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2

摘要: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有关。生物是生活的缩影,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从而消除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陌生感、距离感,更好地融入文本的学习中,理解并运用生物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论文 篇1:

如何建构生活化的初中生物学课堂

摘 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教学理念,而此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通过教师建构生活化课堂实现的。在进行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者着力探究建构生活化课堂的策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活动和生活化练习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建构生活化的初中生物学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活化课堂;建构策略

引  言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教学理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生物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该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着力建构生活化的课堂。“生活化课堂”是指融入生活因素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组织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着力于建构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生活化课堂离不开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活动和生活化练习。所以,笔者从这三方面入手,应用不同的策略,建构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使学生对生物学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迁移生活经验,探究生物学知识,同时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升生物学课堂学习效果。

一、挖掘生活化内容

生活化教学内容是教师建构生活化生物学课堂的基础。《课程标准》立足生物学学科的生活性,要求教师打破教材限制,让生物学知识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生物学资源。基于此,在建构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时,笔者先详细地分析了生物学教材内容,找出与生活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多途径、多维度地挖掘相关内容,获取生活化的生物学教学资源[1]。

(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素材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必须要有生活化素材作为支撑,而生活化素材准备不足往往会导致生物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失败,或者以低效收场。生活化素材包括文字资料、视频资源和实物材料等,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生活化素材的丰富性明显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强化素材积累意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素材。

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时,笔者准备了实物材料和视频资源,其中实物材料包括:(1)每小组一盘种子,内含黄豆5颗、花生5颗、油菜籽10粒,放在塑料盘中(课前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2)浸泡2天的黄豆种子2粒,放大镜1个,镊子1把,放在塑料盘中(放在讲台桌旁,课中调换);(3)一小盘浸泡过的其他种子,内含花生、芸豆、黑豆、青豆等,塑料勺1把(放在讲台桌旁,课中下发);(4)塑料盘、棉花,浸泡2天的黄豆2粒(课堂教学结束前下发)。视频资源是笔者亲自录制的种子萌发的视频,真实记录了一颗种子萌发的过程。借助这两种生活化素材,笔者的这节课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又如,在教学“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一课时,为了便于比较,笔者将这两个类群放在一起介绍。关于两栖动物,教材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来让学生认识其主要特征;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通过比较蜥蜴与青蛙在呼吸、生殖和发育上的不同,引导学生总结爬行动物的特征。针对这一课的教学,笔者准备好图片素材,出示蝾螈、青蛙等两栖动物和蛇、乌龟、蜥蜴等爬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皮肤的区别;出示青蛙和蜥蜴肺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二者的区别;出示青蛙生殖产卵图、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动态图和乌龟在陆地上产卵图,让学生观察他们生殖和发育的区别。当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找来实物素材,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观察。

(二)根据教学内容,深化生活化的体验

只会背生物学知识,走到自然界中面对真实的生态系统、面对大自然中的生命却没有任何触动,更谈不上敬畏、尊重和保护自然,这样的学习没有知识体系的建立,没有对生命的整体感知,自然不能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生物学教学中,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生活化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感官,并由此引发学生对所学生物学学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例如,在“人的生殖”一课中,笔者让学生腹部负重10斤米,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艰辛;将各种鸟卵带到课堂让学生感受鸟卵孵化的神奇;将熟的玉米种子带到课堂,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玉米种子的胚等。

二、创设生活化活动的策略

課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多样的生活化活动在建构生活化生物学课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建构生活化生物学课堂的时候,笔者以教学内容和生活资源为立足点,应用多样的策略创设生活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教学情境是建构生物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指教师立足于挖掘到的生活化教学资源,用多种方式创设出的生活场景。生活场景是学生极为熟悉的,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早已与各种生物学现象进行了互动,形成了自己的生物学认知。在生活场景的作用下,学生会自主迁移生活经验,对场景中的生物学内容展开探究,顺其自然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所以,在建构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时,笔者会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以“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为例。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人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如馒头、大米、鸡蛋、苹果、牛奶等。直观的图片很容易抓住学生们的眼球。立足图片内容,笔者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吃这些食物,是要从这些食物中获取营养。那么,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我们的身体吸收的呢?”这些问题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听过或思考过的,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探究兴趣。不少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生活化氛围,促进生活化课堂的建构,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讨论活动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活动。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此外,《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因此,在建构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的时候,笔者联系挖掘到的生活资源,或提出问题,或提出任务,让学生们合作讨论、集体交流、碰撞思维,根据生活内容理解生物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以“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为例。神经系统的组成是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该知识点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先立足学生们的生活体验,描述场景:“当听到上课铃响起的时候,你快步地从走廊走进教室,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从桌洞里找出生物学课本,快速地翻到今天要讲的内容。你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如何来调节的呢?”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立足于此,笔者鼓励他们先自主思考,接着从教材中寻找答案,之后走进合作学习小组中,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们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获得不同的认知。交流讨论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们展现个性的过程。在个性的作用下,学生们碰撞思维,经历从认知差异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初步理解新知,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然后,笔者则根据学生们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拨和指导,使他们加深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创设讨论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成为探究生物学学知识的主体,还可以使学生发挥自主性,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生物学课的学习效果。在学生们的踊跃参与下,生物学课堂也变得很有趣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三、开展生活化练习的策略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生物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活动。《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对此,生物学课堂练习也应实现生活化。在建构生活化生物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题来让学生们解答,以此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仍是以“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为例。在学生们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笔者呈现了这样的生活案例:一位八十岁的老人突发脑血栓,尽管四肢一点损伤都没有,却有一侧肢体无法正常活动;一位年轻的跳马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从马鞍上摔到地上,摔伤了腰部,尽管下肢没有出现任何外伤,但却瘫痪了。在呈现了该案例后,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发病部位与出现病症的部位不同呢?这说明了什么?在该问题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回忆课堂所学,具体地分析发病部位与出现病症部位之间的关系,由此感受到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此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灵活地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积累了生活经验,便于他们利用生物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四、开展生物学第二课堂,促进知识应用

(一)利用生物学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不仅在于用知识充实大脑,还在于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物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移栽植物为何要在晚上,并且还要剪去它的一部分枝叶。学习了茎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在生活中也要知道毁坏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从而加强对树木的保护。在学习了生物学之间的捕食关系后,学生要对农业害虫的生物学性防治提出意见,并能够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构建简单的生态农业模型。在学习了微生物学的知识之后,学生应该能够向他人清晰地解释冰箱贮食、腌肉、腊肉防腐的原理,以及乳酸杆菌在制作酸奶、泡菜中的应用原理,甚至可以自己在家里尝试制作一下。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一种进阶的生物学学习,也是促进学生提高生物学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

又如,我们还可以组建“春天来了”生物学社团,举办“带个花盆入社啦”主题活动,研究主题是“春天来了——我与植物有个约会”。社团由每班生物学兴趣小组的核心成员组成,开展蔬菜栽培、花卉栽培和校园植物种类调查三方面的实践研究。

(二)利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以健康的方式生活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责任。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不乏一些健康生活方面的内容,如人体的生理、结构、保健等。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我们也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灌输健康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

例如,在教学“人体激素的调节”的内容时,对于一些因不良生活习惯而引发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肿大等,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介绍,阐述其中的科学原理,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如,在教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内容时,除了知识的讲述,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看食物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并针对自己的情况设计出符合营养标准的一日食谱,引导学生合理膳食。在教学“健康的生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要督促学生改正吸烟、酗酒、生活无规律、长时间上网玩游戏、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行为。

結  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是践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生物学学核心素养的一剂良方。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课堂练习,以此建构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使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自主合作探究,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生物学探究能力,同时积累生活经验,学会用生物学学科的眼光看世界,进而强化生物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尹香莲.如何实现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9(04):34-35.

司红秀.探讨实现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2):81-82.

孙源.浅论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J].学周刊,2018(12):41-42.

作者简介:郑翠蓉(1983.1-),女,福建泉州人,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西滨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作者:郑翠蓉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论文 篇2:

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有关。生物是生活的缩影,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从而消除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陌生感、距离感,更好地融入文本的学习中,理解并运用生物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不会感到生物学习空洞机械,而是真真实实地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会更加愿意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可见,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浅谈一点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以其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以探究生物的生命规律和生物现象为目的,因而生活知识主要来源于自然和社会,因此,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符合生物教学的本质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不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获得自主发展,产生有效记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细致地探寻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一、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

要想将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改变传统机械乏味的现状,教师就要追溯生物教学的本质,采取符合生物教学属性的方法。生活就是生物教学回归本质的体现。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渡,使知识内容牢牢地印刻在学生脑海里。这种记忆是持久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因为活生生的生活素材、生活实例、生活场景始终徘徊在学生的脑海里,只有被触及就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记忆的有效途径。此外,生活化教学还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学生在不断运用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实现自主发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发展意义。

二、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第一次接触生物,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将学生带入与文本相符的情境中,并从情境中逐步过渡到生物学习。这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的良好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规律、现象,并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释生物现象,对生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浓厚的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时,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相关知识的学习:早餐都吃了什么?为什么吃完饭就不会感到饥饿?食物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带着这几个喜闻乐见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还为他们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不仅在导入新课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出新课,在新课的学习中,教师也始终坚持生活化教学的原则,不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体验,从而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如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食物,米饭、馒头、土豆等糖类食物、肉、蛋、奶等蛋白质食物图画,通过直观的画面和生活认知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米饭中含糖、鸡蛋中含有蛋白质、肉中含有脂肪等。在学习“各种营养物质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环节时,教师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情境,不断触及学生的兴趣点,如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钙造成的佝偻病等。若这些知识教师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会激起他们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但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使知识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增强记忆的同时,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生物,生物知識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增强生活意识,改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生活化的方式

生物虽然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的学科,但由于内容广泛,很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中提炼丰富的感性材料来支撑学生的思维活动,即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生物教学过程,体验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儿歌、游戏、故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通过直观教学拉进生物与学生的距离,更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生物兴趣。

以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但由于这些过程是在人体内进行的,学生用肉眼看不到,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考虑到此,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理解,加深记忆。并且故事教学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比较理想。故事内容为“种子历险记”:小明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了下去,这粒种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万丈深渊,更躲过一劫,就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在一起,最后在小明上厕所时离开了小明。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食物的消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先是被牙齿咀嚼(故事中轧钢似的东西)、再进入胃中(故事中的万丈深渊)并在胃酸(故事中的酸雨)的作用下将蛋白质初步消化,接着是小肠(又长又窄的迷宫),最后是大肠。就这样,通过采取故事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抽象地知识变为直观形象的事物,让学生在趣味化的学习中不仅了解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还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形状有了直观的理解,如小肠又长又窄、牙齿像轧钢等。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生活经验对人体的各个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故事展开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三)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索,也是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问题就像一把利剑,可以直击学生的心灵。虽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随心设计问题,而是要站在艺术的角度,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问题一次次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乐学、善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七年级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呼吸道有深入的了解,将他们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生活化问题:遇到雾霾天气我们为什么要戴口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会想到戴口罩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你都知道哪些呼吸道疾病?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了解到呼吸道的组成和作用,明白虽然呼吸道能够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但这种处理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只有保持空气新鲜、清洁才是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就这样,通过提问生活化的问题将文本中的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串,使知识条理化、清晰化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增强记忆效果。并且还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让课堂教学取得最大效益。

(四)利用生活化的资源

初中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时,不要就教材讲教材,而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将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符合。但这个补充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例如,在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地沟油”事件,人们使用后患腹泻、肠炎,严重的还发生肿瘤。让学生了解到三无、有害食品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体现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实践“科学为大众”的教育目标。并给予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科学教育就更能生活化,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若一味地进行理论说教,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会流于表层。加入生活资源后理解得会更深刻。

(五)布置生活化的练习

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符合学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规律。传统的练习以书面形式为主,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应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将学生从枯燥的书面知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实践,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尝试。如在学习了《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环境的事例,通过亲自考查,将各个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补充课堂所学。

总之,生物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初中生物教师不但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更要通过生活教学,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他们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提升实践能力,让初中生物在生活的点缀中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康澄心.生活化策略,提升課堂效率的有力推手:刍议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7(11).

[2]吴猛.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7).

[3]江巧明.创设生活情境 走向生命课堂:简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7(1).

[4]赛为尼散木·海里力.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J].读写算,2018(10).

作者:安晓玲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论文 篇3:

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

【摘 要】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本中的很多生物知识和原理也都来自生活,并且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当前的教育,要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有效利用好生物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力。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学生,虽然教学质量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但因农村环境条件的一些优势,在某些程度上更能做到生活化与生物实验的结合,下面我们将针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的生活化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初中生物;生物实验

生物学科与实验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一些特殊性,帮助学生将生物学科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把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贯穿于生物课堂中,使实验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不断拓展我们生物实验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深刻认识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争取让学生充分体验通过生物实验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和探究的欲望。

一、将实验仪器尽可能生活化

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使用实验器材,因此,实验中仪器的好坏和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我们实验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比如,观察实验时会用到显微镜、放大镜。测量实验时,我们需要用到天平、量筒,给物品加热时,可能会用到酒精灯等。但是,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生活实验器材。如果教师能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可以进行实验的工具,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进行一些反应试验时,可以使用玻璃杯代替烧杯。进行灭菌实验时,可以用家里的高压锅完成。如果在生物实验中教师能够大胆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器皿或者是工具完成课堂生物实验,激发学生实验的欲望,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自觉地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甚至可以把一些不需要的材料用来进行生物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二、将实验试剂尽可能生活化

实验中除了要用到实验的器材外,还需要一定的实验试剂。因此,实验试剂也是进行生物实验的基础。在生物实验中包含了丰富且很专业的实验试剂。比如染色试剂、提取色素的试剂、分离色素的试剂等。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生活中找到一些食品或者调料代替专业的试剂,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生活中做饭时经常用到的油盐酱醋,能够作为生物实验中的一些试剂,发挥出它们的实验价值。我们制作蛋膜时,一般使用的是盐酸,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食用醋替代盐酸。再比如,在监测水样中细菌含量时,我们可以使用洗衣服时经常用的洗涤剂,代替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实验。通过把家中使用的物品作为试剂应用于生物实验中,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元素学习生物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将生物实验内容尽可能生活化

初中生物实验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种类也比较丰富。一些内容涉及到了对生物的观察、结构的分析、新陈代谢、生活习性的分析等。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也在从事着一些和生物相关的事。比如,在家里自己制作豆芽、塑造盆景、自己酿酒、自家腌制咸菜等,这些都来自生物知识。那么对于我们教学中的生物实验,其实这些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值得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在实际生活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可将这些内容有效、切合实际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生物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有效结合,可让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也能够认识到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关于植物细胞具有吸水性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体验和完成咸菜腌制的过程,然后,记录实验的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由此,我们将生物实验延伸到了生活实践中,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实验,充分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生物知识。

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教学质量上仍存在一些差距,各种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也不够充足,为此,我们更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实施,我们要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生物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生物实验又是生物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我们能够将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生物实验进行结合,就能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意义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质量。

【參考文献】

[1]王红波.探讨生活化的农村初中科学实验教学[J].才智,2013(14)

[2]辛静.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05):27-28

[3]任雪松.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化学教与学,2012(09):91-92,94

[4]李奇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82-83

作者:韩国娟

上一篇:强化管理电力线路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体系思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