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通过广西南方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多年继续教育实践的探讨,分析企业继续教育在企业发展的创新思路,提出相应对策,以保障员工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思考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素质,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也是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完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应采取共建校政企合作的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加强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开发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项目与课程资源等多种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学历教育

2015年7月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然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 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意义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 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了。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企业技术技能积累、服务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而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育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既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

高职院校是全社会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职工是社会成员的生力军,是企业最根本的生产力,高职院校加强企业职工继

续教育,帮助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素质,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为企业职工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产业发展从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向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转变;帮助企业提高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活力,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优化升级,服务我国经济创新驱动战略。

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

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不完善,实效性不高

1. 重学历继续教育,轻非学历继续教育

目前,仍不少高职院校對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层面,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高起专学历教育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的教学服务。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即便开展了短期培训,针对岗位技能的培训,素质提升的培训,尤其是面向前沿的高端研修培训明显缺乏。

2.重理论教学,轻实际操作

从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情况来看,非学历教育普遍存在理论讲座多,实际操作少,短期培训活动理论培训多于技术技能培训,且在“训”字上明显欠缺;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也多讲求系统全面,甚至是全日制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没有按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去开发课程,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有些专业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需要,甚至落后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现象,企业职工不能学以致用,继续教育的效用性比较低。[1]

(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胜任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过程需要一支既具有较强理论教学能力、又熟悉实际操作流程细则,最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师资队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是专业教师学历高,即便是“双师型”教师,也大多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学校虽有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时间有限。 据《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天数平均是27.8天,因此,很难胜任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特别是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2]

(三)教学模式与手段未与时俱进,适应性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主要是面授形式,一次面授少则半天,多则连续几天。而企业完成经营目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是天职,企业职工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何况他们还承担生活的重任,有许多的家事要处理,能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往往是零碎的,所能接受的总课时也不可能太多。而一旦有突发情况,往往选择放弃学习。可见,教学模式与手段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有序开展和良性发展。[3]

(四)企业与政府的支持不够,保障性欠缺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企业。企业对这项工作较之过去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企业重视新进人员的学历和素质要求,忽视既有员工的继续教育,甚至对继续教育工作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二是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停留在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层面,而员工对学历的渴求,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引起企业重视;三是在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和配套的鼓励、激励措施,甚至认为继续教育是职工的私事,由此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能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高。各级政府对继续教育工作虽有所重视,但各地方政府对此的投入差别很大,就目前情况看,继续教育的外部氛围尚未全面形成,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办学经费投入较少,支持力不够。

三、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企业职工

继续教育的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与同类院校、层次更高的本科院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要使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应采取多种策略。

(一)共建校政企合作的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要稳步开展、持续发展一定要取得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应以共赢为基础,建立“校政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1. 政府对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应有所作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人才作为企业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关键要素。为此,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或人社部门、总工会等牵头,引导高职院校和企业牵手,共同打造贴近企业需求的继续教育基地,为职工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继续教育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同时政府对企业举办继续教育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纳入财政预算。例如由无锡市滨湖区总工会牵头,各街道分工会配合,联合区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无锡市滨湖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高端讲座、比赛展示等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4]又如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人社局联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在园区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对高校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直接买单,这一工程的实施必将为园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职工个人素质的提升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企业应建立健全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体制与机制。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工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 明确构建企业继续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科学预测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职工素质,储备人才;建立健全职工继续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完善职工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将职工参加继续教育以及取得的成果与福利待遇、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 使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彰显,从而确保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全员性、持续性;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运行机制,通过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政府补贴、社会捐资等多渠道来源的资金设立企业继续教育基金;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落实到位,并适时检查审核继续教育的质量状况。[5]

3.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加强合作。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形成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应在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和高端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同时,高职院校应增强自身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要在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打造能充分体现自身核心價值的继续教育品牌。

(二)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

高职院校应直面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需要,努力构建集在职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知识技能竞赛、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学习体系。

1.构建起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的链条。目前大多数企业一线职工来自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农民工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学历提升的渴求,高职院校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应将传统的学历教育工作做好,通过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学历提升途径,为企业职工队伍整体学历与素质的提升做好服务。

2.要开发立足企业职工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项目。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以及企业的工作场所和情境,提供类型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既立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又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

3.继续教育各种形式之间的互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互通,实施学历教育和培训活动的同类课程的学分互认;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与科研成果的互通,实施继续教育与相关的专利发明和技术革新项目的学分认定。

4.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高职院校除继续教育部门之外,还应鼓励相关院系与企业的部门、车间、班组等结对子,建立校企合作的学习团队,帮助企业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要让企业看到继续教育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等方面真真切切的效果。

(三)加强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确保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是:

1.加强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安排继续教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研讨、观摩,提升其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实施能力和技巧。二是确保继续教育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并制度化,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和职工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同时获取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

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面对的企业所属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岗位技能要求等各不相同,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师资源很难满足需要。应采取多元化的策略补充师资,可以从其他高校或培训机构聘请有经验的继续教育专家,可以从相关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为学校所用,从而开拓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广度。

(四)开发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项目与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本身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面对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的安排上更要最大限度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贴近企业和职工的需求,提高课程资源的吸引力,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并学以致用。

一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特点,开发适应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要的继续教育项目,力争形成突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项目群。

二是职工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非学历培训项目方案的制定,应与行业企业共谋共商,开发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助企业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开发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同时要适时更新,确保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和新颖性。

(五)选择适合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那些务实的企业职工,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对象,他们参加学习一般不脱离工作岗位,不减轻工作任务,更不想降低自己的实际收入。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应送教进企上门服务,同时教学形式要更加灵活,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教学形式上能够适应企业职工碎片化的求学时间,教学地点可以在工作场所、家庭。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快构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高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企业职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减少时间和空间对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限制。使企业职工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现场培训与视频观摩相结合、网上相互讨论和教师答疑相结,同时实行网上考试、实践考试、面试、设计方案、工作规划、工作总结等多种考试方式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评价职工继续教育效果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春美.论经济转型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变革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4(27):53-56.

[2]袁曉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新理念及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62-63.

[3]周秀芝.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问题和策略[J].读书文摘,2016(4):225.

[4]王怀宝,饶成明.服务人才技能提升助推区域经济转型[J].继续教育,2014(8):22-23.

[5]刘艳丽,李伯伟.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J].企业导报,2015(15):116+118.

(责任编辑 汤太祥)

作者:翟建华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 篇2: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广西南方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多年继续教育实践的探讨,分析企业继续教育在企业发展的创新思路,提出相应对策,以保障员工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企业职工 继续教育 实践 思考

近几年,广西南方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中集)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员工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满足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使公司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认真总结多年继续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索在新形势下员工继续教育的新思路,再创新的辉煌,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企业继续教育实践

广西中集继续教育工作能在近几年得到不断加强和发展,主要是:

1.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是教育能顺利开展的保证。为了使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能够在培养人才、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对企业发展中起支撑作用,广西中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培训管理制度。一是从职工继续教育规划、教学管理、外培与进修、职工教育经费的申报与审批、考核与奖惩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按制度的要求做到每年继续教育、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把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规范中。二是强化培训管理制度,一方面采取授课教师和学员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多层次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请假、考试考核、情况反馈通报、综合管理部派人跟班督学、巡查等严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突出管理的人性化,紧紧围绕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需求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使学员能集中精力搞好培训。 三是坚持实行“培训质量跟踪”制度,建立训前把关、训中考核和训后评估机制。培训前,对每个班的培训方案严格审查,检查培训的针对性;培训中,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让学员对其定量测评;培训后,进行质量评估,从培训的实效性看培训质量,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持续改进。 四是搞好培训成果的总结和转化。培训结束后加强跟踪问效,召开学习成果转化运用交流会进行推进,做好培训成果的总结和转化,让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这些制度和规定的建立与实施,对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培训质量及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2.配套激励政策,使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原推动力是激励机制,通过配套各种激励政策,将培训结果进行量化,并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一是培训考核明确纳入绩效考核,在制定工资、奖励等政策方面与人员素质、培训、贡献大小挂钩,明确指标及系数;二是除了培训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还明确考核成绩所占指标的分量及方式,作为奖励的成分,这样刺激了员工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配套激励政策对约束各级领导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和职工自觉接受继续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根据企业特点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广西中集主要的业务定位是为玉柴发动机及其相关零部件提供包裝箱租赁服务和延伸物流服务,这是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性产业,涉及多个领域,而且涉及的地域十分广阔,具有工作区域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企业运营方案的设计策划、信息化管理、具有现代化功能的硬件设施、服务增值的研发及设计等综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还应具备供应链管理优化能力。我们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根据企业现状及人员特点,合理设计培训方法,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并降低培训费用。

我们按照组织层级划分为管理层员工培训、中层管理员工培训、基层管理员工培训、基层操作员工培训 。

管理层员工是企业管理层的核心人员,对他们的培训应偏重于公司战略、行业发展趋势、领导管理能力、不同领域专业知识及综合策划等方面,采取在职进修(含参加各种研讨会、调查及考察、集团总部统一培训等);

中层管理人员包括公司各部门经理、主管,需要对专项业务、综合管理能力、处理分析能力进行培训,采取外派培训、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大学专业深造等,也采用购买课件、部门经理研究会、岗位轮换等方式进行培训;

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侧重于行业知识、团队管理、沟通技巧等基础培训课程,同时加入部分中层管理培训内容的知识进行学习。采取集中内训、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也专门设计管理案例研究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解决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

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采取内部培训,也可在岗位工作中进行培训。主要方式包括集中教授、分发资料和光盘、读专业书、工作指导等。

二、当前公司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训也要不断随之发展才能满足企业人才战略的需求。回顾广西中集在近几年继续教育,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得到发展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企业继续教育要有所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理念创新 。树立“学习型组织”的观念,未来竞争中取胜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不仅把教育作为发展的手段,而且把教育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要转变把教育投资作为消费性投资的的观念,树立继续教育投入是战略性投资、是重要的生产性投入和有效的资本投入的观念。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群体智商,自我超越,不断创新,最终是要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为最终目标。

2.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内容的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措施之一,培训内容创新不但体现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提高针对性,还体现在培训内容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培训内容的全面升级。培训内容创新最终是让每一个企业人都能找到最适合的位置,并能胜任这个岗位。

3.培训形式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培训的形式要有所创新。比如利用已建立的网络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培训的方式。公司可以设计一个自我引导、自定进度的培训计划,使员工通过网络进行培训。但要确保培训人员有条件上网,并熟练掌握网络工具。教师授课的形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除了教师在台上讲解,学员在下面听的方式,还可以建立教学模块、课件展示法、模拟试验教学法、网络查询法等,甚至微信都可以作为时尚的培训创新之举,让培训教育学习变得高效、先进、实用。

三、结语

广西中集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实践证实了: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才能满足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目前广西中集循环钢制包装项目已列入广西绿色环保重点项目之一,其宗旨在于通过减少木材消耗来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新形势下职工继续教育的不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创新建立健全发达的职工继续教育体系,实现职工教育对企业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J].经济师,2012(5).

作者简介:李虹(1983.06—)女。广西博白县人。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历。助理讲师职称。现就职于广西南方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负责公司运营分析、协助拟定公司发展战略及内部培训方面的工作。

作者:李虹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 篇3:

基于企业学校的石油企业继续教育刍议

摘要:随着自身改革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变化,石油企业对人才队伍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以学校平台为切入点,分析学校平台下的石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范式,指出其制度性缺失,探讨了石油企业学校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企业学校;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人力资源;难题与对策

中国石油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必须紧紧依托职工继续教育的强力支持。川庆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在继续教育中既为企业输送优质人力资源,又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这既是挑战,更是机会。

石油国际化战略受制于企业人力资源“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石油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管理、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积极服务于高速增长的石油能源需求,因应形势变化,大胆提出建设国际性、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需求矛盾。目前,三大石油集团已在海外科学布点,开疆拓土。然而,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还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专业人才资源在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瓶颈”。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弊端的“惯性” (1)动力结构扭曲。石油企业被赋予相应的行政级别,享受相应的行政待遇,这样,企业对行政级别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这就导致了石油企业对物质资本投入的偏爱和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歧视。(2)责任外化与软化。在传统企业制度中,石油企业不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不承担经济风险,没有亏损破产和失业的忧虑。企业员工也没有任何危机感,这就使员工缺乏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结构、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工作质量不高,技能水平低下。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忽视或无视企业人力资本 (1)认识不足。目前,资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传统的货币形态,一种是新兴的人力资本形态。石油企业对产权制度的变化反应太慢。(2)管理理念陈旧。长期以来,石油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习惯上称为劳动人事管理,反映出企业以劳动者人事关系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缺乏人才甄别选拔机制 (1)缺乏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升能降、能出能进的竞争机制。(2)缺乏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石油企业对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熟视无睹,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缺乏客观分析和合理预测。高素质、高层次、高精尖人才留不住,低素质、低层次、低能力员工不愿流出。

继续教育机制不健全 继续教育及培训内容大众化,针对性不强,教材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形成与市场配套而成熟的培训教育机制。

行业继续教育下企业学校的目的和功用

(一)建设企业学校的目的

目前,部分企业已着手建立自己的企业学校。如吉利大学、海尔的企业学校等,还有一些并没有明确提出学校概念的大型企业,如万科、安利、立邦、三棵树等,往往通过自己的网站或者不定期培训实现学校或学院的功能。

笔者认为,建设企业学校的目的,一是宣讲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提高受培训人员对企业、公司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企业员工的内部凝聚力,让企业能够长盛不衰;二是将企业不同部门负责人或未来储备人才召集在一起,增强企业内部有效沟通,集思广益,使企业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术讲习所;三是将外部杰出人才或招聘或作为客座教授请入企业,加入学校,将先进的管理经验、高新技术、营销理念与公司现有理念进行成功嫁接,增强公司的整体战斗力和技术素养;四是针对不同内容或教学纲要,编写对公司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五是进行人才储备,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

总之,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目前,更要面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传、帮、带,企业学校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二)行业继续教育的特色和类型

行业企业继续教育的特色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纷纷举办技工学校和职工大学,目前,这些院校仍然留在企业内部,但大都演变为职业技术学校,既承担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又为企业、行业培养新的产业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中特色最为鲜明的一部分。概括起来,我国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攻关和改造、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和研修活动;二是国内企业创办企业大学的热情高涨,已有蒙牛、海尔等近一百家大型企业创办了企业大学;三是企业远程培训发展迅速,IT业、煤炭业、金融业等行业率先开展了企业E-learning培训;四是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主要标志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涌现出近200家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五是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中国石油大学为石油石化行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万人次,并配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建设了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等。

行业企业继续教育的类型 职工继续教育是指在完成职业培训(岗前培训)从事实际职业工作之后的岗位培训,包括职业进修、改行培训和岗位复训。随着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职业继续教育意义的日益重视,学习和工作的界限在消失。(1)职业进修。职业进修是指企业对完成职业培训(岗位培训)和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之后的在岗职工进行深入培训的一种职业继续教育。这种职业进修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根据新的技术和职业发展要求调整、提高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二是满足在岗职工要求掌握更高技能的职业要求,为其成为中等专业人员及基层管理者(如中级工、高级工、技术员、班组长等)做好准备。职业进修不仅是企业对在岗职工职业技能的再培训,而且是个人能力的再培养,以帮助个人开发其潜力。这是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激励员工奋进,凝聚人心的良策。(2)改行培训。改行培训是当某个职业(岗位)不再存在劳动力市场机会时,为该职业(岗位)的熟练职工改换新职业(岗位)所进行的培训。改行培训的目标是重新培养员工所应具备的技能。(3)岗位复训。在岗职工在从事一定时间相同的职业工作后,往往渐生惰性,操作由熟练而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因此,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在岗职工进行岗位复训是必要的。岗位复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二)石油企业学校的继续教育优势

第一,能够从石油企业内部制度层面和组织层面推进师生进工厂车间,技术人员进学校课堂,生产工艺方法进教材讲义的“三进”活动。

第二,能够灵敏地感受、准确地判断石油企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从而主动调整石油企业学校的专业布局、专业方向、课程和技能训练科目,落实职业教育对行业、企业发展的动态跟随,实施“订单式”培养。

第三,能够按照中国石油企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石油企业学校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服务领域的定额管理,落实绩效考核,促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优化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设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质量,形成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基于川庆公司的四川石油学校继续教育实践

四川石油学校隶属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油继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学校担负着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双重任务。如何才能出色完成任务,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

川庆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8年2月25日成立,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与长庆石油勘探局的钻探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整合组建而成,公司主营地质勘探、钻井工程、井下作业、测井射孔、录井、油气田地面建设、油气合作开发等业务,具有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完整的业务链,是国内国外业务一体化的专业化公司。在国内主要服务于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分布于川、渝、陕、甘、宁、蒙、晋、新8个省区。国际市场集中在土库曼、巴基斯坦、厄瓜多尔、泰国4个国家。

在未来一段时期,公司将致力于建设一流的综合性油气服务公司,全面推进“五四三二”发展战略,实现两大发展目标:一是共同发展目标。团结奋战,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施创新,建设天然气发展的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服务基地;通力合作,建设稳定和谐的平安示范矿区。二是公司发展目标。按照“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要求,争当两个第一,即工程技术服务整体实力在集团公司第一,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和“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国内第一。

石油企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企业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十余万石油职工的继续教育依托属地教育机构完成,既不实际,又不可能。欲破解此难题,只有靠石油企业学校来完成。川庆公司培训中心正是这样一所直接效力于川庆钻探公司继续教育的企业学校。

(二)遵循公司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学校继续教育纲要

发展总体思路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紧贴企业发展需要,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大力实施“3251”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实效,着力推进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行业一流的教育培训基地,为实现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大力实施“3251”发展战略 “3”是指实施三大战略:人才战略、品牌战略、专业化战略。“2”是指培育两支队伍:一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二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育一代石油新人。“5”是指重点抓好五项基本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HSE管理体系建设、基层制度建设、员工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1”是指实现一个目标,即把培训中心、石油学校建设成为行业一流的教育培训基地。

积极搭建“十二五”发展模式 通过五年建设构建起“一体四翼三中心”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一体”:以校本部为主体,实现差异化培训模式,做精做优高端培训、做特做专技术培训、做大做实操作培训;“四翼”:以海外培训部、塔里木培训部、长庆培训部、重庆培训部为补充,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外部培训量占培训总量的半壁江山。“三中心”:建成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实训中心(包括技能鉴定、技能大赛、技能训练)。

对基于企业学校的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思考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快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入手,来提高职工队伍政治思想、技术的整体素质,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构筑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石油企业学校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企业继续教育的重任。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树立石油企业学校是继续教育重要战场的观念,主动为石油继续教育服务。(2)突出综合一体化优势,积极打造继续教育品牌,以实现本部和外部继续教育培训的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积极服务于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3)强化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企业继续教育稳步实施。以转变用人观念和培养理念,继续扩大和完善成人教育和函授工作为重点,推进企业继续教育的各项工作。(4)扎实推动精细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全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能动性,做到及时服务、优质服务。(5)强化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以加强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硬件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建设一批符合生产一线实际的标准化实训场,使其达到国内行业一流水平。(6)注重教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形成人才优势、培育发展后劲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专家型队伍、培训项目管理人队伍、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和外聘师资队伍等四支人才队伍的建设。(7)改革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面向石油企业员工的需求,开发贴近企业发展和员工实际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坚定不移地为石油企业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和促进自身学习提高提供多样化选择和高质量的服务。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案例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建立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8)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制度。积极开展面向油气田广大职工的石油大学成人大专教育,着力推进与石油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的石油职工工程硕士教育。实行“宽进严出”的招生管理制度,采用在入学资格认定基础上免试入学、随时注册的办法,学习管理实行学分制。(9)探索建立石油企业全员继续教育积分卡制度。破除旧观念,积极争取川庆公司、西南油气田的支持,在职工中建立继续教育积分卡,将职工继续教育的学分或学时作为对其进行资助与奖励、认定相关专门技能等级、颁发专业资格证书、晋升职务层次以及进入高一级普通学校进行学习进修等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维.世界成人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陈佩珍.21世纪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J].上海大学学报,1996,(5).

[3]谭梅.“入世”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4]方敏.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5]企业开展职业继续教育的意义[OL].[2009-09-03].http://blog.163.com/lmj8488@126/blog/static/140848050201071310138343/.

作者简介:

叶素香(1963—),女,四川成都人,川庆公司培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石油职业培训。

作者:叶素香

上一篇:当代艺术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