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我国高校部分资金有赖于财政拨款,对于高校建设项目的发展财政性拨款仍然不足,并且存在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要想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资金不足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高校建设项目引进BOT融资模式是必要和可行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后勤改革中应用BOT模式研究

摘 要: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 经营—— 转让,是土耳其总理奥托尔在1984年首创,主要功能是融资、建设与经营、风险分担与转让。它是指政府给项目发起人建设和经营特许权,由项目发起人负责修建、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的设施,并向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用以回收项目的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取得一定回报收益;合同终了将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BOT模式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 后勤改革 BOT模式 实践和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商品性”和“生产性”基础之上的,只有具备了这两种特征的经济活动,才可能获得资本投入或融资资格,而高校后勤建设正是具有这样的特征,这为BOT投融资进入高校后勤创造了条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兴起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集体和私人财富有了很大积累,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市场,而高校是尚待开放的投资市场,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馆、澡堂、车队营运、饮用水(直饮水工程)等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已从高校建制剥离,便于BOT项目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建设所需投资规模也不是很大,价格、市场等商业性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稳定,激发了BOT投资商的投资热情。

1将BOT模式引入高校后勤优势

在高校招生规模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高校后勤服务的规模自然地也要扩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投资规模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大多数公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国家财政拨款,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集团公司投资、服务收入及学费收入),如何建设高质量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BOT模式的出现为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问题提高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措施。资金市场化配置为高校后勤建设融资提供了平台。资金的市场化配置高校后勤建设资金提供了一个平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商品性”和“生产性”的基础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的经济活动,才有可能获取资本投资和融资资格。在高校后勤建设的过程当中,为BOT融资进入高校后勤创造了条件。

(1)能够在高校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水平。笔者G省的某高校为例,该校在建设新校区时,由于资金预算有限,引入了BOT融资模式,将投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学校后勤设施(包括学生公寓、食堂、超市、运动场等),以BOT融资模式的途径进行建设,建设质量合格,有效地缓解了该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资金运转困难的难题,而且很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2)高校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提高。引入BOT模式,高校后勤服务完全被社会化。这是因为,BOT模式的原则之一就是允许投资方在特定的年限之内对其投资建设的相关设施进行经营,这就将高校的后勤保服务推到了社会化的门口边,让投资方或者与高校平等的地位,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来展开竞争。社会化之后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会对高校原有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集成下来的体制进行剥离和颠覆,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体制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在降低高校后勤运行费用的同时,也可以显著学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单单从这一点来看,引入BOT模式后的高校后勤服务显然比传统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自供模式”更加高效,管理也更加科学。这是因为,BOT模式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下的后勤服务体系,不同于事业编制下的后勤服务体系(学校所有制、行政任命制等),它没有管理机构臃肿的问题,不仅服务效率高,而且服务管理成本较低。综合看来,BOT模式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有非常大的潜力成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

2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分析

2.1 风险分担

规避风险最为常用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便是采用风险分担的方式。将BOT模式引入到高校后勤中,其投资的项目公司可以将自己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其他的具有融资能力的项目公司,这样不仅可以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来规避投资以及日后的经营风险,还能够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增强高校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利率风险方面,也建议采用风险分担的方式。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第一,采取利率调期方案,具体说来就是投资者中的一方直接或者通过一个或若干个中介机构间接向另一方支付该方所承担的借款的利息和成本;第二,采用风险共担的方式,详细说来就是,高校与项目投资方共同承担利率风险,即在一定比例之内的利率变化由项目参与方承担,但在利率变化超过此比例之后,由高校补贴项目公司的损失。

2.2 经营风险的规避

从本质上来讲,投资方与高校在高校后勤方面的目的是有根本区别的,投资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额度的经济利益,而学校在高校后勤方面的态度则是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因此,投资方在项目的论证和后续的施工建设中具有先天的优势,而高校则在充分发挥高校后勤服务优势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因此,只要双方摒弃自己在本质目的方面的差异,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将双方的矛盾差异转变为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础,最终实现双方的双赢。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协调双方目的差异性,规避工程建成之后的经营风险。首先,双方在经过充分地协商之后,签订明确规定BOT项目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在日后严格遵守。第二,高校充分参与到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当中,另外,高校为了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可以自筹部分资金共同参加项目投资方的融资、建设和经营活动。第三,项目建成之后,经营管理的权限可以交由校方掌管,但是定期或者定额想投资方交付一定数额的项目收益。

2.3 避免资金回笼风险

只有让BOT项目正常良好地运行,才能让高校后勤服务真正发挥它的功能,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因此,一定要保证投资方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商业性投资都是获得最大利润作为自己的投资方向内在驱动力的。这要求投资方和高校都要树立“双赢”的意识和观念,在综合考量地区发展、市场变化、项目资金成本、资本市场体系动态、价格承受、经营风险以及项目难度的基础上,合理确定BOT项目的特许经营期限、投资回报率、资金回笼时间等。其次,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财务状况来合理控制融资规模,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投资规模的失当,造成高校财务的负担,最终得不偿失,阻碍高校的长远发展。

3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引入竞争机制

选择社会企业时,高校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了解合作者的资信状况,通过公开竞标确定合作商。经营者确定之前,要针对实体管理的各项权利反复协商,在确定让渡的项目、程度与比例之后,签署尽量完备周详的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为了防止或减少垄断、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学校对于学生公寓、食堂、超市、运动场馆、澡堂、车队营运等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项目,应通过经营主体多元化形成适度竞争的校内后勤服务市场。

3.2 防止学校内部人“寻租”

经营者进入后,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会利用一切方式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很可能向管理者行贿,如果机制不严密,制度不严格,就比较容易发生腐败现象,利益链的增加只会嫁接到学生身上,增加学生负担而致使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受损。

3.3 选择和培育市场主体

在BOT特许经营期间必须按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原则精心选择经营人。这些经营人作为市场主体自然要追求营利,但同时要结合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和社会公益性质,经营人应有较高的社会经济责任感。

总之,BOT模式既有优势,也存在着各类风险,高校和投资方应该学会趋利避害,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真正发挥高校后勤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文清,马小丽.浅议高校后勤设施BOT模式的风险管理[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8).

[2] 刘瑞波,赵国杰.BOT项目融资—— 高校新校区后勤设施建设中资金筹措的新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3] 王凤荣.BOT模式高校应用实践分析——关于金融学院后勤经营模式的分析[J].网络财富,2009(13).

[4] 章振东.高校后勤BOT投融资模式的运作及制度效应[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7).

[5] 潘伟.论BOT投融资模式在高校后勤设施建设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21).

[6] 宋世军,樊敏.高校基础设施建设BOT项目研究[J].四川建筑,2008(3).

[7] 任志国,逄杰文,薛爱萍.对采用BOT投资方式建设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7(11).

[8] 王加林.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建设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2008(12).

作者:赖文渊

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建设项目引进BOT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 要】我国高校部分资金有赖于财政拨款,对于高校建设项目的发展财政性拨款仍然不足,并且存在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要想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资金不足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高校建设项目引进BOT融资模式是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高校;建设项目;BOT;必要性;可行性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随着规模的扩大,高校后勤基础设施短缺、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在国家建设资金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BOT融资模式引入到高校建设项目中来,将对传统的高校资源配置与运作产生全面的冲击,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BOT项目的必要性[1]

1.1高校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

高校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用于高校日常教学、科研、生活的正常运转,政府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教育产业建设方面的投资,但还是无法满足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因此,利用BOT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高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校建设资金的不足,弥补资金缺口。

1.2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分散项目投资风险

BOT融资模式有效的引进了民间资本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入,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实现了政府、民营企业、高校三方的最佳融资效果。在BOT融资模式下,高校增加了基建项目的资本金数量,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这不仅节省了政府的投资,还将基建项目的部分风险转移给了民营企业。

1.3发展投资空间,提升竞争力

高校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有限,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着建设资金匮乏、运营效率不高的现状。BOT融资模式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途径的融资新局面。

1.4在项目投资建设和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BOT融资模式下,高校与民营企业是以特许经营权合同为基础进行的全程合作,民营企业从高校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参与,可以将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到项目中,这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投资风险,而且实现了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BOT融资模式进入高校,并成为高校建设项目投资领域的新宠。要在短期内解决我国高校教育资本不足的问题,不能只依靠财政拨款,而应积极主动地引进BOT融资模式进行融资:(1)引入BOT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相适应;(2)引入BOT模式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趋势,与国际高校办学模式接轨;(3)我国已经积累了用BO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丰富经验。

2.引进BOT项目的可行性

2.1高校引入 BOT 模式的可行性

2.1.1高校BOT模式的特点。首先,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具有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因此,高校的后勤项目建设适宜运用BOT摸式。其次,高校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定位是较低的。项目大都处于校园之内,要求项目规划要与校园的整体氛围相匹配。再次,高等学校BOT项目大都属于常规性项目,项目的风险相对较小[2]。

2.1.2BOT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高校BOT模式可聚集社会闲置资金用于后勤项目建设,以弥补国家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摆脱高校教育资金短缺的困境,形成教育投资多样化,使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高校成为融资主体,改变高校在办学上过分依赖政府的状况,引进资金而高校无债务负担。对于项目的运营公司而言,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利用投资和融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所以,高校和投资方是双赢。

2.1.3高校采用BOT模式,所引进的内、外资无需任何担保,项目的建设与使用属于商业运作。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促进良性循环,使投资者、高校和其他有关方面共同承担建设风险。从而提高项目选择决策的科学性、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建设效率。

2.1.4引进BOT模式与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相适应。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唯一的经费来源,由于总体教育投入的不足,这种方式严重地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发生了改变,多种渠道的学校自筹经费在高校经费投入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呈上升趋势,政府拨款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教育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的多元化逐步纳入法制规范,必将推动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因此,将BOT模式用于高等教育项目建设,可以鼓励民间投资,将社会闲置资金吸引到高等教育上,大大丰富教育投资渠道。

2.1.5引进BOT模式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与国际高校办学模式接轨。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设施一般是由高校投资和管理,这极大地增加了高校的负担,减少了教学资金的投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模式必然会受到冲击,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引进BOT模式是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高等院校后勤设施的管理。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BOT融资方式作为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有效模式,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2.2民间资本进入高校的可行性

2.2.1首先民间资本已有足够的能力投资高等教育。目前,我国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国内居民存款及各类金融资产已达l0万亿元人民币,民间资本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40%,民间资本已占有社会固定资产相当大的比例,相对比较充裕,巨大的社会资金需求寻求投资市场,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投资效益最好的部分。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通过改革建立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同时使其投资高等教育成为现实。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运作良好,其备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使其投资高等教育成为可能。政策扶持与实践探索。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产业,投资办学,特别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这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也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积累了经验。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以教育投资股份公司形式运作的大学城等新模式的实践,也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高等教育产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

2.2.2充足的社会资金为BOT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积累了大量资金,拥有巨大的投资潜力。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能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则开展业务活动。在对待风险的问题上,能客观地分析、理性地决策,很多国内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可以和国外水平相匹敌。

参考文献:

[1]李扬,黄业苏.试论内资BOT融资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7):42.

[2]李庆军.BOT融资模式在高校后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4):51.

[3]王升.BOT融资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6.

课题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20号)。

作者简介:

付晓红(1979-),女,吉林市人,讲师,本科,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項目管理。

作者:付晓红

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后勤引入BOT模式的思考

BOT是一种由业主特许投资人建设、经营,并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建设项目无偿移交给业主的项目融资模式,又称为特许经营权融资模式。我国一些高校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并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对后勤设施建设采用了BOT融资模式。实践表明,高校后勤建设引入BOT模式对解决高校建设资金短缺、 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有重要作用,也完全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一、高校后勤引入BOT模式的优势

1. 是在资金短缺情况下迅速改善后勤服务条件的有效途径。如河北金融学院在启动新校区建设时,将8万平方米、投资近亿元的后勤项目建设,全部通过BOT模式进行建设,建成了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池、超市等各种后勤服务设施,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2. 完全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由于高校后勤建设引入BOT模式, 是以特许社会投资者在一定年限内经营其投资项目为条件的, 因此这些相关的后勤服务必然是完全社会化的,高校与投资经营者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逐步剥离计划经济体制积淀下来的庞大的行政后勤系统,实行市场经济下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以减少投入,提高效率,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从这一目标来看,BOT模式下自然形成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比自供模式即高校自办实体具有更大的效率优势。因为,自供模式下后勤实体的学校所有制、管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员工身份的复杂性(事业编制、合同工、集体工、临时工),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多、各种连带费用高,服务成本通常也远高于社会企业。

二、高校后勤引入BOT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 选择和培育市场主体。 在BOT特许经营期间必须按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原则精心选择经营人。这些经营人作为市场主体自然要追求营利,但应有较高的社会经济责任感。

2. 设计合作模式。在设计合作模式时,高校要充分调查、分析学校所处环境对学生就餐、住宿的影响,了解校内具有的固定资产、资金资源、消费资源及管理者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我们掌握的权利与利益按照重要与可能的程度实行有条件的让渡。首先,对于进入退出权、采购定点权、销售价格权、环境控制权、竞争引入权、补贴分配权,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不可过多让给企业。如果校园周边服务业十分发达,则校内竞争程度可以降低;相反,如果学校处于郊区,周围没有服务业或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校内竞争就要加强。在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时期,可以减少学校的收益, 较多地给予学生直接的现金补贴, 同时控制价格上涨幅度,保证质量不降低。而对于人员选择权、经营控制权则要更多地让渡给经营者。 这样既利于经营者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利润,又可减少学校的管理成本。

3.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进入退出条件。对BOT模式引入投资者时,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资质条件,如企业(个人)注册资金、资质、技术等级,行业从业时间及荣誉,风险抵押金,经营承诺等。一般来说,门槛越高,可能进入的企业(个人)越少,但其资信可靠性和合作诚信度越大。反之,对于不能守法经营、履行合同或者发生了严重责任事故的商家,学校可以要求他们提前退出。同时,还要建立商家正常退出机制。人员素质高低决定其经营成功的程度:人员素质越高,工作胜任度越大,成功几率越大,风险越小。高校对进入者都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设立相应的标准。 同时, 在BOT模式下,还应当关注并督促经营者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杜绝因劳资矛盾引发的恶性事故。

4. 引入竞争机制。选择社会企业时,高校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了解合作者的资信状况,通过公开竞标确定合作商。经营者确定之前,要针对实体管理的各项权利反复协商,在确定让渡的项目、程度与比例之后,签署尽量完备周详的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为了防止或减少垄断、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学校对于学生食堂、宿舍等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项目,应通过经营主体多元化形成适度竞争的校内后勤服务市场。

5. 防止学校内部人“寻租”。经营者进入后,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会利用一切方式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很可能向管理者行贿,如果机制不严密,制度不严格,就比较容易发生腐败现象,而致使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受损。

6. 日常管理。BOT模式下的特许经营期时间长,不可预见因素多,无法将所有可能性及其解决方案都准确、清楚地写在合同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合同中约定的条款,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管理日志、采购台账、销售明细账目,加强生产销售及环境现场监督,逐日登记检查情况,杜绝采购、保管、生产、销售、储存过程中的风险。二是管理者应该随时保持对物价涨跌情况、师生满意度、经营者与员工心态的关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适时适当地给予权利或经济利益的让渡,维持经营者正常的利润和员工良好的工作心态,确保师生较高的满意度,达到“零风险”的管理目标。

作者:王凤荣

上一篇: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论文下一篇:蝗灾治蝗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