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20

10月3日,中国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印尼鹰航公司在中国、印尼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了飞机租赁合同。此项合作被视为是近年来中国、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向金融领域深化的重要体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金融租赁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金融租赁财务风险论文 篇1: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制造业企业集团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探讨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近年来,国家对中国制造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寄予很高期望,也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和环境。在国家层面,积极推进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优势产能规模化向外转移,对于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制造业企业集团同样面临产高利低、资金成本较高、收益率缩减等现实问题,对于如何更好发挥产能优势支持国家经济稳步前行,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和难题。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入金融的概念和理念,利用金融的杠杆作用和制造业的实体经济功能,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一、国家层面积极引导,制造业亟待大幅发力和快速发展。

目前,国家正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继续深入推进装备“走出去”工作。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政策环境。推进境外投资立法工作,强化对境外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制造业企业集团将与中国的装备优势产能走出去紧密相结合,以工程带动产业、以产业推动工程。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部署,推进相关政策制定、统筹协调,以及重点领域、重点国别的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等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多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积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取得积极进展。

二、择优选择自由贸易港运作租赁业务,充分发挥国家特许政策优势。

在选择区域的角度,各地自贸区尤其是被誉为“租赁圣地”的天津自贸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特别是在辐射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的进程中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天津港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东部沿海港口的重要桥头堡,东疆港作为天津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位置上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陆域距离欧洲和中西亚最近的港口,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东疆保税港区是获国务院批准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也是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条件最好、政策最优、效率最高、通关最便捷、环境最宽松的保税港区,在金融、租赁、航运等方面享有的多项优惠政策。因此,在目前国家战略背景下,东疆港无论在区位优势,还是政策优势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它承载着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贸易和航运融资、交易、设备租赁及离岸金融服务等重要功能,势必为金融租赁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此外,东疆保税港区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也在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东疆通过在金融创新、租赁政策升级、设备物流、国际贸易等领域充分和首都资源对接,众多优质项目正在加速聚集。尤其是在金融租赁版块,东疆不断创新租赁产业模式,拓展政策空间,借助自贸区建设契机,确定了北方装备产业租赁的主战场,并积极推进国际设备登记制度“升级版”。以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吸引总部在北京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天津自贸区聚集,从而广泛带动北方租赁业快速发展,推动国家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的步伐。东疆具备的这一系列资源优势、产业格局和规划重点,恰恰较好契合了制造业企业集团装备产业走出的发展战略。

三、制造业企业集团应当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资源整合。

制造业企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融合发展,拓宽公司融资渠道、盘活产品资源、推动集团业务发展,延伸市场价值链,保证公司转型升级战略的实现。通过金融租赁和制造企业的对接,借力金融租赁专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良好的信譽,企业集团可以降低承租人的筹资成本,通过长短结合、分散风险等方式,有效降低承租人的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同时,借助厂商资源为终端客户提供专业的融资租赁服务,能够有效帮助制造企业扩大销售量,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强制造业企业集团。

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杠杆作用和融资优势。金融租赁行业是接受银保监会审批、监管的非银金融机构。金融租赁融资渠道更多、享有更低的融资成本,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吸收股东3个月以上的存款、发行金融债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借款、进行固定收益证券投资。这些行业特点的优势对于制造业企业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发挥产业优势和金融优势互利互补的作用。从行业分布看,金融租赁公司主要涉及的行业是大型设备、航空、车辆与轨道交通等重资产行业,这是因为金融租赁公司大多资产规模大,资金实力强,在这些重资产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这些都与制造产业的企业行业特点相契合。

四、加强资金运作,依托金融工具和产业特点,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

一般情况下,制造业企业集团装备设备生产制造力强、采购销售需求旺盛,不仅亟需一个专业平台在系统内部调剂盘活,逐步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而且还迫切需要配合实施走出去和大海外发展战略,批量出口装备以走向海外市场,提高企业集团制造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具体运作层面,金融租赁公司可以采取自主开发与依靠股东资源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实现业务量的提升及客户黏性的培养。依靠业务团队自主开发客户、开展业务,以形成优质、稳定的客户群。着力开发工业企业客户,大力发展厂商租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有融资需求的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与政府合作,在重点区域提供综合性的融资租赁服务,发展重点地区的客户群。努力依靠股东资源开拓客户。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实业和金融两类股东将为公司提供大量优质客户,尤其是厂商租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产制造、装备加工等方面的优质客户。

综上,制造业企业集团成立金融租赁公司具有重大意义,在出资人强大的资本规模和丰富的业务资源支撑下,租赁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全方位的金融租赁服务,有利于打造集团统一的装备设备租赁平台,促进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拓展生产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和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同时,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我国金融租赁市场蓬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马婧(1985-),女,北京市人,汉,中级会计师,会计硕士研究生MPAcc。研究方向:企业集团资金、金融、财务管理。

(作者单位:中铁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作者:马婧

金融租赁财务风险论文 篇2:

中国金融租赁内生发展之途

10月3日,中国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印尼鹰航公司在中国、印尼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了飞机租赁合同。此项合作被视为是近年来中国、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向金融领域深化的重要体现。

金融租赁通过选择性地设备投资,提供投融资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扩张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并作为投资中介,将实物资产投资能力,转化为金融市场的投资产品,是联结并填补信贷和资本市场空白的一个特殊的金融板块,也是金融改革中一个有效的系统工具。

对这一工具的认识正走向深入。
金融租赁正不断渗透到最具活力和创新的经济领域。

并非简单融资行为

金融租赁正不断渗透到最具活力和创新的经济领域。过去20年经济全球化、制造业服务化、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也是租赁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租赁不再仅仅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装备全球装备业”的概念,而是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公共服务以及商业领域:

(1)经济上,当成本竞争力降低或者不复存在,市场渗透率饱和不再有增长空间,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增值服务,创造额外的收入;

(2)战略上,产品加服务,满足甚至创造客户需求,对收益和风险的要求,增加客户粘性,提高竞争壁垒;尽管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可能放大企业经营风险;

(3)环境上,特别是医疗、通信、能源等具备公共投资性质的领域,客户越来越意识到,释放投资能力,投入到可增加增值收入的业务中的重要性。

西门子对全球医疗设备投资和租赁需求的分析,就很好地揭示了这一趋势。预计未来20年全球水务、交通、能源和医疗的投资总额,将从2006年的1460亿欧元、6650亿欧元、4310亿欧元和2520亿欧元,分别增长43倍、4倍、6倍和10倍,当巨大投资缺口出现时,租赁有机会在这些领域实现快速增长。我们看到目前国内金融租赁公司重点加大交通、能源、市政和服务行业的投入,也是如此。

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德国租赁市场。德国是制造强国,但服务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是租赁业的主要市场,2012年服务业的设备租赁业务额占当年租赁投放额的35%,远高于制造业的20%的占比,这个差距还在拉大。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科技、医疗等行业。但租赁方式设备投资仅占服务行业设备投资的12%,远远低于国内平均的23%渗透率,被视为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

金融租赁更多的是选择技术先进、具备保值升值空间的实物资产。租赁根本上是持有资产所有权,出让资产经营权。其盈利来源,来自实物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和实物资产的保值升值能力。实物资产的经营盈利能力,来自承租人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能力,以及资产自身的技术经济先进性,可以创造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值的产品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同样的经营资产,由不同的企业运营,其盈利能力会大不相同。

实物资产的保值和升值能力,取决于产业技术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因素两个方面。周期性的价值波动,主要由于经济上行或下行,破坏产品供需平衡,导致资产的市场价值偏离评估的基础价值,并且根据周期规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由于供求关系的改善,可以重新回归到资产基础价值,从而出现资产低买高卖的投资交易机会。结构性的价值波动,主要是出现技术突破创新、产品升级换代,进而对原有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价值造成永久性替代和破坏,根据新产品交付和替换周期,结构性价值下跌短则持续数月,长则可能持续数年,往往是难以逆转的。资产市场价值的调整,背后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因素,增加判断合适交易时机的难度。

金融租赁的实物资产投资,是尽量选择正确的资产和正确的交易时机,通过买卖交易,增加盈利和降低资产风险。所以,租赁业一方面欢迎技术产品更新,能刺激企业投资及租赁需求,带来新业务,但技术更新可能会影响现有资产组合的价值,需要不断评估判断,设定合适的资产持有期限和投资退出策略,平顺周期。

我们看到,国际上租赁标的物,包括机船、信息及医疗设备等可移动资产,商业、住宅、工业地产厂房等不动产,以及软件、专利等无形资产。无论租赁资产类型如何多元化,最终还是在产业技术周期和结构变化下,进行了市场化淘汰和轮换。

金融租赁甄别和培养投资机会,支持企业扩张及技术创新革命。现金流管理是承租人客户选择租赁服务的主要考虑。美国设备金融与租赁协会调研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承租人选择租赁的理由,从高到低排序,现金流管理保持第一,占比微升2个百分点到38%;管理资产风险从9%大幅提高到25%;合理避税从12%降到9%;财务报表调节从17%降到3%;其他是服务便利性。

前面我们已经阐述了资产管理的风险,从承租人转移到出租人的趋势,也是技术投资决策能力的转移。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实施,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流的计划、划拨和控制,而是放在战略层面,考虑企业投融资的策略和内外部资源的利用,评估企业价值驱动因素,提出资本成本最小化、财务风险最小化、资源获取可行性的方案,在收益、流动性、投融资目标间,作出清晰、明确的优先选择。

企业在扩张阶段,往往采取轻资产重经营的方式,解决资本投资大、现金流管理要求高的问题,凭借先进的商业模式,快速占据市场扩大规模,成为市场领先者。与信贷的企业信用分析不同,租赁服务,理解客户现金流甚至在产业链资金流的基础上,理解设备产品技术及升级对客户运营和竞争的影响。在深刻理解客户技术和资金服务需求基础上,进行产品和服务方案的设计,满足客户需求。

金融租赁作为产业专家,把握产业和设备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路径,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商业模式、竞争策略和投融资方式,甄别甚至是培育能在周期更替和市场竞争中的赢家,以客户为导向,真正做到与客户一起成长,分享增长收益。这才是金融租赁不断创新的内生动力。

相反,随着国际境内及跨境税收稽查和租赁会计准则调整的趋势,税收套利和报表调节,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并非租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当作租赁的主要业务策略和竞争手段。美国、欧洲等租赁市场,根据经济产业刺激需要,也都阶段性出台并退出租赁优惠税收政策。仅依赖税收套利的业务方式,在政策调整时,也最易受到冲击。
金融改革有效的系统工具

金融租赁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板块,尚没有形成金融理论框架。

目前,监管框架分立,导致认知度和辨识度的混乱。国内存在的银监会监管的、以银行系租赁公司为主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商务部批准的外商和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两大类,在经营范围、机构设立、业务准入等方面存在差异,也造成业内对金融租赁业的认知度不高,错误地将其简单当成银行的一个产品线监管和业务管理,使得金融租赁陷入与信贷互补还是替代的尴尬境地,而远没有发挥投资工具的作用;甚至产生了金融租赁是影子银行这样的错误认识,没有理解到,金融租赁是资金进入设备投资而不是进入虚拟经济,杠杆可控;银行系租赁公司,一直在审慎监管范围之中,其融资也主要来自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同时,理论研究的不足,也难以支持监管政策和企业实践。国内目前进行的金融租赁理论研究,大多沿用国际经验和租赁四大支柱理论等,不完全具备现实实践意义。由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租赁业发生信用危机后,行业整顿重新起步这一阶段,在租赁立法、税收、登记和监管等各方面,在没有被充分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设计,甚至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被边缘化。最近五年金融租赁业的蓬勃发展,又需要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厘清租赁在金融体系中的定位。

从融资工具到投资工具,租赁必将参与到金融改革设计和全球资本再配置。国内正在推动金融改革,优化调节社会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制度设计方面,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不同金融资产和产品,能在更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定价和交易;结构变革方面,加大直接融资,开发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建立市场机制和对应的基础设施。

具体到金融机构,就是如何在混业经营趋势加快的情况下,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确定自身在多层次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并充分有效借助信息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等技术手段支持,扩大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其中,实施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基础资产质量的透明化、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使得各类金融业务的边界模糊,更有利于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更能倒逼基础资产的风险定价。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资产证券化”三化变革发展路径,上海建立自贸区,通过贸易集成、金融集成和货币集成,加快金融自由以及从产品服务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这些都必将对金融市场和行业的运营产生长远影响。相对银行业面临的直接冲击,金融租赁产品市场跨度大,创新设计空间也很大。我们看到,国家明确提出了租赁支持技术改造以及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政策方向,租赁与航空、航运、物流等行业也被列入自贸区的重点发展产业。

衡量金融资产对GDP比例的市场深度,以及对外投资加对外负债对GDP 的市场开放程度,中国金融市场深度已有很大提升,但开放度和全球化仍在起步阶段。具体到租赁,国际上不乏利用租赁加快货物和资本品出口,平衡贸易,进而实现资本输出的例子,商业飞机就是一个典型。一方面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航空金融和租赁的支持,金融技术的国际化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外汇储备需要稳定的、分散化的投资渠道,租赁工具可以有效参与国际资本再配置。

将租赁的资产投资和管理能力,转化为金融投资产品的提供能力。从租赁公司角度,经营租赁比例增加,出租人承担和管理资产价值风险,需要投资的风险退出手段;资本监管要求提高,由出租人自身资产负债表提供资金从而占用资本的规模扩张,也难以为继,需要从存量业务方式,向流量业务转变。需要开发资产交易和投资管理的业务模式。这一趋势,从国际市场经验可见一斑。

以美国租赁业为例,按照银行进入以及打破分业经营,租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银行进入以前,非银机构主导;主要提供简单的租赁产品。

第二阶段,银行主导阶段,大的背景是美国经济低迷,通过利率市场化、投资税收政策、自由贸易规则进行调整。监管放松,银行进入租赁业,出现大量租赁业务和产品创新;出台减税刺激投资的经济复苏税法,租赁产品创新和重新定价;美国自由贸易区数量,也从1970年的7个,增加到1980年的77个和1994年的484个,国内税收政策也转向促进设备出口贸易的方向。

第三阶段,银行混业经营。全球经济贸易的复苏,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的设备租赁国际化及资产融资,和在此基础上的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以租赁资产证券化为开端,金融创新更丰富,行业竞争更激烈,大规模兼并后,出现同质化和投资中介化趋势。

从投资者的角度,资产融资和租赁,以其资产专业性,兼具金融和产业属性,在投资资产大类中,往往被划分为固定收益、权益证券、商品投资等以外的其他类投资中。租赁投资特色越鲜明,其整合资本市场、法律技术等多方面资源,业务开展的投资行为越突出,整个投资进入、管理和退出的策略越清晰。

租赁资产具备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可以通过创新结构设计,满足不同投资者风险收益的偏好。投资者,有投资期相对较短的5年-7年,回报要求10%-15%的私募和对冲基金,以及投资期超过10年甚至更长,回报要求5%-10%的养老和保险基金等。投资方式包括租赁公司股权、持有租赁资产的项目公司股权、直接持有实物资产,租赁资产支持的固定收益债券投资、夹层融资或者权益投资。

金融租赁本身不能为金融改革提供系统方案,但因其结合金融和实物资产的特征,则是解决方案中一个有效的系统工具。租赁绝不是简单的一个银行产品线,而是一个能参与国际资本配置、联结实物投资和金融产品投资的特殊的金融板块。

从大的经济金融环境和行业发展状态来看,国内租赁业现在处于上述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还没完成第二阶段,就已经开始第三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必须要持有资产,还要管理资产,进行证券化、交易并购等,投资中介的角色越发突出。
实现金融与资产的完美结合

紧密结合金融与资产的投资需求和发展规律,金融租赁才能实现真正的内生增长。

我们一直强调,金融租赁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投资工具,通过主动地行业、资产和客户筛选和培育,发掘投资机会,实现更好地资金配置。这是租赁业长期的内生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较高的行业认知度,也就是租赁公司的专业性,包括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客户关系,对客户技术、资金服务需求的深刻理解,对交易市场的法律、技术的熟悉。

如果仅基于承租人客户对设备的选择,简单提供资金的融资行为,则与信贷无异,实际操作仍看客户信用,而非理论上的实物资产所有权保障和资产回收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混业经营和金融租赁行业准入放宽,市场的竞争门槛逐渐降低,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的互补或替代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可开拓的空白市场空间,需要掌握交易结构、法律技术等,形成产品设计和服务能力,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增强租赁公司自身专业能力,发挥资源专业整合专家的作用。市场普遍认为,产业系或厂商系的租赁公司,资产专业性最强,包括资产价值评估能力、资产的回收和处置能力,以及提供设备配套服务能力。比如信息技术领域的IBM 金融公司、医疗领域的西门子金融公司和通用资本、工程机械领域的卡特彼勒金融公司等等,能提供一揽子的设备和金融服务。

同时,传统观点认为,银行系公司专业度不够。事实上,没有看到的是专业整合能力。无庸置疑,银行系租赁公司,特别是在发展早期,相对而言欠缺行业专业经验知识,更多依赖客户信用和担保提供。很多银行系租赁公司,成立之初也会考虑引入行业客户做股东。但随着市场客户的开拓,合作机构的开发,也逐渐在提升行业认知度和商业能力,建立自身的专业能力。银行系租赁公司更像是资源整合专家,对多种资源的获取和专业整合。随着国际业务开发,加入国际市场竞争,专业能力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竞争手段。融资和资产管理两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尤其重要。

重视投资、忽视融资的商业模式,危机后发生转变,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和产业企业都是如此。租赁公司可以扩大母行负债依存度,获得资金融通放大杠杆。但对机船、海工等美元定价的大宗资本品的投资,需要在国际银行和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扩大交易对手和可复制的融资结构,制定合适的利率和汇率套期保值策略。

资产管理能力,是区别专业租赁公司和一般资产融资机构的标准之一。随着租赁公司,从买进持有到期的投资方式,转向资产交易和管理的模式,资产管理满足投资存续期的风险管理需要,更是支持投资退出策略的实施条件,是专业人才、系统支持和流程控制多方面基础实力的综合表现。

采取交易方式,主动管理资产价值风险,在国际市场寻求投资退出。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风险和内控,银行系租赁公司的风险管控,更是已经纳入到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则是表现在投资退出策略,实现零风险,这是租赁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最大差别。最关键的是,是否采取交易方式,主动管理资产价值风险;通过配置管理,开发辛迪加、T+0 和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实现存量资产周转和流量业务,优化资本占用和分配。

我们把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归纳为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流程管理和政策监管四个方面。除了建立融资和资产管理的专业能力,实施投资进入到退出的全流程管理,我们更是认识到,租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支持性的政策监管环境。在目前金融租赁理论支持不足和监管框架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还需要大量研究、摸索、调整和沟通,绝非能一蹴而就。

主动地国际化,研究境外的资本市场、交易环境、法律法规等,在境外资本市场实现租赁资产证券化,是租赁公司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探索境外业务开展和扩张的途径和合作模式,结合企业实际经营和竞争环境、设计资产投资和风险退出的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

中国目前已经跃升到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被视作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国内金融租赁业,正处于边实践探索边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既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更需结合我国经济和金融运营发展规律,配合总体架构设计,紧密结合金融与资产的投资需求和发展规律,金融租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生发展。

作者为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

作者:丛林

金融租赁财务风险论文 篇3:

我国租赁公司创新融资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化,融资租赁业作为金融行业中的新兴子行业,近年来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受监管限制,目前融资租赁行业普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同时业务发展又受约于注册资本的限制的问题。2013年海通证券联手恒信租赁共同完成了国内券商行业对于租赁行业的首次并购,并购后的首笔业务以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开展,背后的逻辑和战略意图为租赁行业融资提供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融资租赁 金融租赁 券商 资产证券化(ABS)表外融资

一、租赁公司分类

广义上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分为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类型。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均来自同一英文单词“Financial Lease”的翻译,两种模式同属我国《合同法》第十四章融资租赁,并且在会计和税法范畴中的定义完全一致。

然而因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性,以及对租赁内涵的认识不同,两者的差异在于:银监会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是非銀行金融机构;而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则不属于金融机构。

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作为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除了可开展融资业务外,还可吸收股东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发行金融债券、进行同业拆借等金融业务,但同业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净额的100%。而作为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融资租赁试点企业不得从事:吸收存款或变相存款;向承租人提供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贷款;有价证券投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同业拆借业务;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金融业务。另外,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因此金融租赁公司的后几项业务是不能开展的。

这种区别带来的结果是,在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时,金融租赁公司比融资租赁公司更具有优势,更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因为受政策限制,融资租赁公司自身筹资的渠道非常有限。其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所需的资金,除了自有资本金外,大都源于银行贷款。如果离开银行,其开展业务会比较艰难;而金融租赁公司既可利用发行金融债券、进行同业拆借等方式筹资,又可银行贷款,其为融资租赁业务筹集资金的渠道相对较多,业务量更容易做得更大。

三、租赁公司的融资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深化推进,融资租赁作为新兴金融子行业,近年来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上有了飞速的扩张,业务规模从几百亿发展到上万亿。租赁公司可以面向客户提供直接融资,且融资方式具有特殊优势,行业融资规模增长强劲。然而,目前融资租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来源还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同时业务发展又受约于注册资本的限制。一些未获得金融牌照的融资租赁公司,既要满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资产率的要求,又要解决业务规模扩张所带来的融资需求。2011年远东租赁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融资55亿港元,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租赁企业。然而,对与其他中小型租赁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型租赁企业来说,短期内实现上市较为困难,所以需要探索创新型融资渠道。

四、实务案例——海通恒信收购案

(一)海通证券收购恒信租赁的交易背景

海通证券旗下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于2013年9月25日,以约7.15亿美元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德州太平洋集团(TPG)手中,购得恒信租赁100%股权。这是国内券商收购租赁公司的第一单,也是券商首次以股权形式涉足租赁行业。其背后的逻辑和战略意图很值得研究。

恒信集团是中国资本金最雄厚的外资控股融资租赁公司之一,注册资本2亿美元。经过多年发展,恒信集团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独立融资租赁公司,在快速增长的中国租赁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截至2013年6月30日,恒信集团的总资产达113.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23.5亿元人民币,201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9亿元。

通过收购恒信集团,海通证券将进入极具潜力的融资租赁市场,快速拓展新业务空间;进一步促进业务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增强抵御证券行业和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同时,海通证券能够丰富客户融资服务手段,挖掘并满足海通证券1.2万企业与高净值客户的租赁融资需求,为客户提供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的全面融资服务。对于恒信集团而言,通过发挥海通证券综合资源优势,将有望有效提升恒信集团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二)首笔资产证券化合作计划

收购完成3个月之后,海通证券与2013年12月推出了“海通恒信1号资管计划”作为两家公司的首次合作项目。恒信依托母公司海通证券为平台,借助渠道优势和资金优势,实现租赁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从战略上讲,有利于恒信租赁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收益性。

海通证券将受让恒信租赁1.7亿元应收账款收益权,海通将这部分资产池进行打包,同时以担保等方式对资产包进行信用增级,真实出售资产给计划管理人。计划管理人再以资产包为支持,发行受益凭证。海通资管发起设立集合计划认购本计划优先级份额,恒信租赁认购本计划次级份额,用于购买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收益权(资产包),到期由恒信租赁有限公司回购该应收账款收益权。在该资管计划中,募集的社会资金将主要用于受让恒信租赁的应收账款收益权,并由恒信租赁到期回购,以此作为投资收益的来源,为投资人获取收益。海通资管发起设立集合计划认购本计划优先级份额,恒信租赁认购本计划次级份额,用于购买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收益权(资产包),到期由恒信租赁有限公司回购该应收账款收益权。

(三)计划的战略意图

资产证券化(Asset-based Security,ABS)是中国证监会监管下的结构性创新融资产品,具有表外融资、真实销售以及低融资成本的特性,可以盘活公司资产,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根据《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建发[2004]560号)第九条的规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以现有发展速度,融资租赁行业在不立即增资的前提下,公司发展将普遍受到限制。另外,大量应收租赁款的未来现金流目前只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无法立即产生价值。资产证券化方案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性途径。简而言之,通过把这些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打包销售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以实现真实销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提前下表以给后期业务发展提供空间。既能够使资金加速回笼,又有效地锁定了风险。公司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投入新一轮资产生息的业务当中,在做大自身收益的同时,为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领域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增值服务。

(四)计划实施效果

首先,表外融资,降低财务风险,减轻发展规模受限压力。若恒信利用银行贷款负债融资,会使公司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加,财务风险渐大。这种资产证券化的方案使得恒信实现表外融资,在销售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同时可以继续新增租赁资产,即在不增加自身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融资,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收益,减轻注册资本对租赁资产规模的限制压力。

其次,节约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难度。以本案为例,一笔资产证券化计划的发行相关成本费用可拆分为: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50万元左右;信用评级机构出具信用评级报告50万元左右;银行托管费约0.1%每年;计划管理费0.5%-0.9%每年。这样,租赁公司的综合融资成本为6.1%左右,比银行的五年期贷款利率低7%,更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偿债风险。

第三,实施资产证券化将增强租赁公司的知名度,提升公司在行业和客户中的地位。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种直接融资产品,向境内符合购买条件的机构投资者直接募集资金,发行后将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提升恒信租赁在资本市场知名度,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與此同时,海通证券在收购恒信集团后,有望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有利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增强。通过本次收购,海通证券通过资管计划为新兴金融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经煜甚,女,汉族,上海人,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法与金融。

作者:经煜甚

上一篇:企业养老保险研究论文下一篇:旅游行业博客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