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论文

2022-04-17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向来难教,要达到新课标大语文的要求,必须克服少数民族语言、思想性格、环境的困难,做到知己知彼,给学生足够的自信,给学生锻炼的舞台,备好教学方法,适时教学延伸,运用优势帮扶弱势,努力克服地区教学条件有限的困难。只有这样,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才会开创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语文教育新局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论文 篇1: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初探

【摘要】少数民族的阅读教学开展是存在诸多困难的,如在笔者执教的地区,学生习惯用民族语言交流,多数学生在入学前,连汉语都听不懂,同时受限于地区经济条件,学校藏书数量有限、品种不全,课外阅读教学开展异常困难。鉴于此,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心得经验体会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做出相关探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语文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加深民族学生对汉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的汉语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对民族学生的未来的社会融入发展是有诸多裨益好处的,为此今后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语文课外阅读加大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有效教学下,快速的掌握相关的阅读知识,丰富阅读视野,夯实阅读基础,促进学生阅读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一、开掘书源,就地取材

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条件并不丰富,推书资源比较稀缺,这也是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開展最大的瓶颈限制,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开掘书源,确保学生在课外有书可读,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广集现有图书,建立班级图书室。教师可以动员班级所有学生、家长及校内其他任课教师,将手中现有的图书贡献出来,建立班级图书室,从而进行课外分享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捐献的书籍进行编号,分类进行归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确保学生课外图书阅读有序进行。第二,自编课外读本,拓宽阅读资源。教师可利用自身能够调动网络资源和设备机器,将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材料摘录、打印,并装订成册,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此外,还可以将便于学生阅读的民间故事、当地名人轶事、民族饮食、服饰文化等装订印制成三至五册的阅读材料,以供学生在课后轮流进行阅读翻看。这些就地取材的措施方法,帮助学生丰富了阅读材料,弥补了学生课外阅读资源不足的局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读物推荐,主体为先

前苏联文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不适合自己的书籍,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如在笔者执教过程中,就曾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做出过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发现,有50%~60%以上的学生,喜欢小说、故事、动漫类型的图书,这些图书的确是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对形成语感也有很大的益处,但也有一些粗俗的言语文学,会对处于青春时期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考虑于此,笔者认为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秉持着“主体需要为先,教师引领为上”的原则,即要在顺应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学生做出恰当的引领,从而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和熏陶。 如《安徒生童话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这些图书从文学体裁的角度分析,是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希望的图书类型,而从内容的角度分析,都归属于中外名著范畴,是思想内涵、语言形式兼佳的文学作品,将这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可更好优化课外阅读教学效果。

三、共读引路,自读随行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不仅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还要让学生读完整本书”,但是很显然,大部分学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虽然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读书是比较热爱的,但是他们的阅读更偏向简单、简短的读物,让他们坚持读完整本书往往很难做到,这与初中学生读书意志力、自控力差有很大的关系,但对于学生而言,若是一直处于半途而废的阅读状态,学生的文学语言能力将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升。针对于此种现象,笔者建议采用“师生共读引路,学生自由阅读随性”的课外阅读教学开展方法,即教师也要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对于一些文学性较强、内容较难理解的课外图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阅读,一起研究作品的内容,讨论阅读的难点、交流阅读的收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课外阅读阻碍,然后学生再结合自身的时间安排情况,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的读完整本书,从而在课外阅读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收获。

四、传授方法,养成习惯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要考虑到民族地区学生,惯用民族语言交流,汉语能力较差,课外阅读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若是想要更好的保障课外阅读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能够将科学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对此笔者建议,采用“板块阅读习得方法”,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用此种方法时,教师不要一味说教,要将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融于阅读实践之中,使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习得。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载体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将阅读材料进行板块划分,并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如对于优美的散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精读或默读的方法,从而学习散文语言的独特表达之处;而在阅读科普类文章时,则可以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强化文章阅读关键信息的查找;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如小说、寓言、童话,则可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作品大概内容,体会故事文章的思想含义。这样的课外阅读学习指导方式,可帮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文章体裁时,灵活恰当的选择最适合的读书方法,并逐渐从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化学习成长是有诸多裨益的,是可让学生受用一生的。

五、总结

在少数民族地区,熟练的掌握现代汉语,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开展中,课内外阅读学习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生汉语文化知识拓展、延伸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促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鉴于民族地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因此今后教师还需不断对此作出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相东.喀什市维吾尔族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6.

[2]吴南顺.通化地区朝鲜族初级中学汉语作文教学现状探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5.

[3]向用文.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设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4]贾素娟.喀什市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研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6.

作者:杨旭平

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论文 篇2: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向来难教,要达到新课标大语文的要求,必须克服少数民族语言、思想性格、环境的困难,做到知己知彼,给学生足够的自信,给学生锻炼的舞台,备好教学方法,适时教学延伸,运用优势帮扶弱势,努力克服地区教学条件有限的困难。只有这样,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才会开创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语文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困难

少数民族学生习惯使用的母语,与汉语差异极大,他们在汉文的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是汉语(而并非母语),語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把汉文口译成学生熟悉的方言才能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负担。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与学出现了种种现象。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要想达到新课标的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面临以下困难:

1.语言上的困难。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学生的语言在汉语中夹杂民族语言是在所难免的,普通话不流畅不标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都是常有的现象。有时学生需要老师帮助时只会说:“老师,我帮你一下。”而中学语文教学比较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识字要求、阅读量、理解层次、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上都大大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不可能总是以汉字和句子为重心,要在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上得到更高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理解社会,理解生活,培养正确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人生观。因此,民族学生语言上的障碍会给语文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2.思想性格上的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受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其中性格独特的学生不少,就连有时老师因喜欢他而用一个“小傻瓜”的爱称,他也会恨你几天。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虽很单纯,但因学生的父母都没有文化,并且深受各种民族习性的影响,对读书有这样那样的误解,学生就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早恋、早婚的现象层出不穷,思想抛锚,甚至于无心学习。语文教师如不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下工夫,是不可能强化教学效果的。就如苗族有不顾年龄大小“采花山”联姻的民族习性,壮族有“对歌”倾诉衷肠,彝族有火把节“跳三弦”狂撒激情等民族习性,要减少它们对学生、对未成年人所带来的影响,需要付出时间与汗水。

3.环境上的困难。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虽然国家教育经费投入较多,比以前改变不少,但地区的环境和条件始终制约着教育环境发展。学校都不可能拥有发达地区那样的条件。一个五六百名学生的初中学校能有五六十台电脑,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六七人的语文教师组共用一台电脑,三四台录音机,就不错了。

虽然有很多困难,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克服它们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不便。

1.教师要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是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动力,也是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的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富有民族个性,热情豪迈而又不失民族的狭隘与偏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多表扬学生,还要注意说话的艺术,使学生既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又不骄不馁,信心不倒,就一切都不难。在教学中哪怕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或是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时会遇到种种障碍,也不会使学生轻易放弃学习。

2.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虽然人无完人,教师也有弱点,但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知彼,就是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禁忌事宜、语言习惯、民族性格等,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序施展教学,不至于因为这些因素而影响教学过程。

3.教师要给学生锻炼的舞台。不能因为学生胆小和表达上的困难就少给甚至不给学生表现,独立合作完成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因而会有“反正他们问答问题浪费时间”,“反正他们也不爱说话”,“反正他们说不清什么问题”等想法,就相应地在课堂中压缩提问、讨论合交流的时间,有时就干脆只让表达相对清楚、爱说话的学生来回答提问。这样做虽然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表面上看来也省时省事,但长久下来的结果却是,爱说话的学生得到了发展,不爱说话的,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的学生就更不爱说话,久而久之也不思考了,有的就麻木地坐在教室里,有的就玩小东西,说话,做起了与课堂无关的事。导致部分学生思想麻木,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有了傲慢、鄙视他人的行为。教师只去谴责学生这样或那样不好,却不思考它们最终形成的原因,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民族学生相对知识贫瘠,我们还雪上加霜,让他们成了问题学生,细想我们其实也暗中扮演了扼杀学生本性的角色,是一件何等不光彩的大事。因此我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更应当利用好语文课堂,课前分析学情,熟悉教材,备好教学方法。

4.教师要备好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材准备好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它对某些学生而言适应,但对另外的学生未必就好,所以一个好的课堂设计应当有多种教学方法,主教学方法与多个子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使教学能适应学生学习情况的发展。主教学方法要适应多数学生,子教学方法要针对极少数的学生群体,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学习的目的。不论是主教学方法还是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学情的分析结果和教材的内容及所涵盖的知识面而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类别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不好动的学生就可以选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益于他们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做出动作,说出话来,这是用学习活动促进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种方法。不管学生能用身体语言表现领悟,还是能用口头语言描述想法和看法,笔者觉得都是一种收获。因为学生从没动作,没语言到身体语言的流露,再到用口头语言表达,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没迈出第一步就很难到第三步,所以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次次学习中展现自我。

5.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教学延伸。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课文课堂这个培养人才的第一基地,必须让学生得到更贴近生活的更现实的发展。换而言之,学生走进课堂的目的是走出课堂,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脱离了生活和社会的轨道,我们就更有责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有价值的追求、理想、信念及人生观。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人文优势和知识优势,把课文中涉及社会生活的东西有意向地延伸到教学之外。做延伸设计时,要顾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圈子,符合学生实际,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保证学生有感而发,并且观点鲜明。如教学课文《云识天气》时,可把知识延伸到让学生收集有关天气情况的农谚、俗语,拿到课堂上来交流,再把文中的谚语用到生活中去,谈谈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它。还允许学生把民族内流传下来的谚语用本民族语言展示并译为汉语。而教学《羚羊木雕》,就可以把课文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延伸到家庭生活中与这个矛盾相似的事件中去,让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理解迁移到自己身上,学生在体会交流处理矛盾的方法和感受时,也就有了鲜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处在众多同学的发言中,是一个对比和选择的过程,他们会用自己的能力水平,为自己的感情倾向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比教师说:“你们要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达到的教育效果更直接、更高效。

6.教师要会运用优势帮扶弱势。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学生,汉族学生相对于民族学生而言,有着很多语言优势,教师可利用分组,适当安排汉族学生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共同讨论探究,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但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变化,也让少数民族学生的优点在这些过程中放光,并及时遏制学生的骄傲情绪与轻视心理。优势和弱势都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7.想办法克服地区教学条件的困难。作为山区甚至农村,教学条件要比上发达地区或是城里,是不可能的。虽然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但需要一断很长的时间。语文教师只能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完成大语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应做到博学多识并取舍,在备课时,尽量查阅相关知识,有的适当穿插在教学中,有的则可以做成简单的书面材料,分发给学生或是张贴在班上,就可解决学生上网不易、查资料难的问题。不至于阻碍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如《大自然的语言》中涉及经度、纬度、高下差异等知识,教师如果都放在课堂上解決,就会影响教学重点的教授,影响教学完成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查阅有关知识,做成书面材料让学生课前了解,而在课中随便点点就行。有的知识就可以看学情,看需要,看兴趣适时导入。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让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生活相融相生。

参考文献:

[1]张仕堂.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及消除对策.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0,2.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著.中学语文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新世纪出版社转.

作者:周文超

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论文 篇3: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有效性比较低,这就需要老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调整,将少数民族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逐步的落实,我国大多数初中学校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然而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存在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当前提升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现状

少数民族在日常的生活中基本都是使用本民族语言,所以在汉语的运用方面就会存在不足,导致语文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内容基本是以阅读理解为主,对于初中生的阅读量以及运用有着一定的要求,不仅需要初中生识字,还需要初中生能够通过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比较低下。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所以一些教师不愿意留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学,这就导致教学水平比较低,并且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缺乏一些比较良好的教学设备,限制了一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条件比较差,教师流失率比较高,大多数的教师不会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学。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在经济投入上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导致初中学校缺乏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如语文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以及大量的课外读物等,这种现象,使得少數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效率不能有效提升,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措施的落实,严重阻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够正视学生特点,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会使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影响健康成长。

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的教育者都没有受到比较专业的训练,教学能力有高有低。还有就是由于缺乏比较完善的教育设施以及经济条件比较差,一些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出现跳槽的现象。现阶段,党和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于教师的补贴力度,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比较差,所以不能完全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教师流失率比较高,人才吸引力不足,使得稳定的教师数量长时期得不到保障,一些教师经常要带多门课,这种状况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不到保障。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有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不高,不能认清教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不能正常地进行初中语文学习,从而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提升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进行少数民族初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个人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做好教学工作,保障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有效解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要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提高知识积累量,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提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避免死守课本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知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拓展,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应该多申请一些课外辅导教材、报刊等教学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申请一些多媒体设备,如多媒体软件、电子设备等。以图像、视频、音频的形式向学生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起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渲染教学氛围,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切地理解文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日常使用语言不是汉语,学生缺乏汉语应用环境,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锻炼汉语运用能力。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专门组织关于汉语听说读写一系列活动,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并且对一些学生的汉语错误的发音及时纠正,活动的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语文对知识的运用,使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学生们可以分享所见所闻,通过汉语将其表达出来,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语音、语法错误进行纠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通过引导和沟通,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表达,营造一个比较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资力量是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领导人员应该加强对于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使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语文教育教学标准,通过目标的实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还应该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加大教师的补贴力度,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教师的待遇,不断夯实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采取措施留住教师。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知识面,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金项目:课题立项号: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为GS[2018]GHB2596。

参考文献:

[1]罗韩.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J].学周刊,2019,(15).

[2]李国祥.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作者:俞晓丽

上一篇:行政学院应急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