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电商平台作为连接供应商和商户的核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但与此同时,各电商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金融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是风险防控的前提。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金融风险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金融风险分析论文 篇1:

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监管路径分析

【摘  要】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缺失,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问题。论文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监管路径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监管路径

1 引言

我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发展20年有余,互聯网企业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为践行普惠金融及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了一种新型路径,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的重要补充形式,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已经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互联网金融业逐渐背离了原有的发展初衷,在迅速扩张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背景下是畸形的互联网企业结构和暴露出的诸多风险。与此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大网也在慢慢收紧,央行工作会议指出加强风险排查、做好风险应对、补足制度短板,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是当下的重点工作。

2 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监管现状

互联网企业借助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云技术等科技力量的提升,使得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开发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创新速度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依旧强调要保持缓而审慎监管的态度,稳步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站在全局的角度维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免受个别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问题。过去,P2P网贷平台高峰时达到6000多家,撬动了万亿级规模市场,造成了8000多亿的债款至今未还清。截至目前,P2P网贷平台数量已全部清零,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理,影子银行的规模也大幅缩减;蚂蚁金服IPO叫停的背后是监管部门引导互联网企业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小微企业等方面合理走向,打击行业监管套利、垄断经营等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金融市场秩序的公平性。

3 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监管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监管难度加大,增加了新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不得不予以重视。

3.1 金融过度脱实向虚化发展

在我国互联网产业刚刚起步时,寄托着人们对于国内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愿望,新型科技服务基础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祖国经济腾飞。但随着资本的无序扩张,资本由实转虚,互联网金融产业与原来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我国互联网企业先利用应用技术层面的创新盲目抢占市场,再通过获得的数据优势,锁定大规模用户群体,进而增加行业壁垒,最后利用收购兼并等手段完成市场垄断,获得垄断利润,我国互联网企业在现有的模式下固步自封[1]。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醒。二战时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生产力成为抗击法西斯阵营的重要保障,是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工业化、产业化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但相反银行业、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资本“逐利性”特征加剧,金融发展逐渐脱离实体产业,实体产业纷纷转移至海外,金融发展的速度大幅快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产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数倍之多,还吸引了许多非金融机构参与到金融活动中,美国走向了一条不可回头的实体产业空心化的道路。过热的金融市场和薄弱的实体产业,最终导致2008年金融海啸的发生。现在,互联网金融融合了现代网络技术,其放大了虚拟经济所具有的高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特点。互联网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将使得投机牟利等行为更加不可控,加剧了市场风险的危害性,监管部门监管难度加大。

3.2 监管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尽管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在密切跟踪金融创新对监管带来的挑战,相继出台部分政策加以约束,加快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但统一全面的监管体系建成还是有待时日。由于当前金融服务目标的多样化,金融科技跨界、混业、跨区域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各类金融机构边界模糊,交叉经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使得金融风险渗透进相关行业部门,风险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造成危害更大,更加凸显出现存监管制度的滞后性。同时,支付、借贷、证券、保险、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领域内部业务的交叠,明显加快了金融混业化的趋势,对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造成冲击,导致资本太过集中,孕育出垄断性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监管难度。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行为缺乏约束机制,对于恶性竞争者法律责任规定过轻,严重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合理发展,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3.3 信用体系不健全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征信体系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构建诚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现阶段,我国征信用体系及相关管理方面建设尚且不足,没有专门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对于违约失约惩戒力度不大,社会信用道德水平不高。即使人们能了解借款方基本信息和财务情况,也无法掌握个人的资产负债表、信用意识、家庭情况、信誉情况,借款人就有可能提供虚假信息,误导网络借贷平台制定评级标准,出现未来经济活动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等非预期性风险,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社会信用风险的存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守信和失信是一种经济行为的选择,社会经济信用低的根本原因是失信的机会成本低。即使在信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失信行为在经济活动中可以仅承担较低的后果却可以为个人或企业带来远高于守信带来的收益,市场参与者更加偏好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主体在是否守信之间徘徊,最终导致格雷欣法则出现,市场将会爆发大规模的信用危机。

4 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监管路径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研究和制定相应措施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不足之处无法短期内无法弥补,本文提出以下监管路径作为参考。

4.1 增强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产业能力

实体经济是互联网金融的载体,互联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引擎,两者应当相辅相成,共谋发展。提高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工具的创新力,合理引导其优势落到实处,尤其是加大先进技术和金融服务投入实体经济的力度,从而满足企业和居民對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社会经济的稳定有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展和壮大互联网融资模式,构建以网贷和众筹为主导的新型金融借贷平台,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覆盖游离于传统金融市场之外的群体,动员处于实体经济末端的居民和小微企业参与金融活动。这不仅能帮助普通居民走出在遇到疾病等重大事件时的资金困境,也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二是广泛应用第三方支付在经济活动中的支付和结算功能,移动支付让居民仅凭一部支付设备就可以完成所有消费、交易,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下都可以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在保证交易结算安全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释放实体经济潜在活力。

4.2 健全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

第一,推进信用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等科学技术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技术保障,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建设相应的用户诚信档案,不断完善数据库信息更新,再利用云平台向社会共享征信信息,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同时,进一步明确信用评级方式,不仅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评级,也要对借款人财务指标、技术指标和以往的信誉情况进行信用评级,明确实际投资风险性程度,使投资者能够清楚了解网贷各环节风险性和互联网企业运营信息,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性。第二,完善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主体的信用道德观念和信用意识的提高需要多种方式共同作用,从宣传社会信用的重要性、加强信用道德的教育,到选取信用道德模范,总结他们的事迹,传播他们的精神,从而带来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要与相应法律法规相配合,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督与管理。从立法上健全信用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我国法律中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利用法律的力量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个人或机构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对于更加严重的失信行为要加大惩治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强等特点,使得其向市场多元化趋势发展,为金融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要着眼于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深化监管制度改革,发挥各部门在监管体系内的作用,促进互联网金融不断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参考文献】

【1】李玉.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制造业现状及启示[J].西南金融,2020,471(10):88-96.

【2】张晟.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监管建议[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252(7):29-32.

作者:詹昆

企业金融风险分析论文 篇2:

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及成因分析

摘要:电商平台作为连接供应商和商户的核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但与此同时,各电商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金融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是风险防控的前提。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关键词: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金融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方由于各类自身原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申请门槛低,审批过程快。“信速融”等供应链金融服务为苏宁易购电商平台上进行商贸活动的所有商户提供贷款服务,不需要商户以商品或订单作抵押,仅需商户入驻平台一个月以上,提供交易记录与信用评价,就可发放贷款,贷款条件较为宽松。而线上审批流程自动化使得商家提交申请仅需几分钟就能获得贷款。在供应链金融信用贷款业务中,苏宁总体而言处于信息劣势地位,难以掌握授信商户订单真实度与后续的资金使用方向。

资金需求方信用水平良莠不齐。苏宁供应链金融提供的信用贷款服务覆盖了电商平台上众多商户企业,范围很广、涉及行业领域多且杂,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平台上自行运营的网店商户与苏宁并没有直接供应与销售关系,存在还款的不确定性与挪用信用贷款款项的问题,信用评估与监管难度较大,从而带来较大的风险管控难度。

二、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指企业或商业银行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账务时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的风险。供应链金融的正常运营需要占用充足流动资金,否则难以为继,制约电商企业业务扩张,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苏宁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云商平台的搭建,从传统的“核心企业+银行”模式的供应链金融转型为以自身供应链结构为核心的电商供应链金融。在此种模式中苏宁自身成为了资金供给方,为处于苏宁供应链体系中的商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为之发展与其匹配的物流仓储系统与金融服务平台。因此带来了较大的现金周转压力。

经营现金流难以支撑业务开展。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与流出之间的差额。苏宁近年大力拓展金融服务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投放额达同期的2倍,小贷、保理业务中发放贷款的规模快速增长,产生了大量的资金流出。自2017年起,苏宁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一直处于负值。2019年苏宁易购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达-178.65亿元的历史最低值,其中金融服务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76.91亿元,占比达43.05%,大量资金以贷款形式流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果苏宁没有很好的解决经营现金流问题,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正常、健康运行将会遭到巨大冲击。

偿债能力下降,财务风险提高。根据苏宁易购财务报告,近几年来苏宁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苏宁金融服务的扩张使得应付保理账款与应付账款的增长,流动负债从而不断增加。流动比率从2017年的1.37降为2020年的0.975。当前其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都有所不足,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资金风险的增长也加剧了信用风险的提升,如果苏宁未能很好的摆脱目前的偿债困境,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与云台商户利益也将受到损害,并对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开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由于企业所在市场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战略与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如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市场价格波动、法律政策变更等造成的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导致质押物价格浮动。仓单质押融资中,如果质押物市场价值低于貸款额,贷款企业容易拖延还债,而苏宁在电商零售领域的仓单质押融资服务“货速融”中可质押产品复杂多样,大大增加了价格评估的难度,并存在跌价的可能。

产业链的不确定性。苏宁的供应链维系着不同行业与产业的中小微企业与线下网点,相比核心企业而言,它们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政策变动、特殊事件、行业发展状况等问题的冲击,如果没有对各行业情况与政策变动保持关注,或是某个产业链出现经营问题,苏宁的供应链金融也很容易受到其影响与冲击。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苏宁供应链上许多小微企业面临破产风险,苏宁线下自营店关闭近1462家,第3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0.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了95.4%。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因人员操作失误、制度缺失、技术程序问题等造成损失的风险。苏宁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操作人员与业务流程设置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层面,苏宁供应链金融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主要的申请、审核、贷款发放等操作都在线上进行,各种交易、物流、支付、库存数据以及财务数据都保存在云端,这对苏宁的数据存储、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水平都提出了要求。相比同行业中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技术雄厚的企业,从传统家电行业转型而来的苏宁在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上仍与行业顶尖水平有一定差距。

(2)工作人员操作层面,苏宁供应链融资服务线上审核环节等操作流程中,工作人员由于知识与专业技术欠缺、道德水准不高等极易造成操作风险;而各贷款产品线上与线下的审核过程中也可能蒙受工作人员受贿舞弊、窃取数据等行为带来的损失。

(3)业务流程设置层面,包括苏宁在内的多数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操作流程自动化较高,各个业务流程已进行了预先设定,一方面提高了融资效率,一方面也对业务流程程序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账速融”产品的应收帐款资产池中不同资金池的融资额度设定是否合理、能否进行高效更新,“信速融”信用贷款资金后续流向的监督程序是否到位,这些都需要资金供给方高度关注。仓单质押融资产品“货速融”核心是存货管理,苏宁主要通过CPFR(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供应商与苏宁物流会员企业分类管理,而该模式对供应商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苏宁供应链前五大供应商对苏宁的采供占总额的30%左右,许多规模小、信息系统不健全的小供应商与小微平台商户存在难以与苏宁的存货与物流仓储信息平台进行对接。

结语:电商企业识别与分析供应链金融风险,并积极实施有效风险应对措施,不仅仅是企业金融管理的关键,更是真正实现“源于立业,融入金融”的保障。

作者:王亚丽

企业金融风险分析论文 篇3:

航运企业船舶租赁比例与公司业绩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以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航运企业为样本,分析了船舶租赁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航运企业进行船舶租赁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能够使公司业绩的波动性更小。具体可以从航运业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都是针对市场价值层面(托宾Q)的公司业绩,船舶租赁比例对于会计层面(ROA)的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关键词:船舶租赁 船舶租赁比例 公司业绩

一、引言

根据CLARKSON统计,2007、2008年全球集装箱船的运力同比增幅分别达13.65%、15.13%,2009年运力供给继续高达14%的水平,集装箱船的运力增长幅度连续3年高于需求增长幅度。市场运量及运价明显下滑,部分船舶抛锚停航,航运公司面临多年来最严重的挑战。航运企业一味的增加新购船舶,会降低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灵活性,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少航运企业已经意识到,应打破传统的以自有船进行应经的模式,在组织运输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自有船舶进行运输生产之外,还应进行船舶租赁以构建合理的船舶租赁比例。邵瑞庆(2002)认为,相同的财务风险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分析比较购建船舶与融资租赁船舶两种选择的现金流量,提出购建船舶与融资租赁船舶的差异现金流量财务决策方法,建立购建与融资租赁船舶财务决策过程中租赁租金支付的盈亏平衡点公式,可以使购建船舶与融资租赁船舶的财务决策变得便捷而有效,根据收益—风险平衡原则来正确地作出决策。张建西(2006)认为,企业的租船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的考虑租入船舶的类型、吨位结构、配置的航线以及租赁方式,以便于根据企业的财力,选择合适的租赁方案和满足运量需求的船舶数量。郑大鹏(2008)指出融资租赁合同是一种多重性、全额清偿、不可撤销的合同,船舶融资租赁中所指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购买船舶时候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我国,虽然船舶租赁市场还不成熟,但政府已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本文将对航运企业船舶租赁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租船经营能够减轻航运企业融资压力,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及时调整运力供给,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提出假设1 :

假设1:租船经营能够影响公司业绩,租船经营能使公司业绩更稳定

航运业受经济影响存在航运周期,BDI指数这一严谨的经济晴雨表,能反映航运业的运行情况。自1985年创立至2002年期间,BDI指数一直是在1000至2000点间波动。但从2003年开始,它的波动呈现极其不自然的大起大落。可以将2005年至2007年作为航运业的上升期,2008年至2009年作为行业下降期。在经济繁荣,世界贸易形势良好时期,货源充足,需求量大,航运企业有着充足的业务量,在这一时期,航运公司的业绩普遍都会上涨。同时,租船的租金也会不断上涨,经营自有船成本相比之下会更低,租赁船舶越少的公司的业绩增长会越快。因此,提出假设2 :

假设2:在企业的运力供给相同时,在航运上升期,船舶租赁比例越低的公司的业绩越好

在航运周期转入下降期时,需求量降低,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运力,租赁船舶可以使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缩减船队规模,稳定公司业绩。因此,提出假设3 :

假设3:在航运下降期,船舶租赁比例越高的公司的业绩越好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研究船舶租赁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由于美国船舶租赁市场起步早,已发展成熟,而且2005年至2009年航运业完成了一个由升到降的完整过程,因此选取2005年至2009年在美国上市的航运企业的财务指标,该行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有49家公司,剔除14家2005年之后上市的公司,数据不可用的5家公司,共29家公司。利用Eviews 5.0进行分析。样本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各航运企业年报数据库、Google财经网站。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通常相关实证研究文献中,均采用托宾Q值和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公司业绩的表示变量。本文同时采用托宾Q值和ROA来衡量公司业绩。托宾Q等于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之比(托宾,1978),根据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公司的市场价值等于其未来净现金流按资本成本贴现的现值,又根据现值的可加性原理,公司的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负债和公司权益资产的市场价值,其中权益资产市场价值等于公司总股本与股票的市场价格的乘积,而公司的重置成本往往采用年末公司总资产代替。(2)解释变量。为分离出船舶租赁比例变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因素。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四)模型构建本文首先检验船舶租赁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是否有显著的相关性(模型1),即单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影响公司业绩的其他因素来进一步检验船舶租赁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2)。其中RETURN分别由托宾Q,ROA表示。

模型1: RETURN = α1 + β1X + ε1

模型2: RETURN =α2+β2X+β3SIZE+β4LEV+β5 GROWTH+

β6 BDI+ε2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2)可以看出,航运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和成长性较差,主要是因为受经济周期影响.ROA平均6%,成长性平均为5.6%。负债率偏低,平均为43%,说明航运企业一方面受经营情况较差所限,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由于盈利能力较差,对于债务融资比较谨慎。

(二)回归分析(1)单变量模型分析。利用模型1分析船舶租赁比例这一变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情况,从选作样本的29家公司中,剔除未租赁船舶的15家公司,对有船舶租赁的14家公司200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模型的R2分别为0.849和0.271,说明模型对托宾Q的解释程度比ROA要好的多。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船舶租赁比例(X)对托宾Q值在5%的水平下显著,对ROA不显著。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于有租赁船舶的公司来说,船舶租赁比例指标X对以托宾Q衡量的公司业绩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多变量模型分析。公司业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相互影响,为综合考虑船舶租赁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文在模型2中引入其他解释变量,进行多变量模型分析见表(4)。根据表(4),只有船舶租赁比例(X)与租赁因素(LEASE)的相关系数较大,本文将X和LEASE分别放在两个模型中进行分析,其他因素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直接进行分析。对29家样本公司用EVIEWS5.0进行分析,得到结果见表(5)。根据表(5),加入其他四个因素综合分析之后,判定系数均达到0.7以上,此时托宾Q仍比ROA结果的有效性要好。船舶租赁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对公司业绩影响最大的是公司规模,大规模公司的净利润增加的程度与其资产增加的程度不相符,未能有效利用资产,企业的管理效率下降,导致规模与公司业绩也成反比关系;其次是BDI指数,与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整个航运市场的景气与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明显影响。从替换后的模型可以看出,是否有租赁(LEASE)对公司业绩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与以托宾Q表示的公司业绩在5%的水平下正相关,即租赁船舶经营能够增加市场层面上的公司业绩。结合下面对有租赁的公司和没有租赁公司的公司的业绩的对比,分析托宾Q与ROA在这5年间的波动情况,表(6)可以看出明显有租赁公司的方差和标准差都要小,说明其业绩更稳定,因此,接受假设1。(3)航运周期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航运周期的不同阶段船舶租赁比例公司业绩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对这其上升和下降期分别进行分析。根据BDI指数的波动情况可以将样本期间的航运周期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表(7)中样本公司2005年-2009年业绩情况表也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托宾Q和ROA都是在2008年开始明显降低,也可以验证航运周期在2008年开始转折,因此本文将2005年-2007年作为航运业上升期,2008年-2009年作为航运下降期。对航运上升期和下降期分别进行分析。由表(8)可以看出,明显分期之后模型的有效性更好,在2005年-2007年,公司托宾Q值主要受BDI指数的影响,与BD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上升期公司的市场价值主要依赖于市场的景气程度,市场的繁荣带动股价的上涨,其他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减弱;对于ROA来说,船舶租赁比例系数在2005年-2007年为0.055,是五个解释变量中显著性最差的,公司的净利润主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租船所带来的影响相对于其它因素程度很小,显现不出来。因此,在上升期公司业绩基本不受船舶租赁比例的影响,不能接受假设H2。在航运上升期,航运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一般要扩大船队规模,有时还需要投资相关产业,此时租赁船舶的好处主要表现在缓解融资压力,改善财务状况方面。在2008年-2009年航运下降期,船舶租赁比例对ROA的系数为-0.009,不显著,但对托宾Q值的系数为-0.438,高度显著,船舶租赁比例越低公司业绩越好,这个结果与假设刚好相反是由于样本中包含没有租赁船舶经营的公司,其船舶租赁比例为0,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下面将没有租赁船舶的公司剔除,考虑到不同的租赁水平对公司业绩影响也会不同,因此将同时根据租赁比例的不同,对不同水平的船舶租赁比例进行分析。(4)不同租赁水平的分析。对有租赁船舶的14家公司按承租船比例进行分段分析,船舶租赁比例低于15%为低水平,高于40%为高水平,其余为中水平,由于是否租赁和船舶租赁比例因素均对ROA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这里只对托宾Q值进行分析,由于在下降期要调整船队规模,船舶租赁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会滞后,因此将下降期的船舶租赁比例的数据都取前一年的数据,不同航运周期阶段的分析结果见表(9)。由表(9)可知,在上升期,船舶租赁比例的各个水平仍然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在下降期,高水平时,船舶租赁比例的系数为0.928,与公司业绩在5%的水平下,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中低水平时则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在下降期,当船舶租赁比例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才会明显的显示出来,船舶租赁比例越高公司业绩越好。因此对于船舶租赁比例较高的公司来说,可以接受假设H3。

四、结论

如今,国际航运市场已从低谷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2%,2011年将增长4.3%。国际贸易趋向活跃,各大区域的各船型都在给船东带来了好的消息。但这次市场的回升,会持续多久很不确定,由于运力供给与需求由平衡到下一轮不平衡,市场会再次滑入低谷,新一轮的运力过剩现象随时都将对市场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更缺乏支持。因此应在市场回升、前景看好时,抓住机遇把结构调整好,使资源配置合理,则可以利用市场仍在高位时把成本、负债降下来,把效率、效益提上去,整体实力增强了,结构比较合理了,那么船队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就增强了。前面经过分析可知,租赁船舶会对航运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有租赁船舶经营的企业公司业绩比没有租船企业的公司业绩要稳定,在行业上升期,企业一般要扩大船队规模,可以考虑借助租赁船舶缓解融资压力,在行业下降期,要保持较高的船舶租赁比例以便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缩减运力,降低成本,根据企业自身和市场的情况,合理安排船舶租赁比例。这里的结果都是针对市场价值层面的公司业绩,船舶租赁比例对于会计层面的公司业绩影响不大。同时,我国船舶租赁业起步晚,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各方在市场的发展和航运企业自身的发展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宏、王海妹、张巍:《相对绩效评价的绩效形式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6期。

[2]曲连尉、付晓升:《浅析航运业中的融资租赁》,《世界海运》2005年第1期。

[3]肖岚:《油运企业运力发展反复试的比较与选择》,《中国水运》2007年第8期。

[4]高晨:《主观业绩评价研究:述评与启示》,《会计研究》2008年第4期。

[5]Theodore C.Syriopoulos .Financing Greek Shipping:Modern Instruments,Methods and Markets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Volume , 2007.

[6]Amir H. Alizadeh and Nikos K. Nomikosa.Investment Timing and Trading Strategies in the Sale and Purchase Market for Ships Part B: Methodological Volume, 2007.

(编辑梁恒)

作者:宗刚 姜暾

上一篇:企业营销物流战略论文下一篇:企业信贷风险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