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班长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班长这一角色的理解存在偏差。如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班长的唯一标准,对班长赋予过高期望,对班长的主要职责认识不清等。究其原因,在于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以及班干部观念教育的缺乏等。为此,要从观念、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上纠正对小学班长角色理解的偏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班长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班长班级管理论文 篇1:

值日班长制在乡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值日班长制作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鉴于城乡小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值日班长制在乡村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通过前期经验准备、调整任职范围、任职时间等途径来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

班级管理 值日班长制 经验准备

一、值日班长制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逐渐传入我国,全人教育的视角随之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这种强调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的观念也影响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值日班长制作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方式,主张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担任一次班长,全面负责班级的一日生活,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体验岗位赋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值日班长制从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为每个孩子提供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并展示自身的潜力出发,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而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值日班长制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这种新型管理制度的归宿——促进每个学生自信心的养成和多种能力的提高。因此,值日班长制的实行,需要教师对班级成员全面、细致的了解,也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理性面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值日班长制在乡村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尴尬

案例1:

“四年级下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就实行了值日班长制,大家先制定了班长一日工作流程,接下来每人一天,每天的班长都要写班级日志(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当班长的心情和感受)。一个月下来,我发现因为孩子们都没当过班长,所以很难进入角色,总是忘记自己是班长,比如:早晨忘记检查卫生,上课忘记喊起立,自习课时不会维持班级的纪律……整个班级就像没了主心骨,乱得像一盘散沙。”这是一位乡村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的叙述,在此之前,班级中有固定的班干部负责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学生已经习惯了“别人是班长,别人管理班级”,即使自己担任了班长一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

案例2:

“我私底下问孩子们,愿不愿意当班长,很多孩子都说愿意,但是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比不上原来的班长……”因为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值日班长制对“平凡”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内心中对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渴望与“能力有限”的现实之间形成了孩子们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值日班长制的改进

值日班长制的出现,源于教育本身对公平的诉求,即给予每个孩子参与管理、展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每位儿童提供平等的尝试和体验的机会。但是这种制度本身蕴含着对儿童自身发展水平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在案例2中看到的自信与能力,这是儿童参与班级管理的心理准备,也是儿童能否顺利转换角色、开展工作的前提。因此,在面对乡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时,值日班长制在实行时间、范围及准备工作中,需要适当的改进。

1.实行时间的选择

值日班长制面对的是班级中的所有成员,即每个人都有机会作为班长来参与班级工作的管理,这就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小学低年级(1-2年级)是儿童学习自我管理的起步阶段,从中年级(三年级)开始,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在培养班干部的同时,引导学生模仿简单的班级管理的行为,为值日班长制的实行做准备。从中年级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制度实行的具体时间。

2.范围逐渐扩大

在班级成员间的横向比较中,总会有一部分“处于劣势”的儿童,性格内向、学业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会导致儿童的自信不足和能力发展受阻,所以在实行值日班长制的初期,可以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为信心不足的学生保留必要的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自愿报名的同学的优秀表现也会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和参与班级管理的动力。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人报名,则说明时机不成熟,此时,教师可以从小事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如安排学生收作业、检查卫生,每次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做好就可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与表扬。

3.集体培训

对工作内容和程序的了解是值日班长履行岗位职责的首要保障,班级一日常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些常规性工作可以作为岗前培训的内容,班主任可以利用晨会或班会的时间,帮助即将上任的班长们熟悉常规工作的基本流程。在培训过程中,班主任要讲清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以及常用的工作方法,帮助学生缓解工作前的精神压力,同时,在值日班长组织工作的过程中,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也可以协助或提醒,这样既能减轻值日班长的工作压力,又可以促进其他学生对值日班长岗位职责的了解,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准备。另外,不同年段的值日班长工作内容有繁有简,比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班长日志的撰写对高年级和中年级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值日班长的工作内容。

4.任职期限适当延长

值日班长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变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值周班长制,这种改变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值日班长的任职时间由1天延长至1~2周,第一次接触值日班长的工作,有很多学生“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任期就结束了”,任职期限的延长,使学生有相对较长的时间来适应管理角色的转换,有些学生有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但是因为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比较贪玩儿,经常忘记岗位职责,教师的善意提醒和帮助,会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到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和生活,逐渐形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可见,值周班长的工作效果较之值日班长有显著提高,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挫败感减少,积极体验随之增加,更加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作为现代班级管理的主要形式之一,值日班长制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体验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工作能力,其最终的归宿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的成长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成长需要时间,教师需要耐心,慢慢引导,慢慢等待,即使有些学生并不适合当班长,也不愿意当班长,这都不会影响我们作为教师应具有的“慢节奏”。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所谓“教育有法无定法”,值日班长制度只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形式,只有当这种形式适合教育对象时,才会最大限度发挥制度内在的优势,“得意可以忘形”,单纯追求形式的新意,并不能诠释教育活动的真谛,促进儿童的成长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邓艳红.小学班级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崔佩君.“值日班长制”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74.

作者:董晶晶 耿欢

培养班长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小学班长角色理解的偏差及其矫正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班长这一角色的理解存在偏差。如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班长的唯一标准,对班长赋予过高期望,对班长的主要职责认识不清等。究其原因,在于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以及班干部观念教育的缺乏等。为此,要从观念、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上纠正对小学班长角色理解的偏差。

[关键词]小学班长;角色理解;偏差;矫正

班长制度是班级管理中的微观领导制度,随着班级的产生而发展。在我国,班长是学校里学生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帮手、学生群体的榜样,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然而小学生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班长这一角色的特殊性。通过文献著作、影像新闻等资料了解到:现阶段小学教育中的不同角色(如班主任、小学生、班长、学生家长等)对于“班长”的选拔方式及角色理解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定位。

一、各主体对小学班长角色理解的偏差

在戏曲艺术中,角色指的是演员在舞台上创造的艺术形象。在社会心理学中, 角色指单个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 主要探讨角色的理解、角色的学习和角色的期待等内容[1]。“角色理解”也被称为“角色领悟”,指个体或他人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理解。在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于“班长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这一问题,各主体的理解存在以下偏差。

1.班主任:选拔班长唯“绩”是“举”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大部分班主任选拔班长时会以学习成绩作为首要标准。众多班主任认为“要想当班长,首先得学习成绩好”,这说明班主任没有打破选拔班长唯“成绩”是“举”的观念,对于其他成绩欠佳的学生来说,当班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样,班长人选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即使是民主投票选拔班长,也只是“霍布森”选择,即在有限范围内的选择,难以保证选择最优化。当然,班长作为最受关注的班级干部,成绩好也有一定的榜样作用,但仅注重成绩却非益事。

2.家长:对孩子当班长赋予过高期望

班长通常在评奖评优方面有更多优势,平时更易受到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关注,有更多锻炼自身组织管理能力的机会。在视频《请投我一票》中,三位班长候选人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当上班长,无所不用其极:发贺卡、表演节目、带全班学生免费去游乐场玩耍等。从众多“优秀”班长竞选稿中发现,有的稿子非常具有煽动性,且带有官方腔调,大多投班主任所好,不禁让人对竞选稿的真实作者产生质疑。父母干涉班长选举,是因为他们对于孩子当班长可能带来的好处有更清晰的认识。孩子当班长,家长有面子。在众多家长心中,班长等同于特权,班上的好事儿肯定先轮到班长。因此,家长不愿放过让孩子当班长的机会。

3.学生:对班长的主要职责认识不清

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受到班主任、家长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班长角色的理解也易产生偏差。如大多数学生认为班长是帮教师做事的,也有学生认为班长是负责管纪律的,很少有学生认为班长是为同学服务的。此外,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希望当班长,但当班长的动机却有问题。有的学生表示当班长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有的当班长是为了获得校园币,把班长职位当做了牟利的工具。

4.班长:对自身角色理解片面

调查发现,大多数班长对自我的定位是“教师的小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认为当上班长后,有权力管理其他同学,可以得到班主任、教师和家长的称赞,可以证明自己比其他同学优秀。实际上,很多被选上班长的学生在竞选阶段也缺乏内部动机,缺乏对自我体验的关注,缺乏对自我需求的认知,并给自己增添了很多压力。如为了不辜负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在学习成绩和个人表现上过分苛求自己,尤其是在没有得到恰当引导的情况下,更容易忽视个人能力与品格的修炼。人的自知、自明,是个体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力量,唤醒学生小干部的成长自觉是班级建设改革的关键。

二、各主体对班长角色理解产生偏差的原因

符号互动论认为,每个角色首要的问题都是要清楚自己在一定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定位,明确社会对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结点上的角色的规范和期待,只有这样,才能夠把相应的社会角色扮演好[2]。各主体对小学班长角色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对这一角色的期望,进而影响班长的角色行为,最终影响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各主体对小学班长角色理解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晕轮效应”的影响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指个体在人际知觉中,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产生印象后,会据此推测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评价常常会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如经常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差,忽视了他们的缺点。

2.“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官本位”是以“官”的意志为转移的利益特权。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也成了众多学子的人生抱负。当代社会中,“以官为尊”的价值观依旧深入人心。班长作为班集体中的“大官儿”,自然会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在家长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指导下的班长竞选材料,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子女的责任感,反而向孩子灌输了权利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缺乏主见,完全是在父母的坚持下才参加竞选。

3.缺乏正确的班干部观念教育

很多小学生不能准确定位班长的职责,普遍认为班干部有特权,忽视了其服务职责。班主任也鲜少对学生进行班干部观念的教育,有的班主任对于班长的职责和班长应具有的特质认识不清,简单地认为班长就是自己的小助手,安排谁做班长就体现了自己对该生的器重。

三、如何矫正各主体对班长角色理解的偏差

对小学班长角色理解的偏差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班长角色的错误理解不利于班长和班级中其他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纠正以上偏差。

1.更新观念

在观念上,应抛弃选拔班长唯“绩”是“举”的标准,强调班长的服务职能。一是班主任应该以多元视角看待学生,并树立班长人选的多元标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提醒家长放手,让孩子自主决定是否要当班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或认识附加在孩子身上。家长在放手的同时也要在思想上引导孩子塑造良好品德,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权利意识。三是引导学生加强对班长角色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班长的工作既有支持也有监督。学生对班长的认同程度越高,班长对自身的职责就越清晰,比如维护课堂纪律、为同学服务、协助班主任工作等。如果学生的认同程度较低,就会削弱班长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不利于班长的自我角色定位,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四是引导班长自身树立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要使班长认识到,当班长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期望,也不是为了高高在上,而是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服务师生。

2.民主选拔班长

班主任在选拔班长时,应注意选拔的原则、标准和方式。一是注重选拔的公平性。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当班长,有些班主任采用了“班长轮换制”“值周班长制”。但也有些教师担心“轮流执政”会削弱班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影响班级建设。为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可采用相对稳定和短期轮换相结合的办法,如定期开展评议会,对班长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允许其他同学参与竞选。二是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班长这一职位,鼓励学生参与班长竞选,特别是对于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要使他们也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选拔和培养班长,要求班主任具备科学的“学生干部观”,站在育人的高度看待班长角色。要认识到,培养班长的目的不只是分担工作压力,也是在培养未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班干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效率意识。

3.重视对班长的培养和引导

确定班长人选后,还要对班长的角色和工作进行培养和引导。一是要让班长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责,知道如何处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和不良现象,鼓励班长和其他班干部合作沟通,针对班长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启发班长改进工作方式。二是帮助班长掌握为学生做表率或维持纪律的方法,可以全班师生一起制定班规,倡导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引导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三是要给予班长足够的信任,赋予班长一定的自主权,放手让班长组织策划班级活动,倾听班长的心声,接受班长的建议,培养和发挥班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班长角色的确认,意味着班级正式组织结构的形成,也就意味着班长在某种程度上要发挥“工具性角色”[3]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和教师不应一味“使用”班长,而是要把班长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和“发言人”,使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设置学生干部的目的不仅在于服务师生,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即让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得到成长。

总之,对学生来说,当班长是一个成事与成人相结合的过程,成人是目的,成事是手段。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师要改变只见“事”不见“人”、只“用”人不“成”人的不当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齊世泽.角色理论:一个亟待拓展的哲学空间[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4):115-120.

[2]任志峰.角色理论及其对集体行为者的可行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4):122-127.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81.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作者:钟蔚 杨勇

培养班长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提高学生班长管理能力的微观方法

【摘 要】班长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人物。培养一位优秀的班长是一门高超的领导艺术。班长的能力结构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构建。班长管理能力必须从能力形成的路径中获得,在具体的活动任务和特定情境的碎片中积累经验和提高。班长人选甄别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分步试验法。

【关键词】班长; 岗位需要 ;能力结构;方法; 任务;情境

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班长。班长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班长是班主任与同学们联系的桥梁。班主任的一切意图和指令必须通过班长得到贯彻和实施。一位得力的班长可以让改变班风乃至班级的学风。而不得力的班长总是让班级处于混乱之中。得力的班长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而塑造和培养一位得力班长既不是轻而易举的,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塑造班长是包含管理的艺术、教育的艺术和哲学智慧的。那么,如何提高班长的管理能力呢?

一、班长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为班长甄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岗位需要出发,以班长这一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多重标准来甄别班长人选。

岗位能力与要求是班长人选依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长这一岗位常常被忽略。班长这一岗位属于管理队伍中的细胞和最小单位。同时,班长又是上传下达的环节,正所谓“上面千条线,班长一根针”。因此班长这个岗位需要多重能力。要选出适合担任班长的人选,必须分析班长岗位的能力结构。班长必须面对学生个体,是最前线的管理者,其工作之复杂和繁重,其方法之灵活与严谨等等要求班长有足够的威信,因为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所以,必须要善于交谈,善于交际,应属于霍兰德典型人格特征中的社会型的典型人格。同时又因为需要与老师与同学以及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班长需要具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优秀班长权力的获得途径不仅仅来源于任命的法定权力,更来源于学生崇拜与追随的超凡权力。超凡权力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学生自身的基本条件和个人素质中获得;另一个是从与学生的管理经验中获得。从班长自身的学习、管理工作、生活、自我成长四个维度看,班长的能力构成应包括:学习能力、管理他人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这些能力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若单以管理能力来看,其能力结构应以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指向性来进行分类分级。从对班长个人造成的实际影响来看,其核心能力应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在个人的承受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方可进行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因此,心理承受能力是核心的基础能力。在管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应是方法能力。方法能力直接在管理实践中形成并反制管理的效果。方法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从对班长的影响程度看,三大能力以心理承受能力为内圆以自我管理能力为中园以管理他人的能力为外圆形成了能力的同心圆。对他人的管理能力进行分级来看,则包括三个相互交织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这是班长管理能力的核心组成。对班长进行选拔就应从这些能力结构所对应的素质特征和外显指标表现进行甄选。

二、从能力形成的路径中找到培养管理能力的方法

首先,能力本身是内隐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情境中获得和提高的。离开了任务和情境的要素,能力无法形成。任务与情境在班长管理工作过程中有诸多的表现。这些表现通常都是微观的,是碎片化的,是具有特定情境性的。在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权力自然获得。

其次,能力也是在经验的累积中逐步形成的。能力的形成过程有几个重要的环节和节点。这些节点形成三个阶段。甄别和选拔阶段,锻炼阶段,提高阶段。先甄别和选拔,然后在分配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训练和锻炼以积累经验教训,最后,让学生在更加复杂的事务中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班长管理能力培养的经验碎片

1.班长人选的甄别首先考虑个人基本条件和基本素质。班长的选拔任用要从了解学生开始。要从50~60个学生中选拔出一个可以担任班长的人,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而报到之初,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渠道很少。班级建立之初,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渠道一般只有从报名册中获得。在报名的第一个星期内,有经验的班主任基本上能筛选圈定出班长人选的大致范围。这是第一次的甄别。第一次的甄别依据主要是:个人基本条件。这些条件是学习成绩在中上水平;个人形象上必须是五官端正、身体健康、身高合适;性格开朗活泼;有正义感;比较喜欢亲近老师。这种选择主要是为了让班长在未来树立个人威信。因为成绩不好、个人形象不佳的人是很难让学生们接受和屈从的。班长是一个班级的领袖和明星,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多半具有偶像崇拜的心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偶像。性格外向的人充满了活力,可以很快地调节关系,活跃气氛,成为人际关系中的焦点人物和明星人物。明星的影响力是一种建立在内心深处的自然而然的适应性的力量。可以让被管理者产生心甘情愿的臣服感。这是权威建立的必经之路。管理者可以有权力但不是都有权威。权力带有严重的暴力成分,权力多半使得人际关系处于紧張的状态,权威则可以建立和谐的秩序。权威具有亲和力。班长必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其次,选拔班长也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主观的判断往往产生偏差。单凭第一印象很难看准人。个人的首因效应往往有假象。所以,选拔之初,要先了解学生的客观实际。班长的岗位职责要求班长必须具有职务能力。从岗位的需要决定了角色的选拔。班长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班长必须有一些基本素质要求,从工作的要求看,包含以下素质:表达欲望强烈;勇气与胆量;自制力;灵活性;精力旺盛。有了这些素质还需要有沟通和协调能力,主要表现为:分配任务,观察能力,方法能力。

2.甄别的方法:观察法和分步试验法。从报名的时候,班主任就要留心观察,哪些学生具有一些班长的基本特征。比如:谁是小团体的核心人物。人际关系中的严重事件是在班级中出现了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如果没有外面的力量干预,任其发展是对班集体最大的危害。它使得班长的权威和权力受到牽制,分散了班长的唯一中心影响力。班长必须是班级中唯一的中心。当然,明星不一定能当领袖。但是,领袖必须一定是明星。权力欲望强的人,喜欢支配别人。观察法是初步的甄别方法。还不足以选出合适的人选。还需要分步试验。所谓分步试验,就是具体让班长人选去做一些难度适中,需要去劝说学生的事件。一次试验一个标准。比如,考验一个候选人是否会授权,只要让他去收班费。如果他到每一个同学那里去收费,他就不适合做班长。如果他想到一些办法,比如,让各个寝室的寝室长来收费,自己将矛盾下放和转移,这个人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只需要管理寝室长就可以了。如果寝室长不能完成任务,他可以借着帮助寝室长收费来使其归顺。

3.塑造班长的正面形象。班长站在讲台上的时候,面向全体同学,必须让同学们认可和接纳。心理学告诉我们,你听谁的话,一定是你喜欢他。让班长得到同学的喜欢,首先是树立个人的正面形象。树立个人正面形象的手段很多。其中两个方法最重要。一个是外在形象;一个是伦理形象。树立外在形象就是要在穿着上、言谈举止上形成示范作用。个人穿着必须符合主流社会的审美观,形成稳重的形象。所谓伦理形象,就是随时表现自己的正义感和正面形象。这是为了建立秩序。

4.放大细节,树立威信。树立班长个人威信的方法很多。其中,放大细节是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比如开会点名。点名是树立个人威信的重要途径。可以将细节放大,有限地故意放大细节,是彰显权力的象征,也是权力的最露骨表现。在细节上屈服,就为重大事情的屈服奠定了基础。

5.培养班长的自信心。班长也是学生。他摆脱不了学生的局限和缺陷。建立班长的自信心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班长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但是,面对诸多问题,无从下手。学生中的问题牵涉的面广,多半都是宏观问题的微观表现。如果能够一件件的小事中具体的事情中做成功了,将会极大地增加班长的信心。这是成功累积的方法。大處着眼,小处着手是做事的思路和方法。所谓小处,就是具体的事务。从具体出发,从一个个体出发,解剖一個个棘手的小问题,从战术层面给予更多的技术指导,慢慢上升到战略层面、宏观层面。第二个原则是放手不放眼。鼓励班长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但是,对班长必须掌控。彻底放手会潜伏着极大的隐患。要划定底线和界限。

班长的地位是在具体工作中得到巩固的。不做事,没有地位可言。班长的基础地位不牢靠,后面做什么都出问题。管理是科学的,是个别性的,也是经验型的。选人、用人历来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班长虽小,却不易。

参考文献:

[1]张润生,基于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评价选拔测评方式设计.人力资源管理,2014-08-08

[2]张青连,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3]邵国平,苗德露,杨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测量,心理研究,2013-04-01

[4]张红荣,构建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结构,辽宁教育研究,2007-05-25

作者:陈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