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0

1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族地区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地区网络文化论文 篇1:

网络时代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探究

网络时代提高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着眼全局,把握大势,着力服务民族地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为实现富民强区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以内蒙古为例,近年来内蒙古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力度增强,亮点凸显,实效提高,取得了新的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可以用“四新”来概括,即坚持围绕中心,把握根本,兴起了理论武装新高潮:坚持服务大局,引导有力,营造了各民族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新氛围:坚持载体创新,重点突破,实现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突破;坚持面向基层,贴近实际,建立覆盖城乡(苏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了各类文化活动的新领域。但是,面对国际国内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待不断提高。对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直面客观实际,把握现实特点,把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用时代的眼光来审视本地区,努力推进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创新一:树立新理念,形成新机制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深刻改变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外环境,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形成机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兴起带来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树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理念,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机制。

树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方法上要真心实意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宣传活动中,多采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办法,努力让各族群众自愿地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理论宣传中,不回避各族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和心贴心的态度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在新闻媒体宣传中,要把党的意志与反映各族群众心声结合起来,进一步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使他们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反映和表达。在文艺作品刨作中,要多反映各族群众身边的凡人小事。多表现他们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摆出说教的姿态和刻板的面孔,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要善于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使他们通过参与活动真正感到受益匪浅。其次要树立和谐理念。面对社会思潮多样化趋势的加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善于从民族地区和谐的视角认识事物,以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采取和谐的办法解决矛盾,用和谐的举措凝聚人心。在理论建设方面,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育各族群众,又要努力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共识。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自觉继承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又要努力营造尊重文化规律、尊重文艺创作、尊重文化人才的氛围。在道德建设方面,既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要着眼于各族群众的觉悟程度与接受水平,塑造各类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使党的执政理念、国家的发展政策和基层群众的要求保持内在一致、有机统一。第三要树立公平正义理念。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受众群体,使他们在接受教育、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有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从现阶段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努力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职业的群众之间、贫富状况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差距,保证精神文化财富在分配对象、分配内容和分配方式上的尽可能公平正义。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的提供要更多地向农村牧区和社区、街道倾斜。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逐步走向均衡。

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机制,一要在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线长、头绪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争取工作效益最大化。要准确把握宏观大势、吃透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大局。要善于争取各方支持与合作,变“内循环”为“大循环”,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要善于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品意识、精细意识,努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二要在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坚持虚话实说,虚功实做。无论开展什么活动,从策划到实施都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最终效果上,注重具体、注重细节,在实干之中勤于思考,在忙碌之余善于总结。要努力改进工作和活动的运作方式,通过强化责任、量化指标、细化程序、跟踪督查等办法,变软任务为硬要求,使每项工作都具有务实性。三要在形成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产业运作方式促进自身发展。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宏观指导,建立起网络管理的统一指挥、协调有力、运转顺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要加强重大新闻选题策划,搭建政府与媒体沟通互动平台,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新闻舆论监督机制。要完善用人选人机制,形成按科学化要求考核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其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成为会搞调研、会出主意、会写文章、会具体操作的工作者。同时,注意以各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活力。

创新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主导权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主导权。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媒体迅速崛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手机、网络等技术平台,具有自主性、隐蔽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敏感的社会问题一旦在网上出现,便能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引发社会关注,影响社会稳定,这

就使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把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引导水平,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面对复杂的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形成舆论引导强势。实践已经证明,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的有效手段。二是要坚持党性原则。舆论引导能力问题,不只是引导方法、引导水平、引导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坚持党性原则问题、立场感情问题。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要义。三是要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倾听群众呼声,多了解群众意愿,多反映群众利益要求,多宣传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各族群众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四是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占领新阵地,不断提高传播力、影响力。要积极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迅速快捷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全面地反映各族群众的心声,唱响主旋律,营造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五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整合宣传资源,利用一切宣传阵地、采取一切宣传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打总体战、打规模战,组织有深度、有力度、有密度的宣传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去引导、感召群众,弘扬时代主旋律。

创新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

当前网络文化还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使网络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文化基地。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在引领中做到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开放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中学会用建设性的态度来解决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要通过更加坚决地打击网络上违法行为,遏制网络文化发展中的不良倾向,有效保护网络空间公民的合法权益,使网络文化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科学分析和对待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并尊重网民认知的差异性和价值观的差异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这必然会带来价值观的差异性。应该说,这种差异性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时应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树立网络文化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观念,科学分析不同网络文化背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愿望和诉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引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做好主动引领工作,掌握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文化正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主动地“触网”,以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为己任。同时,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网络文化,不断探索引领途径、创新引领方式,增强其在网络上的感召力。使其转化为广大网民的自觉追求,让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多元性这一特点,深入研究不同网民的认知水平、道德状况、价值追求和思想觉悟,认真分析不同性质网络文化形成、发展、传播的规律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建立评析不同网络文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整合多元网络文化。对那些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网络文化,应当肯定和提倡;对那些腐朽没落的网络文化,则应分析其形成的土壤和机理,坚决予以铲除。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互动性特点,多与网民交流互动,通过互动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要通过互动增强引领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做到既讲究科学性、理论性、导向性,又注重趣味性、生动性、针对性;既讲究教育人、感化人,又注重提升人、愉悦人。总之,应使引领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向灌输走向多方互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中的吸引力、感染力。

创新四:以全新的观念做好理论武装工作

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确立新的发展观。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理论学习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中央、自治区有关专家,分专题举办了系列大型理论报告会、专题读书会和研讨会。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条主线,围绕重大部署、重大决策,加强理论研究,在新闻媒体刊播理论文章。以加强基层党校、理论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认真抓好理论下基层和党课教育工作,培训理论骨干。但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供需”对接不够、思想穿透力不强、成果有用性较差等问题,因此要真正做到以新的思想指导发展,以新的观念推动工作,自觉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善于从社会生活和现实矛盾中寻找题目,从新生事物中把握趋势,从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问题,从群众的言行表露中捕捉诉求。必须明确任务,科学布局,在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指导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一是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这个重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二是要紧紧围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这个关键,营造共建和谐、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这个根本,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四是要紧紧围绕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这个环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益、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五是要紧紧围绕扩大内蒙古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条主线,以“大外宣”的格局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形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不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工作,是民族地区的必修课。一要坚持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培训I,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解决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能力。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走进社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二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开创新阶段民族工作的新局面。要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更加自觉地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研究、去谋划,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三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推动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蔺启东

民族地区网络文化论文 篇2: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1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央外宣办网络宣传局李伍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曹淑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胡锦涛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 * *

2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党全国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好、落实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区域发展情况和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对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也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胡锦涛强调,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关键是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功能定位、发展重点、政策导向等重大问题,抓好各项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4项工作。第一,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统筹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并扎扎实实加以落实。要根据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的不同情况,加强统筹规划、细化政策,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才开发,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格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第三,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要加快健全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要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发达地区通过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第四,完善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要完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胡锦涛强调,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努力。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各地区要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既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明确自身定位,又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利益、加强区域内的协调沟通,不断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的明显进展。

(据1月25日和2月17日《人民日报》)

民族地区网络文化论文 篇3:

坚持“五个维护”妥善处理关乎民族宗教的重大事件等7则

“五个维护”是指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五个维护”既是党中央对以往处理少数民族地区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重大事件的经验总结,又是今后处理少数民族事件和民族地区可能出现的重大事件的指导原则。在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重大事件上,如何透过民族、宗教的因素把握事件的实质,需要科学地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内涵,需要划清民族宗教问题同利用民族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的界限。“五个维护”就是衡量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重大事件性质的准绳。在我国,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的人,无论是信仰何种宗教的人,都不能违背“五个维护”。“五个维护”的内容是相互关联、融为一体的。第一,维护社会稳定,是着眼于国家的全局和整体,强调国家的大局绝不能乱,社会的正常运行才会有基本的保障,因此,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第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了国家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必须遵纪守法,而不应因归属于哪个民族、信仰哪种宗教而触动法律尊严。第三,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强调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绝不能被损害。第四,维护祖国统一意味着祖国的神圣领土绝不能分割,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坚决依法打击一切分裂活动。第五,维护民族团结,是指通过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五个维护,角度不同,目标一致,就是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部资源开发要注重民族益关系

资源开发利益实现及分配与资源地居民生存利益的关系是利益分配的核心问题。资源地居民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益也相应地形成资源利益预期。西部总体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西部地区居民必然希望利用当地的资源有效地改善经济社会落后的处境。同时,西部地区也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对资源可持续利用形成严格的约束条件。这种约束条件本质上也是生存在这一环境中的居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关系上便存在一个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背景:民族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成为支撑与约束资源利益关系的三角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以能源为重点的资源开发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总的说来,未能协调资源利益与当地居民生存发展需要的关系。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资源地居民的多民族结构决定了该地区资源开发所呈现的利益关系会影响到具体民族的生存发展,因此,民族地区的开发呈现出包含具体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资源利益关系同时又表现为民族利益关系。而且在一定时期,民族利益关系可能主导和影响着资源利益关系。因此。西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尊重资源地居民的主体地位,树立西部资源开发利益共享和谐理念。使资源开发的利益实现与当地各民族生存发展利益一致,体现各种利益形式利益实现的和谐与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和谐。从而实现西部资源开发中民族利益关系的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我们不仅要用精神文明建设来引导、促进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逐步形成,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念来检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外在体现。精神文明创建所涉及的工作,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互为目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但又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价值内容目标。二者都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人民群众价值追求方面的共同愿望: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社会主義荣辱观为基本内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因此,既要通过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早日形成,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

我国民族福利政策的未来走向

我国的民族政策既在宏观上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又在微观上对少数民族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这就正确处理了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关系。宏观上的民族平等、团结与共同繁荣,是“法律上的平等”或机会平等,是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或结果平等的前提。而通过各种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努力消除历史上遗留的或者是在竞争发展中形成的各民族问的差距,是落实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或结果平等的重要保证。倡导各民族机会平等,但也未忽视对结果平等的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特色。但这也向我们表明,民族优惠政策本身实际上是在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方面的“法律上的不平等”,在相关的领域允许这种不平等存在只不过是暂时的过渡性政策,一旦较落后民族的发展达到较先进民族的程度,就应该全面实行法律上的平等。否则会造成负面影响,无论是过渡性困境,还是发展困境,都缘于这种优惠性的民族福利政策。那么,如何实现这种优惠性的民族福利政策的顺利过渡呢?将民族福利政策统筹入社会保障制度中,以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其过渡性载体,就是符合双方发展趋势的合理选择。

创新工作方式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寓于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寓教于乐,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是抓好载体创新。要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科技讲座和日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为契机,充分调动发挥群团组织力量,以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为基本阵地,大力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群众中树立科学观念,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促进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二是抓好培育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教育群众,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感染

力和号召力。要及时发现、培养、宣传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中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鼓励和带动作用。三是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鼓励、支持和组织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到农村去,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把科技、文化、卫生成果送到农村,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联系,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要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以民族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稳定

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量。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发展的稳定,要使其从原有的稳定发展到更高层次的稳定,有赖于民族文化发展为政治稳定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需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同。应该全面认识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对待古今各国各民族的一切文化成果,增强民族文化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需整合各民族文化,形成各民族认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整合中寻求共性,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理解。

网络文化中的精神价值构建

精神价值取向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第一,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内在的精神思想支撑。尽管网络文化有着“时域文化”的特性,但只要是文化——不管它是传统文化还是信息文化,都是具体的,都必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内容与形态。精神价值取向就是不同文化内容与形态的核心,网络文化建设也必然需要这样的核心来支撑。第二,主导和引领网络文化运行的主流与方向。网络文化具有公共性、公众性、开放性和平等、自主、自由参与等特点,具有空前强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思维、态度和情感上呈现出多样性,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下,以科学、正确的精神价值取向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与支撑,就显得十分必要。第三,成为网络文化管理工作的灵魂与指针。网络文化管理工作与网络文化的平等、民主、自由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维护、促进这种平等、民主、自由的有效途径。网络文化管理工作需要科学、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方向指南。第四,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塑造民族形象和增添国家魅力。在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软实力的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責任编辑:康红波

上一篇:中学阶段语文素质论文下一篇:文化广场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