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

2024-05-05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精选10篇)

篇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湾子中学 丁愉 2014.5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区教师一直讨论的主题。本文主要从更新观念、上好第一堂课、情感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对学生学法指导的角度,结合实践经验和学习心得来论述实现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勿容置疑,新课程改革受到教师们的欢迎,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后,教师们在接受新课程理念后,开始尝试将新的理念溶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面对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增加而课时紧张的难题,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们探索的课题。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与同行们交流的心得体会,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从观念入手 1.勇于挑战传统的“好课观”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里,经常听到类似 “某某老师的课上的真好,一课堂下来没有半句多余的话,没有一分钟的空白,讲完刚好下课,知识很丰富” 这样的评论,教师们便都以这样的好课观为标准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新课程培训和学习,可以很显然,传统的教会学会的课堂教学观念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机械的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天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笔者非常认同曾在一位教师博客上看到好课观。

第一,课堂要有“三声”──笑声、赞美声和惊讶声。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用激励赞美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创新意识。第二,课堂要做到“三实”──真实、朴实和扎实。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的真实、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朴实,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能被广大师生接受,能体现教学的实效。要有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扎实课堂教学,必能真正获得教学的实效。

我认为,课堂还要体现“三度”──学生的参与度、师生的共鸣度和学生能力的形成度。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表明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智慧和真情实感,激发学生情感和心智,引起共鸣。教学中,教师要能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转换成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尊重学生成长特点

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将新的理念溶入课堂教学中,却屡屡受挫。后来经过分析讨论,得出新课改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确非常好,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非常有效,但是这都是有别于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在学习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手把手地教逐步过渡到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学,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上好第一堂课入手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学生认识、了解老师更加重要,能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教师,对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第一次亮相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素养,学生会充满自信地学习这一学科。但是去怎样上好第一堂课?“教无定法”,教师需要根据自已的教学经验和个性特征选择适合充分展示自己方法。

我为上好第一堂课曾向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然后综合每位前辈的经验与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备下了第一堂课。介绍了生物学的广博与发展现状、前景,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举例,大胆说出自己对生物学的看法,赞扬每一位敢于站起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每一位同学。为确保以后教学工作的高效进行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课堂要求:精神饱满,工具齐备(教材、笔记本、经典习题收集本),勇敢的心,普通话(注:每次上课之前,科代表会将课堂要求写在黑板上)。

(二)作业要求:诚实(即独立完成),按时如数如质,细心;

(三)考试要求:诚实,细心,不留题。对于每个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都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经验教训。微笑、真诚和热情换来了第一次亮相的成功。为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与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从情感入手

没有投入情感的课堂,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态度,绝对是无效的课堂,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情感动物,有情感交流的需要。

1.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爱屋及乌”。师生感情的培养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用真诚爱心与责任心来对待学生,学生自会感知,自会感激,自会主动学习。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学生当“宝”,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承认学生有差异,却相信每个学生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并且和学生在一起真的很开心。这样的老师在课中课后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得以实现,在课后得以升华。

2.教师要有课堂激情

课堂激情源自对专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教师的激情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参与课堂、投入学习。没有激情,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果多半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没有半点回应,整个课堂无比沉闷,甚至连教师自己都受不了这样的沉闷,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无效的。

我在某次公开课中,采用小组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将全体同学分为8组,每一组的同学负责查找一种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调强可以利用手上所有资源,相互讨论、交流(5-8分钟),学习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来相应的知识点。教师是热情洋溢的,学生更是活动主动的,甚至忘了教室里还有其它教师在听课,这堂得到了同仁们的肯定。一位同仁对这一内容采取同样的方法,但是并没有调动起气氛,效果不理想,事后分析得出是他的激情不够。

3.师生要有真本课堂意识

不论是平时的课堂还是公开课、竞赛课,堂课都应该是真实的,教师和学生在平时交流过程中,产生共识──课堂上老师的心在于将课上好,将新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通过适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会学的上的,学生则以最佳常态投入学习,这个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的,与其它无关。

四、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从多样化教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即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彻底改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乱抢本属学生在课堂预习、消化、吸收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讨论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会科学实验证明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尝试自行设计实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后解答问题。如“细胞膜的功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而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笔者也不例外,因为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人人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如“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合采用合作式教学。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式不是单一运用的,探究中有合作和自主,自主中有探究和合作,合作中也体现了自主与探,从而达到充分挥发各种教学方式的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此外,在习题讲解中,也可采用上述各教学方式,如每一小组负责解答一道题,然后由小组代表上讲台讲解。对于简单的内容,也可以让学会参与讲课、参与板书(提供学生当老师的机会)。笔者曾多次试验过,效果非常好的。要相信学生是有这个能力的,他们也真的有这个能力,我相信“会偷懒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学法指导入手 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哪些方面入手呢?

1.指导学生记笔记

绝大部分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效率是非常低,很多学生不知道哪是重点,哪些只需要了解。怎样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呢?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通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借鉴别人的好的方法给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最佳的方法。

2.指导学生的做题习惯

学生总是容易粗心,怎么克服这个毛病呢?指导学生每个题目至少认真看两遍,并找出题干的关词。并且在平时的反馈练习中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方法是供几种模式和例子,然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模式。教师要经常检查,保证效果。

除了上述内容外,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合理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留给学生反思的空间,教师的课后反思等等方面入手。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的成功,都是需要一个探索过程的,需要教师们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用心教学,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努力去实践,相信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都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钟玉琼.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河池学院学报, 2007,27(2):109-110. 陈顺兴.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学生物学, 2009,25(3):8-9.

王平.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杂志, 2009,6(3):142.

篇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

章旭霞

(浙江省富阳市东洲中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自主获得生物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当然也是生物学重要概念构建的一种重要途径。初中生物教师应多为学生们提供一些亲自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应尽量将科学探究的相关内容充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们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科学探究活动建议,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一、关于《骨的结构与成分》的探究活动

《骨的结构与成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首先使学生了解长骨的内部结构及其作用,认识到长骨属于一个坚实、中空的生物器官,接着引导学生对鱼骨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使学生增加对骨特性以及成分的感性认识,进而分析得出骨特性和骨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人骨在一生当中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树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健康观念,进而为学生后期运动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学习这节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可以尽量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在实验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自主思考,进而达到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层次结构的相关内容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细胞是生物体功能以及结构的基本单位”,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比如人的皮肤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番茄果肉、黄瓜果肉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构建一个植物、动物都有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结构,然后进行生命活动。植物细胞相对于动物细胞而言,特殊结构在于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等结构。然后再组织学生们探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使学生了解成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分生区细胞、根冠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通过观察细胞的不同结构以及不同形态,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细胞在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作用,进而了解细胞是生物体功能及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积极动脑,开发思维,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篇3:关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课程标准倡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很多生物知识属于接受性知识,即学生通过阅读即能学会,比如,关于植物、动物种类的区分,植物各部分的名称,动物的身体结构等。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要放手发动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巩固。

但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比如,看课本上关于细胞的插图,看着形状各异的细胞,马上要想到在电视上看到的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它们从外形上看和细胞很相似,它们是细胞吗?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思考,能帮助学生明辨各类生物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提高生物学习的有效性。

二、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和提升作用。教师要恰当为自己定位,做好学习的引领者和解疑者。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合作活动密切监督,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纠正,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当学生学习陷入无序状态或找不到方向时,教师要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保证学习的高效。

教师还要善于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教师设置一个问题:阅读课本,分析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一方面能明确学生的阅读、思维方向;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人们耳熟能详的生物问题的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最大程度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从两个角度入手设计教学,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高效,从而打造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

摘要:有效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时期课堂改革追求的目标。要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入手设计教学,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课堂学习有序而高效。

篇4: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实践探究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探究既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学习的目标。中学生物课程改变了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能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较好地融合。可是现实中许多问题导致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我们即使有更好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讨论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与策略,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 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每一节内容都有一个“问题探讨”来引入新课,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探讨”都设置得很理想,有些问题就流于形式和机械,甚至有点牵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教师富有趣味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愉悦的心情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答。问题的有效创设,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有效策略。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难以直接回答,造成冷场的现象。当然,问题也不能够太简单,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指向性越具体,学生思考就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

三、有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但是,每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某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例如,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因此,有效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必须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些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如果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是有效的。相反,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四、有效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但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平常的课,教师通常会运用PPT来制作课件,成本虽然比较低,但这种课件往往只能够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将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学生的实验也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对自己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写一些教后记,及时记录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行为。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参加市、校教学观摩,认真研究观摩课,博采众长,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篇5: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思考

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者/ 雷志梅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和自由讨论问题的机会。探究式课堂教学如何提出问题?捕捉新奇的问题,如“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光合作用的条件”“基因的隐性与显性”“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殖方式”“克隆技术”“非典”“禽流感”等。创设问题情境,由浅入深提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及时点拨,激励评价。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教学。探究活动的盲目性,探究活动的无序性,探究活动的被动性是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大忌。

那么,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实践中应注意那些问题?以下是笔者所做的尝试与思考。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和自由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个体,小组,班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共存,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究,敢于实践,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如何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 导火索”。问题从那里来?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的。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呢?

1.捕捉新奇的问题

生物学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试管婴儿”“克隆技术”“非典”“禽流感”等。这些在高中生物才能学到的知识初中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初次接触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诸如“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其它动物?”“能不能克隆器官”“克隆技术有何用途?”等问题,以这样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愿望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触发。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启发、引导和定向的作用。例如,“光和颜色”“味觉的形成过程”“植物的无性和有性生殖”“染色体、DNA和基因”“生物进化的原因”“种子萌发的条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光合作用的条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等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怎样设计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3.由浅入深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一节时,可设置如下问题:⑴收获了的植物种子或果实是否还进行呼吸作用?为什么种子堆放久了会发热?⑵为什么在温度偏高的室内储存的菜烂得快?土豆为什么早早出芽?⑶)用黄豆产豆芽,怎样浸泡黄豆?能否把黄豆完全浸没在水中?通过以上问题,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及时点拨,激励评价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探究情况,教师要及时点拨,归纳。概括探究要点,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并要求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要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可以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取得一定进展时,即使这种进展微不足道,教师也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生物课堂探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所有的科学知识都靠学生主动探究和自我构建是不现实的,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讨的机会,并不是要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

2.探究活动的盲目性

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对于一些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须“兴师动众”组织探究活动的。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探究活动,营造表面“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为探究而“探究”。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是学生有限学习时间的浪费,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探究活动的无序性

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理解,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却存在较多误区。教师不能科学和有效地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例如,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上安排好几项活动,结果每一项活动都不到位;还有的教师安排活动时间较长,活动形式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对活动失去兴趣;还有的教师不能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度”;或者是仍然采取教师包办代替设计方案,让学生按步骤机械操作;或者采取彻底放手,完全交给学生,结果是学生盲目探究。

4.探究活动的被动性

探究活动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以自我为中心。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进行的。

另外,教师总是习惯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出预先设计好的某一个科学结论。而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获得结论,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向教师所需要的一面引导,至于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一些其他问题,教师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实践证明,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只要我们用心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中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6: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

曲阜市孔子中学 孔祥雯

2013.3 我校正积极倡导 “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其主导思想和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即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操作流程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展示”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近两年我亲历了一些“高效课堂”教学过程,我认为“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按“高效课堂”的教学程序来设计

1、“高效课堂”有“课前预习”设置程序,是让学生先行了解学习内容,自主完成能学会的教学内容,自学中尚有模糊的内容则要求学生做好标记,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区分“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的问题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问题”,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的问题可以通过直接展示,而不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来完成。以初中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在天竺葵实验中,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步骤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可以设计在“导学案”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内容的提示,完成课前预习。而对实验设计的原理、设计的思想和对实验的分析是学生自己不能完成的,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2、“高效课堂”有“小组合作学习”程序。是以学习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学习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本节课要完成的知识目标有哪些?要生成的内容有哪些?以此设计出相关问题。如在天竺葵实验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可设计为:(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2).用黑纸板挡住叶片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3)叶片为什么在酒精中加热?(4)将碘液滴在叶片上的目的是什么?(5)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哪些?产物是什么?(6)得出实验结论等。这些问题个人学习难度较大,可设计在“问题生成单”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对小组学习也很重要。对生物学科来说有事实性知识;概念、原理、规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有现在的知识和过去的知识;有结论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有理论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还有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的去区分属于那一类知识,以此决定问题的难易度。

3、“高效课堂”有“高效展示”程序。课堂展示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向老师、同学展现个人或者小组学习成果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课堂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展现学生自我价值,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对一节课中小组展示的时间、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都要进行设计。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学生在原地起立回答问题;(2)到黑板上板书;(3)用投影展示;(4)编排课本剧在课堂上展示;(5)采用辩论赛,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展示。形式多样的课堂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例如 天竺葵实验中,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步骤可由学生个人在原地或者在讲台上展示,回答时要求声音洪亮,能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对(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2).用黑纸板挡住叶片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3)叶片为什么在酒精中加热?(4)将碘液滴在叶片上的目的是什么?(5)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哪些?产物是什么?(6)得出实验结论等问题因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让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在各个小组的黑板上分别展示,并说明原因。小组展示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运用专业术语等多方面的能力。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问题,认真指导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以机会和挑战,学生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4、“高效课堂”有“教学反馈”程序。教学反馈既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方式与重要手段。通过及时反馈,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既能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课堂教学反馈,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认知领域、操作领域在“高效课堂”设计中教师要对解决问题的答案从多反面推敲,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并写到备课本中,并对问题的难易度给予一定的分数量化。在实施时对学生的展示结果的评价首先要强调学生的自评,教师再和学生商议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一定要准确、简洁并运用专业术语。对学生参与完成的程度可以按个人和团体的成绩给予评分。对情感领域的评价,要关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毅力、学生的潜能等,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肯定,达到学生自我反省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目标。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是相互作用的。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因此,现代教学评价要摆脱唯知主义,达到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

5、“高效课堂”有“教学情境的创设”程序。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中一项教学技术,教育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意义的讲解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高效课堂”要求我们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学习活动中,由于这些内容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有利于确定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讲海尔蒙特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计算海尔蒙特实验中的各部分数量变化,通过数量变化说明海尔蒙特对实验的解释不全面性,从而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根据海尔蒙特实验想一想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可能有哪些?产物是什么?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从而进入要学习的内容。又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教师: 大家今天都带什么了?生:种子。师:如果将种子种在地里,它有可能怎么样?生:生长。师:那么你想知道为什么吗?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要研究为什么一粒种子能够长成植物体。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设计开门见山,任务明确,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6、“高效课堂”有“达标检测”程序。“高效课堂”的“习题设计”在每节课的《达标检测》中。“达标检测”时教师要精心选择习题,生物课程的习题选择既要体现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性知识,还要体现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方法性知识。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知识性知识: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酒精溶解叶绿素之后,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叶片的变化是:A.未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B.都变成蓝色;C.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未遮光部分不变色;D.都未变色。(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点;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三是体现对教材知识的应用。例如移栽植物幼苗时要剪去枝条上的部分叶片,其主要原因是()A.降低光合作用,减少水分消耗B.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消耗 C.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D.减少水分运输,提高幼苗成活率。

生物教学的教学设计还要求对所用“直观教学手段”的设计,主要包括实验材料、用具;活的生物体;挂图、模型等。例如在种子的结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浸泡的大豆、玉米种子,便于学生观察、实验。另外也要有“教学的过渡语言”设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常常要完成多个知识点,探究多个问题,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在完成对天竺葵实验方案的分析后,教师要讲:阳关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没有阳关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那么光合作用还需要哪些条件呢?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在一堂课中,运用教学过渡语可以把教师施教的各种手段、各环节的内容、方法等有机地串连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使整个课堂上下贯通,结构紧密,浑然为一体,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步步深入,自然流畅的完成学习任务。

篇7: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石建东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摘要】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营造“高效低耗”、“高产高出”的教育教学氛围,本文着眼于注重直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以及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做了“有效性”的尝试。

【关键词】有效教学 直观教学方法 探究性活动 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随着社会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教改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相应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转变。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尝试的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以及反思,与各位共同探讨。

1、注重直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具有大量的图片、同时在图片后设置有探究性问题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图片和探究性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入一种学习情景,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集中于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上,从而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以教材上的图片为知识源点来进行讲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挂图、实物、模型以及视频等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所学习的知识容易掌握和巩固。例如:在讲“种子结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实物(学生携带其他植物的种子也是允许,这样可 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带入课堂,自己观察并区别两类种子结构的差别,然后教师出示种子结构挂图,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种子结构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并利用有声视频演示种子的萌发过程,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

在教授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起到其他方法所无法起到的效能。例如:在讲《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时,首先教师进行拆装显微镜的示范,在示范的同时,介绍显微镜各部分作用,以便让学生掌握显微镜具体是有哪些部分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然后,播放如何使用显微镜的视频。最后,让学生对照视频自己练习,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纠错、个别指导。这样,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正确的显微镜使用方法,避免形成错误的使用习惯。

2、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标准》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实践和技能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时,在调查之前,教师可从具体事例入手(如调查本班同学的体重等等),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怎样开展调查,使学生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教师把组分好,要求每一小组内事先设计好调查表。调查完成后,以组为单位自主完成调查表和调查报告。调查评价分两方面,一是组内互评,让学生根据调查时的态度、对小组的贡献评分;二是教师针对调查表和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评语和等级。针对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日常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②教师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

3、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

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科技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章中有“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的内容,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先告诉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起对照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在整个实验折中所起的作用。

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生物学科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而零散、相对比较简单、系统性较差、章节跨度比较大、适合学生自我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这些特点虽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难度。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充分联系已学习过的知识,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体会生物学科的系统性,最终达到对所学过知识的内化。

4、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

“课堂” 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促使教学有效改进,使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而课后思考与教学后记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能持续有效教学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反思和评价则是通过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教学效果打基础。所以说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能够给有效教学注入了“活性酶”。这就是教学思考和评价行为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包括教学活动之前、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之后——原因。

篇8: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初中生心理特点之一就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所有的事物或现象都有浓厚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等因素, 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特点, 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探究式教学有关问题情境和氛围, 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意识, 乐于进行探究。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还能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从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来看, 学生的探究活动安排的比较多, 这些探究活动都适合学生亲自操作, 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先通过下列问题引导进行思考与讨论: (1) 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是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主要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 (2) 我们为什么把新买的蔬菜放在冰箱中保存? (3) 人类需要每天都要摄入营养物质来为维持生命, 植物是不是应该有相似的营养转化过程呢?当学生在经过讨论后会提出自己的猜想:植物也会像人类一样消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有了这样一个讨论与思考的过程后, 再让学生根据已经准备的相关材料, 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初步验证自己的猜想, 此时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是最强烈的, 兴趣也是最浓厚的, 此时的探究活动也将是最有效的。

二、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为学生开启探究性学习大门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去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活动比较多, 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对于初中生来讲, 其探究的愿望虽然非常强烈, 却往往缺少进行探究性活动所需要的方法, 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一些实验动手操作方法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领、示范等途径逐步进行指导与培养,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后, 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开展, 从而为学生开启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如在“开花和结果”一节教学中, 让学生探究花的结构时, 由于学生收集到的花标本往往比较小, 在进行结构的解剖与观察时, 学生对解剖针、镊子、培养皿、刀片和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存在一些技巧性的问题, 需要教师在全班进行讲解或分组进行演示指导。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与技能后, 学生亲自操作中的障碍被扫清, 活动时学生会少了往日的喧闹, 多了认真的态度、多了仔细的观察, 更多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开展探究, 在探究中共同进步

在探究性学习中, 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初中生有时会缺少合作的意识, 往往在活动时喜欢各行其是, 会影响探究性活动的效果, 也不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为此, 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 让参与合作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聪明才智, 在共同的合作探究中通过扬长避短, 进行不同思维相互交流整合, 使每一位成员得到应有的进步与成长。由于初中生能力所限, 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 自始至终需要有教师的指导与引导。因此, 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之中, 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解答与点拨, 发挥学生的活动的引导者与参谋人的角色。同时,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小组内学生出现问题, 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并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共同的合作探究中既要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 又要主动发言, 让每一个合作小组内的成员都得到锻炼与提高。在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居位主导地位, 使一些性格内向或者学习弱的学生丧失活动中动手或发言的机会的现象, 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多给这些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在活动之中找回自信, 让全体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在活动中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强项所在, 使探究活动在学生共同合作中得到最优化的开展。如在进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活动时, 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猜想后, 可以有意识地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承担一项观察活动, 最后将所有学生的观察结果汇总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活动都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四、注重探究活动的有效评价, 引导与激励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学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自主探究都缺少应有的教学评价或无效评价。或者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让学生随意开展活动, 缺乏必要的评价调控机制, 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处于低效状态或者偏离了探究的方向;或者是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看似进行了一些评价, 但却没有发挥教学评价应有的作用, 有时只是对学生的个别行为进行了评价, 没有通过评价将学生的活动引导到预期的活动过程之中, 学生也没有在评价中得到应有的进步与提高。在生物探究活动中, 教师应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 通过评价调控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提高。

总之, 在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个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有方法, 注重评价的教学机制将会使生物课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总体目标。

摘要:当今教学, 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模式。但从具体教学情况来看, 探究式教学没有发挥应的作用, 仅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表面化的教学的流程而已, 并没有让学生的能力、知识、情感等得到提高与发展。因此, 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是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创设情境,注重指导,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周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4.

[2]吴水胜.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学园:教育科研, 2012.

篇9:初中生物有效性教学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主体;实践;课堂;有效性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就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教师队伍学习并实践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问题,这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首先,对于教学模式来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一方面,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堂交流中有所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了解学生来进行科学引导,从课堂板书、课堂提问、课堂活动到课下作业都无所不在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

其次,对于教学形式来说,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创设教学情境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幅一望无际的稻花全景图,通过配上辛弃疾的《西江月》,让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意境中,通过图和音引出蛙声,进而引出繁殖,再到一个群体的教学思路。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开始积极的学习。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让生物课程更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再次,初中生物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禁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采用教师单纯的讲述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课堂中,利用多媒體音频、视频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关于花朵和树木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播放一段花朵开花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到植物的魅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还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与创新。

参考文献:

刘建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7).

(作者单位 安徽省界首市高级职业中学)

篇10:初中生物教学探究论文

反思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以后,对这一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这样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挥教学中的优势,改变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一名优秀的教师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课堂的整体教学环境以及如何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所以教学反思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成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教师要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让学生们掌握具有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更加广泛、灵活的特点。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生物学科的教学,还要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当今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想价值和情感道德的培养。

2.反思教学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明显,具有鲜明地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一个成功的教育制度,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是能够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情况下,根据这种不同实现成功教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应该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实行多层次、多方式、多角度的生物教。

3.反思教学是否实现了沟通和合作。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是充分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育学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合作,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所以失去沟通和合作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大大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反思中,实现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和交流,教师要消除传统师生不平等的地位观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加深理解,减少存在的隔阂。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反思可以使生物教学变的灵活,教学灵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创新和发展。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使教学方式变的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思考如何教学、让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力求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所以说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首先注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因为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以完全消化,但是有的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我国很多的初中生物教学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大部分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面对那一部分“特殊”情况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应该用心体会他们出现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可以在保证整体学生的教学进度的同时,适当兼顾这一部分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表现、情景设置等教学过程,通过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反思和研究,用心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快速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即使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快速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学生的诉求和愿望,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这样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小节时,教师完成了授课,但是学生对于呼吸的过程缺乏形象具体的认识,不理解呼吸作用产生的根源,而且相关的练习题相对于生物课本上的内容来说理解更加费力。这时就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悉心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建议,把握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总结

总之,教学反思是初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开展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明白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改变自己的教学重点,更新教学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入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创造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要求。

上一篇:同业存款协议中英文下一篇:经典爆笑版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