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战略调整论文

2022-07-03

一、引言关于国家对外的竞争优势,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有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外贸战略调整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外贸战略调整论文 篇1:

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外贸战略调整

摘要:本文运用总量弹性分析模型,对1990-2005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有效汇率波动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均较大,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存在着显著影响,人民币升值使出口额减少,进口额增加,贸易收支顺差减少。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外贸战略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马歇尔-勒纳条件; 进出口; 需求价格弹性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采用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至今,汇率水平不断变动,人民币持续走强,2006年5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首次突破8:1心理关口。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到11月23日,已突破7.40关口。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伴随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人民币不断升值已是未来一段时期汇率水平变动的客观趋势。这对我国外贸发展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检验人民币升值是否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和贸易收支存在影响,以及存在怎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开放经济条件下,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一国是否成立,是判断该国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关系的关键。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1]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固定汇率制,汇率一般是间隔一段相当的时间调整一次,此时人民币被严重高估,与美元汇率长期固定在1:1-1:1.5的水平。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1994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贬值状态;1994-2005年,经历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启动并进入新一轮周期上升轨道,升值压力逐渐显现,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升值压力一方面来自经济内在的影响因素,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等。另一方面,对外来自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压力。从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而非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之一。“人民币汇率升值论”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加,欧美、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加大了对人民币的施压力度。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原因是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和贸易顺差。从表1可以看出,除1998年外,1996-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连续10年的双顺差局面,而且规模呈扩大之势,1997-2005年的9年中,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双顺差的结果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汇率(在本文中汇率指一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也即使用直接标价法)的下降导致人民币相对外币的升值,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在本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外币价格上升,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在外国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因而增加了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因此,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抑制了出口规模,人民币升值会恶化我国的外贸收支状况。但上述分析成立的前提是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下文将进行检验。

二、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外贸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

在实证研究中,常规做法是假定出口需求是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用y*表示)和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用PE表示)的函数;进口需求是本国国民收入水平(用y表示)和进口商品相对价格(用PI表示)的函数。本文假定进出口需求可以完全实现,转化为进出口量,因此,用进出口量来描述商品的进出口需求。这也满足了计量经济学中变量数据的可得性原则。

(一)理论模型的选取

1.出口方程

根据上述假定,在出口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本国出口量(用X表示),解释变量为y*和PE,具体如下:

Xt=EXt/PXt*100,Xt为第t年的出口量,EXt为第t年的本国商品出口额,PXt为第t年的本国商品出口价格指数。

yt*=Yt*/Pt*,Yt*为第t年的贸易伙伴国的国民收入指数,Pt*为第t年的贸易伙伴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如此得到的其国民收入指数消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PEt=PXt/(PXt**St),PEt为第t年的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价格,PXt为第t年的本国商品出口价格指数,PXt*为第t年的贸易伙伴国商品出口价格指数,St为直接标价法下第t年的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汇率。

Ut指第t年的随机扰动项,它是指除影响和决定出口量上述因素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

在出口方程中,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y*代表了其国民经济对出口量的影响,表示贸易伙伴国国内经济对出口的支付能力;PE表示出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能力,一般来说,PE的数值越小,则越能促进出口。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得出出口方程的指数方程式:X=A(y*)α1(PE)α2Uα3 [2],其中A,α1,α2,α3为参数。相应的线性对数形式的回归方程是:InX=α0+α1Iny*+α2InPE+v,即InEX/PX=α0+α1InY*/P*+α2InPX/(PX**S)+v,其中α0=InA,v为扰动项。α2表示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2.进口方程

下面分析进口方程。在进口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本国进口量(用M表示),解释变量为y和PI,具体如下:

Mt=IMt/PMt*100,Mt为第t年的进口量,IMt为第t年的本国进口额,PMt为第t年的进口价格指数。

yt=Yt/Pt,Yt为第t年的本国国民收入指数,Pt为第t年的本国一般物价水平。本国国民收入排除了由于物价变动所引起的影响。

PIt=PMt/PDt*St,PIt为第t年的进口商品相对价格,PMt为第t年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Dt为第t年的本国商品价格指数,St为直接标价法下第t年的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汇率。

Ut 指第t年的随机扰动项,指除以上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对进口量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急需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则进口需求也就相应越大;进口价格指数PM是以外币标价的中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M*S则是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则进口相对价格PI反应了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竞争能力,PI的数值越小,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能力就越高,进口需求也就越大。

我们得出进口方程的指数方程形式:M=B(y)β1(PI)β2Uβ3[3],其中B,β1,β2,β3为参数。两端取对数,将其线性化,得:InM=β0+β1Iny+β2InPI+e,即InIM/PM=β0+β1InY/P+β2InPM/PD*S+e,其中β0=InB,e为扰动项,β2表示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二)原始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1.物价水平的选取和处理

为简化计算,假设本国商品价格与本国商品出口价格均为本国一般物价水平,进口商品价格与贸易伙伴国商品的出口价格均为贸易伙伴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即PD=PX=P,PM=PX*=P*。本国物价水平采用中国CPI指数(消费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贸易伙伴国的物价水平采用世界CPI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

2.国民收入水平的选取和处理

本国国民收入水平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进行描述,以1990年为基期。贸易伙伴国的收入水平用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来描述。列于中国十大贸易伙伴前三位的美国、日本、欧盟每年都与中国有巨额的贸易量,所以本文取此三大贸易伙伴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统计数据,根据我国对上述国家的进出口额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具体如下:

3.汇率水平的选取和处理

根据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的进出口总额为权重计算得出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有效汇率S(直接标价法下)。

(三)参数估计

数据说明:EX、IM分别为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单位为亿美元,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P为中国CPI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P*为世界CPI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数据取自《国际统计年鉴2005》;Y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

根据表7中各个经济变量1990-2004年的时间序列资料,使用Eviews 3.1版软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别对进出口方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的参数的最小平方估计值如下:

α0’=-11.78550 α1’=5.956996 α2’=-2.844042

β0’=1.708375 β1’=2.150501 β2’=-1.401893

(四)模型的检验

对所建立的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弹性分析模型的检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统计学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下面就出口方程和进口方程分别进行讨论。

1.对出口方程的检验

在所得到的参数估计值中,α1’>0,说明出口量X的增加和减少是随着贸易伙伴国的国民收入水平y*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的,二者之间呈同方向变动。α2’<0,说明出口量X是随着出口相对价格PE的下降而增加,随相对价格的上升而减少,二者呈反方向变化。出口相对价格下降说明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能力增强了,出口量就会相应增加;反之,相对价格上升,说明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所减弱,出口量就会相应减少。以上分析均说明了出口方程经济上的合理性。

得出参数估计值后,出口方程的对数形式可写为:

InX=-11.7855+5.9570Iny*-2.8440InPE

t-stas (-3.5512)(2.0467) (-4.1154)

R2=0.6143F=12.1492 D.W=1.1686

上式的拟合优度检验,方程显著性的F检验在0.0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变量显著性的t检验也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随机扰动项无自相关的D.W 检验在0.01的显著水平上没有证明存在自相关。所以上式的统计性质和计量经济性质均较好。

2.对进口方程的检验

β1’>0说明进口量M同本国国民收入水平y呈同方向变化。当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时,对进口的需求也增大;反之,当国民收入减少时,国内经济萎缩,对进口的需求必然减小,进口量相应减少。β2’<0,说明从进口商品价格竞争能力来看,进口相对价格PI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降低,因而进口量减少;同样,若进口相对价格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得到提高,进口量则相应增加。以上说明了进口方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模型中进口方程的对数形式可写为:

InM=1.7084+2.1505Iny-1.4019InPI

s-stas (23.9607)(11.4456) (-7.7222)

R2=0.9424 F=115.5698 D.W=1.7292

上式的拟合优度检验,方程显著性的F检验、变量显著性的t检验、随机扰动项无自相关的D.W检验在0.01的显著水平上均获通过。因此,上式的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检验的结果是理想的。

(五)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利用1990-2004年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得出了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且有|α2’|+|β2’|>1,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成立,人民币升值会恶化我国的国际贸易收支。

进一步分析,我国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α2’为-2.8440,也就是说,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每上升1%,则出口需求量减少2.8440%,因而出口金额将减少1.8440%。即在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则出口商品价格会上升1%,而出口数量减少2.8440%,因此出口金额下降。我国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β2’为-1.4019,也就是说,我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每下降1%,其进口需求量将增加1.4019%,因而进口金额将增加0.4019%。即在进口商品的国外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则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会下降1%,而进口数量却增加1.4019%,因而进口金额将会上升。因而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导致了我国出口所得额的减少和进口支出额的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以上根据历史数据得出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但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与经验分析不相符合。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而我国制造业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大,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原材料和市场),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很小。第二,我国外贸顺差过大与国际产业调整、贸易转移有关。第三,我储蓄过多、消费不足,迫使企业多出口。第四,是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偏低,在人民币升值缓慢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产品仍然具有竞争优势。第五,近年来,虽然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但相对欧元仍处于贬值趋势。

三、我国外贸战略调整对策

(一)外贸企业的微观层面

1.外贸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要调整产品结构,加速企业转型。从长期来看,加速转型是提高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利润,往往采取上调出口商品价格的策略,这就要求出口企业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出口企业应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努力开发自主品牌,并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走差别化、特色化之路,鼓励加工贸易向深加工、高增值的方向发展。

其次,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人民币升值相对减少了投资成本,因而我国国内企业应抓住该有利时机,采取全球化战略,在海外投资开办工厂,利用其廉价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地销售。并发展跨国经营,建立国际销售网络,推动市场多元化。在不断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更加广阔的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和技术,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第三,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开发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通常是指具有涉外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他们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产。我国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把开发国际化人才资源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2.采取措施,规避汇率风险

第一,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远期买卖、掉期保值、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等手段,锁定和控制汇率风险。其中,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出口企业首选产品,它是确定汇率在前、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能有效控制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金融风险;既有进口业务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通过掉期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期权合同是一种比外汇远期合同更为灵活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企业应充分了解各种金融工具的功能,灵活选择外汇市场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第二,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结算。对出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付货款、即期信用证和D/P即期结算,少使用赊销结算;在有贬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尽可能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D/P远期或D/A以及赊销结算。而对进口商来说,需持相反方法。

(二)政府部门的宏观层面

1.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在出口方面,进一步增加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服务产品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改变普遍的鼓励出口政策,实行有选择的优惠政策。在进口方面,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制定优惠倾斜政策推进国内短缺的能源、矿产资源、原材料的进口,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逐步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方向发展。

2.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实施税前创新政策,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国各级政府应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在新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全盘规划构建贸易促进体系,以求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第二,推进外贸多元化战略。政府积极主动同多国构建和谐友好的外贸双边关系,在巩固原有西欧、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开拓中亚、西亚、东欧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避免因为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Rose A.K.,Yellen. Is This a J-curv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4):53-56.

[2]Boyd D. Real Exchange Rate Effects on the Balance of Trad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1,(6):201-216.

[3]Wilson P.Exchange Rate and the Trade Balance for Dynamic Asian Economies-Does the J-curve Exit for Singapore,Malaysia and Korea[J]. Open Economies Reviews,2001,(12):389-413.

[4]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27-34.

[5]徐康宁,施海洋.亚洲金融危机五年后看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原因—关于人民币币值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8-45.

[6]李海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基于1973-200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7):62-66.

[7]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04,(11):29-34.

[8]温波.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5):275-278.

[9]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31-39.

[10]辜岚.人民币双边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1997-2004[J].经济科学,2006,(1):65-72.

[11]管涛.汇率改革初现成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评估[J].国际贸易,2006,(2):53-56.

[12]刘光溪,王大伟.贸易政策调整滞后与人民币升值的“虚拟性”—战略实施不到位的影响及几点建议[J].国际贸易,2006,(2):43-47.

[13]单忠东,纂建红.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1-263.

(责任编辑吴晓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张本照 杨 皓

我国外贸战略调整论文 篇2:

当前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问题探析

一、引言

关于国家对外的竞争优势,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有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而要素禀赋理论则针对比较优势理论中唯一生产要素这个缺点,指出国际贸易起于贸易形态的决定,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四个因素具有双向作用,而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钻石理论发展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实现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分析中加入了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实际分析,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调整的关键在于提升技术水平,创立自主品牌,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积极推进贸易结构的改进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新形势,对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措施。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欧债危机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相较之前,增速有了明显的放缓,特别在2012年,虽然仍然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6.2%的百分比与之前国家力争保十的目标还是有所差距。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出口产品对外形象不佳

我国制造的产品由于低廉的价格,在世界各地的市场都占有一定的席位。但大多数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发达国家都被视作是比较低端的产品,消费者对其口碑不够好。归结而言,我国一部分产品在国外不佳的形象主要源于以下原因:首先,产品的质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产品略微低劣。这是由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企业技术密集程度不高,资本投入不够导致的。而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对产品的要求标准提高,本国产品质量较高,而我国产品的低资本、低技术投入必然将导致产品的质量相对进口国而言较差一些。其次,全球都将“环保”、“绿色”作为重要的产品衡量标准,而我国长期以来对经济的发展求速强于求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产品生产时环保观念也较淡薄,这都必然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相对发达国家产品的“环保性”、“绿色水平”较差。

(二)出口产品市场萎缩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使我国经济受到了全球经济负面情况的影响,国际市场对我国的产品需求降低,我国对外贸易面临重大危机。我国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往来对象是美国和欧盟,但在2012年,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总额相较前一年分别下降了20.44%和29.65%,降低幅度较大,尤其是欧盟地区的下降比例,甚至超过了出口总额的降幅九个百分点左右。

(三)外贸企业面临的欺诈风险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信用风险也从各个国家蔓延到全球。在全球风险咨询企业Kroll的一项调查中显示,98%的中国被调查企业在去年至少遭受过一次欺诈行为,中国已成为企业遭受欺诈行为最多的国家。不佳的国际经济形势,使许多外贸企业随时都面临着财务等各方面问题,而为了自保,一部分企业选择了不负责任地向交易对象进行风险转移。而我国出口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私营小企业,对于此类欺诈行为,大都缺乏应对能力,也缺乏主动地通过法律渠道进行追讨的观念。单个企业对于欺诈行为的忽视,将给企业造成损失,而大范围出口企业对欺诈行为的不重视,将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当前形势下我国外贸战略调整的迫切性

新形势带来的新兴经济体竞争的压力、物价上涨、生产成本的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冲击

在此次经济危机的浪潮中,新兴发展国家抓住了成长的机会,同时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廉价的优势,对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发起了冲击。现在越南的制造业平均工资约每月1000元(折合人民币,下同),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国东部沿海大概在2500元至3000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大大地高于周边国家,相对东盟地区,我国在劳动力生产成本方面已经没有了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许多世界品牌在我国设立的生产工厂转移,许多设立于我国的贴牌加工贸易企业倒闭,同时也使我国自主品牌中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制造成本上升,竞争优势下降,曾经带动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逐渐淡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危险。

(二)成本控制难度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都依靠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其价格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但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实际平均工资从2000年到2010年增长了两倍多,劳动力成本大大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又导致了我国物价存在上涨的压力,使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也有所增加。成本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不仅对于依靠成本领先战略攻占市场的企业来说是重大的打击,对我国绝大部分的出口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降低自身产品竞争优势的大挑战。

四、调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适时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外贸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抓住有利时机,优化外贸结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贸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积极转移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之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贸易摩擦明显增加。在之后的很长时间,我国都将面临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贸易摩擦。为了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合法权益,外贸企业应当积极寻求转移风险的方法,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培养,良好的风险意识不仅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能免去处理跨国摩擦纠纷时人力财力的 投入。

(二)强化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

企业应该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调整进出口战略,努力向国际分工体系的高端发展,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过去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档次不高,更多的是依赖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危机也是机遇,我们应趁此重视技术进步,强化自主创新,推出有自主品牌、功能好、成本低的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产品结构上不断提升,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成本控制

物价上行的压力下,成本的控制难度增加,但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对成本采取控制措施。寻求价格更低廉的原料,开拓视野,目光放在全球以寻找更低廉的原材料是必要的。同时,如果企业规模足够,也可以通过兼并原材料生产企业或是自建原材料生产线,以降低中间成本。此外,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相对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各项成本费用都相对较低。为了寻求更广大的合作效益,可以寻求东西城市的合作,以谋求共同的发展。

(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我国绝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企业是主要从事简单加工装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缺少技术科研能力,高端产品的研发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要实现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将其不断地从简单加工装配,提升到上游的产品与技术的研发以及下游的营销与品牌运作发展。加大研发力度,创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采购、营销渠道,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由贴牌生产到委托设计生产,再到品牌生产的转变。

(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我们应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服务贸易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抓住对外开放的契机,有效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从多渠道、多方面来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通过专业分工,加大高级要素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功能升级、产业链升级。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0SB006。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作者:王清

我国外贸战略调整论文 篇3: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提升路径研究

摘 要:服务业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有机产业,发展现代服务行业是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服务贸易出口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转型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服务业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服务贸易出口;产业结构;影响;调整措施

引言:上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升,全球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斷实施,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服务贸易和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而言,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而且很多国家都很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有所发展,而且达到了一定规模。服务贸易出口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一定作用。在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服务行业在产业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可以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也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服务业迅速发展,以每年10%的增速增长,随着1990年国家确定发展第三产业之后,服务业的市场又进一步扩大。2010年时我国的服务行业外贸总值第一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七大服务贸易大国,而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服务业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在消费和人员流动上,也出现了相应改变。从国际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都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会促进商业价值创造从制造环节转向服务环节。目前我国正处于商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形势良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而且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著提升,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地位开始迅速上升。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成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考虑到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对服务贸易的需求、服务出口部门的发展潜力等因素,我国的服务出口贸易发展依旧遵循“继续巩固、持续推进、重点培育”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而且成效十分显著。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运输行业、旅游行业、建筑行业在服务贸易中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上升。尤其是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对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人愿意在闲暇时间出去旅游,所以旅游行业一跃成为服务业中的宠儿。

第二,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广播影视、教育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出口,在千篇一律的服务行业中,挖掘出中国特色,并且出口到其他国家,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而且能够对我国的出口潜力进行挖掘。以文化服务为例,我国的文化服务出口起步时间较晚,以前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入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化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国的文化出口发展十分迅速,在海外的市场也不断扩大,比如游戏、动漫、文艺演出等,在政府的支持下,文化出口成绩显著。

第三,培育电信、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传媒咨询等现代服务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电信、金融、计算机信息领域的发展,更是让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呈现跨越式发展,而且传媒、咨询行业也逐渐成为现代服务贸易的内容,通过知识传递、咨询,让我国的服务贸易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政府投入方面的影响,政府的投入力度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最直接的影响,以科技行业来讲,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力投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强度与其他国家比起来还是偏弱。第二,企业投入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领导人员的理念和认知也不相同,所以各国企业对服务贸易的投入水平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科研投入上,有的企业投入力度较大,有的企业受限于企业本身的资金困难,投入较少,科研技术人员数量少,在企业的发展自然也会产生影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服务贸易滞后于货物贸易

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持续上升,而且成为主要的贸易大国,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服务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呈正向拉动的态势,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比起来,服务贸易的贡献率依旧很低,纵观国际市场可以看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也十分发达,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相当于货物贸易出口的15%左右,显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长期发展形成的以农业和工业为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导致服务贸易滞后于货物贸易的现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2.服务贸易结构失衡

我国的服务贸易还主要依靠传统的服务业支撑着,现代服务部门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贡献率较低,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在服务贸易中贡献最大的都是旅游和运输业,占比大约为68%左右,而通讯、建筑、保险、金融等高科技行业,对服务贸易的贡献率较低。经过多年的调整,旅游贸易的占比有所下降,运输业、咨询业务等比重有所上升,但是这些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不够,总体上来讲,我国的服务贸易呈现结构失衡的现象。

3.地区发展不均衡

经过调查分析得出,我国的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而言,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较小,发展之后,区域上呈现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以旅游服务贸易为例,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也一直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趋势,上海、北京、广东三个地区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城市,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旅游外汇收入总额很低。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与建议

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中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服务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服务贸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增长,都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随着我国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的产值明显增加,服务贸易出口便是第三产业发展背景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服务贸易出口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一个必然过程,通过服務贸易出口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引导,具体来讲,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具有引导作用,在政府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调控产业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鉴于当前服务贸易出口额持续增加,政府应该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支持与保护,因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有赖于法律法规的体系的建设,而政府的协调、监督作用,正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该要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都要改变观念,从传统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意识中走出来,加强对第三产业的重视,并且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配备等提供更多支持,拨付资金,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更好良好的环境。政府要加强对服务贸易企业的扶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是政府扶持的重点对象。我国的很多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都不大,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很足,需要政府从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不断优化。对于服务贸易出口而言,可以积极落实国家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措施,并且努力争取扩大适用出VI退(免)税政策的应税服务范围,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可以朝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2.优化调整服务业发展结构

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当前有的城市的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这对于服务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应该要将服务业放在首要地位,彰显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从发展结构方面来讲,在巩固传统的服务产业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互联网、物联网服务产业,利用物流、支付、信用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促进产业拓展与升级;进一步加快环境及节能服务领域的发展,将节能、环境污染治理当作产业创新研究的重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医疗和生物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培育健康服务贸易链条;完善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进一步扩大工业、建筑、服务装设计、美术产品、广告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贸易进口和出口,促进文化交流;重点培育金融行业、通信行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资产评估、咨询等行业,促进现代服务贸易内容得到拓展和丰富。

3.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

服务贸易出口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还能促进我国的产业以及产品输出,为国家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对此,我国应该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到本地投资,加强本地企业与国际服务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大企业在本地设立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等,形成完整的贸易链条。另外,通过技术扩散、技术溢出等手段,也可以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4.全面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全面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针对一些产业链较长的服务业、制造业来讲,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种支持。比如很多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不是仅仅局限于商品生产本身的,而且还包括了以生产为中心的前期服务投入、后期服务供给等,所以,在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整个贸易产业链进行完善,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各个行业都应该要培育出一批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大企业、大集团,从而可以实现服务贸易的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贸易出口是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出口额也越来越大,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应该要积极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结合当前服务贸易出口的实际情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平平.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18(08).

[2]张建华,何宇,陈珍珍.国际贸易冲击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经济稳定视角[J].经济评论,2018(04).

[3]郎丽华,刘妍.中国农业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J].河北学刊,2018(04).

[4]王莹,成艳萍.山西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8(06).

[5]马骥,马相东.“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出口贸易的视角[J].亚太经济,2017(05).

作者:马飞

上一篇:石油工程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金融机构绩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