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体系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用型和实践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为弥补传统的两学期制的不足,适应社会需求,云南农业大学将小学期纳入了教学改革的实践,《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多的融入了实训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并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法体系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法体系研究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对培养到大学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合理运用到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当前需要我们进行研究以及讨论的问题。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同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的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改革提供到一定的借鉴。

一、前言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当依据自身具体情况构建出全新的经济学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好经济法的考核评估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一个法律先行的校园环境。

二、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满足不同专业同学的需求

财务成本管理系统很复杂,涉及经济等各种生活领域。在有限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即使不是全部,国内经济法律也都明确了。但是,教师必须遵循学生和教师专业方向相同的最大特点,在建立财务成本管理核心体系的前提下,不要选择讲相关章节和内容,所记录的程序法学课程教学竞赛作品集可以满足同一方向的财务管理新章节中各个知识点深度的要求,并且可以有选择地掌握内容与法学的后续章节有关。普通本科院校国内经济法课程严重不足,这是同一基本结构的核心。在该制度下,应着重于教学内容的内容,以更好地反映教学过程。

(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高度抽象性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很大的影响。依靠互联网以及先于学习的教学模式(一个在线学习知识的大型平台),学生可以轻松地独立学习知识,并将在课堂上开展的知识教学的乐趣分成有限的时间供学生使用。它还促进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为企业家的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教育和相关的法人素质培训课程奠定了技术基础,但目前的学习课程侧重于相关理论,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相关的法律实践中。因为有必要重新开设有关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的公共选修课,以便为非整体经济日常管理选修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和高水平的相关法律科学知识。法理学是非常理论性的,其范围扩展和内容包括所有相关的法律创新。它可以作为企业家法领域的持续创新和高级课程,有助于实现经济法制。为了满足某些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处理法律实践的能力,并为他们在企业家精神方面的不断创新和相关法律人文科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加强高职院校双重创新学校教育的经济背景下,中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改革方向促进了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增强和对相关法律的理解,从而选拔了大学生对法律条款感兴趣的人参加法律实践活动。此外,它可以显着提高朋友,学生和老师的素质。德治思想降低了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理解,遵守和使用的积极意识,并建立了以法律为基础的良好的校园生活文化。

三、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的全面改革逐渐关注学生个性的快速发展。这方面与国际和国内发展的持续发展仍相距甚远,但中国也试图全面改革课程教学的模式,包括人格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纳入评估内容。此外,在高职院校基础教学的全面改革中,出现了诸如创新思维和个人创业能力突破等主流市场短语。在过去三年中,中国学术界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学习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他们将重点更多地放在或多个方面。一是将高职院校企业战略课程与风险管理课程与大专课程相区别。大多数相关的研究结果是两者之间的异同。其次,结合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最佳方案,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学习标准和专业教学的几种方法。科学研究的第一项成就充分体现在中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内容标准和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上。目前,在院校中,开设“全面经济日常管理”课程,开设“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内容并不多,但情况与一种国内经济教材相近。他们不能满足创业初中生和老師的实际法律需要。除此之外,在职业院校中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存在有关法律的基础知识。严重缺乏教学导致社会在教学课程的良好效果和学习的宏伟目标之间分离;理论基础专业教学的比重太大,缺乏理论实践课程的教学;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很简单,有些学生没有动力。尽管一些大学已经详细分析了设计方法的相关案例,并在课堂上转向了中文和法语等专业教学的通用方法,但它们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导致知识内化率较低,但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着眼于的课堂教学课程。

四、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一)修订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导向的柔性课程标准

高职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中等规模应用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基础教学的各种活动应着重培养和提高部分学生的应用综合技术能力。同一专业的选择具有不同的短期培训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的一种和快速发展的道路的选择。它们在掌握财务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困难。但是,应修订同一相关专业专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标准,以全面修订财务成本管理学习课程的基本标准,逐步建立软课程。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公司的战略和风险管理课程是专门为经济管理而设计的。课程内容的总体定位是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科学知识,具有一定技术的财务成本管理的实践知识,并能够处理专业和后期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处理事务的综合能力,但是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知识的要求在不同的方向上是不同的。对非经济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可以成为一种培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高级法律基础课程。

(二)核心的经济法教学体系特色

使用多种语言以通用语言和MOE班级以及与网络相关的信息台来录制现场教学课程的视频集,组织和开发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是法律规定的非常实用的课程;只有在实践训练中,学生才能彼此了解,学习和有效使用它们,并没有要求学生继续根据上课前的课程重点独立学习。在课堂专业教学中,它是直接由核心问题项目驱动的,并开设了主要的逆向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室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直接互动和交流的休闲场所,此后,它主要采用各种微课程教学模式,并辅以工作室导演的相关法律实践,以测试学习知识的效果,即在微信朋友,微博客,微团体等的帮助下动员部分学生开展互动,完全独立的知识学习方式的方法之一,吸引一些对法律术语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全国法律再创业理论与实践会议。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公益慈善到创业项目广交法律咨询服务室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然后利用二类活动扩展中级会计实务,释放学习平台,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法律规定,具体实务等继续实践的平台学习。

(三)优化经济法课程的考核评估方法

截至目前,大多数学生的中级会计实务课程都是通过的课堂作业,班级出勤和闭卷考试以及评估学生的考试方法来完成的。尽管如此,有必要对理论体系的实践知识进行评价,但不将学生的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应用能力纳入评价是不合理的。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中级会计实务具体实践的评价力度,将各种应用方法和经典理论知识整合到评价项目中,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整体评价的两种方法,如建立不同类型的评价体系经济法课程。在具有自定义角色的企业和模拟环境的企业中,建立、运营、破产,对破产等行业过程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系统模拟法理学法院的相关案例,对学生和教师的整体表现进行评分,评价项目应适用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经济法科学体系的改革是必要的,进行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改革能进一步的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输送到更为优质的人才。(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景蕾

经济法体系研究论文 篇2:

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用型和实践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为弥补传统的两学期制的不足,适应社会需求,云南农业大学将小学期纳入了教学改革的实践,《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多的融入了实训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并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实训教学;小学期;经济法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济法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各类经管类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掌握规范化的经济活动和法律法规—“经济法”,不仅可以提高法律意识、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且进一步增强了辨别法律风险的能力和防范意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型和实践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高校传统的两学期制教育体系由于重教学轻实践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作为对两学期制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小学期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小学期在包括北大、浙大、厦大等知名高校初具雏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云南农业大学在借鉴国内各高校小学期实践的基础上也积极进行学期制改革的探索,将小学期纳入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弥补传统的两学期制教学的不足,而《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小学期实训教学中以其实践与理论较好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基本情况

《经济法》授课范围涉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全部六个专业和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学生,从2004年起,作为全校性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授课为32—48学时。经几次修改,尤其是在2008 年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讲义,选用了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自2011年学校实行小学期以来,《经济法》课程开始进行实训教学的尝试,先后完成2009至2013级本科学生的教学任务,内容包括《经济法》专题讲座、法庭庭审旁听和法庭模拟;同时开始探讨《经济法》实训教学考核的评价方法,为教改项目的展开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本课程的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1人。长期承担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多次讲授过《农业政策与法规》、《国际经济法》、《财经法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相关课程。除此之外,课程项目组成员从未间断的一直从事与本门课程紧密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并从多角度、全方位重新完善《经济法》实训教学。

(二)课程设置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所要实现的效果。通过小学期的实行,以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目的,从而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济法的学习和实践中,这是小学期课程实训的主要目标。就《经济法》而言,其小学期课程实训目标主要包括:(1)通过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提高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实训教学将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增强实践认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2)通过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与考核评价的同步进行提高经济法教学的吸引力。利用法庭庭审和法庭模拟,使教学的材料和内容更清晰、直观和形象,让学生更简便、快捷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素材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教学实践效果;(3)通过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参与式方法的引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法律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2.课程内容

小学期课程实训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具实践型和实用性,《经济法》实训教学以学生为本,突破了原有的两学期制的弊端,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了解学生要求及期望。课题组教师利用授课过程,与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经济法律知识运用的要求及期望;(2)确定《经济法》专题讲座的主题。在大二学生的小学期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法律的相关热点问题,确定专题讲座的主题,外聘专家或由本院专任教师进行专题讲座;(3)选择法庭庭审旁听案例。在大三学生的小学期中,与昆明基层法院联系,结合学生专业,共同探讨选择旁听案例,完成是法庭模拟的前期准备;(4)指导完成法庭模拟。在大三学生的小学期中,指导学生从选择案例、道具准备、角色扮演和自我评价,完成小学期最重要的实训教学;(5)建立《经济法》实训教学考核的评价方法。针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合理的考核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实小学期的教学内容。

三、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期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期制的弊端,在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实际问题。

(一)创新力度不够

自实行小学期以来,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创新力度不够。《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小学期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二学期制中教学方法,在相关案例教学中,案例内容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PPT上文字的呈现,经济法相关的案例视频较少,同学们很难切实体会到案例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所要传达的法律知识,无法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训教学投入不足

实训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下,文科类高等院校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其课程教学的重点也不在实训教学上,《经济法》课程也不例外,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训项目、教学改革以及相关教材等经费的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的质量。

(三)学生倦怠情绪突出

由于小学期的时间与传统的春秋两学期的时间相比较短且又安排在暑假,学生在思想上有些懈怠。部分学生本就有假期兼职或出游的打算却与小学期的安排相冲突存在抵触情绪。部分教师在小学期课堂教学中仍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出勤率不高,课堂表现差强人意。这种倦怠的情绪挫伤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质量,小学期的课程学习效果令人堪忧。

(四)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

经济法实训教材缺乏,由于对经济法实训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经济法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可供选择和使用的实训教材较少;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还是局限于理论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和质量考核标准难以量化并且缺乏具体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现实管理问题凸显

小学期安排在暑假与春秋两学期相比,学校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暑期服务不完善,表现为教室的使用、图书馆和学校网络服务、教师的工资补贴、学生外出安全等方面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实训安排方面由于要去地方法院参观学习,部分学生因纪律性不强,集体意识薄弱擅自行动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都造成了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过程中现实上的管理问题。

四、提升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小学期的学习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因而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尤为重要。针对《经济法》课程,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改变传统的“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授课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由式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与时俱进并不断更新案例,采用多元化案例教学突破枯燥的文字束缚,如通过播放《今日说法》、《新闻观察》等视频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经济法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要继续推行法庭模拟,模拟民商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法律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加大实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要合理的预算小学期中各项课程的成本,为包括《经济法》在内的课程实训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加大各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包括教师的课时补贴、专家的讲座费、学生的实训经费以及行政人员的津贴;加强对教师精神层面的褒奖力度,将小学期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考评制度结合起来,对小学期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优先年度评优、职称评定,切实调动广大师生经济法实训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行学期制改革、推行小学期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整合教师资源是重中之重。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的教师更注重《经济法》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相对缺乏从事经济法律事务的相关经验,这对于小学期中该课程的实训是不利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改善上述情况有效途径。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使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均得到完善和补充,可邀请一些学者、专家或业内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实训课程培训,为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有效指导。

(四)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型较强的课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是其进一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完善《经济法》实训内容,对于不同专业授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会计专业应侧重会计核算、税收、银行法律等内容的实训;经济学专业侧重于证券、保险、税收相关内容的实训;管理类专业则侧重于公司法、合同法等内容的实训;二是对于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效果的考评,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考核主体和内容应多元化,考核主体要扩展到校外讲座导师和企业负责人员,考核内容中要减少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提高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所占的比重;三是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与监督。应制定规范的实训教学规章制度并加强这些制度和规章的实施,从而为小学期中学生各方面的服务、教职工的津贴、学生外出实训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通讯作者:李宏)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秦学智,刘晓华.小学期应有“大作为”[J].教育与职业,2009,(34).

[2]罗冬娥.高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3]赵锦,李名梁.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0,(8).

[4]曹岩.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3,(1).

[5]谢寿安,陈辉,汪爱兰.高等农林院校森林保护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7):6

作者:李皎 李宏

经济法体系研究论文 篇3: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必要性研究

摘  要:“课程思政”是近两年国内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热点,“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是否科学,推进是否有效,评价尤为重要。经济法“课程思政”显性要素众多,建设具有必要性,通过总结目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点,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经济法;评价体系;必要性

“课程思政”倡导“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经济法课程是不仅是法律类专业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经济法课程含有众多的课程思政要素,该课程不仅是传播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知识,更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由浅入深了解我国传统法律历史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掌握我国现行经济运行法律法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法治意识,提高国民法律修养的重要途经。

一、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价值

秦晓华(2019)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必然的,是高校校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需求。都妍美、刘峰、贾春刚(2018)认为,加强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思政”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周亦(2018)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资源和时间空间等是有限的,而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有许多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因缺乏“课程思政”理念而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造成思政资源的浪费。有必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机制。程舒通(2019)认为,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思政课程和职业教育的关联度低,“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探索,有助于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和各方面能力的素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育人实效。

《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除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整体趋势和必要性外,还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一授课涵盖范围广阔,《经济法》是众多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身涵盖的的专业及授课学生较多,覆盖面广。二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衔接点较多,法律基础知识中成文法的制定依据体现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渊源流长,彰显了我国文化底蕴,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及制度自信,同时有利于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经济法课程包含了经济学原理,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其中企业公司法,体现了我国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法律思想指导。会计法律制度及金融法律制度,更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点。合同法、竞争法、产品质量保证及消费者权益更是为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意识,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保驾护航。劳动合同法不仅与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关联度较多,也为我国社会企业和个人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提供了依据。

因此,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掌握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法治社会主义思想,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起到推动作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中国法律的发展历史还有利于深挖我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培养文化自信。商经法里面的“法治”“诚信”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还能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目前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思政存在问题梳理

课程思政实施没有国家标准,没有学校标准,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全国各个高校逐步落实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其在改革运行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各个高校积极推进,但是主要流于形式。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推行主要是组织课程思政培训学习,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进行课程思政说课、授课比赛,修改课程思政教案等。至于教师如何贯彻实施,学生接受度如何无人关注。导致了导致课程思政“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科学系统规划。

学校及授课教师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授课内容上加入思政要素,主要是形式上加入把每节课留出时间学习几分钟红色知识及主席讲话。主要是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清楚,把“课程思政”理解为“红色教育”和学习“习近平讲话内容”等内容。、

缺少课程思政的实践实训环节。《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能仅仅是理论改革,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思政的实践环节,比如模拟法庭,成立公司制定公司章程,开展法律纠纷案例分析,参加法庭旁听。实践中的“课程思政”更能让学生感通身受,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

“课程思政”实施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学生习惯了原有的授课内容与方式,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反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其他课程思政元素缺乏,课程思政没有成体系,导致学生反感。二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握度不够,没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学生本身思想认知有限,缺少家国情怀意识。经济法课程思政存在的种种问题,归其原因就是思政课程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评价机制。

三、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王丹丹(2020)指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和考核评价的鞭策,“课程思政”可能会沦为口号式的教改运动。张文妍,杨晓莉等(2019)认为,建立“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思政课程”中引入评价方法,能够高效地追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评价思政目标是否达成,从而持续改進各个教学环节,促进思政目标达成度的不断提高,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曹海莹,吴海吉(2019) 认为所有的课程终端均需要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促进改革的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赵一飞,(2019)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教学需要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范钦钦(2019)任何过程的实施都需要以有效的评判标准来进行监督和检测。杨国斌(2019)认为“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程,落实在评价。虽然部分学者也提到了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但是没有具体的研究成果。淞婷等(2019)认为《经济法》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引作用。《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提升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评价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最后一环节。《经济法》课程基于其众多的课程思政要素及极高的课程覆盖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十分必要。

四、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课程评价是衡量课程效果的有效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的课程评价机制,能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课程评价能反推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课程思政”形成可行性的科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教学计划、任务和教学目的方向就明确了。“课程思政”参与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因此评价构建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状态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师德师风及专业基本功三大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直接指导一线教学、利于“课程思政”长远建设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好,一是可以检测“课程思政”是否有效推进,检测“法治”、“以德育人”理念的育人效果;二是为其他专业课老师“课程思政”设计、实施、考核方面提供可读范本;三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统筹实施、量化考核和质量提升方面提供可行依据;四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起到宏观引导、重点突破和优化载体的作用。

五、探索《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点

课程评价包含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结果评价。课程的设计到实施都不开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参与主体,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现场。因此课程评价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和学生。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从师生角度出发,探索构建“三点四维度”的评价体系,三点是指三个关注点的评价: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教师师德师风及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四维度是:学校教学督导对师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及专业知识评价,同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课程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检测思政教学效果,检测课程是否有效达成培养学生经济法律知识、法治意识能力和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的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可操作的,多维度的、科学的观测点,评价课程实施结果,反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提高师生对经济法课程的关注度,做实专业课程思政,最终实现经济法“课程思政”落实依法治国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图 “三点四维度”模型

探索構建“三点四维度”的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需要考虑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需求,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设计,到课程考核方案的实施,都要体现思政要素。从教师的专业性,教师的师德师风,学生的学习状态三点出发,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构建学校、教师、学生、自我甚至用人单位为主的多维度评价主体。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落实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效果。

四、结语

《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推进落实,必然要求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反推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海莹,吴吉贤,赵大海,王 鼎,武崇福,王立伟. 多维度工科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探索 [J].教学研究,2019(11).

[2].秦晓华.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研究综述[J].教育时空, 2019(10).

[3].张文妍,杨晓莉借鉴工程认证“OBE”理念,构建“课程思政”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J].科技与创新 2019(23).

[4].刘雨娟.基于 Rubrics 的机能实验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2019(7).

[5].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

[6].杨国斌,龙明忠.课程思政的价值和建设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

[7].钱俊昌.人工智能背景系职业学校在线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探索与观察 (21).

[8].和建伟.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文献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9].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07).

作者简介:樊梅,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财会法律、财税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2020年度云南工商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码YGSKY2020045.

作者:樊梅

上一篇:保险告知义务分析论文下一篇:供电所绩效管理论文