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护理实习论文

2022-04-18

传染科护理实习论文 篇1:

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 方法 南昌地区以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1~6月感染科180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另抽取非感染科护理人员180例为对照组,以SAS、SDS评分法调查两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观察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具体因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得知,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生育情况严重影响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后经干预措施制定与落实,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与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 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显著低于非感染科。为感染科护理人员行本文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指数,消减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情绪。

[关键词] 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aff in infection department and study 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YU Feixue1 LI Zhen2   HU Minhua1   ZOU Longzhen1   YU Zhihong1

1.Nanchang Ninth Hospital,Nanchang   330002, China; 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

[Key words] Infection department; Nursing staff;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measures

感染科护理人员需长期面对艾滋病、结核病和破伤风等疾病,职业暴露频发[1]。若感染疾病将会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严重后果,加重护理人员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严重影响護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故需加强重视[2,3]。近年部分学者关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中发现,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基数较低,区别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4]。故本文就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就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6月期间抽取南昌市感染科护理人员180例为观察对象,护理病种包括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儿童传染病等。同期以同种抽样法抽取南昌市非感染科护理人员180名为对照组,包括肛肠科、心脑血管科、乳腺科、骨科等。观察组中,女180例,年龄23~51岁,平均(37.7±8.9)岁;对照组中,男5例,女175例,年龄24~53岁,平均(37.9±8.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毕业于正规院校的护理专业,取得护士执照;(2)工龄1年以上、年满18周岁;(3)既往身体健康,无精神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4)24 h内未服用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排除标准:(1)孕期及哺乳期护理人员;(2)实习期护士;(3)借调护士;(4)未取得资质证书的护理人员。

1.3 方法

1.3.1 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经改良自拟SAS焦虑调查表可知,影响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为:年龄、工龄、职称、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经济收入及是否在编。于调查问卷结束后访问感染科护理人员,多反映其工作期间多有担忧,重点突出在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生育因素四五项。如:忧虑护理期间传染疾病;忧虑家人、孩子未来生活;忧虑护患关系紧张、职业暴露无编制不受保护;忧虑是否有能力偿还各项贷款等。故本文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制定如下干预措施。

1.3.2 干预方法  (1)开设感染科护士心理咨询和疏导:感染科护士长需实施监督观察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心理情况。若负面情绪过多,可及时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疏导。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护理讲座,提升护理人员不良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挑选科内积极向上、踏实肯干的护理人员定期到心理科接受培训,及时为科内存在轻度焦虑的护理人员行心理疏导。每月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为科内护士开展心理咨询。(2)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工作不离岗。若有事请假需合理安排工作后方可准假。落实护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对”制度,避免护理差错时间致护患纠纷。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护理人员积极用法律手段维权。若护理人员工作及人身受到威胁可及时报请相关部门或拨打110解决。若问题严重可依法诉讼。(3)提升感染科护士工作认同感:积极为感染科护士开展职业教育,提升其工作使命感及认同感。定期组织科内联谊会。组织护理人员家人、同事聚会。为护理人员提供倾诉平台,增加与家人及同事的交流。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树立工作榜样,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热情。(4)取消编制区别对待:推行同工同酬制度,消减编制区别对待不良影响。依照工作岗位制定合同工工资,消减岗位工资差异。结合工龄及考核成绩定岗定酬。消减合同工与在编人员院内职工福利待遇差异。护士长需坚持一视同仁原则,不可区别对待。积极鼓励合同制员工爱岗敬业、服从安排。为合同制员工缴纳五险一金。(5)传导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理主管部门需依照科学的方法分配工作人员,积极推行科学排班制度,消减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护士长定期开会时可为护理人员宣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护理人员阳光心态。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社交活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报名院内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减轻感染科护理人员对年龄、工龄、职称、性别造成的工作焦虑。(6)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培训:重点培训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技能,完备相关软件及硬件设施。嘱感染科护理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做好计划免疫,保持皮肤及黏膜完整性,规范操作流程,操作需佩戴手套、实习护理人员需做好专业指导及健康教育。积极培养感染科护理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是护理人员能够自行解决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提升问题处理能力。(7)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待遇:可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保护政策的宣传提升护理人员地位,医院内部也需宣扬医护平等理念。积极提高护理人员薪酬,形成院内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风气。提升护理人员福利待遇,院内补助,绩效考核奖励等。完善培训工资涨幅及现金奖励条款等。

1.4 评价指标

1.4.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SAS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D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测量焦虑、抑郁指数。两量表各20题,百分制,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分数高则焦虑/抑郁重[6]。

1.4.2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  调查人员指导所选护士于安静环境下纸质答题[7]。问卷自行设计并增加了年龄、工龄、职称、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育情况、职业暴露、经济收入、是否在编等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项。后指导感染科护理人员干预后二次测评心理情况,方法同上[8]。本次调查问卷获取信息经专业调研人员及质检人员共同整理,后形成本文。保证调查数据证实准确,调研期间无任何消息泄露。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本次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以自拟SAS评分、SDS评分量表进行。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对照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影响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比较

经调查可知,影响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5点,即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组内各项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重考量相关性因素之间存在高度共线性,故本实验经Logistic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指标。以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为自变量,以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为因变量。经回归变量赋值及逐步回归法建立方程,分析各因素相关性。现将相关变量及编码报道如下,见表3。

本次相关性由概率型非线性回归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评价。比较可知,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指数与职业暴露、已婚、已育、经济收入<3000元、不在编为其独立影响因素,各指标对应的P值分别为0.031、0.027、0.001、0.001、0.023。见表4。

3 讨论

3.1 干预措施分析

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的干预措施分析如下:(1)开设感染科护士心理咨询疏导课。邀请心理专家及心理科医生为护理人员倾诉提供平台,排解心理压力。课中增设互动环节提升教学质量及學生兴趣[11]。(2)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教育。指导护理人员依法维权,减少因职业暴露或无编制的忧虑。(3)提升感染科护士工作认同感。工作认同感可消减护士焦虑情绪,提升工作认可度[12]。(4)取消编制区别对待。人人平等可维护护理人员和谐氛围,减少焦虑。(5)传导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科内积极向上的护理风气,减少因年龄、工龄、职称、性别等因素所致焦虑[13]。(6)加强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培训可有效降低传染率,消减护理人员过分担忧感染传播家人。(7)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待遇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减轻护理人员对养儿育女的担忧。

3.2 预防能力策略分析

制定的预防能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安全防护,改善医疗环境。完善院内职业暴露监测系统,在有限资金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及防护设备,为医务人员提供职业保障,减少血源性或病原性职业暴露。防护对象含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的医务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务人员。要求规范隔离衣、防护镜、手套、面罩着装。其次,完善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及核实。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及时评估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及时上报预防科并对暴露者行相关血清学检查、随访、监控。相关人员详细登记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损伤部位等信息。详细记录职业暴露者预防用药、首次用药时间、用药毒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等相关信息。规范医务人员操作时佩戴双层手套、口罩。侵袭性诊疗过程中需保持充足光线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锐器刺伤。禁止医务人员手触废弃针头及刀片等锐器。最后,提升防护设备及防护用具质量。依卫检委印发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事项核心制度规范防护设备及防护用具采购细节。若有不合格材料及用具可及时清理。加大科内投入经费及采购管理,完善防护设备储备,提升用具质量管理效力[14-15]。我院本次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调研同上,望可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心理压力,更好服务大众群体,减轻护理人员心理负担[16]。但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需持续性关注及提升,日后科内定将定期组织调研并行干预措施,以达预期目标。

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对象为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群体,工作风险大,危险系数高,护士往往存在很大精神及心理压力。若控制不良可加剧头痛、失眠、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人际交往紧张等表现。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传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为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就我院感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行本次探究,另提出相应对策助感染科护士提升心理健康指数。

本研究显示,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显著低于非感染科。分析原因可知,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危险因素含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五项。职业暴露为感染科护士焦虑的主要因素。本次措施落实后感染科护士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消减,心理问题明显改善,数据变化存在差异(P<0.05)。此外,亦需侧重关注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预防能力,故本文就上述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及预防能力策略。

综上所述,感染科护士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推行可减轻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指数,提升感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席秀娟,窦侠玲,赵娜.青年女性肺结核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22):2797-2799.

[2] 彭韫丽,葛修茹,刘慧梅,等.青年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 23(23):2977.

[3] 林丽红,徐勤容,张丽萍,等.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4):282-285.

[4] 王婷婷,黄芳芳,谢冰冰,等.自我管理教育对护理人员锐器操作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1892.

[5] 王连云.护理干预在预防胸腺瘤患者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51-52.

[6] 刘佳潞,钟玉苑,梁宝玲.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9-51.

[7] 刘慧丽.系统化家庭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护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1):1459.

[8] 沈璐梦,王明珠,韩明芳,等.103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体会[J].护理学报,2017,24(16):57-58.

[9] 王悦.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对护患纠纷的影响[J].中外医药,2012,31(7):169.

[10] 许小燕.传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10-13.

[11] 赵东设,罗明宇,朱海深,等.浙江省温州市居住5年及以下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7):948-953.

[12] 王珊,郭金花,黄巧萍.脊柱外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50(3):125,133.

[13] 赵雅楠.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心理健康和安全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6):762-765.

[14] 苏宵慧,林丽华,李丽容.心理指导结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肾盂肾炎急性期的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6):538-540.

[15] 居多多,赵云,李蓓,等.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其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109-113.

[16] 孙盈红,李玉华,张宏伟.传染病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3,23(24):3570-3571.

(收稿日期:2019-07-24)

作者:喻飞雪 李珍 胡敏华 邹龙珍 余志红

传染科护理实习论文 篇2:

浅谈护理教学中护生法律意识的强化

【摘 要】:目的: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方法:根据护理实习或工作中产生法律纠纷的常见因素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相关问题,总结出护理课堂教学中应传授的法律知识。结果:护生具备了护理工作所需的法律常识。结论:护生增强了法律意识,既保护了病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护生的自我保护。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生;法律意识;强化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和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护理的要求增高,因护理过失或非过失因素引起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护理工作中将面临很多的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化法律知识,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至关重要。

1 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2002年以来,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配套文件的颁布执行,特别是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医疗纠纷的处理实行“举证责任倒置”[1]。为避免临床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当前,要特别注重强化护理教学者及护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生的行为,提高其自律性,增强护生法制观念非常重要。为今后护生进入到临床实习或正式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

2 护理实习或工作中产生法律纠纷的常见因素

2.1 护士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们护理教育只注重护理专业知识培养,却忽视了法律知识的培训,或有培训但缺乏系统性,从而造成了护士的法律知识缺乏。在实践中,护士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对一些日常的护理行为或与护理有关的行为,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的认识不足。导致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2],为法律纠纷埋下隐患。

2.2 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 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不执行规章制度、查对制度,在技术操作中贪图简便,均可引起医疗事故或护理法律纠纷。[3]若把氯化钠用成氯化钾;把肌肉注射(IM)误当成静脉注射(IV)或是把给甲病人使用过的导尿管直接给了乙病人用等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诸如此类行为,均可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严重者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

2.3 业务水平差,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

随着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的仪器设备和药品的研制开发,护理规范、护理常规也在不断修订、完善。护士如果不努力学习,业务水平差,对病人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主动性,容易导致法律纠纷。[4]

2.4 病人及家属法律意识增强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稍有疏忽,难免发生医疗纠纷。病人及家属把自己看作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十分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稍有不满就要讨个说法。因此,护士应该具备有关法律知识,可根据法律、法规,提出不承担责任的理由或上诉,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护理工作潜在的法律相关问题

3.1 护士的资格问题 护理工作必须由具备护士资格的人来承担,才能保障护理质量和公众的就医安全。要取得护士资格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经护士执业注册后方能从事护士工作。护生是正在学习的学生,尚未获得职业资格。从法律上讲,她必须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实施护理。护生在执业护士的督导下,发生差错事故,除本人要承担一定得责任外,带教老师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护生脱离带教护士的督导,擅自行事造成病人伤害的,就要承当法律责任。[5]

3.2 疏忽大意与渎职罪 例如护士因疏忽大意而错给一位未做过青霉素皮试的患者注射了青霉素,若该患者幸好对青霉素不过敏,那么,该护士只是犯了失职过错,构成一般护理差错。假若该患者恰恰对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则需追究该护士法律责任,她可能被判渎职罪。

3.3 临床护理记录不到位 医疗护理文件是医院和病人的重要档案资料,记录了病人疾病的发生、检查、诊断、治疗、康复或死亡的全过程。护理记录是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后的原始文字记载。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如工作中出现漏记、错记、擅自修改、提前记录等严重问题,都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3.4 执行医嘱的法律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6]若出现因护士随意篡改医嘱,无故不执行医嘱等情况引发的事故,由该护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医嘱有明显的错误,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和申辩;反之,若明知该医嘱可能给患者造成损害,酿成严重后果,仍照旧执行,护理人员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4 把对护生的法律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教学中

4.1 言传身教,提高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 举办护理教育培训班、护理法律专题讲座、护理纠纷案例分析等使教师熟悉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护生、护士的责任及病人享有的权利。掌握教学方法、沟通技巧、教会学生进行合法的护理工作。

4.2 教学中介绍护士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4.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安全给药的保障。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的内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检查药物的质量,以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并且没有变质。[7]如在操作过程中,护士没有仔细查对,误把3床病人的药液给4床病人进行了注射或是把5%的葡萄糖用成了10%的的葡萄糖,都容易引发危险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对于静脉输血法,还应遵循三查八对的的原则。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交叉配血相容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若没有仔细查对,误把A型血输给了B型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极易造成患者死亡,肯定要追究相关护士的法律责任。

4.2.2 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在众多基本护理中都涉及无菌技术,比如注射法、输液法、输血法、导尿术等等;同时也涉及消毒隔离制度,比如病室的消毒、传染性病人的隔离等等。如果在护理过程中不掌握原则方法,例如护士不洗手消毒,不带无菌手套直接给病人导尿;消毒液过期仍接着使用;注射用溶液有絮状物仍输入病人体内的…都极容易造成患者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甚至死亡。

4.2.3 记录和保存医疗和护理文件 准确记录临床护理过程护理记录是医疗机构举证医疗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护士必须认真、及时、完整地记录,不得涂改,不得错记、漏记或不记。例如,护士在绘制三测单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而胡乱伪造数据绘制的,都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4.2.4 专人专柜的病房药品管理 麻醉药和贵重药必须专人专柜保管并建立交接班制度,按医嘱和专门处方领取和使用。护理人员不得利用自己的权利将麻醉药品提供给不法分子、吸毒者或自用,否则就构成贩毒、吸毒罪。患者专用药不得随意挪用、少用或停用。[8]

4.2.5 “五定”原则的物品管理 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9]若护士在对注射青霉素而至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的抢救过程中,找不到气管切开包或是缺少0.1%的盐酸肾上腺素而延误抢救时机,造成病人死亡的,要依法追究专管护士的法律责任。

4.2.6 培养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 沟通是指遵循一系列共同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沟通是护士在工作前的必备程序和前提条件。护士与患者若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可能导致很多误会,产生许多矛盾,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如应该避讳对病人说“再见”,“欢迎光临”等不妥的迎送病人语言,防止因为语言上对病人的伤害和失误而引起医疗纠纷。

4.2.7 严格规范护生的带教 护生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按法律的规定,护生只能在临床带教教师带教下从事护理工作,在带教教师的带教下如果发生了护理差错或事故,除护生本人负责外,带教教师也要负法律责任;如果脱离了带教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护生擅自行事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护生应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护理教师应在理论或实践课中应用换位思考、案例分析、病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印象,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便于学生进入到临床实习或护理工作中能知法、守法,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古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

[2]杜治敢.护理学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3.544-557

[3]周燕萍.临床护理法律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5):397

[4]周燕萍.临床护理法律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5):397

[5]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6]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7]李小萍.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6

[8]沈丽芳,周文. 注重对护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与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8,12(10):86

[9]李小萍.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6

(收稿日期:2008.11.24)

作者:吴 雷

传染科护理实习论文 篇3: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

摘要:分析护理实习生被针刺伤的原因及心理干预后的效果,主要有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被刺伤后的心理反应及影响,给予心理干预,干预后的效果及如何给予心理干预。认为需要加强对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心理的重视。

关键词:实习护生;针刺伤原因;心理干预;效果

医务人员是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的群体,叶曼[1]在查询院感科登记资料对2008年1月~2010年7月6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经历及回顾性分析显示,医院有6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士为46人,占75.4%;医生为8人,占13.1%;检验4人,占6.5%;工勤人员为3人,占4.9%。从而看出针刺伤发生率较高的人群是护理人员,并且发生针刺伤后极易造成感染。研究证实[2],被血液污染过的针头可成为许多疾病的传播途径,例如乙肝(HBV)、艾滋(HIV)丙肝(HCV)和梅毒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发生针刺伤后护理人员心理上可能会发生比较明显变化。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实习生与临床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花静[3]等在对31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发现被针刺伤最多的是临床护士以及护理实习生,占74.2%。实习护生刚步入临床工作,对许多操作都不是很熟悉,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下临床开始实践时他们总会手忙脚乱,这也容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如何对被针刺伤的实习护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是学校及医院应该重视的问题。

1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1.1护理操作尚未熟练

郭士林[4]等调查发现,因操作不熟练发生针刺伤的占38.77%。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工作时,由于对各种护理操作还未熟练,在第一次操作中会有较强烈的紧张感,这时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实习生在校期间虽有进行过操作课的训练,但在操作时面对的是模拟人,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但进入临床实习时面对的是真正的病人,因此会产生紧张感,心理素质较差的实习护生可能会在第一次操作中出现手抖现象,这也加大了针刺伤发生的风险。

1.2 临床工作繁忙,护生自身缺乏防护意识

在进入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后,实习护生会逐渐适应临床的各种工作,但由于我国的临床医务人员目前还是处于一种比较紧缺的状态,临床工作还是很繁忙,实习护生一般熟悉工作后便会独自进行操作。许多实习护生在工作忙碌的时间段时会不按规范流程去进行护理操作这往往会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其中还有个原因就是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5],有的认为已经熟悉临床操作,适应了临床工作便放松了警惕。

2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反应及影响

在工作中护生一旦发生针刺伤,会对实习护生心理上的一次重大打击,也可能会影响护生的正常生活,一般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会有几个心理反应,主要有恐惧、焦虑、无助等[6]。这些负面的心理反应如果持续时间久的话将会影响实习护生的健康生活,过于焦虑的心理反应会使得护生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畏首畏尾,不能正常地进行护理操作。总之,发生针刺伤后对实习护生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7]。因此,在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开导与安慰是有必要的。

3 心理干预后的效果

心理干预理是指临床护理人员通过某种方法或者措施有计划地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和心理,使其逐渐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会不同程度地帮助实习护生走出针刺伤的阴影,于学军等[8]在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心理干预后发现5例当事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在发现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带教老师及时帮助护生处理伤口,然后上报。期间给予实习护生心理支持、安慰、开导护生会减轻护生的焦虑感,褚福柳[9]等研究显示给实习护生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焦虑是有效的。其次,护理部领导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应主动关心护生,使护生有被重视感,减轻护生心理压力。

4 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心理干预的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学校方面

虽然学校有开设关于职业防护的教育,但是始终是内容较少,形式单一。首先学校可适当增加一些多种形式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加深学生自我防护意识。例如模拟发生针刺伤后如何保持镇定,如何冷静处理针刺伤,针刺伤后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减少自身紧张、焦虑、害怕感。这样一来,学生在临床若发生针刺伤时可减轻其慌张不安的心理,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同时,学校可跟医院配合,对被针刺伤的学生开展心理治疗,保障护生心理方面的健康。

4.2 医院方面

医院方面需在岗前培训时着重强调针刺伤的重要性,告知各科室在入科宣教时切勿遗漏讲解针刺伤的问题及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研究发现[10],若能在入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有关针刺伤的教育考核,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其次,带教老师发现护生针刺伤后应立即给予重视,然后上报。期间护生所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带教老师应适当理解并主动关心护生的近况,安慰,开导护生,鼓励护生诉说心中感受。对出现比较严重心理障碍者,医院应请心理辅导老师对护生进行心理治疗。

实习护生是临床工作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学校到临床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针刺伤,而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但一般都是发生在护理操作前、中、后等,发生针刺伤后护生的心理反应及影响因人而异,心态积极良好的人會在短时间内继续正常生活,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则心理问题可能比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虽然现在医院都有针刺伤的上报机制,但对于护生针刺伤后心理干预方面还是不够重视,因此学校和医院应重视对针刺伤护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给予护生关心和支持,保障好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叶曼.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03):36.

[2]张锡敏,刘晗,纪蓉蓉,康娜.针刺伤所致采血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03):85-88.

[3]花静,李家斌,王进,王文阳,汤红芳.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86-4289.

[4]郭士林,郭趣.关于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和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845+6847.

[5]王云霞,吕海琴,任宁,王艾青,张睿.在校高职护生针刺伤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2):88-90.

[6]洪震,张莉,严鑫,陆曼曼,曹银.高职实习护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与行为反应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1):59-62

[7]董凡,刘海英.实习护生在血源性传染疾病发生针刺伤后的质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7):12-14.

[8]于学军,陈萍,肖莎丽,仇晓峰,田卫卫.心理干预在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处置中的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05):551-553.

[9]褚福柳,王尉任,赵玉明,杨玉芹,王冰,曹建琴.心理干预改善护生心理状态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06):706-708.

[10]黄雅红,蒋巧银,郭桂红.入科教育考核对急诊科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8,4(11):1049-1051.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

作者:韦纯姣

上一篇:生本化高中地理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情境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