提供馆内阅览服务,因此一些高校图书馆还专门建立了期刊阅览室。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不仅有专门的期刊阅览区,还设置了过刊阅览室,提供中文过刊合订本阅览服务。由于电子资源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减少了纸质期刊的订购量。但事实上,纸质资源仍是部分读者的首选,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相较于德国高校图书馆,我国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仅供阅览这一政策不利于纸质期刊资源的有效利用,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3 以社区服务或馆际合作形式有限开放资源共享

在我国,校际图书馆纸质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为馆际互借,全面开放校际图书馆纸质资源共享的案例并不多。在“C9联盟”高校中,仅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实现了全面开放,两校师生能自由出入对方院校图书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9]。为了满足社区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10],许多高校图书馆实现了小范围的社区资源共享,为部分社区读者开放入馆及借阅权限,尽可能地发挥图书馆的价值。但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仍倾向于优先保障本校读者需求,因此,开放资源共享的范围并不大,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很难面向社会全面开放。

4 德国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刊服务政策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启示

“一切为了读者方便、迅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11]是德国高校图书馆的宗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第一、服务育人”[9],因此,“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读者本位”理念贯穿两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始终。我国在1894年才有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6],由于起步较晚,制定的各项服务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借鉴德国高校图书馆的经验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12]。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若要达到“双、新、全、金”的要求[13],在馆藏服务方面需要更加强调纸质文献资源的合理组织和长期利用[14]。为确保纸质馆藏合理高效的流通,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制定馆藏服务策略时,可借鉴他国经验,从而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笔者通过中德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服务政策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以下可供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的经验。

4.1 实行切实有效的图书借阅政策,保证图书资源充分流动

对于图书馆而言,保证纸质馆藏流通以及减少零借阅图书的出现是仍需探索的课题。德国高校图书馆实行的短期多次续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图书流通量,保证图书资源的充分流动。实行短期多次续借,能够让读者自行选择自己所需的图书保存时间,同时并不会影响其他读者对该图书的预约与借阅,保证了每位读者都能读到这本书,提高了图书的利用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读者纠纷。但采取该措施的同时,图书馆需要建立图书状态提醒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手机短信、邮件、公众号等)提醒读者所借图书状态,让读者随时随地了解所借图书状态,避免产生图书逾期问题。

4.2 提供个性化的外借服务政策,丰富读者阅读體验

在图书馆中,有一些馆藏资源并非读者普遍借阅的,如纸质期刊、工具书、古籍等,这类馆藏资源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均仅供阅览。但非普遍借阅并不等于不借阅,仍然会有部分读者希望借阅这些特殊类别的馆藏资源。以纸质期刊为例,读者对于纸质图书的阅读兴趣会延伸至纸质期刊,德国高校图书馆针对期刊的短期外借政策正是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可以考虑对部分读者制定个性化的纸质期刊外借服务政策,如特殊登记外借。同时,图书馆可将纸质期刊按年代或学科进行分类,实行过刊或热门学科期刊短期外借。

4.3 扩大馆际合作与社区服务范围,建立完整的资源共享体系

各高校发展特色不同,馆藏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一所高校图书馆是不可能满足本校读者所有借阅需求的。为了提高读者借阅满意率,更好地支撑教学与科研,进行馆际合作及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面积与人口数量都远高于德国城市,实现全市馆藏资源共享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任务是扩大地区间馆际合作,建立完整的资源共享体系,简化馆际互借流程,更好地吸引读者。

5 结语

虽然中德高校图书馆在纸质馆藏服务政策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但“一切为了读者”始终是两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德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政策经过了几百年的验证,体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已完成了各自的“十四五”规划编制,规划编制的目的就是明确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在图书馆发展规划中,国内外图书馆的互联互通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15]。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拓宽视野,不断探寻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加强与其他各国高校图书馆的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研究各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政策的优势,才能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红涛,何海霞.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职能定位的关系辨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8(4):117-118.

[2] 程小澜.德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及现代化进程述评[J].国外情报科学,1997(4):45-48.

[3] 樊晔.德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0):191-192.

[4] 程舍.德国图书馆的发展源流[J].兰台内外,2018(6):55-56.

[5] Mittrowann,Andreas.Germany:With Our Libraries into a Better Future[J].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16(4):366-375.

[6] 秦殿启,孙海霞,旬勇.中德图书馆的发展比较及借鉴[J].图书与情报,2009(4):11-15.

[7] 孙霖琳.德国高校图书馆特色简析[J].科技视界,2015(10):157.

[8] Roberts,Jennifer.Portals to the past and to the future:libraries in Germany[J].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2018(3):335-336.

[9]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21-03-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 487.html.

[10] 卢滨玲.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101-103.

[11] 裘剑敏,庄勤,周伟成.德国高校图书馆概貌[J].德国研究,2003(3):75-76.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1-03-21].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13] 李玉海,龚丽华.服务“双新全金”的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1):24-27.

[14] 郭晶.赋能存量 做优增量 把握变量:面向“十四五”的国内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1(1):47-54.

[15] 王新才.认清形势、明确目标、集思广益、务实创新:武汉大学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经验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1):15-17.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1-07-26

作者简介:刘嘉宁(1988—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李 靖(1982—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

作者:刘嘉宁 李靖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评价研究

摘 要: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对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备的优势,对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评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从解放思想重视图书馆重要性、加强管理提高图书馆人才培养效率及发挥优势提升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水平等途径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人才贡献度。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贡献度;完善途径

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做的贡献度也有了较大提升。2016年年初,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的资源文献中心,具有情报供给和人才教育两个重要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如何挖掘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提高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值得高校图书馆人深入思考。

1 高校图书馆对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高校图书馆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从多方面开展的。首先,课堂是人才培养的最主要渠道,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方式,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大学生通过实践可检验所学的知识并积累经验。最后,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科研机构和信息情报中心,为高校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实践、实习等紧密相连[2],既可以为高校教学提供各类文献资源,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对高校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科学技术发展拓展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平台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任。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知识支持。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逐渐趋于自助式,学生可自助获取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课程服务。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支持,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图书馆服务育人的作用。

2 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备的优势

2.1 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大量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高校图书馆全面采集各种类型、多领域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有序的知识挖掘、分析和整合,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大学生无论是通过课堂获取知识,还是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都需有文献理论作支撑,通过阅读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文献资源优势是高校图书馆提升人才培养贡献度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优势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3]。

2.2 現代化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情报中心,拥有相对完善和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其服务重点主要是培养高校师生获取和应用文献情报的能力,以及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场所。如: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电子阅读室、数字图书馆、多功能资源检索设备、数字阅览设备、3D打印机等,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2.3 高素质人才优势

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大多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构成了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形成了高校图书馆的人才优势。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高校专业教师的人才优势,邀请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课程、培训等,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与信息意识[4]。

3 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评价分析

贡献度一词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效益分析领域,被认为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这一概念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方面,可以理解为图书馆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哪些作用,以及指标完成的情况。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评价指标见表1。

3.1 高校图书馆培养人才思想品德素质的贡献度

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良好的教学条件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体现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在进行文献阅读或学习高校图书馆开设的课程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思想品德方面增加高校图书馆培养人才的贡献度。

3.2 高校图书馆培养人才文化素质的贡献度

培养人才的文化素质是指高校图书馆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表1显示,评价高校图书馆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是从硬件设施角度界定的。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馆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设备及足够的生均面积,在保障硬件条件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求知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浸润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踏实求学的良好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6]。

3.3 高校图书馆培养人才业务素质的贡献度

培养人才的业务素质主要指拓展大学生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高校图书馆具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可以通过讲座、活动、论坛、课程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依托本校的特色学科或特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课程,使其成为拓展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第二课堂,为提高高校培养人才业务素质做出贡献。

3.4 高校图书馆培养人才心理素质的贡献度

培养人才心理素质指高校图书馆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们往往过于重视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建设,而忽视人才心理方面的变化。现代社会压力大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高校图书馆关注人才心理健康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7]。如:有些高校图书馆设置了心理诊疗室,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前去进行咨询和排解。

4 图书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贡献度的途径

4.1 解放思想,重视图书馆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高校图书馆培养人才的贡献度,就要解放思想,使大学生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大学生提高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的场所,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大学生只有尊重知识,学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应加大对图书馆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主动走进图书馆参与相关课程和培训,从提高大学生觉悟的角度推动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4.2 加强管理,提高图书馆人才培养效率

图书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贡献度还需改善服务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制度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培养能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高素质馆员团队,这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8]。“读者第一、为读者服务”既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只有心怀育人理念,才能提高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添光加彩。

4.3 发挥优势,提升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水平

高校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优势、现代化技术优势及高素质人才优势,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提高其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贡献度。首先,高校图书馆要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根据师生读者的实际需求提供特色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等服务,不仅要从馆藏资源的数量上进行调整,达到自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评价指标的优秀标准,还要从内容上进行精选和甄别,提高馆藏资源的质量。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提高技术水平,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间的交流与共享,推动人才的良性发展。最后,高校圖书馆要严抓馆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家型、学习型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馆员的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进而提升自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进一步发挥文献资源优势、现代化技术优势与高素质人才优势,从培养人才思想品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确立其在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志荣.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服务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8):71.

[2] 王光梅.加快高等院校内涵建设,提升图书馆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服务水平[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50.

[3] 张献.高校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6):106-107.

[4] 龙涛.高校图书馆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18-120.

[5] 张予涵,杨文军.图书馆情报服务在高校人才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197-200.

[6] 王建丽.论高校图书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育人作用[J].现代交际,2016(3):205-206.

[7] 于文梅.高校图书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服务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2):136-138.

[8] 修薇薇,董安广,赵长林.基于知识贡献度的高校图书馆知识联盟博弈模型[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2-65.

(编校:徐黎娟)

作者:周朝晖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数学论文下一篇:电子胃镜检查术护理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