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民族声乐教育论文

2022-04-17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和理科教学整体水平较低,参加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学生中,文理科考生的比例严重失衡。这又进一步导致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中,理科毕业生数量不足。这不利于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结构的改善,也将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等民族声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等民族声乐教育论文 篇1:

中国原创歌剧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影响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层出不穷,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部优秀文艺作品。随着民族声乐的蓬勃发展,与之对应的民族声乐教育也获得了一定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高校都将民族歌剧研究纳入到自身授课体系中,在开展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原创民族歌剧结合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对中国的民族歌剧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更好地诠释出民族声乐的魅力,同样,注重研究和挖掘民族原创文艺作品的价值也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关键词]原创民族歌剧;民族声乐教育;音乐教育;意义研究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简介]曹瑞清(1966— ),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呼和浩特 010010) 民族声乐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是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民族声乐而成的一种现代声乐艺术学科[1]。民族声乐在20世纪90年代时正式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进入本世纪后,民族声乐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向规范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我国民族声乐输送了大量人才,弘扬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在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民族歌剧是一块不可忽视的瑰宝,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表演形式,歌剧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但在一代又一代音乐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歌剧艺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原创民族歌剧作品,例如《江姐》《白毛女》《红河谷》《芳草心》等等,这些原创民族歌剧作品都成为我国民族声乐历史上的璀璨明珠。然而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已经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但是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触及民族歌剧的核心,过于注重演唱方法,缺少实践教育,没有将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对时代和文化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这也是造成教学和实践脱节的原因之一。

一、原创歌剧对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原创民族歌剧丰富了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内容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之对民族歌剧的保护也受到强烈呼吁,近年来,民族歌剧在全国各大演出市场较为火热,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民族歌剧也逐渐成为中国声乐的形态代表[2]。在民族声乐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打上时代烙印的经典原创民族歌剧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典范,例如《江姐》《刘胡兰》这类反映抗战时期英雄人物伟大事迹的歌剧,还有《小二黑结婚》《原野》等表现新时期年轻人反抗封建思想、大胆追求真爱的故事,这些民族歌剧都是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方式的同时也能接受到人文主义教育。

(二)原创民族歌剧为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带来更多教学新形式

以往的声乐教育大部分选择传统的声乐表演剧本,剧本中主要以独唱为主,演唱的形式较为单一,原创民族歌剧中角色众多,不同的唱段中演唱者的情绪表达也较为明显,运用情绪推动歌曲发展是原创民族歌剧的特色,所以,在我国高等民族声乐课堂中融入原创民族歌剧可以为教学带来更多活力,学生可以通过独唱、二重唱、合唱等方式,打磨自己的演唱技巧和音准,在变化的旋律中进入民族歌剧的情境中,唱出任务的情绪变化,感受中国民族歌剧的魅力[3]。

二、原创歌剧与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

在民族声乐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对我国原创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理论基础课程中,教師就应当融入对原创民族歌剧的引导,只有在了解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认识到民族声乐的特征[4]。对于有条件的音乐院校,可以为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开设民族歌剧理论研究课程,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且聘用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总之只有具备了对民族歌剧的整体性概念认识,才能对民族声乐产生共性理解。

其次,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音乐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表演课程,增强民族声乐的表现力[5]。传统的民族声乐教育专业中开设的表演课所占课时比例较少,而且缺少针对性,对于歌剧舞台的特征融合较少,教师应当明确开设表演课程的目的是让民族声乐摆脱以往“只唱不演”的尴尬局面,表演是纠正声音的一种方式,只有通过相应的表演,才能更完整而全面地将歌剧作品中的情感立体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诠释出民族歌剧中的内涵,提高艺术感染力[6]。

最后,原创民族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标杆,民族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风格让学生学习,一般每位学生需要学习至少两部较为完整的原创民族歌剧,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钻研其演唱风格和技法,适合抒情性歌剧角色的学生可以学习以抒情咏叹调为主要风格的歌剧人物,在揣摩完具体人物形象、掌握歌剧的表演和演唱方法之后,对其他类型的歌剧作品进行自学和研究,为走向歌剧舞台做好前期的准备。

通过将原创民族歌剧和民族声乐教学融合的方法,不仅让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也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中的知识底蕴,在民族艺术精华作品中找到歌剧表演的技巧以及人物塑造方式,只有这种汲取信息、融合信息的能力增强,才能培养出符合艺术品质要求的实践型、复合型民族声乐表演人才。

三、原创歌剧对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影响

(一)原创民族歌剧中语言演唱对民族声乐教育的影响

原创民族歌剧中最重要的就是表演者,表演者自身对艺术的把握程度影响了整部歌剧的艺术水准和歌剧风格[7]。在我国的原创民族歌剧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表演艺术家在演唱中都非常注重对语言的控制,表现为咬字清晰、追求字正腔圆的演唱,这也是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和其他歌剧类型的不同之处[8]。这种“行腔”在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也是一项明确要求,民族歌剧对学生的语言演唱控制能力非常重视,同时对于发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原创民族歌剧作为声乐教育中的标杆,可以扎实学生的基本功,通过熟练朗诵的方式提高吐字的清晰度,强化对民族歌剧的演员把控力。

(二)原创民族歌剧中情感力量对民族声乐教育的影响

原创民族歌剧对于演唱的要求不仅要动听,也要声情并茂,感情的投入非常重要,尤其是歌剧这种在短时间内就要将人生的起起伏伏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更需要演员具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将故事情节演绎出来。声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重运用原创民族歌剧中的情感变化因素教育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和练习,从情感力量的角度上感受歌剧语言和歌剧艺术,并且学会运用情感来传递对声乐的表达。长期以来传统的民族声乐教育多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技术性表达来传授,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技巧、节奏和旋律,却缺乏对情感传递的经验。原创民族歌剧中的声乐,不仅可以起到示范演唱技巧的作用,也能够将思想感情蕴藏于声音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原创民族歌剧中段式前后的变化和过渡,带领学生感受每一句在演唱上的轻重区别,以及每一句唱词和主题情感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何将感情糅进声乐表演中,让自身的演唱更加动人。

(三)原创民族歌剧中人物形象把握对民族声乐教育的启示

民族歌剧中人物的形象需要演唱者在演绎之前反复研读作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然后进行艺术表达。在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情绪表达上英勇无畏、铿锵有力,字字句句都将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对《江姐》中的细节进行展开教学,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教师附以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对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原野》这部原创民族歌剧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对“金子”这个人物进行评价,运用更多的形容词说明他的性格特征,教师此时可以通过强化教学让学生表达出情感,然后将人物形象和自身经历联系起来,找到艺术表达的结合点。再举一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的叛徒角色“马家辉”,这个人物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内心的纠结,又有投机的侥幸心理,最终叛变革命出卖同事,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声乐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不断揣摩其行为和动作特征,然后通过针对性训练让学生从内心到肢体进行模仿,包括声音上的训练,都要达到对歌剧中人物特征的真实呈现。

(四)原创民族歌剧中形体动作对民族声乐教育的影响

在歌剧表演中,形体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原创民族歌剧中,人物动作也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除了肢体动作之外,也包括演唱过程中受到情感带动产生的动作[9]。我国的民族歌剧综合性很强,人物形体动作也是展现艺术的一个环节,民族声乐教育应当参考原创民族歌剧中的这一形体上的特征,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根据歌剧中的思想情感进行演唱者的动作设计,让人物的情感和肢体动作合二为一,更好地表现出歌剧的艺术性特征。除了唱功上的要求之外,通过借鉴民族歌剧中手眼身法步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能够将人物的情感通过动作传递出来,达到肢体动作和唱法的高度统一。

結 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原创民族歌剧的教学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多加探索,原创民族歌剧是文化艺术的瑰宝,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认识到原创民族歌剧和声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只有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互利共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以原创民族声乐作为学习对象,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育获得质的提高和进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育方式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原创民族歌剧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良的品格更是民族声乐学生应该提高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于 君.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探究[J].艺术品鉴,2017(01):14—15.

[2][3]董 方.浅议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28):108—109.

[4]沈德鹏.歌剧与声乐教学的互动性研究——以我国的民族歌剧、民族声乐为例[J].艺术研究,2016(03):126—127.

[5]盖亚男.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歌剧的探索[J].黄河之声,2016(11):26—27.

[6]毛伟钊.试论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中国民族博览,2016(04):37—38.

[7]刘红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0):226.

[8]石尧尧.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J].艺术研究,2015(01):132—135.

[9]李应波.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在地方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J].北方音乐,2016(10):25.

(责任编辑:崔晓光)

作者:曹瑞清

高等民族声乐教育论文 篇2:

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和理科教学整体水平较低,参加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学生中,文理科考生的比例严重失衡。这又进一步导致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中,理科毕业生数量不足。这不利于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结构的改善,也将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如何全面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和理科教育水平,为民族地区培养和造就更多合格的理工科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民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很多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为切实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课程教学质量,2012年6月20日至21日,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数学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理科课程的发展”。会议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共同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民族省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民族地区院校、民族院校和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等共7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阿布都司长在会上指出,加强数学及理科课程建设是民族地区迎接未来挑战的迫切需要。民族教育的发展,必须十分关注基础教育,特别是数学与理科教育方面。阿布都司长强调各级负责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提高数学与理科课程的质量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研究和确定对策,从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区理科课程的面貌。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边境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就是建设,研究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他强调,民族教育要把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少数民族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本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这是民族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宁夏、云南、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省区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期望和具体建议。

一、会议的主要议题。

1.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民族地区数学和理科教育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就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和理科教育水平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的《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概况、少数民族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历史概略以及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发展。宋乃庆教授通过案例形式分析了西藏、新疆等地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并提出建议:

(1)构建符合少数民族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教育课程体系。

(2)编写民族文字數学教材。

(3)加强高素质双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4)加强双语教学及其研究。

(5)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天津师范大学庹克平教授的《我国数学教育的地位》报告,阐述了数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提升我国数学教育的地位、研究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相关举措。

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的《多元文化形态下的数学教科书》报告,提出要以多元文化为视角,思考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科书的研究开发问题,并从教科书的含义、功能和历史,教科书与政治和学习指导的关系,教科书的特色与形态,少数民族文化与数学教科书的关系,少数民族数学教科书的研究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中央民族大学苏德教授的《边疆民族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提出了“文化敏感性”的概念,通过对多省区实地调研,探讨边疆民族基础教育存在的教学语言、师资等问题,强调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2.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孙晓天、何伟教授的《我国西北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现状、对策与发展》报告,围绕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开展研究。报告提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一手抓教育公平、政策落实,一手抓课程改革,而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是一个在国家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整体水平的创新点和突破口。课题组以数学课程为范例,研究工具面向整个理科课程领域设计,以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五省区为数据采集区,通过预研、调研、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北京、民族省区中心城市、民族地区数据采集区域开展了三地平行的测试。从直观、计量模型、统计分析多维度建立模型,在微观层面上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课程水平的主要因素,得出“在汉语和双语的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性差异”的结论,认为影响我国西北部民族地区数学课程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双语教学水平和课程难易程度,提出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的具体举措与建议:

(1)民族地区需要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民族地区文、理科考生比例失衡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3)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合理设计双语教材。

(4)国家课程标准有必要降低要求,增加弹性。

(5)探讨有益于民族地区教师成长的新思路、新途径。

新疆教育学院副教授阿力木·阿不力克木的《提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研究》报告,提出了影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内部因素是自我效能感、情感、语言、传统文化、数学学习方式和性别差异等;影响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外部因素是文字改革、学校数学教育、同辈群体、前辈群体、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

中央民族大学苏玉成教授的《民族地区中学物理课程教育的思考》报告,介绍了他在这方面的差异教学法研究,指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入大学时理科学习背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在于高中教育实验教学环节的疏漏,并提出了用“仿真”的方式模拟实验,以解决民族地区学校实验设备不足的难题。

3.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发展的若干具体问题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报告,指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培训存在的培训资源配置缺乏均衡性、培训内容与模式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以及培训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并提出了5点建议:

(1)增加经费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2)系统规划和设计少数民族教师培训项目。

(3)加强培训机构能力建设。

(4)根据教师需求,设计多元化的培训过程。

(5)构建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徐世英教授介绍了该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西藏班”开办10年的办学经验,并就2012年开办的面向三省藏区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民考民藏族班”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方案编制情况、汉语强化培训等措施作了说明。他还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介绍了当前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有关情况,其中包括“人均受教育年限”、“每10万人大学生数量”等信息。

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金美月的《中学生概率统计认知水平民族比较研究》报告,以辽宁省高中一年级的2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了“汉、蒙古两个民族的学生概率统计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的几何认知水平差异则不显著”的结论。

4.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中的双语教学问题。

西藏大学教授大罗桑朗杰针对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改革及双语教学问题提出,语言问题是阻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双语教学中教材翻译的准确性存在很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国家对民族教育非常重视,为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资金很多,但对与课程质量有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双语教学问题是一个影响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着力解决。

此外,在与会专家的自由讨论部分,最为关注的也是双语教学问题。西北民族大学曹纯教授认为,数学的双语教学向汉语过渡要坚决,要以汉语授课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他列举了该校数学专业藏汉双语班学生的例子作为依据。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则认为,数学和理科教育中双语教学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

二、发展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和理科教育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本次会议旨在研讨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路和举措,在课程方面促进民族教育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理科教学质量,并把相关研究成果向民族地区辐射。基于会议的研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民族地区文、理科考生比例失衡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民族地区文科考生较多、理科考生较少,文、理科考生比例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理科考生比例失衡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一方面民族地区的人才自有率不足,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或专业不对口。我们多次在民族地区的课堂里看到文科毕业生教数学、教理科的现象,甚至有本科学声乐的毕业生在教数学,这显然都是由于民族地区理科毕业生稀缺造成的无奈之举。最近,新疆、西藏、青海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北京面向少数民族学生举办招聘会。遗憾的是,由于绝大多数岗位需要理工科毕业生,而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多是文科生,面对众多的岗位,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只能眼睁睁地失去这个机会。把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作为要务来抓,以数学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理科课程的发展,民族地区文理科考生比例失衡的情况才可能从根本上改观。

2.积极探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多种途径。

在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地区,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出发的必然选择,是一个立足长远的教育价值考量。民族地区数学和理科教学整体水平偏低和民族地区学生对数学和理科课程的适应性较弱,均與双语教学质量偏低相关。要努力探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多种途径,丰富双语教学的课程资源,改善双语教学的教学环境,以促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和理科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科学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同时兼顾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在双语教学中对相对弱势的语言有所侧重。就像《英汉词典》以英语为重,而《汉英词典》以汉语为重一样,双语教材也应当有所侧重,其侧重方向应为相对弱势的语种。

3.国家课程标准有必要适当降低难度、增加弹性。

研讨会中,孙晓天教授提出,制约民族地区数学课程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数学课程的难易程度。民族地区数学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偏低和民族地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适应性较弱,均与数学课程自身的难易程度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我国课程标准可能要求偏高,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所以,在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制定适合民族地区学生发展需求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缩小民族地区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而且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实现“减负”和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探索促进民族地区理科教师成长的新思路、新途径。

民族地区现有的理科教师队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他们守着这一块教育园地,才使得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能够接受数学和理科教育。但他们也需要专业成长,尤其需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数学和理科教学水平。

毫无疑问,师资问题是民族地区数学和理科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归根结底,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的理科教学水平要靠民族地区教师。虽然应该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志愿者到民族地区为教育事业服务,但这方面的依赖、等待可能延缓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发展的进程。民族地区只有以当地人才资源为本建立起来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靠得住、用得上。在这个意义上,要努力探索双语教学环境下数学和理科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思路。以数学教师培训为例,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的培训虽离不开解题、离不开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但更应该提高教师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的调整与转换的能力。下面的一系列问题可以用来帮助教师逐步领会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调整与转换的思路与节点:如何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教育价值在哪里,在学生生活里有什么用,在学生的未来学习中有什么用?该问题孕育在什么样的生活背景之中,这样的背景在民族地区有没有?如果没有,还有哪些相通的案例?等等。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将有助于教师逐步达成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的调整与转换。

当前,与我国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整体水平相比,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与理科课程研究相对薄弱,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未达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因此,集中精力、加大力度开展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是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拉动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整体水平的新的突破口。

作者:贾旭杰 何伟 赵岩

高等民族声乐教育论文 篇3:

论高校声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

[摘 要]

本文以四个部分的文字论述如何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第一部分,认识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析了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造成高校声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平均水平较低的原因,第四部分用六个段落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

一、正确认识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钢琴即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在传统和常规的声乐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和声乐教学,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声乐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声乐课堂中,钢琴即兴伴奏是声乐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教学能力的一部分,无论是学生的发声练习,还是演唱声乐作品,钢琴即兴伴奏都会贯穿始终。由于多方面原因,高等院校不能保证声乐教学每节课都会配备声乐艺术指导,此时,声乐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流畅的钢琴即兴伴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引导学生顺利上完课程,完成教学目标。

(二)良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高质量声乐教学的保证。

在声乐课堂中,有了高质量的钢琴即兴伴奏,声乐教师可以顺利的训练学生的嗓音音域,使学生正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演唱强度、力度、速度,使学生更感性地理解声乐作品的前奏、间奏、尾奏。准确地把握旋律中每一个节奏型,正确理解歌曲的调式、调性,整体速度,歌词含义和情感表现。高水平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够帮助声乐学生领悟作曲家更深层次的创作目的,找到声乐作品正确的演唱定位。[1]

耳熟能详的声乐作品很多,但并不是每一部耳熟能详的作品都会适合所有程度的声乐学生。很多现场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声乐教师面对的是一首从没有听到或者看到音响和视频,只有乐谱的声乐作品。有的时候还只有简谱旋律,声乐教师必须根据作品的速度、力度、表情标记及歌词的提示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在没有听到作者本人介绍和录制好的音频、视频之前,声乐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编排进行即兴伴奏,当然,在伴奏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的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是正常的,高超的钢琴即兴伴奏基本不会将这种理解超出词曲作者的基本限定范围和要求。

声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直接决定了声乐作品的再现艺术效果。能否尽量原样的再现声乐作品将直接影响到一节声乐课的质量和教学的完整性,钢琴即兴伴奏基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声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当中,音乐学院声乐课基本上能够配备声乐艺术指导,声乐教师只需给学生弹一些发声练习的钢琴伴奏即可。在一些重点师范大学和综合类大学音乐科,也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声乐艺术指导,这个根据每所学校的财力和专业要求,每个学校情况各有不同。以我熟悉的某重点部属师范大学为例,整个音乐学院声乐系十几位聲乐教师大概配备一至两位声乐艺术指导,日常教学多是声乐教师自己为学生弹伴奏。在一些高职院校和中等学校,基本没有设置声乐艺术指导。在校声乐学生开独唱音乐会或参加其它演出时,使用成品伴奏或者请钢琴专业的学生、老师为自己伴奏,大多数院校声乐课上也不会配备音响设备和其他专职钢琴伴奏。

高等院校声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参差不齐。建国初期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声乐表演学生入学时是不测试钢琴水平的,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一批业内的专业重点院校都是如此,以至于一些前辈声乐名家钢琴即兴伴奏水平都无从谈起。目前,大多数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设置的本科声乐表演专业入学考试都是没有钢琴加试的,由于本身是声乐专业,学生的钢琴演[KG(0.1mm]奏水平,尤其是即兴伴奏水平,很多已经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如果声乐水平较高,钢琴能力却较弱的学生毕业去做声乐教师,必然导致一些声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水平不足以胜任日常的声乐教学工作。从小学习钢琴或者喜爱钢琴即兴伴奏的声乐教师不是很普遍。我做过一些社会调查,大多数声乐教师只能给一些简单的、熟悉的歌曲进行简单伴奏,根本谈不上艺术效果,更别说运用乐理、和声、曲式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再现了,能够高质量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声乐教师约占20%,一般水平约占50%,较低水平约占30%。

三、高校声乐教师伴奏能力缺失分析

造成高等院校声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水平低,能力弱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入学考试模式的原因

上文说过,我国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高考本科入学时是不测试钢琴水平的,目前,师范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设置的本科声乐表演专业入学考试也基本是没有钢琴加试的。音乐教育专业(师范专业科)的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平均会高于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声乐水平平均会低于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在声乐领域较有成就的声乐表演专业出身的学生,如果这部分学生最后改行做声乐教员,有可能就是那30%部分中的一员了。总体来说,无论是声乐表演专业还是音乐教育(师范)专业,在校声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平均水平普遍较低。

(二)高校培养模式的影响

很多学校没有设置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或者设置不合理。

(三)学生自己不重视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本科入学后,钢琴课是必修课但不是即兴伴奏课,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钢琴课本身就很难,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去练琴,更别说学习和练习即兴伴奏了。在校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学习专业课,还有其他需要修学分的理论类课程,练习钢琴的时间就更少了。声乐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已经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更别提即兴伴奏了,这种现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培养声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一些高校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本科阶段就调整了培养计划和目标,专门开设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很受声乐专业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提升高校声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策略

(一)建议在本科入学考试增设声乐表演专业钢琴科目考核,音乐教育(师范)专业在本科入学阶段需提高钢琴科目的考试要求,从高考入学开始,提高声乐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标准。

这样设置看似苛刻,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考前的学习和准备工作力度就需要加大。以本科考生为例,假设:1.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高考时可以设置钢琴车尔尼299水平的考核;2.音乐教育(师范)专业的考生高考时可以设置车尔尼钢琴教程740上半部分水平的考核。入学水平的提高会给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和好处。首先,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音乐专业教学水平和在校生的整体素质,解决很多大学的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在一般的大学,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声乐专业教学。其他院系和其他专业可能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个问题,只是艺术类尤其突出。声乐专业(包括其他艺术类专业)应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师资。[2]

(二)从本科阶段开始,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阶段的时间,规定增设钢琴即兴伴奏科为毕业考试必考科目,可正式编著教材,规定曲目的名称、范围及演奏基本要求。

我们的高等教育要真正和社会需求接轨,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积极的、不断的努力探索。培养本、专科声乐学生的专业技能要从社会实践入手,走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给学生创造参加国内外声乐比赛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开展教学活动,走进企、事业单位,寻找用人单位和专业学生之间的需求结合点,这样既解决了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问题,又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通常来说,一般本专科院校给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为半年,我觉得还可以更加灵活机动,调整为大四一整年去社会实践实习,或者本科四年将每年都设置一定时间的实习期,这样学生学习会减少很多盲目性,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自主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大学生声乐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减少盲目性。这样反倒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定期在校举办声乐即兴伴奏的弹唱基本功比赛。鼓励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定期举办比赛的优点是给学生建立信心,增强个人荣誉感,刺激学生自尊心,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四)在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本、专科普遍开设即兴伴奏课程,聘请高水平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师任课。

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们有一定钢琴基础的条件下,然后按照编排的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选修课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作为一门必修课,课程设置学习时间为一至两学年为宜,至少要学习一学年,此门课程结业合格一般不宜低于2—3学分。

(五)解决学习思想认识问题。对于即兴伴奏,很多人的思想有误区,认为即兴伴奏很简单,学一学就能会。其实,即兴伴奏是很难的。要想弹一首好的钢琴即兴伴奏,首先要有至少是车尔尼299或以上的钢琴教程基础,当然,鋼琴水平越高越好。不过,并不是钢琴水平高了即兴伴奏水平就一定会高,二者的关系是:钢琴基础越好学习即兴伴奏就越快,有可能将来即兴伴奏学得更好,钢琴演奏基础高的和低的同样起步练习即兴伴奏,钢琴基础程度低的一般都会慢于钢琴演奏基础高的,而且到了一定阶段,基础好的和不好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很多没有学过、练过即兴伴奏的钢琴专业的学生,能够潇洒自如地弹奏肖邦、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当面对一首没有钢琴伴奏成谱的声乐作品,尤其是简谱乐谱旋律时,却是一头雾水,弹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的直接拒绝,干脆不敢伸手去弹。

(六)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扎实学习乐理、和声、曲式等相关知识,尤其是要强化学习视唱练耳中读谱唱谱的能力,这些理论基础知识不是学习一遍或者两遍就能熟练运用的,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应用才能达到随手拈来,运用自如,甚至出神入化的程度。

在给一首陌生的声乐作品配伴奏的时候,第一步,声乐教师要根据谱面上提示的各种速度、力度记号,调动头脑中的乐理知识,通过快速熟悉旋律,根据旋律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所形成的音域,确定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再判断出歌曲的调式。第二步,根据歌曲的速度标记,节拍、节奏型的样式确定伴奏音型和声编排,再根据歌曲的曲式结构来初步安排每一段落和弦的连接走向。第三步,根据歌曲的歌词和以上思路下编排的伴奏织体进行检查核对,看看是否和歌词的内容、情绪、情感表达基本一致,如果有不合逻辑的地方一定要根据歌词的意境、内容和风格进行调整,直到自己和大家都听着基本满意为止,在伴奏的时候,能让演唱者基本领会到词曲作者对演唱者的基本要求。

一首没有写固定伴奏的声乐作品,可以有多种即兴伴奏的方案和方法,即使是同一个人给同一首歌弹即兴伴奏,每一遍的样式和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是给声乐作品即兴伴奏的特点。要多练习、勤练习,俗话说“业精于勤”,我的体会确实是这样的,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把钢琴即兴伴奏弹好,有人开玩笑地说过这样的话,要想练好即兴伴奏,至少要能熟练运用二十四个大小调式弹奏过至少一百首以上的声乐作品。而我觉得至少要四百到五百首左右。

还有中国传统的五声、六声、七声调式。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每个民族的声乐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很多中国声乐作品必须运用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和声来伴奏,大多数民族风格中国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思维方式和外国(主要是欧洲)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导致伴奏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师要想切实提高自己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既需要客观上引起全社会对声乐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又要高校声乐教师从主观上不断提高对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思想认识。既要练就比较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又要能够熟练运用乐理、视唱练耳技能,准确运用和声、曲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

(责任编辑:韩莹莹)

作者:白英杰

上一篇: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论文下一篇:全球化与民族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