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城建档案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围绕我国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相关法律规定和接收工作实际情况找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立法、执法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城市建设档案馆更好地留存城市建设档案资源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BIM技术城建档案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BIM技术城建档案论文 篇1:

基于BIM技术的交通工程项目竣工模型归档规程研究

[摘 要]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BIM技术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通过对交通工程项目竣工模型归档规程进行研究,以期打通交通工程建设与档案管理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提升BIM技术在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为智慧交通提供真实的数字化模型与分析工具。

[关键词]BIM ;交通工程;竣工模型;归档;规程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092

目前BIM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归档方式,传统的归档需要大量的人工录入、保存,智能化程度不足,同时文档管理与应用效率低、不便捷、没有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结合现阶段BIM技术的发展与智慧交通建设的需要,以及交通工程文件管理的便捷高效的应用需求,探讨基于BIM技术的交通工程项目竣工模型归档的新思路,实现交通工程文件信息化、集成化、智慧化的管理目标。

1 国内外基于BIM 模型的归档研究

1.1 国外相关研究

BIM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教授于1975年提出了BIM理念,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BIM技术在美国有了较大的发展。2002年Autodesk公司正式发布《BIM白皮书》后,BIM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界定,在全世界开始推广流传。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起,美国总务管理局(GSA)下属的公共建筑服务处为了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探索BIM的应用,开始实施“国家3D-4D-BIM”计划的项目,同时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GSA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进行支持和引导。

1995年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为了在建筑房地产业的参与方之间实现高效、准确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启动了一个名为CORENET的IT项目。该项目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e-planCheck子系统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建筑设计的成果进行数字化检查,系统将自动审查设计中是否有违反建筑设计规范的地方。

2011年5月,英国内阁办公室发布的“建设战略”文件中明确要求到2016年全面协同3D-BIM,全部文件进行信息化管理。

1.2 国内相关研究

杨继东(2001)基于BIM技术对三维城建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归档模型标准化、数字信息集成化、档案服务智慧化”的研究方向与目标,以及在该目标下的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城建档案的接收、保管和应用模式的实现方式[1]。巩玉静(2018)以城市副中心城市综合管廊BIM竣工模型为例对BIM竣工模型归档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2]。贺颂华(2019)以张家港市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例,对“BIM+GIS”城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进行了设想与探索[3]。

目前国内外有关于BIM竣工模型归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房建领域,这些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2 研究的意义

2.1 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打造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之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4]。交通强国战略为智慧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实现智慧交通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BIM技术就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以一栋大楼来比喻实现智慧交通所需技术的组合,那么BIM技术的应用是组成这栋大楼的基础,因为BIM技术通过数字化与可视化的方式承载了交通工程的物理特征、功能属性、工程造价等相关信息,该技术贯穿于交通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参与者以模型为中心开展设计、协同、施工、采购等专业活动。BIM模型集合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多维度信息,为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提供真实的模型基础与数字化工具。

2.2 是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虽然目前全面实现交通工程信息化归档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技术的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只有档案实现信息化之后才能实现档案使用的智慧化,人们才可以更方便地查询想要的信息,而且信息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更强。

3 研究的内容

3.1 交通工程BIM竣工模型归档内容研究

BIM模型是建筑信息数字化的载体,其价值在于在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中信息的协同和共享,模型的信息随着交通项目的推进也越来越详细和全面。竣工模型在进行归档时应该包含项目的审批信息、设计阶段信息、工程管理信息、施工阶段信息、监理信息、竣工验收信息等。为了保障归档内容的完整性,结合在现阶段交通工程BIM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需要对竣工模型归档内容进行有效的区分,在进行分解的过程中需要分清信息与模型之间以及各阶段信息之间的联动和逻辑关系,这些都是后期进行模型管理的基础。

3.2 交通工程BIM竣工模型归档标准研究

(1)竣工模型深度标准化研究。目前在交通工程领域BIM核心建模软件有Bentley、Revit、Tekla和CATIA四种。在道路专业一般使用Bentley与Revit,桥梁专业使用比较多的是Tekla、CATIA、Bentley,在公路站房使用最多的是Revit。软件的厂商各不相同导致不同软件的模型、存储、输出格式都不一样。由于交通工程属于线形工程,面对不同的工程往往使用不同的软件,而且不同阶段模型的深度都是不一样的。在归档的过程中要对模型的深度进行规范,避免提交模型精度不一致的问题,为后期档案的高效使用与科学管理打好基础。

(2)竣工模型编码标準化研究。编码是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交换、共享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合规性检查的准确性以及档案使用的效率。在进行交通工程竣工模型编码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一是竣工模型的编码要与前期已有的信息编码进行关联,保证编码在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与有效性;二是每一个编码都代表了某一个构件或者元素,要考虑其与模型的联动性,这就需要从设计阶段开始建模人员就要考虑归档的要求,在建模过程中就实现编码与模型的关联;三是编码要考虑后续交通工程管理不断改革发展的要求,编码需要具备可扩展性;四是交通工程虽然属于“线形工程”,但是在某个节点又会涉及房建领域的内容,这就需要在编码的过程中考虑如何与房建领域相互融合的问题。

(3)基于BIM 模型的数字签章标准化研究。BIM技术贯穿于交通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数字签章是模型信息在传递与建设过程中保障其真实性与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推动设计文件数字化交付、竣工模型归档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基于CAD图纸的数字签章已有相关研究,其成果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但是由于两者的底层逻辑与所承载信息的不一致,在进行数字签章化研究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是要以BIM全生命周期应用理念为指导;二是要分阶段、分模块进行研究,比如在设计阶段主要是对模型进行创建,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对相关信息的完善,整个建设过程都涉及不同责任方的数字签章问题;三是签章的安全性问题,数字签章依靠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如何保证签章的准确性与不可篡改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3 基于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档案收集和管理平台的研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20年3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其中提到政府涉企事项尽可能网上办。BIM竣工模型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也是一种趋势,由于BIM模型贯穿于交通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在进行平台的研究过程中要基于一种动态的收集和管理的模式,同时平台也要具备合规性审查的功能,能够通过系统智能识别模型有哪些地方不符合规范与归档的要求,避免传统审核方式出现的失误与低效率,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智慧化”。

3.4 交通工程竣工模型归档流程研究

《GB/T 20000.1—2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给出规程的定义: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注:规程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个部分或与标准无关的文件)。简单说规程就是“规格+流程”。在对交通工程BIM竣工模型归档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仅要着眼于“规格”的研究,还要紧密联系企业从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考虑“流程”的研究。

4  展望与思考

4.1 传统的交通工程档案向BIM档案过渡的问题

虽然目前BIM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的各个阶段,但是要实现所有项目采用BIM竣工模型归档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可以采用分阶段开展重点项目试点推进的原则。另外应该正确地看待BIM技术的应用,任何新技术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传统的归档方式不是所有形式的都要替代,以目标为导向、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做好归档规程的研究,以较好地实现传统交通工程档案向BIM档案的过渡。

4.2 计算机技术对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影响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档案的数字化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从而导致数字化的档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因为版本问题而不能兼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是档案数字化的影响因素之一,一旦网络安全不能保障很容易出现文件篡改与文件的丢失,所以在进行BIM竣工模型归档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模型信息的安全问题,掌握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数字化档案的安全。

5 结语

虽然目前全面实现交通工程竣工模型归档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随着规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解决、BIM模型与档案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有机融合,最终将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与档案服务的智慧化,打造“智慧交通”下交通工程档案“收管用”联动机制,推动交通工程档案工作向信息化、集成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为“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继东.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城建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模式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7(3):11-15.

[2]巩玉静.基于BIM竣工模型归档应用可行性研究方法[J].智库时代,2018(22):125-128.

[3]贺颂华.BIM+GIS城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的设想与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9(9):46-48,64.

[4]夏杰長,魏丽.习近平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思想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18(2):5-1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进步与创新计划项目“基于BIM技术的交通工程竣工备案及数字化档案管理规程研究”(项目编号:201936)。

[作者简介]黄治(1983—),男,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建筑信息模型(BIM)教学与应用。

作者:黄治 彭子茂

BIM技术城建档案论文 篇2:

探析破解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接收难题之策

摘要:本文围绕我国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相关法律规定和接收工作实际情况找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立法、执法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城市建设档案馆更好地留存城市建设档案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馆接收工作创新模式

各城市建设档案馆(以下简称城建档案馆)依法接收、保管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城市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笔者通过检索网站和阅览知网,分析了我国共30座不同城市的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现状,基于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出目前档案接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一、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现状

(一)档案法律法规和标准关于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规定

目前涉及城建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法律法规和标准主要包括档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相关国家标准。档案法律、行政法规对城建档案馆依法接收分管范围内的档案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明确了包括城建档案馆在内的各级各类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

档案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相关国家标准对城建档案馆接收范围做了具體规定,即建设部印发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均细化了城建档案馆的档案接收范围。

其中《规定》中明确,城建档案馆接收档案重点包括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方面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办法》中规定,城建档案馆可收集城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形成的有关城市建设基础资料,并明确城建档案馆的接收范围,主要涵盖城市勘测、规划档案,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档案,城市交通、电力、邮电档案,城市民用、工业建筑工程档案,军事工程档案资料,城市建设系统科研、设计档案等。

我国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规定》制定了档案地方政府规章,如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对城市建设专业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建设工程档案,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文件及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建设基础资料的接收范围进行了细化规定。

综上所述,对于城建档案馆法定接收范围,可从接收内容和接收载体上分析。从接收内容而言,主要归纳为城市建设基础档案资料、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资料、城市建设工程档案资料三大类。其中,城市建设基础档案资料包括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文件资料,科学研究成果,城市历史、自然、技术经济等档案资料;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资料包括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资料;城市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包括民用、工业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人防、军事工程,水利、防灾工程,地下管线工程等档案资料。从接收载体而言,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声像档案等各种载体形式。

(二)城建档案馆实际接收档案的范围

笔者通过网站调研,发现30座城市均以《规定》和《规范》为依据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档案的接收范围。

1.实际接收档案内容的情况。根据所调研城建档案馆的实际情况可细分为16项具体内容,由于所调研的城建档案馆只有20家列出了所接收档案的具体内容,因此,仅将20家城建档案馆所得信息汇总如下。

如表1所示,城市建设基础档案资料、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资料和城市建设工程档案资料中包含的内容所占全部内容的百分比分别为12.5%、31.25%和56.25%,由此可以看出三大类接收内容存在分配比例不均衡的情况。

城建档案馆所接收的档案应能完整体现城市的真实情况。由城市数量看出仅政策法规、城市建设管理和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档案达到全部接收,存在内容接收不全面的情况。此外,部分城建档案馆虽明确档案的接收内容,但存在实际进馆档案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例如,成都城建档案馆的环境保护档案仅有4卷[1];天津城建档案馆具有城市建筑特色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旧址尚未进馆,环境保护档案仅有1卷[2]。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管线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仅11家城建档案馆将地下管线纳入进馆范围,且不能确保所有地下管线工程全部进馆。我国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调研的城建档案馆仅12家接收环境保护档案,且存在接收数目极少的情况。接收内容的不完整会造成城市档案资源的流失,对馆藏的完整和城市建设发展造成影响。

2.实际接收载体类型的情况。30家城建档案馆均接收纸质和声像档案,其中13家城建档案馆开始接收电子数据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没有实现接收原生的电子档案。如北京城建档案馆所有进馆档案均接收XML格式的电子数据;重庆城建档案馆要求全市各城建档案馆(室)所辖建设工程项目的验收、移交均使用“重庆市市、区(县)城建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3];株洲城建档案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4]。重庆和株洲城建档案馆目前接收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还不能接收原生的电子档案。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城建档案馆已经开始探讨接收BIM形式的电子档案。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新建工程的载体类型侧重于原生的电子档案,城建档案馆应做到应收尽收。

(三)工程档案资料接收流程

笔者所调研的30家城建档案馆的实施细则均对工程的移交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接收范围内的工程在进行预验收后,对拟接收档案的单位开展接收前的业务指导,审核准备要移交的档案的内、外在质量,质量合格后核对移交清单和档案实物,并填写城建档案接收和移交证明书,由双方签名盖章完成接收。当建设工程超过移交期限时,由城建档案馆通过电话、信件对建设单位进行工程催办,并将逾期名单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逾期单位进行处罚。

目前我国城建档案馆的档案接收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只能在预验收阶段获取新建工程的信息,且不具有工程到期的提醒功能,对逾期工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追缴进馆,最终造成档案的缺失。

二、目前档案接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接收范围细化规定不统一

《规定》和《办法》在制定依据中相互没有涉及,《规范》的编制单位也没有涉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法律条文相互不统一,直接造成目前我国城建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制定没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所调研的30家城建档案馆,有19家没有将《办法》纳入必须执行的档案法律法规范畴。

因为城建档案馆所隶属的主管部门不同,城建档案馆制定接收范围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也有所不同。隶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城建档案馆,主要参照规划和建设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制定接收范围;隶属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城建档案馆,主要参照规划、建设部门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部门规章制定接收范围。这不仅对制定接收范围产生影响,也使部分建设单位对城建档案馆的接收范围产生质疑。

(二)接收内容的调整不及时

造成上述三大类档案接收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实际接收内容没有覆盖法定接收内容,如城市建设基础档案资料中的城市自然资料应包含气象档案资料,笔者所调研的城建档案馆中均没有涉及此类档案。此外,实际接收内容存在档案数量少甚至沒有的情况。比较突出的为地下管线类和环境保护类档案资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此类工程档案的缺失会给日后施工等工作带来不便,且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类档案的缺失会给环境问题的改善带来不便。

我国的城市规划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势,但在笔者所调研的城建档案馆中,仅有4家对接收内容进行过调整,其余城建档案馆至今仍沿用早期建馆时制定的接收内容,早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接收电子档案的技术条件不具备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建档案的载体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CAD和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但由于我国城建档案馆不具有对接的系统平台和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至今无法接收其生成的电子档案,只有少数城建档案馆可以接收转化格式后的BIM形式的档案。

目前很多建设单位已实现无纸化办公,但为了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又将所需文件大批量打印出来。由此可见,城建档案馆技术条件的不足是当前我国城建档案馆接收载体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

(四)接收流程不利于档案进馆

按照法律规定,新建工程取得预验收合格单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向城建档案馆移交,但建设单位获取预验收合格单后可以进行规划验收,之后是否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将不再受限制,导致城建档案接收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笔者认为目前接收流程存在的两个问题不利于档案进馆:一是建设单位在办理相关流程时,没有按时移交档案;二是我国城建档案馆使用的接收系统不具有提醒功能,对于即将逾期的工程,系统没有向馆内工作人员和建设单位发出提醒。

(五)执法主体和职责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指出的执法主体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指出的执法主体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当法律内容产生冲突时应以上位法为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三定”职责中没有对建设单位逾期未移交档案行为进行执法一项,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虽有法定执法职责,但很难发现违法案源,导致不能执法。

行政执法是保证档案按时进馆的法律手段,主要在于警示建设单位按时移交档案,当执法主体间存在矛盾和相应职责缺失时会造成“有法没人执”的情况,直接影响档案的进馆率。

三、解决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问题的对策

(一)统一档案制度和标准,及时调整接收范围

城建档案馆的接收工作应有统一的制度标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统一的档案法律制度下相互协商制定标准,才能使接收范围制定得更加合理。

只有及时调整接收范围才能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提供服务,笔者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做起:应以服务城市为主要标准并根据政策需要及时调整,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档案支持;应广泛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意见并及时调整;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整;应凸显城市特色,及时收集或主动记录反映地标性建筑建造过程的照片、影像等档案资料;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建设电子档案接收平台并搭建大数据库中心,把“死档案”变成“活数据”。

(二)完善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加大执法力度

针对“有法没人执”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做起。首先,在立法层面应修改、完善相关档案法律内容,保持关于同一事项法律规定的一致性,进一步明确统一执法主体和相应职责;同时调整对建设单位不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力度。

其次,在现有法律规定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职责执法到位,及时对建设单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这样才能使执法流程变得通畅,避免档案资源的流失。

(三)创新接收模式,实现联合办公

为提高档案进馆率,应改变原有接收模式,创新接收流程。首先,升级接收系统。在原有接收系统中增加工程竣工移交提醒功能,对接近移交日期的单位系统自动发通知催办,并反馈给馆内工作人员工程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移交事宜。

其次,搭建联合验收平台,实行跨部门职能的整合,授权联合验收单位牵头组织对竣工验收项目进行联合审批,优化接收流程,提高档案进馆率。联合验收平台上有移交和接收档案环节,城建档案馆参与其中可随时掌握工程进展。如北京市已由市建委牵头搭建联合验收平台,并已选定部分试点工程进行测试。又如岳阳建设局联动机制的实行,保证了岳阳城建档案馆报建工程的进馆率。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已对城建档案接收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做好城建档案接收工作迫在眉睫。破解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难题的关键在于完善涉及城建档案接收工作的相关立法,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根据城市新发展和社会新需求创新城建档案接收工作方式,完整留存城建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价值,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成都市城建档案馆馆藏介绍[EB/OL].[2019/01/ 09].http://www.cdcjda.cn/News /show /7bc57b2e -c78c- 4b5a- a549- ceea7caac360/6d90c0a9- 93f5- 4e6ab04b-c0596365bbe1/1.html.

[2]天津市城建档案馆馆藏类目介绍2018[EB/OL].[2018/12/10].http://www.tjcjda.com.cn/mainLocal/collec? tionOverview40001168.html?version=1527753550420.

[3]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关于推广应用“重庆市市、区(县)城建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通知[EB/OL].[2018/12/10].http://www.cqcjda.com/content/?479.html.

[4]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座谈会在常德召开[EB/OL].[2018- 05- 17].http://cjdag.zhuzhou.gov.cn/c26/20180517/ i673686.html.

[5]马素萍.如何确定城建档案馆档案进馆范围[J].中国档案,1995(9):21-22.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作者:马媛媛

BIM技术城建档案论文 篇3: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城建档案工作新契机探讨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政策下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该区的定位,广州地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期之后连接部门需求与服务能力增加,城市档案建设的也将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数据库。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档案建设;数据库;服务

城建档案在新时期的建设与GIS数据一样,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形式。立足现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档案全面覆盖管理内容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文件齐全性,要想保证齐全性必须要确保各个参与者、管理者所涉及文件齐全。其次是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具备独立性、规范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具备较高威信,这种机构建设对于环节管理者、参与者而言能够形成第三方见证级别关系。

1.粤港澳大湾区的档案建设形式

在5G技术的支持下,5G、AR、云计算、BIM等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越来越高,参数管理越发全面,管理内容越发复杂。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引起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建设在土地上,也建设在数据上,云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要想实现现代数据化建设,只有将城建档案馆向城建档案信息研究中心转变,这也将是城建档案馆发展的主要方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构想的提出,给大湾区以及大湾区辐射范围之内的承城建档案管理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立足广东地区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广东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各个地级市的城建档案馆交流合作存在问题,这其中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处理。首先大湾区内部的城市建设发展并不均衡,由于经济发展存在极大差异,导致地方建设存在很多问题[1]。以城建档案管理为例,城市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工作是发挥城市政务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大湾区内地级市较多,并没有实现省内异地立案查询的系统性服务,导致地方各个城区城建档案馆建设存在极大问题,馆内档案建设需求多但是人少的情况,甚至部分档案馆建设甚至无人问津。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广东省内城建档案馆资源建设数字化程度不高,并且属于不同系统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平台,信息交流不及时,共享难度很大,导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在广州等中心城市,仍旧面临城建档案管理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存在为未盘活、未全面触及的情况。

2.促进大湾区的城建档案馆事业发展

2.1  盘活资源整合系统

档案资源建设实际上实现地方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途径,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要积极摆脱文书管理的束缚,改变现代化发展中数字化建设不够全面、信息化不完善这些内容,传统的信息化建设中因为数据信息关联不足,不能深入挖掘档案信息管理之间的价值,导致数据资源运用效率低下、思路不清晰等,现代城市的建设,应高度重视城建档案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盘活资源,将档案管理资源盘活。进入2021年之后,新档案法施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求大大提升,新档案法施行之后要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提高信息化程度。以资源建设理念盘活地方资源,利用城建档案来建设资源,让数据资源成为驱动地方城建档案管理开展的重要体系。建立起基于OAIS的档案资源信息模型,确保资源得以长期保持、可用,确保档案资源价值[2]。

(2)搭建数据资源架构,系统的数据管理中,数据管理一定要全面合理,档案馆建设应全面,如项目、单位、空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编码,健全空间坐标关联性确保数据信息的集成,确保数据信息建设合理,外部资源的获取也更方便。其中重点建设档案资源框架,结合档案资源调查分析,建立起城建档案馆目录、档案元数据库、管理库、档案资源库、档案资源利用库等,档案建设管理横穿开展之后,对档案建设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多角度分析,从多个角度找到档案馆创新途径,推动档案馆智慧服务价值的体现。通过智慧化建设,提升城建管理的服务能力,凸显档案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完善的数据分析,通过建立完善数据信息采集平台,为管理人员提供稳定而可靠的数据信息的,打造灵活、灵敏的书迁移平台,确保档案信息管理实现全覆盖,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全面性、可靠性,灵活实现数据对接、信息建设共享。在数据建设中《网络安全法》等指导下,构建安全的城建信息存储中心提升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水平,从而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与要求。

2.2实现数据共享

(1)拓展服务类型,城建档案馆建设以健全管理模式,如“三联三全宗”模式,积极与城建部门合作,打造数据驱动服务模式,健全“(1+N+M)对X”服务体系,实现“云数据+服务”的发展体系的,其模式是“1”个大数据资源池、“N”个政府部门数据库、“M”个社会部门机构的数据库,面向三面,为服务对象提供更精准服务模式[3]。

(2)创新服务内容、改革服务形式。城建档案建设工作地開展应与房地产建设、电子证照等数据协同,实现协调发展。根据实际建设需要,调研规划所需要数据资源,对城建档案信息需求抽取信息、选取图文信息选择,经过规划之后与自然资源业务整合,城建档案资源与项目规划、不动产等级结合,为地块信息与城建服务工作提供支撑,实现信息建设,促进发改、环保、工程质量监督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拓展信息建设渠道。

创新服务内容与手段,城建档馆建设应与档案接收、利用两大公关服务事项,与政府部门机构融合办网, 构建完整的城建档案馆数据标准管理体系。在档案资源管理中还应充分考虑电子档案建设管理的数据收集要求,在建设工厂给档案领域内秉承优化运营的理念,完善建设工程档案线报流程,提升档案归集意识。

2.3深化合作

一方面建立跨市目录中心,在“ 粤港澳大湾区 ”地位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大湾区内资源越发密集,新档案管理法强调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动档案数据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通过建立目录中心形成检索体系,实现全地区信息联动业务融合。其次建立大湾区城建档案信息数据中心,联合大湾区内城建档案馆逐步推进异地立案查询利用制度,达到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结语:综上,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城市档案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城建档案管理存储信息,对城市建设支撑作用是全面而充分的,因此已经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城市化建设管理,为城市发展提供基本服务。

参考文献:

[1]连远丹. 大型档案搬迁工作探讨——以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为例[J]. 兰台内外, 2020, .277(04):40+76-77.

[2]唐俊谊. 全媒体背景下的城建档案文化传播——以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为例[J]. 兰台内外, 2019, 247(10):80-81.

[3]高慧.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实践与管理探析——以菏泽市城建档案馆为例[J]. 山东档案, 2019 .232(05):81-82.

作者:宁翔

上一篇:山水画特色园林艺术论文下一篇:楼宇智能化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