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功能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社会的要求,组织、开发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具体说来就是信息储存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员素质信息化。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为了提高日常的图书管理效率,必须开发满足大多数中小型的图书管理要求的图书管理系统。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图书馆功能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书馆功能分析论文 篇1:

面向社会阅读的图书馆服务功能分析

摘要 文章从阅读的定义、功能出发,探讨了作为社会阅读重要载体的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自身所具有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目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社会性;阅读;图书馆

阅读是现代社会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文字、文献产生之初,人类便有了阅读活动。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阅读活动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的文化。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从阅读开始。阅读活动是人类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的重要途径,正是人类一代代对文献的解读和创造,才使得人类文化世代相传,辉煌灿烂。我国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把阅读的作用归纳为:“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所以说,阅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是保障读者长期、终身阅读的学校,是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引领读者阅读的最佳媒介。

1 阅读的定义及功能

1.1 阅读的定义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的回答是四句话:“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这个“阅读”定义超越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界说,试图从“读者与读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社会、读者与自我”的四维空间开拓阅读的新境界。

1.2 阅读的功能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甘其勋对“阅读”的功用有独到的见解:“阅读应该具有求知、立德、开智、审美的多重功能。”他还形象地把这四者比喻为旋律和谐、节奏一致的四重奏。

1.2.1 阅读具有实用功能。现代人阅读首先是为了社会交际,为了生存和发展。比如行政管理人员读公文,经营管理者读商务函件,师生读教科书,一般人读报刊书信等都是为了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2.2 阅读具有求知功能。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并指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终身学习的“四个支柱”。求知的途径很多,但人们求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还是从书本中学习。所以“学会求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阅读。通过阅读,既能接受前人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成果,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也能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搜集需要的最新信息。阅读是读者认识客观世界的向导、桥梁。

1.2.3 阅读具有审美功能。阅读可以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技能,在披文得意、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文章所描绘的世界图像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获得审美体验,其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和谐。读者的阅读实在是可以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1.2.4 阅读具有立德、开智的功能。实用功能是阅读的首要功能,但在阅读活动中,其他潜在功能也往往会随之实现。如浏览一部小说,本意或许在消遣,但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却不知不觉受到作者的潜在影响,也会学到许多自然或人文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感受和领悟真假、善恶、美丑、曲直,逐渐学会明辨是非、正误、优劣、雅俗,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品德修养。这种内在联系不易被察觉,但又不可分割,就像我们聆听四重奏获得的是整体印象,阅读也应追求整体感悟、整体把握。

广泛的阅读能不断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增长。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观察就越敏锐、深刻,而在诸多能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思雏活动(即智力结构的核心因素)就能在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因此对事物的判断和推理就会更准确、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曾对1310个科学家在五年内的发明创造进行了统计,发现凡是出成果的多数是“通才”,即知识面比较广博的人。

2 图书馆为社会阅读服务的拓展

图书馆作为文化的物质形态是全民理想的读书、学习场所,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的基本手段。图书馆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传、从事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它可以通过对读者阅读行为的组织和管理,使阅读效率实现最大化,从而使终身学习、全民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风尚。这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2.1 充分了解新时期读者阅读特点

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需求则是产生阅读的动因,了解阅读需求,研究阅读需求,继而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任务。

2.1.1 阅读的内容丰富。网络时代,人们的读物从形式上看是空前丰富。旧的载体形式——纸质读物仍然大量存在,数字化读物也蓬勃发展,尤其是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使人们的阅读更加方便快捷,只需鼠标一点,便知天下大事。读物的信息量也空前庞大,人们不得不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称之为海量信息,意即信息的内容是无穷无尽的。

2.1.2 阅读方式多样化。图书文本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导致图书的数量大量增加,图书的获取更加便利,并会促使人们在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上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从简策、纸卷、雕版、活字到现在的数字光电,图书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一切无不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不同的文本形式是与不同的阅读实践相联系的。传统的阅读,因图书出版、传播技术落后,文本不易得,阅读对象仅限于少量图书(如四书五经),读者对图书抱有敬畏之念,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精读,从中获取精神养料。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图书急剧增多,阅读从精读走向了泛读,从朗读、诵读走向了默读、速读,如今面对网络,读者更多的则是浏览和选择。

当今,数字文献和互联网技术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占用了人们大量的阅读时间,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的阅读形式已经从以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为主,向多媒体和互联网方向发展。人们对新型的音像和电子出版物显示出极大的兴趣,CD、VCD、DVD、CD-ROM、MP3、MP4等正在朝着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而新型的电子书不仅包括传统图书的全部内容,其阅读、检索、编辑、下载、复制的种种便利更是传统图书无法比拟的。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们带入了新的阅读天地和阅读享受。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上网读者年均增长78.9%。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阅读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其有利之处在于培养了人们学习的主动情感、创造性思维和

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

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应该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功能,这是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不容推辞的责任。

2.2.1 设置各种功能的阅读场所。图书馆除了设置常规的书库和阅览室外,还应该建立电子阅览室,方便读者上网聊天、收发信息、查阅文献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播放健康的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视听文献,方便读者娱乐和求知。建立地方文献室,收藏与当地经济、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有关的一切文献资料。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都有一种亲切感,这是他们的家园。在休闲中了解城市的历史与发展,接受乡土教育,既有趣味又有意义,是许多读者感兴趣的。为小读者设置儿童天地,为喜欢漫画的朋友设置漫画图书室,根据衣食住行设置大众生活主题室等。另外,图书馆还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展览厅、演讲厅、小剧场,以便开展各种知识讲座、英语沙龙、电影及音乐欣赏等休闲活动。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休息室,在布置上尽可能地体现休闲功能,放置沙发和软椅小桌,以非盈利为目的地为读者提供咖啡、茶水饮料、糖果点心等,灯光要柔和,音乐要舒缓,工作人员应微笑服务,和蔼可亲,温馨的氛围会使读者身心愉悦。

2.2.2 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1)布置各种宣传栏。图书馆利用公众的宣传栏,导读知识目录,传播文化知识,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科学知识,从而吸引人们的积极关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图书馆通过这种广而告之的宣传活动平台,达到了在公众中传播知识的目的。

(2)开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围绕一定的主题、专题或作家作品,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结合进行书刊文献的介绍、评价,这种方式,既可以是学术报告,也可以是科普、音乐、美术或时事讲座。在这方面,国外公共图书馆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纽约的皇后区图书馆,在2001年1月中旬短短8天内为读者服务场次多达32个,内容涉及书评、舞蹈、音乐、网络、营养学、手工艺等,形式有讲座、培训、音乐会、展览、研讨等。国家图书馆为适应传播文化信息、扩展文化功能的要求,自2001年开办讲座以来,启功、任继愈、汤一介、张岂之、卞祖善、郑小瑛等许多文化名人都做过主讲人,所讲内容涉及中国文化、音乐欣赏、文物鉴赏等,场场精彩,这已形成国家图书馆的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这便是图书馆举办讲座的成功范例。图书馆还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举办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及培训。例如:“电脑知识普及讲座”“绘画欣赏讲座”等。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让大家形成“听讲座到图书馆”“去看看今天图书馆有什么活动”的习惯。河南省图书馆每到周末双休日举办免票报告专题讲座,参加的读者络绎不绝,既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的生活,又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3)开展信息服务。考虑到读者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图书馆应发挥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的枢纽作用,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从服务内容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该包括相当广泛的主题,主要有:社会信息(提供重大政治、法律、经济、体育、文化、教育等活动的详细情况和资料,当地人民代表、主要官员、群众团体、咨询机构的情况和资料等);经济信息(承办具有广告性质的产品、技术服务的介绍,编辑印发经济信息资料,举办科技成果发布会等);生活信息(如提供就业、房地产、医疗、保险、证券、商品、家政、商场预测、天气预报、旅游安排、本地各类交通工具的班次等)。

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服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某些特殊读者群的需求,如下岗居民、残疾人士等。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信息的引荐服务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当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己不能解决读者问题时,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将读者引荐给其他能为之解决问题的社会机构或组织,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在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时应注重文献信息内容的扩展。这就需要图书馆除收集有关的文献,如手册、指南等参考工具书外,还应走出馆外,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当地各类服务设施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建立信息库形成网络服务。信息的搜集要体现它的丰富内容,这样各个不同群体才能接受,信息用户才有覆盖面。凡读者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图书馆都可以提供帮助,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的“信息港”。

(4)举办各种展览。展览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和新奇性独具魅力,对人们有一种深深地吸引。展览可分为书画展、摄影作品展、陶瓷精品展、历史回顾展等等,它能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力,增加审美情趣,陶冶性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需要艺术和美对心灵的滋养,在讲究休闲文化品位的今天,休闲可以是卡拉0K,逛街购物,但真正的休闲是心灵的,是修身,是养性,是心灵深处的放松与提升。

(5)组织专题俱乐部,开辟文化交流服务项目。图书馆可组织各种专题俱乐部,如英语俱乐部、文学俱乐部、集邮俱乐部、园艺俱乐部等,读者可根据兴趣选择参加,自娱自乐,切磋交流,增进友谊。可通过开辟文化交流服务项目,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如召开读者联谊会、阅读交流会,组织“图书馆之友”“读者俱乐部”等社团,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的情感互动、信息互动、智慧互动,促进人们品德修养的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大家的精神家园。

3 结论

“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乏味应试的学校;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是复旦附中上海康桥学校在今年首届“读书节”的活动方案中提出的口号。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对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和引导,努力拓展读者服务功能。

作者:李玉梅

图书馆功能分析论文 篇2:

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摘要: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社会的要求,组织、开发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具体说来就是信息储存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员素质信息化。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为了提高日常的图书管理效率,必须开发满足大多数中小型的图书管理要求的图书管理系统。本文分析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管理系统程序开发提供了现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 数字化 程序 需求 功能

1 图书馆发展现状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图联”)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每5万人应拥有一个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达到1.5册-2.5册。目前为止我国距离该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公共图书馆总量不足、服务资源偏少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截止到2009年,我国平均每46.8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44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的标准。而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仍然缺乏活力。另外,虽然进行了相应的数字化改造,但我国现有的2800多个公共图书馆,仍未能摆脱“一个区一个图书馆、一个县一个图书馆”的旧有模式,无法形成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服务体系。

现在的服务体系非常固化,在移动互联基本普及的情况下,还指望通过传统的模式,让读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和等待一本纸质书,再从容地坐在图书馆阅读?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拿出那么大块的时间来阅读已经非常不现实。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逐渐取代传统的图书馆,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速度,远远没有形成应有的拉力,导致公共图书馆在硬件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前提下,逐渐被边缘化。对于现有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古籍图书、旧版图书应该信息共享,方便读者不受时间限制地查阅。道理很简单,图书馆藏的价值就在于知识的存储和传播。如果只是一味地搁在书库里,那就是最大的浪费。数字图书馆就应该全国联网,读者不仅能到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去查阅,还可以在家里、在车上用电脑、手机享受优质的图书资源。

2 图书管理系统的网络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我国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应用水平越来越高,能够不断地通过网络扩宽服务的方向,在网络普及和服务拓展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一,大学图书馆网站的设计是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网页简洁、友好,导向性比较明确,能够指导读者按照需求步骤来使用图书馆,而不是服务步骤。读者通过网站的学习,能够自行掌握图书馆的服务信息;图书馆开设的服务意见及建议窗口,能够与读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读者所建议的服务方案及意见一经采用,图书馆会在网上致谢,并且尊重提议者,在网上标记提议者的信息及服务进展状况等等。

第二,通过网络服务应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图书馆能够将自身的资源做成一个网络课程,要求进入图书馆网站的学生必须通过网络课程的入口,才能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此一来,能够将学生与图书馆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很好地连接在一起,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另外,图书馆拥有自助式的学习环境。在网络上使用图书馆的全部环节都是自助式的,并且都在醒目的位置标识了信息需求及使用方向,避免了网络迷航。

第三,开展了图书馆网络服务外包。学生论文装订的服务可以成为大学图书馆的普遍性服务之一,可以将此项服务外包,大学图书馆的这个服务由学校进行统筹采购,图书馆进行数据口对接,虽然学生能够足不出户拿到论文,但是图书馆监管权限不足,不能保证装订后的质量,存在一定的服务隐患。

3 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阅览人次某个时间段的统计,还可以实现对阅览人才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等,有利于期刊部门相关研究者对读者到馆时间规律性的研究。不仅如此,该系统还能够按照读者系别进行统计,不同系别读者的期刊阅览次数一览无余,期刊部可以参考这个统计结果对阅览次数比较少的院系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调整期刊种类、加强宣传等,进而不断增加这些院系学生的阅读量。此外,该系统还能够统计期刊被借阅和复印的频率,及时地把出现的问题解决掉,有助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该系统还可以对读者开展宣传、辅助和引导工作,比如针对根据读者以往借阅书籍的目录,分析其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推荐给读者相应的书籍、文献等,如此不仅有助于期刊的订阅和采购,还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是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与时俱进,很多图书馆纷纷开始采用计算机处理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比如编目、分类、记录、借阅等,应运而生的还有各种图书管理软件,未来计算机在处理图书管理各项工作的比重将逐步加大。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在图书管理行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图书资料数字化是未来趋势,而网络是图书资料数字化信息的载体,也是数字化图书信息传播的有效工具。①准备和提供统一格式的信息,使各种统计工作简化,使信息成本最低。②全面系统地保存大量的信息,并能很快地查询和综合,为组织的决策提出信息支持。③及时全面地提供不同要求的、不同细度的信息,以期分析解释现象最快,及时产生正确的控制。④利用数学方法和各种模型处理信息,以期预测未来和科学地进行决策。

4 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4.1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RFID应用到图书管理中是未来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利于图书馆尽快实现现代化建设。有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的图书馆已经开始逐渐向基于条形码识别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软件、条形码识别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数字化管理。采用该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使图书馆面临很多的挑战,容易出现图书借阅、归还混乱问题,并且采取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时存在的问题,比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差、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等问题,没有在转变图书管理方式后得到妥善解决。

4.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电子标签具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对读者身份进行识别,有助于跟踪和清点图书;二是能够有效保障图书的安全。在图书管理中应用RFID比采取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更加简单、快捷,应用RFID在图书馆中只需要通过单一的操作就可以简单、高效地处理图书馆的相关工作,进而保证图书馆的高效、正常运行。具体来说,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大大缩减了图书借阅、归还流程,使得图书馆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二是由于网络替代了部分人工劳动,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三是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读者的满意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四是有利于图书资源的清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都在逐步提升,图书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读者的服务需求。具体来说,使用RFID图书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影响。①图书信息、个人信息、服务信息更加私密、安全、可靠。②支持更长时间的图书馆服务时间和开放时间。③缩短读者借阅/归还时间,优化图书管理模式。④高新科技技术可以带来全新的体念和服务。

5 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各项现代信息技术也给基层公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出错率高、读者满意度低,但把RFID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中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应用RFID在图书馆中只需要通过单一的操作就可以简单、高效地处理图书馆的相关工作,有利于帮助图书馆实现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杰.基于.NET的企业内部图书管理系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

[2]赵庆海.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意义及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

[3]刘定智.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J].软件导刊,2011(07).

[4]刘晓清.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0.

[5]王咏梅.基于MDA和UML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现

[D].安徽大学,2011.

作者:高珊

图书馆功能分析论文 篇3:

图书馆自动查收查引系统功能分析2

摘 要:本文介绍自动化查收查引系统的主要功能,以CALIS和NoteFirst系统为例对比分析自动查收查引系统的检索功能,最后提出自助查收查引系统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查收;查引;检索证明;CALIS;NoteFirst

一、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概述

图书馆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是全流程自动化的系统,不仅实现了任务的登记、状态的自动更新,任务的管理和统计,同时实现了用户任务提交、收录引用检索、报告、委托书形成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馆员的工作量。图书馆自动查收查引系统通常由用户查收查引系统服务器和云服务器两部分组成。用户在线提交任务之后,任务会自动发送到云服务器进行任务调度。本地拥有数据库访问权限的任务请求,发送到本地进行处理,对于本地不具有访问权的任务,中央调度将任务发送到具有访问权限的,并且愿意提供服务的其他机构进行处理。

我馆正计划购入查收查引自动化系统,根据购买意向,对CALIS技术中心开发的“CALIS论文收录与引用系统”(后文简称CALIS)和西安知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NoteFirst论文查收查引自助服务系统”(后文简称NoteFirst)进行评测。前期已对上述两个系统的管理功能进行评测并发表相关论文。本文立足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查收查引工作的实际需要,从系统使用者的角度,运用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对这两大查收查引系统的检索功能进行评测,以挑选适合我馆工作需要的系统,也能为其它图书馆或信息服务机构的系统购买提供一定借鉴。

二、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检索模块对比

1.检索需求自定义

系统检索前要求用户按照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指定的格式提交论文清单并勾选对应的检索数据库。目前,查收查引服务以查证论文被SCIE、SSCI、A&HCI、EI、CPCI-S,CPCI-SSH,CSCD,CSSCI等权威数据库收录为主。近年部分高校也逐渐认可一些新数据库作为评价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指标之一,如SCOPUS、ESCI等。表(1)列出CALIS和NoteFirst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所支持检索的数据库。

WOS平台的SCIE是国际上公认的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权威检索系统,也是大多数高校查收查引工作的重要来源数据库。通常委托人在开具WOS平台论文收录引用证明时,会要求添加期刊的分区和影响因子等数据,或证明作者的贡献度。表1显示了两个查收查引系统对其它收录引用相关数据的支持度。

查收查引工作需要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类型越来越多,因而自助查收查引系统需要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数据提取功能才能满足该工作的需要。

2.期刊级别

证明论文发表期刊的级别,所用评价工具有SCI-JCR提供的影响因子和分区数据,中科院期刊分区在线平台提供的分区数据。CALIS和NoteFirst均可按照论文发表年份或按当前提取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NoteFirst支持提取SCI-JCR期刊分区和中科院期刊分区两种,CALIS目前不支持提取分区数据。

3.引用规则

CALIS和NoteFirst都完全支持三种引用规则,包括“文献被除作者和合作者以外其他的人引用(按全部作者)”“文献被除第一作者以外其他的人引用(按首作者)”“文献被除检索作者以外其他的人引用(按检索作者)”。自动查收查引系统中的此项功能完善。检索报告中列出的具体引用数据可由用户自定义,通常有“全部引用”“只要他引”或选择同时列出两组数据。

4.作者贡献

由于许多学术评价规则中仅认可第一作者、等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因而在检索结果中需要标示出作者贡献。系统能否标示出作者的具体排名,取决于源数据库中是否提供该数据。WOS,EI数据库能够区分作者是否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他数据库则只能区分作者是否为第一作者。如果源数据库中不显示通讯作者,CALIS和NoteFirst均提供人工添加功能。针对等同第一作者,目前的权威数据库均不提供该项数据,需要从论文原文中进行查看,因而自动查收查引系统無法自动进行标记,对于需要添加这一部分信息的检索报告,需馆员确认后再进行标记。两个系统在处理“作者贡献”方面功能一致。

5.系统检索功能评测

自动查收查引系统的检索功能主要由系统后台爬虫自动处理,人工只需勾选所要检索的数据库并提交所需检索的论文信息。自动查收查引系统主要采用清单检索的方式,即用户按系统指定的格式提交检索论文的清单,系统自动根据清单进行检索。

6.数据预处理模块

数据预处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检索论文清单,并上传至系统中为后续的检索工作奠定基础。检索项的多少关系到文献信息的揭示程度,也关系到系统的检索效果,以及对检索结果准确性的控制。较多的检索项有利于后期的匹配,为馆员提供“疑似结果”,提示人工干预,以提高准确率。但检索项过多也存在着缺陷,一来会加重用户填表负担,二来匹配过多的检索项会拖慢系统的运行速度。CALIS要求的论文清单中填写13个检索项,其中题名、出版时间、来源信息及责任者为必填项。NoteFirst要求论文清单中填写9个检索项,其中论文标题、期刊名称、发表年度和作者为必填项。两个系统的必填项目一致,CALIS提供更多的辅助检索项。

自动查收查引系统从适用性和便捷性的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多种论文清单格式的支持。用户提交论文信息时,可从个人成果中选择,批量导入论文,单篇添加,或从数据库网站导入。CALIS和NoteFirst所支持的论文清单提交格式如表(2)所示。用户提交论文清单后,系统将自动解析论文信息。如果系统无法识别某篇论文信息,馆员可以手工补充或者修正相关信息,单篇修改后再次提交系统解析。

7.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模块

系统预处理模块将文献信息录入完成后,馆员领取任务并在系统中确认论文列表,系统开始检索操作。任务进入检索队列中,按顺序或优先级高低排队等待检索。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检索模块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系统工作转到处理后,将自动去目标数据库中进行查收查引检索。为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系统在检索过程设置了人工介入机制。任务馆员的工作是对系统处理的结果进行确认。系统自动处理会产生三个结果:完全匹配结果、无匹配结果、疑似匹配结果。

(1)完全匹配结果。说明该数据项与论文清单数据完全匹配,此结果无需人工处理。

(2)无匹配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论文的确未被目标数据库收录或引用,此论文无法出具检索报告。

(3)疑似匹配结果:系统自动识别疑问文章,无需工作人员逐篇查看、核对,只需对系统提出的疑问文章进行确认即可。出现疑似匹配结果时,CALIS显示“近似匹配”,NoteFirst显示“疑似成果”,提示馆员进行人工确认。

论文收录检索出现疑似匹配结果,原因是所填论文信息有误或必填信息有遗漏。针对此问题,系统提供元数据修改功能,馆员在系统中对该篇论文的元数据进行修改。修正后系统再次对该篇论文进行检索。论文引用检索出现疑似匹配结果,原因是不规范引用导致系统无法确定是否将该文献列入施引文献数据中。针对此问题,系统提供人工确认后添加、删除的功能。馆员需要对文献的引证信息进行校对。通过点击引用列表中的“施引文献”查看每个引用对应的施引文献以便进一步判断。如果确认某条施引记录,但是在引用检索结果中不存在,馆员人工添加引用。如果确认某条施引记录错误,可将其删除。如果是自引他引数据有误,系统同样提供自引他引信息的添加和删除功能。馆员根据系统中列出的论文作者信息进行人工判断,手工增加或删除自引他引信息。如系统再次运行后无可疑结果,馆员确定结果并提交用户查看,用户如无异议则检索工作完成,可为用户出具检索报告。

两个查收查引系统的检索流程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容错机制的设定上。CALIS支持馆员查看系统的检索策略,如对检索结果不满意,馆员可修改检索策略,讓系统根据馆员设定的检索式进行查询。CALIS查收查引系统在整个检索过程中要求更多人工介入,过多的人工介入会降低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馆员的负担,优势是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检索结果。NoteFirst则更智能,人工参与工作需求比CALIS要低,但检索准确率上不如CALIS高。

8.检索报告生成模块

检索报告生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论文信息格式的自动化,无论是个人完成工作还是分工协作完成的检索任务,最终都由系统完成论文信息的合并格式化。系统均提供word和PDF格式的检索报告供选择。检索报告中的论文排序用户可自行选择,可以按用户提交论文次序、按被引频次升序或降序排序,也可按作者排名进行排序。

三、改进建议

通过对两个系统功能的评测,可以看到商业化的自动查收查引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能够替代馆员的大部分人工劳动,但系统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1.完善系统功能

商业化的查收查引系统的设计开发已采用当前流行的技术,但在功能设置上还不够完善。首先,需要增加学术评价指标的支持度。各个高校或科研单位对学术评价指标的选用并不完全统一。层次较高的大学或科研单位主要认可web of science平台和EI-Vilege平台,同时要求检索高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TOP期刊和作者h指数及衍生指标等,而现有的自动查收查引系统并不支持。民办高校、市县科技局或是科技企业对科研评价指标的选用标准有所降低,CSCD、CSSCI收录论文或是一篇普通论文即可。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则认可专业性的数据库作为评价指标,如医学院校会将MEDLINE、PudMed等数据库列入评价数据库。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未来应不断增加对各类数据库的支持度,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增加数据挖掘服务,辅助馆员完成更为宏观深入的科研成果分析报告。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查收查引工作可进化为层次更深的学科评价服务。自动查收查引系统中积累大量的数据,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聚合,对用户所在学科进行跟踪和预测分析。再次,功能上应能实现自动查收查引系统与财务处或人事处、学院的科研管理系统对接,让校内用户实现科研经费的实时划账。最后,开发移动端的系统。当前移动设备已经非常普及,如查收查引系统开发出移动端,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提交检索清单,查看工作进程,并进行移动支付。

2.增强系统的运行效率

由于奖项评定、课题申报、职称评审、研究生学术论文认证等工作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这就决定了查收查引工作时间上的集中性。虽然系统能够替代了不少人工工作,但在申请高峰期,系统中常常有许多任务在排队等待处理。系统应加强多任务并行工作的能力,避免高峰期用户等待时间过长。

3.提高系统的自助完成率

由于用户填表有误、施引不规范、数据库中数据标引错误等原因,为保证查准率,自助查收查引系统普遍提供了“人工介入”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不少检索结果依赖馆员判断,严格来说,目前的自助查收查引系统属于半自动化状态。系统开发商应多收集一线查收查引馆员的建议,分析系统无法识别的原因,使系统具有自学习能力,能够自我判断疑问检索结果,真正实现系统的全自动运行。

参考文献:

[1]马芳珍.查收查引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要点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4):80-84,121

[2]覃燕梅.百度学术搜索与超星发现系统比较分析及评价[J].现代情报,2016(3):48-52,60

[3]陈月从,方燕虹,武桂芹,何琼,田慧云.基于云平台的论文自动查收查引移动应用系统[J].情报探索,2016(3):66-72

[4]侯瑞芳,陈嘉勇,周婕.查收查引服务优化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5(4):75-79

[5]马芳珍,李峰,季梵,刘姝,王旭,刘素清.对CALIS查收查引系统的测试和应用效果评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97-102

作者:林建

上一篇:集装箱内部控制论文下一篇: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