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财务战略创造和谐环境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提出了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的命题设想。针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明确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适度债务融资、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成本领先、绩效薪酬、绿色理财、顾客资源驱动等,并探讨了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调整财务战略创造和谐环境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调整财务战略创造和谐环境论文 篇1:

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 加快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步伐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再适应,必须以战略管理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战略创新。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

所谓新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为依托、高科技为中心、信息技术为支柱、知识为基础,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按照196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的定义,新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所谓知识,是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最为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因此,知识是指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同时,将人力资源、信息和知识作为无形资产资源的认识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新经济与以往经济的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与规模及增量,而是直接依赖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作用。他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他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我国的法律、经济、金融等客观理财环境也必须从旧有模式中蜕变出来,为财务管理营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宏观氛围。

二、理财环境的变化

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世界各国的经济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的一体化趋势已非常明显,即所谓的经济全球化,这就意味着各种资源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分配和利用。全球化直接影响着经济格局和竞争形势,企业要建立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关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其基本表现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依托的数据与知识信息的交汇融合,形成知识、经济与技术的统一体。信息与知识成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就企业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科技信息与经济信息在运用中相结合,并以特定的数据组合形态在光纤网络系统中显现出来,在各个管理系统的终端进行实时的传递。

随着网络化的极大普及,加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趋向,一个知识经济支配的经济世界将会取代现在的被一个或几个大国(集团)支配的世界格局,从此,对这个经济世界的管理将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跨国管理将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管理的规范化、国际化,将成为全球经济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战略创新

(一)强化财务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

财务战略管理的重心和难点是环境分析。应该说,任何财务管理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分析,不符合环境要求的财务管理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然而,对于财务战略管理而言,环境分析非同一般。首先,表现在财务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主要不是针对“过去”和“现在”,而是面向未来,且往往需要尽可能延伸到较为长远的未来。作为社会的一个微观主体,企业对未来环境的分析和预测自然是颇具挑战性的。其次,从企业顺利发展的愿望出发,企业财务战略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然而,环境的多变性又会迫使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所以,如何恰当地处理环境的多变性与财务战略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分析的又一难题。再次,财务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不再只是单项环境分析,而是综合环境分析,不仅要分析诸如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宏观环境,而且还必须认真分析产业、供应商、客户、竞争者以及企业内部因素等微观环境。最后,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分析特别强调动态分析。它虽然也关心某一特定“时点”的环境特征,但更为关心的则是这些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趋势。如果缺乏动态分析,财务战略管理方案的调整将变得十分被动。

(二)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与评价时,要树立竞争观念、资本保值增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机会损益观念、边际观念、预算观念、弹性观念等理财观念。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信息价值观念、智力价值观念、环境价值观念这几个综合的新理财观念。

1.人本化理财观念。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人是知识的产生、转移、运用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中最主要、最活跃的资源。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观,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财务活动开展得顺畅而有效,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2.信息价值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和知识,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企业将来是否能实现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具备快速获取信息和高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财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信息价值观念,注重分析信息价值。可以坚信,信息技术越进步,信息产业越发展,知识经济越发达,信息价值观念就越重要。

3.智力价值观念。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以人力资源为条件,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服务咨询为主角,为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这三方面的价值管理,转变传统的资产价值管理观念,努力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价值。如分析企业综合的智力价值指数、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反映知识资本如价值的指标等,以充分而深入地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指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实现企业全方位的综合经营力。未来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种智力化管理,它运用管理知识与技能使得企业获得超额收益,所以其知识含量将成为决定财务管理是否创新而有效的关键性因素。树立这一观念将有利于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各种智力的投资,也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4.环境价值观念。知识经济要求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到资源有效配置,经济要素一体化。一方面,环境与生态的优化与平衡倍受关注,如果不树立环境价值观念,企业的财务活动就很容易破坏环境,不仅会降低社会总体环境价值,也会降低企业自身的环境价值,最终“殃及池鱼”。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分析企业环境方面的投资及其风险与报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的环境也会给企业创造价值。竞争与合作的并存、统一,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因为在信息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又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要相互沟通和协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树立和强化环境价值观念,增强抓住机遇、从容应战的能力,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公共关系和财务关系,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做到以环境价值增加企业价值。

(三)实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在新经济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为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实施的战略管理的需要。以战略管理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对企业财务职能活动予以改善和提高,将其推进到财务战略管理的高度,除了新环境的要求外,还因为财务战略管理比传统的职能活动模式更有优势,更能适应我国企业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财务战略管理立足于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理财手段及财务资源以充分利用资金,分散风险,实现价值增值。具体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1.财务走向集中式管理,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互联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将缩短企业经营的空间距离,企业经营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其他各种企业,而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可以利用网络财务系统对整个企业的信息作实时动态的咨询和处理,以实现对企业整体系统资源的集中调配和实时有效控制,从而极大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

2.财务与经营业务协同处理,管理信息全面集成化。财务和业务如何协同处理,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协同化财务管理成为可能。在协同财务管理系统中,业务系统在其各个环节上每时每刻的财务信息,都会被及时的处理并将结果即时反馈回来,保证财务和业务的协同处理,消除财务与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财务管理活动向外延发展,财务信息国际化。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工作主要是关注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内部财务资源,使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传统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客户、供应商和区域经济、全球经济的变化,财务管理人员决策时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而是更多地关注整个企业外部财务资源,从而达到外部财务决策的最优化。

(四)健全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应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现代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附加值、自由现金流量和市场附加值等财务指标。经济附加值等于企业税后利润与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差额,它是一个静态指标,测算的是一个过去年度的经营成果,可用以分析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得与失,促使经营者千方百计用较少的资本完成更多的业务。自由现金流量等于1个营业周期内(例如1年)债权人获得的利息和股东获得的运营现金减去企业同一周期的投资总额。它是一个动态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期间实际的资金实力,它与经济附加值相结合能较好地评价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有助于资本增值,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市场附加值等于企业价值与全部投入资本的差额,它主要用来衡量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公司账面价值的差额,反映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评价。

(五)发展信息技术,为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财务战略管理提供的信息包括财务的、非财务的、数量的、质量的等等,如何把各种资料及时加工成有用的信息,完全依赖于手工是很难完成的。而且,战略管理中还有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比较复杂的数学方法,如价值链分析、动态规划等,只有借助于计算机帮助才能及时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发挥战略决策参谋的作用。所以必须改进处理信息的手段,推广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电子计算机应用步伐,积极引进和开发财务战略管理应用软件,用先进的手段推进财务战略管理在我国的应用。

(六)与时俱进,开发人力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竞争型”财务管理人才,在知识、能力等方面要具有“专业性”素质,并兼备“复合性”、“适应性”、“创造性”等素质。首先,企业要建立人才激励制度。挖掘财务人员的潜能,采用创新的评价体系,引导财务人员积极主动地把个人的智慧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并从集体中获得积极的评价,实现成就共享。建立一套科学的新酬体系,要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多种要素分配的工资与奖励政策,发挥经济手段和精神手段两个方面的激励作用。其次,企业要建立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开放而活跃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是确保人力资源有效有序流动和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资源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工作轮换和晋升机制将使职工有更多的机会,工作会产生新鲜感和激情,乐于承担更大的责任。企业内部人员通过交流和晋升等方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流动,保持一种符合发展目标需要的动态人力资源使用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益。通过制度的建立来激发财务人员的资源潜能。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及时调整战略预测机制,建立起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求生存、求发展。

作者:于爱萍

调整财务战略创造和谐环境论文 篇2:

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提出了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的命题设想。针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明确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适度债务融资、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成本领先、绩效薪酬、绿色理财、顾客资源驱动等,并探讨了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财务战略 实现路径 机制保障

一、引言

企业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财务管理理论以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其发展受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中一度兴起针对企业责任的研究,并逐步分化为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两大理论。前者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公司剩余风险承担者的股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也就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公司产权的权利,作为服务股东的管理者的目的则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后者则认为企业真正的所有者是其利益相关者,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政府、供应商、债权人、雇员、顾客等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股东并非企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企业活动的风险。当弗里曼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开始影响企业理论后,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但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创建过程中,大多数研究是基于企业一般管理层面,站在财务管理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有少量学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绩效,而很少见以此为视角讨论企业财务战略,即少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有何影响和启示?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战略框架应如何构建?采取何种保障机制来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实现?这正是本文着力尝试研究的内容,笔者希望能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做出有益探索,同时对企业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种现实指导。

二、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

关于利益相关者概念表述,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也就是对企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看作利益相关者。贾生华、陈宏辉(2002)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改变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笔者赞同此观点。中外学者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在企业本质界定上,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不仅股东是公司的出资者,公司的债权人、供应商、雇员、客户等均以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向企业出资。如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加强,尤其对于将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决定因素的新型企业来说,公司的债权人、供应商、雇员、客户等人力资本的投资者更是公司巨大风险的承担者。因此,Zingales(1997)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难以被市场复制的专用性投资的网络;在企业目标的认定上,企业利益相关者认为有效地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财富才是企业的目标。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运用和体现,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刚刚起步,李心合(2003)、尹卿(2002)、张秋来(2011)、刘冬荣(2009)等文献,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了许多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本文试图提出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的命题设想,并围绕其进行规范论证。在研究过程中假设:(1)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都符合其定义要求。(2)政府、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员工以及债权人等均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各类利益相关者不是均等重要。(3)各利益相关者均为理性经济人,效用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

三、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适度债务融资、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成本领先、绩效薪酬、绿色理财、顾客资源驱动等。

(一)实施优序融资政策和适度债务融资战略,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

必要资金的筹措是实施资本经营战略的前提。应根据企业内外财务管理环境的状况及走势来实施筹资策略,对资金筹措的目标、渠道、方式及结构等进行长时间和系统化的筹划,目的在于为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并力求不断节省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对此,企业应致力于优序融资政策,实施适度债务融资的财务战略;应实现财务比率的稳健和适度,以确保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借贷能力进入资本市场;应确立一个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企业持续增长的适当股利支付率;对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来说,举债成为外部融资的首选,万不得已情况下再发行股票。

推行优序融资政策和适度债务融资战略,既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又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既可以保证资本经营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要,又可以防止债务融资风险,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实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企业资本经营的含义是:企业把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等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化,作为营运的价值资本,通过优化配置与流动,参与市场的分配,进行有效的组织经营和投资运营,以实现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最大限度的增值(袁勇志,傅大友,宋典,2001)。企业资本经营由物質资本经营和人力资本经营组成。企业资本经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资本经营是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关注的是资本使用效益和增值。资本经营立足于资本流动与调配,资本的优化组合,着眼于资产重组与整合,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以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等为经营方法,以达到高效利用企业整体资源和实现资本数量或资产价值快速增长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有些西方经济学者甚至称资本运营为“企业快速发展与成长的魔方”。企业在实施资本经营财务战略时,要创新观念,开拓思维,冲破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应尽可能使企业资源向优势领域集中,向优质产品集中,向优秀经营者集中,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企业必须向经营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能力;在资本经营战略中,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均是营运对象,彻底克服了传统产品(商品)经营模式只重有形资产管理而忽视无形资产价值的弊端。

企业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可以促使人们改变只注重物质资本经营,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的做法,充分认识到企业资本经营是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的统一体,其中人力资本经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核心,企业实施资本经营必须科学合理组合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以人力资本激活物质资本,两大资本要统一协调运作,才符合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要求,才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理财战略的实现。

(三)实施合理收益分配的财务战略,以落实收益分配政策

收益分配理论主要研究股利的发放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权衡企业的股利政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需要从公司发展的战略和相关者利益的保护角度来思考和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并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来优化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利决策机构对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其主要内容:一是是否发放股利,即将当年税后的盈余全部或部分用于发放股利,还是全部作为留存收益不发放股利;二是股利发放策略,即是采取固定股利政策,还是采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三是股利支付的形式,即是发放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或其他形式股利;四是股利支付率。至于企业采取何种方案,要根据对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及投融资要求来确定。

实施合理收益分配的财务战略,有利于兼顾公司事业发展和企业相关者利益,做到既有利于股东又有利于企业,并兼顾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和其他相关者利益;有利于企业改变收益分配中只注重对物质资本分配的传统做法,切实建立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分享”的收益分配制度。

(四)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的提升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对内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从企业竞争角度看,真正的成本领先应是持续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成本领先的实质是通过降低单位成本,在市场上让顾客受益,提高市场占有率。通常情况下功能相同的产品,如果企业有竞争者,只要其成本低于竞争者,企业就拥有了成本优势,并且只有当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威慑力,迫使其放弃进入该市场的企图。

企业只有成功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行业中现有的竞争者而言,低成本的企业能实现“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自保”。如果面对竞争对手采取进攻型价格策略时,因其成本低,边际利润高,自然可以实现价格跟进;如果面对竞争对手采取防御型价格策略时,可以将所获得的高于竞争对手的边际利润用于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以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发动价格战,主动向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打击。总之,在面对市场价格战时,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因此,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可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有利于企业,受益于顾客。

(五)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构建与竞争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是实現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薪酬的有效管理将关系到整个企业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雇员整体满意度及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薪酬管理内容主要有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等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基于竞争战略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和科学的薪酬管理,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工具的固有效能。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是要让企业雇员所获得薪酬额与其贡献成正比,即薪酬与绩效挂钩。企业通过对雇员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有了量化的考核依据,使他们的精力集中到提高工作业绩上来,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对企业雇员的回报和激励作用,体现企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企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制度在吸引、保留和激励雇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不仅可以发挥薪酬杠杆作用,鼓励雇员为企业多做贡献,同时也给企业雇员的晋升提供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雇员共同利益最大化。

(六)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绿色理财是综合考虑资源有限性以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企业盈利的一种理财模式。绿色理财活动主要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在理财活动中要树立下列理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和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和谐;经济盈余、生态盈余、社会盈余之间的和谐等。绿色理财要求企业在理财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规律,自觉协调企业资金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生态环境诸方面得到综合利用;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在追求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不断增值的同时,兼顾企业相关者利益,实现各方“共赢”。

绿色理财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的需要,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满足绿色消费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七)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与“顾客导向”相联系的名词包括顾客价值、顾客服务、顾客满意、顾客高兴、顾客忠诚、顾客关系、顾客关注及顾客关怀等。归纳起来反映的是同一思想,那就是“企业应该关注自己的顾客”,“企业应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企业应建立“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注重顾客价值,强调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价值理论认为利益和成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是并行存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顾客时常将它们联系起来并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估,在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凭借竞争对手在该方面的表现来评估企业提供的价值。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相联系。顾客价值来源于顾客需求,只有顾客需求满足了,顾客价值才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而影响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因此顾客价值驱动着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在新经济时代,有效地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有利于企业实现与顾客双边共同利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和健康快速发展。因为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顾客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资源,从长远看顾客资源是企业可持续的核心战略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有效地进行顾客资源管理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在构建财务战略时,重视分析顾客资产对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建立基于顧客资产的竞争战略,提高顾客资源管理能力,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依靠顾客资源驱动财务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与顾客共同利益最大化。

四、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

现实中失衡状态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家企业,因此平衡型的公司治理和相关利益管理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平衡型的相关者利益管理只是一种最完美的理想化公司治理状态,现实中失衡状态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家企业,因此,为了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企业需要设立利益相关者管理专门机构。国际上的许多企业,例如美国壳牌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等均已设立了此类相似的内部机构。该机构主要是负责平衡和协调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整体平衡、各类间平衡和动态平衡问题。具体包括负责观察各种相关者利益诉求内容的变化,其利益诉求实现渠道的通畅性以及对其实现程度的满意性,如有发现显著的异常情况,需向高层管理人员及时汇报并恰当处理失衡危机。

企业应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包括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考核办法等内容。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考核评价一般可采用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具体详见表1。

五、结语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理论,同样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影响。(1)通过对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的研究,明确指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是: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方面;(2)通过对“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构建的研究,明确指出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一般可以采取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少有文献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对企业有效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也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2.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5,(8):14-20.

3.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65-69.

4.蒋伏心,李家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4,(12):13-21.

5.弗里曼(著),王彦华(译).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蔡维灿,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思嘉集团(香港上市)独立董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

作者:蔡维灿

调整财务战略创造和谐环境论文 篇3:

加强财务管理从容应对危机

摘要: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应当采取稳健的财务战略,从会计基础工作入手,努力节约成本费用,切实保证平稳的财务收支,并在危机中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本文提出了五点加强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从加强预算管理入手,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加强现金流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育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会计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宏观调控要求。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财税、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各类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降、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应当采取稳健的财务战略,从会计基础工作人手,努力节约成本费用,切实保证平稳的财务收支,并在危机中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一、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危机面前,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等结合起来,要从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完善制度与工作流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会计基础工作,摸清家底,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二、从加强预算管理入手,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挖掘各方面潜力,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提出尽可能多的改进管理的建议,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转变发展模式,增强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多地通过体制创新、技术进步、优化结构、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还要强化预算管理,来保证这些做法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预期目标。

三、加强现金流管理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现金流的管理。有些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时,盲目扩大规模,高额负债经营,而在经济不景气时,则出现资金紧张甚至现金流断裂的问题。企业对此要有忧患意识,即使是资金充足时,也要尽可能实行财务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级子企业财务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要实施稳健的财务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和随意投资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要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监测和应对系统,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四、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也可能来自内部决策失误或管理失控等。企业外部风险基本上是系统性风险,就像此次金融危机,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控制,但企业在对外部金融环境进行监测与预警的同时,却可以通过尽量降低内部风险的方式,将企业的总体风险保持在自身可以承受范围之内。企业还应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如何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要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要规范和完善投资决策程序,防止随意决策和个人专断。要加强对投资全过程的监管,落实投资项目责任制。要加强高风险业务管理,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五、培育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由于财务管理的专业性、政策性和复杂性,财务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配备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既是企业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敏感,既要深刻理解国家的财政、税务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度,还要熟悉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定及会计处理程序,熟悉企业的整体经营策略和长远发展规划,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相应的建议作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政策的依据。另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各种创新理财工具,努力掌握并创造理财技巧,实时更新财经税收政策等。

总之,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对整个企业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财务管理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成为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大做强的瓶颈。有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却存在着与自己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

作者:田治举

上一篇:财务战略创新管理企业财务论文下一篇:中职体育课堂中健美操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