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对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按照“社会需求—教师科研—学生参与”的模式,实现科研、实训、生产三者有效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关键词: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建设;管理实验实训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物组织培养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思考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既是我国农林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管理也是农林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就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意义、对象、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整改办法。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1 植物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必要性

开放性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是实验室教学在建设、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内容、项目、方法、时间以及难度等方面都给予学生自主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教育程度等来选择适当的实验项目[1]。一方面,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开放能够使得闲置的实验设备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开放实验室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开放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个性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开放性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是实验室教学在建设、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另外,从我国植物组织培养这一科目的教学及实验安排来看,也要求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首先,植物组织培养一般来说实验课时大概在18个学时左右,涉及到6个实验;单独拿出任何一个实验,不包括植物组织培养、观察的时间,只计算实际实验的时间都要远超过3个学时,实际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所以需要推行开放式实验室。其次,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时不难看出,其结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连接性较强,想要根据实验的时间来进行课程安排也很难,但推行了开放式实验室后,学生可以自行根据时间来安排,课程安排的难题也顺利得到解决[2]。

2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对象

虽然开放实验室有着很多优势,但实验室也并不是面对全部学生开放,其主要的开放对象有以下几点。

2.1 选择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的学生

由于院校教务安排的课程时间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对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可以选择周末、晚上或者是节假日等;开放实验室时,由学生选择材料,但必须要取得实验教师的同意后才能进行取材和实验[3]。

2.2 撰写相关专业毕业论文的学生

毕业论文一般是依照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等,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后确认论文题目。农林院校的毕业生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选择植物组织培养这一方向。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帮助他们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最后将结论与观点整理成为论文。

2.3 参与到相关科研活动的学生

农林院校二、三年级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科研活动都较为积极,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放性实验室要对每一个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开放。为了便于管理,开放性实验室通常只接受2~4名学生参与到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科研活动中,在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验,具体时间与内容都完全由学生来选择,指导教师只负责判断其科研活动的可行性,并在旁进行辅助指导和安全监督[4]。

3 如何更好地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

现阶段,我国农林院校在开放性实验室这一方面还处于尝试阶段,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扶持,因此想要不断完善并优化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各院校要加大对于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完善实验室的布局

开放式实验室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开放”两个字,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实验,但我国绝大部分农林院校的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验室格局不合理,投入资金不足。想要推进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院校最好能够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于开放式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对其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和完善,整体实验室环境适于无菌环境之外,还使得每一个小的功能间都能够相对独立,在进行实验时彼此不产生影响。

3.2 建立健全符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开放式管理的条例和制度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开放除了对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有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大学生的科研活动有着非课程化的特点,因此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在推进植物组织培养开放式实验室时,要建立健全符合实际情况,并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和条例。例如: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使用实验器材前要进行相关的培训,进行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训,使学生树立起安全观念,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例行检查与把控,防止在实验中出现事故。

3.3 实验教学管理方面的改进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室教学这一过程中,负责实验室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往往会付出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付出要怎么样被认证,这是教育管理部门急需要认真进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6]。此外,农林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度,对于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科研活动可以给予一定的学分,如在科研活动或者是教学方面有着突出贡献、成绩的人,也可以酌情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现如今社会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由单一的专业人才转变成为了具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综合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开放、轻松的实验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逻辑思考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持续对开放性实验室的内容进行优化,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真正促进其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伍川,潘进权,陈华絮.强化实验室开放管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9).

[2]罗敏蓉,张静,丁勤.植物组织培养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6).

[3]胡胜梅.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4]胡选萍,李丽霞.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13).

[5]廖旭辉.开放实验室对实训教学的促进作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6]顾福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实践体会与改进措施[J].实验室科学,2009(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邓晓梅

植物组织培养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摘要:对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按照“社会需求—教师科研—学生参与”的模式,实现科研、实训、生产三者有效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建设;管理

实验实训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植物组织培养(以下简称组培)实训室是培养生物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它既是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及园艺园林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室,也是教师及学生进行组培科学研究的场所,同时还可作为一个具备一定组培苗生产能力的组培苗生产基地。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组培实训室的功能,使科研、生产、实训三方有机结合,实现组培实训室最佳的教学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笔者认为,良好的组培实训室建设是基础,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核心。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的建设

(一)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的建设目标

从组培实训室功能来看,组培实训室是学生实验的重要场所,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是生物系列教师科学研究的小型研究室;同时还是学生的生产实习基地和新品种种苗工厂化生产的车间。

基于以上功能,组培实训室的建设目标是:(1)具备组培实训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2)具有较先进的组织培养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师组培科研方面的基本需要;(3)建筑面积和设计能满足小型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按照以上功能和建设目标的要求,设计和规划应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及节约性的特点。

(二)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的规划布局及相关设备配置

高职院校组培实训室由于需要兼顾学生实训实习、教师科研和植物新品种组培种苗生产三方面的需要,建筑面积最好能达到160~200m2。在结构安排上应有贮藏室、药品室、准备间(包含洗涤区、药品称量区、培养基制备区及灭菌区四个工作区)、缓冲间、无菌室、培养室及分析室。贮藏室面积约10 m2,主要用于堆放组培瓶等杂物。药品室面积约10 m2,应配有药品柜、冰箱等,主要用于贮藏各类药品。准备间面积约80m2,其中洗涤区、药品称量区、灭菌区占地面积各为7~8m2,培养基制备区约50~60m2。 洗涤区应配置有大型水槽及多个水龙头;药品称量区须有水泥台面并铺设白瓷砖以供放置称量仪器如电子天平、普通天平等;灭菌区要配置高压灭菌锅,同时还应配置380V50Hz专线电源,并设保护的空气开关;培养基制备区应配有大型实验桌、搁架、电炉、蒸馏水器等。缓冲间面积约3~5m2,它是从准备间进入无菌室的通道,应备有灭过菌的工作服、拖鞋、口罩等以防带入杂菌。无菌室面积约20m2,要求干爽、安静、清洁明亮,门窗要密闭,在适当位置安装紫外线灯及空调机,并配备净化工作台、搁架等设施。培养室要求干净明亮,采光性、保温性好,在适当位置吊装紫外线灯及换气扇,可设计成两间,面积各为20m2,这样既可满足科学试验的需要,也可满足一定规模的苗木生产需要。培养室内应根据面积大小配置一定数量的光照培养架及一定规格的空调机。分析室面积约10~20m2,室内窗台边应搭建白瓷砖面水泥边台,供放置各类显微镜、解剖镜等,主要用于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物的观察及分析。组培实训室基本结构布局及相关设备配置如下图和表所示。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的管理

要充分发挥组培实训室应有的功能,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结合组培实训的特点及实验室管理的规定,笔者认为组培实训室的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一)严格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组培实训室管理的首要环节,组培实训中存在多处必须特别加以重视的盲点,否则就会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组培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组培室用电量很大,组培全过程几乎都离不开电,因而对于电器设备引起的火险必须特别关注。这种危险可能来自于电源、开关、电路线,线路年久失修、保险丝失灵等都可能导致电线起火或者停电。因此,应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线路,确保万无一失。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高压灭菌锅是组培实训室最重要的设备,日常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整个灭菌过程应有专人看管。尤其应注意的是,在使用中,如果夹层有压力,应拉动安全阀手柄数次,确保安全阀工作正常,防止蒸汽压力超过额定压力造成锅体爆炸破裂。灭菌完成后,必须关闭电源,放完锅内的蒸汽,使压力下降为零时,才能开启锅门,切忌强行开门,以防高压蒸汽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每天连续使用时间应小于8小时。使用一年之后,要请有资格的检测部门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护,超过使用期限必须报废。

有毒化学药品安全管理外植体消毒剂氯化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杀菌剂,但也是一种剧毒药品,必须严格管理:(1)氯化汞应由至少两名实验管理人员或教师共同掌管,每次使用时要详细登记,防止私人带出实验室。(2)采用专门的药匙、烧杯、量筒来配制,称量后垫在天平盘上的纸应及时清除,配制完后要立即洗手。(2)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应小心谨慎,避免接触皮肤,特别要提防在搅拌或振荡消毒液时溅入五官。(3)消毒完成后应及时倒掉消毒液。另外,实验室消毒常用的甲醛对眼睛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每次消毒后要开启窗户,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室内。

紫外线安全管理紫外线照射消毒也是实验室经常要进行的工作。但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长时间照射会致癌。因此,当紫外线灯开启时,不要进入实验室内,紫外线灯关闭20分钟后方可进入。

(二)定期的卫生消毒管理

组培室应随时保持清洁卫生,严防污染源的产生和扩散。特别是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被污染的试管苗应及时清理干净。组培室对无菌条件要求很高,特别是无菌室及培养室,应保持无菌状态。因此,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培养室可每周进行一次20~30分钟的紫外线灯消毒处理,一年进行一次甲醛与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无菌室在使用前应进行紫外线灯消毒20分钟,并用75%酒精喷雾消毒处理,一年也需进行一次甲醛与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三)学生实训过程的跟踪管理

首先,对学生的每一次实验、实训应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药品的消耗情况,特别是对有毒药品的使用更要有严格的记录。其次,组培实训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试管苗的分化等一系列程序,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实训才可能提升对组培全过程系统化、程序化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每次实训应该让学生写出实训报告,同时还需安排学生定期到实训室进行观察、记载,并对有些实训过程进行跟踪。例如,接种之后通常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试管苗才开始分化,初代培养物常会表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此期间让学生跟踪观察,可以了解到所做实验的污染和分化情况,既是对其前面实验的总结,也能让其认识到试管苗分化的过程。当然教师也应随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技术处理措施,如污染原因分析及处理、试管苗分化情况分析及相应继代培养技术处理等。实践证明,对实训过程的跟踪管理,可以加强学生对组培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

(四)实训、科研、生产有机结合的管理

组培技术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脱除病毒及快速繁育,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当前的生产实际情况,实施科研、生产、实训三方有机结合的组培实训室管理措施,是一项教师、社会、学生、学校多方受益的良好管理模式。

按照“社会需求——教师科研——学生参与”三结合的模式,组培实训室完全可以实现科研、实训、生产三者的有效结合。首先,教师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研究课题,在科研过程中带动学生参与,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其次,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种苗,服务地方经济,使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学校及订单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招生及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再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实习小组定期参与组培生产,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他们将来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我院承担的宜昌市重点科研项目——薇菜试管苗的生产,正是这种“三结合”的产物。我们根据出口形势及野生薇菜种苗难以繁殖和退化的现实情况选择了这一课题,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这一课题的基础服务工作。课题已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并已开始根据市场需求较大规模地生产种苗。

事实证明,对组培实训室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按照“三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运作,可以提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使实验实训室作用最大化,效益最佳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清连.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14.

[2]刘进平,莫饶,吴繁花,等.组培工厂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农业与技术,2005,25(1):125-126.

作者简介:

张敏(1966—),女,湖北当阳人,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作者:张 敏 孙红绪

植物组织培养管理论文 篇3: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文章以教育思想与观念改革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从新教材编写,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训内容优化,以及教学和科研生产相结合四方面,探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 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

[作者简介]朱国兵(1973- ),男,江西吉安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与科研。(广西 南宁 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细胞工程重点课程建设”的最终结题成果。(项目编号:YZK0604)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20世纪初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其基本内容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植物材料在人工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使其植株再生。植物组织培养在过去四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农林院校,都作为一门重要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或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开设。多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技术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自身特点,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获得了良好效果。

一、编写出版教材,调整课程内容

1.编写并出版最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教材。笔者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现,国内虽然出版了不少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但这些教材若应用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上,则存在以下缺憾:有的教材定位不准确,不能体现职业特色;有的偏重应用,欠缺必要的理论;有的缺少图表、可读性差和不易理解;有的过多地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而不重视基本的技术和技能;有的书籍由于出版年代较早,内容过于陈旧,所以适合高职高专教学使用的教材极少。因此,我们联合潍坊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合作编写和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一书,本教材的编写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将实验室的实验技术、操作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第二,着眼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指导,内容涉及三十多种经济作物的组织排样快速繁殖生产技术和管理。此外,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植物细胞培养、遗传转化、脱毒等重要领域,并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样既可供生物领域科技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习和实践,又能给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它十分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前,这本教材已经被一批高职高专院校采用,受到了广泛好评。

2.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本教材内容的编写是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来组织实施的。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我们将该书划分为十二章。第一章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概念与类型、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脱分化、植物形态建成、增殖系数等基础知识。第二章为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工厂的设计;植物组织培养的设备、仪器及使用方法;组培快繁的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环节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四方面内容。第三章为植物脱毒,介绍了脱毒的原理与方法、如何鉴定脱毒苗和脱毒苗的保存与繁殖。第四章为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阐述了若干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第五章为组培脱毒快速繁殖在果蔬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介绍了若干种重要的果蔬作物的脱毒快繁生产技术。第六章为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其中以草药植物为主。第七章为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在林木生产上的应用,介绍了若干种经济林木和观赏林木的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第八章为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第九章为生殖器官培养,包括花药和花粉培养、胚胎与子房培养两大部分内容。第十章为细胞培养,主要涉及单细胞和悬浮细胞培养。第十一章为原生质体培养,介绍了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以及细胞融合知识。第十二章为植物遗传转化,阐述植物遗传转化的基本知识。教材除了在文字上强调实践外,还增加了实践操作环节,编写了15个独立实验实训项目和10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

二、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科学中多种基础学科相互结合发展的产物,与它们关系密切。一方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比较)胚胎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为解决这些学科中的部分理论问题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背景,开拓了新的应用方向。可见,“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上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特色。教学中,笔者力求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工具上,笔者除采用主教材《植物组织培养》外,还广泛采用其他相关的辅助教材,打破一门功课一本教材的教学格局;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配套的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中充满了大量丰富而翔实的图片资料;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对“植物组织培养”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使得教学摆脱教师仅靠一本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新型教学工具,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支撑平台,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现场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式教学,充分利用幻灯、动画和录像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中进行提问式教学,引起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立足课堂,放眼世界,介绍著名科学家突破一些重大课题的思路和试验,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启迪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采用互动式讨论,即每堂课留出5分钟的时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亲临工作现场,从工作现场中来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而任务驱动与观摩教学则主要应用于实验实训的教学中,其基本思路为设定总体任务→拟订各阶段目标→随机分组→任务配置→实施任务→观摩点评→总结提高七个步骤,此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组建实训教学团队,优化实验实训内容

1.成立实训教学团队,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要高度重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我们组建了实训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上主要从两方面下工夫:其一,提高专职教师技能。对于团队中的专职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中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顶岗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二,改善师资结构。聘请行业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教学团队里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中。目前本实训教学团队由7位教师组成,其中专职教师4人,外聘兼职教师3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本团队中的成员都长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是一支学术水平高,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队伍,这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优化实训教学内容,强调操作技能训练。“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教学的特点是既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根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这个特点,调整优化了实训教学内容,其由八项基础性技能实训和四项综合性技能实训构成(见右表)。学生在完成基础实训任务并牢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后才可以进行综合实训学习,学生自行选定综合实训项目,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和实施实训方案。通过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实训的共同开展,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近四年来,报考植物组织培养工种的通过率高达92.5%。

四、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塑造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在强化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兼顾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相互结合。科研、生产和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一,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如园艺、园林类专业方向的学生参与“桉树的离体快繁”“寒兰组织培养”“麝香百合的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等课题;现代农艺专业的学生参与“罗汉果组织培养研究”和“桂林马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参与“优质网纹甜瓜组织培养研究”“香蕉的组织培养研究”“云南甜龙竹的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等项目。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科研活动,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拓了科研思路,树立起正确的科研理念。同时,学生也从教师身上学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了解从事科学研究自身应具备的素质,为今后从事组培新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第二,组织学生到专业化、规模化的组织培养工厂参观考察。这样,学生一方面感受到组培技术的广阔市场化前景;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到组织培养生产中的主要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增强自身的学习目的性。

第三,与相关的组培公司签订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协议,安排学生定期参与生产实践。安排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在本地区的公司进行实习,如广西农科院组培中心、金光农场、三塘苗木基地等;外省的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深圳科苗园艺有限公司等,主要是负责大三学生的毕业实习,并且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第四,教师通过参与各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国内组培苗圃、温室和人工林地的实地考察,带回来大量相关行业内的最新信息。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科技的进步,实践水平的提高,使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的理论、方法、技术、工艺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春英,姚军.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刘进平,莫饶,李彦军,等.“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改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5,25(4).

作者:朱国兵

上一篇:暖通空调系统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科素质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