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战略调整毕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中山市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贸发展对中山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影响外贸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外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山市外贸人才结构的问题,结合中山学院作为中山市内唯一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的地位,承担着为中山市输送适用外贸人才的重任,提出中山学院适应中山外贸发展的国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外贸战略调整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贸战略调整毕业论文 篇1:

国贸专业人才“两难”现象的原因探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现象,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外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从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等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了形成“两难”现象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人才市场 人才培养 就业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出现求职求才“两难”现象

入世以来,我国贸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新外贸法》实施后,外贸经营权采取登记备案制,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使得具有外贸权的公司和个人大大增加;相应地,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7606.9亿美元。正是由于贸易环境的变化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外贸人才需求剧增。根据我国现有具有外贸权的公司拥有人才的平均比例计算,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远大于我国高等学校每年培养的不到20万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规模。有资料显示,我国外贸专业人才将缺口100多万。

但是,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市场却同时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现象。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国贸专业的学生就业很不理想,许多综合素质都很优秀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只好改行做了销售或翻译,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外贸人才。曾有报道,近期长春市某集团公司到人才市场欲招聘十多名外贸人才,几百名国贸专业毕业生应聘,最后只有一人被聘用,国贸人才的“两难”现象问题可谓十分严重,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两难”现象的成因分析

1.表层原因

(1)毕业生实践技能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形式日益复杂,交易金额巨大,风险无处不在,因此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除要求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背景,还要求能用外语进行商务谈判,懂法律金融财会等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制单及微机操作,大量用人单位十分强调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学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其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及素质很难满足现有用人单位的要求,结果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许多想拥有自己专门从事国际业务人才的公司只好选择将业务交给其他具有实践经验的公司或业务员代理。

(2)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人才市场上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占据用人第一大户地位,这些企业或者地处偏远,或者待遇不高,虽然求贤若渴,在招聘总人数中所占比重最大,但因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较大差距,难以招到合适人才。现在仍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高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业期望值偏高,过于看重企业性质和就业地区,追求铁饭碗,非国有单位不去,一味向往经济发达的开放地区,过分计较待遇,宁肯没有工作,也不愿到民营企业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去。

(3)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招聘就业信息及渠道不畅也是导致“两难”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限于财力、时间和精力的制约,主要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双选或学校所在地的人才招聘会找工作,很少走出去,因此对人才需求信息了解不多,即使通过网络或报刊得到一些信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对信息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投送简历后,常常石沉大海,效果不佳。而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够,对企业宣传不力,参会企业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就业工作的开展,从而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此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不规范,反馈信息不及时,拟招聘人数与实际录用人数有较大出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率。

2.深层原因

(1)毕业生自身原因:不能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就业观念亟待改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也逐步从国家统分转向双向选择再到自主创业。然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毕业生不能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调整,只是看到外贸发展的良好机遇,而不管严峻的就业形势,仍把自己视为精英,将上大学与找到一份好工作等同起来,就业抱有“等、靠”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没有择业的急迫感和危机感,缺乏自主择业的积极性。虽然很多毕业生学业成绩不错,拥有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但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吃苦能力和合作精神欠缺,导致择业“高不成、低不就”。

(2)用人单位原因:人才观念陈旧,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企业用人机制尚不健全。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一些用人单位过时的人才观念和不当的做法也导致了“两难”现象的出现。有些单位尽管自身的发展前景一般,福利待遇缺乏吸引力,但当面对众多的求职者时,仍然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有无实践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岗位大学生完全可以胜任,却要招聘研究生,或有工作经验的,致使许多优秀本科生被拒之门外,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同时由于许多民营企业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人才培养的科学机制,不能充分认识不同层次学生的素质优势,无法根据岗位的适应性合理地设计人才需求计划和正确地使用人才,并为其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致使招来的优秀毕业生在培养成骨干外销员或户口、档案问题解决之后跳槽到其他企业,结果许多企业担心人才培养成本过高,更加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市场“两难”现象的发生。

(3)高校培养原因: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薄弱。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不断创新,尽管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几经调整,但由于对社会需求预测手段不科学,无法做出准确预测,致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此外,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各种层次的学校不顾师资力量盲目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完全没有特色。而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上过于注重理论内容的教学,实践教学缺乏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应有的资金投入,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单位后难以立即从事报关、报验和跟单业务,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并不意外。

三、解决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两难”問题的对策

其一,国贸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的自主性,积极培养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普遍遭遇寒霜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出现暂时的就业不畅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及时调整心态,特别是要把握我国入世带来的外贸发展的历史大好机遇,努力学习外贸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择业时更要摆正心态,做到理性而务实,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就业观,即使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应灰心,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加自身实力,并积累求职经验,提高自我推销的能力,最终取得求职成功。

其二,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完善用人机制。要解决“两难”现象问题,用人单位的人才管理机制必须进行较大改革。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并不是必然与高学历、高职称或有实际工作经验划等号的, 企业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看重毕业生的真才实学、敬业精神,特别是可塑能力,而不应把学历和是否有工作经验作为选人才的唯一标准。其次,应从战略高度建立企业合理的人才结构,制定中长期人才需求计划。企业人才的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只有多层次人才构成的团队才是最科学、最强的,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不仅造成人才高消费引发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这些人才的流失,最终造成企业组织结构的不稳定和管理的低效,因此企业应立足于发展战略,根据岗位的需要正确地构建人才结构,制定合理的引进毕业生的中长期计划,做到循序渐进,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再次,招聘人才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讲诚信, 重效率,杜绝暗箱操作,唯此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最后应尽力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满足毕业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使其早日成为企业可用之才。

其三,高等学校应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采取有效措施推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完善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给高等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随意扩大招生规模,降低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为此,我国各高校在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时,应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师资情况、所在区域,以及所属行业确定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和实务界对外贸人才的新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删减必修课程的学分,增加选修课以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注重突出课程的前瞻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尤其是要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向实习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外贸软件教学、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到外贸公司兼职锻炼,聘请外贸公司、海关、商检、银行等实务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积极倡导教师进行教学法改革,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其就业的适用性。此外,学校应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宣传就业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形势分析,介绍应聘技巧,搜集就业信息,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就业与创业平台。

其四,政府应采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市场上的“两难”现象其实只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缩影。在高校逐年扩招和毕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加、而社会没有相应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当务之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利用政府资源优势,在目前已建立的松散的、区域性的就业市场信息网基础上,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完全的网上招聘;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可为这类企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貸款,对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学生,按照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将毕业生档案和人事关系挂靠在有人事代理权的部门,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要建立对家在农村、经济贫困、身体残疾等有求职困难的毕业生的帮扶制度;四是完善教育部门与社会就业大系统的衔接,健全人才市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功能,积极消除地方性进入壁垒,明令取消各地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孙瑞华

外贸战略调整毕业论文 篇2:

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的外贸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摘要】 中山市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贸发展对中山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影响外贸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外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山市外贸人才结构的问题,结合中山学院作为中山市内唯一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的地位,承担着为中山市输送适用外贸人才的重任,提出中山学院适应中山外贸发展的国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地方经济发展  外贸人才培养  中山学院

一、中山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

中山市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国际贸易在促进中山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山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150%,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山市外贸依存度一直在100%上下波动,净出口占GDP比重超过40%,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当前,中山市外贸发展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年进出口增幅仅为2.7%,其中出口增长4.2%,进口下降1.7%,外贸依存度下降至80%,与此同时中山GDP增速放缓,2014年GDP增长率仅为8%,为25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

改革开放至今,中山外向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为中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从1995年到2014年的20年间,进出口规模扩大了十倍以上。2014年,中山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5.3%。虽然在1995—2014年的绝大部部分年度,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但增速却开始下降,抛除2010年因2009年的过度低迷带来的反弹,从2006年起,中山市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基本上是持续下降,同期中山经济总量增速进入持续下降轨道。

与进出口和出口增速下降相对应,中山外贸依存度持续下降,对外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下降。造成进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因为出口对象地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需求低迷,随着本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抢走了我们的部分市场;主观上,中山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不能跟上市场的需要,而制约中山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则是人才无法满足外向型企业需求。

二、中山市外贸人才现状与问题分析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外贸人才指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及其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的人才。就中山市而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具备能够促进商品国际贸易相关技能的人才。相比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因其跨国特性使得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优秀的外贸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多元化的丰富知识、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熟练操作计算机等。

适用的外贸人才需要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了解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环境因素,掌握国际贸易的经营方法、业务知识和技能,可以运用计量、统计、会计等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具有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资料,能运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涉外经济活动。

利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桂军教授博导的成熟的国际经贸人才的能力与技能识别体系,结合中山外贸产业现状,遴选25种重要的外贸从业能力,向中山市外贸企业发送电子调查问卷,把握中山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需求及外贸人才现状。

1、调查企业构成

调查从企业对外贸人才素质能力需求、企业对外贸人才素质能力现状评估、企业获取外贸人才途径及获取外贸人才的难易程度等三个角度展开,中山市外经贸局(现商务局)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向本市外贸企业发放,收回有效问卷354份。调查的企业构成,生产性占79.67%,贸易型占20.33%,这基本反映了中山市外贸企业的结构现状,以生产型为主。

自从2004年7月中国放开外贸经营权,原来通过专业外贸企业出口的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外贸队伍,以提高出口利润,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外贸行业活力,同时伴随着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大幅增加,对外贸人才能力要求也由单纯的跟国外客户交流能力和发现寻找国外客户能力向综合能力包括生产经营相关的能力升级。中山外贸行业企业在原来的强势发展基础上,抓住机遇,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但从数据上看,中山进出口在2003年达到峰值以后,增速开始放缓,其他地区竞争力增强是一个主要因素,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山外贸人才数量质量无法跟上外贸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按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分别是英语应用、理解国内出口政策、职业道德、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文字表达、信用证制作和处理、了解产品竞争优势、了解贸易规则和反倾销、搜集和获取买方信用信息、国际商务谈判,这些能力是外贸人才能否获得外贸订单的关键能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贸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订单的人才,而跟订单处理相关的一些专业能力则被置于这些能力之后。

就中山市的外贸企业而言,多数企业没有知名的国际品牌,国际知名度低,产品本身的硬实力不够,同质化程度严重,产品本身不足以给企业带来充足的订单,获取订单更多地依赖外贸人员的综合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获取订单的能力成为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拥有足够数量市场开发能力较强的外贸人才成为外贸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3、中山市外贸企业外贸人才能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外贸企业外贸人才能力满意度不高,除了职业道德外,对所有能力非常满意的企业比例都在20%以下,其中影响外贸人才市场开发的关键能力,满意程度排名较前的有英语应用、国际商务谈判,而企业认为比较重要影响外贸人才市场开发的关键能力如理解国内出口政策、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了解产品竞争优势、了解贸易规则和反倾销、搜集和获取买方信用信息等能力的满意度都不高。

中山市外贸人才能力现状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总体而言,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各项能力满意度不高,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偏低,企业最看重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满意度更低,对比重要程度最高的前十项能力和满意程度最高的前十项能力,重合度非常低,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素质和能力中仅有英语应用、职业道德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满意度排名前十。

对比不满意程度,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了解贸易规则、反倾销、理解国内经济形势、理解国内出口政策、了解产品竞争优势等方面的能力不满意度偏高,全部排名前十。中山市外贸人才能力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外贸企业要求。

三、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的外贸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做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城市之一的中山市,周边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都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相比于这些城市,中山市对外贸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利用本地高校培养适合本地外贸经济发展的人才是解决外贸人才问题的有效途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中山市的最高学府,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和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山学院是中山市唯一能够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承载着中山市外贸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基于中山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的需求,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

1、建立机制让外贸企业实质融入外贸人才培养过程

借鉴“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模式,策划举办校内的“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竞赛,以竞赛带动教学。竞赛内容包括“拟定国际贸易参展商业计划书、国际贸易产品发布会和布置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要求各参赛队自行寻找合作厂商,参展商品以由合作企业提供的实际商品样品为原则,以此为契机让外贸企业深度参与,通过竞赛过程让学生掌握分析出口产品特点的技巧能力,对主要中山出口产品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竞赛准备过程中与企业的深度沟通,加强学生对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认识,了解真实外贸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外贸企业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提前谋划人才遴选,将企业经营理念提前传递给潜在的未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影响,实现合作共赢,促进竞赛的良性开展。

2、加强教学过程与地方外经贸管理部门联系

优秀人才的培养不只是高等教育学校的任务,支持帮助本地高校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样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体现地方政府服务地方的职能。外贸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变化不断变化,地方政府外贸管理部门熟悉外贸政策,及时掌握本地外贸发展的具体情况。

中山市外经贸局(现商务局)对外贸管理有着丰富且卓有成效的经验,熟悉国内外及地方外贸相关政策,深度了解中山市外贸经济结构,通过加强中山学院与中山市外经贸局的联系,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及时把握中山现实外贸发展,另一方面直接邀请相关人员到校为学生开展外贸形势发展讲座,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外贸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的外贸政策把握能力,及时了解中山外贸发展现状。

3、适应中山外贸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加强传统外贸实务专业职业知识传授的同时,适应外贸发展新形势,及时补充最新内容。例如,当前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补充甚至替代已是不可能逆转的历史潮流。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对专业人员的能力需求将出现显著的变化,跨境电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订单获取和货物交付模式,在要求相关人才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和国际商务谈判及政策把握能力的基础上,要求专业人才能够把握海外网络用户的消费特征,合理有效规划物流方案,降低跨境配送成本,能够深度把握目标市场的经济结构、经济政策、文化因素等影响个人客户购买习惯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的调整尤其注重适应中山市外贸发展新形势,挖掘把握外贸新趋势在中山的发展情况,发现其中经验和问题,将之引入课堂讨论,在讨论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密切中山市外贸发展,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融入外贸业务实践,促进中山市地方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外贸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413S4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服务中山经济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JY2015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明娟: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2] 韦霞: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3] 钟生根: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强化国际投资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4(11).

(责任编辑:徐悦)

作者:钟生根 邓芳

外贸战略调整毕业论文 篇3:

邵宏华:透见外贸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价值

见多了低调开拓国际市场的外贸企业,像环球慧思(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慧思”)这样的大数据企业如此低调,令本刊记者颇感意外。在外贸数字化转型刚刚爆发的当下,环球慧思却已低调走过了近20年路程,几乎与中国外贸的黄金发展期(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組织为节点)同时起步。如今,其数据库成熟度足以襄助众多外贸企业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升级。

在专访完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邵宏华之后,一切都有了答案。“知世而豁达,透事而开阔”,是邵宏华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在他身上,既有学者的儒雅之气,又有创业者的睿智与锐志,低调做事、务实谋划,使环球慧思迎上了外贸数字化转型的“风口”。对于外贸企业为何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何落地数字化,以及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主动营销、精准营销等问题,作为外贸专家和大数据专家,邵宏华见解独到,值得外贸企业研习和参考。

数字化转型:一个无法回避的必选项

在数字化车轮荡起的滚滚尘弥中,外贸企业缺少懂大数据的人,而大数据企业又缺少懂外贸的人,两者在寻找契合点上不免手忙脚乱。在此方面,环球慧思具有先天优势。其创始人邵宏华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曾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精准营销、专业化公司治理具有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他在创立环球慧思之初就开始培养兼具外贸行业和大数据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这决定了环球慧思的出发点具备跨界基因,能精准抓住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提供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邵宏华认为,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加分项,而是一个必选项,是为了获得未来生存的“入场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贸企业都将面临以下3个全新的环境。第一,新全球化环境。近几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区域贸易和新兴市场贸易迅速崛起,市场多元化日趋明显。例如,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2020年上半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数字化环境。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数据成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同时数字化技术重构了当前企业所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给外贸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第三,疫情环境。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出口受阻已持续数月,外贸企业要做好在疫情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国际贸易的准备。在这些全新的环境中,外贸企业亟须采取数字化转型措施。

“自2020年4月以来,我国外贸出口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除国家扶持政策发挥作用之外,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也功不可没。”邵宏华告诉本刊记者。疫情导致2020年大多数国际展览停办,商务人员出国受限,不少外贸企业开辟了线上贸易渠道,利用数字化贸易工具化险为夷。可以说,外贸企业的数据意识在此次疫情中加速苏醒,贸易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

“数字化转型或升级,不是一个还需要尝试的事情,而是每一家外贸企业必须要全力达成的事情。” 邵宏华强调说。

掷地有声:一张高价值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不过,关于什么是数字化转型,不少外贸企业仿若雾里看花,尚存疑惑。过去,外贸企业就已经运用B2B平台、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传统外贸工具实现线上推广。这些算是数字化转型吗?

对此,邵宏华表示,运用外贸营销工具只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角度,更重要的是真正重视数据资源,运用数字化思维全面改造自身的运营体系。疫情之下,外贸企业对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直播、3D、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运用愈加频繁。同时,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线上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速。这些都是数字化转型的新角度,它们将沉淀大量的数据资源。

“最关键的是如何通过这些数据优化和掌控整个供应链,用数字化赋能跨境贸易,提升贸易全流程的效率。”邵宏华根据环球慧思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做法,画了一张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的路线图。

第一,数字化思维。不同于工业化时代的思维方式,数字化时代强调去中心化思维、利他思维、赋能思维、链接思维、开放思维、共生共赢、激发激活,外贸企业应该以符合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维将自身打造成组织网络中一个关键节点,在贸易价值链上获得主动权。

第二,数字化组织。这要求外贸企业调整内部组织结构,适应数字化环境。前端培养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特种部队”“全能战士”;中端搭建中台系统,给一线营销人员提供支持,如数据、知识、工具等支持系统。“大中台、小前端”是当前广受推崇的数字化组织架构。在组织模式上,外贸企业可变“火车头”模式为“动车组”模式,变“金字塔”模式为“扁平化”模式,变串联模式为并联模式,从而构建数字化敏捷组织,快速感知、瞬时决策和迅速行动, 提高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大大降低经营风险。

第三,数字化运营。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阳光化治理、微粒化绩效、科学化决策4个方面。这可以解释为:外贸企业运用如钉钉等比较成熟的第三方管理系统或内部信息化系统提高效率,使所有员工行为数据化、指标化、透明化,组织内部以奋斗者为本,资源向贡献者倾斜,通过沉淀的管理行为大数据,完成企业管理“蝶变”。

第四,数字化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外贸企业可考虑构建赋能文化、协同文化、开放文化、利他文化、共享共赢等文化体系,形成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开放、创新、灵活和专业的企业文化,形成文化价值认同,最终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为、共同的感觉和共同的味道。

第五,数字化人才。培养既懂外语又懂外贸、既懂网络又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和精英型人才,让他们成为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传递者;通过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氛围建设、荣誉和激励体系建设,组建一支能在国际市场“开疆辟土”、所向披靡的“国际营销军团”。

这是一张经过环球慧思用心打磨并付诸实践的路线图,为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值得参考和借鉴。正如邵宏华说的那样,仅将产品摆到线上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需要思维、组织、运营、文化和人才的系统配合。

小步快跑:一份数字化转型要点总结单

“数字化转型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外贸企业不一定要等到条件成熟之后才着手,它是一个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过程,无法一步到位。”在邵宏华看来,外贸企业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先运用一种或多种第三方数字营销工具,而后沉淀数据库和知识库。

数据之于大数据时代,就好比石油之于工业时代,是最核心的资源。数据沉淀做得好的外贸企业,其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更强。因此,沉淀数据、使用数据并挖掘数据的价值,是当下外贸企业的必修课。数据包括客户数据等内部数据及供应链上下游数据等外部数据,将内外部数据结合起来,可准确地预测销售行为、采购行为等,从而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邵宏华解释说:“企业可通过数据读懂真实的商业世界,然后借助数据指导商业实践。”

知识、技能是外贸企业需要沉淀的另一种资源。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不管是积累外贸专业知识还是打造视频课程,都需要充分调动员工分享知识的积极性,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分享并沉淀下来,形成知识库,对内可以对员工进行赋能,对外可以对客户进行培训。

“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因素将是数据和知识。” 邵宏华语重心长地说,“外贸企业必须完成从同质低价到精益生产,从泛泛营销到精准营销,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人海战术到精英团队的转型。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知识库,靠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完成转型升级。”

层层推进:一份主动营销、精准营销答卷

在此次疫情中,一些外贸企业逆势爆发,比较典型的有口罩、呼吸机、检测试剂、“宅经济”等相关企业和一些数字化转型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对这一现象抽丝剥茧后会发现,主动营销和精准营销起到了关键作用。疫情蔓延下,医疗用品出口刻不容缓,外贸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主动挖掘需求、快速找准市場,从而提高营销效率和效果。

“主动营销、精准营销是2020年外贸营销理念和实践的新变化,有助于外贸企业在动荡、复杂的贸易环境中开拓新局面,进行数字化转型。” 邵宏华认为,如果用得好,企业有望脱胎换骨。

当然,主动营销和精准营销的一个关键前提是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外贸企业可以了解产品市场分布和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价格及营销策略;还可以分析同行的市场及买家变动情况,为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参考。这时候,外贸大数据提供者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以环球慧思为例,其外贸数据终端系统覆盖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数据,并且动态更新。外贸企业可通过该系统的一键搜索、全球联网和无限追踪等功能,挖掘数据价值并深度锁定目标。

外贸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从市场调研、产品预测、客户开发到同行监测、价格定位的贸易全流程都要有数据作为支撑。“对外贸企业来说,最有价值的是真实的交易数据,它们是商业数据中的‘皇冠’。” 邵宏华表示,交易数据将使外贸人员如虎添翼,让主动营销和精准营销成为可能。外贸企业可运用环球慧思这样的第三方外贸大数据系统,精准获取交易数据。

心无旁骛:“一生只放一只羊”的大数据企业

邵宏华说,环球慧思立志“一生只放一只羊”,用“工匠精神”打造进出口数据终端系统,用数据驱动贸易,帮助外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让数据终端登上每一个外贸人的‘桌面’,成为他们深挖掘国际市场的强大工具”,是他对环球慧思未来发展的设定。

环球慧思在“低调”中“高调”,过去近20年,其为超万家外贸企业提供了数据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外贸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一直坚持产品精品化、客户高端化、价格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的经营战略,在行业内已形成较强的品牌认知。“低调”的底色是专业度,环球慧思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和赋能型组织,麾下有200多位国际市场顾问,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具有超过10年行业经验的资深顾问,每一位都是数据和外贸领域的专家。他们构成了数据库和知识库的智力支持,是践行“以客户为中心, 以创造客户价值为导向”理念的前线人员,也是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群像。

“风雨惠明之间,俯仰百变。” 邵宏华认为,在未来外贸数字化转型大潮平静之后,那些从工业时代的“旧物种”进化为数字化时代“新物种”的企业,将实现蜕变、迎来新生。

蛰伏数年,邵宏华和他的大数据团队已做好迎接外贸生态数字化“突变”的充足准备,不矜不伐,荫济外贸。

作者:李前 黄帅

上一篇:资产清查审计研究论文下一篇:民间审计产生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